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突破学生用_第1页
群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突破学生用_第2页
群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突破学生用_第3页
群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突破学生用_第4页
群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突破学生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专题47群落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3.种间关系(1)常见种间关系的特点和实例(连线)eq\x(种间关系)eq\x(特点)eq\x(实例)①捕食a.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Ⅰ.蛔虫和人②竞争b.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Ⅱ.根瘤菌和大豆③寄生c.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Ⅲ.鹰和鼠④互利共生d.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Ⅳ.牛和羊答案①-c-Ⅲ②-b-Ⅳ③-d-Ⅰ④-a-Ⅱ(2)下图中的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图2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则:Ⅰ.在图1中,属于捕食关系的是②,属于竞争关系的是①④,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③(填图中序号)。Ⅱ.若甲: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乙:大、小草履虫;丙:兔与狐;丁:细菌和噬菌体。则甲~丁对应图2中哪种能量关系图(填图中序号)。甲:a;乙:c;丙:b;丁:d、e。4.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二、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中关键词“代替”是指“优势取代”还是“完全取代”?优势取代。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eq\x(裸岩阶段)→eq\x(地衣阶段)→eq\x(苔藓阶段)→eq\x(草本植物阶段)→eq\x(灌木阶段)→eq\x(森林阶段)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趋势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总生产量越来越高,稳定性越来越强。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三、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实验流程(1)提出问题:不同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2)制订计划:包括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3)实施计划①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②取样:选择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的地点、时间等。③采集小动物: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④观察和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⑤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4)得出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1.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1)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2)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解题技巧1、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群落演替的三个易错点(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2)演替并不都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一、单选题1.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常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C.用草方格治理流沙的过程中,沙丘上出现的先锋植物是苔藓D.用草方格治理流沙,说明了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下列4个阶段最先出现的是()A.裸岩阶段B.苔藓阶段C.草本阶段D.灌木阶段3.某个森林群落自上而下形成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层次,各层中生活着不同鸟类和其他类群动物。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层现象越明显,群落利用阳光资源的能力越强B.分层现象越明显,群落的种间关系越复杂C.许多动物可同时利用多个层次,没有垂直分层现象D.地下层不同植物的根系之间存在竞争现象4.下图是某区域中物种(用不同形状的符号表示不同的物种)分布状况,其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A. B. C. D.5.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D.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是定值6.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最好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7.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B.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C.过量砍伐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D.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8.一个无人管理的池塘逐渐变浅,成为一个沼泽地,慢慢发展成一片灌木丛。下列关于该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曾经出现过的生物种群对群落环境会产生影响B.该群落的演替一定能发展到森林阶段C.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有机物总量增加D.若加强池塘管理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9.下图表示几个不同物种的资源利用情况曲线,在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相等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D.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1有被排除的危险10.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下图表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改造盐碱化草地时要考虑气候、光照和土壤等因素B.轻度盐碱化草地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比中度盐碱化草地的简单C.与虎尾草和羊草相比,碱蓬更能适应盐碱化的土壤D.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生物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11.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B.“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这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C.竞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间、配偶等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12.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草场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需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B.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并不影响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C.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高寒草甸不会发生演替D.过度放牧会导致群落结构改变,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3.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A.麦田中的七星瓢虫聚集分布B.森林中不同的鸟类栖息在不同的空间C.草原上的植物呈现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14.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表示的是互利共生关系B.人与蛔虫的种间关系如图乙所示C.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D.图丙中实验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15.某池塘中,某种蝌蚪生活在表层,取食藻类,该种蝌蚪发育为成蛙后营两栖生活,主要以昆虫为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蝌蚪与该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具有竞争关系B.该蛙捕食昆虫对蛙与昆虫都有利C.蝌蚪和成蛙的生活环境和食物不同可以减轻种内斗争D.该蛙及蝌蚪在水中的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16.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但不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B.在非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可能会下降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均呈“S”型曲线增长D.弃耕农田中新出现的物种都是由农田内原有的物种进化而来的17.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最后都形成森林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灌木→森林四个阶段D.沙丘、火山岩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18.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有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B.森林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下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C.弃耕后的农田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最终演替到森林阶段D.草地上某种植物的随机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19.某区域植被茂密并栖息着大量的棕头鸥.为打造棕头鸥旅游品牌,计划在岛上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改种棕头鸥喜居的树种,并增设大量人工设施.若此计划得以实施,将使该区域()A.物种丰富度增加,棕头鸥种内斗争加剧B.该计划的实施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C.物质循环加快,实现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D.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抵抗力稳定性降低20.如图①~④分别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为大豆与根瘤菌 B.④为细菌与噬菌体C.①为小麦与杂草 D.②为大小两种草履虫21.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为光照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22.我国西南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一场人为火灾而遭到破坏,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如表是恢复过程中生态学家收集的相关数据,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合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与过度砍伐之后森林得以恢复的演替类型相同B.该地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之所以能恢复,除了植物繁殖体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土壤条件也得到了保留C.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原因是其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上的镶嵌分布更复杂D.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2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大多数”的描述,错误的是()A.大多数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不变B.大多数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C.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大多数动物种群包含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24.下列有关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B.生态位重叠的物种,一定存在着竞争C.在同一群落中,两个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完全相同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25.在退耕还草后的15年里,青藏高原的高寒干旱草甸发生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此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升高B.该演替为次生演替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D.该群落即使经长时间的演替也不会发展到茂密的森林阶段26.如图为某林区发生火烧后植被的演替过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该林区发生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中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群落③比①对光的利用更充分是由于其垂直结构更复杂C.草本植物种类下降,是因为其与乔木在利用光的竞争中不占优势D.随着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的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来越差27.下列诗句描述的群落种间关系属于捕食的是()A.《紫藤》“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B.《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C.《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凌霄花》“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28.在“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多地将荒草地等闲置区域改建为湿地公园,如下图所示,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鸟类等野生动物大多属于消费者,能促进该地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植物属于生产者,种类的选择要注意野生动物食性、栖息环境等差异C.湿地公园的改造过程中体现出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从深水区到水岸高地,不同区域植物种类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9.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⑤→①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30.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D.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1.“螟蛉有子,蜾蠃负之”、“鸠占鹊巢”、“鹬蚌相争”等生物之间分别属于哪种关系?()A.寄生、竞争、捕食 B.寄生、竞争、竞争C.共生、捕食、竞争 D.捕食、竞争、捕食32.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A.与曲线Ⅰ相比,曲线Ⅱ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大B.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空间特征的表述,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C.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的原因,与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和食物来源逐渐增多有关D.猛禽同化量的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3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该诗句体现了许多生态学原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南山下”所有的豆科植物不能构成了一个种群B.诗句中的信息能体现出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C.“晨兴理荒秽”说明人类能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D.“草盛豆苗稀”不能说明植物间有竞争关系34.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向外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的影响。制备入侵植物薇甘菊及近邻种葛藤和鸡矢藤的叶水提液(供体),分别处理三种植物幼苗(受体),60天后测定植株干重并计算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处理值/对照值-1,对照值来自未用水提液处理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化感作用存在于植物种间和种内 B.在薇甘菊种内存在化感抑制作用C.鸡矢藤对其他种生长均表现为抑制 D.化感作用不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3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挺水植物芦苇常常在湿地边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B.调查草地某种植株种群密度时,需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C.在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常用到的调查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则估算值将偏大36.在山区,经常由于持续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在新植被生长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泥石流过后的区域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由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原因是乔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D.次生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阶段,群落没有垂直结构37.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二、多选题38.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缓解了种间竞争C.层次性主要由水分决定 D.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39.在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群落的稳定性与生物间的关联性成正比,即群落内的生物种类愈多,关联性愈强,群落愈稳定B.群落发生演替时,不仅生态组成发生改变,其功能必也随之发生变化C.群落内的种间竞争一定较种内竞争剧烈D.群落的涵盖范围比种群范围大三、综合题40.如图中所示,A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B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要了解群落中植物种类,可在群落中心部位随机选取样地,进行生物物种的样方测定。先确定样方面积,再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B。①写出该研究这种调查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②图B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m2。③若选取3个最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株/m2。(2)图A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_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农田,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__________结构。41.为调查某自然保护区发生山体滑坡后第30年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科研人员对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原始林群落(S1)和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S2)进行了植被生物量(指某时间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的研究,得到下图所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数量明显__________发生山体滑坡区域,发生山体滑坡区域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2)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森林地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在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如果人为地进行植树造林,可以改变自然状态下的状况,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3)随着山体滑坡区域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__,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有利于__________。42.某山区退耕的农田经历了若干年的演变,逐渐变为杂草丛生的灌木林,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田演变为灌木林的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退耕的农田保留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该山区生物种类在增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调查发现,灌木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水平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现象,这些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3)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改变了该山区群落的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43.退耕还林是指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严格禁牧,恢复林草植被。请回答下列问题:(1)荒山变丛林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类型中的__________。(2)退耕还林与禁牧后.山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填“变快”“变慢”或“未变化”),该演替的过程是生物与环境__________的结果。(3)调查发现,林木群落在__________上具有分层现象,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4)在森林覆盖率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44.某地将废弃采矿区改造成生态公园,预期若干年后各种生物陆续迁入,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_演替,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群落的_________。(2)该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后,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此现象说明群落的演替是一个_________,而不是全部物种的取代过程。(3)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___法,利用该调查方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数量为1000只,已知调查者重捕50只丙,其中只有一只有记号,则最初有________只丙被标记;统计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45.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A.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B.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相同C.可推测该区域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D.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动物种类4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_________,一般不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的理由是_________。47.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W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__溶液中保存。48.遭受污染的农田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_演替。50.下表是自然演替下某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的变化情况。演替阶段编号物种总数(种)乔木层优势物种数(种)乔木灌木藤本草本针叶树阔叶树A732613B420330C18741006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演替早期的阶段是___________(填编号),依据是___________;若该群落是在原始森林被砍伐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的,则此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2)据表推测,动物种类最多、分层现象最复杂的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是___________(填编号);在三个演替阶段中,若群落遭受同等程度的破坏,则恢复力稳定性最高的阶段是___________(填编号)。(3)不同演替阶段中乔木层的优势树种不同,主要原因是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后期树种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杂草密度(株/m2)物种丰富度(种)杂草相对优势度草龙节节菜稗草陌上菜异型莎草常规区4012.00.2470.1890.1000.1020.094稻鸭区2.35.300.2590.2710.0890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5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__。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__________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5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__________。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__________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__________有不同的影响。荒漠化是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之一,通过努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治沙最多的国家,并为世界治理沙漠提供了宝贵经验。某沙地植被发生自然演替,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流动沙地→②半流动沙地白沙蒿群落→③半固定沙地油蒿十白沙蒿群落→④固定沙地油蒿群落→⑤固定沙地油蒿十本氏针茅+苔藓群落→⑥地带性的本氏针茅草原→⑦迅速沙化。回答下列问题:53.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某兴趣小组对该地区的小动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会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54.从群落角度分析,荒漠化过程实质上是__________的过程,通过治理,沙漠变为绿洲,说明人类活动可以__________。55.油蒿根系发达、抗风沙,本氏针茅根系浅、不抗风沙。据此判断,最好在沙地植被自然演替的第__________阶段适度干预治理。56.荒漠化土地适合甘草等抗旱植物生长,这些植物能通过固氮作用增加土壤肥力,具有良好的治沙改土效果,这体现了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57.云杉林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之一,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地云杉林采伐迹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为: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增长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不能判断出在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___。(2)为了保护云杉林中濒临灭绝的黄雀,现将人工培育的黄雀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黄雀种群的_________者和___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黄雀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