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宁夏银川贺兰山苏峪口瓷窑址发掘出了结构完整的古代制瓷作坊、精细白瓷和各类窑具。发掘者认为该窑在承袭北方传统窑业技术精华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南方景德镇湖田窑等窑先进的窑业技术和审美趣向,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窑业类型-贺兰窑。填补了我国西北地区烧造精细白瓷的空白,折射出两宋时期南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景。据此可知,贺兰窑()A.体现了宋金之间频繁的经济往来 B.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见证C.证实了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存在 D.是北方少数民族南迁的结果〖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宁夏出土了融合南北朝制瓷技术精华而又别具一格的瓷器,而宋朝时为宁夏属于西夏的统治,说明贺兰窑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见证,B项正确;宁夏在宋朝时属于西夏,不属于金朝,排除A项;宁夏在西北,与西南丝绸之路无关,排除C项;宋朝时西北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西夏,党项族并未南迁,排除D项。故选B项。2.屈原《国殇》中写道:“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曹植在《白马篇》中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陆游在《病起书怀》中感叹:“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些作品透露出()A.以人为本 B.家国情怀 C.和而不同 D.自强不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国情怀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因此材料“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体现的是家国情怀,B项正确;以人为本是对人的重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和而不同指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自强不息指的是努力上进,永不懈怠,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宝相花”是唐代最具影响力的丝绸纹样,其中融合了中国的莲花、牡丹、菊花,欧洲的卷草、忍冬和中亚的葡萄、石榴等形象。“宝相花”的形成反映了()A.物产种类决定艺术形式 B.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C.唐朝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D.审美趣味的世俗化趋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本质题,准确的时空是:唐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中国、欧洲和中亚的多种植物汇集在一起,创造出新奇的丝绸纹样,宝相花的形成反映了唐朝文化观念的兼收并蓄特色,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有所发展,B项正确;物产种类决定艺术形式的说法绝对,排除A项;题干描述折射了唐朝文化的兼容并蓄的特点,并没有体现唐文化的辐射力,排除C项;审美趣味的世俗化趋向与宝相花作为丝绸新纹样出现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两河流域雕刻艺术中的特定图案、主题和建筑装饰等诸多文化特征在公元前4千纪下半段已经出现在埃及,然而随着历史发展,“埃及发展成了统一的、以王权为特征的领土国家,两河流域则保持了众多城邦竞争和并存的传统”。以上观点说明()A.两大古文明各自独立发展 B.文明形成的因素可能是复杂的C.空间交流决定了文明走向 D.古埃及文明比两河文明更先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千纪下半段(两河流域、埃及)。据本题材料“两河流域雕刻艺术中的特定图案、主题和建筑装饰等诸多文化特征在公元前4千纪下半段已经出现在埃及”体现了古代文明之间存在交流,而“埃及发展成了统一的、以王权为特征的领士国家,两河流域则保持了众多城邦竞争和并存的传统”则体现了古代文明存在差异,体现了文明形成的因素可能是复杂的,受到地理环境、文明交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显示两大古文明之间存在交流,排除A项;空间交流无法对文明走向起决定作用,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不能看出那个文明更先进,排除D项。故选B项。5.1453年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一种“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意识在俄罗斯盛行,这种思想认为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由于背叛基督教而崩溃。最后一个俄罗斯帝国,则是真正的基督教——东正教信仰的保护者,永不泯灭。这一思想后来对俄罗斯民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情况反映了()A.俄罗斯文化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传统 B.东正教信仰决定俄罗斯的国家走向C.俄罗斯文化源头主要来自罗马文化 D.东正教信仰因苏联建立而遭到抛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53年(世界)。根据材料“莫斯科是第三罗马”“最后一个俄罗斯帝国,则是真正的基督教东正教信仰的保护者,永不泯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认为俄罗斯背负着基督教救世使命的意识,说明俄罗斯文化有浓厚的宗教文化传统,A项正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俄罗斯国家走向,东正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排除B项;俄罗斯文化的源头是斯拉夫文化,排除C项;苏联建立后,东正教信仰并未抛弃,排除D项。故选A项。6.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这表明()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 B.阿兹特克历较其他古代历法更为精确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 D.阿兹特克历中蕴含了印加人的历史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美洲。材料“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体现的是政治宗教生活对阿兹特克历法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历法同政治宗教生活的关系,非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排除A项;材料并未将阿兹特克历法同其它历法进行比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印加人的历史观,排除D项。故选C项。7.“这些新殖民出去的城邦和母邦间相聚遥远,但是希腊人为了使自身同非希腊的野蛮人相区别,有意保持了强烈的希腊性。”由此可见,希腊的殖民活动()A.延续了母邦政治制度 B.有利于希腊文化传播C.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D.推动希腊化时代到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世界)。根据材料“但是希腊人为了使自身同非希腊的野蛮人相区别,有意保持了强烈的希腊性”可知,希腊人在殖民过程中强调保持希腊人的先进性,因此在殖民过程中依然保持着希腊文化,说明有利于希腊文化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殖民出去的城邦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排除A项;希腊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伴随着殖民城邦的建立而传播,但不能说明殖民活动带有浓厚宗教色彩,宗教知识希腊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排除C项;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希腊化时代到来,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欧洲出现移民潮,当时移民通常迁往本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自治领。据此推断,下列迁出人口和迁入地对应正确的是()A.葡萄牙人——大洋洲 B.英国人——印度C.意大利人——埃及 D.美国人——韩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欧洲移民主要迁往本国殖民地,结合所学知识,印度当时沦为英国的殖民地,B项正确;葡萄牙的殖民地主要在美洲,因此应迁往美洲而不是大洋洲,排除A项;意大利主要占领的是埃塞俄比亚,埃及是英国占领的,排除C项;韩国在二战后才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9.1965年,美国颁布新移民法,每年专门留出2.9万个移民名额给来自国外的高级专门人才。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这些新移民法的颁行()A.不利于美国多元文化社会形成 B.造成美国严重的人口压力C.吸引“知识精英”向美国迁移 D.使移民获得了平等机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5-1990年(美国)。根据材料“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新移民法向投资和技术精英倾斜,这种做法有利于美国吸引人才,有利于吸引“知识精英”向美国迁移,C项正确;移民有利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排除A项;美国移民政策倾向于知识精英,限制了大量移民进入美国,因此并不会造成美国严重的人口压力,排除B项;“使外来移民获取了平等的机会”不符合“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排除D项。故选C项。10.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之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之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这一观点说明()A.当时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极欲开通丝绸之路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C.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人的视野获得极大开阔,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张骞出使西域也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加强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国家的联系,C项正确;汉朝时商品经济并不高度发达,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没有直接联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1.19世纪末,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工人们会喝“跨越大陆的一杯茶”,即将东印度公司从中国或锡兰运回的亚洲毛尖茶泡在荷兰或英国生产的欧洲瓷杯中,再添加几勺南美产的糖。这表明()A.商品的全球流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欧洲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C.两次工业革命提高了工人的消费水平 D.全球贸易网形成加剧文化冲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本质题,准确的时空是:19世纪末英国。根据材料“将东印度公司从中国或锡兰运回的亚洲毛尖茶泡在荷兰或英国生产的欧洲瓷杯中,再添加几勺南美产的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人所饮之茶、瓷杯、糖来自世界多个地区,这反映了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实现了全球商品流通,使人们的生活内容变得丰富,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到饮茶的构成,没有明确欧洲农作物的具体种植情况,不能得出“欧洲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的结论,排除B项;仅从工人们的饮茶的构成不能说明民众的消费水平提高,排除C项;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12.马被驯化后,马和马车成为古代人类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下列与之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印欧人制造了马拉战车②汗血宝马随亚历山大东征传入中国③骑士文学是古罗马上层社会生活的反映④蒙古骑兵西征改变了亚欧政治地图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印欧人的起源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上,他们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①正确;蒙古骑兵西征改变了亚欧政治地图,蒙古的征服和统治,改变了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和民族构成,④正确,A项正确;汗血宝马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②错误,排除BD项;骑士文学,是欧洲封建骑士的产物,③错误,排除C项。故选A项。13.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宣传的启蒙思想——自由、平等、人权——吸引了整个欧洲和美洲的人们,引发激烈而持久的“余震”。下列可以称为两场革命的“余震”的是()A.西属拉丁美洲独立 B.十月革命C.一战 D.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后(世界)。根据材料“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宣传的启蒙思想——自由、平等、人权——吸引了整个欧洲和美洲的人们”可知,“余震”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位于美洲,结合所学可知,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是继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之后的又一场更为宏大的革命运动,A项正确;十月革命爆发于20世纪初,而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8世纪后期,两者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一战属于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与自由、平等、人权无关,排除C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才逐步瓦解,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肯尼亚学者马兹鲁伊提出了非洲“三重遗产”的观点,认为非洲是在本土、伊斯兰和西方三重文化下不断融合形成的,这三者之间既有竞争性,也有互补性。对此观点的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非洲本土文化主要指埃及文化 B.伊斯兰文化通过战争征服了整个非洲C.非洲文化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D.非洲社会的矛盾性完全由殖民者造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认为非洲是在本土、伊斯兰和西方三重文化下不断融合形成的”和所学知识可知,定义所蕴含的逻辑本质,是马兹鲁伊反对任何试图使非洲简单化和同质化的常见观念,坚持非洲大陆的多样性、复杂性及非洲历史和社会的矛盾性,C项正确;非洲本土文化是由非洲土著人创造的文化,非单纯特指埃及文化,排除A项;非洲“三重遗产”的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非洲本土文化、伊斯兰文化传播及欧洲人入侵导致的,非单纯的伊斯兰文化传播及西方殖民者导致的,排除BD项。故选C项。15.1949年4月23日渡江作战取得胜利后,周恩来特意致信中宣部,要求保护好南浔镇刘氏嘉业堂藏书楼。嘉业堂藏书楼鼎盛时期藏书达五十万卷之多,包括宋元时期珍贵的刻本百余部,《永乐大典》四十余册,密藏《四库全书》原稿百余册,各种地方志千余种、三万余册。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古籍珍本属于历史文化遗产 B.藏书楼有保存文化典籍的功能C.嘉业堂的藏书属于官方藏书 D.###重视保护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反向题,准确的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根据题干要求保护好南浔镇刘氏嘉业堂藏书楼可知嘉业堂的藏书属于私人藏书,C项符合题意;从题干包括宋元时期珍贵的刻本百余部,《永乐大典》四十余册,密藏《四库全书》原稿百余册,各种地方志千余种、三万余册,可以看出古籍珍本比较多,属于历史文化遗产,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藏书楼有保存文化典籍的功能,排除B项;根据题干中周恩来的要求可知###重视保护传统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16.观看图一和图二,巴比伦门是古巴比伦的象征之一,德国在19世纪80年代入侵伊拉克时,把古巴比伦门分割打包,运回德国重新组装,这就是德国古巴比伦门,而后伊拉克又在古巴比伦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另一座古巴比伦门,称为伊拉克古巴比伦门。那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登录基本条件,这两座门中哪座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A.德国巴比伦门 B.伊拉克巴比伦门 C.都可以 D.都不可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年来积极开展的一项国际合作活动。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举行的第17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自然界的特有景观和生物。两个建筑均不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规定,故D项正确。考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内容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小题,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材料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地位。〖答案〗(1)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2)影响: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得出包容性;根据“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得出开放性;根据“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可得出继承性;根据材料“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得出与宗教密切联系;结合所学可知,融汇东西方文化。原因:根据“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可得出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根据材料“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可得出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结合所学可知,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小问2详析】影响:根据“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可得出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结合所学可知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可得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可得出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麦哲伦发现菲律宾后不久,西班牙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占领了菲律宾,开始了对菲律宾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为独占资源,西班牙实行经济封锁与垄断政策,使菲律宾几乎与世隔绝。与此同时,西班牙以“向世界传递福音”为名展开殖民,天主教迅速进入菲律宾,但由于菲律宾群岛国家的地理特征,方言种类众多,教士们为方便传教不得不自学并用拉丁字母重构菲律宾方言文字,这既使菲律宾最终成为亚洲地区唯一的天主教国家,也极大促进了菲律宾民族语言的发展,同时加深了西班牙语对菲律宾语的影响。西班牙殖民者的专制暴政与苛捐杂税引发菲律宾本土民众强烈不满,300年间爆发的起义不下数十次。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西班牙正深陷菲律宾人民抗争的浪潮中。西班牙战败后,美国发动侵菲战争,菲律宾人民在与美国抗争三年后再次沦为殖民地。美国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在政治、司法、经济、教育等方面全面引进西方模式,扶植当地资产阶级,力图在菲律宾本土建立亲美势力。为了更好的进行殖民统治,英语成为菲律宾的官方语言,并通过教育和文化传媒等方式在民间不遗余力地推广。这对菲律宾语言发展影响极大,本地语言中包含了越来越多的英语单词,日常谈话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参杂英语,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参杂的英语越多。二战期间,日本取代美国占领了菲律宾。日本政府为缓和民族矛盾,允许菲律宾人使用母语出版图书刊物,并禁止使用英语。菲律宾人自己的语言在此期间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1946年,菲律宾取得民族独立,政府将菲律宾语和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现如今的菲律宾政府提倡多元化语言学习,鼓励菲律宾人在以英语为主的基础上学习多种语言,这也与菲律宾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的特点相呼应。——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1)根据材料,分析菲律宾民族语言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近现代的殖民和侵略战争对菲律宾产生的影响。〖答案〗(1)天主教传播客观上促进了菲律宾民族语言的形成;吸收西班牙语、英语词汇融入当地语言;日本占领时期积极推动菲律宾语的使用;民族独立后菲律宾语成为官方用语;政府提倡、鼓励多语言学习。(2)促进了西班牙语和英语在菲律宾传播;有利于菲律宾民族语言的形成;天主教成为菲律宾的主要宗教;限制了菲律宾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菲律宾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菲律宾的近代化;使菲律宾形成多元文化社会。〖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天主教迅速进入菲律宾”可知天主教传播客观上促进了菲律宾民族语言的形成;根据材料“深了西班牙语对菲律宾语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进行殖民统治,英语成为菲律宾的官方语言”可知吸收西班牙语、英语词汇融入当地语言;根据材料“日本政府为缓和民族矛盾,允许菲律宾人使用母语出版图书刊物,并禁止使用英语”可知日本占领时期积极推动菲律宾语的使用;根据材料“1946年,菲律宾取得民族独立,政府将菲律宾语和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可知民族独立后菲律宾语成为官方用语;根据材料“现如今的菲律宾政府提倡多元化语言学习,鼓励菲律宾人在以英语为主的基础上学习多种语言”可知政府提倡、鼓励多语言学习。【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深了西班牙语对菲律宾语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进行殖民统治,英语成为菲律宾的官方语言”可知促进了西班牙语和英语在菲律宾传播;根据材料“教士们为方便传教不得不自学并用拉丁字母重构菲律宾方言文字,这既使菲律宾最终成为亚洲地区唯一的天主教国家,也极大促进了菲律宾民族语言的发展”可知有利于菲律宾民族语言的形成;天主教成为菲律宾的主要宗教;根据材料“为了更好的进行殖民统治,英语成为菲律宾的官方语言,并通过教育和文化传媒等方式在民间不遗余力地推广。这对菲律宾语言发展影响极大”可知限制了菲律宾的发展;根据材料“菲律宾人自己的语言在此期间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可知客观上刺激了菲律宾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了菲律宾的近代化;根据材料“现如今的菲律宾政府提倡多元化语言学习,鼓励菲律宾人在以英语为主的基础上学习多种语言,这也与菲律宾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的特点相呼应”可知使菲律宾形成多元文化社会。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卢浮宫的历史始于13世纪初,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查理五世将其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然而,在路易十四看来,即便扩建,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但依旧是王室收藏艺术珍品的地方。1791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进行公共教育的场所。1792年,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1793年,卢浮宫正式向公众开放。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在拿破仑的东征西伐中,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变为卢浮宫的藏品。滑铁卢战役失败后,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仍然有很多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留在了卢浮宫。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特别重视利用各种平台与途径开展公民教育。为此,他们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摘编自吕一民《卢浮宫:“法国的象征与骄傲”》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以各种方式流出皇宫。后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点查清宫物品时,发现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皇宫成了故宫,终于向平民百姓开放。此后,国民政府组织人员整理、刊布清宫档案,共出版各类档案书刊达50余种,300多册,1200万字,同时也产生了我国近代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工作的专业队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19世纪卢浮宫博物馆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答案〗(1)主要变化:从凸显王权的政治中心到成为公共文化教育的场所;馆藏规模扩大(藏品日益丰富)。原因: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殖民扩张与掠夺;民族主义观念的影响;公民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2)意义:消除帝制残余,弘扬民主共和精神;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卢浮宫仍不足以体现王权的尊严与荣光。于是,他斥巨资新建凡尔赛宫,卢浮宫不再是法国政治中心”“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可以看出,卢浮宫一开始是凸显王权的政治中心,但在路易十四时期被凡尔赛宫取代,之后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以及随后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逐渐成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教育场所;根据材料可知,1792年卢浮宫成为公共博物馆,之后在拿破仑时期,被征服国家的大量艺术珍品被卢浮宫收藏,卢浮宫的藏品日益丰富。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可知,卢浮宫的变化与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关系密切;卢浮宫的藏品日益丰富离不开法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近现代民族观念和公民教育与大众文化的发展也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