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24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24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24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24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24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24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某人划破了手指导致出血,伤口至少深至皮肤的()A.表皮B.生发层C.角质层D.真皮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该图描述正确的是()A.①是传出神经 B.②是大脑皮层C.③是传入神经 D.④是效应器3.人看到美丽的风景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请选出正确的顺序是()①视网膜②玻璃体③晶状体④角膜⑤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⑥瞳孔A.④⑥③②①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①②⑥③⑤ D.④⑥①②③⑤4.反射的结构基础是()A.脑 B.反射弧 C.神经组织 D.神经元5.人体排出尿液的意义是A.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B.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含量C.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D.以上都是6.诸多证据都证明,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他们共同的祖先是()A.大猩猩 B.森林古猿C.黑猩猩 D.长臂猿7.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这是因为唾液()A.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C.含溶菌酶,能杀灭某种细菌,属于特异性免疫D.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8.在一次旅途中,由于交通事故致一位AB型血的旅客受伤并急需输血。现有四位自愿献血者,你认为哪位最适合给受伤旅客献血A.容舟,男,32岁,A型血 B.林玲,女,18岁,AB型血C.肖水,女,56岁,O型血 D.宁园,男,15岁,B型血9.不需要消化就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A.维生素B.红烧肉C.米饭D.牛奶10.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人教室做好上课准备。接受铃声产生兴奋并形成听觉的部位是()A.鼓膜、耳蜗 B.耳蜗、听觉中枢C.听小骨、听觉中枢 D.鼓膜、听觉中枢11.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B.静脉的管内有静脉瓣,动脉的管内有动脉瓣C.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快速、单行通过D.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动脉12.如图表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某些物质的变化,甲乙分别是()A.无机盐、尿素B.尿素,葡萄糖C.蛋白质、葡萄糖D.血细胞、无机盐13.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不包括()A.运动方式 B.制造工具的能力C.脑发育的程度 D.体表被毛14.如图为小东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血小板,能吞噬病菌B.②是白细胞,具有凝血作用C.③是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D.④是血浆,内含大量的血红蛋白15.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A.虹膜和角膜 B.巩膜和角膜 C.巩膜和虹膜 D.角膜和瞳孔16.小雅爸爸喝醉酒后常表现走路东倒西歪、动作不协调,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他的()A.大脑 B.脊髓 C.小脑 D.脑干17.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膜层数是()A.l层 B.2层 C.3层 D.4层18.在设计航天食品时,午餐包里已经准备了八宝米饭、酱香牛肉肠、五香鲽鱼、柠檬茶。根据均衡膳食原则,你认为还应增加的食物是A.黑米炒面 B.花椰菜 C.宫保鸡丁 D.桃汁饮料19.下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a与b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B.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C.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D.血管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右心房20.神经元(或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是细胞体,④是树突B.该图可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神经冲动只能由③传导D.神经元的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21.正在认真学习的你,突然听到老师喊你的名字,听到老师的声音,需要以下结构参与,请你选出听觉形成的正确顺序()①听觉神经②听小骨③外耳道④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⑥鼓膜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22.下图是一段血管的相关图片,据图回答A.这是静脉,血流方向向右B.这是动脉,血流方向向左C.这是动脉,血流方向向右D.这是静脉,血流方向向左23.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后,极易造成身体缺水,最主要的原因是()A.排尿过多损失水分 B.排汗过多损失水分C.喝水过少 D.喝进的水分难以被吸收2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A.消化腺和消化酶 B.消化腺和消化液C.消化道和消化腺 D.消化道和消化酶25.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被毒蛇咬之后需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A.抗原、抗原 B.抗体、抗体 C.抗体、抗原 D.抗原、抗体26.一般人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会出现的现象是A.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B.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 D.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增加27.以上选项为生殖过程先后顺序的是()A.卵细胞→胚泡→受精卵→胚胎→胎儿B.卵细胞→胚胎→胚泡→受精卵→胎儿C.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D.受精卵→卵细胞→胚泡→胚胎→胎儿28.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A.二氧化碳浓度 B.氧的浓度C.血红蛋白含量 D.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29.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①②③④⑤B.③叫做神经中枢C.①是效应器D.图示结构叫反射弧30.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A.神经调节 B.免疫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31.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是()A.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B.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C.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D.沙漠里的骆驼刺根系特别发达32.在大棚种植瓜果蔬菜的过程中,如果向大棚内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那么瓜果蔬菜能够普遍增产。其原因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够()A.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B.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C.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D.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33.下列结构中,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的器官是()A.鼻 B.喉 C.咽 D.气管和支气管34.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以下关于肺的描述错误的是()A.肺位于腹腔 B.肺有两个,左右各一C.肺泡壁很薄 D.肺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35.观察明亮和黑暗环境中瞳孔大小变化的实验中,当眼睛从明亮转入黑暗环境时瞳孔会A.变窄 B.变小 C.不变 D.变大36.下图为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在眼球的结构中:[]____的大小可以改变,以此调节进入眼球光线的多少。(2)在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迅速张口以免震破[]________。(3)鼻咽部有炎症时,如不及时治疗,病菌易从⑥____上行,引起_________炎。(4)图中视觉感受器在8________;听觉感受器在[]________。(5)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是在________形成的。37.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图中[1]、[2]、[3]合称为____________。(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能被全部吸收、大部分重吸收、部分重吸收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3)医生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较多的红细胞和蛋白质,这可能是______发生病变而通透性增高所引起的。(4)与A处血液成分相比,D处血液中___________成分明显减少。38.雨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而形成的pH值小于5.6的降水。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所以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某学生想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A组为清水培育小麦种子萌发,B组为模拟酸雨培育小麦种子萌发。根据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__________;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__________;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2)该实验中实验组是________。(填“A”或“B”)(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4)A、B两组实验均用了等量多粒小麦种子来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5)B组小麦种子发芽率低可能是受________的影响。(6)为进一步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该同学重复了多次实验。(7)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已是初中生的小明和妈妈坐车去旅游,半路上小明憋尿难受,几次想要司机停车,但又不好意思开口。他妈妈是个医生,见他脸通红,便问他是不是想小便了。得到确认后,笑着叫司机停了车。事后好学的小明问妈妈为什么憋尿会脸红,妈妈给他解释道,憋尿不会使人脸红,但人感到尴尬或极度紧张时都会脸红。受神经系统支配,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有促使___加快、_____收缩力增强的作用,让人的血管膨胀,加快血液流动。随着脸上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液增多,脸就会红。(1)请补充完整文中的两个空格。(2)从肾上腺素的产生分泌来看,肾上腺所属的________系统也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3)小明的排便行为是人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属于________反射。(4)憋尿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尿液通过输尿管不断输入暂时贮存尿液的________里,积攒过多导致的。(5)坐车尽量不要憋尿,要及时排便,因为尿液中除了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废物,憋得时间长了,会危害健康。40.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只有科学地认识自身结构,了解其活动规律,才能健康地生活.下面图甲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图乙是膈肌的舒缩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图丙是反射弧模式图,图丁是肝、胆、脾、小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请据图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统计资料表明,心血管疾病已称为对人类健康和安全威胁最大一类疾病,观察图甲时,圆圆同学发现,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且内流动脉血的是[].(2)小宇同学认真观察图甲后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倒流向心房,其原因是心室与心房之间有.(3)小明同学认真分析图乙后得出结论是,该图模拟的是呼吸运动的过程,图中的[10]和[11]分别模拟的结构是,[8]模拟的结构能使到达[9]的气体变得清洁.(4)在图丙中,若[14]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刺激[18]时,病人有感觉(天“能”或“不能”)缩手.(5)在丁图中,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液体是由结构[]分泌后储存在结构[20]中,由于图中的结构[]有多种消化液汇集在这里,因此该结构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参考答案1、D【解题分析】人体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还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对皮肤有再生功能。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对皮肤有营养作用,真皮内还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因此如不小心被小刀划破了手指,流出血了,最少伤及到真皮了。2、D【解题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图中①是传入神经,②是神经中枢,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和感受器五部分组成。【题目详解】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图中①是传入神经,②是神经中枢,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可见D正确。【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反射弧的组成。3、A【解题分析】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题目详解】视觉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人看到美丽的风景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正确的顺序是④⑥③②①⑤。所以答案选择A。【题目点拨】熟知视觉的形成过程以及眼球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4、B【解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5、D【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排尿的意义,首先要明确尿的成分。【题目详解】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体内细胞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故D符合题意。【题目点拨】尿中含有尿素等废物,尿素在人体内含量多了会引起人体中毒症状,因此需排出。6、B【解题分析】

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题目详解】达尔文是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提出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如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差不多完全相同,内脏结构也非常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几乎完全一样等等,进而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有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题目点拨】人和类人猿的原始祖先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考到,注意掌握。7、D【解题分析】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这种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8、B【解题分析】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自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近半世纪以来,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3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题目详解】如果大量输血的话,有时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输血时应该抽取成年人的血液,如果输入A型、B型、O型人的血,会发生凝集反应,故AB型血的旅客受伤最好输AB型的血,B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掌握输血原则是本题解题关键。9、A【解题分析】

淀粉、脂肪、蛋白质需要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被人体直接吸收。【题目详解】米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红烧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牛奶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而淀粉、脂肪、蛋白质需要消化为葡萄糖、脂肪酸、甘油、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因此不需要消化就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维生素。A正确。【题目点拨】必须要准确把握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才能利用基础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10、B【解题分析】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题目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接受铃声产生兴奋并形成听觉的部位是:耳蜗和听觉中枢。【题目点拨】耳蜗内有感受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听觉形成的部位。11、A【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运血出心脏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最快,分布位置较深,呈喷射状,在近心端止血。静脉是运血回心脏的血管,管腔最大,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分布位置较浅,血流速度慢,在远心端止血,静脉内有静脉辨,可以防止血液倒流,临床是输液即是静脉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最广,管壁最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慢慢渗透,压迫止血即可。故选A。【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血管的结构特点,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12、B【解题分析】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题目详解】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肾小管中葡萄糖迅速减少变为1.而尿素没有被重吸收,由于大部分水被重吸收,所以原尿流经肾小管后尿素的浓度大大提升。因此,图示中甲代表的是尿素,乙代表的是葡萄糖。故选B。【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3、B【解题分析】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14、C【解题分析】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是血小板,②是白细胞,③是红细胞,④是血浆。【题目详解】①是血小板,能促进止血并加速凝血,A错误;②是白细胞,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B错误;③是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能运输氧气,红细胞含血红蛋白,过少会引起贫血,C正确;④是血浆,主要成分是水,有运输血细胞和营养物质等作用,D错误。【题目点拨】掌握血液的组成以及相应功能是本题解题关键。15、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因此答案为C。考点:眼球的结构功能16、C【解题分析】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题目详解】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不符合题意。B、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的功能,不符合题意。C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符合题意。D、脑干主要可以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不符合题意。因此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动作不协调,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小脑。故选:C【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小脑的作用。17、D【解题分析】

当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题目详解】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如图所示:

。而要穿过两层细胞,就要穿过四层细胞膜。【题目点拨】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18、B【解题分析】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据此解答即可。【题目详解】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类,酱香牛肉肠、五香鲽鱼主要提供蛋白质类、柠檬茶主要提供维生素C,此食谱中无蔬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应再添加上蔬果类即花椰菜。B正确。A、黑米炒面主要提供淀粉,错误。C、宫保鸡丁主要提供蛋白质类,错误。D、桃汁饮料主要提供水分和维生素,错误。【题目点拨】掌握合理营养是本题解题关键。19、B【解题分析】

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错误.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氧气。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乙是肺静脉,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是含有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B正确,C错误.血管乙表示肺静脉,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房,D错误.20、D【解题分析】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示中:①是树突,②是细胞体,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题目详解】A、图示中:①是树突,②是细胞体,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A错误。B、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该图缺少感受器、效应器,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C、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可见神经冲动不是只能由③传导的,C错误。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D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可结合神经元的结构图来掌握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1、C【解题分析】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题目详解】外界的声波经过③外耳道传到⑥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②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⑤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①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④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C正确。

故选:C【题目点拨】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听觉的形成过程。22、D【解题分析】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题目详解】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静脉内还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图中的袋状结构是静脉瓣,存在于四肢的静脉内,其功能是:保证血液从分支流向主干,防止血液倒流。从图中可以看出,此血管为静脉血管,血流方向为向左。【题目点拨】关键:血流方向是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23、D【解题分析】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只有经过消化和吸收后才能被人体利用。【题目详解】急性肠胃炎是胃肠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人患急性肠胃炎时,由于胃肠黏膜损坏,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或者丧失,吃进的食物和喝进去的水都不能被消化和吸收,因此造成人体内缺水。所以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后,极易造成身体缺水,最主要的原因是喝进的水分难以被吸收。【题目点拨】胃肠黏膜的损伤导致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能被消化和吸收是使体内缺水的根本原因。24、C【解题分析】

消化系统的组成如下:

【题目详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和肠腺。故C符合题意。【题目点拨】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可结合图形识记。25、D【解题分析】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3)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题目详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而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抗原、抗体。故选D【题目点拨】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26、D【解题分析】

(1)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2)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随着呼吸深浅度的不同,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肺的通气量也不相同。【题目详解】人体在进行体育锻炼、剧烈运动时的耗氧量很大,为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呼吸深度要增加,即每次呼吸肺的通气量(肺与外界交换的气体量)要增加;同时,呼吸频率也要增加,如图所示:故选:D【题目点拨】理解掌握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原理是解题的关键。27、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即由卵细胞到胎儿的过程是:卵细胞→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考点:胚胎发育过程.28、B【解题分析】

氧气之所以能够随血液循环在人体内运输,是因为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既能与氧气结合,又能与氧气分离。【题目详解】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因此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B正确。【题目点拨】此题考查了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29、A【解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此图是反射弧模式图,④上有神经节②上没有,因此④是传入神经②是传出神经;故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⑨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30、A【解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理解,通过神经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叫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是通过血液的运输而起作用的,属于体液调节。【题目详解】A、人体主要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故符合题意。B、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感知和调节其自身应答的能力,只起配合作用,故不符合题意。C、D、人的调节方式有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只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所以,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靠神经调节,其次是激素调节.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体生命活动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作用。31、B【解题分析】

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题目详解】A、生活在寒冷的海域中,海豹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皮下积累大量脂肪,可以抵御寒冷的环境。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B、蚯蚓生活在土壤中,通过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这是生物改变环境的结果。C、沙漠中,温度高,水源少,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骆驼减少尿液的排出。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D、沙漠中,水源稀少,骆驼刺为了寻找水源,根系不断向下生长,导致根系十分发达。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故选B。【题目点拨】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要区分这两种关系。32、D【解题分析】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题目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在一定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加强,制造的有机物就多,释放的氧气增多,大棚与空气隔绝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就会降低。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二氧化碳,即增加了光合作用的原料。故选D。【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适度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可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33、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考点: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34、A【解题分析】

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题目详解】肺在胸腔里,左右各一个,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结构特点都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故A符合题意。【题目点拨】该题考查了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一道基础性题。35、D【解题分析】

瞳孔是动物或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虹膜上平滑肌的伸缩,可以使瞳孔的口径缩小或放大,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人眼睛的瞳孔能调节大小,使人适应不同的明暗程度。【题目详解】瞳孔的变化是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以避免过强的光线刺伤了眼睛;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便于看清黑暗中的物体。据此可知,由明亮处突然进入到黑暗环境中,人眼睛的瞳孔将要变大。

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瞳孔是怎样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36、3瞳孔⑨鼓膜咽鼓管中耳视网膜⑤耳蜗大脑(皮层)【解题分析】

观图可知:1是睫状体、2是晶状体、3是瞳孔、4是角膜、5是虹膜、6是巩膜、7是脉络膜、8是视网膜、9是玻璃体、10是视神经;11是眼肌,①是耳廓、②是外耳道、③是半规管、④是前庭、⑤是耳蜗、⑥是咽鼓管、⑦是鼓室、⑧是听小骨、⑨是鼓膜,解答即可。【题目详解】(1)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这叫瞳孔对光反射;所以在眼球的结构中3瞳孔的大小可以改变,以此调节进入眼球光线的多少。(2)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⑨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⑨鼓膜的影响;(3)咽鼓管一端连着鼓室,另一端连着咽部,鼻咽部位的病菌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发炎。因此,鼻咽部有炎症时,如不及时治疗,病菌易从⑥咽鼓管上行,引起中耳炎。(4)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可以产生经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人的视觉感受器分别位于8视网膜;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⑤耳蜗内。(5)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毛细胞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眼球和耳的结构,听觉和视觉的形成过程。37、(1)肾单位(2)葡萄糖、水、无机盐(3)肾小球(4)尿素【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3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肾小体由1肾小囊和2肾小球组成。因此图中1、2、3合称为肾单位。(2)尿的形成要经过2肾小球的滤过和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2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3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能被全部吸收、大部分重吸收、部分重吸收的依次是葡萄糖、水、无机盐。(3)若某人尿液中出现血红细胞和蛋白质,可能是因为此人肾单位中的2肾小球发生病变。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过滤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也能过滤到原尿中,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因此尿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4)A处为血浆,D处的液体为尿液形成后的血浆,由(2)尿的形成可以知道:D处与A处血液成分相比血液中尿素成分明显减少。考点:尿液的形成。38、提出问题作出假设B酸雨避免偶然误差酸雨酸雨会降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解题分析】

(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因此,实验法研究的一般过程的正确排列顺序是: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⑦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②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③分析实验现象、⑥得出结论。(2)(3)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A组为清水培育小麦种子萌发,B组为模拟酸雨培育小麦种子萌发,其变量是酸雨,施加变量的一组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一组为对照组。(4)为控制唯一变量,避免偶然误差,A、B两组实验均用了等量多粒小麦种子来进行实验。(5)观察实验现象,B组小麦种子发芽率低可能是受酸雨的影响。(6)为进一步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该同学重复了多次实验.最后得出结论:酸雨会降低小麦的发芽率。酸雨对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