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济宁市实验中学2022级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范围:纲要下全册;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5小题)一、单选(每题2分,共70分)1.埃及历史铭文记载,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这反映出古埃及()A.追求公平正义 B.实行专制统治C.实施依法治国 D.建立官僚体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埃及)。据材料“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可以看出在古埃及,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以法老的威令作为人们的认知,属于典型的专制统治,B项正确;法老的地位高尚,说明并不公平公正,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法老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说明不是依法治国,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古埃及的官僚体系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2.如表为古代世界不同地区的重要文明成果。这说明世界古代文明()地区(人)文明成果苏美尔人楔形文字、60进位制、大麦和小麦埃及人象形文字、金字塔、法老、莎草纸玛雅人金字塔庙宇、历法纪年、独特文字、种植玉米班图人引进绵羊和山羊、掌握冶铁技术、培育棉花A.缺乏普遍的连续性 B.存在生产力水平差异C.缺乏地区间的交流 D.多元特征且独立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北非的埃及人、美洲的玛雅人、非洲的班图人,各自的文明成果不同,具有自身特点,反映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且相对独立发展,D项正确;材料放映的是各文明的特点,没有反映纵向的连续性,排除A项;局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北非的埃及人、美洲的玛雅人、非洲的班图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相近,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各文明具有自身的特点,没有反映各地区是否存在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3.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目的从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对私立的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A.适应了国家的政治特点 B.体现了对希腊文化的继承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D.冲击了基督教文化体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教育目的从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和官吏”可知,罗马帝国下的教育注重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根据材料“对私立的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可知,罗马帝国将私立学校改为公立,教师也改为国家委派,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为了让教育尽可能与国家意志相结合,反映出教育改革适应了国家的政治特点,A项正确;B项无法在材料中体现,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适应政治发展需要,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主要体现了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与政治密切关联,排除C项;D项无法体现,同时表述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几乎形成垄断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4.瑙克拉提斯城曾是埃及第26王朝时期的希腊据点,在这里出土了希腊式陶碗,碗的边缘有斯芬克斯神的头像。这表明了()A.埃及文化与希腊本土文化的交融 B.古代希腊神话对埃及文化的影响C.古代埃及通过战争征服了古希腊 D.希腊的制陶技艺传播到古代埃及〖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可知,在古埃及的领域内出现了希腊据点和具有希腊文化特征的物品,体现了埃及文化与希腊本土文化的交融,A项正确;材料表明埃及文化与希腊本土文化的交融,不能说明古代希腊神话对埃及文化的影响,排除B项;古代埃及没有通过战争征服古希腊,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埃及文化与希腊本土文化的交融,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5.11、12世纪,随着西欧城市中的购买者和消费者迅速增加,乡村农民只要愿意把自己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售,总是能够卖掉。他们利用这笔钱购买自由,为儿子们的教育提供费用,置办女儿们的嫁妆,为后代打开通向新生活和新地位的门扉。这反映了当时西欧()A.农业纳入资本主义轨道 B.社会等级流动性加强C.孕育着社会转型因素 D.封建庄园制彻底瓦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1、12世纪(西欧)。据材料“随着西欧城市中的购买者和消费者迅速增加……”,可以看出当时西欧购买者和消费者迅速增加,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之后的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此时西欧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仍是封建社会,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无法得出社会等级流动,排除B项;“彻底瓦解”,表述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6.1376年,查理五世规定饰有三朵百合的徽章为王室徽章,具有王室血统的所有成员均须佩戴百合花徽章。15世纪晚期,查理八世规定只有国王才有资格佩戴三朵百合徽章,王室普通成员只能佩戴饰有两朵或一朵百合的微章。这一现象()A.削弱了基督教会权力 B.反映了国王权力的加强C.瓦解了封君封臣制度 D.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6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的内容可知,三朵百合花徽章从王室成员都可以配戴到只有国王可以配戴,说明王权有所加强,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王权加强,而没有体现教会权力的信息,排除A项;百合花徽章的配戴变化并不能瓦解封君封臣制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王权的加强,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如图是对古代某一帝国特征的描述。该帝国是()●7世纪中期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都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一千零一夜》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于7世纪中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其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一千零一夜》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D项正确;波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于公元前4世纪,拜占庭帝国成立于395年,三者都没有《一千零一夜》这一文学作品,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8.阿兹特克太阳历也称季节历,规定一年18个月,每月20日,年末5日为凶日,总共365天。其记录最详细的是种植和休耕时间及雨季与旱季何时出现等。材料可以论证()A.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 B.天文历法与生产实践的关联C.自然条件决定农业文明高度 D.农业生产对社会科学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兹特克太阳历中记录最详细的是种植和休耕时间及雨季与旱季何时出现,这体现了阿兹特克太阳历主要是为生产实践服务的,所以材料可以论证天文历法与生产实践的关联,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而非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排除A项;“自然条件决定农业文明高度”夸大了自然条件的作用,排除C项;“农业生产对社会科学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传统观点解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东西方商路受阻、寻求黄金、宗教扩张等说法。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当时欧洲落后和衰落促使欧洲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欧洲力量被挤向地中海西部和大西洋,新航路开辟因此展开。据此可知,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认识()A.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当时其他视角的观察 D.近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西欧)。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传统的观点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东西方商路受阻、寻求黄金、宗教扩张等说法”,但近年来,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学者有了新的解释,认为新航路开辟与“当时欧洲落后和衰落促使欧洲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欧洲力量被挤向地中海西部和大西洋”有关,这体现了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随着研究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B项正确;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几种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历史解释,并非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排除A项;材料中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观察,排除C项;近期学者和传统研究的观点不同,主要原因是研究的角度不同,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排除D项。故选B项。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写到: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与“东印度航路发现”有直接关系的是()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船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地理大发现时期。据材料“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印度航路发现,得益于达·伽马,找到了通往东方印度的新航路,C项正确;迪亚士并没有找到通往东方的航路,排除A项;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新大陆,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完成的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为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资料。据此可知,该研究主题应是()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阿图罗·吉拉尔德斯《贸易:马尼拉大帆船与全球化经济的黎明》刘军《明清时期白银流入量分析》刘景珍、傅利华《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近代欧洲初期社会经济》A.世界联系的加强 B.世界人口迁移加速C.白银帝国的建立 D.自由贸易体系构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根据“哥伦布大交换”、“马尼拉大帆船与全球化经济的黎明”等信息可知,这些资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发展,所以主题应该是世界联系的加强,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没有体现人口迁移加速,排除B项;仅根据明清时期白银的流入量分析明显无法说明建立了白银帝国,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自由贸易体系构建,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表为印度洋西部的“毛里求斯”名称的演变。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时间名称命名者1505年蝙蝠岛葡萄牙人1598年莫里斯王子岛荷兰人1715年法兰西岛法国人1810年毛里求斯英国人A.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 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C.大国国力的兴衰变化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题干时间可知准确的时空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6-19世纪)。根据材料时间及“毛里求斯”名称的演变来看,反映的是16世纪以来海上霸主更迭的演变,说明的是大国国力的兴衰变化,C项正确;材料与欧洲航海技术无关,航海技术主要涉及造船技术、指南针等,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A项;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是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这一主张()A.打破了基督教会的思想束缚 B.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C.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提倡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据材料“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主张有利于德国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和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强调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摆脱罗马教会的束缚,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德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宗教改革之前,排除C项;D项是文艺复兴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表为部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据此可知,他们()思想家思想主张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主权在民。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康德认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A.以反对政府对人的干预为出发点 B.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宗教神权统治C.反对君主制度,主张自由民主平等 D.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作了理论准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据材料得出结论:启蒙思想家门提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主权在民”等主张,勾画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作了理论准备,D项正确;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是理性主义,排除A项;启蒙运动的斗争矛头是封建专制统治,排除B项;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改革,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5.“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去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60年代(英国)。依据材料“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去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可知,与欧洲大陆僵硬不变的社会结构不同,英国的社会结构更加的灵活,社会风气适宜工商业的开展。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英国完成了社会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C项正确;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不是社会因素,排除A项;海外扩张、奴隶贸易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资金,不是社会因素,排除B项;工场手工业时期英国积累了技术和经验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条件,不是社会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16.图1、图2体现的主要变化是()

图1图2A.生产动力的变化 B.组织形式的变化C.生产关系的变化 D.分配方式的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由只能手摇纺纱机到蒸汽动力的纺纱机,其生产动力由人力到蒸汽动力,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动力的变化,手摇纺纱机到蒸汽动力的纺纱机不能反映了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变化,排除BCD项。故选A项。17.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B.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形成C.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 D.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据材料“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项正确;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排除A项;垄断组织的形成属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不属于突出特点,排除B项;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属于特点之一,但不属于突出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18.下表为英、德、美三国在全世界制造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变化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英国德国美国1880年4019.32.81899年3222.211.21913年29.926.412.6A.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科技发展推动世界殖民扩张C.德国的工业革命成就最突出 D.工业革命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据本题材料数据信息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国在世界制造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超过美德总和发展为三国比例接近,说明工业革命影响世界经济格局,D项正确。仅有三国造品出口比重的变化,不能得出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科技发展与殖民扩张的关系,排除B项;仅有三国制造业出口比重的变化,不足以得出“德国的工业革命成就最突出”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9.巴黎公社成立后,针对急需解决的一些社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开设专门的工场,解决工人就业问题;允许商人贩卖、限制面包、蔬菜价格,解决粮食供应紧张问题;免除最近半年房租、征用资本家的遗留空房,解决贫困者住房问题。上述举措()A.旨在维护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C.反映了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D.巩固了工农之间的联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法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针对急需解决的一些社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开设专门的工场,解决工人就业问题;允许商人贩卖、限制面包、蔬菜价格,解决粮食供应紧张问题;免除最近半年房租、征用资本家的遗留空房”等信息可以看出,巴黎公社成立后,关切人民所需,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B项正确;材料中针对的是民众的生活问题,而不是生产交所有制问题,排除A项;仅从材料中的措施,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性质,且巴黎公社只是一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排除C项;巴黎公社属于城市暴动,并没有大量农民参与,不存在工农联盟,排除D项。故选B项。20.下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周期示意图(1700—1975年)。其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B.国际格局的重新建构C.殖民帝国逐步走向衰落 D.战争削弱宗主国力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00—1975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19世纪初期出现殖民收缩期,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出现一个殖民收缩期,第一个殖民收缩期受到拿破仑战争削弱了法国和西班牙的实力有关,第二个殖民收缩期与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的实力有关,所以两次殖民收缩期的共同原因是战争削弱宗主国力量,D项正确;在19世纪初期并未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排除A项;19世纪初期,并没有国际格局的重新构建,此时期世界格局的中心仍旧是欧洲,排除B项;19世纪英法等国家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帝国并没有走向衰落,排除C项。故选D项。21.美国学者理查德·E·苏里文等人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1880年之后,民族主义和工业化共同将西方的主要民族国家推向新一轮帝国竞争。”这场“帝国竞争”主要表现为()A争霸欧洲和法德矛盾激化 B.美国崛起冲击欧洲中心地位C.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 D.意识形态对立导致阵营对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世纪晚期(欧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材料所述“工业化”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一轮帝国竞争”指的是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的竞争,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西方的主要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单讲法德,且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以英德矛盾最为突出,排除A项;导致美国崛起并冲击欧洲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美国经济势力明显增长,一战削弱了欧洲各国的实力,增强了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美国与欧洲之间并没有因为争夺中心地位直接爆发激烈竞争和冲突,排除B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对立导致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排除D项。故选C项。22.下图为1917年4月发表的漫画《挑选服装》,漫画中山姆大叔的外衣已经破旧不堪,他站在一排新衣面前进行挑选。三件样衣,从左至右依次是:“与德国单独作战”“美国军队加入协约国”“对协约国提供经济援助”。该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美国()A.欲放弃中立政策 B.担心介入欧洲的纷争C.综合国力的强大 D.与德国矛盾不可调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4月。根据“与德国单独作战”“美国军队加入协约国”“对协约国提供经济援助”可知,美国的选择都是要与德国进行作战,说明美国是要放弃中立政策,A项正确;美国的选择说明他们要放弃中立政策,介入欧洲的纷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态度,并不能体现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和与德国的矛盾不可调和,排除CD项。故选A项。23.1917年,列宁认为,“这不仅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促成了无产阶级的起义,而且是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为社会主义做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从这一级就上升到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没有任何中间级。”列宁提出这一观点主要强调()A.无产阶级革命条件的成熟 B.外部环境激化国内矛盾C.国际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 D.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俄国)。据材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为社会主义做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可知,列宁认为俄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已经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俄国国内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和基础,外部环境激化国内矛盾和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是列宁主要强调的内容,排除BD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工人运动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A项。24.1921年4月,列宁明确指出,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我们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这说明苏俄正在()A.力推余粮收集制 B.实施农业集体化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推行新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根据材料“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我们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可知,为了缓解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存在,D项正确;当时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较低,当时正在计划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1928年才开始实施农业集体化,排除B项;斯大林执政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25.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美国的参议员杜鲁门说:“如果我们看到德国占了上风,就应该援助俄国;如果俄国要赢了,就去帮助德国,这样才能让他们拼个够,尽管我可不希望看到希特勒获胜!”由此可见,杜鲁门希望美国()A.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B.抛弃意识形态偏见C.奉行功利主义外交原则 D.继续推行绥靖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期间美国的外交原则。根据材料“如果我们看到德国占了上风,就应该援助俄国;如果俄国要赢了,就去帮助德国,这样才能让他们拼个够,尽管我可不希望看到希特勒获胜!”可知,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认为那方获胜就要去帮助失败一方,让双方拼个够,美国坐收之利,说明美国奉行以美国国家利益为准则的功利主义外交原则,C项正确;孤立主义源于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早期外交,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排除A项;抛弃意识形态偏见,“抛弃”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26.二战中,通过偷听人们“无心之语”窃取情报的间谍活动频频发生。为此,苏联在1941年创作了海报《闭上你的嘴!》(见下图)。海报中母亲的儿子在前线战斗,她目光凝视,神情严肃,手指抵唇,警告人们:不要多说话。该海报的设计深意是()A.规范国内舆论秩序 B.激励群众积极参战C.通过母爱鼓舞前线斗志 D.号召人民共担卫国责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中(苏联)。根据材料“窃取情报的间谍活动频频发生”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幅漫画以母亲形象深情严肃地告诉读者:战争时期,不要多说话,她代表了千千万万儿子上战场的母亲对每个公民的郑重要求,要求人们在战争期间提高警惕、防范聊天和八卦的潜在危险,号召人民共担卫国责任,D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人们无心之语”,未涉及舆论秩序状况,排除A项;海报设计针对的是防范间谍活动,未体现激励群众积极参战,排除B项;海报宣传是为提高所有民众的警惕,并非鼓舞前线,排除C项。故选D项。27.二战后建立起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共处与合作的雅尔塔体系,并成立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国。这体现了()A.呼唤世界和平的时代要求 B.反对美苏强权政治的呼声C.尽早结束战争的迫切愿望 D.亚非拉维护自身利益诉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二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和联合国中“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和“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共处与合作”体现了呼唤世界和平的时代要求,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苏强权政治的表现,也没有体现反对美苏强权政治的呼声,排除B项;据材料“二战后建立起”可知,材料强调的时间是在二战之后,排除项;雅尔塔体系和联合国体现了世界范围内对和平的呼唤,并非只体现亚非拉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排除D项。故选A项。28.1946年底,法国政府在工商业中所占股份达50%以上,在汽车制造、电力、煤气等部门国家控制了85%的瓷本。这反映出当时法国()A.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B.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D.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46年底,法国政府在工商业中所占股份达50%以上,在汽车制造、电力、煤气等部门国家控制了85%的资本。”可知,二战后,为实现经济快速复苏以及受美国影响,西欧各国普遍推行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加大政府在国家商业企业中所占股份的比例,A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29.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从事自动化管理工作的“灰领工人”,以及从事电脑程序编制等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灰领”“白领”工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干预经济增强 B.社会阶层的分化C.劳动者素质提高 D.现代科技的发展〖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第三产业兴起,新的中间阶层兴起,D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后,国家干预经济减弱,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出现了“灰领”“白领”工人,而未体现出阶层分化,排除B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是“灰领”“白领”工人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30.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弊端〖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因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因此三者改革的共同点是解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D项正确;“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排除A项;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三人的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没有突破旧的所有制结构,排除B项;“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发生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31.下表为20世纪50至80年代非洲成立的部分经济组织。据此可知()时间经济组织1959年西非国家关税同盟1960年非洲国家咖啡组织1981年东部和南部非洲特惠贸易区1983年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1987年非洲石油生产国协会A.南北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 B.国际经济旧秩序逐步瓦解C.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D.非洲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至80年代(非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都有利于加强非洲国家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动了非洲经济的一体化,C项正确;表格内容仅仅体现了非洲国家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南北合作,更不能根据非洲国家间经济组织的建立说明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排除AB项;仅仅根据经济组织的建立不能说明非洲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3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反日思想在美国社会各阶层流行起来。八十年代中期有美国参议员将日本车的进口称为“经济上的珍珠港”,总统候选人霍华德·贝克则公开宣称“我们还在与日本交战”,而且“我们就要输了”。这一时期美国反日思潮盛行是由于()A.反日思想的根深蒂固 B.日本经济已超越美国C.现有国际秩序受冲击 D.资本主义阵营的瓦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第二大经济体,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美国的地位,因此出现反日思潮,C项正确;“根深蒂固”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日本经济并未超越美国,排除B项;资本主义阵营的瓦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33.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立以技术人员、教师为主要志愿者的和平队,隶属于国务院的行政机构。美国将和平队派遣到发展中国家,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美国意在()A.对发展中国家推行和平演变 B.助力落后国家经济的发展C.促进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 D.扩大美国文化价值影响力〖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意在”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美国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了对外政策。为输出美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念,美国以援助为手段,向第三世界扩张,实施和平队计划,即向第三世界国家派遣以技术人员、教师为主的和平队,扩大美国文化价值的影响力,进而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D项正确;美国的和平演变战略主要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项;“促进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援助落后国家的基础建设”均不是美国“和平战略”计划的主要意图,排除B、C项。故选D项。34.下图为关于“新柏林墙”的一幅漫画。1990年,德国的柏林墙被推倒,但是人们发现另一种隔阂在南北国家之间形成。“新柏林墙”的形成反映了()A.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平衡 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C.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D.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年(德国)。根据材料“1990年,德国的柏林墙被推倒,但是人们发现另一种隔阂在南北国家之间形成。”可知,1990年,德国的柏林墙被推倒,而另外一种隔阂却在形成,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的南北问题,A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中,尚未正是建立,排除B项;世界经济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未形成正式格局,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南北问题,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非区域集团化,排除D项。故选A项。35.下图是1990-2017年四个经济体GDP占全球GDP的比例变化图。这一变化()A.有利于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B.反映出西方国家实力衰退C.说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D.起因于国际政治格局变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90年至2017年四大经济体GDP占全球GDP比例变化中,发展中国家代表,金砖五国、中国所占的比例上升,发达国家代表,七国集团、美国所占的比例下降,有利于改变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有利于改善全球治理体系,A项正确;材料放映的是四个经济体GDP占全球GDP的比例,不能反映西方国家实力衰退,排除B项;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材料没有体现全球之间的联系,不能反映全球化趋势,排除C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苏联解体虽然有关系,但国际政治格局变动并非最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36.在英语中,“十八世纪”不仅单指1701—1800年的时间节点,还代表了西方文明高速发展及向其他地区扩张的时间阶段。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在18世纪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影响了整个世界后来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世纪历史事件节选1701年:英格兰发明播种机。1733年:约翰·凯发明飞梭。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论法的精神》。1756年—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1762年:卢梭出版《社会契约论》。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65年:英国向北美十三州征收印花税。1769年:瓦特改良纽昆门的蒸汽机成功。理查·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织机。1770年:英国将澳大利亚、新西兰收为殖民地。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1782年: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英人柯特发明以煤炼铁的方法。1787年:费城的制宪会议制定美国宪法。1789年:法国召开三级会议。美国第一届国会召开,选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8年:拿破仑征埃及,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摧毁。1799年:拿破仑返国,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成立执政府,自任为第一执政。(1)选取恰当的角度,分类归纳西方世界在18世纪发生的变革。(2)任选一个角度,分析说明“十八世纪的欧洲影响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答案〗(1)经济角度: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政治角度: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美国发动了独立战争,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发展;思想角度:启蒙运动兴起,人文主义进一步传播;对外关系角度: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加速,霸权争夺激烈。(2)①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②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促进了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传播;③启蒙运动的爆发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提供精神武器。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使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欧美)。经济角度:根据材料“瓦特改良纽昆门的蒸汽机成功。理查·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织机。”可知,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政治角度:根据材料“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法国召开三级会议。”可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美国发动了独立战争,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发展。思想角度:根据材料“孟德斯鸠出版《论法的精神》。卢梭出版《社会契约论》。”可知,启蒙运动兴起,人文主义进一步传播。对外关系角度:根据材料“英国将澳大利亚、新西兰收为殖民地”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加速,霸权争夺激烈。【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欧洲)。根据材料“瓦特改良纽昆门的蒸汽机成功。理查·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织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根据材料“拿破仑返国,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成立执政府,自任为第一执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促进了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传播;根据材料“英国将澳大利亚、新西兰收为殖民地。孟德斯鸠出版《论法的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爆发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提供精神武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使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等角度进行说明和分析。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在加纳是通过“分而治之”和“间接统治”的方法进行殖民统治的。这使一些酋长和知识分子认为通过合法的途径就能够使他们争取到民族的自决权,二战后加纳的独立就是在恩克鲁玛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领导下实现的。曾指出“印度和加纳的独立斗争有许多共同的特点”的恩克鲁玛在独立运动之初指出“现在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自治,一个是用武装革命的方法,另一个是采用合乎宪法和法律的非暴力方法。……我赞成采用后一种方法。“——摘编自张象《论加纳独立的道路》材料二1957—1966年,美国艾森豪成尔、肯尼迪、约翰逊三届政府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加纳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