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发酵(jiào)潜行(qián)决别(jué)转弯抹角(mǒ)

B.琐屑(xuè)两栖(qī)胆怯(qiè)应接不瑕(xiá)

C.倔强(jué)拮据(jū)颓唐(tuí)一代天骄(jiāo)

D.取缔(tì)哺育(bǔ)烦躁(zào)暗然失色(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出门在外,每逢有人问我的籍贯,我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阜新是‘玛瑙之都’啊!”

B.事实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还不懂得,读两三遍就懂得了。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面对公共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D.在这次语文考试中,小明的作文居然得了满分,连老师都对他顶礼膜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毕业在即,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人有“手机依赖症”。

C.“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茶道不仅仅是“道”,它还是审美,是情趣,是生命体悟的过程。②茶道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日本人的文化)。③文学巨匠川端康成在所宿旅馆醒来,看着桌上插的海棠花正艳丽地盛开,大吃一惊:在我沉睡的时候,海棠未眠,竟然)寂寞地开着④这是顿悟的美感。⑤茶道从茶出发,及于世间一切,日本的建筑、美食、文化、器物),莫不受其)影响,日本文化借由茶道发展,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

A.“器物”是名词,“竟然”是形容词,“其”是代词。

B.“顿悟的美感”“艳丽地盛开”“大吃一惊”都是偏正短语。

C.“日本文化借由茶道发展,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这个句子中,“茶道”作宾语。

D.“茶道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日本人的文化”一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5.下面文学常识及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春秋时鲁国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和世界。

B.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通过描写主人公祥子由自尊好强到自暴自弃的巨大变化,无情地批判了那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C.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我们学过他的《望岳》《春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格。

二、名著阅读

6.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丰满的,优缺点并存。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的具体情节,分析他(她)的优点和缺点(优缺点各对应一个情节)。

孙悟空(《西游记》)阿长(《朝花夕拾》)武松(《水浒传》)

三、选择题

7.对两首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永遇乐》“望中犹记”中的“望中”意义不同,前者指中国,后者指中原地区。

C.《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中的“千古”与《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千古”意义相同,都是“久远的年代”的意思。

D.《南乡子》中的“曹刘”指曹操和刘备。《永遇乐》中的“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是他的小名。

四、句子默写

8.古诗文默写。

(1)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羹饭一时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④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①病笃:病重。②嗣子:指刘禅。嗣,继承。③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④敕:告诫,嘱咐。

9.选出每组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0.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1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12.甲乙两文都写出了诸葛亮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请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13.诸葛亮这一高风亮节,并从乙文中找出能表达这一真挚情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苟全性命于乱世/所欲有甚于生者

B.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

C.奉命于危难之间/若嗣子可辅,辅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水也/公问其故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截至2022年底,中国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总长度4.8万千米。在我国,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1000千伏输电线路的自然输送功率约为现有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4~5倍,输电距离增加了2~3倍,电阻损耗只有其25%~40%,而且可节约线路走廊土地资源约三分之二),具有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占地少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要。特高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材料二]特高压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效益明显。与输煤输电相比,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的电力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到网电价比当地煤电标杆上网电价低0.06~0.13元/千瓦时。从2022年我国第一条特高压投运至今,充分验证了特高压的安全性,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另外,特高压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噪声明显低于500千伏输电工程。[材料三]中国76%的煤炭、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分布在西部北部,8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能源富集地区距离东中部电力需求中心1000到4000千米。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自称“电工班班长”的刘振亚亮出“高招”:建设“电力高速公路”——特高压电网。未来特高压的发展将有良好的前景,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起到明显效果。14.下列各句的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15.阅读[材料二]说说我国特高压的优势。

16.[材料一]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A.特高压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要,将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

B.从2022年至今,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

C.我国存在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

D.未来特高压的发展将有良好的前景,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起到明显效果。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满孙君飞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17.阅读选文④至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段落④⑤-⑥⑦-⑧⑨-⑩主要情节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B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然后安然入睡我的心理A有些难过CD

18.选文第③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19.请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划线的句子。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21.选文第⑧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2.选文第⑪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⑬段中,“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文章之美周建华①虽说文无定法,但文章是枯燥无味还是引人入胜,是空洞无物还是见解独到,不难分出优劣高下。这背后既有遣词造句、修饰打磨等为文之术的差别,也有格局视野、思维理念等为文之道的不同。所以,我们应学会品悟文章之美。②文章之美透射价值之美。立言立文目的在于明确目标、引领方向、凝聚人心、启发行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章生命力的内核。北大红楼一楼西头的阅览室是青年毛泽东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他经常阅读共产主义书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文章的价值和魅力可见一斑。③文章之美透射逻辑之美。文字是思维的载体,逻辑是思维的内核。文章首先在形式上要符合逻辑,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一篇好的文章让人看得清楚,读得明白。如果文章让人感觉思路不清、语焉不详,大多是逻辑出了问题:或者是概念模糊不准确,或者是划分混乱不周延,或者是推理矛盾不科学,或者是论证跳跃不充分,等等。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只是第一步,逻辑之美还体现在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推演,深刻探究存在于事物当中的规律、存在于人心之中的共识,达到一语中的、一鸣惊人的效果。④文章之美透射伦理之美。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标准,作文如做人,一定要符合公序良俗,在喜怒哀乐、是非对错、美丑善恶等方面展现鲜明态度。一篇好的文章,即使是应用类的,也会带有一定的感性色彩,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立场明确、态度清晰、观点持正。文章的伦理之美,在于让读者清楚地理解哪些是原则底线、哪些是基本要求、哪些是具体标准、哪些是希望号召,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能僭越法理人伦、世道人心。⑤文章之美透射美学之美。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形式和意象,具体到文章中,就是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字技巧,营造美的意象和境界,给人以耳目一新、酣畅淋满的美的享受。比如,恰当运用排比、对偶、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让文字灵动起来、使情感丰富起来、富于变化。借鉴美的意象,融入自然之美、人文之美。⑥“文以载道”。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