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自“9·11”恐怖袭击事件后,被世人称作“政治瘟疫”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侵犯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摧毁民众的安全心理防线,严重妨害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安全的主要威胁。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如何界定,其犯罪主体又将如何承担国际刑事责任,愈加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试图从国际法的角度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国际刑事责任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立法完善建议。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及其特征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在恐怖主义犯罪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其范围的界定始终无法形成科学统一的共识,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于恐怖主义犯罪的认识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1.国际公约或条约的定义国际联盟于1937年11月缔结了《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公约》,根据其第1条的内容可知,所谓的恐怖主义指的是为了在特定个人、组织或非特定人群中制造恐怖氛围,而直接做出阻挠国家的犯罪行为。但此防恐公约没有对何种行为构成犯罪作出具体的界定原则,在恐怖状态方面留下了极大的法律空白。2001年出台的《关于国际恐怖主义全面公约草案》中的建议性定义规定了多项具体的犯罪行为,在内容上具有了中立性和简易性。但依旧存在对国际恐怖主义暴力行为方式规定不够全面以及没有承认国家恐怖主义形态的问题。2.国外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定义1977年正式生效的由欧洲国家缔结的《欧洲打击恐怖主义条约》第1条规定间接地列举了六种被公约视为恐怖主义犯罪的行为,其优点在于首次通过条约的方式确认恐怖主义犯罪不属于政治犯罪,但其采取的定义方法,即“列举法”较为落后,没有概括出一个判断的标准。而在美国,每年4月国务院都必须提交与恐怖主义相关的年度报告,根据其解释,恐怖主义指的是地方组织或机要集团针对无辜群众,实施具有政治目的的暴力行为。刘仁山,刘仁山,尹生,简基松,邓烈.国际恐怖主义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16-173.我国学者的定义我国学者在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定义的问题上存在以下几种观点:部分学者认定,恐怖主义是指政治组织为了达成其政治目的,而脱离群众实施暴力或胁迫的行为。恐怖主义是指为了威胁国家或政府,达成某种特定目的,而针对无辜民众,制造社会恐惧气氛,实施劫机、爆炸、危害网络系统等暴力或胁迫的行为。这些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恐怖主义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突出强调了恐怖主义的政治目的和恐怖主义手段的暴力性,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始终难以认定恐怖主义犯罪。也有学者从法学的角度对定义进行了说明,他们普遍认为恐怖主义犯罪是指个人或团体为了实现威胁社会的目的,系统性地实施暴力或胁迫等非法手段,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但该观点没有突出恐怖活动的主体以及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观要件,缺乏定义的严谨性。为了正确界定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范围,其定义应当全面体现该犯罪行为的基本性质,同时也应当明确规范其犯罪主体、目的和手段等关键要素。通过对上述国内外不同定义的归纳分析,笔者认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指的是个人、组织或国家为达到特定目的,利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具有破坏性的手段实施有计划的违法活动,制造社会恐惧气氛,侵害不特定人群的生命或财产安全,损害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从而应当承担国际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赵秉志赵秉志.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专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48-49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1.目的特定性恐怖主义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所直接追求的目的就是造成社会的恐怖气氛,正因为如此,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才会被国际社会称为“恐怖”犯罪。实践表明,初期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大多都追求政治目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也存在着其他的特定目的。可以发现,不管犯罪分子是出于何种目的,比如政治、宗教文化或民族矛盾等,都具有共同的主观目的,即制造恐怖气氛。特定性的目的既是恐怖主义犯罪共同具有的标志性特征,也是辨认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与其他犯罪的关键性特征。桂天鹏.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J].法制与社会:旬刊桂天鹏.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10):2-2.2.手段破坏性现代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手段繁杂多样,不止存在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方式。比如,骇人闻见的日本沙林毒气恐怖事件,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使用投毒的方式实施恐怖主义犯罪,直接导致中毒人数高达5000;还有恐怖主义犯罪分子利用现代化的爆炸手段,摧毁美国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使馆,导致2200余人死伤。这些犯罪分子使用的是更加具有破坏性的高科技手段,如生化武器、网络技术攻击等,其犯罪行为完全达到了制造社会恐怖的效果,符合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实质特征,所以这些具有破坏性的行为也应当归属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范围之内。综上,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手段的特征可概括为“破坏性手段”。3.国际犯罪性从上述的定义可知,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一种违背国际法规定的不法行为,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国际犯罪。比如,1970年签署的《海牙公约》、1971年通过的《美洲防恐公约》以及1979年联合国制定的《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都清楚详细地将恐怖主义犯罪规定为国际犯罪。同时,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制造恐怖氛围所针对的对象是全人类社会。著名的“9·11”恐怖事件令全世界陷入恐慌,3899人在此次灾难中丧生,全球经济因此损失高达1万亿美元;数据表明,仅仅在1968年至1997年期间,国际社会上出现的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就有15000多起,伤亡人数高达5万。可见,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侵害的法益是国际社会的合法利益,侵犯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安全和信念,具有明显的国际犯罪性。4.对象不确定性大部分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所针对的对象通常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无辜民众,这也正是恐怖主义犯罪被国际社会坚决抵制和打击的根源所在。尽管恐怖主义分子通常会选择特定的目标进行攻击,但是其侵犯的犯罪对象明显并非全部只针对特定的目标。比如恐怖主义分子在莫斯科的一家剧院里挟持了数百名人质,又如为了反对美国政府而撞毁全是无辜民众的贸易大楼。可见,大部分的恐怖主义犯罪分子草菅人命,胡乱杀戮无辜民众,其犯罪行为对象大多都是不确定的。夏勇,王焰夏勇,王焰.我国学界对恐怖主义犯罪定义研究的综述[J].法商研究,2004(01):136-137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国际上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际社会的政治局势瞬息万变,恐怖主义犯罪本身也在持续不断地变化中。20世纪初期,各国无政府主义者为反抗资本主义体系和殖民入侵者,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组织并进行恐怖活动,恐怖主义由此进入了近现代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政治、民族、宗教等矛盾逐渐复杂化、尖锐化。美苏冷战的严峻时期,中东地区成为恐怖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其间所发生的恐怖事件占世界总量的20%,在“9·11”事件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军非法鼓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数量更是以爆炸式增长。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开始大爆发,恐怖主义真正形成气候,进入发展的高潮时期。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由民族分裂、宗教矛盾引发的恐怖主义活动屡屡发生,恐怖主义的活动范围呈现出持续扩大发展的趋向。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其手段和形式五花八门,不断地更新换代。恐怖分子采用更多高科技的手段实施恐怖行为,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深受其害,严重威胁了国际和平以及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国际反恐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李小明.试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国际刑事责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83-84李小明.试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国际刑事责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83-84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虽然我国还未出现过规模较大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只在局部地区零散地出现过恐怖主义犯罪,但我国面临的现实威胁仍然是严峻的。当前我国发生的恐怖主义犯罪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新疆的“东突”和西藏的“藏独”恐怖团体与一些中亚、南亚以及东南亚国家的部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合作密切,企图分裂国家,活动范围逐渐扩大;部分邪教组织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也呈现出联合协作的发展趋势,如“法轮功”为对抗中国政府的打击而攻击“鑫诺”卫星;刘仁山,刘仁山,尹生,简基松,邓烈.国际恐怖主义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236-238具体而言,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1.国际化我国境内所发生的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性愈来愈明显,其组织人员、训练地点以及恐怖活动等都日益国际化。比如,“东突”恐怖组织在我国境内外开展恐怖主义活动,甚至接受“基地”组织等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物资帮助和恐怖技能培训,并成为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组成部分,严重威胁和损害我国以及其他地区的安全和稳定。陆中伟陆中伟.非传统安全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23-252.政治化“东突”恐怖主义组织为了避免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打击,为自己进行的恐怖活动增添了“宗教自由”和“民族自决”等政治性色彩,试图掩盖自身的恐怖主义犯罪特征,想方设法地谋取合法的国内和国际地位。这也是当今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最明显的一大特征,即政治目的与民族、宗教问题相结合。3.协作化“东突”和“藏独”恐怖组织与中亚国家、南亚国家以及东南亚的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相互勾结,互通有无,其进行犯罪活动的背后大部分都有其他国家恐怖主义势力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同时,“东突”、“藏独”和“台独”逐渐接触,并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组织犯罪趋势,活动日益猖獗。假若这些勾结和协作形成一定的规模,必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我国的和平、稳定和发展造成更难以弥补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构成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用于定罪量刑的重要标准,是我国刑法理论体系的根本所在。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同样有其独特的构成要件,但因为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的哲学思维不同,其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差异。李小明.试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国际刑事责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86-87本文试图以我国刑法理论为视角,即从“四要件”的角度分析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构成要件。李小明.试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国际刑事责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86-87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根据通说,个人和组织可以作为国际恐怖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这是国际社会达成的统一认识。但国家能否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却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焦点问题,现行的国际刑法公约目前还没有把国家作为国际犯罪主体的相关规定。学术界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学说:一种是肯定说,另一种则是否定说。肯定说认为,除个人和组织外,国家也是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应承担国际刑事责任。那些在国家支持或参与下的恐怖主义犯罪具有严重危害性,国际社会对其更是深恶痛绝,应当更强烈地打击和惩治由国家主导的恐怖主义犯罪。金宜久,吴云贵.金宜久,吴云贵.伊斯兰与国际热点[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714笔者同意上述肯定说的观点,国家可以作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每个国家都负有一定程度上的国际义务,当一个国家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实施侵犯人类社会和平与安全的行为时,该国就应当对国际社会负起相关的国际刑事责任。如果把国家划分在犯罪主体的范围之外,那么某些国家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实施恐怖主义犯罪,进而使国际社会难以利用法律手段去反对和遏制实施恐怖主义犯罪行为的国家,更加难以维护国际社会的公正与和平。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观要件是指犯罪分子在开展犯罪行为时主观上的意识状况,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的是犯罪分子在知晓自身犯罪行为会侵犯社会法益的情况下,还妄图该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本文在上述的犯罪特征中已指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具有特定性,就是制造社会恐慌气氛,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高科技实施恐怖活动,以胁迫某些国家或国际社会。无论是出于何种动机,如政治、宗教、经济、民族等,犯罪分子都具有“制造社会恐怖氛围”的共同主观目的。综上,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主观方面有且只能有直接故意这一种心理态度。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客体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四个的构成要件关系密切,唇齿相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探讨犯罪客体是一个了解犯罪实质的过程,在认识运用法律和定罪量刑上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根据上文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特征的分析,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客体是指在国际法保障下,但被犯罪分子损害的国际社会的共同法益以及国际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秩序。以客体是否具有物质形态为划分依据,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客体的分类包含了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犯罪客体这两种。物质性犯罪客体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标志性建筑物、交通工具、要害部门、公共场合、网络系统以及生化装置等能够造成社会恐慌的物体。非物质性犯罪客体则是无形的,但其影响更为广泛,冲击性更强。恐怖主义犯罪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摧毁人类的安全心理防线,使民众的心理长期处于恐怖主义犯罪的阴影之下,造成极大的社会恐慌。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客观方面在国内刑法理论中,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的是犯罪行为所存在的客观事实,通常涵盖了危害行为、手段、犯罪的时间、地点、所针对的对象以及结果等重要因素。在实践发展中发现,危害行为是最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已发生过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危害形式繁杂多样,如爆炸、绑架、劫机、投毒,以及撞击或撞毁标志性建筑物。因此,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暴力、威迫或者其他具有破坏性的手段实施有计划的违法活动,制造社会恐惧氛围,伤害非特定人群的生命或财产安全,侵犯国际社会的合法利益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从而应当承担国际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责任国际刑事责任是指个人、组织或国家违反国际刑事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国际不法行为并因此侵犯国际社会的合法利益,从而应对国际社会负起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承担其导致的不利后果。张毅婧.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刑事责任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0:12任何犯罪主体在实施了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行为之后,都应当为其行为和导致的结果付出代价,承担相应的国际刑事责任,接受国际社会的谴责。张毅婧.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刑事责任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0:12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承担的国际刑事责任实体性问题1.个人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作为国际刑事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把个人视为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也是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在《国际刑法典草案》一书中,巴西奥尼也明确地把国家国际刑事责任区分为个人的刑事责任和国家的刑事责任。由于个人实施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具体事实存在差异,犯罪分子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方式也有所不同。一方面,各国应当以国际法规定的刑事管辖原则为根本遵循,依照属人、属地、普遍和保护性管辖权这些原则惩治那些确确实实进行恐怖主义犯罪行为的个人,使其负起相应的国际刑事责任。张毅婧.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刑事责任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0:15遵循其国内刑事法律法规的规定,恐怖分子个人的刑事责任具体有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等承担方式。另一方面,针对资助、支持、鼓励恐怖组织的主犯或政要人员,不能免除刑事责任,更不能减轻刑罚,应当按照国际法以引渡为原则交付国际审判。例如,巴基斯坦的谢里夫政府拒绝穆沙拉夫乘坐的飞机的降落请求,此后其反恐怖主义特设法庭经过一审,谴责了谢里夫劫机和恐怖活动的犯罪行为,宣判其处以无期徒刑并没收全部财产。张毅婧.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刑事责任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0:152.恐怖组织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国际恐怖组织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责任承担主体是大多数学者的共识。为了明确恐怖组织的国际刑事责任,国际社会还通过了许多诸如《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国际公约或条约,并清晰地指出了如果组织或团伙资助、支持或筹谋进行有计划的恐怖主义犯罪,那么该犯罪组织必须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根据国际法以及国际公约中相关的处罚法例,恐怖组织作为犯罪主体而承担国际刑事责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恐怖组织作为犯罪主体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具体有:取缔国际恐怖组织或团体;停止恐怖主义的侵害行为;赔偿款项交与被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所侵犯的受害方以及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社会组织;缴获、控制恐怖组织的主要资产。3.国家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现今大量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行为的背后,都是某些国家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上的怂恿和资助。例如,阿富汉塔利班政府在明知本·拉登基地组织多次实施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情况下,仍然违反国际法的规定,为恐怖组织提供庇护。如果国际社会执着于维护国家的自身权利,而不及时确定国家应当承担的国际刑事责任,那么将会便于一些像阿富汉塔利班政府的国家进行恐怖主义犯罪,国际恐怖犯罪活动仍然在国际社会泛滥。张宏乐.国家恐怖主义与国家刑事责任[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71-72在1979年通过的《关于国家责任的条文草案》中,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阐明了国家是国际犯罪的主体以及其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等问题。因此,国家作为犯罪主体理应负起国际刑事责任,在国家支持下的恐怖主义危害性更大,更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打击和谴责。张宏乐.国家恐怖主义与国家刑事责任[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71-72根据是否具有刑罚的性质,国家承担刑事责任的形式可以分成一般惩罚和补充惩罚两种。一般的惩罚具有刑罚性,包括了罚款、资产充公、剥夺国际社会成员的身份和实施国际制裁等方式。补充惩罚一般采取的是非刑罚的手段,具体形式有停止侵害行为、解决因犯罪行为而产生的不良影响、向受害方赔礼道歉以及赔偿因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等。停止侵害行为是实现犯罪国家刑事责任的一种关键形式,遏止犯罪行为,防止国际社会的合法利益受到更大范围的侵犯;向受害方赔礼道歉则注重犯罪国家的未来行为,具有预防性。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承担的国际刑事责任程序性问题在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的复杂状况下,国际的刑事管辖体系也因此繁杂多样,国际社会在打击和惩治恐怖主义犯罪这条道路上举步维艰。其中,普遍管辖原则作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形式管辖体系的特别要素,在协同每个国家惩治恐怖主义犯罪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普遍管辖权对国际刑事责任的程序性问题进行探讨。普遍管辖权是指犯罪分子所在地的国家对行为人在境内外实施的犯罪行为都有管辖权。王铁崖.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8):129普遍管辖权既规定了国家享有打击国际犯罪的权利,也给予了各国对国际社会负责的义务。不管犯罪地点是在国内或国外、犯罪分子或受害方的国籍是否为本国,只要其犯罪行为具有国际犯罪的性质,世界各国都可以依据普遍管辖权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进行防治,承担起保护国际社会利益的义务。比如本·拉登基地组织的恐怖活动在世界各国蔓延,进行违法的洗钱活动并设置银行账户,纵使其犯罪的具体实施地点没有在某个国家境内,各国也应当负起维护国际社会合法利益的义务,通过普遍管辖权对其行使刑事管辖权,从而达到世界各国联合起来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目的。李小明.试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国际刑事责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88李小明.试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国际刑事责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88反恐法律机制的现状和立法完善美国“9·11”事件之后,为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世界各国一直在努力增强反恐意识,并且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打击和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恐立法活动在国际社会的舞台上拉开帷幕。然而,世界各国在国情、犯罪现状、价值取向以及法律体系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反恐法律机制在立法上也大相径庭。结合我国的实际,比较、分析各国反恐法律机制,对完善中国的反恐法律机制有着举足轻重的借鉴作用。国内外反恐法律机制现状1.国际公约的规定国际联盟在1937年签订了国际上首部关于遏制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国际公约,即《防止及惩治恐怖主义公约》,公约不仅释明了恐怖主义行为的范围和定义,而且清晰阐述了国家负有遏制恐怖主义犯罪,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义务。虽然该公约因为签署国家的数量未达到标准而没有生效,但是为国际的反恐立法奠定了基础。1997年,恐怖主义行动不断升级,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更加肆无忌惮,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先后签署了《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和《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两个公约,公约增加大量的反恐手段,为国际社会遏制恐怖主义犯罪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国际法律的合作交流机制进行完善和改良。刘仁山刘仁山,尹生,简基松,邓烈.国际恐怖主义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216-217虽然联合国的反恐法律机制日益成熟,但国际社会在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犯罪主体和责任承担等方面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联合国的反恐法律机制依旧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挑战。2.部分区域的规定为遏制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许多区域性公约都创设了普遍性原则和或引渡或起诉原则,比如美洲国家组织在1971年签订的《美洲国家组织关于防止和惩治恐怖主义行为的公约》,以及欧洲理事会成员国在1976年订立的《关于制止恐怖主义的欧洲公约》。邵沙平.邵沙平.现代国际刑法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297虽然区域性的合作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取得成效,但当今国际社会的区域性反恐合作机制不够全面,缺少明确的法律惩治手段,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3.我国的规定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持续发展的严峻形势下,1997年制定的《刑法》对关于反恐立法的内容都进行了着重强调。我国《刑法》在第120条中确立了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质的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在分则部分增加了一些与恐怖犯罪相关的具体罪名,如劫持航空器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及爆炸罪等。此外,在我国其他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中也出现了大量专门的反恐规定。比如1991年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5条为确保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向未成年人散布有关暴力、色情、恐怖的资料;1994年的《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第8条则明确地把组织策划或实施恐怖活动列入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范围以内。我国在加强国内反恐的同时,也积极推进联合国创制反恐法律机制的进程。我国先后分别缔结了《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不断加强地区间的反恐合作。我国主动承担了较为广泛的国际反恐义务,并积极进行国家或地区间关于反恐立法的交流与协作。反恐法律机制的立法完善1.完善反恐国际立法在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日益全球化的复杂背景下,打击和遏制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根本途径就是创设和完善国际的反恐法律机制,让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有法可依,避免犯罪分子利用恐怖主义犯罪或反恐成为政治工具。依据联合国宪章的首要原则,遏制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增强联合国在反恐进程中的中心指导作用,才能有效、全面地推进和深化全球化反恐合作法律机制。由联合国直接拟定一部专门针对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统一的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合同范本6篇
- 二零二五版基础小学门卫岗位职责与待遇聘用合同3篇
- 商场电梯维修与保养合同(二零二五年)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协议书起草与子女抚养权执行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买卖2024年经济型住宅房屋合同书
- 2025年70米烟囱拆除工程材料采购与质量控制合同3篇
- 2025版旅游地产开发投资合同4篇
- 2025年无锡市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细则解读3篇
- 年度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年度超精过滤设备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福建师范大学(答案)课程考试2023年2月《刑事诉讼法》作业考核试题
- 写人事物景作文课件
- 厂级安全培训资料
-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学日历
- 露天矿山课件
- 经济效益证明(模板)
- 银行卡冻结怎么写申请书
- 果树蔬菜病害:第一章 蔬菜害虫
- 借条借款合同带担保人
- 人工地震动生成程序
- SSB变桨系统的基础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