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2024学年河南省漯河五中高三(上)入学语文试卷(解析)2023-2024学年河南省漯河五中高三(上)入学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我们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如郭沫若狂飙突进的诗歌;又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如王久辛的抗日长诗《狂雪》等。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
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产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哀民生之多艰”,反而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要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经激励过多少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经鼓舞过多少男女老幼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大公无私、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
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材料二:
诗歌创作既要表现诗人独有的情怀,也要走出个体的小世界,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诗人应当有社会良知,有一颗对故乡、祖国、人民的炽热的爱心,保持对时代、社会、人类的关注。当然,我们不能只注意社会生活化的表象,我们要多注意社会精神与民众道德,避免诗歌写作的社会性被庸俗化、浅显化。
每一个诗人都应该不断探索怎样才能写好诗,让诗歌成为照亮社会、照亮人们心灵的神灯。在创作中,要把“写什么”和“怎么写”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诗人和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实践中,早就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诗人们既要在个性化的语言和个性化的体验上下功夫,更要努力使自己的诗歌写作保持介入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使之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
诗歌写作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个性强调的是独有的个性体验,共性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性、人民性。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能够用个性化的体验和语言,去表现具有社会性的对象与内涵。诗人在创作实践中应时刻保持自省,在自己的矢志追求中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当前的一些诗人要么缺钙,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轻飘飘的,远离生活的本质;要么玩“捉迷藏”,把神圣的诗歌艺术当作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故意让人读不懂,孤芳自赏。这样的诗人缺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是在一种自己酿造的怪圈里玩弄所谓的诗歌艺术,诗人们照亮的只是自己,其结果是人们把他们遗忘。
回顾新诗发展的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近40年来,不少诗人还坚持着对现实生活的抒写和反映,体现了很好的责任感。他们的作品对时代进行了深刻的记录,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心灵信史。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诗歌作品虽然反映了现实,但只是表现了生活的表象,是简单的事项罗列,还上升不到诗歌的层面。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与注重诗歌的艺术性,是合二为一的事情,不能顾此失彼。
(摘编自刘晓平《新诗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百年来,中国新诗的崇高美多姿多彩,诸多优秀作品为新时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B.当前一些诗人的诗歌创作故意让人读不懂,孤芳自赏,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
C.新时代的诗歌创作,应以净化和升华思想为价值取向,极力避免真平庸,警惕伪崇高。
D.诗人应该对新时代有深刻的认知,超越“小我”,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真情的恰当流露对诗歌崇高美的产生有重大影响,所以诗人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创作的诗歌就具有崇高美。
B.“刘又源/一个人/在玩/手机/游戏”,这样的诗歌缺少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不过是一种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
C.当前诗歌写作的社会化被庸俗化、浅显化,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D.诗歌创作既要关注社会生活表象,也要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二者同等重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______
A.在新时代,我们要写出更多敢于承担社会历史责任、对艺术风骨负责的好诗。
B.伟大的诗人一定有伟大的抱负,即使遇到人生逆境,也会勇敢地去搏击。
C.新时代诗歌与互联网的联动,是诗歌打开自我空间、走进百姓生活的新路径。
D.诗人在语言技艺上的精进和成熟,一定是在和时代的回应关系中完成的。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阅读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请分析这首诗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材料一的观点。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创业史(节选)
柳青
头上包着头巾的梁生宝,用一个升子,把稻种从麻袋里,舀到他互助组的人们带来的器具里头。头上戴着黑制帽、庄稼人棉袄上结着军用宽皮带的冯有万,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那里,用一杆钩子秤,确定各人的器具和稻种的分量。这个民兵队长的神气,很明显地给蛤蟆滩的庄稼人这样一种印象:他以本互助组的事情,吸引来这样多庄稼人参观为骄傲。
“哎!生宝,那不算个事呀!”任老四大声嚷着,大舌头嘴里溅着唾沫星子,“你一路的花销不合计在稻价里头,那不算个事呀!你出门好几天,为大伙劳累了就好了,再贴赔上些盘费?那算个啥理儿?……”
“你真烦人!”有万不满意地打断他,“要告诉你几遍呢?咱组长一路没进栈房,吃的是家里带去的馍,算啥盘费?”
“家里带去的馍,是泥捏的吗?”他认定稻种价里头,只算原价、车票和运费,而不计算生宝的盘费,这事不合理。任老四心下直怪有万太心粗,不能细察人情世故。他说:“你光管自家畅快,不顾人家的光景!”
“算哩!算哩!谁和你缠?咱组长不是小气鬼,人家是共产党员……”
“怎?共产党员不吃五谷,不穿布匹活着吗?”
生宝一只手捉着麻袋口,一只手捉着升子,看看任老四腰里结的稻草绳腰带,笑劝这个老实头庄稼人说:“你甭挂心我哩!你挂心你自家的光景吧!”
欢喜也不满意他四爹的这份啰唆劲儿。
“你尽废话!你连眼前这稻种钱,也是咱组长给你垫着哩。你这阵就要给钱?还是怎样?”
“我这阵给不起,欠也欠不起吗?”任老四嘴里溅着唾沫星子。
这工夫,郭世富戴毡帽的脸孔,在更远点的人头中间,呈现出鄙视的笑容。他胡髭剪得很齐的嘴唇扁了扁,鼻孔里头发出轻蔑的冷笑声。那样子等于用嘴巴明言:“你两年欠下我一石‘活跃借贷’粮没还。你还说‘欠’‘欠’,你光知道个‘欠’!”
任老四才看见郭世富戴毡帽的皱纹脸,脸色一下子黄了,很快又红了。任老四躲避着郭世富的目光,不声不响,跷出草棚院的街门,走了。
这时,早年的豆腐客梁大老汉,把一条口袋伸向冯有万,理直气壮地说:
“把这条口袋称一称。”
“这是做啥?”有万不明白老汉的意图。秃顶老汉不和有万说话。他软皮囊似的灰暗脸孔,带着盛气凌人的笑容,用家长兼富裕者的双重权威口气,命令生宝:
“给我弄上五升!”
“你?……”生宝迷惑地眨巴着眼睛,回忆着说,“你家的稻种,俺生禄哥拿回去了!”
“这是章村你大姐要的。尽说这稻种好,她要分些试试。”
全院庄稼人的眼睛,都盯着生宝作难的脸色。
有万气得鼓鼓,手里拿着秤,噘着嘴。
秃顶老汉盯着年轻的互助组长。生宝手里拿着空升子发呆。他想:“这不是倚老卖老吗?这叫人怎办哩?他仗着他家的马在全互助组最强,又只他一家有车,互助组离不得他家。这真是欺人太甚了!我就不给他分这稻种,看他能怎样?”
老头垂着软囊囊的眼皮挺厉害地说:“怎?起身的时光,俺家没给钱吗?这阵有富余的,旁人能分,门中人和亲戚倒不能分?俺拿多少稻种给多少钱,分文不欠人的!”
满院庄稼人群静悄悄的,好像看一出戏看到紧要的场面。
生宝心里又拐了弯:“算了吧,给他算了吧!为了这几升稻种的事,惹恼老汉要退组,太没意思了。容让了他这一回……”
“伯哎!”他开口说,努力做出和好的笑容,“是这样:你老人家既开了口,给章村俺大姐家,多少也分上点。”
“分多少?”
“二升,你老人家看怎样?”
“哼!插不到半亩地!”
“三升!”生宝狠一狠,又添了一升。“四升!”梁大老汉退让了一升。
“你老人家也给我留点情面!”生宝指着满院的人,强硬起来了,“叫大伙能看得下去!……”
秃顶老汉退让了。
“就是哩。三升就三升吧……”
生宝自己捉秤,打发走了这个胡子斑白而不能令人尊敬的老汉。
一群庄稼人严严实实把生宝挤在中间。大伙争着抢着,要分稻种。
一只出过了力的庄稼人手,从后面伸过来,扳生宝的肩膀。生宝扭头看时,是郭世富。
郭世富把胡髭剪得很齐的嘴巴,安置到生宝耳朵上来了。
“你能余多少稻种?”声音很低,很亲切。“二三斗……”生宝大声地回答。“一斗合计多少钱呢?”“两块六角多一点。”
“我给五块钱,你卖给我一斗,行不?”
“我不是稻种贩子嘛!”生宝对郭世富讽刺地笑说。
大伙嚷嚷起来了。
“世富老大!你说啥,大点声嘛!”
“没说啥,没说啥。”郭世富连忙声明着,见风头不顺,低头出了街门,离开这伙贫农。
生宝向大伙提出:蛤蟆滩的互助组长们,每人不超过二升稻种,去做试办。大伙同意了。
于是,生宝就开始给大伙分稻种了。人们拥挤着,喧嚷着,一霎时把生宝弄得头昏脑涨。……
当院里只留下生宝一个人的时候,他把剩下的稻种一称,不住地惋惜地咂嘴。
“把它的!弄下这事!”“怎呢?”妈在屋里问。“弄得咱不够了。”
“罢哩!咱用上一部分旧稻种算哩。”我们的互助组组长乐呵呵地说,因为自己对群众有用而情绪很高。
梁三老汉在磨棚子里磨玉米面,听见发生了什么事儿,再也忍耐不住,颠出磨棚,站在院里。罗面把他弄得头发、眉毛、胡子一片粉白。他用非常丧气的目光,指着“梁伟人”说:
“你呀!你太能了!能上天!你给互助组买稻种嘛,你给大伙夸稻种这好那好做啥?这阵弄得自家也不够了!好!好!精明人!”
给老汉这么一说,生宝反而呵呵地大笑了。他笑继父的做人标准——自私自利是精明,弄虚作假是能人,大公无私却是愚蠢……
(有删改)
文本二: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创作方法,真实性和客观性是其最本质的特点。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最大程度地还原一时一地的社会生活,展示社会生活不加掩饰的本质外貌。二是寻求和塑造特殊环境中的特殊人物,以最典型的人物和环境关系力求作品的深刻度和真实度。三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并不意味着如新闻和历史一样,是完全客观化的叙述,往往在客观真实的描写中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带有极强的个人思想倾向。四是现实主义在写作艺术上以其质朴自然的语言,深入真实地讲述故事,关注故事的细节叙述,通过细节的描写来深化作品的现实性。
(摘编自田淑玲《柳青、路遥现实主义创作论——以人物形象为中心》)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梁生宝考虑到互助组离不开梁大老汉的马和车,不得不多分给他几升稻种,体现了梁生宝处理事情灵活多变。
B.郭世富让梁生宝把稻种以五块的高价卖给他,而梁生宝只是讽刺地笑着说了句“我不是稻种贩子嘛”。
C.最后自家稻种不够了,梁三老汉指着“梁伟人”,说他“太能”“能上天”“精明人”,表现了梁三老汉的不满。
D.“软皮囊似的灰暗脸孔”“软囊囊的眼皮”写出了梁大老汉貌似衰老,实则长于算计、阴险凶残的特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小说使用了一些流行于关中地区的方言,如“怎”“甭”“把它的”,使作品更具有生活真实性,但也降低了小说的艺术性。
B.任老四“腰里结的稻草绳腰带”,这一细节意在表现他的朴实,这是他由“嘴里溅着唾沫星子”到“不声不响”的原因。
C.小说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无论是梁生宝与梁大老汉的对话,还是梁生宝与郭世富的对话,都是使人闻其声如见其人。
D.小说描写了一群“庄稼人”,与鲁迅小说中对看客的描写异曲同工,字里行间流露出讽刺与批判,发人深省。
8.文本一善于通过将不同的人物进行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三例并简要分析。
9.文本二阐述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特征,文本一是怎样体现“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请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孔叔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弗听,逃其师而归。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①也。太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②,王季③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④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节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改)
①昭:宗庙在左的位次,是穆的儿子;后文中穆指宗庙在右的位次,是昭的儿子。古时昭穆相承,区分辈次。此处是说太伯、虞仲是太王的儿子。②虢仲、虢叔:虢国的开国始祖,文王的弟弟,王季的儿子,与晋侯为同一宗族。③王季:太伯、虞仲的弟弟。④桓、庄:指桓叔、庄伯的后代。桓叔是文中晋侯的曾祖,庄伯是晋侯的祖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
B.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
C.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
D.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宫之奇谏”中的“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上书谏寡人者”的“谏”含义相同。
B.皇天,常与“后土”连用,二者合指天地神灵,《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即为此意。
C.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晦,二者常常连用。
D.媵,指古代的侍妾,也指古代诸侯女儿出嫁时随嫁的人,文中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晋侯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对此事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如果虞国帮助晋国,那么虢国灭亡,虞国必定跟着灭亡。
B.虞公觉得自己祭祀的祭品丰盛又洁净,况且自己具备美德,并发扬美德来向神明进献芳香的祭品,神明必定会保佑他。
C.晋侯包围上阳,询问卜偃行动能否成功,卜偃肯定晋国能攻下虢国,并依据童谣的内容推测成功的日子在九月底十月初。
D.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国君主逃亡在外,随后晋军返回,驻扎在虞国,乘机袭击虞国,使其灭亡,这印证了宫之奇的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
②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14.宫之奇是如何劝阻虞公给晋国借路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洛阳长句二首(其一)①
杜牧
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芝盖②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
君王谦让泥金事③,苍翠空高万岁山④。
[注]①大和九年,杜牧愤于朝臣专权,移疾至洛阳任闲散的监察御史分司,随后朝廷发生甘露之变,宦官权势日盛。此诗作于次年。②芝盖,此处指帝王之车。唐玄宗以前,皇帝常驾临洛阳,安史之乱后不再有帝王幸东都之事。③泥金事,指帝王封禅之事。④万岁山,嵩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登嵩山,随从官员听到山中有三次呼喊万岁之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长桥横夕阳,高树掩千门,三、四句是在一、二句闲淡心境下对洛阳景观的观照。
B.五、六句在三、四句写景的基础上转而抒写了心中的愁情,针线细密,思路清晰。
C.帝王幸都,武帝作古,嵩山依旧,诗歌后四句用典,意在表述对古代贤君的赞叹。
D.诗歌开篇写自己心境,再以洛阳的景物人事来渲染、烘托,含蓄深沉,意在言外。
16.请结合全诗,简要谈谈你对“是非名利有无间”一句的理解。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直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
(2)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一句,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而在《赤壁赋》中则用“______”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诗出自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笔下的《关于天赐的诗》。在被任命为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时候,博尔赫斯的眼睛已近乎失明,但这并不妨碍他通过书籍来思考世界。博尔赫斯之所以将图书馆设想为天堂的模样,有他眼睛失明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对书籍的作用有深刻理解。如果说我们每个人的现实亲身经历是认识世界的第一视角的话,那么,我们没有亲身经历的,但通过读书读出来的内容便是第二视角,这个视角可以给我们带来两方面的体验:其一,这个视角可以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广大,可以让我们看到更透彻的东西;其二,这个视角会给我们带来某些启示和联想,让我们把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欢迎来到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在大约60分钟的时间里,老师们介绍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_____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当一件件太空用品的面纱被掀开、一个个太空实验的原理被揭晓,曾经_____的距离也变得触手可及,印象里“高大上”的科学也变得通俗易懂。来自中国科技馆地面主课堂和广西、四川、香港、澳门4个地面分课堂的孩子们_____,在这场特殊的“天地对话”中收获颇丰。太空课堂_____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欣欣向荣。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每一次腾空而起,()。他们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把底气、志气、骨气播撒在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吊扬到心里,把知识技能印进脑海里,浩瀚太空的探索里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足迹。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展示遥不可及迫不及待精彩纷呈
B.演示遥不可及如饥似渴精彩纷呈
C.展示望尘莫及如饥似渴美妙绝伦
D.演示望尘莫及迫不及待美妙绝伦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坚持不懈地进取,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地跨步
B.是一个坚持不懈的国家的进取,也是一代代前后相续的航天人的脚步
C.一个坚持不懈的国家的进取,一代代前后相续的航天人的跨步
D.是一个国家坚持不懈的进取,也是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的脚步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把底气、志气、骨气播撒在胸中,把航天梦、中国梦昂扬到心里
B.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胸中,把航天梦、中国梦播撤到心里
C.把底气、志气、骨气撒播到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昂扬到心里
D.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到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播撒到心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代造纸技术承袭隋唐,但因南北封建割据,社会动荡,各地技术发展很不平衡。敦煌石窟所出西北地区制造的麻纸多不精良,书法亦不工。传世的南方书法家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用纸亦不精细,但当时统治者御用的“澄心堂纸”,______。澄心堂是南唐烈祖李昇在全陵(今南京)宴居、读书及批阅奏章的殿室,其中藏有图书、琴瑟及文房用具。至南唐后主李煜时,设官局监造名纸供宫中御用,因号澄心堂纸。苏易简在《文房四谱》卷四中写道:“南唐有澄心堂纸,细薄光润,为一时之甲。”南唐灭亡后,储藏在宫中的这些纸无人知晓,竟长达半个世纪。直至传入北宋一些著名文人之手后,______。史学家刘敞从南唐宫中得到一百张澄心堂纸,后赠欧阳修十张。欧阳修又转赠梅尧臣两张,于是他们之间专为此纸互相吟诗唱和。______,澄心堂纸是以楮皮为料,用敲冰水举帘荡纸精制而成。这种纸坚滑如玉,洁白如雪,纤维细密如蚕丝,而且质地较为厚重。
22.下列句子中的“经济”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经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宋史》中说,王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B.常人记述此事,累千言而不办:使高手为之,三百字足矣,何等经济!
C.郭绍虞先生题书,同一册书买三本,方便剪贴,也因其经济较为宽裕。
D.制造业供需回升,表明在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后,经济水平有明显改善。
23.请在文中横线外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解析和解答
1~5.B、B、A、、
(1)B.“主要原因是……”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这样的诗人缺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强调主要原因。
故选:B。
(2)A.“……就……”错误,说法绝对,由材料一“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可知,“诗人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创作的诗歌就具有崇高美”说法错误。
C.“当前诗歌”错误,扩大范围;“忽视社会大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选项将“一些”变为“当前的诗歌”;将“忽视社会大生活”变为“忽视社会大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D.“二者同等重要”错误,曲解文意,由材料二“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只是表现了生活的表象,是简单的事项罗列,还上升不到诗歌的层面”可知,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比关注社会生活表象更重要。
故选:B。
(3)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是“当下的诗歌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
A.强调了新时代诗歌写作的方向,与材料二观点吻合。
B.描述了伟大诗人抱负远大、不畏困难、勇敢搏击的特征。
C.仅指出新时代诗歌写作在“诗歌与互联网的联动”方面的变化。
D.强调重心是诗人的语言技艺问题。
故选:A。
(4)举例论证,“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经激励过多少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经鼓舞过多少男女老幼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以田间和贺敬之的诗歌为例论证诗歌创作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
引用论证,“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文段说“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引用朗吉弩斯的话,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
对比论证,“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哀民生之多艰’,反而两耳不闻‘人民事’……”“‘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把“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作对比,论证“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
(5)材料一的观点是“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根据题干要求,需要分析本诗崇高美的体现。
文中说“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又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据此分析本诗可知,“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等,具有呐喊型的崇高美。
文中说“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据此分析,本诗“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表述了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者和工农大众的颂扬,具有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和心系祖国的崇高思想。
解析:
(1)B
(2)B
(3)A
(4)①举例论证,以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为例论证诗歌创作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
②引用论证,引用朗吉弩斯的话,“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
③对比论证,通过“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对比,论证“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
(5)①该诗用大量呼告“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具有呐喊型的崇高美。
②该诗表述了渴望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和决心,也是对劳动者和工农大众的颂扬,具有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和心系祖国的崇高思想。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方法的判断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判断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论证特点分析一般从三个角度答题:
(1)论证思路:①提分解式:提出论题(论点)、分析问题(展开论证)、解决问题(得出结论)。②驳论式:提出错误观点、批驳错误观点、提出正确观点。
(2)论证的结构模式:①总分式结构。②对照式结构。③层进式结构。④并列式结构。也有可能是两种结构相结合,称作综合式。
(3)论证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述效果。重点:引证、例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有时文本从反面进行论证,但未必有正反对比,这时只答从反面论证即可)。
6~9.D、C、、
(1)D.“实则长于算计、阴险凶残的特点”错,梁大老汉有农民的自私和狭隘,但谈不上阴险凶残。
故选D。
(2)A.“但也降低了小说的艺术性”错,方言的使用并不会降低小说的艺术性,反而能增强小说地域特点。
B.“这一细节意在表现他的朴实,这是他由‘嘴里溅着唾沫星子’到“不声不响’的原因”错,这一细节意在表现他经济上的困窘;由“嘴里溅着唾沫星子”到“不声不响”的原因是两年前欠下郭世富一石“活跃借贷”粮没还。
C.正确。
D.“与鲁迅小说中对看客的描写异曲同工,字里行间流露出讽刺与批判”错,鲁迅小说中的看客愚昧麻木,冷漠无情,与本文中的一群“庄稼人”有本质区别。
故选C。
(3)开头将梁生宝与冯有万进行对比。“头上包着头巾的梁生宝,用一个升子,把稻种从麻袋里,舀到他互助组的人们带来的器具里头”“头上戴着黑制帽、庄稼人棉袄上结着军用宽皮带的冯有万,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那里,用一杆钩子秤,确定各人的器具和稻种的分量。这个民兵队长的神气,很明显地给蛤蟆滩的庄稼人这样一种印象:他以本互助组的事情,吸引来这样多庄稼人参观为骄傲”,梁生宝头上包着头巾,只管安安稳稳地给大家分稻种;而冯有万头戴黑制帽,棉袄上结着军用宽皮带,雄赳赳气昂昂。刻画了梁生宝沉稳、纯朴的形象特点和冯有万自得、骄傲的形象特点。
将任老四与冯有万进行对比。“任老四大声嚷着,大舌头嘴里溅着唾沫星子,‘你一路的花销不合计在稻价里头,那不算个事呀!你出门好几天,为大伙劳累了就好了,再贴赔上些盘费?那算个啥理儿?……’”“‘你真烦人!’有万不满意地打断他,‘要告诉你几遍呢?咱组长一路没进栈房,吃的是家里带去的馍,算啥盘费?’”“任老四心下直怪有万太心粗,不能细察人情世故。他说:‘你光管自家畅快,不顾人家的光景!’”“算哩!算哩!谁和你缠?咱组长不是小气鬼,人家是共产党员……”,任老四认为梁生宝一路的花销要算到稻价里,冯有万则认为路上吃的是家里带的馍,不算是盘费。刻画了任老四热心细致、体察人情世故的形象特点和冯有万有点自私狭隘的形象特点。
将梁生宝与梁三老汉进行对比。“‘罢哩!咱用上一部分旧稻种算哩。’我们的互助组组长乐呵呵地说,因为自己对群众有用而情绪很高”“梁三老汉……用非常丧气的目光,指着‘梁伟人’说:‘你呀!你太能了!能上天!你给互助组买稻种嘛,你给大伙夸稻种这好那好做啥?这阵弄得自家也不够了!好!好!精明人!’”“给老汉这么一说,生宝反而呵呵地大笑了。他笑继父的做人标准——自私自利是精明,弄虚作假是能人,大公无私却是愚蠢……”,稻种分到最后,梁生宝发现自家的不够了,乐呵呵地,因为自己对群众有用而情绪很高;梁三老汉却忍耐不住了,讽刺梁生宝是“精明人”。刻画了梁生宝公而忘私、乐于奉献的形象特点与继父梁三老汉自私自利的形象特点。
(4)文本二介绍了现实主义四大特征:展示社会生活的本质面貌;塑造特殊人物;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关注故事的细节叙述。以此分析文本——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体现即可。
文本一主要通过分稻种事件展现出广阔而深刻的典型矛盾冲突,展示了农村的冲突与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比如任老四和郭世富的矛盾,梁大老汉强买稻种等。
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比如任老四热心细致、体察人情世故,冯有万有点自私狭隘,梁生宝公而忘私、乐于奉献继父梁三老汉自私自利……人物各具特色,真实再现了中国农村的人物群像。
在对人物的描写中,流露出深沉激越的情感,如“我们的互助组组长”,体现出对梁生宝这个社会主义“新人”的赞美之情,对农村农业合作化运动伟大事业的热情颂扬。
此外,文本一中所叙述的事件,取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小说中人物动作、语言等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富有地方特色,体现出朴素的写实风格。
解析:
(1)D
(2)C
(3)①将梁生宝与冯有万进行对比。梁生宝头上包着头巾,只管安安稳稳地给大家分稻种;而冯有万头戴黑制帽,棉袄上结着军用宽皮带,雄赳赳气昂昂。刻画了梁生宝沉稳、纯朴的形象特点和冯有万自得、骄傲的形象特点。②将任老四与冯有万进行对比。任老四认为梁生宝一路的花销要算到稻价里,冯有万则认为路上吃的是家里带的馍,不算是盘费。刻画了任老四热心细致、体察人情世故的形象特点和冯有万有点自私狭隘的形象特点。③将梁生宝与梁三老汉进行对比。稻种分到最后,梁生宝发现自家的不够了,乐呵呵地,因为自己对群众有用而情绪很高;梁三老汉却忍耐不住了,讽刺梁生宝是“精明人”。刻画了梁生宝公而忘私、乐于奉献的形象特点与继父梁三老汉自私自利的形象特点。
(4)①小说客观反映了农村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冲突、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②小说以蛤蟆滩为典型环境,通过塑造梁生宝、冯有万、任老四、梁大老汉、郭世富、梁三老汉等农民群像,展示了农村先进人物、中间人物、落后人物等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典型性格,真实再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人物群像。③小说流露出对梁生宝这个社会主义“新人”的赞美,以及对农村农业合作化运动伟大事业的热情颂扬。④小说取材于解放初期农村现实的社会生活,强调细节的真实,语言质朴自然,体现出朴素的写实风格。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塑造人物的方法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指定的某种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写作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艺术特色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0~14.B、C、B、、
(1)句意:周王派周公召见郑伯,说:“我安抚你去跟随楚国,又让晋国辅助你,(你)可以稍稍安定了。”郑伯对周王的命令感到高兴,但又对他没有朝见齐国感到惧怕,所以(打算)逃回国不参加会盟。
“辅之以晋”的意思是“让晋国辅助你”,语意完整,“以晋”是“辅之”的后置状语,故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D;
“其不朝于齐也”是“惧”的宾语,其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B。
(2)A.都是“劝谏”的意思。句意:宫之奇劝谏(虞公)说/上书劝谏我的人。
B.正确。
C.“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晦”错误,农历每月初一叫朔,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
D.正确。
故选C。
(3)B.“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是宫之奇劝阻虞公的话,是说如果晋侯攻下虞国后发扬他的美德来(向神明)进献芳香的祭品,神明不会拒绝,这里推测的是晋侯的行为而非虞公的行为,且文中并未说虞公觉得“自己具备美德”。
故选B。
(4)①“病”,祸患到来;“盟”,结盟;“所丧”,失去的东西。译文:失去亲近的人,祸患必然到来,国家困难转而去乞求结盟,所失去的东西就多了,您一定会后悔这样做。
②“如是”,这样看来;“和”,和睦;“冯”,依靠。译文:这样看来,如果(国君)没有德行、百姓不和睦,神明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明所依靠的,必将在于德行。
(5)①由原文“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可知,先是用谚语“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告诉虞公虞国和虢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②由原文“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可知,然后以虢国和桓、庄后代与晋侯是同一宗族尚且都被晋国攻打为例,说明国家之间有利益关系就有威胁,反驳虞公认为晋国不会加害同一宗族的虞国的观点;
③由原文“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可知,最后引用《周书》中的话,说明神明只依从有德行的人,不会保佑虞公。
解析:
(1)B
(2)C
(3)B
(4)①失去亲近的人,祸患必然到来,国家困难转而去乞求结盟,所失去的东西就多了,您一定会后悔这样做。
②这样看来,如果(国君)没有德行、百姓不和睦,神明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明所依靠的,必将在于德行。
(5)①先是用谚语“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告诉虞公虞国和虢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②然后以虢国和桓、庄后代与晋侯是同一宗族尚且都被晋国攻打为例,说明国家之间有利益关系就有威胁,反驳虞公认为晋国不会加害同一宗族的虞国的观点;③最后引用《周书》中的话,说明神明只依从有德行的人,不会保佑虞公。
参考译文:
秋季,诸侯会盟。周王派周公召见郑伯,说:“我安抚你去跟随楚国,又让晋国辅助你,(你)可以稍稍安定了。”郑伯对周王的命令感到高兴,但又对他没有朝见齐国感到惧怕,所以(打算)逃回国不参加会盟。(郑国大夫)孔叔阻止他说:“国君不能轻率(行动),轻率(行动)就会失去亲近的人。失去亲近的人,祸患必然到来,国家困难转而去乞求结盟,所失去的东西就多了,您一定会后悔这样做。”郑伯不听,丢掉他(带来)的军队逃回国。晋侯再次向虞国借路来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必定跟着灭亡。晋国的野心不能助长,对入侵者不能放松警惕。一次已经可以说是过分了,难道可以来第二次吗?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靠,失去了嘴唇,牙齿便感到寒冷’,这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虞公说:“晋国,和我是一个宗族,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太王的儿子。太伯不听从父命,因此没有继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他们)做过文王的掌政大臣,在王室有功勋,受勋的记录还收藏在盟府。晋国将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有什么爱惜的呢?再说晋侯爱虞国(这件事),(对于他来说)虞国能比桓叔、庄伯的后代更加亲近吗?桓叔、庄伯的后代有什么罪过,晋侯把他们杀了,不就是因为有威胁吗?亲人因为尊荣而有威胁,尚且被杀害,何况是国家之间(有利益关系)呢?”虞公说:“我祭祀的祭品丰盛又洁净,神明必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亲近哪一个人,只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说:上天没有偏爱,只辅助有德行的人。又说:‘(祭祀的)黍稷不芳香,只有光明的美德才芳香。’又说:‘百姓并不改变祭祀的物品,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祭物。’这样看来,如果(国君)没有德行、百姓不和睦,神明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明所依靠的,必将在于德行。如果晋侯攻取了虞国,发扬他的美德来(向神明)进献芳香的祭品,神明难道会舍弃吗?”虞公没有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八月某一天,晋侯包围上阳。问卜偃说:“我能够成功吗?”卜偃回答说:“能攻下。”晋侯说:“什么时候?”卜偃回答说:“童谣说:丙子日的清早,龙尾星被日光夺照,军服威武美好,夺取虢国的旗号。鹑火星像只鸟,天策星没有光耀,鹑火星下整理军队,虢公将要逃跑。(这天)大概在九月底十月初吧!”冬季十二月初一,晋国灭掉虢国,虢公丑逃亡到京都。晋军回来,驻扎在虞国,于是袭击了虞国,将它灭掉。(晋国)抓住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员。但仍遵循虞国的祭祀,而且把虞国的贡赋归于周王。
(节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改)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有时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判断。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加以概括。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15~16.C、
(1)C.“表述对古代贤君的赞叹”错误,尾联用汉武帝典故,意思是君王久已不来洛阳,只有嵩山苍翠依然,寂寞空高,借以表述人事无常、盛世不再的感慨。
故选C。
(2)首联“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意思是心情与春草一样悠闲自适,是非名利的纷扰,也都变得若有若无。草色本来不存在悠闲安逸,诗人却采用移情手法,将草色和人心互相映衬,表述出豁达的心境。颔联“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意思是放眼望去,只见夕阳余晖中的小桥如一湾彩虹,茂密的树木深掩着千重门户,鸟儿却在其中自由地飞来飞去。从首联中“相与闲”和颔联的写景可以看出,诗人在闲散中寻求一种淡泊的情境。据此分析出,诗人远离长安,移居洛阳,官职闲散,此句是诗人淡泊懒散的心境表述。
结合解释可以看出诗人表面的闲散背后更有一种宦海沉浮、人生险恶,不得不做退而求其次的仕途选择的感慨。据此分析出,诗人目睹朝政混乱,朝廷无所作为,此句是对宦海风波险恶的人生感慨。
颈联“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意思是纵然皇恩浩荡,洛阳城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一丝温暖;昔日的繁荣,早已随着流水漂逝。尾联“君王谦让泥金事,苍翠空高万岁山”,意思是诗人回忆起昔日皇帝临幸时,苍翠的高山中都能听到高呼万岁的声音。泥金事、万岁山,引用汉武帝登泰山行封禅之事,其所用玉制的牒、册等都以金绳缠缚,金泥封固。才子非常清楚盛衰变化的道理,但自己身处其中,依然希望大唐早日恢复往日的荣光。联系后两联,应体悟出诗人所言“是非名利有无间”不仅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还有对世事沧桑的感悟。据此分析出,诗人回首洛阳往事,曾经的繁盛如今已然不在,此句暗含对荣谢转换、盛衰无常的世事感悟。
解析:
(1)C
(2)①诗人远离长安,移居洛阳,官职闲散,此句是诗人淡泊懒散的心境表述。②诗人目睹朝政混乱,朝廷无所作为,此句是对宦海风波险恶的人生感慨。③诗人回首洛阳往事,曾经的繁盛如今已然不在,此句暗含对荣谢转换、盛衰无常的世事感悟。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全诗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述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卷起千堆雪,白露横江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故解析为: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重点字:臾)
(2)卷起千堆雪白露横江(重点字:露)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重点字:磷)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测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
《阿房宫赋》名句积累: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8.读书,点亮人生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读书,点亮人生”。
小时候,在我们咿呀学语时,长辈们总会教我们一些古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或许那个时候的我们,不懂这些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能背下来就是最棒的。渐渐地我们长大了,学会拼音了,学会认字了,学会读词了,小小的我们迫切地希望了解这个世界,于是我们交上了一个好朋友——书,爱上读书。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体现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是在如画风景中捡拾朝花,寻找生命感悟的花絮。你可以泛舟西湖,随手采摘到生命启迪的莲子;你可以驾长车踏进苏杭,欣赏人间的天堂;你可以登临泰山,了解帝王封禅的缘由,体味“一览众山小”的胸襟;你可以为中华崛起而骄傲,为中华腾飞而读书。
给大家讲个故事吧,西汉时候,有个十分好学的青年叫匡衡,但因家境贫寒无钱买灯,一到夜晚他家屋内一片漆黑,没法读书。怎么办呢?一天晚上,他见隔壁人家点着蜡烛,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微微透过洞孔的烛光映在书上,就这样,他每天晚上都借邻居的灯光读书,直到邻居熄灯为止。匡衡就是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学到了知识,后来成为西汉有名的学者。但现在凿壁偷光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万一凿到邻居家的下水道就惨了……
听完故事,大家想到什么呢?嗯对,知识改变命运。高尔基说过:“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我们读书,不是为别人而读,不是为测试而读,而是为自己而读。与书相伴,犹如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可以贮备能量,增长才干。读书犹如穿梭于茫茫的大海,使人心情愉快;又如一场恋爱,使人死心塌地地经营。走进浩瀚的书海,呼吸那淡淡书香,弹指间信手拈来,寻找到人生的真善美,坐观尘世潮起潮落,终睹得青天白日。
同学们,让我们畅饮这“源头活水”,攀登这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为祖国21世纪的高素质的建设者!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引述了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一句诗,并介绍了他的相关情况。然后分析了这句诗的内涵和外延,其中核心是对书籍或读书作用的阐释。可见材料意在让考生联系自身实际去感悟读书对自身成长、认识世界的重要意义。
材料中提到的读书是认识世界的第二视角,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两方面体验是立意的重心所在:读书可以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大,看东西更透彻;读书可以让我们产生联想,把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材料所蕴含的内容,既包含了我们亲身经历实践的意义,同时更突出了读书在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深远影响,体现了二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员工辞职报告(集锦15篇)
- 五一劳动节的作文200字(6篇)
- 高中数学个人研修计划8篇
- 期中考试反思总结15篇
- 医生简单辞职报告(5篇)
- 供热计量改造项目建设方案
- 测量复习测试附答案
- 幼师毕业自我鉴定范文
- 大学毕业销售实习报告合集5篇
- 供气项目建设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2024春《1472药剂学(本)》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开放本科
-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1课时口算除法(课件)
- 广西南宁学院招聘专任教师笔试真题2023
- 网络安全测评整改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版
- 学校自我内部控制评价范文
- 海洋气象大数据挖掘与应用
- 国际公法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东政法大学
- 2024年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解析(1000题)
- 软件开发质量承诺书
- 三类医疗器械培训笔记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