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导学案-高中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1.了解《十二铜表法》和《罗马民法大全》,认识罗马法是西方近代法律的渊源。2.了解《大宪章》和《法国民法典》,认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3.了解西方近代法律的特征,认识其实质。4.了解基督教和宗教改革后新教的区别,认识基督教和新教在不同时期的教化作用。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1.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1)《十二铜表法》目的:为了缓和eq\o(□,\s\up2(01))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eq\o(□,\s\up2(02))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2)《罗马民法大全》①背景:罗马帝国时期,统治区域eq\o(□,\s\up2(03))扩大和eq\o(□,\s\up2(04))人口的激增。②地位:是古罗马法律的eq\o(□,\s\up2(05))最高成就。③影响: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eq\o(□,\s\up2(06))渊源。2.西方法律的发展历程(1)中古时期的法律①日耳曼法: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的一批成文法,作为eq\o(□,\s\up2(07))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②教会法: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③研究和宣传罗马法运动:eq\o(□,\s\up2(08))11世纪以后在欧洲国家出现,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2)“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①英美法系:11世纪,诺曼王朝设立法院。12世纪,eq\o(□,\s\up2(09))普通法形成。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eq\o(□,\s\up2(10))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eq\o(□,\s\up2(11))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②大陆法系:1804年,法国颁布《法国民法典》,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eq\o(□,\s\up2(12))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了法国的eq\o(□,\s\up2(13))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eq\o(□,\s\up2(14))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后来,逐渐形成了以eq\o(□,\s\up2(15))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eq\o(□,\s\up2(16))民法系”。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1.基本特征(1)国家权力结构:坚持eq\o(□,\s\up2(01))权力制衡、eq\o(□,\s\up2(02))三权分立。法律由eq\o(□,\s\up2(03))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eq\o(□,\s\up2(04))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eq\o(□,\s\up2(05))独立掌握司法权。(2)法律内容:注重保护eq\o(□,\s\up2(06))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eq\o(□,\s\up2(07))财产权等。(3)司法实践:坚持eq\o(□,\s\up2(08))程序公正和eq\o(□,\s\up2(09))无罪推定。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eq\o(□,\s\up2(10))律师制度和eq\o(□,\s\up2(11))陪审团制度。2.局限性确认了eq\o(□,\s\up2(12))私有财产制度,每个人财产的多少往往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直到20世纪,黑人、原住民和eq\o(□,\s\up2(13))妇女还在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三宗教伦理与教化1.基督教的发展(1)基督教成为罗马eq\o(□,\s\up2(01))国教:392年。(2)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eq\o(□,\s\up2(02))日耳曼人国家为了取得罗马人和教会的支持,逐渐接受了基督教。2.基督教的教化(1)教士们搜集和eq\o(□,\s\up2(03))抄录经典,保存了一些宝贵的eq\o(□,\s\up2(04))古典文化,但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eq\o(□,\s\up2(05))宣讲教义。(2)开办eq\o(□,\s\up2(06))学校:主要讲授eq\o(□,\s\up2(07))宗教内容,也教授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逻辑。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日常生活: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教会告诫人们必须eq\o(□,\s\up2(08))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要求人们eq\o(□,\s\up2(09))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eq\o(□,\s\up2(10))思想意识和日常eq\o(□,\s\up2(11))行为。3.宗教改革(1)基督教分裂: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2)新教教义①坚持基督教基本教义。②反对eq\o(□,\s\up2(12))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eq\o(□,\s\up2(13))圣经》理解教义。③新教还提倡节俭和eq\o(□,\s\up2(14))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eq\o(□,\s\up2(15))发财致富。(3)对新教的认识①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eq\o(□,\s\up2(16))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②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eq\o(□,\s\up2(17))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③排斥其他教派,引起多次eq\o(□,\s\up2(18))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些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eq\o(□,\s\up2(19))“异端”,遭到迫害。例如,1553年,西班牙科学家eq\o(□,\s\up2(20))塞尔维特在日内瓦被加尔文派判处火刑。[名词解释]《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习惯法解释权操控在贵族手里,为贵族谋利益。平民经过长期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其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沿用旧制度,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它的明文规定,限制了贵族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思考探究1]11世纪以后,为什么在欧洲国家出现研究和宣传罗马法运动?点拨11世纪以后,西欧经济得到复苏和发展,尤其是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逐渐兴起和成长起来;中世纪的法律不适用发展了的欧洲;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思考探究2]教材P50“法国大革命对法律建设有什么重要贡献?”点拨在法国大革命中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尤其是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它从整体上总括了大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被大革命完全改变的社会秩序,它是系统、完整、规范的成文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原则鲜明,编排合理,逻辑严谨,语言简洁,是资本主义社会完整的法律体系,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的颁布开了近代民事法典化的先河,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思维拓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积极性分权制衡,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法律暴力和独裁;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可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思考探究3]教材P52“基督教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点拨基督教继承欧洲古典文化遗产,客观上促进了中古时期西欧文化的复兴;基督教兴办学校,给中古时期欧洲的教育打下了基础;基督教在控制欧洲的同时,熟悉罗马语言、拉丁文化和地方法律的基督教会僧侣,也对当时西欧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基督教僧侣是当时唯一有知识的阶层,虽是造成欧洲中古时期“黑暗时期”的部分原因,但在社会道德教化方面,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在欧洲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积极意义。[知识拓展]基督教的演变[知识拓展]新教与天主教的异同主题一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一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光复彩色百科大典·罗马法》二“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和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法国《人权宣言》eq\a\vs4\al()史料一抓住关键词“财产”。史料二注意史料出处《人权宣言》以及信息“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问题探究](1)写出在罗马法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的几部重要法律文献的名称,并根据史料一概述罗马法的特征。试答:参考:文献:《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特征:维护私有财产。(2)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史料一、二论证该观点。试答:参考: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也有这样的规定,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3)你认为罗马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试答:参考:人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是至高无上的。eq\a\vs4\al()罗马法对近现代社会的影响(1)罗马法的自然法精神:自然法的基本精神是公平、正义、有序、永恒。西方近代国家建立的思想来源正是基于这种正义的理性;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等。(2)罗马私权观念和私法精神:罗马法学家认为,法律主要不在于为国家政治提供管理模式,而在于为公民私人创设行为准则。罗马法的私法精神就是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这激发了现代人的社会主体意识。(3)古代罗马依托政权发展出来的实证法律体系对近代西方国家立法产生重大影响①罗马私法体系。法国1804年民法典,丹麦、意大利、希腊等国的民法典也都受其影响。②罗马法的许多制度和原则影响至今。如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私人权制度、平等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等。③罗马法中的许多概念、术语,如法律行为、民事责任、代理等等也为后世资产阶级立法所继承。④罗马法学家的思想和学说。如“平等”“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都来自于罗马的法治思想。(4)罗马法对亚洲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中国的民法都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我国的《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原则。主题二欧洲宗教改革一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二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三天主教徒……保有着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态度,宁可收入微薄地过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德国俏皮话说得好:“要么吃好,要么睡好。”显然,新教徒吃得高兴,而天主教徒则乐于睡得安稳。——奥芬巴赫尔eq\a\vs4\al()史料一抓住关键信息“真诚悔改”“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及史料出处。史料二按“。”和“;”分层概括。史料三通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要么吃好,要么睡好”的对比,肯定了新教徒对现世幸福的追求。eq\a\vs4\al()(1)史料一中的“九十五条论纲”意味着什么?试答:参考:意味着马丁·路德否定罗马教皇和罗马教会的权威,试图对传统基督教进行改革。(2)根据史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的特点及宗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试答:参考:特点:宗教信仰体系分化,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出现;教会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的主张。积极影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统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部分障碍。(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教徒吃得高兴”的含义是什么?这意味着宗教改革是如何推动欧洲近代人文精神发展的?试答:参考:含义:新教徒敢于投身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也就是商业竞争。措施:肯定了人具有自由和自主的信仰权利,追求现世幸福。eq\a\vs4\al()基督教伦理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1)新教伦理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马丁·路德主张“唯有辛勤劳作”,合理地追求财富才不失为一名“上帝的真正信徒”,突破了禁欲主义,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2)新教伦理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马丁·路德等人主张“信仰得救”,反对蒙昧主义,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获得灵魂自由,发展了人文主义。(3)基督教伦理推动了西方宪政的发展。基督教的“原罪说”,使人们认为人有与生俱来的罪恶和堕落,这一理念在政治上演化为权力设防和制约逻辑等。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美国学者M.E.泰格等在《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一书中指出,资产阶级在18世纪为其本身设计的法律体制,主要是根据和承袭六个不同的法律体系。第一,罗马法:它以各种形式再兴……罗马法律思想曾产生种种法律关系形式,用以适应和促进与帝国各地通商。第二,封建法,或称封建领主法:是规定臣服、统领、利用和保护等特殊关系的法规,这些关系是以领主和其臣属之间的封建人身约束为特征的。第三,公教法:是西罗马天主教会的法规,教会认为它对世俗贸易的控制可以变化,但控制力始终很大。第四,王室法:是推动建立早期现代国家者为求巩固势力而制订的法规,资产阶级则是这些立国君主的早期同盟。第五,商人法:是由罗马法衍生、但数百年来为适合专业商人需要而修订过的法规。中世纪商人争取一种由他们自己制订,为他们在城镇和各地每年每季集市上专用的法律。第六,自然法:资产阶级的主张虽已早露端倪,但到17世纪才充分发展。它认为,最能为自由贸易服务的那一套法规,是永远正确,符合上帝旨意,也显然是明智的。这六类法律反映出各种现实权力格局。课堂跟踪训练1.《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规定:“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ComitiaCenturiata)的权力。”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A.限制权力滥用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强调公正至上D.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ComitiaCenturiata)的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权力的行使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必须由百人团集体做出,从而避免决策的失误,保证权力的合理使用而不是滥用,所以这一规定的目的是限制权力滥用,故A项正确。该法律条文并未特指对平民的判决,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还保留了一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充分”一词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保证权力的合理使用,限制权力的滥用,不是强调公正至上,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剥夺的内容是“生命、自由和国籍”,不是私有财产,排除D项。2.11世纪末,《民法大全》真本在意大利被发现,欧洲掀起罗马法复兴运动,它使人们不再把宗教、道德、世俗秩序与法律相混淆,法律的作用与独立获得承认。这反映了()A.中世纪宗教神权观念逐渐消失B.罗马法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保障C.当时欧洲社会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罗马法的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重在保护私人财产,欧洲掀起罗马法复兴运动,倡导法律的独立性,反映了欧洲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对法律保护及反对封建束缚的需要,C项正确。“11世纪”正处在欧洲的中世纪,正是神权统治的时期,宗教神权观念不可能消失,A项错误;资本主义此时还未产生,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欧洲对罗马法的普遍接受,表述过于绝对,D项错误。3.近代英国宪法包括为数众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以及宪法判例,没有统一的宪法法典。这些以普通法律、政治习惯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宪法与普通的法律和政治习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并没有区别,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却具有宪法的效力。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宪法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B.英国缺乏建立法治国家的意愿C.尊重传统是英美法系的突出特点D.英国人对宪法的理解存在差异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人重视习惯和政治传统,所以它的宪政体系是一系列历史法律的总和,故选C项。英国的宪法不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它也有成文法律,排除A项;英国并不缺乏建立法治国家的意愿,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英国人理解的差异,排除D项。4.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种现象()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B.直接推动自然科学的产生C.强化了罗马教皇的宗教地位D.有利于人文主义广泛传播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可知,这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才智,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故选D项。材料与加强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有利于自然科学的产生,但不是直接推动自然科学的产生,排除B项;材料强调自主阅读理解,否定了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冲击了罗马教皇的宗教地位,排除C项。5.宗教改革时期,为抵御新教的攻势,罗马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该组织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耶稣会的这些做法()A.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B.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C.彰显教会的教化功能D.引发西欧的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宗教改革后成立的耶稣会“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体现了教会的教化功能,故C项正确。耶稣会的这些做法主要目的是为扩大天主教会的影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耶稣会“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反对追逐世俗权力”,加强对天主教的信仰,并非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也并非促进思想解放,排除B、D两项。课后课时作业[基础巩固]1.古罗马法有一种“程式诉讼”,即根据各自的陈述,原告如有欺诈、胁迫等事情,被告如有可原宥(原谅)的错误,虽程式书中未列有抗辩,承审员也有权减免被告的责任,大法官于原告请求一项后批注“依诚信”字样即可。这说明,罗马法()A.适度依据诚信原则进行审判B.讲究审判程序的公正性C.给予法官充分的自由裁量权D.剥夺了律师抗辩的权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虽程式书中未列有抗辩,承审员也有权减免被告的责任,大法官于原告请求一项后批注‘依诚信’字样即可”可知,罗马法一定程度上会依据诚信原则进行审判,故选A项。根据“承审员也有权减免被告的责任”可知,罗马法只是一定程度上讲究审判程序的公正性,排除B项;法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不是充分,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从11世纪末开始,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为中心,并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出现了研究、学习和采用罗马法的历史现象。这一现象()A.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B.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C.表明天主教会的权威被打破D.说明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的复兴原因有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层的形成、《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原稿的发现、两大法学派的推动等,因此这一时期出现研究和学习罗马法现象主要是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在14-17世纪初的文艺复兴时期,排除B项;天主教会的权威被打破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故C项错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民法大全》,故D项错误。3.11、12世纪西欧的法律课,教授首先讲授的不是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这表明罗马法()A.保持着超越时间的生命力B.有利于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C.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1、12世纪罗马法的条文在当时法律问题的分析上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的意义,这表明罗马法保持着长时间的生命力,故选A项。依罗马法和教会法对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不能说明罗马法维护天主教的权威,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封建统治,排除C项;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并非罗马法,D项错误。4.《十二铜表法》规定,对他人的侵辱,处以25阿斯的罚金。后随着时间的发展,针对罚金由于货币贬值而失去效用的问题,裁判官发布告示,不再采用固定的罚金数额,而是随着侵害事实的差异对价款作出不同的判断。材料表明()A.法官有可以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B.罗马法注重保护平民的利益C.罗马法有保护人格权的传统D.商品经济推动罗马法体系完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对他人的侵辱的惩罚,随着时间的发展,裁判官可以根据侵害事实的差异对价款作出不同的判断,使法律能够对侵侮他人的人起到警戒的作用,说明法律一直重视对人格权的保护,故选C项。A、B、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5.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一规定旨在()A.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B.培养官员的社会责任感C.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D.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答案A解析材料中“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的规定,限制了执政官的部分权力,避免了以权谋私,保障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故选A项。材料只是针对执政官而言,且与社会责任感无关,排除B项;公元前509年并非罗马帝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排除D项。6.天主教在中世纪在人与神的契约关系之间加入了教会的环节,而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在灵魂与肉体、天国与人间、理想与现实之间造成的二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把基督教的宗教理想与平凡的现实生活和谐地统一起来。由此来看,宗教改革有利于()A.理想和现实的和谐统一B.人的精神获得自由解放C.民众履行教会契约精神D.铲除教士和俗人的隔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宗教改革克服了罗马天主教……造成的二元对立以及由这种对立而导致的信仰虚假和道德堕落”可知,宗教改革破除了罗马教会在上帝和信徒之间的中介作用,有利于人的精神获得自由解放,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并没有实现理想和现实的和谐统一,A项错误;宗教改革是破除对教会的迷信,不是促使民众履行教会契约精神,C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铲除教士和俗人的隔阂,D项错误。7.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这体现了马丁·路德()①倡导因行称义思想②反对教皇权威③继承基督教基本教义④倡导人文主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因行称义,是天主教的主张,故①错误;信徒和上帝不需要第三者,说明路德反对教皇权威,故②正确;信仰上帝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故③正确;“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不需要第三者”即主张灵魂自由,属人文主义思想表现,故④正确。故选C项。8.下图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基督教的发展②印刷术的传播③市民阶级出现④新教传播广泛A.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③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欧洲很多地区都有出现印书坊的城市,说明印刷术传播,欧洲文化发展活跃与基督教兴办学校、抄录经典等活动有关,故①②正确;中世纪伴随欧洲城市兴起出现了市民阶级,排除③;新教传播是在宗教改革后,而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排除④,故选B项。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A.军权高于行政权 B.分权与相互制衡C.总统权力至上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答案B解析材料对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美国军事力量的阐述表明,国会有招集军事力量的权力,但无权统领军队,而总统有权统领军队却没有宣战权和招募权,说明两者是分权制衡的,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权力制衡原则,均排除。10.15-16世纪末是世界向近代转化时期。发生于这一时期,并具有向近代转化因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有()A.颁布《权利法案》 B.欧洲宗教改革运动C.罗马法复兴开始 D.英国通过《大宪章》答案B解析A项发生于1689年,排除;发生于1517年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皇的封建统治,倡导追求财富,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具有向近代转向的因素,故B项正确;罗马法复兴开始于11世纪,故C项错误;英国通过《大宪章》是13世纪,排除D项。[能力提升]1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霍兹华斯在谈到罗马法时说:“当我们接受罗马法时,已经不再是以罗马法的方式继续发展。它已经被自然化了,我们整个独立的法律系统,像罗马法本身一样,就这样被逐渐建立起来了。”对罗马法理解正确的是()A.自然法精神重新得到确立B.内容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C.注重形式的传统得以延续D.法制精神被后世欧美国家继承答案D解析A、C两项不符合材料“已经不再是以罗马法的方式继续发展。它已经被自然化了”,排除;罗马法是古代的法律,内容不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故B项错误;“我们整个独立的法律系统”“罗马法本身”说明继承的是法制精神,故D项正确。12.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贝卡利亚的说法体现了()A.无罪推定原则B.社会契约思想C.权力制衡原则D.程序公正理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可知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13.恩格斯指出:“这部革命的法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对这部法典解释正确的是()A.体现权力制衡思想B.注重保护个人权利C.建立律师陪审制度D.以习惯法为其基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法国”可知是《法国民法典》,这部法典保护私有财产权,故B项正确。A、C两项是关于国家权力和司法程序方面,与这部法的内容不符,故排除;这部法是对大革命中的一系列法律的总结,并继承了罗马法的精神,故D项错误。14.恩格斯说过:“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他们成为神学的科目。”这并不代表所谓“中世纪把现代文明一扫而空”。“文明世代保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里,这远比保留在可以被烧毁的书籍中更稳固。”恩格斯意在()A.抨击中古时期的神学控制欧洲文化B.阐释中古时期的基督教内容广泛C.肯定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的作用D.痛斥基督教曾经毁坏欧洲文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文明世代保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