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货币政策_第1页
第13章-货币政策_第2页
第13章-货币政策_第3页
第13章-货币政策_第4页
第13章-货币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章货币政策2一、何谓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2、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政策目标;

(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

(3)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第一节货币政策及其目标3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单目标:明确追求一个目标。多目标:同时追求几个目标。最多的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国际金融组织对于货币政策的主流观点都是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4三、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单一目标观点:稳定物价或经济稳定增长双重目标观点:兼顾发展经济和稳定物价两方面的要求多重目标观点:包括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均衡和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等诸方面5稳定国内物价与稳定汇率的关系“稳定币值”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稳定对内的币值,也即稳定物价;稳定对外的币值,也即稳定外汇汇率。这两方面的要求并不是总能兼顾的,因而就有一个以哪个方面为主的问题。

6五、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核心: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确定的通货膨胀率或者目标区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当局则承担实现确定目标的责任。通货膨胀目标制较其他货币政策目标的优点:通货膨胀目标制增加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通过向公众解释实现通货膨胀目标所需的代价和手段,则提高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通货膨胀目标制允许中央银行在短期内偏离此目标7六、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1.许多人士要求货币当局应对资本市场运行负有干预的责任——应采取利率、信贷等措施,或阻止资产价格下滑;或防止资本市场过热。2、货币当局解释: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者,绝不是不关注资本市场的态势。对于资本市场态势作用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有这样的概括:8七、相机抉择与规则相机抉择:“逆风向调节”、“反周期货币政策”。如何处理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最早的原则是“逆风向”调节的“反周期货币政策”。这种模式的货币政策是经济趋热,相应紧缩;反之,相应扩张。概括称之为“相机抉择”。规则在与相机抉择的对立中演进9一、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其特点是经常使用;且都属于对货币总量的调节,能对整个经济运行发生影响。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一)法定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制度始于英国,以法律形式出现则始于1913年美国的联邦储备法。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准备金工具的运用呈弱化之势。准备金率普遍极低,有些国家则取消了法定准备金制度。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作用机制: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社会经济紧缩扩张商业银行信用量社会货币供给量派生存款量市场利率(二)再贴现政策

1、内容①调整再贴现率。②规定向央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2、政策效果①具有告示效应。②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

3、局限性①不能使中央银行有足够的主动权。②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③随时调整再贴现率会引起市场利率经常波动。(1)再贴现的借款成本效果: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票据贴现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货币供应量社会经济紧缩扩张(2)再贴现的宣示效果:中央银行再贴现率预示着货币供应量社会经济紧缩扩张意味着市场利率投资和消费需求企业和个人调整信用量(3)再贴现的结构调节效果:中央银行限制贴现票据种类实行差别再贴现率支持短线部门限制长线部门实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三)公开市场业务——最理想的货币政策工具

1、优越性①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②可以经常性、连续性操作。③央行可以主动出击。④可以对货币供给量进行微调。

2、发挥作用的条件①央行必须具有强大的金融势力。②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一定的规模。③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配合。(1)对利率的影响社会经济扩张紧缩中央银行购进卖出有价证券证券价格证券收益率公众调整金融资产结构金融资产收益率及市场利率(2)对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影响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有价证券买进卖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供给量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指可选择地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20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间接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窗口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其作用有时也很大。

21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信用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政策等。还有:优惠利率政策、专项贷款、利息补贴和特种存款等办法原来最强有力的一个政策工具是“规模”——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数量的上限22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概念:它是中央银行确定了政策目标后,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并付诸实施开始,到实现其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因果关系的总和。

(二)货币政策的两条基本传导途径:一条基本途径是商业银行;另一条基本途径是金融市场。

中央银行决策商业银行融资成本、准备金变动金融市场货币供求变化经济主体消费储蓄投资货币政策工具信贷规模、利率、期限金融资产收益、价格总支出量和收入、就业、总产出量、物价、国际收支(三)早期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在这个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这个模型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但不论有何进展,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的特点是对利息这一环节的特别重视。(四)托宾的q理论1.以托宾为首的经济学家沿着一般均衡分析的思路,把资产价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沟通货币、金融机构一方与实体经济一方之间的联系,并不是货币数量或利率,而是资产价格以及利率结构等因素。2.传导的过程是:货币作为起点,直接或间接影响资产价格PE;资产价格,主要是股票价格,是对资本存量价值的评估,它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值q,将影响投资行为。过程可以表示为:(五)早期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1、思路:利率不起重要作用,强调货币供给量。

M→E→I→Y

2、分析

M→E货币供给直接影响支出。②

E→I支出用于投资,影响资产结构调整。③

名义收入Y的变化短期,对实际产量、价格水平均产生影响。长期,只会影响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上的主要分歧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十分重视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货币政策直接地影响到社会支出和货币收入投资对产量、就业、国民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货币对国民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是间接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动有直接联系。传导机制在金融资产方面进行调整(在货币市场),引起资本市场的变化,投资增加,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增加了消费和国民收入,最后影响到商品市场;传导机制可以同时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发生作用,受其影响的资产包括金融资产与真实资产。(六)信贷传导机制理论1.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不能由类如利率传导、货币数量传导的分析所代替。该理论分析主要侧重于紧缩效应。2.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理论:银行贷款不能全然由其他融资形式,如有价证券发行所替代。如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他们的融资需求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因而,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增减变化就能影响总支出。过程不必通过利率机制,可描述如:

3.对资产负债表渠道的论证: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影响借款人的资产状况——减少净现金流;利率的上升将导致股价的下跌,从而恶化其资产状况,使可用作借款担保品的价值缩小。这种种情况,会使银行减少贷款投放。一部分资产状况恶化和资信状况不佳的借款人不仅不易获得银行贷款,也难于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结果则会导致投资与产出的下降。NCF——净现金流,H——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七)财富传导机制1.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及其对产出的影响可表示为:2.问题是,要把它确定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必须是如右过程的确定性得到论证:3.货币当局通过对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操作,有可能以怎样程度的确定性取得调节资本市场行情特别是股票价格的效果,还是不清楚的。31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选择标准: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远期指标:利率货币供应量近期指标: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货币政策通过中介指标的操作33一、货币政策的时滞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做“时滞”时滞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第三节货币政策效应34二、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公众的预测即使非常准确,实施对策即使很快,其效应的发挥也要有个过程。这就是说,货币政策仍可奏效,只是公众的预期行为会使其效应打很大的折扣。三、透明度与取信于公众问题有了必要的透明度,取得公众的信任,由此诱导的公众预期,是贯彻货币政策的助力。35四、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是理想的货币学派:保持货币供给按规则增长理性预期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36五、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计划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改革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37一、配合的基础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需求管理政策由于市场需求的载体是货币,所以调节市场需求也就是调节货币供给。第三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38二、配合模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需要配合,需要搭配实施,是由于它们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在经济疲软、萧条的形势下,要想促使经济转热,货币政策不如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的形势下,要想抑制需求过旺,财政政策不如货币政策。39三、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比格局的变化自改革开放至1997年,一直是供不应求,货币政策应用较多。1997年中开始出现有效需求不足,但依然单一的运用货币政策。1998年开始财政政策越来越受到重视40四、米德冲突与“政策搭配理论”米德冲突: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在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内外部平衡时常常存在冲突。政策搭配理论:蒙代尔认为,只要合理搭配财政和货币政策,就能同时达到内外部均衡41五、克鲁格曼三角形

保罗·克鲁格曼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政策有三个基本目标,即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自由流动而这三个目标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42六、我国的内外均衡冲突与政策选择问题资本项目可兑换会造成人民币汇率风险和资本外逃风险加大。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必须坚守,汇率稳定将不得不放弃。2009年以来的“适度宽松”与“稳健”

2009年以来,为应对“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下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适时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持续推行了两年,维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2011年,为了抑制物价上涨趋势,中国人民银行转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截至2012年5月,物价总水平趋于稳定,经济保持平稳高速增长。此后,出于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放松银根,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先后两次调降存贷款利率。46一、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第四节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和政策协调47二、政策协调的含义各国在考虑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后,调整各自的经济政策以达到多边互惠的目标,并实现全球利益最大化的协调过程。三、政策协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