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作品简介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授予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由于他对叙事艺术的精通,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作《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对当代文风的影响。”他独创的“冰山”文体“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老人与海》被公认为是最能体现海明威叙事技巧的典范之作,极度彰显了其简洁、客观的叙事风格。“冰山理论”主要指简约的艺术,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海明威曾论及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简洁:“《老人与海》本可以写成一千多页,写出村子里的每一个人物,他们的谋生方式,他们的出生、受教育以及生孩子等等",但是“我努力去学做点儿别的事情。首先,我尽量地删去一切不必要的东西,向读者传递经验”。在创作《老人与海》时,海明威有意识地追求叙事的省略技巧,他将故事“铸入一个较小的模式”,略去一切历史背景,只写老人、小孩、大海、大马林鱼、鲨鱼,聚焦老人在海上捕鱼的三天三夜;他以极简洁的语言,客观再现老人与大马林鱼、鲨鱼激烈搏斗的经过,删去“解释、讨论,甚至议论”,突出表现困境面前老人的行动和心理。极尽省略的叙述艺术,反而使小说充满了象征和寓言的意味,简洁的叙述表面之下掩藏了许多深层的意蕴,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把这点省略了,但真正的知识在于冰山的下面部分”。二、课文分析“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激励了无数人的话,正是出自《老人与海》。这篇小说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一个孤单的老人——圣地亚哥,面对险恶的大海,力量对比是悬殊的,结果似乎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小说却通过接踵而至的搏斗,展现出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小说前面的情节是:老人圣地亚哥是个“背运”的渔夫,连着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第八十五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遇到鲨鱼之前,老人已与大马林鱼较量了两天两夜,“双手和后背实在疼得厉害”,他感到累极了。可是当凶猛的灰鲭鲨向大马林鱼袭来时,他又使出全身的力气,用鲜血模糊的双手,带着十足的勇气和决心,进行顽强的对抗。大马林鱼是老渔夫圣地亚哥一生的追求,能够证明他是个“不一般的老头儿”,鲨鱼群则是他人生路上不可预测的“残酷阻碍性因素”。诚如许多评论家所认为的,作家借助桑提亚哥的形象向我们揭示出人类永恒的主题——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和决不屈服的顽强精神。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经历了五回。小说通过一个又一个激烈的争斗,惊心动魄地展现了对手的强大和老人的积极抗争。渔叉被受伤的鲨鱼带走,“可以把刀子绑在一支船桨的柄上”;刀刃断了,还有手钩、船桨、舵柄、短棍,“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老渔夫圣地亚哥凭着毅力、勇气和智慧,将刀子一次次扎进鲨鱼脑袋和脊髓相连接的交叉点、扁平脑袋的正中间,用棍子直接敲打鲨鱼的头顶或者鼻尖,打得又准又狠。当鲨鱼成群结队地扑向大鱼时,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但还是凭感觉和听觉拼死拼活一顿棍棒打下去。棍子失去了,就用舵柄一次次猛砸,舵柄断了,就用断裂的手柄刺向最后一条鲨鱼。他坚信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在极度饥饿、疲倦、孤单和伤痛的情况下,老人始终没有放弃对抗,体现出“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虽然大马林鱼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老人也“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无法挽回”,但他并没有气馁,在起航回家时,“很轻松地驾着船”,大声说“没有什么把我打垮”。在与鲨鱼的搏斗中,老人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维护了“人的灵魂的尊严”。被击垮的只是身体,从精神上说他是一个胜利者。经历了拼搏失败后的圣地亚哥,在回家路上想的是“船还是好好的”“船舵是很容易更换的”,三天的拼搏对他而言只是漫长人生中的一段,他还会继续出海捕鱼,继续与命运抗争。小说最后以特写的方式将这位饱经沧桑、屡受挫折但又不甘失败的精神胜利者形象定格在我们的眼前:“他又开始往上爬”,“摔倒在地”,“努力想要站起身来,但这太难了”,他终于“站了起来”。这一摔倒、站起来、往上爬的过程,可以说概括了圣地亚哥一生不断重复的生命历程。别有意味的是,老人拿起桅杆扛在肩上,走回自己的小棚屋,一路上坐下歇了五次。作者有意识地使用了“五”,“五次”的歇息似乎呼应着前面“五回”的拼搏,每一次的歇息是为下一次的“站起来”养精蓄锐,重聚希望。老渔夫圣地亚哥代表了海明威心目中理想的硬汉形象,他不怕失败、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着世人与困难、危险甚至死亡进行不屈的斗争,有着永不过时的哲学意义。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除了对老人的动作作精确、细致的描写外,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用以表现人的精神状态和情感世界。面对接踵而至的残酷搏击,老人的内心活动是丰富而复杂的。他感到过厌倦,“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上这条鱼”,“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产生过焦虑,“要是夜里来了鲨鱼,该怎么办?能有什么办法?”;甚至有过失望,“好景不长啊”,“我不能指望干掉它们了”,“天知道最后那条鲨鱼咬掉了多少鱼肉”。可是,每当这些想法出现时,他总会阻止自己想下去,大声对自己说“你想得太多了”,“别想啦”,“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他不断给予自己信心、希望、激情:“兴许你还能交上好大的运气呢”,“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老人的内心独白,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无声的各种想法,一种是有声的自言自语。而有声的自言自语,更多的是否定自己的犹豫,不断激励自己。在茫茫大海上,老人这样的自言自语,给他带来了不少力量和勇气。有时他的思绪也会自由联想,想起那个棒球员:“不知道了不起的迪马吉奥会不会欣赏我一举击中鲨鱼的脑袋。”想起小男孩、镇子里的人:“我相信他会对我有信心。好多上了岁数的渔夫也会为我担心,还有不少别的人也会的。”每一次的联想,都是对自我的一次积极肯定。老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唤起强烈的意志,激发继续战斗的勇气。老人的自我对话和自由联想,让他在绝境中一次又一次燃起希望,增添必胜的信心,从而更加坚定地进行这场力量悬殊的孤独的斗争。从总体上看,老人的内心活动以摇摆的方式推进,是有条理、有秩序的,但其间也会不断出现一些纷乱的意识,比如想到罪过,想到大马林鱼、大海和风。这些旁逸斜出的意识描写,表现了老人对生命、对大海、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进一步丰富了文章的意蕴。比如大马林鱼。老人敬爱大马林鱼,感到大马林鱼强大、出色、有能耐、有男子汉气概,懂得搏斗的技巧,这也正是他身上所具有的或希望拥有的。他喜欢想象自己和大马林鱼一起打垮了好多条鲨鱼,当大马林鱼被袭击的时候,他感觉就像自己受到袭击一般。同样,他也欣赏那条大灰鳍鲨,因为它美丽而崇高,无所畏惧,很能干,很强壮,很聪明。可以看出,他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在了大马林鱼和大灰鲭鲨上,他敬畏美好的生命,崇尚一切有毅力、充满智慧的强大生命。比如自尊。他觉得杀死大马林鱼是一种罪过,但他杀死大马林鱼不光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卖给别人吃,还是为了维护自尊。在他看来,这是强者之间的较量,他要让它看看,“一个男子汉有多大能耐,一个男子汉能忍受多大的痛苦”。虽然他怜悯大马林鱼,偶尔也会浮现“也许自己不该当渔夫”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肯定和自豪,他对自己说“你天生是个渔夫,就跟鱼生来是鱼一样”。同样,他杀死大灰鲭鲨,也是出于自卫,他认识到大自然的生存规则就是一物降一物。又比如大海。我们听到老人在对大马林鱼反复致以抱歉:“鱼啊,真抱歉。”“鱼啊,我本来就不该出海到这么远的地方。”他反思自己因为出海太远,违背自然规律,而把“咱们俩都毁了”。经过这番搏斗,他对大海有了更深的感受:大海里有朋友,也有敌人;捕鱼能让他以此为生,也能要他的命。他的这一感受或许有着更深刻的启示:我们要崇尚人对自然不屈不挠的斗争,也要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情节结构上,海明威不仅按照常规的线性顺序叙写五回搏斗,而且只用简明的时间描写标志情节的发展。如“一个小时后”,“他已经驾船航行了两个钟头”,“这时候已经接近傍晚”,“太阳已经落下去了”,“现在一片漆黑,不见光亮”,“到了半夜”。整个情节的推进显得简洁、明晰。在场景描写上,少用形容词、副词,将看到和感觉到的东西不加修饰地加以呈现。如老人的动作,“系紧帆脚索,卡住舵柄,然后拿起绑上了刀子的船桨,尽量轻地举起来”,写得真实、干净,除了几个必要的限定语,没有任何点缀。至于老人的内心独白,大都以“他说”“他想”“他大声说”来标识,不出现任何情感性的修饰词,似乎作者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忠实而直接地传达老人内心的感受。老人的语言也很简短,多用重复词,体现了口语化特征,符合人物身份。小说细节描写充满真实性,和新闻报道一样精确、客观。如文中对灰鲭鲨的“嘴”的描写,“在它那紧紧闭合的双唇里,八排牙齿全都朝里倾斜,这和大多数鲨鱼的牙齿不同,不是那种常见的金字塔形,而是像爪子一样蜷曲起来的人的手指。那些牙齿几乎和老人的手指一般长,两侧都有刀片一样锋利的切口”。作者描写时避免使用抽象的修饰词,多使用名词,如“金字塔形”“手指一般长”“刀片一样”,用视觉形象调动读者的感受,同时还通过与大多数鲨鱼、老人的手指产生联想,起到情感暗示的作用——这条灰鲭鲨不同于大多数凶残可恶的鲨鱼,它是美丽而崇高的,像老人一样无所畏惧、勇猛强壮。又如对“战败”的灰鲭鲨的描写:“它肚皮朝上,扑打着尾巴,嘴巴嘎吱作响,像一艘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尾巴在海上溅起白色的浪花。它身体的四分之三都露在水面上,绳子绷得紧紧的,颤抖个不停,最后啪的一声断了。”一连串简短有力的句子,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细节,动画般立体和细致地展现了灰鲭鲨不肯听天由命的挣扎过程,不仅有形,而且有声、有色,从听觉、视觉上紧紧锁住了读者的心神,产生极强的震撼。再如文中有关老人的“手”的描写,“张开手,轻轻地握住船桨,双手松弛下来。他又紧紧地攥起手,让它们忍着疼痛不畏惧……”,老人握住船桨时的艰难,双手不听使唤的无奈,用意志对抗疼痛的坚韧,紧紧攥起双手时的剧痛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似乎只是在作简单的记录,却能让读者感觉到其中含而不露的情感。课内外练习一、课内巩固(一)阅读课文,完成各题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蜷曲()祈祷()吞噬()桅杆()背鳍()榫头()提()防两颚()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苍皇麻痹豁然开朗肆意妄为B.蜷曲摩挲养精续锐漫不经心C.琢磨精采蜂拥而至胡思乱想D.咬啮甜腻手无寸铁干净利落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这条鲨鱼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当那一大片暗沉沉的血渐渐下沉,扩散到一英里深的海水里的时候,它就从深处游了上来。(2)他这一刺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却带着的决心和恶狠狠的劲头儿。(3)但是,到了半夜,他又上阵了,而且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鲨鱼地游了过来,直扑向大鱼。(4)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地把多层含义融合在一个简单的故事里,意在使读者从故事里读出完整的人生哲学。A.偶然实足接踵而至煞费苦心B.偶尔实足成群结队费尽心机C.偶然十足成群结队煞费苦心D.偶尔十足接踵而至费尽心机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也许可以说,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失败。②什么叫失败?③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④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人,才总是胜利。⑤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⑥而没有放下手中武器,还在继续斗争,继续向限度挑战的人并没有失败。⑦人生路上,真正的失败应该是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⑧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A.②①⑧⑦⑥⑤④③B.②①⑤④③⑦⑧⑥C.②①⑦⑧⑤④③⑥D.②①④③⑤⑧⑦⑥5.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空中的积云堆叠得很高,上方还有相当多的卷云,由此老人知道这风会刮上整整一夜”,对风的描写也是对老人返航进展的描写,为下文作铺垫。B.“他知道大家都上床歇息了”和“没人帮忙,他只好一个人把船尽可能往上拖”,这两句话说明老人是孤独的,也表现了他能够面对孤独境地的性格。C.“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毁灭”指肉体,“打败”指精神和意志,这句名言彰显了海明威一直提倡的“硬汉精神”。D.“也许杀了这条鱼是一桩罪过。我看是的,尽管是为了养活自己,让好多人有鱼吃”,心地善良的老人痛心于人类社会残酷的生存法则,痛悔自己的罪过。6.下列有关作者及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凭借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他还著有《太阳照常升起》《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等作品。B.在小说中,圣地亚哥一直自言自语,这说明长期的孤独与困境的压力,使老人深感悲苦无处倾诉,只能自己说给自己听,作者对其寄予了极大的同情。C.在小说中,海可以象征着世界,它有美丽的外表,也有凶险的实质。鲨鱼群的到来象征着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而老人的搏斗象征着他不屈于命运的安排。D.小说采用了自然纪录片式的情节递进与叙事手法,不惜笔墨、极为详细地描绘了老渔夫圣地亚哥怎样在海上捕鱼,又是怎样看待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海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他看见城市灯光的倒影,肯定是在夜里10点钟左右。起初只是依稀可见,就像月亮升起之前的微弱天光。随后,隔着随风力变大而汹涌起的海洋,那光亮也越来越清晰。他驶进光影里,心想,要不了多久就能到达海流的边缘了。这下事情就要过去了,他想。不过,它们可能还会来袭击我。一个人在黑暗中手无寸铁,怎么对付它们呢?这时候,他浑身僵硬、酸痛,在夜晚的寒气里,身上的伤口和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让他感到疼痛。但愿不用再搏斗了,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但是,到了半夜,他又上阵了,而且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鲨鱼成群结队地游了过来,直扑向大鱼,他只能看见鱼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痕,还有它们身上的鳞光。他用棍子朝鲨鱼的头直打过去,听到几张鱼嘴咬啮的声响,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大鱼,让小船来回摇晃的声音。他只能凭感觉和听觉拼死拼活地一顿棍棒打下去,觉得棍子被什么东西抓住了,就这么丢了武器。他把舵柄猛地从舵上扭下来,用它乱打乱砍一气,双手紧攥着,一次又一次地猛砸下去。但是此时鲨鱼已经来到了船头,一个接着一个,或者成群扑上来,撕咬下一块块鱼肉,它们转身再来的时候,鱼肉在水下面闪着亮光。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扑来,他知道这下子全完了。他抡起舵柄砸向鲨鱼头,正打在它的嘴上,那嘴卡在沉甸甸的鱼头上,撕咬不下。他又接二连三地抡起舵柄。他听见舵柄断了,就用断裂的手柄刺向鲨鱼。他感到手柄刺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接着再刺。鲨鱼松开嘴,翻滚着游走了。这是来犯的鲨鱼群中的最后一条。已经没有什么可让它们吃的了。老人这时候差点儿喘不过气来,感觉嘴里有股怪味儿,那是一股铜腥味儿,甜腻腻的,他一时有些害怕,不过那味道并不太重。他往海里啐了一口,说:“吃吧,加拉诺鲨,做个梦吧,梦见你杀了一个人。”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无法挽回,他回到船尾,发现舵柄的一头尽管参差不齐,还是能塞进舵孔,让他凑合着掌舵。他把麻袋围在肩膀上,驾着小船起航了。他很轻松地驾着船,没有任何想法和感觉。此时,他已经超脱了一切,只是尽心尽力地把小船驶回家去。夜里,有些鲨鱼来袭击大鱼的残骸,就像人从餐桌上捡面包屑一样。老人毫不理睬,除了掌舵以外,什么都不在意。他只注意到,没有了船边的重负,小船行驶得那么轻快,那么平稳。船还是好好的,他想。除了船舵,它还算是完好无损。船舵是很容易更换的。他感觉自己已经到了海流中间,可以看见沿岸的海滩村落里的灯光。他知道现在到了什么地方,回家已经毫不费力了。不管怎么说,风是我们的朋友,他想。接着他又想,那是有时候。还有大海,海里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敌人。还有床,他想。床是我的朋友。就是床,他想。床是一件很不错的东西。你给打垮了,反倒轻松了,他想。我从来不知道竟会这么轻松。是什么把你打垮了呢他想。“没有什么把我打垮,”他大声说,“都是因为我出海太远了。”1.下列对文本内容与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看见城市灯光的倒影,……那光亮也越来越清晰。”对灯光的描写交代了老人对小船位置的判断,表现了老人内心对结束航行回家的渴盼。B.“这下事情就要过去了”,老人心存侥幸;“不过,它们可能还会来袭击我”,老人意识到还有危险;“怎么对付它们呢”,老人感到手足无措。C.文本从多个角度描写了老人与鲨鱼进行的最后搏斗,主要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正面和侧面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老人孤胆英雄的形象。D.老人向海里啐了一口,说“吃吧,加拉诺鲨,做个梦吧,梦见你杀了一个人”,这样的动作和语言反映了老人坚定自信、战斗到底的决心。2.老人与鲨鱼搏斗时,曾有过“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搏斗也是徒劳”“这下子全完了”的想法,这些心理描写是否削弱了老人的硬汉形象?为什么?3.请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夜里,有些鲨鱼来袭击大鱼的残骸,就像人从餐桌上捡面包屑一样。老人毫不理睬,除了掌舵以外,什么都不在意。他只注意到,没有了船边的重负,小船行驶得那么轻快,那么平稳。二、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越野滑雪(美)海明威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姑娘走出去了。“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姑娘拿进酒来又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是啊。”他们喝干了剩酒。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陈良廷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土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找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2.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找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3.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我从来没有这样疲乏过,他想,而现在刮起风来了。但是正好靠它来把这鱼掩回去。“我觉得好过多了。再兜两三圈,我就能逮住它。”他的草帽被推到后脑勺上去了,他感到鱼在转身,随着钓索一扯,他在船头上一屁股坐下了。鱼兜到第三圈,他才第一次看见它。他起先看见的是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它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从船底下经过,他简直不相信它有这么长。“不能,”他说,“它哪能这么大啊。”但是它当真有这么大,这一圈兜到末了,它冒出水来,老人看见它的尾巴露出在水面上。这尾巴比一把大镰刀的刀刃更高,是极淡的浅紫色,竖在深蓝色的海面上。它朝后倾斜着,鱼在水面下游的时候,老人看得见它庞大的身躯和周身的紫色条纹。它的脊鳍朝下耷拉着,巨大的胸鳍大张着。老人这时在冒汗。鱼每回拐回来时,他总收回一点钓索,所以他确信再兜上两个圈子,就能有机会把鱼叉扎进去了。可是我必须把它拉得极近,极近,极近,他想。我该扎进它的心脏。“要沉着,要有力,老头儿。”他说。又兜了一圈,鱼的背脊露出来了,不过它离小船还是太远了一点。再兜了一圈,还是太远,但是它露出在水面上比较高些了,老人深信,再收回一些钓索,就可以把它拉到船边来。他早就把鱼叉准备停当,叉上的那卷细绳子给搁在一只圆筐内,一端紧系在船头的系缆柱上。这时鱼正兜了一个圈子回来,只有它的大尾巴在动。老人竭尽全力把它拉得近些。“我把它拉动了,”老人说,“我刚才把它拉动了。”他又感到头晕,可是他竭尽全力拽住了那条大鱼。我把它拉动了,他想。也许这一回我能把它拉过来。拉呀,手啊,他想。站稳了,腿儿。为了我熬下去吧,头。你从没晕倒过。这一回我要把它拉过来。但是,等他把浑身的力气都使出来,拉着,那鱼却侧过一半身子,然后竖直了身子游开去。照这样下去是会一事无成的,他想。他嘴里干得说不出话来,但是此刻他不能伸手去拿水来喝。我这一回必须把它拉到船边来,他想。它再多兜几圈,我就不行了。不,你是行的,他对自己说。你永远行的。在兜下一圈时,他差一点把它拉了过来。可是这鱼又竖直了身子,慢慢地游走了。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保持头脑清醒,要像个男子汉,懂得怎样忍受痛苦。“清醒过来吧,头,”他用自己也简直听不见的声音说,“清醒过来吧。”鱼又兜了两圈,还是老样子。我弄不懂,老人想。每一回他都觉得自己快要垮了。我弄不懂。但我还要试一下。他又试了一下,等他把鱼拉得转过来时,他感到自己要垮了。那鱼竖直了身子,又慢慢地游开去,大尾巴在海面上摇摆着。我还要试一下,老人对自己许愿,尽管他的双手这时已经软弱无力,眼睛也不好使。他又试了一下,又是同样情形。原来如此,他想,还没动手就感到要垮下来了,我还要再试一下。他忍住了一切痛楚,拿出剩余的力气和丧失已久的自傲,用来对付这鱼的痛苦挣扎,于是它游到了他的身边,在他身边斯文地游着,它的嘴几乎碰着了小船的船壳板,它开始在船边游过去,身子又长,又高,又宽,银色底上有着紫色条纹,在水里看来长得无穷无尽。老人放下钓索,一脚踩住了,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就在大胸鳍后面一点儿的地方,这胸鳍高高地竖立着,并齐老人的胸膛。他感到那铁叉扎了进去,就把身子倚在上面,把它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把它压下去。于是那鱼闹腾起来,尽管死到临头了,它仍从水中高高跳起,把它那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的力量和美,全都暴露无遗。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中老人的头顶上空。然后,它砰的一声掉在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了一船。老人感到头晕,恶心,看不大清楚东西。然而他放松了鱼叉上的绳子,让它从他划破了皮的双手之间慢慢地溜出去,等他的眼睛好使了,他看见那鱼仰天躺着,银色的肚皮朝上。鱼叉的柄从鱼的肩部斜截出来,海水被它心脏里流出的鲜血染红了。起先,这摊血黑魆魆的,如同这一英里多深的蓝色海水中的一块礁石。然后它像云彩般扩散开来。那鱼是银色的,一动不动地随着波浪浮动着。老人用他偶尔看得清的眼睛仔细望着。接着他把鱼叉上的绳子在船头的系缆柱上绕了两圈,然后把脑袋搁在双手上。“让我的头脑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花园装修合同范本
- 整幢大厦转让合同范本
- 基坑挖土方合同范本
- 舞蹈编排合同范本
- 农村房子建造合同范本
-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ktv物品收购合同范本
- 2025年企业家与员工签订股权合同范本
- 2025租赁店铺合同
- 2025商业用房租赁合同范本
- 幼儿园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
- 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浙江卷(含答案解析)
- 【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期末总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课件(人教版2024年)
- 1.第3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推表
- 2025年管道工(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附答案)
- 成品油柴油汽油运输合同5篇
- 2025年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一模高考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T-HHES 010-202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危害评估编制导则
- 2025年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