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首、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A.传统美德 B.核心思想 C.人文精神 D.教育理念【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首、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可知,材料中的处世方法、教化思想和生活理念都是以人为中心,体现了人文精神,C项正确;AD二项均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排除AD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德”“孝”“礼”“仁”“正”等,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概念,材料信息无法完整反映,排除B项。故选C项。2.在春秋时代,尚存在着“尊王攘夷”的呼声。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夷夏”高下之分,已经不足辨。孟子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强调,战国时代()A.百家争鸣出现 B.礼崩乐坏开始 C.华夏认同增强 D.汉化胡化并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根据材料“在春秋时代,尚存在着‘尊王攘夷’的呼声。但是到了战国时代,‘夷夏’高下之分,已经不足辨。”可知,从“尊王攘夷”到“用夏变夷”,可见周边文化对中原文化产生认同感,即华夏认同增强,C项正确;材料没有谈及思想的争鸣,材料强调的是华夏文化的影响力,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礼崩乐坏开始,故排除B项;“未闻变于夷者”,指没有听说用周边文化来改革的,排除D项。故选C项。3.下面图1为洛阳龙门交脚弥勒造像,建于北魏,保持了古印度佛陀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的形象。下面图2为杭州飞来峰弥勒造像,建于南宋,仿照的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江南僧人布袋和尚的形象。弥勒造像的变化反映出()A.佛教自我调适逐渐融入中华文化B.少数民族汉化程度不断加深C.南宋杭州成为江南佛教文化中心D.佛教内部思想流派发生变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图1中洛阳龙门北魏时期的弥勒造像保持了古印度佛陀的特点,图2中南宋时期的弥勒造像则仿照的是江南僧人布袋和尚的形象,由此可见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逐渐本土化,融入中华文化中,A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不同时期佛教造像的特点,并非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排除B项;题干列举了杭州一个造像为例子,但不能说明南宋时期杭州成为江南佛教文化中心,排除C项;北魏到南宋弥勒造像的不同不能体现佛教内部的思想流派,排除D项。故选A项。4.以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念作为社会伦理基础的国家和地区就属于“儒家文化圈”,包括下图中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国以及周边的朝鲜、日本和中南半岛诸国(古代越南等),印度、中亚地区不属于儒家文化圈,①②③属于儒家文化圈,④是印度地区,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5.“苏美尔地区盛产芦苇和黏土而缺乏木材、金属等原材料。因此,黏土泥板和芦苇杆就成了本地特有的书写工具。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个个笔划,几个笔划组成一个文字。”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②这种文字被称为“象形文字”③那尔迈调色板是该文字的代表④这种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苏美尔文明时期。根据材料“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个个笔划,几个笔划组成一个文字”并结合所学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而楔形文字在古代西亚地区流行了数千年,故①④正确,②错误;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故③错误;故选B项。6.时空不同,文化各异。下图中,地域、文化成就及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①——人首飞牛石雕——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B.②——《源氏物语》——借鉴吸收中华文化C.③——“悬诗”——融合东西方文化遗产D.④——《几何原本》——崇尚理性和思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图中地理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是阿拉伯文明,融合东西方的文化遗产,“悬诗”是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珍品,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①是古埃及文明,而人首飞牛石雕是苏美尔文明,排除A项;②是古西亚文明,而《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化,属于东亚,排除B项;④是古印度文明,而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文明代表,排除D项;故选C项。7.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作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A.文化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宗教观念影响逐渐式微C.人民重视关注现实生活 D.神话传说成为文学主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雅典。根据材料“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体现的是对神的否定和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古希腊文化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A项正确;材料与宗教观念无关,且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宗教,排除B项;材料与重视关注现实生活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文学的主题,排除D项。故选A项。8.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双方剑拔弩张、势不两立。但亨利四世实力弱小,不得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行宫向教皇请罪,他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夜,受尽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赐给他一个赦罪的吻。“卡诺莎之辱”本质上体现了()A.西欧基督教在经济上势力十分强大 B.欧洲王权和基督教教权之间的合作C.欧洲资产阶级和天主教教会的矛盾 D.欧洲社会政治与宗教力量的不平衡【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王权与教权并立。根据材料“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亨利四世实力弱小……恩赐给他一个赦罪的吻”可知,卡诺莎之辱表现了欧洲社会政治与宗教力量的不平衡,以及二者之间的矛盾,D项正确;材料强调基督教在政治上势力强大,而非经济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王权和教权之间的矛盾而非合作,排除B项;1077年,资产阶级还未产生,排除C项。故选D项。9.在地中海世界漫长的中古时期,拜占庭文化以特殊的方式对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保护,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披上基督教的外衣,并将其中诸多内容融合到拜占庭生活方式中。这说明拜占庭文化()A.多元起源,彼此借鉴 B.融合多元,独具一格C.推陈出新,影响深远 D.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拜占庭。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拜占庭文化继承了古典希腊与罗马文化,又吸纳了基督教文化,还融入生活方式中。从而可知拜占庭文化融合了多元文化因素,B项正确;多元起源指来源多元化,材料反映拜占庭已经建立,受到东西方文化影响,不是多元起源,而且,材料只是说拜占庭文化借鉴古典希腊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但是没有说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借鉴拜占庭文化,不是“彼此借鉴”,排除A项;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材料是说拜占庭文化借鉴古典希腊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没有说新发展,排除C项;创新发展指产生新的内容,材料反映拜占庭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而不是创造新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0.《世界文明史》记载“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为发展中南美洲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材料强调()A.印第安人的文明不亚于白人的文明 B.中南美洲主要是西班牙殖民地C.征服打断了印第安文明的发展进程 D.西方殖民者野蛮屠杀印第安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美洲。据题干“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为发展中南美洲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可知,《世界文明史》认为,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殖民征服打断了印第安文明的发展进程,C项正确;材料没有对比印第安文明与白人文明的先进性,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殖民者在美洲划分殖民地、屠杀印第安人的具体情况,排除B项、D项。故选C项。11.“印欧人不断迁徙,使得世界各地的文明在更广大的范围内碰撞、交流,有的消失了,有的被同化了,但却产生了更高级的.明……列史实符合印欧人迁徙说法的是A.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了赫梯帝国,后因波斯人侵而消亡B.雅利安人进入到中亚地区后,建立起势力强大的贵霜帝国C.崛起于伊朗高原的波斯人曾建立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D.形成于巴尔干半岛的古罗马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C项正确;赫梯帝国因陷入内战而衰落,最终被亚述帝国灭掉,A项错误;大月氏人进入中亚地区建立了贵霜帝国,B项错误;巴尔干半岛的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D项错误。12.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中。公元前后数百年间,这种情形在东西方都曾多次出现。以下不属于上述情形的是()A.罗马帝国征服希腊 B.大月氏建立贵霜帝国C.匈奴内迁建立政权 D.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不属于落后的游牧民族,因此A项不符合材料所述内容,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大月氏是公元前2世纪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公元前1世纪初叶,大月氏又征服阿姆河南的大夏。五部翕侯中贵霜独大,建立贵霜帝国,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匈奴内迁建立政权符合材料描述,但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C项;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被游牧民族日耳曼人所灭亡,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D项。故选A项。13.据有关资料,美国跨族婚姻从1970年的30万宗发展到2000年310万宗,在1990年人口普查时,有130万的美国白人因理不清他们的族裔血脉一直无法确切登记,干脆就填写“美利坚族裔”。这反映出美国()A.族群融合的加速 B.社会矛盾的缓和C.人口结构的改变 D.婚姻观念的颠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0-2000年(美国)。依据题干可知美国的跨族婚姻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而且不少美国白人在人口普查时干脆填写“美利坚族裔”,这反映出跨族婚姻模糊了种族、民族族群界限,加速了族群融合,A项正确;材料无从体现美国跨族婚姻缓和了社会矛盾,排除B项;题干不是反映人口结构发生改变,而是反映跨族婚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排除C项;婚姻观念的颠覆不符合题干主旨,说法也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4.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在他的诗篇《证人》里控诉看:“大海的深处,泥泞的沙里,躺着被人遗忘的锁着铁链的尸骸……在死沉沉的黑暗里,他们从黑漆漆的巨浪里,大声叫唤:‘我们是证人!’”材料主要反映了()A.黑奴贸易带来的累累罪行 B.三角航程的艰难险阻C.美洲土著遭受的巨大灾难 D.近代维权思维的产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美国)。根据“大海的深处,泥泞的沙里,躺着被人遗忘的锁着铁链的尸骸……在死沉沉的黑暗里,他们从黑漆漆的巨浪里,大声叫唤:‘我们是证人!’”可得出其反映的是三角贸易过程中,有很多黑人在运往美洲的途中丧生,海中的白骨反映了黑奴贸易的累累罪行,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海中的黑人白骨是黑奴贸易的见证人,与三角航程的艰难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美洲土著人民的灾难,排除C项;材料中引用的诗篇主要内容是控诉黑奴贸易的罪恶,虽然间接与维护黑奴人权有关,但维权思维还包括维护妇女、儿童等权益,且维权思维的产生早于十九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15.18世纪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减少,而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最终导致了A.土著居民的灭绝 B.大洋洲的发展C.人口结构变化 D.移民潮的到来【答案】C【解析】依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居杀,人口数量减少,而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可知欧洲人对大洋洲的殖民扩张一方面导致原住民的人口数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得大批白人来到大洋洲地区,这必然导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人口结构变化,C正确;题干反映了土著居民人口数量的减少,但没有体现灭绝,A排除;题干的主旨说明欧洲人的殖民活动造成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这反映了殖民活动的罪恶性和残酷性,而非推动大洋洲的发展,B排除;移民潮的到来是欧洲人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殖民活动的直接后果,而非最终导致的情况,D排除。故选C。1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欧洲犹太难民凭借当时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签发的“生命签证”辗转来到上海;但其救助犹太难民的事迹长期未载于史册,直到1998年由上海犹太研究中心提供线索,经美国“生命签证”组织查找相关人士和资料后才得以确认;2001年1月23日,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荣誉称号。上述材料能够说明()A.上海这座城市的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大爱精神B.二战后的世界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和东南亚地区C.“生命签证”是实证何凤山救助难民的实物史料D.要解决难民问题需要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体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期间。根据材料的内容可知,大批欧洲犹太难民凭借当时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签发的“生命签证”辗转来到上海得到救助是有史料支撑的,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何凤山给予犹太人帮助行为被认可,何凤山是国际义人不代表上海是一座国际城市,排除A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二战期间犹太难民,未涉及二战后难民及来源,与本题时间不一致,排除B项;二战犹太难民来源战争和纳粹屠杀政策,并不是不合理国际秩序造成的,不能得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1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材料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造成了外来同级别文明的冲击较少……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兼容力,在和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优秀部分为己所用,大大强化了我国文化的优势,弥补了不足,促进我国文化发展居于领先地位。——摘编自余春华《浅论中华文化传承的特征》材料三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与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着重大的作用。——摘编自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1)材料一分别蕴含了哪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的特点(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发明对哪些历史事件产生了影响?【答案】(1)民本思想;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2)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可知其强调做君主要以百姓存活为先,不能损害百姓的利益,这体现古代民本思想;据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反映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的内涵。【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由于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造成了外来同级别文明的冲击较少”可知中华文化具有本土性;据所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具有多样性;据材料“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兼容力,在和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优秀部分为己所用”可得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据材料“大大强化了我国文化的优势,弥补了不足,促进我国文化发展居于领先地位。”可知中华文化具有凝聚性;据材料“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可知中华文化传承至今,具有连续性。【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与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着重大的作用。”结合近代史的知识,可知四大发明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新航路开辟等历史事件产生了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世界都感谢阿拉伯语在传播中世纪高度发展的阿拉伯科学知识方面所带来的媒体作用如果没有阿拉伯语这个媒介,得到这些知识是不可想象的,或者说无论如何也不会了解得那么早。——赫伯特·格特沙尔克《震撼世界的伊斯兰教》材料二佛教及婆罗门教的政治理想及宗教美术,给东南亚各小国带来了国王的神圣化、阶层秩序观念、行政法典、梵文以及技术高超的建筑、雕刻和音乐等等,这对土著君主统治的正统化以及整合和发展他们的国家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日本学者和田久德材料三古代朝鲜有许多使用汉字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如: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9世纪朝鲜人崔致远《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人在数学和医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概括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文化对朝鲜文字和宗教发展的影响。(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答案】(1)数学:《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科学;医学:《医典》传入欧洲后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等。贡献: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遗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2)对土著君主统治的正统化以及整合和发展他们的国家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3)朝鲜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谚文;大约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4)要注意传承与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要注重吸纳其他先进文化,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阿拉伯)。第一小问成就,根据所学阿拉伯文化的具体内容可知,数学:《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科学;医学:《医典》传入欧洲后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等。第二小问贡献,根据材料“全世界都感谢阿拉伯语在传播中世纪高度发展的阿拉伯科学知识方面所带来的媒体作用”可知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遗产;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这对土著君主统治的正统化以及整合和发展他们的国家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可知对土著君主统治的正统化以及整合和发展他们的国家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材料“佛教及婆罗门教的政治理想及宗教美术,给东南亚各小国带来了国王的神圣化、阶层秩序观念、行政法典、梵文以及技术高超的建筑、雕刻和音乐等等”可知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古代朝鲜有许多使用汉字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可知朝鲜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谚文;根据所学朝鲜学习汉文化可知大约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小问4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阿拉伯文化、佛教对东南亚、中华文化对朝鲜的影响可知要注意传承与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要注重吸纳其他先进文化,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9.华工为美洲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材料二材料三大部分华人在美国干着又脏又累的劳动,而要求的工资却很低廉,这往往容易与其他的底层劳工产生矛盾……排华运动的根源是美国人对中国和华人文化了解太少。美国人用“异教徒”、“偶像崇拜者”、“未开化的人”等侮辱性语言称呼华人。……由于种族歧视的存在,华人被侮蔑为“拖着长辫的怪物,被指责为剥夺了当地居民的工作机会。——《美国历史上排华的若干原因》(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结合所学,简析华人移民对美国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2)材料二以载体分属于何种史料类型?分析其史料价值。(3)据材料三,思考为什么华人为美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却遭到排斥呢?【答案】(1)特点: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几乎没受过学校教育;多从事劳工;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贡献: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发展。(2)史料类型:图片史料。史料价值: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19世纪下半叶美国社会对中国人的歧视现象。(3)原因:华工勤奋;文化隔阂;种族歧视;国家综合国力的弱小。【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地区”可分析出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根据材料“且多为自耕农”可分析出以农民为主体;根据材料“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可分析出几乎没受过学校教育;根据材料“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可分析出多从事劳工;根据材料“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可分析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传播中华文化;根据材料“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可分析出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发展。【小问2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