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探析18000字(论文)】_第1页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探析18000字(论文)】_第2页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探析18000字(论文)】_第3页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探析18000字(论文)】_第4页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探析18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共28页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TOC\o"1-3"\u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1研究的目的 11.2.2研究的意义 1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1国外研究现状 11.3.2国内研究现状 21.4研究的主要内容 3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及关税减让安排 32.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过程 32.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原因 42.3关税减让安排 53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53.1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总体规模发展情况分析 53.2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变化情况分析 74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分析 144.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 144.2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分析 175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195.1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 195.2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 206总结与政策建议 226.1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发展仍然不均衡 226.2对我国及东盟产业结构的影响 226.3政策建议 246.3.1推动贸易一体化进程及加强领域合作 246.3.2完善争端解决机制 256.3.3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和规范化 25结论 26参考文献 27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首个对外建立的自由贸易区,自2010年成立自贸区以来,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在2020年时东盟更是成为了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之间的贸易交流和经贸合作对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自贸区成立的过程、原因及关税减让安排,然后结合数据图表的分析和总结归纳的方法论述自贸区建立前后给双边贸易带来的变化,介绍双边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升级。然后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柬埔寨作为代表,通过计算竞争性指数和互补性指数来分析各自的出口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与中国的贸易结合程度。最后总结自贸区的发展现状,介绍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它给中国和东盟带来的影响,提出推动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建议,通过建立贸易一体化、加强海洋领域的合作、完善争端解决机制、提高自贸区内的贸易便利化和规范化这些措施,使得自贸区的未来发展更全面稳定,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国际地位。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双边贸易;产业结构;互补性;竞争性1绪论1.1研究背景中国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大力发展出口贸易,提高自身经济水平,在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也面临着世界经济形势所带来的挑战,东盟国家在地理位置上与我国相近,以周边为基础建立自由贸易区既是我国的战略安排,也是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客观要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对外首个建立的自贸区,也是我国在实行一带一路战略上的重要合作伙伴,自贸区的建立将中国和东盟放在了同一条战线上,所以它不仅影响到了双方之间的贸易,也影响到了成员国与外部市场的贸易往来,无疑给双方的贸易结构都带来了变化,进而进一步影响到各自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和它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的目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升级对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合作以及产业结构都带来了变化,因此本文需要对自贸区给双边贸易带来的变化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研究自贸区是怎样改变双边贸易结构和扩大双边贸易的规模,在自贸区建立过程中又是怎样协调各国的发展,针对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降税安排,以及在自贸区构建的共同市场上,中国和东盟可以怎样进行更好的合作,双方要以本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为基础进行贸易往来,减少双方之间的竞争,增强双方产业的互补性,致力于互赢共存的目标。此外,由于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所以对贸易关系和产业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双方之间的产业结构和在国际上的产业分工也相对应改变,本文对此也做了相关探讨。最后,总结自贸区发展现状,提出促进自贸区更健康、全面和稳定发展的建议。1.2.2研究的意义由于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的相关理论研究较少,相关理论也主要是针对自贸区对双边贸易的某一方面的具体影响作了分析,所以通过本文的研究,梳理了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相关理论文献,丰富了自贸区给双边贸易带来的变化方面的内容,论述了其变化的多个方面以及总结出可能会阻碍自贸区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了促进自贸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成立以来,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因其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一直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路学者都在积极探讨自贸区内的发展和合作,其中ChangzeWang【10】通过计算贸易同比增长数值来研究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贸易的发展,得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结论,指出机电产品等工业制成品是中国-东盟贸易的主要商品,在双边贸易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针对自贸区所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作了相关探讨。LingyunHe,GengHuang【14】通过对制造业企业的数据分析,得出自贸区对贸易往来中商品关税的降低,不仅提高了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的水平,对于保护环境方面也具有一定作用,使得自贸区可以更长久的可持续发展。LinZhanga,LinCuib【15】则对于中国企业的出口差异化进行了相关分析,论证了自贸区内的制度变革会刺激到区内市场中企业的出口,探讨了自贸区内部环境的改变对于成员国出口结构的影响。1.3.2国内研究现状张天桂【1】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经贸合作的拓展作了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合作正在加速推进,技术转移平台网络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冯颂妹陈煜芳【2】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研究了中国和东盟贸易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得出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以互补性为主,未来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空间和潜力依然较大。王勤赵雪霏【3】为自贸区的建立所带来的效应作了分析,得出虽然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具体国情差异较大,但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实施充分考虑了各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承受能力,促进了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此外建设跨国园区,探索产业合作新模式也是实现中国和东盟互利共赢的重要方法,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4】介绍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开创了“两国双园”的国际产业合作新模式。张中元沈铭辉【5】通过利用双重差分法,比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东盟各国和中国之间贸易产品结构变化的差异,发现自贸区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进、出口产品的互补性,且还发现自贸区成立后降低了中国从东盟各国之间的进口产品的集中度,提高了中国从东盟各国进口产品的多样性。石超张荐华【6】则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测算贸易结合度,探讨自贸区对东盟国家的影响,得出我国同东盟各国的出口和进口的贸易结合度都比较高,其中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与我国的贸易发展具有很大潜力。陈晔【7】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协定的实施环境下,对自贸区给中国产业结构带来的调整变化作了相关研究,得出了中国和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东盟国家的产业呈现出竞争性和互补性并存的局面,提出双方应当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崔庆波梁双陆等人【8】则进一步研究了各国在生产国际产品分工上的变化,发现东盟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了增长,中国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升级发展。汪云【9】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对东盟的投资额度大幅度上升,东盟对我国的依赖性较强且依赖性也在逐渐增大,自贸区的成立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陈秀莲【11】则补充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各类产业园区中缺乏涉海企业和涉海经济合作的内容,双方应当加强在海洋产业上的投资,采取更多的措施促进双方的交流合作。龚三乐【12】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贸易一体化水平进行了分析,得出尽管中国和东盟不断提升自贸区的自由贸易水平,但是离达到贸易一体化水平仍然具有差距。武拉平【13】则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探讨关税削减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各个国家内部产业的影响,得出自由贸易区增加了世界贸易量,对于各个东盟国家来说,整体上自贸区的建立起到的影响都是正的。贸易的往来,不可避免的有争端发生的可能,魏伯楠【16】对仲裁争端解决机制进行了探析,得出目前自贸区内的争端解决机制仍然存在缺陷,为了避免引发不合理、不公正的仲裁裁决,中国和东盟要积极完善相关制度和程序。于梦瑶【17】还指出中国应当加大对东盟各国的基础设施投资,使得运输成本降低,贸易更便利化。在应对疫情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宋福鋆【18】作了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的探究,指出中国与东盟应当携手应对疫情,把握未来的合作机遇,继续推动自贸区的健康发展。总的来说,目前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研究成果已经有了很多,在构建相关的贸易引力模型上也比较广泛。但是,对于自贸区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的论述还较少,论述的范围也较小。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自贸区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提供一个较为充足和全面的论述,为后续的研究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基础。1.4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双边贸易带来的变化。首先介绍自贸区形成的过程、原因和具体的关税减让安排,然后阐述双边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改变,以及在经济领域方面展开的合作交流。接下来通过计算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柬埔寨的出口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阐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现状。最后总结自贸区的发展现状,论述在资源重新配置、产业结构得以调整的情况下,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再结合自贸区发展不足的方面,提出促进自贸区未来发展的建议,通过提高贸易一体化水平,贸易便利化和规范化水平和完善争端解决机制,增强自贸区的国际影响力。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及关税减让安排2.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过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十个国家于1967年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为了扩大双方的经贸往来,1999年时在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就表达了希望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2000年在第四次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正式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提议成立相关专家组对贸易区建立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2001年专家组在经过充分的探讨研究后,认为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个双赢的决定,提出用10年的时间来建立自贸区;2002年《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在经过了2004年《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与2007年《服务贸易协议》的签订后,自贸区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执行阶段,最终于2010年正式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为CAFTA,中国对东盟绝大多数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2011年至2015年双方继续实现贸易往来中的绝大多数产品零关税,与此同时,双方更广泛深入的开放了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2015年签订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协定书》,对原有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系列协定进行了完善和补充,进一步推动双方经贸合作。CAFTA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它的建立促进了中国和东盟之间贸易和投资的联系,也为双方之间的企业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2.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原因(数据来源:国家商务部)图2-2-12020年中国-东盟货物进出口总额统计图上图是2020年3月份到8月份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进出口量的变化图,可以看出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呈明显增长趋势,2019年时东盟就成为了中国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地,2020年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东盟也跃居成为中国的最大货物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继续保持东盟的最大货物贸易伙伴地位,双方的贸易依存度都在不断提升,合作领域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内部驱动力不断增强【1】,为区域内经贸合作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合作的两大显著特点,各国除了是WTO的成员国外,基本上都与其他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的关系,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也较高,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成立发展中国家间的自贸区是一个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战略决策。以周边为基础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从而形成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也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步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和东盟各国搭建了一个经贸合作的新平台,将全面推动各成员国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随着时代发展与变化,目前国际经济秩序中出现了更高标准的贸易和投资规则,比如环境标准、知识产权政策、竞争政策等,这些政策和规则所涉及到的领域大多为我国的竞争短板,在面临充满挑战的国际经济新形势下,推动CAFTA的发展,才能让中国在国际经贸发展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并且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相近,与其构建自贸区推动双方经济发展也是符合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即帮助了我国企业更好的实施走出去策略,也为我国的贸易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巨大潜力和可能的环境。2.3关税减让安排在中国与东盟组建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早期收获计划,规定从2004年起将对活动物、肉及食用杂碎、食用水果、食用蔬菜等以农产品为主的500多种产品进行降税,且针对不同国情的东盟成员国实行不同的执行时间方案,面对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这四个东盟新成员国时,要求最惠国关税税率高于30%时,在2009年降到零税率;最惠国关税税率在15%到30%之间的产品在2008年降到零税率;而最惠国关税税率低于15%的产品,除越南在2006年降到零税率外,其余国家则在2008年降到零税率。而针对东盟六国时,税率高于15%的产品在2006年降到零税率,税率在5%到15%的则在2005年降到零税率,税率低于5%的产品在2004年降到零税率。而除开这些在早期收获计划中的产品外,根据《货物贸易协议》的规定又将其余产品分为正常产品和敏感产品,东盟各国分别与中国规定各自的敏感产品,中国面对东盟制定统一的敏感产品,其中东盟老成员国的一般敏感产品的关税税率在2018年时降低至5%以下,而高度敏感产品的关税税率则在2015年时降低至50%以下,东盟新成员国的一般敏感产品税率在2020年时降低至5%以下,高度敏感产品的税率则在2018年降低至50%以下。在针对占货物贸易绝大多数的正常产品的关税减让时,对于东盟老成员国来说,在2010年时将一轨正常产品的关税税率降至零,2012年时将二轨正常产品的关税税率降至零;对于东盟新成员国来说,则在2015年将一轨正常产品关税税率降至零,在2018年将二轨正常产品关税税率降至零。针对不同类别的产品,在不同国情的国家考虑到各国国内产业发展的现况,从而采取不同的降税模式,使得降税安排更为灵活,促进自由贸易区更健康稳定的发展。3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现状分析3.1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总体规模发展情况分析2019年东盟成为了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到了2020年,在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东盟更是成为了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各国的贸易往来更为密切。下图分别是CAFTA成立前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量,以及CAFTA成立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量。(数据来源:UNCOMTRADE)图3-1-12006-2010年中国与东盟各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图(数据来源:UNCOMTRADE)图3-1-22011-2015年中国与东盟各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图从以上两张图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更为密切,贸易规模明显呈扩大趋势。到了2015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相关协定出来后,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更是显著增长。2015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总额为4671.42亿美元,中国对东盟国家进口1881.39亿美元,出口2790.03亿美元;2018年中国对东盟国家进口2686.3亿美元,出口为3192.4亿美元,双边贸易总额为5878.7亿美元;2019年时东盟取代美国,跃升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东盟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相似,对外部市场依赖度高,所以自贸区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并不会取代与外部国家的贸易。但是随着贸易壁垒的取消,贸易正常品关税的削减,出于保护本国市场目的的敏感产品关税的降低,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的提升,自贸区内成员国的一些本国产品会被生产成本更低的其他成员国的产品所取代,从而就会扩大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大区内的贸易流量,优化资源配置,获得贸易创造效应。另外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背景下,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贸易的发展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推进。3.2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变化情况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影响到了双方的贸易结构,本文按照SITC的商品分类标准,将商品分为0类粮食及活动物、1类饮料及烟叶、2类除燃料外的非食用未加工材料、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4类动物及植物油、脂肪及蜡、5类未列明的化学及有关产品、6类主要按材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8类杂项制成品、9类未列入其他分类的货物及交易,分别对从国家统计局和UNComtrade等渠道获取的有关东盟国家及中国的出口商品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自贸区的建立给各国商品贸易结构带来的变化。图3-2-1自贸区建立前泰国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图3-2-2自贸区建立后泰国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从以上两张图的对比可以看出自贸区的建立使得泰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量明显增大,泰国对中国的出口商品范围较广,基本覆盖了十个类别的商品,其中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分布在机械和运输设备上,在粮食及活动物、化学产品、材料制成品等初级产品和矿物燃料上也有涉及。图3-2-3自贸区建立后菲律宾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在成立自贸区前,菲律宾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较少,在自贸区成立后菲律宾集中对中国出口机械和运输设备,这种贸易方式的往来带动了菲律宾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图3-2-4自贸区建立前老挝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图3-2-5自贸区建立后老挝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老挝是东盟十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自由贸易区成立以前,对中国的出口以粮食及活动物、非食用未加工的初级材料为主,因为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所以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关税税率的降低更是使得贸易进行更加便利,除了更大程度上的带动了老挝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逐渐涉及到初级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往来。图3-2-6自贸区建立后缅甸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在自贸区建立前,缅甸面向中国的出口贸易往来也较少,自贸区的建立拉近了中国同东盟的距离,在贸易和经济领域等方面的合作程度也在加深,自贸区建立后,缅甸以发展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集中展示本国产业的显性优势,主要向中国出口粮食及活动物等农产品、矿物燃料和按材料分类的初级制成品,在加入自贸区构建的共同市场的同时,不断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图3-2-7自贸区建立前越南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图3-2-8自贸区建立后越南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通过图中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前,越南对我国的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2、3类产品上,即除燃料外的非食用未加工材料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在自贸区建立后,2、3类产品出口数量明显减少,7类产品即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出口量显著增加,表明越南在自贸区构建的便利大环境下,国内产业结构从生产初级产品和农产品的方向逐渐向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方向转变。图3-2-9自贸区建立前马来西亚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图3-2-10自贸区建立后马来西亚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马来西亚也是受自由贸易区的影响较为明显的国家之一,在自贸区建立以前,虽然与中国有进行贸易往来,但是从上图也可以看出贸易流量较小,在自贸区建立后,从农产品到工业制成品都有涉及,其中主要还是向中国出口机械和运输设备,也是集中发展了本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图3-2-11自贸区建立前新加坡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图3-2-12自贸区建立后新加坡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新加坡作为自贸区内的唯一一个发达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集中在7类产品即机械和运输设备上,自贸区的建立使得新加坡在面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上,在工业制成品方面也有所增加,新加坡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实力雄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新加坡和其余国家在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等方面提供了平台,既带动优化其余国家的产业结构,也为新加坡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图3-2-13自贸区建立前柬埔寨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图3-2-14自贸区建立后柬埔寨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柬埔寨也是东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自贸区的建立使得各国在进行贸易往来时更加便利化,成本也更低,柬埔寨在自贸区建立后,扩大了与我国的贸易往来,向我国出口的初级产品和农产品显著增长,其中以按材料分类的制成品和杂项制成品为主,出口规模的扩大不仅提高了国内的经济收入,使得GDP水平上涨,也促使国内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扩大本国与他国的经济、技术的交流合作。图3-2-15自贸区建立前文莱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图3-2-16自贸区建立后文莱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文莱国内的产业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自贸区的建立使得文莱向中国出口的矿物燃料和化学有关产品的贸易量上升,文莱集中显现本国的劳动力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带动本国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进行升级优化,自贸区的建立也为文莱提供了一个交流发展的大平台。图3-2-17自贸区建立前印度尼西亚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图3-2-18自贸区建立后印度尼西亚出口中国的商品类别从上图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在自贸区建立前对我国出口的产品较为单一,只涉及到未加工材料、矿物燃料和少量的工业制成品,而在自贸区建立后,在农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动植物油方面均有涉及,扩大了与我国进行贸易往来的商品范围,其中主要还是以出口未加工材料、初级工业制成品和矿物燃料为主,优先发展本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不断增强竞争力优势。图3-2-192010年中国出口东盟各国的商品类别图3-2-202019年中国出口东盟各国的商品类别上面两张图分别是2010年中国对东盟各国出口的商品类别和2019年中国对东盟各国出口的商品类别,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前,由于我国国内资源有限,需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消费需求有限,一般国内的供给就能满足日常所需,从而进口规模较小,双方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中国和印尼,新加坡,越南,泰国的贸易往来相比下较多,且集中向东盟出口按材料分类的制成品和机械运输设备,自贸区成立后,我国扩大贸易对象,增加出口流量,继续保持集中出口工业制成品和机械运输设备。初级产品在我国地位减弱,工业制成品逐渐占据我国出口产品中的主导地位,说明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得到优化,但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也较高,所以商品结构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升级优化【2】,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与东盟各国开展合作。4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分析4.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东盟作为一个整体与中国和世界其余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但是东盟内部国家之间的国情差异很大,由于历史进程和产业结构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也较大,本文选取作为发达国家的新加坡,选取印度尼西亚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代表,选取柬埔寨作为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分别对他们进行贸易分析,总结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前文讲述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后,贸易关税的降低使得双方在进行贸易往来时更为便利,贸易规模和贸易流量都得到扩大,其中印度尼西亚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按SITC分类的第三类产品上,即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新加坡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第7类产品,即机械和运输设备上,柬埔寨对我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第8类产品,即杂项制成品上,所以选取第三类产品、第七类产品和第八类产品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分析它们各自具有的竞争力优势。根据国家统计局、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等渠道获取并整理出了2015年至2019年有关3类产品的印度尼西亚出口额和世界出口额,有关7类产品的新加坡出口额和世界出口额,有关8类产品的柬埔寨出口额和世界出口额,以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柬埔寨的国内总出口额和世界总出口额,数据如下图所示,其中各出口额保留整数,单位为亿美元:表4-1-12015-2019印度尼西亚3类产品出口数据年份印尼3类产品出口额印尼总出口额世界3类产品出口额世界总出口额20153411504166451648902016420144713594160287201736916881606217731920182791802181061946812019346167518106188887表4-1-22015-2019新加坡7类产品出口数据年份新加坡7类产品出口额新加坡总出口额世界7类产品出口额世界总出口额2015177334665835816489020161708338157245160287201718273732636231773192018195141306860519468120191893390866889188887表4-1-32015-2019柬埔寨8类产品出口数据年份柬埔寨8类产品出口额柬埔寨总出口额世界8类产品出口额世界总出口额2015688520315164890201678101193891602872017851212082617731920189912722125194681201911414122280188887RCA指数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通过计算RCA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出某国生产出口的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其中若RCA大于2.5则表明该国出口的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RCA在1.5到2.5之间表明该类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RCA若在0.8到1.5之间则说明该类产品具有中度竞争优势,若RCA低于0.8,则表明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较弱,其计算公式为:RCAij=(Xij/Xtj)/(Xiw/Xtw)其中Xij表示国家j在出口i产品方面的出口额,Xtj表示国家j的总出口额,Xiw表示世界出口i产品的出口额,Xtw表示世界的总出口额。通过将印度尼西亚2015年到2019年的相关数据带入公式计算得出2015年的RCA指数为2.25,2016年的RCA指数为3.42,2017年的RCA指数为2.41,2018年的RCA指数为1.66,2019年的RCA指数为2.16,展示如下图:图4-1-12015-2019印度尼西亚RCA指数2015年至2019年印度尼西亚在出口3类产品上的RCA数值都高于0.8,位于1.5到2.5之间,说明印度尼西亚在3类产品即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的出口比重高于该类产品在世界上的出口比重,在3类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印度尼西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国内产业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通过将新加坡的2015年至2019年的相关7类产品出口的数据带入公式计算得到2015年的RCA指数为1.45,2016年的RCA指数为1.41,2017年的RCA指数为1.36,2018年的RCA指数为1.34,2019年的RCA指数为1.37,展示如下图:图4-1-22015-2019新加坡RCA指数可以看出新加坡在2015年至2019年出口7类产品时在国际市场上都具有中度的竞争优势,在机械和运输设备上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地位,通过公式计算得出的RCA指数值都位于0.8至1.5之间,新加坡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唯一一个发达国家,科技实力雄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内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通过将柬埔寨在第8类产品的出口上的相关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出2015年的RCA指数为6.52,2016年的RCA指数为6.37,2017年的RCA指数为5.97,2018年的RCA指数为6.83,2019年的RCA指数为6.88,展示如下图:图4-1-32015-2019柬埔寨RCA指数数据表明,柬埔寨在8类杂项制成品上的出口竞争优势非常明显,RCA指数大于2.5,在8类产品的国际市场上柬埔寨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柬埔寨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之一,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国内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自贸区建立后,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渐打破,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的优化,国内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日渐频繁,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国内的产业结构也得以升级优化。中国和东盟要形成在竞争领域也有各自的优势产品存在的局面,避免挤占各自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和在第三方市场上造成激烈竞争,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4.2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分析还可以通过计算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来判断一国的某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小,TC指数在-1到1之间波动,如果TC越接近1则表明竞争力水平越大,接近0则表明竞争力水平接近国际平均水平,接近-1则表示竞争力水平较弱,其TC的计算公式如下:TC=(Xit-Mit)/(Xit+Mit)其中Xit表示i国某产业的出口额,Mit表示i国某产业的进口额。通过UNComtrade获取整理出数据,将印度尼西亚3类产品、新加坡7类产品和柬埔寨8类产品的进口额、出口额带入公式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单位为亿美元,TC指数保留3位小数):表4-2-1印度尼西亚3类产品TC指数表年份3类产品出口额3类产品进口额TC20153462500.16120162791920.18320173692540.18420184203160.14220193412350.185表4-2-2新加坡7类产品TC指数表年份7类产品出口额7类产品进口额TC2015177314110.1142016170813940.1012017182715050.0972018195117100.0662019189317350.043表4-2-3柬埔寨8类产品TC指数表年份8类产品出口额8类产品进口额TC20156890.77320167890.799201785100.796201899120.7862019114130.796通过以上数据表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的3类产品即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的,2015年到2019年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都大于0,印度尼西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要素禀赋优势,优先发展国内的优势产业;新加坡的7类产品即机械和运输设备的TC指数也大于0,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新加坡作为发达国家,中国可以通过自贸区构建的共同市场与新加坡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而柬埔寨在8类产品即杂项制成品上的TC指数很明显的大于0,且接近1,这表明柬埔寨的8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大,且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柬埔寨作为东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展示本国的优势,出口优势产业,减少与他国的贸易竞争,带动国内经济发展。此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和区域生产网络正在加快建成【3】,提升了双方市场的开放程度,给双方的企业、资本要素、技术和人才都提供了更好的交流空间,“两国双园”的国际产业合作新模式【4】也在积极探索,中国和东盟应当减少双方之间贸易的竞争性,争取在更多领域合作的可能。5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分析5.1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继续将印度尼西亚作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将柬埔寨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代表,再将发达国家新加坡单独列为一组,通过计算贸易互补性指数Cijk来分别研究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在3类产品上的互补性,与新加坡在7类产品上的互补性,以及与柬埔寨在8类产品上的互补性。其贸易互补性指数Cijk的计算公式如下:Cijk=RCAxik*RCAmjk其中RCAxik表示i国在k类产品上的出口比较优势,RCAmjk表示j国在k类产品上的进口比较劣势,Cijk如果大于1,则表明在k类产品上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互补性高于其他市场上的平均水平,相反如果Cijk小于1,则表明在k类产品上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互补性低于其他市场上的平均水平。通过UNComtrade和国家统计局渠道获取并整理出了中国在3类产品方面的进口数据,再将2015年到2019年的有关印度尼西亚在3类产品的出口优势指数和中国在3类产品的进口劣势指数带入公式,计算结果如下表:表5-1-1中印贸易互补性指数表(3类产品)年份RCA(出口/印尼/3类产品)RCA(进口/中国/3类产品)C(印尼/中国/3类产品)20152.251.102.4720163.421.244.2520172.411.253.0120181.661.292.1520192.161.423.06通过以上表格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到,2015年到2019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在3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都大于1,这表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贸易关系较为紧密,在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上印度尼西亚作为出口方,中国作为进口方,双方形成了贸易互补的关系,贸易互补有利于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进行贸易交流,通过自贸区构建的便利优惠的大平台,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合作在未来仍然有很大空间。将从国家统计局等渠道获取的有关中国7类产品的进口数据整理带入RCA进口比较劣势的公式,计算出2015年RCA为1.14,2016年为1.14,2017年1.09,2018年为1.11,2019年1.07,然后计算出中国和新加坡在7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结果如下表:表5-1-2中新贸易互补性指数表(7类产品)年份RCA(出口/新加坡/7类产品)RCA(进口/中国/7类产品)C(新加坡/中国/7类产品)20151.451.141.6520161.411.141.6220171.361.091.4920181.341.111.4820191.371.071.46可以看出,2015年至2019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都大于1,中国和新加坡在7类产品即机械和运输设备上的贸易关系是互补关系,互补关系可以促进双方进行交流与合作,减少竞争。中国的产业目前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产品结构在不断进行优化升级,日渐以集中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尽管如此,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出口在我国出口总额中仍然占据较大比重,我国仍然需要进口工业产品,新加坡作为发达国家,科技实力雄厚,未来双方的合作交流也有很大空间。再将中国有关8类产品的进口数据和柬埔寨8类产品的出口数据带入公式计算得出下表:表5-1-3中柬贸易互补性指数表(8类产品)年份RCA(出口/柬埔寨/8类产品)RCA(进口/中国/8类产品)C(柬埔寨/中国/8类产品)20156.520.704.6020166.370.694.4120175.970.653.8720186.830.624.2120196.880.624.28从上表可以看出2015年到2019年的中国和柬埔寨在8类产品即杂项制成品上也是形成贸易互补关系,柬埔寨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国内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自贸区的建立也带动了柬埔寨和中国的贸易往来,中国从柬埔寨这类国家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双方以各自比较优势产业为基础进行交流合作。5.2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还可以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来分析,通过计算贸易结合度指数TCD来判断进行双边贸易的两个国家的贸易关系,如果TCD大于1,则表明两国在贸易方面联系紧密,反之如果TCD小于1,则表明两国在贸易联系方面较为松散,本文继续将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柬埔寨作为代表,分别分析这三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联系紧密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TCDab=(Xab/Xa)/(Mb/Mw)其中Xab表示a国对b国的出口额,Xa表示a国的出口总额,Mb表示b国的总进口额,Mw表示世界的总进口额。将2015年到2019年的有关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柬埔寨对中国的出口额及本国出口总额,中国进口总额,世界进口总额的相关数据带入公式计算,得出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年份印尼对中国的出口额印尼出口总额中国进口总额世界进口总额TCD20151991504167961674301.3220162141447158791628731.5220172861688184381804331.6620183411802213571981231.7620193411675207711923761.89表5-2-1中印贸易结合度指数表表5-2-2中新贸易结合度指数表年份新加坡对中国的出口额新加坡出口总额中国进口总额世界进口总额TCD20152763466167961674300.7920162603381158791628730.7920173423732184381804330.9020183374130213571981230.7620193523908207711923760.84年份柬埔寨对中国的出口额柬埔寨出口总额中国进口总额世界进口总额TCD2015785167961674300.7820168101158791628730.84201710121184381804330.81201814127213571981231.01201914141207711923760.95表5-2-3中柬贸易结合度指数表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15年到2019年之间,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TCD指数大于1,与新加坡和柬埔寨的TCD指数大多都小于1,这表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贸易关系较为紧密,而相比之下与新加坡和柬埔寨的贸易关系则较为松散,不过通过数据也可以看出,中国与新加坡和柬埔寨的TCD指数是呈上升趋势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中国和东盟双方之间流通的货物数量和货物种类得到了明显扩大,市场需求也变得多样化,从而降低了双方之间进出口产品的竞争性【5】,增加了彼此之间的贸易流量,中国和东盟要在自贸区共同市场上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供应链合作等方式增强双方产业的互补性【6】,优化配置资源,合理布局产业,建立专业化的分工体系。6总结与政策建议6.1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发展仍然不均衡从国别角度来看,与中国贸易往来联系较为密切,贸易规模较大的东盟成员国是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这些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和中国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贸易空间较大;而与中国贸易规模较小的国家则是文莱、老挝和柬埔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消费需求较小,自贸区的建立虽然扩大了它们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但在未来,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双方合作的潜力。而在贸易商品结构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的双边贸易中,中国在食物和活动物(SITC-0)、主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6)和杂项制品(SITC-8)上的出口大于进口,处于贸易顺差状态,特别是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的出口最多,也体现了我国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而东盟国家在非食用的粗材料(SITC-2)、矿物燃料、润滑剂及相关材料(SITC-3)、动植物油、油脂和蜡(SITC-4)上的出口明显大于进口【7】,处于顺差状态,也体现了东盟成员国中,除了发达国家新加坡,其余大部分成员国是以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产业结构。由于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同时通过国际产业的分工,价值链的形成,双方也在不断降低自身产品对对方市场的冲击,尽可能合理配置资源,所以在未来发展中,中国与东盟要不断寻求合作空间,打破贸易不均衡局面,朝着平等共赢的方向前行。6.2对我国及东盟产业结构的影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4-5-22020年中国GDP季度增长图上图是中国2020年四个季度GDP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2020年全世界的经济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仍然保持上升趋势,这与我国自身疫情的良好控制以及与东盟贸易往来和经贸合作的开展都有关系。(数据来源:国家商务部)图4-5-3中国GDP增长图(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图4-5-4三国GDP增长图上图4-5-3是2015年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图4-5-4是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较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图,可以看出自2015年来中国和大部分东盟成员国的经济都处于增长发展阶段,这同样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升级有很大关系。近些年来,东南亚国家的人口逐渐增多,劳动力成本已经低于我国,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且由于我国的国内资源有限,依靠低廉劳动力和资源消耗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国国情,我国需要尽快进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我国依靠市场规模效应不断的吸引国际资本,推动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更深程度的参与了国际产业的分工【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还使得双边贸易发展的速度增快,贸易规模扩大,双方拥有在更多的领域更全面和深入合作的可能,在投资上,我国对东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主要以能源的生产供应业为主【9】,因为东盟的资源禀赋与我国相似,且劳动力较为低廉,我国在东盟进行投资建厂发展第一、二产业,降低了其在国内的生产成本,货物贸易流量得到增加,也带动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自贸区的建立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技术升级对新兴经济体企业十分重要,企业通过使用自身所掌握的技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可以为自身带来收益,并且贸易自由化水平越高,其收益越明显,反过来也会更加有利于区域的升级【10】,所以为了推动自贸区的发展,中国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掌握核心技术,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据了解,中国和东盟在陆地经贸合作方面已经开展了很多相关的项目,但是在海洋经贸合作上涉及不多,中国和东盟应当为双方经贸合作特别是海洋经贸合作的开展奠定安全的基础,同时次区域协调机制,比如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要继续完善协调关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利益问题,提升次区域的合作水平,推动合作进行【11】,中国和东盟要挖掘双方各方面合作的巨大潜力,保持互利共赢平等协商的精神共同推进自贸区的发展,体现自身优势,满足市场需求,且稳定区内关系。6.3政策建议6.3.1推动贸易一体化进程及加强领域合作中国和东盟于2015年签订的议定书规定,双方要通过提高货物贸易自由化水平,给予企业自行选择的权利从而提高原产地规则的可执行性,提高通关自由化,特别是新加了海关程序便利化方面的规定【12】,贸易一体化的建立会提高成员国的贸易自由,且成员国因为要素禀赋的不同,生产同一产品的成本也会不同,从而本国国内生产成本高的产品可能会被其他成员国成本低的产品所代替,本国会减少国内生产,选择从成员国进口产品,从而实现了贸易创造效应【13】。从长远来看资源要素的重新流动和配置给本国产业带来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会减少企业的污染排放,对保护环境也有一定的作用【14】。目前,在推动贸易一体化建立的过程中,非关税壁垒仍难以消除,例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一直存在,实现零补贴仍然存在一定难度,由此可见贸易一体化的建立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双方为了自贸区的升级建设,要积极推动贸易一体化,全方位促进自由贸易,消除贸易障碍,达到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从而形成全面自由贸易的一体化市场。另外中国和东盟国家在自贸区的框架下,陆地上的经贸合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在海洋经贸合作上仍然较为缺乏,为了自贸区更好的升级建设,其中海洋经贸合作是有待开展的领域,并且海洋经贸合作的展开也有望缓解不对称问题。我国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中国愿与东盟共同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海洋经贸合作的展开也符合了该战略的布局,也会在更高层次上打开中国和东盟合作的空间,会加大海洋贸易投资,建立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拓展海洋经贸合作的广度【15】。此外,在展开海洋经贸合作、完善自贸区框架中双边合作内容的同时,要增强双边海洋领域的政治互信,继续推进自贸区降税进程,尽快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加强文化、媒体的交流合作,降低阻碍双方合作的风险。6.3.2完善争端解决机制自贸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不仅依靠的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的推动、各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区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实现,还要依靠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才能使得自贸区在面临争端纠纷时,仍然保持区内经济程序的正常运行,才能推动自贸区更健康长久的发展。中国和东盟国家除了是自贸区的成员,也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当争端纠纷发生时,会出现采用何种争端解决机制的问题,也就是争端解决机制的选择会面临竞合现象,在《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的规定中,也表明当事方有权通过协商来决定使用自贸区内的争端解决机制或是其他争端解决机制;此外,《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对于仲裁庭成员回避制度的规定也不够完善,在协议中只是要求仲裁庭主席必须严格遵守回避制度,而对仲裁庭其余成员没有严格要求,这有可能会打破自贸区内的和谐稳定【16】。这些在自贸区的争端解决机制上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积极协商来解决,双方要秉承着公正、合理、为了推动自贸区更长久的发展的态度来协商建立一个具有真正公信力、执行力度大的机构组织,只有在经贸纠纷发生时得以合理解决才能为中国和东盟在更多的经济领域合作打下安全坚实的基础,也才能使得自贸区更好的发展,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更重。6.3.3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和规范化通过降低关税、提高通关便利化、完善陆上基础设施和海上航道港口建设等方式来促进贸易便利化,使得各国的商品可以更容易的进入自贸区构建的大市场,进而影响到各国的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此外在不断提高贸易自由便利的同时,也要加强贸易规范化,通过合作框架协议的规定、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等方式来维护贸易交往时的秩序,保持区内稳定,同时也避免外部商品对自贸区市场带来的冲击。中国和东盟要利用自贸区平台形成相对紧密的分工互补关系,拓展双方贸易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各自优势产业,不断增强本国经济的驱动力,创造更多的互补产业【17】,使得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产业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能。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2020年是全球经济发展困难的一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速都大幅度减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我国在全国医务人员的奋斗、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以及党的指挥下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