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水系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委托单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海南绿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21年1月目录TOC\o"1-2"\h\u294371概述 概述1.1项目由来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方案》第30条指出,海南要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表明海南在推进建设自由贸易港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海南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而三亚位于海南生态核心区,守护海南青山绿水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位于崖州湾东部,规划范围东起西线铁路、西至南山港和崖州湾滨海,南起港口路、北至宁远河,规划范围总面积为2614.75公顷。科技城区域内现状水利建设滞后、河道防洪能力不足,此外河道生物多样性较低,自净能力弱,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受临河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区域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影响,河道周边生态环境压力日益严峻,为了保障河道沿线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河道滨水生活价值,改善河道水质及生态系统,对崖州湾科技城水系进行综合治理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本项目优化调整用地界线前后分别与《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叠图结果,项目调整用地界线前占地面积881757m2,整治河道总长16.47km,其中占用到基本农田46850m2,占用部分主要位于妹洲沟段和分洪河段,本次予以调出,不进行评价。项目调整用地界线后占地面积795237m2,河道长度减少至14.7km,调整后已避开基本农田,后续项目规模扩大或基本农田调整,应再做调整后的评价。本工程涉及整个崖州湾科技城规划区范围内的防洪、排涝水系工程,设计范围为规划科技城内(26.1km2)内全部水系(除已完成设计的水系外),主要是对现状水系包括妹洲沟、妹洲一水、官沟等进行河道整治,此外还包括新建骨干河道1、骨干河道2等,总长约14.7km,占地面积795237m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利工程、绿化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将满足区域防洪排涝的总体要求,修复区域水生生态系统、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最终满足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该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总投资104800.6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495万元,约占工程投资总额的0.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10月1日实施)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中有关规定,本项目属于“五十一、水利”中“128、河湖整治(不含农村塘堰、水渠)”中“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此条敏感区定义为“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二)中的除(一)外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重要湿地,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本项目占防洪调蓄Ⅱ类陆域红线区5218m2,占增养殖Ⅱ类近岸海域红线区1596m2,合计6814m2,属于“涉及环境敏感区”,因此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委托,海南绿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大力协助下,环评单位对项目沿线环境状况、主要环境敏感目标以及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在相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环评技术导则和行业规范,结合项目的工程特征和环境特征对本工程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和现场调查,收集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现场监测。根据对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分析,预测本项目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状况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污染防治与生态破坏减缓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报告书。本评价的工作程序见图1.2-1。图1.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图1.3主要环境问题本工程主要是对现状水系包括妹洲沟、妹洲一水、官沟等进行河道整治,此外还包括新建骨干河道1、骨干河道2等,总长约14.7km,占地面积795237m2,属于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工程施工作业属于中短期行为,施工影响是暂时的、可逆的,施工结束后,进行相应的生态补偿恢复措施可使其不利影响在一定的时间内得以恢复。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区域环境状况,确定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施工期—工程对崖州湾科技城现状水系的水文情势、地形地貌、堤岸安全、防洪安全、农业灌溉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造成河水浑浊,形成河水水质污染以及对下游敏感目标的影响;疏浚对河流底质、水生动植物的影响;运输过程对运输路线沿途居民可能产生的影响;施工生活污水以及泥沙等固体废物如果未能妥善处置有可能对周边区域水环境的污染影响;陆域临时占地如未能在水土保持条件下产生水土流失的影响;项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对下游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建成期—项目施工完成后,对水环境具有一定的正效益,主要为生态正效益,如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补充生态流量,过水通畅,有利于水生生物恢复,提高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加快河道水生生态环境的重建;污染底泥的去除,有利于改善河道水质及土壤环境。总体上构建满足排涝要求,水体感官效果好、景观层次丰富、协调性好的河道生态景观,实现河道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1.4项目特点本工程涉及整个崖州湾科技城规划区范围内的防洪、排涝水系工程,设计范围为规划科技城内(26.1km2)内全部水系(除已完成设计的水系外),主要是对现状水系包括妹洲沟、妹洲一水、官沟等进行河道整治,此外还包括新建骨干河道1、骨干河道2等,总长约14.7km,占地面积795237m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利工程、绿化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将满足区域防洪排涝的总体要求,修复区域水生生态系统、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最终满足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该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总投资104800.6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495万元,约占工程投资总额的0.4%。项目施工期主要环保要求见表1.4-1。表1.4-1项目施工期主要环保要求概述施施工期水上工程环保要求s水施工设备限制使用水陆两用挖掘机施工工艺;水陆两用挖掘机应分别配置含油污水贮存装置,采取上岸处理的方式,委托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严禁排入水体。气河底清淤出水面的过程可能会有少量异味散发,应尽快将清出水面的泥沙转运处理。声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来减轻噪声周围环境的影响。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施工挖掘机垃圾及机械保养产生的固体废物,由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处置。生态设置水下围网,划定河道半幅宽度的区域进行施工,降低施工扰动底泥扩散范围,又可保护水生动物行游通道及安全,同时避开鱼类产卵季节施工,保证项目区域内的鱼类繁殖不受影响。同时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施工占地,不在生态红线区设置临时堆土场,禁止偷捕野生动物,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或者国家和本省禁止使用的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禁止毒鱼、炸鱼、电鱼等捕捞活动;严禁取土、采石、采砂或者其他采矿行为;施工期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垃圾及其他废弃物,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工程绿化措施。风险水陆两用挖掘机作业时,设备上应配备风险事故应急处置工具,如吸油枪、吸油海绵等。当发生溢油事故时可立即采取措施,将溢油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降至最低。施施工期陆域工程环保要求水施工工人生活污水排入三级化粪池,定期清掏外运;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用于堆土场洒水降尘。气通过设置围挡、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降低施工场地的扬尘影响。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运输车辆采取密闭措施,规划好行驶路线及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等措施来减轻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固土方通过运输车辆运送至政府指定的场地处理。生态合理布局临时堆土场,尽可能减少临时占地,宜采取临时钢筋加固措施降低施工场地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施工结束后,要采取工程性恢复、底栖生物群落重建等综合性措施进行修复。施工结束后应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对施工临时占地进行恢复。风险施工营地应配备相应的风险事故应急处置工具,还应加强员工的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有环保意识的施工人员。文物保护单位施工期要严格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施工废水、机械油污、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不向官沟倾倒,开挖的土石方要及时清运、破坏官沟、广济桥现状。本项目属于水环境治理、防洪排涝为一体的综合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崖州湾科技城水系的行洪能力,使河道河势向良性可持续发展。除了施工期的暂时性影响以外,项目运营期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的景观生态等均具有正效益。本次评价主要关注施工期环境影响及其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1.5评价结论本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和《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中产业政策的要求。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的要求。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崖州湾科技城水系的行洪能力,改善河道水环境,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本工程是非污染生态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虽然施工期间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只要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要求及建议,项目实施过程所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呈减缓的。因此,在确保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有效实施,充分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管理制度的情况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2总则2.1编制依据2.1.1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9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09年修订);(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正)(1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0年1月);(1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16)《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2年11月);(17)《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18)《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19)《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1)《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发[2013]103号);(22)《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环境保护部,2019年1月1日);2.1.2地方法规、政策(1)《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1998年11月30日);(2)《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3)《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5年修编)》(2005年5月27日);(4)《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海南省人民政府,2010年6月21日);(5)《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10月1日);(6)《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2015]111号);(7)(8)《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开发建设管理目录的通知》(琼府办[2016]239号);(9)《海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1月1日)(10)《海南省基本农田保护规定》(2000年12月8日施行);(11)《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5年修编)》(2005年5月27日);(12)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河道和水工程管理保护范围标准》的通知,琼府办[2004]103号,2004年11月5日;(13)《海南省进一步加强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2012年10月5日);(14)《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2020年6月1日);(15)《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16)《海南自由贸易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条例》(2020年12月2日通过,2021年1月1日起施行);(17)《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1994年2月25日施行)。2.1.3技术导则及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2008);(10)《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15);(11)《声环境功能区划技术规范》(GB/T15190-2014);(12)《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2.1.4地方相关规划(1)《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2005年6月);(2)《海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2004年8月);(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4)《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2017年03月)(5)《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三亚市人民政府,2017年)(6)《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2018-2035)》(7)《三亚崖城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暨重点片区城市规划》(8)《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8-2035)》2.1.5项目文件及资料《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三府函〔2019〕488号);《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水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报批稿)》;(4)《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2018-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5)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2.2评价目的通过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论证其实施的环境可行性,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具体如下:(1)调查评价范围的环境质量现状;(2)分析本项目的基本概况和环境影响因素,并估算项目的污染源强,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各环境要素的定量或定性的影响预测,得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3)分析论证本项目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并提出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4)分析本项目与区域发展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的相符性。(5)对项目在环境方面是否可行做出明确的结论。2.3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确定2.3.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本次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主要针对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周围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识别。根据项目的特点,列出了本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要素,详见表2.3-1。2.3.2评价因子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本项目的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2.3-2。表2.3-2评价因子一览表环境要素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地表水pH值、SS、DO、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NH3-N、石油类、TP、LAS、粪大肠菌群、铁、锰SS、COD、BOD5、NH3-N、LAS、石油类。地下水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氰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氨氮、总大肠菌群、硝酸盐、亚硝酸盐、砷、汞、六价铬、铅、氟化物、镉、铁、锰、溶解性固体、细菌总数、K+、Ca2+、Na+、Mg2+、CO32-、HCO3-、Cl-、SO42-SS、COD、BOD5、NH3-N、LAS、石油类。大气TSP、PM2.5、PM10、SO2、NO2、O3TSP、NH3、H2S声等效连续A声级Leq(环境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Leq固体废物河道淤泥生活垃圾、河道淤泥生态环境植被、景观、水生生物植被、景观表2.3-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环境因素环境因子自然环境水质环境地质土壤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陆生生态水生生态陆生植物陆生动物保护物种水生环境鱼类珍稀水生动物施工期基坑排水+△+△开挖+△+△+△+△+△+△+△混凝土浇筑、灌浆+△+△土石方回填+△+△+△交通运输+△+△施工人员活动+△+△原材加工+△+△+△机械运行、保养+△+△+△弃渣堆放+△+△+△+△+△临时占地+△+△管道建设+△+△+△运营期河岸护坡++★++★++★++★绿化++★++★++★++★项目建设总体环境影响△△△△△△△△△图例:△负面轻微影响▲负面影响较明显★正面影响++长期影响+短期影2.4评价标准2.4.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详见表2.4-1。表2.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序号污染物名称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单位二级标准1SO2年平均60g/m³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2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3CO24小时平均4mg/m³1小时平均104O31小时平均200g/m³5PM10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1506PM2.5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757TSP年平均200g/m³24小时平均300NH3、H2S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1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详见表2.4-2。表2.4-2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摘录)编号物质名称最高容许浓度(ug/m3)1氨2002硫化氢10(2)声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的有关规定和《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2018-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详见表2.4-3。表2.4-3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26050(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2018-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妹洲沟、妹洲一水、官沟、大旦溪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详见表2.4-4。表2.4-4地表水质量标准(摘录)单位:mg/L(标注除外)项目Ⅲ类标准限值pH值(无量纲)6~9溶解氧≥5化学需氧量≤20五日生化需氧量≤4氨氮≤1.0总磷(以P计)≤0.2(湖、库0.05)总氮≤1.0石油类≤0.0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粪大肠菌群(个/L)≤10000(4)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2018-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详见表2.4-5。表2.4-5地下水质量标准(摘录)单位:mg/L(pH值除外)序号污染因子标准限值1pH(无量纲)6.5~8.52总硬度(以CaCO3计)(mg/L)≤4503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4硫酸盐(mg/L)≤2505氯化物(mg/L)≤2506铁(mg/L)≤0.37锰(mg/L)≤0.18镉(mg/L)≤0.0059砷(mg/L)≤0.0110铅(mg/L)≤0.0111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mg/L)≤0.00212汞(mg/L)≤0.00113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mg/L)≤3.014氨氮(以N计)(mg/L)≤0.515硝酸盐(以N计)(mg/L)≤20.016氟化物(mg/L)≤1.017总大肠菌群(MPNb/100ml或CFUc/100ml)≤3.018菌落总数/(CFU/ml)≤10019亚硝酸盐(以N计)(mg/L)≤1.020铬(六价)(mg/L)≤0.0521氰化物(mg/L)≤0.0522钠≤200(5)区域土壤本项目河流底泥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参照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表1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基本项目)。详见表2.4-6。表2.4-6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基本项目)(摘录)单位:mg/kg,pH除外项目风险筛选值pH≤5.55.5<pH≤6.56.5<pH≤7.5pH>7.5Cd(其他)0.8Hg(其他)1.0As(其他)30302520Pb(其他)80100140240Cr(其他)250250300350Cu(其他)150150200200Ni6070100190Zn2002002503002.4.2污染物排放标准(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移动式化粪池,定期委托抽粪车清运,不外排。在施工区内设置专门的车辆冲洗场所,并配备隔油沉淀池,对施工废水和冲洗废水进行处理,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洒水抑尘和周边环境绿化,不外排。淤泥干化场尾水经沉淀过滤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水产生。(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粉尘和燃油废气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围堰的取土、填筑、运输过程产生的粉尘和施工机械运行及施工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含NO2、CO的燃油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详见表2.4-7。表2.4-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名称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mg/m3)SO20.4NOX0.12TSP1.02)清淤恶臭施工期清淤过程产生的恶臭气体排放标准参照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厂界二级标准,具体限值见表2.4-8。表2.4-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因子场界浓度限值清淤过程、淤泥堆场(恶臭气体)NH31.5mg/m3H2S0.06mg/m3臭气20(无量纲)(3)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详见表2.4-9。表2.4-9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2.5评价等级(1)地表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水文要素影响型项目评价等级划分根据水温、径流及受影响地表水域等三类水文要素影响程度进行判定。项目主要对妹洲沟、妹洲一水、官沟现状河道进行整治,其余均为新建河道,项目建成后会对河道水质有所改善,运营期不涉及污水排放,因此本项目仅涉及“受影响地表水域”要素中工程扰动水底面积。工程扰动水底面积A2约0.14km2,A2<0.2km2,综上判定,本项目水文要素型影响评价等级判定为三级。地表水评价等级判定见表2.5-1。表2.5-1水文要素影响型地表水评价等级判定表因子水温径流受影响地表水域评价等级年径流量与总库容百分比α/%兴利库容与年径流量百分比β/%取水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γ/%工程垂直投影面积及外扩范围A1/km2;工程扰动水底面积A2/km2;过水断面宽度占用比例或占用水域面积比例R/%工程垂直投影面积及外扩范围A1/km2;工程扰动水底面积A2/km2河流湖库入海河口、近岸海域一级α≤10;或稳定分层β≥20;或完全年调节与多年调节γ≥30A1≥0.3;或A2≥1.5;或R≥10A1≥0.3或A2≥1.5;或R≥20A1≥0.5;或A2≥3二级20>α>10;或不稳定分层20>β>2;或季调节与不完全年调节30>γ>100.3>A1>0.05;或1.5>A2>0.2;或10>R>50.3>A1>0.05;或1.5>A2>0.2;或20>R>50.5>A1>0.15;或3>A2>0.5三级α≥20;或混合型β≤2;或无调节γ≤10A1≤0.05;或A2≤0.2;或R≤5A1≤0.05;或A2≤0.2;或R≤5A1≤0.15;或A2≤0.5(2)大气本工程废气主要为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废气、运输车辆尾气和河道清淤的臭气,施工过程中的废气产生量较小,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营运期期无大气污染源。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评价等级确定的原则,大气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3)噪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划分原则:“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l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本项目所在地区包含2类声环境功能区,营运期无噪声源,施工期间主要为施工设备噪声,因此本项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4)地下水1)项目类别根据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本项目为“5、河湖整治工程,涉及环境敏感区”,类型为报告书,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III类。2)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项目周边无集中水式饮用水水源、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等环境敏感区,敏感程度为不敏感。分级原则见表2.5-2所示。表2.5-2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敏感程度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水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a。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注: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3)评价等级本项目属于河湖整治为Ⅲ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因此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地下水评价等级判定见表2.5-3。表2.5-3地下水评价等级工作表项目类别环境敏感程度Ⅰ类项目Ⅱ类项目Ⅲ类项目敏感一一二较敏感一二三不敏感二三三(5)土壤环境1)项目类别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64-2018),项目属于附录A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表中水利行业,其他项目类别,为Ⅲ类项目。2)土壤环境敏感程度本项目为生态影响性项目,所在地土壤环境敏感程度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判别依据见表2.5-4。表2.5-4生态影响型敏感程度分级表敏感程度判别依据盐化酸化碱化敏感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a>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m的地势平坦区域;或土壤含盐量>4g/kg的区域pH≤4.5pH≥9.0较敏感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m的,或1.8<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8m的地势平坦区域;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2.5或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m的平原区;或2g/kg<土壤含盐量≤4g/kg的区域4.5<pH≤5.58.5≤pH<9.0不敏感其他5.5<pH<8.5a是指采用E601观测的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即蒸降比值参考《近30年海南不同地区降雨量和蒸发量分布特征研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三亚市近30年平均降雨量为1392mm,平均蒸发量为2361mm。故土壤干燥度为2361/1392=1.69。根据《2018年三亚市水资源公报》,三亚市属地下水资源贫乏地区。其中,崖州区、市区内及海棠区区域均为海湾盆地,它们在陆上则为相互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补给量均很小。潜水一般埋藏深,含水层薄而变化不稳定,出水量烧,储存量不大。参照项目周边区域其他项目环评报告,地下水位埋深均大于1.8m。本项目主要对官沟和妹洲沟进行简单清淤疏浚,为了解项目所在地土壤pH,本评价组委托海南三艾尔环境监测技术有限公司对土壤进行现状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官沟底泥pH为6.00,妹洲沟底泥pH为6.40。综上,项目所在地土壤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3)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64-2018),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2.5-5所示。表2.5-5生态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敏感程度评价工作等级项目类别Ⅰ类Ⅱ类Ⅲ类敏感一级二级三级较敏感二级二级三级不敏感二级三级-注:“-”表示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项目为Ⅲ类项目,土壤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根据上表,本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6)生态环境本工程沿线无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特殊敏感区,无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以及天然渔场等,但项目占用生态红线区6814m2和官沟文物保护单位,属于“涉及环境敏感区”,属于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重要生态敏感区。本项目整治河段总长度为14.7km,小于50km,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评价工作等划分的相关规定,本工程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2.5-6。表2.5-6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2.6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相关要求以及本项目污染特点,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下:(1)地表水评价范围本项目运营期间无外排污水,本次评价只对施工期废水排放影响进行分析。地表水评价范围为崖州湾科技城范围内全部水系,主要包括妹洲沟、妹洲一水、官沟、宁远河。地下水评价范围本项目运营期间无外排污水。本次评价只对河道周边和地下水进行现状评价及施工期废水回用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为工程段沿线两侧200m范围。(3)大气评价范围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相关规定及本项目的特点,项目评价等级为三级,不需要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4)声环境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考虑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声环境评价范围为工程段沿线两侧200m范围。(5)生态环境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考虑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工程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临时施工占地周围200m范围。项目评价范围见图2.6-1。2.7评价时段施工期和营运期。2.8评价重点(1)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产生、排放状况,提出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和减缓措施,确保达标排放;(2)分析并预测本项目施工期废气、清淤产生的恶臭排放情况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3)分析并预测施工期挖掘机、运输车辆等噪声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4)分析施工期淤泥、生活垃圾的排放情况,提出固体废物处理措施;(5)分析施工期疏浚过程及临时占地对周围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恢复对策。(6)分析施工作业期间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对事故发生后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图2.6-1项目评价范围图图2.6-1项目评价范围图2.9环境保护目标(1)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使其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2)项目区域声环境:保护项目区域的声环境,使该区域的噪声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3)项目区域水环境:保护项目区域所涉及的水系,主要包括妹洲沟、妹洲一水、官沟、宁远河使其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4)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5)项目区域周围环境敏感目标见图2.9-1。表2.9-1项目周围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序号项目敏感点名称位置规模保护等级1水环境宁远河妹洲沟北侧80m14.1k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妹洲沟项目区域1.81km妹洲一水项目区域2.98km官沟项目区域3.53km大旦溪项目区域696m2大气环境、声环境东关社区居委会官沟北侧585m588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龙港社区居委会骨干1河西侧1.12km1198人雀信社区居委会骨干1河西侧870m1042人东京社区居委会骨干1河西侧710m1328人文明社区居委会骨干1河西侧1.15km2155人南滨居居委会连通河北侧230m13457人城东村妹洲沟北侧780m4105人拱北村妹洲沟北侧810m3337人崖城村官沟北侧680m3636人城西村官沟北侧720m4965人水南村官沟北侧15m4534人大蛋村骨干1河中段紧邻4998人雅安村连通河东南侧1.45km1347人港门村骨干1河西侧840m4406人乾隆村骨干1河西北侧1.04km3285人保平村骨干1河西北侧1.06km3303人水南小学官沟下游南侧紧邻/三亚江南中学官沟北侧75m/三亚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官沟中段南侧紧邻/三亚市崖州区南滨小学妹洲一水东侧140m/保利崖州湾官沟中段南侧520m/南滨花园妹洲一水西侧310m/万桂花园妹洲一水东侧310m/三亚南山花园妹洲一水西侧130m/南苑小区妹洲沟南侧185m/子檀路机关住宅小区妹洲沟南侧155m/崖州区大蛋小学骨干1河末端紧邻/椰林水乡住宅区连通河北侧30m/荷塘月色住宅区连通河南侧60m/3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崖州湾科技城区域内8.19km2涉及I类、II类生态保护红线区,按照《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分区管控。基本农田/不得占用保护动植物/保护物种及其生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要求执行。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正)、《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要求执行。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1工程概况3.1.1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水系工程项目(2)建设单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河湖整治工程;新建项目(4)工程地点: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规划区域;妹洲沟(起点坐标:N18°22′19.4″E109°10′57.8″,终点坐标:N18°21′57.2″E109°10′13.7″)、妹洲一水(起点坐标:N18°21′12.9″E109°10′34.3″,终点坐标:N18°21′44.6″E109°10′31.1″)、官沟(起点坐标:N18°21′59.1″E109°10′42.3″,终点坐标:N18°21′52.3″E109°8′54.5″)、大旦溪(起点坐标:N109°9′21.0″E18°20′37.5,终点坐标:N18°20′22.3″E109°8′59.9″)、连通河(起点坐标:N109°10′54.4E18°21′40.4,终点坐标:N109°10′51.2E18°21′43.2)、骨干河1(起点坐标:N109°9′11.772″E18°20′31.6,终点坐标:N109°8′18.3E18°21′25.0)、骨干河2(起点坐标:N109°9′44.2E18°21′48.3,终点坐标:N109°8′29.9E18°20′44.2)。妹洲沟、妹洲一水、官沟等现状水系上游来水均来自宁远河,大旦溪上游来水为东部丘陵地区,下游都最终汇入宁远河;骨干河1、骨干河2为新建河道,上游来水自大隆灌区南干渠,下游也最终汇入宁远河。项目建成后,区域水系补水主要自大隆灌区南干渠,同时通过再生水补水、自然降雨径流等生态基流进行有效补给。项目地理位置见图3.1-1、3.1-2;项目敏感点分布见图3.1-3;施工场地布置见图3.1-4;现状水系分布见图3.1-5;文物保护单位分布见图3.1-6。(5)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本工程涉及整个崖州湾科技城规划区范围内的防洪、排涝水系工程,设计范围为规划科技城内(26.1km2)内全部水系(除已完成设计的水系外),主要是对现状水系包括妹洲沟、妹洲一水、官沟等进行河道整治,此外还包括新建骨干河道1、骨干河道2等,总长约14.7km,占地面积795237m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利工程、绿化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等,即为土方开挖、新建护坡、新建景观步道和绿化布置等。项目建设将满足区域防洪排涝的总体要求,修复区域水生生态系统、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最终满足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该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总投资104800.6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495万元,约占工程投资总额的0.4%。(6)工程任务:项目的建设将满足区域防洪排涝的总体要求,修复及保护区域生态系统、提升区域水环境,最终满足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项目组成见表3.1-1:表3.1-1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组成序号名称内容及规模主体工程1河道工程大旦溪段:宽度设计为24~80m,河底宽度10.0m,两侧绿化带宽度为10m。骨干河1上游段、骨干河2上游段:河口宽度设计为30.0m,河底宽度≥10.0m,两侧绿化带宽度为10m。骨干河1下游段、骨干河2下游段:河口宽度设计为40.0m,河底宽度≥10.0m,两侧绿化带宽度为10m。官沟段:河口宽度设计为5.0m。妹洲沟上游段:河口宽度设计为15.0m,河底宽度5.0m。妹洲沟下游段:河口宽度设计为50.0m,河底宽度15.0m,两侧绿化带宽度为10m。妹洲一水上游段:河口宽度设计为10.0m,河底宽度5m。妹洲一水下游段:计河口宽度设计为40.0m,河底宽度≥10.0m,两侧绿化带宽度为10m。连通河段:河口宽度设计为10.0m,河底宽度2.0m,两侧河道蓝线向外拓宽2.5m。统一采用梯形断面。2蓄水工程通过新建骨干河1、骨干河2、大旦溪,改建官沟,新建妹洲沟、妹洲一水、连通河,实现区域水系的全面连接,项目建成后,区域水系补水主要自大隆灌区南干渠,同时通过再生水补水、自然降雨径流等生态基流进行有效补给;本工程顺河势构筑生态溢流堰,改善河道的保水功能。3景观工程根据崖州湾科技城水系的上位规划,结合周边地块的定位、功能、性质,具体划分为一廊两轴三带双绿核的空间结构。景观绿化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沿河绿化(景观绿化面积约78hm2)、土建工程、照明工程、排水工程、设施小品、慢行系统等。4生态工程结合崖州科技城河道现状以及规划的周边用地性质,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将崖州科技城河道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域:生态恢复区、生态景观区、生态净化区以及生态复育区。以确保水安全为大前提,基于控源截污,采用多元净化集成技术体系,通过生境修复与营造、植物重建与修复、水生动物恢复、系统结构调控和辅助工程等,形成陆域污染滨岸防控系统、水域生态净化系统。辅助工程1主要建筑物级别确定崖州湾科技城为中等城市,工程等别属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2排涝标准本项目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3抗震标准本项目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公用工程1供电生产、生活用电可从项目区所在村庄引接2供水农村自来水,施工降尘用水可抽取河水。环保工程1施工期废水施工期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定期委托抽粪车清运。淤泥干化场尾水沉淀过滤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抑尘。2施工期废气在施工区域设置围挡,并定期洒水降尘,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3施工期噪声选用低噪设备,使用减震垫、隔音棉,运输路线避开居民区,应严格执行监理监管制度,夜间不安排施工活动。5施工期固废生活垃圾和清理的废弃物进行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淤泥、弃渣弃土送至指定场所进行处置。6营运期固废河道两岸及水面上的漂浮垃圾定期清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7环境风险清淤作业区和回填防堤河段设置围油栏、防污帘(不透水);施工机械设置事故溢油应急设备等措施。8水土保持施工时设置编织袋挡土墙、防风抑尘网临时覆盖堆土、设置临时排水沟和沉淀池措施。广济桥图3广济桥图3.1-1项目地理位置图1图3图3.1-2项目地理位置图2图图3.1-3项目敏感点分布图图3.1-4施工布置图3.1-4施工布置图图3.1-5项图3.1-5项目区水系现状图图图3.1-6崖州区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与分类图官沟上游N18°21′59.1″E109°10′42.3″官沟下游N18°21′52.3″E109°8′54.5″官沟广济桥段N18°21'46.08"E109°10′15.02″广济桥N18°21'46.08"E109°10′15.02″保护碑N18°21'46.08"E109°10′15.02″妹洲沟上游N18°22′19.4″E109°10′57.8″拍摄时间:2020年9月28日拍摄人:符柏安妹洲沟下游N18°21′57.2″E109°10′13.7″妹洲一水上游N18°21′12.9″E109°10′34.3″妹洲一水下游N18°21′44.6″E109°10′31.1″连通河处水塘N18°21′40.8″E109°10′50.9″连通河现状N18°21′40.8″E109°10′50.9″骨干河道1起点现状N18°20′29.1″E109°9′10.3″拍摄时间:2020年9月28日拍摄人:符柏安骨干河道1十字口段现状N18°21′6.73″E109°8′50.0″骨干河道1入河口段现状N18°21′24.6″E109°8′19.7″骨干河道2西段N18°20′45.2″E109°8′30.7″骨干河道2段东段N18°21′11.66″E109°9′0.53″大旦溪现状N18°20′22.3″E109°8′59.9″大旦溪现状N18°20′30.7″E109°9′10.9″拍摄时间:2020年9月28日拍摄人:符柏安3.1.2河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官沟现状分析官沟现状河口宽3~5m,河道总长约3.533km。1)水南小学段河宽窄,深度浅,行洪能力差。局部位置河道断头,需连通。2)局部岸坡裸露,杂草丛生,绿化景观效果不佳;3)水质浑浊(呈暗绿色),感官效果不佳;4)沿线存在较多排污口,局部被浮藻覆盖,富营养化严重,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不足。官沟现状见图3.1-7。(2)妹洲沟现状分析妹洲沟现状河口宽8~20m,河道总长约1.806km。1)妹洲沟近宁远河段,绿化覆盖率高,分布有原生灌草群落,生态基底良好,但生物多样性较低,河道自净能力弱。2)局部河道河口宽度窄,深度浅,行洪能力较差。3)水质浑浊,感官效果差。局部堆有生活垃圾,存在较多入河排污口。4)岸线植被杂乱,河道中有枯死水草、芦苇、浮藻等挺水植物,岸边存在少量水葫芦,富营养化严重,观感效果差。妹洲沟现状见图3.1-8。(3)妹洲一水现状分析妹洲一水现状河口宽5~10m,河道总长约2.984km。1)岸线植被杂乱,河道内分布有大量生活垃圾及挺水植物,岸边存在少量水葫芦。2)沿河两岸周边环境脏乱,存在乱搭乱建现象,观感效果不佳。3)部分岸段现状无堤防,过水断面窄,深度浅,过流能力严重不足。(4)妹洲沟、妹洲一水交汇处现状分析1)浮岛岸坡为自然土坡,绿化覆盖率高,分布有原生灌草群落,生态基底良好,但生物多样性较低,河道自净能力弱。2)交汇处河道宽度窄,深度浅,河势曲折,水流不畅,不利于区域行洪。妹洲一水现状见图3.1-9。图3.1-7官沟现状调查图图3.1-8妹洲沟现状调查图图3.1-9妹洲一水现状调查图3.1.3工程任务本工程主要是对现状水系包括妹洲沟、妹洲一水、官沟等进行河道整治,此外还包括新建骨干河道1、骨干河道2等,总长约14.7km,占地面积795237m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利工程、绿化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将满足区域防洪排涝的总体要求,修复区域水生生态系统、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最终满足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根据工程河道防洪排涝能力不足,水量缺乏补给,水生态环境破损严重、生物多样性低和水陆景观单调等现状存在的问题,围绕“排涝挡洪、疏浚截污、补源动水、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为重点,划分生态功能区。针对不同分区的定位及目标,遵循“分区分类治理、治污疏浚为本、动水净水为纲、生态措施优先、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贯彻“截、净、动、补、蓄、复、美”七字方针,通过采取设置湿地净化、活水动水、水生态系统构建、面源拦截、蓄水跌水及景观提升等工程措施,总体上构建满足排涝要求,水体感官效果好、景观层次丰富、协调性好的河道生态景观,实现河道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本项目根据建设条件、生态条件、景观需求架构不同的功能分区,将崖州湾科技城水系构建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包括河道工程、蓄水工程、景观工程、生态工程。3.1.4设计标准(1)防洪标准近期:宁远河崖州湾科技城段G98高速桥以上采用20年一遇防洪标准、G98高速桥以下为50年一遇防洪标准。远期:宁远河崖州湾科技城段全线50年一遇防洪标准。(2)除涝标准同时考虑《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年版、《治涝标准(SL723-2016)》,科技城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3)防潮标准根据三亚有关水文站潮位表分析,采用50年一遇潮位进行计算。3.1.5工程内容(1)河道工程1)河道平面布置项目区主要属冲积平原地貌及河流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场地内人类活动频繁,河床及两岸冲积物堆积较多,洪水期及汛期排洪受阻,两侧河岸及周边居民受洪水影响较大,河道的疏浚及扩宽工作是有必要的。本项目在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同时,河道断面设计中大量应用生态砌块,生态堆石,河槽,滩地等理念,进而结合紧邻河道蓝线的规划绿地,使得河道护坡极尽生态自然,构建与崖州湾科技城相匹配的除涝系统。项目项目水系设计规模见图3.1-10。3.1-2河道规模汇总表单位:m序号河道名称河道长度规划河口宽度1大旦溪69624-802骨干河道1上游段115030下游段1308.586403骨干河道2上游段192030下游段913.112404官沟3903.01655妹洲沟113415-506妹洲一水331310-407连通河376.7510合计14714.464/图3.1-10项目水系设计规模图各段河道的岸线布置如下:①大旦溪段该河段位于规划5号路北侧绿地范围内,横穿规划15号道路,现状为平地,河道起始处设有景观湖泊。为满足河道行洪要求,该河段河道主槽规划设计河口宽度设计为24~80m,河底宽度10.0m,采用梯形河道断面,该段河道线型按适度蜿蜒,河道宽度适当拓宽或收缩,打造生动活泼的岸线空间的原则进行,坡面上酌情设置亲水园路。河道南侧紧贴规划5号道路,以道路或规划地块为陆域控制线,两侧绿化带宽度为10m。图3.1-11大段溪段平面布置图②骨干河1上游段该段河道起始于大旦溪段起点,位于规划12号路西侧规划建设地块内,横穿规划双联路、创惠路、创元路,并穿过研学大道与规划骨干河2河交汇。现状为平地,两侧基本为农田村舍,拓宽条件较好。该河段河道主槽规划设计河口宽度设计为30.0m,河底宽度≥10.0m,采用梯形河道断面,以道路或规划地块为陆域控制线,两侧绿化带宽度为10m。图3.1-12骨干河1上游段平面布置图③骨干河1下游段该段同样位于规划12号路西侧规划建设地块内,起始于骨干河1与骨干河2交汇处并横穿9号路、4号路、麒麟路与8号路,最终汇入宁远河。现状为平地,两侧基本为农田村舍,拓宽条件较好。为满足河道行洪要求,该河段河道主槽规划设计河口宽度设计为40.0m,河底宽度≥10.0m,采用梯形河道断面,以道路或规划地块为陆域控制线,两侧绿化带宽度为10m。9号路与4号路之间沿河设景观绿化范围,考虑景观岸线需求,其间河道适度蜿蜒,河道宽度适当拓宽,打造舒缓开阔的水系空间。图3.1-13骨干河1下游段平面布置图④骨干河2上游段该段河道位于规划南繁大道与规划研学大道北侧,起始处与官沟支河交汇。河道北侧至规划3号路东侧为科技新城发展备用地,穿3号路后与规划骨干河1交汇。现状为平地,两侧基本为农田村舍,拓宽条件较好,规划3号路与发展备用地之间存在现状G98西线高速公路。该河段河道主槽规划设计河口宽度设计为30.0m,河底宽度≥10.0m,采用梯形河道断面,两侧绿化带宽度为10m。图3.1-14骨干河2上游段平面布置图⑤骨干河2下游段该段河道位于规划研学大道北侧,起始处为骨干河1与骨干河2交汇处。最终衔接现状湖泊并汇入宁远河流入崖州湾。地域现状为平地,起始段为大片村舍,下游现状为农田与荒地,拓宽条件较好。该河段河道主槽规划设计河口宽度设计为40.0m,河底宽度≥10.0m,采用梯形河道断面,两侧绿化带宽度为10m。图3.1-15骨干河2下游段平面布置图⑥官沟段本工程范围内官沟长度3950.97m,设计河口宽5m;其中涉及官沟及广济桥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总计7.966公顷。区域内北侧为大量建筑群,建筑边线与河道现状之间无拓宽空间,南侧为部分建筑与现状农田,河道维持现状宽度。由于官沟、广济桥现为文物,本次不再对现状沟道进行整治,保留官沟、广济桥其现状,本次整治范围主要为规划河口线至设计堤顶高程之间的坡面整治,本次在规划河口线之间设置C30钢筋砼压顶+塑钢板桩,塑钢板桩的长度设计堤顶高程与现状坡面高程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长度分别为3m、2m、0m,此外还包括沿线的坡面景观及绿化布置,同时在保留现状官沟的基础上,将其延长至宁远河以保障其水流流动、水质优良,同时河道平面线位根据景观生态需求略有蜿蜒。图3.1-16官沟段施工布置图⑦妹洲沟上游段该段河道起始于崖州区东北侧地块边线,为现状河道,与妹洲沟下游段分流于兴滨路端头后汇入妹洲一水下游,兴滨西路东侧有支流汇入官沟源头,考虑景观岸线需求,其间河道适度蜿蜒,河道宽度适当拓宽,兴滨纵二路端头北侧形成景观湖泊区域,并与官沟,妹洲沟下游、妹洲一水下游构成景观公园片区。该河段河道主槽规划设计河口宽度设计为15.0m,河底宽度5.0m,采用梯形河道断面。河道北侧多为现状农田,南侧为居民区与商业街道,陆域控制线以规划地块边线与规划景观公园边线组成。图3.1-17妹洲沟上游段平面布置图⑧妹洲沟下游段该段河道起始于兴滨路端头北侧与妹洲沟上游分流,横穿南繁大道,最终汇入宁远河,现状存在河道,考虑景观岸线需求,其间河道适度蜿蜒,河道宽度适当拓宽,兴滨纵二路端头北侧形成景观湖泊区域,并与官沟,妹洲沟下游、妹洲一水下游构成景观公园片区。规划河道南侧为少量建筑群,北侧为现状农田,拓宽条件较好。该河段河道主槽规划设计河口宽度设计为50.0m,河底宽度15.0m,采用梯形河道断面,两侧以规划地块或道路边线作为陆域控制线,两侧绿化带宽度为10m。图3.1-18妹洲沟下游段平面布置图⑨妹洲一水上游段该河段起始于燕打中路北侧规划地块,横穿燕打路、燕打北路,与妹洲一水两条支河汇聚与南滨路东侧,考虑景观岸线需求,其间河道宽度适当拓宽,南滨东路西侧地块内形成景观湖泊区域。规划河道西北侧为三亚南山花园居住区及南滨初级中学,区域内存在部分现状水体及荒地。东侧为现状农田及部分施工场区,拓宽条件较好。该河段河道主槽规划设计河口宽度设计为10.0m,河底宽度5m,采用梯形河道断面。图3.1-19妹洲一水上游段平面布置图⑩妹洲一水下游段该河段起始于南滨路东侧妹洲一水上游与支河相接处,沿南滨路东侧,横穿甘农大道、官沟南路、兴滨南路、官沟,最终汇入妹洲河下游。规划河道沿线东侧有大片规划发展备用地,西侧存在少许绿地及农林用地,河道沿线现状为农田及少量现状河渠。河道末端与官沟,妹洲沟下游、妹洲一水下游构成景观公园片区。该河段河道主槽规划设计河口宽度设计为40.0m,河底宽度≥10.0m,采用梯形河道断面,两侧绿化带宽度为10m。图3.1-20妹洲一水下游段平面布置图⑪连通河段该段河道位于妹洲一水下游段东侧,总共分为两段河道,第一段河道起始于官沟南路东侧端头并汇入纵一路与纵二路之间的现状水体。第二段为兴滨路西侧现状鱼塘为起点,途径规划发展备用地块并最终汇入妹洲一水下游段。第一段北侧为现状居民区,南侧有部分现状水体及鱼塘、农田。第二段区域为现状农田及鱼塘,拓宽条件良好。该河段河道主槽规划设计河口宽度设计为10.0m,河底宽度2.0m,采用梯形河道断面,两侧河道蓝线向外拓宽2.5m。图3.1-21连通河段平面布置图2)纵断面设计河道纵断面首先应满足防洪排涝能力,其次应满足沿河管道排放口及沿线桥梁底标高的要求,并在保证河道流速满足抗冲刷及防淤积的要求下,尽可能与周边地坪相适应,以防止过高的水面差,减少护岸工程量。项目区内大旦溪河道长0.696km,现状高程0.01~3.50m,根据测量成果,在保证排水过流能力等同的条件下,为减少占地,同时考虑与现有地面高程的衔接,经综合比选确定设计河底高程为-0.7~0.8m,平均纵向坡比为2.15‰;高水位2.95~3.18m。桩号K0+200处,河道底设溢流堰,堰底高程0.70m,堰顶高程1.50m,溢流堰以上常水位为1.50m。图3.1-22大旦溪段纵断面图骨干河1河道长约2.50km,现状高程1.320~3.88m,根据测量成果,在保证排水过流能力等同的条件下,为减少占地,同时考虑与现有地面高程的衔接,经综合比选确定设计河底高程为-0.5~0.8m,平均纵向坡比为0.52‰;高水位2.60~3.18m。桩号K1+400处,河道底设溢流堰,堰底高程0.80m,堰顶高程1.50m,溢流堰以上常水位为1.50m。图3.1-23骨干河1段纵断面图骨干河2河道长约2.83km,现状高程1.29~11.56m,根据测量成果,在保证排水过流能力等同的条件下,为减少占地,同时考虑与现有地面高程的衔接,经综合比选确定设计河底高程为-2.0~2.5m,平均纵向坡比为1.6‰;高水位2.64~5.21m。河道底设4座溢流堰,桩号K0+570处,堰底高程2.30m,堰顶高程3.10m;桩号K1+660处,堰底高程1.50m,堰顶高程2.30m;桩号K2+013处,堰底高程0.70m,堰顶高程1.50m。4座溢流堰形成梯度常水位线,常水位分别为3.10m,2.30m,0.70m。图3.1-24骨干河2段纵断面图官沟河道长约3.95km,现状高程4.78~6.12m,由于官沟现为文物,本次不再对现状沟道进行整治,保留其现状,根据防洪水位的推算,本次整治范围主要为现状坡顶高程至设计堤顶高程之间。图3.1-25官沟段纵断面图妹洲沟河道长约1.93km,现状高程3.78~8.32m,根据测量成果,在保证排水过流能力等同的条件下,为减少占地,同时考虑与现有地面高程的衔接,经综合比选设计河底高程为2.00~4.50m,平均纵向坡比为1.27‰,高水位6.30~8.16m。河道底设2座溢流堰,桩号K0+950处,堰底高程4.50m,堰顶高程5.20m;桩号K1+660处,堰底高程1.50m,堰顶高程2.30m;桩号K1+500处,堰底高程4.00m,堰顶高程4.70m。图3.1-26妹洲沟上游段纵断面图妹洲一水长约2.76km,现状高程2.41~12.76m,根据测量成果,在保证排水过流能力等同的条件下,为减少占地,同时考虑与现有地面高程的衔接,经综合比选确定设计河底高程为4.00~7.50m,平均纵向坡比为1.27‰;高水位7.43~10.33m。河道底设3座溢流堰,桩号K1+050处,堰底高程5.50m,堰顶高程6.20m;桩号K1+700处,堰底高程5.00m,堰顶高程5.70m;桩号K2+050处,堰底高程4.00m,堰顶高程4.70m。图3.1-27妹洲一水段纵断面图连通河河道长约0.38km,现状高程6.16~6.23m,根据测量成果,在保证排水过流能力等同的条件下,为减少占地,同时考虑与现有地面高程的衔接,经综合比选确定设计河底高程为5.0~6.0m,平均纵向坡比为2.6‰;高水位7.92~7.94m。图3.1-28连通河段纵断面图3)断面选择本次主要采用复式断面及斜坡式断面两种型式。复式护岸断面型式在常水位以下采用直立式挡墙结构,在河口宽度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得增加过水断面面积。在常水位以上采用放坡的型式,减少开挖量的同时与河道绿化带、周边景观元素充分结合,可以有效解决规划河口宽有限的问题,同时也能达到良好的的生态景观效果。斜坡式断面结构简单,在满足泄洪要求的基础上由于坡度较缓,有利于植物生长和两栖动物的生存繁衍,有利于保护河道的生态多样性,同时也为居民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水趣,为居民在茶余饭后、散步休闲提供了极好的去处,满足了人们的亲水需求,又实现了河道断面的景观化。4)临排渠道科技城现状排水区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自然排水为穿过高速公路排向下游(大海方向),现状规划十字轴水系未打通,地块竖向高程未抬高,区域排水不畅,且G98高速公路近期有下沉开挖施工计划。因此,建立建设期临时排水体系至关重要。本工程拟建一条沿G98高速东侧的临时排水渠道,总长约3.4km,同时开挖疏浚东北部水系(妹洲沟+妹洲一水+官沟)。至此,G98高速以西地块范围内涝水可依地势自然排入大海,G98高速以东地块范围内涝水可依地势流入临时排水渠道和妹州沟,最终排入宁远河。建立建设期临时排水体系后,可保证河道工程、道路工程、管线工程以及地块开发建设期间,不受施工期洪(涝)水的制约,保证崖州湾科技城的建设发展。项目区临时排涝体系见图3.1-29。图3.1-29项目区临时排涝体系图(2)蓄水工程1)引水补水由于河道上游均有水库的拦蓄,区间河道天然来水较少,部分河道为新开挖河道,承接周边地块雨水,部分河段在非汛期处于干枯状态,为满足河道水景观要求,营造良好的亲水性,结合本工程整治的要求和规模,对片区内的河道常水位进行分级控制,采用拦河建筑物控制河道常水位。近期补水:本地大隆灌区南干渠为现状补水通道,同时充分利用当地雨水径流,可为近期科技城提供生态水源。经调查,南干渠现状设计供水规模1m3/s,现状实际可供水量(除去灌溉水量)约0.412m3/s,建议每日补水时间不小于10h。远期补水:崖城再生水厂规划4.5万m3/d,新城再生水厂规划2.5万m3/d,新城再生水二厂规划1.2万m3/d,合计8.2万m3/d,生态补水量占再生水厂规模比例18.5%,远期再生水规模满足生态补水要求。综上,近期主要利用本地降雨径流及灌渠补水,远期主要利用再生水厂补水。项目水系生态补水点位见图3.1-30。、图3.1-30项目水系生态补水点位图2)分级蓄水由于河道上游均有水库的拦蓄,项目区河道天然来水较少,且骨干河道1、骨干河道2为新开挖河道,枯水期水量稀少,不足以维持河道的最低生态需水量。本工程顺河势构筑生态溢流堰,在不影响行洪排涝功能的前提下,改善河道的保水功能,对片区内的河道常水位进行分级控制,建立水位保障体系,溢流堰高程在1.5-6.2m之间,挡水高度在0.6m。项目设计水位和溢流堰布置见图3.1-31、3.1-32。图3.1-31项目设计水位和溢流堰布置图图3.1-32典型溢流堰形式(3)景观工程本项目景观绿化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沿河绿化、土建工程、照明工程、排水工程、设施小品、慢行系统等。本项目蓝线宽度控制在两侧各2.5m-5m范围内,绿带宽度控制在7.5-90m范围内。①妹洲水系(妹洲沟、妹洲一水)——生态体验、康体活力两岸规划用地多为居住、学校和发展备用地,较宽的腹地空间为亲水河滩塑造提供了绝佳的条件,结合两岸的居民日常活动需求,塑造健身场地、社交空间、健康步道等;打造生态野趣的水环境及水景观,兼具生态科普和亲水游玩的生态体验带。②十字水系(骨干河道1、骨干河道2)——生态休闲、绿意缤纷河道途径大学城、科研用地和居住板块,设计以城市绿地为底,同时提高人的参与性,构建城市绿色慢行生态网格,为崖州湾片区市民及商务人群提供日常休憩景观场地,将其打造为兼具防洪和景观功能的生态绿带。③官沟水系——跨越古今、历史文脉依托两岸规划用地性质,沿途多为古村落、居住及部分商业用地,运用丰富的艺术元素,结合小型社区公园,再现场地的文化记忆,塑造体现官沟文化的历史水脉,打造城市人文艺术魅力的滨水风貌带。图3.1-33项目水系景观分区(4)生态工程受损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并非简单的生物修复,应弃摒弃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唯效率主义”河流管理观念,尊重河流系统的自然发展规律,注重河流的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恢复河流自然状态下具有合理物种群落配比、结构优化、功能相对完善、系统稳定的良性水生态系统,重建受损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统筹城市开发空间系统发展"为出发点,运用协同共生的原理,将市政的灰色基础设施、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协同整合,进而成为一体化的景观基础设施,发挥出河流正常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旅游休闲功能并体现一定的水文化内涵,促进崖州湾城市与水系协调发展-共生的生态流域城市连绵区的建设。结合崖州科技城河道现状以及规划的周边用地性质,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将崖州科技城河道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域:生态恢复区、生态景观区、生态净化区以及生态复育区。以确保水安全为大前提,基于控源截污,采用多元净化集成技术体系,通过生境修复与营造、植物重建与修复、水生动物恢复、系统结构调控和辅助工程等,形成陆域污染滨岸防控系统、水域生态净化系统。1)功能区划生态景观区:主要区域为大旦溪、骨干河1、骨干河2。穿越高强度开发区域,植入海绵城市理念,以适宜生境引导,重塑河流“滞、蓄、净、养”生态体系,打造“雨季防洪、旱季赏景”的亲水型城市绿廊。生态净化区:主要区域为官沟。以增强水体复氧能力和强化水质净化为重点,以浅水砾间接触氧化河床、高效净水模块等手段强化水质改善,引导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改善,增强河道自净能力。生态复育区:主要区域为妹洲沟、妹洲一水和连通河。遇宽成湖,顺势成景;依托河、湖、海绵湿地公园等多层次嵌套结构,延拓生物链,恢复物种多样性;以适宜生境引导,逐步建立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促进水质改善。项目水系生态分区见图3.1-34。图3.1-34项目水系生态分区具体措施①针对崖州湾科技城水系水质恶化问题,基于控源截污,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初期雨水等典型污染的全过程生态化处理,净化入河水体,以达到缓解、控制水污染的目的。②针对部分河段护岸结构僵硬的问题,在保障河道安全的前提下,有条件地改造浆砌挡墙,以恢复自然河道的柔性护岸。护岸形式根据周边用地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生态改造,并保留部分达标的护岸结构,减少工程投资,节约成本。此外,部分河段存在护岸生态隔离措施不到位及侵占河道现象,应对该类护岸进行系统性升级,增强护岸的净化水体、屏蔽污染物和生态通道的功能,以削减面源污染。③针对崖州湾水系生态基流不足的问题,一方面通过“生态淹坝、中水回用、湿地蓄水”等水资源的合理调控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植草沟、生物滞留池、下沉式绿地等海绵城市工程措施实现雨水渗透、雨水净化与雨水存储,提高河流保水、储水能力,从而提升生态基流保障率和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④针对水系岸带植被结构受损问题,通过河岸带生物恢复与重建技术及河岸缓冲带技术,修复丧失的河岸带植被和湿地群落,构建乔-灌-草-地被物多层次立体生态阻控结构,尽可能恢复和重建退化的河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提升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存量住房回购协议
- 信用卡分期付款协议
- 国内沿海集装箱货运代理合作条款
- 广告公司拍摄合同
- 2024年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样本
- 2024年图文广告设计制作合同
- 学生贷款合同格式
- 石油化工工程承揽合同
- 保洁服务合同范文全书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之一》公开课课件
- 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4.2 第2课时 去括号
- 《健康管理职业导论》高职健康管理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小学高年级课后服务 scratch3.0编程教学设计 二阶课程 项目1消防小达人 第4节 隐患排查教学设计
- 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 码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第二单元《我们自己》(共七课教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
- 涉密采购项目合同范本
- 备品备件保障方案
- 完整版抖音运营推广方案课件
- 人教版六上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教案(含单元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