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同步检测试卷一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找到“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写成了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空中楼阁顺藤摸瓜大张旗鼓脍炙人口B.海市蜃楼按图索骥大刀阔斧脍炙人口C.海市蜃楼顺藤摸瓜大张旗鼓喜闻乐见D.空中楼阁按图索骥大刀阔斧喜闻乐见答案B解析①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空中楼阁”偏重于不切实际;“海市蜃楼”侧重虚幻。第一处根据语境,“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幻化出的”等,可知此处突出虚幻、幻想,所以选择“海市蜃楼”。②按图索骥:指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目标,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第二处强调的是在当代按照线索能找到桃花源,这里取“按图索骥”的第二个义项,所以用“按图索骥”恰当。③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大刀阔斧: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第三处强调“他”办事果断而有魄力,所以选“大刀阔斧”合适。④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第四处对象为诗文,强调《桃花源记》受人称赞,选“脍炙人口”合适。故选B项。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C.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答案D解析画线句的主语应该为“不同的‘桃花源’”,这样与上句形成顶真格式,又与下句的主语“每一个‘桃花源’”保持话题一致,故排除A、B两项;第二个“不同”在句中应修饰限制“理解认知”,排除C项。故选D项。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B.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C.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D.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答案D解析根据前后文,与前文“政治家”“游记作家”“哲学家”对应,应选“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排除A、C两项;“从来没有”应修饰“哪一位诗人”,而不能用“从来没有”否定“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排除B项。故选D项。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两句,使用比喻手法叹人生短暂,苏轼《赤壁赋》中则云“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归园田居(其一)》中的“,”两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3)《论语》中“,”两句认为,作为“士”必须要胸怀宽广、意志坚定;曹操《短歌行》中“,”两句,也表现了作为宏图大略之志士,必须有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之心胸。(4)曹操《短歌行》借用典故,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建立统一大业的两句诗是“,”;诗人想象与贤才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诉说往日情谊的两句诗是“,”。(5)“,”两句,表现了脱离官场、如释重负的愉快心情,是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点睛之笔。答案(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山不厌高海不厌深(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契阔谈心念旧恩(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三.[鉴赏诗歌的形象、意境]钟嵘在《诗品》中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黄文焕在《陶诗析义》中说:“恰见去忙就闲,一一欣快;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结合两首诗歌,谈谈自己的体会。答:答案《短歌行》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感情吟咏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篇,继之以慷慨沉吟,再以忧愁接之,后以开朗收尾,忧乐夹杂,忽徐或疾,想象丰富,古朴悲凉,气魄宏大。《归园田居(其一)》写的是隐退丘山之志,作者用“误落”“去”“旧林”“故渊”等语,说明其原为世外之人,尘俗生活有违本意,不是来处。所以他无比向往回归田园。其笔下的田园之景,方宅草屋,榆树桃李,人村墟烟,狗吠鸡鸣等,全在作者不动声色的白描中一一写出,都带有自己的色彩,以景之闲雅宁静,见我之旷达冲淡。四.[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答案(1)“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出对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明月可望不可即,即人才难得,也反映出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2)“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了诗人对田园的向往,也表明了作者“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五.[鉴赏诗歌的语言,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归园田居(其一)》中把“守拙”解释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你认为合乎诗歌的意旨吗?请说说你的理由。答:答案这一解释合乎诗歌的意旨。这首诗主要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反对机巧圆滑,随波逐流,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因此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守”则是固守节操,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正直清高的人自然会感到精神压抑,没有自由,诗人“归园田”是为了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向往归真返璞,也即守拙。(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③中,披草④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⑤至,零落同草莽。[注]①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②轮鞅(yā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③墟曲:即指村落。④披草:拨开野草。⑤霰(xiàn):小雪珠。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B.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C.“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D.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孤独”错,这四句写的是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共话桑麻,并不孤独。2.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答案①喜乡间生活宁静,没有俗事俗人打扰。“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表现了乡居的宁静;“虚室绝尘想”暗含摆脱时俗束缚的喜悦。②喜与乡邻关系友好淳厚。“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与乡邻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澄澈明净的,令人喜悦。③忧自己的庄稼毁于一旦。“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里的一喜一忧,并非“尘想”杂念,这单纯的喜忧,正表现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分析情感抓住关键词句“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虚室绝尘想”“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其中蕴含的“有喜有忧”的情感即可。白话诗歌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却东西门行曹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①。奈何此征夫,安得驱②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③,故乡安可忘![注]①不相当:不相逢,指飞蓬与本根而言。②驱:去,离开。③狐死归首丘:屈原《哀郢》中有“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首丘,头向着自己的窟穴。3.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表现愁苦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D.“戎马”两句写出了征人马不解鞍,甲不离身的生活,写出了征人辛苦劳累的军旅生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B项,“形单影只”错误。从诗中来看,“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大意是: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鸿雁只是在“无人乡”,但它们“自成行”,是一个群体,并非“形单影只”。4.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分析。答:答案借景抒情、比喻、用典、比兴(起兴)。①借景抒情:借“鸿雁”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严冬南飞食稻,阳春则北翔重回的辛劳困苦之景,抒发将士们对东征西战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借“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的景象抒发对有家不能回的无奈与愁苦之情。②比喻: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的随风飘荡、无所归止喻指征夫背井离乡,辗转远征;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狸”死后头朝故土的各有定所,各遂其愿的状态喻指(反比)征夫对回归家乡的执念,表达了将士们对家的思念之情及有家归不得的无奈愁苦。③用典:用屈原《哀郢》中“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典故(或用“狐死首丘”的典故),写狐狸死后头朝自己的窟穴,表达狐狸临死不忘故乡,此处用来反比征夫们的流离辗转,有家不能归,表达思乡之情和不得归的无奈愁苦。④比兴(起兴):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的随风飘荡、无所归止起兴,引出征夫出征之遥、之苦和返还无期;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死后头朝故土,引出征夫的乡关之思。表达了将士们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得归的无奈愁苦。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回顾艺术手法包含的范畴,然后从诗歌整体到局部,分析主要手法。诗歌的前六句采用比兴手法。诗人略一勾勒,便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大雁尚能回乡,诗人借这一景物表达了自己有家不能回的无奈和愁苦。“田中有转蓬”四句,诗人没有像通常诗歌那样在比兴后立刻引入正题,而是再用一比兴手法,写蓬草随风飘荡,无所归止,也永远无法回归故土。转蓬“万岁”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漫长感异常强烈。引出后面征夫的辛苦劳累的军旅生活。“神龙藏深泉”四句连用神龙、猛兽、狐狸三个比喻。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各有定所,各遂其愿,令有家归不得的征夫羡慕不已。“狐死归首丘”典出《礼记·檀弓》:“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屈原《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动物至死尚且不忘故土,远离家乡的征夫们更不能忘。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不得归的无奈。白话诗歌大雁生活在遥远的塞北,那是荒凉无人的地方。举翅飞行万余里,飞行栖息自成行。冬天在南方饱食稻谷,春日一到又飞回北方。田中有草叫转蓬,随风远飞四处飘扬。从此永远离开自己的根,万年难相会各在天一方。可怜远征的将士,怎么才能离开四方归家。战马永不卸征鞍,铠甲不离人身旁。岁月流逝人渐老,何时才能返故乡。神龙藏身在深渊,猛兽漫步在山冈。狐死头还向山丘,人的故乡怎能忘!第七课同步检测试卷二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求贤令》是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才的重要,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B.陶渊明洁身自好,他毅然决然告别龌龊的官场,欣然回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C.曹操不但是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作品种类繁多,题材广泛,令人目不交睫。D.识才爱才和选人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功,也是体现领导者水平高低的标尺。作为一名领导者,当有“周公吐哺”的重才之情。答案C解析C项,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不合语境。A项,求贤若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使用正确。B项,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使用正确。D项,周公吐哺: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使用正确。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曹操有辉煌的政绩,比如统一北方,实行屯田制,恢复农业生产;延揽天下英雄,不拘一格降人才:他是开一代风气。B.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其实,在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期,类似“桃花源”那样的地方,是有很多的。C.在文化上,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学的灵魂,他们继承大汉遗风,上袭春秋战国文化灵脉,下承隋唐文化先河,拓荡盛唐浩气。D.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己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答案B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枭雄”。C项,搭配不当,可将“下承”改为“下开”。D项,主客颠倒,相应部分应改为“陶渊明可能对陶侃的一生有很深的印象”。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陶渊明不是一位完全超脱生死、完全放弃名利的人,。,,。,。而这一切,均源自于他对自然人生的不懈追求。①找到了暂时解决矛盾与痛苦的路径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人生体味③他只是一位“悲欢忧喜,出于自然”的旷达之人④是陶渊明为后人贡献的巨大精神财富⑤他的伟大在于,通过“导发意气”的诗文,展现了人生的矛盾与痛苦⑥从而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与心灵的安慰A.⑤④①⑥③② B.⑤①③⑥②④C.③⑤②④①⑥ D.③⑤①⑥②④答案D解析通过分析可知,③承接前文,对陶渊明的形象进行概括。⑤①概括陶渊明的伟大之处。⑥承接⑤①的分析,升华了题旨。②④指出陶渊明的人生体味的意义。4.仿照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对酒当歌,酒,被泉水不停润泽,朦胧中任风月穿越了时空,依然能看到智者对酒当歌时的潇洒。酒,让人回味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诗人的不凡气魄,回味着“酒酣胸胆尚开张”时文人的豪兴傲气,,……如今,古时的佳酿已无处可寻,而佳酿制成的诗句,倒是历久弥香,愈发芳醇。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回味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时武士的壮行捐躯回味着“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时逸士的洒脱睥睨解析仿写的句子应紧扣“潇洒”这个中心,并引用与“酒”有关的诗句,且应注意诗句内容与风格的协调统一。5.请参照示例形式,为曹操或陶渊明写一则人物短评。示例:屈原——世人皆醉,唯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唯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正气弥漫了千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曹操——三国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上独领风骚。(示例二)陶渊明——你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你选择了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追求“落英缤纷”“阡陌交通”的意境。你绽放了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解析人物短评的写作,关键是要能找出针对人物的恰当的、深刻鲜明的“评点”,并且找到支撑这一“评点”的论据,然后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7题。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6.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前四句用“神龟”“螣蛇”从正面设喻,说明不管寿命多长,总有终结的一天,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B.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C.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容并无关系,而是在配乐时加上去的。D.从这首诗看出曹操对人生的看法,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答案A解析“正面设喻”错误,应是反面设喻。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人生有限,要不停地奋斗拼搏,即使到了晚年,胸中也要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保持永不消沉的勃勃雄心。②寿命长短,不能被动地让天决定;事在人为,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种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奋斗不息、乐观豁达的精神。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注]①将:岂。②纪:经营。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答案AC解析A项错误,通过“农务”“力耕”等词,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的诗歌。C项“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错误,应该是“披上衣服,去找人谈心”。9.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哪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解析本诗写诗人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这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乐趣是通过对与邻人交往的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10.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C.“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暗用典故,写故乡五湖风光幽美,表达了自己将归隐田园的愿望。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 落花生(说课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 2024年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食品原料采购合同3篇
- 外汇资产管理合同(2篇)
- 2024年进口食品批量买卖协议格式
- 专业科技协作协议模板2024版
- 房屋场地租赁合同标准
- 27《故事二则》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税务顾问服务税务咨询合同模板
- 建筑土建施工合同
- 优2024年度医疗设备采购与技术支持合同
- 湖南省娄底市名校学术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 含解析
- 2024年浙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汉江水利水电(集团)限责任公司丹江口水力发电厂招聘1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商业招商运营培训
- 品牌授权使用合同范例
- 2025年春节工厂放假通知范文
- 道路隐患排查整治
- 2024-2025学年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考试卷(安徽专用九上全册+九下24.1~24.3圆周角)
- 非急救转运合同范例
- 车辆使用安全培训
- 肺结核的护理个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