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5校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5校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5校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5校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5校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5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统计,地球上生长着约200000种可食用的植物,其中2000~3000种曾被人类作为食物利用,200种曾被人类“驯化”。在这场人类“驯化”历程中()A.黄河流域成为粟的发源地 B.印度河流域最早培育出水稻C.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D.两河流域成为了甘薯发源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准确的时空是:早期的人类社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中国黄河流域是粟的发源地,A项正确;最早种植水稻是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可食用植物的驯化,排除C项;中美洲是甘薯的发源地,排除D项。故选A项。2.下图为湖南省博物馆“东方既白——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上展出的一件文物精品。该文物可用来说明,春秋战国时我国()铁镰A.最先掌握了先进的冶铁技术 B.农业生产力的提高C.江南地区率先使用铁制农具 D.劳作方式发生变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铁镰的制作和使用,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仅凭材料内容,不能得出“最先掌握了先进的冶铁技术”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北方铁农具的冶炼和使用情况,不能说明江南地区率先使用铁制农具,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未体现劳作方式发生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3.18—19世纪的英国,自然资源并未有根本的改变,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但新产业技术、新产业结构、新产业组织渐渐占主导地位。这是由于当时的英国()A.广泛采用了新能源 B.实现了生产专业化C.逐步完成了城市化 D.产业革命蓬勃兴起〖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因此18—19世纪的英国新产业技术、新产业结构、新产业组织渐渐占主导地位,是因为英国工业革命促使产业革命蓬勃兴起,D项正确;此时的英国主要使用传统能源,并且新能源的应用只是工业革命的一部分,排除A项;材料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产业革命蓬勃兴起,B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产业革命蓬勃兴起,城市化迅速发展,但不能表述为“完成了城市化”,排除C项。故选D项。4.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各成员方应为其他成员方分阶段逐步开放金融、电信、旅游、教育、运输、医疗保险、建筑、环境、娱乐等经济领域。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A.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步 B.维护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C.积极推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 D.实现了世界自由贸易目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各成员方逐步开放经济领域,其主要目的在于削减贸易壁垒,积极推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C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各成员方逐步开放经济领域,与现代信息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积极推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5.公元前6000—前1500年,安第斯山的居民掌握了选种技术,培育出玉米、花生等特色作物,开始大面积建造房屋、从事纺织和生产,形成了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村落。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安第斯山居民()A.开启了人类的定居生活 B.培育出世界最早玉米和花生C.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 D.创造出灿烂的古代玛雅文明〖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000—前1500年(南美洲)。根据材料可知,安第斯山的居民掌握了种植、纺织、建造等技术,形成了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村落,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安第斯山居民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C项正确;原始农业的出现,使得人类由迁徙向定居转变,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安第斯山的居民掌握了选种技术,培育出玉米、花生等特色作物,但不能说明安第斯山居民“培育出世界最早玉米和花生”,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安第斯山居民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6.1825年,伊利运河(下图所示)竣工并全线开通,它拉出了世界上最繁华大都市之一的纽约,五大湖地区的工业产品可以通过哈德逊河经纽约港出海,使当时比费城和波士顿小的纽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港口和城市。这反映了()A.纽约州政治地位迅速提高 B.运河开通引发了工业革命C.拉丁美洲运河经济的崛起 D.交通改变了国家城市格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本质题,准确的时空是: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根据材料可知伊利运河竣工并全线开通使纽约超过了费城和波士顿,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港口和城市,反映了交通的发展改变了国家城市格局,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地位提高,排除A项;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排除B项,伊利运河主要沟通美国东海岸和西部内陆,排除C项。故选D项。7.二战期间,青霉素大量生产,成为与原子弹、雷达并列的三大发明之一,它让人类不再恐惧细菌感染,平均寿命得以显著延长,亚历山大·弗莱明等人因此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奖。据此可知,青霉素()A.发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B.改变了人类的抗菌史C.成为人类防治疟疾特效药物 D.由法国细菌学家发明〖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准确的时空是:二战期间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改变了人类抗菌史,B项正确;青霉素发现的时间是1928年,二战之前,排除A项;青蒿素是人类防治疟疾特效药物,排除C项;青霉素由英国细菌学家发明,排除D项。故选B项。8.历史上,正是由于意大利利玛窦以及一批来华传教士的努力,使得西方世界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认识了一个文化深厚的中国,也让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一个不同文化的西方。由此可见,利玛窦等人的行为()A.促进了东西方间的文化双向交流 B.开启了西方文化侵略先河C.揭开了中意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D.促进了西学在华广泛传播〖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和推断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西方)。据材料“使得西方世界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认识了一个文化深厚的中国,也让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一个不同文化的西方”,可以看出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文化,推动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同时又将中国文化带到西方,体现出促进了东西方间的文化双向交流,A项正确;利玛窦等人的行为属于和平交流,并不是文化侵略,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并不是中意两国的发展历史,排除C项;“广泛传播”,表述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9.如图中的神庙遗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卢克索最负盛名的卡尔纳克神庙的一部分,而后者是集圣殿、圣亭、塔门和方尖碑为一体的建筑体系。这一遗址反映了()A.伊斯兰教建筑格 B.古代法老的建筑成就C.神秘印第安文化 D.基督教全盛时期景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埃及)。据材料“是卢克索最负盛名的卡尔纳克神庙的一部分,而后者是集圣殿、圣亭、塔门和方尖碑为一体的建筑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卡纳克神庙始建于3900多年前,位于埃及城市卢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一座壮观的神庙,反映了古代法老的建筑成就,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古埃及文明成就,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古埃及的文化成就,并不是印第安文化,排除C项;基督教的起源时间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前400/396年)撰史是当代人写当代史,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认为是古代史家“如实直书”的典范,受到近现代史家的一致肯定和推崇。据此可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A.实录了古代罗马战争 B.成为古希腊史学经典之作C.用神秘的巴利文撰写 D.奠定了阿拉伯史学的根基〖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和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史(希腊)。据材料“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认为是古代史家如实直书的典范,受到近现代史家的一致肯定和推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战争的亲历者,修昔底德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成为了今天我们研究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珍贵资料,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并不是古罗马,排除A项;巴利文是古代印度的一种语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文明,与阿拉伯文明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英国历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评论说:“这种艺术曾一度衰颓而又兴起,在11世纪达到了新的高峰。它在东欧仍然是现代的艺术传统。它说明了新的官方基督教的抑制和冲动。东方的特性,尤其是埃及和波斯的倾向被强加于古典传统之上。”这一评价旨在()A.肯定古希腊的古典艺术 B.阐释中世纪基督教文化C.颂扬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D.揭示拜占庭艺术的特色〖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拜占庭帝国时期(欧洲)。根据材料“这种艺术曾一度衰颓而又兴起,在11世纪达到了新的高峰。它在东欧仍然是现代的艺术传统。它说明了新的官方基督教的抑制和冲动。东方的特性,尤其是埃及和波斯的倾向被强加于古典传统之上。”可知,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也就是说拜占庭文化是结合了东西方艺术文学的创造,具有鲜明的特点,D项正确;古希腊的古典艺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概括不全面,排除A项和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拜占庭文化的特点,而非颂扬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12.世界名著《源氏物语》完成于11世纪初,在英、德、法等国有脍炙人口的译本,著作开头提到皇上晨夕披览《长恨歌》画册,在第八回的花宴上,源氏公子穿的是白地彩纹中国薄绸常礼服。这可以用来说明()A.日本文学蕴含有中国元素 B.中国文化艺术传入到欧洲C.古代朝鲜吸收了中华文化 D.印度文学受到唐文化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1世纪初的日本。日本名著《源氏物语》中记载了“皇上晨夕披览《长恨歌》画册”“源氏公子穿的是白地彩纹中国薄绸常礼服”可知,当时日本文学作品中有中国元素,A项正确;材料只能证明日本文学作品传入西方,而非中国文化艺术传入欧洲,排除B项;《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作品,而非朝鲜,排除C、D项。故选A项。13.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大概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断了古印度的哈拉帕文化,建立起了吠陀文化,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反映了()A.印欧人迁徙影响南亚文化发展 B.亚欧游牧民族迁徙中断了古印度文明C.农耕文明不断向古代印度扩张 D.东正教发展成为古印度时期主要宗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印度)。据材料“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大概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断了古印度的哈拉帕文化……”,可知雅利安人的入侵,中断了印度的哈拉帕文化发展,同时建立了新的文化,并取得非凡的成就,而雅利安人又属于印欧人,说明印欧人迁徙影响南亚文化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印欧人迁徙对印度的影响,并不是亚欧民族迁徙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雅利安人对于南亚印度文化的影响,不能得出农耕文明的扩展状况,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宗教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4.据估计,1492—1542年间有1500万印第安人惨遭杀戮,古巴岛原有的30万土著居民所剩无几,海地岛的25万居民只剩下500人。这主要是因为()A.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贩卖黑人奴隶贸易的兴起C.美国高举起“大棒政策” D.欧洲殖民者疯狂殖民扩张〖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492—1542年(美洲)。据材料“1492—1542年间有1500万印第安人惨遭杀戮,古巴岛原有的30万土著居民所剩无几,海地岛的25万居民只剩下500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列强对美洲地区残暴的殖民迫害,使得美洲地区人口的锐减,D项正确;哥伦布发现美洲、黑奴贸易以及“大棒政策”,都不是美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15.在每年一度的新年电视演讲中,新加坡领导人要用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和英语4种语言向全国人民发表演说。在政府看来,英语是科学、工艺、技术、商业及行政管理所采用的语言,而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则是各族群文化遗产与优良传统的载体,不可消失。据此可知,在新加坡()A.英语地位最为突出 B.马来人的数量最多C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D.各民族实现了平等〖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推断题。时空是现代史(新加坡)。据材料“在政府看来,英语是科学、工艺、技术、商业及行政管理所采用的语言,而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则是各族群文化遗产与优良传统的载体,不可消失”,可知在新加坡存在不同的语言,且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作用的定位,体现出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共处,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多元,并未突出英语,排除A项;仅从不同的语言状况,无法判定马来人数量最多,排除B项;“实现了平等”,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6.1933—1944年,美国政府采取了宽容政策,接纳的欧洲犹太知识难民22842~25535人。这场移民潮出现的背景是()A.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罗斯福新政的全面推行C.德国行民族迫害政策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33—1944年(美国)。据材料“美国政府采取了宽容政策,接纳的欧洲犹太知识难民22842~25535人”,可知美国接收了大量欧洲犹太知识难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的难民是由于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民族迫害导致的,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犹太知识难民的移民,与经济危机的爆发、罗斯福新政以及二战的扩大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17.据史料记载,公元878年黄巢进城时,在广州居住的阿拉伯等国商人就有12万人之多。这反映了()A.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B.东西方间的商业贸易开通C.阿拉伯人控制了广州城 D.黄巢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878年(中国广州)。据材料“公元878年黄巢进城时,在广州居住的阿拉伯等国商人就有12万人之多”,可知唐朝时期,阿拉伯等国的商人在广州居住的人数众多,说明这一时期唐朝海路贸易的繁盛,海外贸易繁荣,A项正确;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在唐朝之前就已存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外的贸易往来,无法判定阿拉伯人控制了广州城,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黄巢实行的对外政策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18.黑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荒漠中,是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在历史上占有非比寻常之位,这里出土了西夏时期《番汉合时掌中珠》、彩绘双头佛和元代纸币等文物。这一遗址可用来说明我国()A.宋代朝廷重视北方边疆贸易 B.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壮举C.成吉思汗征服西夏王朝史实 D.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繁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夏、元朝(中国)。根据材料“黑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荒漠中,是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在历史上占有非比寻常之位,这里出土了西夏时期《番汉合时掌中珠》、彩绘双头佛和元代纸币等文物。”可知,黑城遗址是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在历史上占有非比寻常之位,说明其是一个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体现了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繁荣,D项正确;黑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荒漠中,而非是在北宋境内,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而非“海上丝绸之路”,而且在西汉时期,中国已经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番汉合时掌中珠》、彩绘双头佛和元代纸币等文物,无法判定成吉思汗征服西夏王朝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9.1949年成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集团的形成,标志着战后欧洲在经济上被划成两部分,统一的世界经济被分化成了相互隔绝的两大体系。这说明当时()A.新中国成立影响世界经济格局 B.冷战阻碍了世界商业贸易发展C.社会主义构建起平等经济关系 D.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49年(欧洲)。据材料“经济互助委员会……标志着战后欧洲在经济上被划成两部分,统一的世界经济被分化成了相互隔绝的两大体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经济互助委员会的设立是对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回击,经济上的对抗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冷战的影响,并不是新中国成立的影响,排除A项;社会主义内部构建的经济关系并不平等,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冷战的影响,与欧洲经济一体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0.有学者根据公元前3世纪的纸草文献对早期托勒密埃及的家庭情况作过统计,发现希腊语取代埃及语成为官方语言,人们用希腊语交谈,书写文章、信件。这反映了当时()A.北非地区出现纸草文献 B.埃及人放弃了文化传统C.希腊人统治着埃及地区 D.希腊化时代埃及的情形〖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前3世纪(埃及)。据材料“发现希腊语取代埃及语成为官方语言,人们用希腊语交谈,书写文章、信件”,可知希腊语取代埃及语成为官方语言,说明希腊文化对埃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希腊化时代埃及的情形,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希腊文化对埃及的影响,无法判定北非地区出现纸草文献的时间,排除A项;“放弃了文化传统”,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希腊文化对埃及的影响,不能得出希腊人统治着埃及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21.1515年,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下令,不管是白人还是印第安人,都可以自由地与他们中意的人结婚。1542年,西班牙王室颁布的《新法律》规定:“印第安人是自由人,是西班牙国王的臣民”,有权拥有他们自己的土地,保留他们的村社。西班牙的这些规定()A.推动了印第安文明的正常发展 B.促进了拉美自由平等社会发展C.有助于拉美混合文明结构形成 D.受到了欧洲早期启蒙思想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和原因题。时空是16世纪(西班牙)。据材料“……印第安人是自由人,是西班牙国王的臣民,有权拥有他们自己的土地,保留他们的村社”,可知西班牙通过国王命令和颁布法律,促进了不同种族间的融合,有利于推动拉美混合文明的形成,C项正确;印第安文明已经遭到西班牙等国的严重破坏,并未正常发展,排除A项;西班牙在拉美地区实行的是殖民统治,这些规定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19世纪早期,西方首次建立了教学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大学教师是科研工作者,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这种做法()A.率先在美国大学中出现 B.促成了大学职能的转变C.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D.导致大学倾向于世俗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早期(西方)。根据材料“19世纪早期,西方首次建立了教学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大学教师是科研工作者,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可知,西方建立的教学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大学教师是科研工作者,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有利于推动大学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促成了大学职能的不断转变,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是否率先在美国大学中出现,排除A项;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教学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没有描述关于大学世俗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23.15世纪,西欧的书籍生产事业从抄写者的案头移至印刷商的作坊,称得上是图书生产领域的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A.“新一代的书籍”被催生 B.英国人引领了图书出版潮流C.现代工厂制度逐渐确立 D.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诞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5世纪(西欧)。据材料“西欧的书籍生产事业从抄写者的案头移至印刷商的作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一代的书籍”指的是印刷书,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传播,A项正确;这场革命中,英国人并没有引领图书出版的潮流,排除B项;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是在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材料强调的是印刷书的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24.如图漫画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对正准备在已经全部毁坏的文物古迹“祖祠”原址上进行重建的行为进行劝阻,告知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毁坏的不可移动文物原址上重建。该漫画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A.违背了《世界遗产公约》保护规定 B.妨碍了民间文化古迹正常修复重建C.符合国际文物古迹保护原则和方法 D.说明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多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国家工作人员劝阻重建祖祠行为,告知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毁坏的不可移动文物原址上重建,这符合国际文物古迹保护原则与方法,C项正确;工作人员的做法并未违背《世界遗产公约》保护规定,而且“祖祠”也不属于世界遗产,排除A项;“祖祠”已经被全部损毁,而重建的建筑不属于文化古迹,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祖祠”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得知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许多国外媒体和民众纷纷追忆他的生平,感念他做出的卓越贡献。袁隆平院士造福苍生的情怀和对世界的卓越贡献为世人所铭记。国外媒体怀念袁隆平的报道○新加坡《海峡时报》等诸多媒体回顾了袁隆平院士的生平,称他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水稻。○关于袁隆平院士的理想,新加坡《南华早报》引用了他的一句话:“我一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印度报》援引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的评论称,“袁隆平的独创性影响已经超越了中国的水稻产业”,因为其他作物的生产者“成功地利用水稻双系育种系统探索了类似的高粱和油菜杂交系统,从而提高了产量”。○《纽约时报》称,袁隆平开发的高产杂交水稻帮助缓解了亚洲和非洲许多地区的饥饿和贫困,挽救了无数生命,助推了让大多数世人摆脱饥饿的“绿色革命”。○联合国官方微博发文悼念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摘编自杨博《伟业济世:国外媒体和民众怀念袁隆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一生追求“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的世界意义。〖答案〗(1)背景:中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中华民族素有重农固本传统;中国粮食供应出现困难;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落后。(2)世界意义:发展了人类农业科学技术;缓解了亚洲和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饥饿和贫困;促进了人类“绿色革命”发展;推动世界粮食安全事业发展;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解析〗【小问1详析】背景: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我一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可知,中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中国粮食供应出现困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素有重农固本传统;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小问2详析】世界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袁隆平的独创性影响已经超越了中国的水稻产业”可知,发展了人类农业科学技术;根据材料“袁隆平开发的高产杂交水稻帮助缓解了亚洲和非洲许多地区的饥饿和贫困,挽救了无数生命,助推了让大多数世人摆脱饥饿的‘绿色革命’”可知,缓解了亚洲和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饥饿和贫困;促进了人类“绿色革命”发展;推动世界粮食安全事业发展;根据材料“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可知,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做出了历史性贡献。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传播,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既相互碰撞又融合的结果。佛教比其他宗教更加注重人自身的修养,推行一种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这比较适应于东方特别是儒家修身为本的道德哲学,所以在东方得到广泛传播。佛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是别的外来文化不能企及的。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到处可见佛教的影响,人们常说的世界、实际、绝对、一尘不染、三生有幸等,都来自佛教用语。佛经存在着“上天下地毫无拘束的幻想力”,使中国的评书、戏曲、文学深受其影响,由此才会有《西游记》《封神演义》这类经典作品的产生。随着佛教的传播,寺、塔等建筑物逐渐增多起来。洛阳白马寺、苏州寒山寺、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等不再只是一些宗教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艺术结晶。以云岗、龙门、敦煌三大石窟艺术为代表的中国石窟艺术,遍布全国,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宝藏。佛教对中国民间的最大影响,莫过于“因果报应、轮回转生、修行成佛”等一套说教,这些说教逐渐形成了庙神膜拜和超度亡灵的信仰民俗。——摘编自王霁主编《中国传统文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及其能在中国传播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传播时间长;传播地域广;传播领域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原因:顺应了封建统治需要;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佛教文化本身的宗教思想与儒学相契合;中国化后的佛教得到中下层民众支持。(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2)影响:影响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礼仪习俗;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等文学艺术;影响中国的建筑艺术;佛教宣扬消极避世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两汉至今(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可知,传播时间长;根据材料“佛教比其他宗教更加注重人自身的修养,推行一种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这比较适应于东方特别是儒家修身为本的道德哲学,所以在东方得到广泛传播。”可知,传播地域广,传播领域宽;根据材料“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传播,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既相互碰撞又融合的结果。”可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原因:根据材料“佛教比其他宗教更加注重人自身的修养,推行一种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这比较适应于东方特别是儒家修身为本的道德哲学,所以在东方得到广泛传播。随着佛教的传播,寺、塔等建筑物逐渐增多起来。洛阳白马寺、苏州寒山寺、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等不再只是一些宗教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艺术结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顺应了封建统治需要,以及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根据材料“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传播,是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既相互碰撞又融合的结果。”可知,佛教文化本身的宗教思想与儒学相契合;根据材料“佛教对中国民间的最大影响,莫过于‘因果报应、轮回转生、修行成佛’等一套说教,这些说教逐渐形成了庙神膜拜和超度亡灵的信仰民俗。”可知,中国化后的佛教得到中下层民众支持。【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两汉至今(中国)。影响:根据材料“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到处可见佛教的影响,人们常说的世界、实际、绝对、一尘不染、三生有幸等,都来自佛教用语。”可知,影响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礼仪习俗;根据材料“佛经存在着‘上天下地毫无拘束的幻想力’,使中国的评书、戏曲、文学深受其影响,由此才会有《西游记》《封神演义》这类经典作品的产生。”可知,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等文学艺术;根据材料“随着佛教的传播,寺、塔等建筑物逐渐增多起来。洛阳白马寺、苏州寒山寺、西安大雁塔、杭州六和塔等不再只是一些宗教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艺术结晶。以云岗、龙门、敦煌三大石窟艺术为代表的中国石窟艺术,遍布全国,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宝藏。”可知,影响中国的建筑艺术;根据材料“佛教对中国民间的最大影响,莫过于‘因果报应、轮回转生、修行成佛’等一套说教,这些说教逐渐形成了庙神膜拜和超度亡灵的信仰民俗。”可知,佛教宣扬消极避世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尽管茶文化的源头只有一个——中国茶文化,但它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的流变却是异常丰富。在西欧诸国茶文化中,英国红茶文化最为世人称道。1650年前后,已经有英国人偶尔饮茶了,因为稀少而昂贵,中国的茶叶被人们普遍视为一种神奇的药物。1664年和1666年东印度公司的两次献茶活动推动了茶在英国上层社会的流行,家庭茶会成了王公贵族阶层最时髦的社交礼仪。18世纪初,茶叶开始由贵族富人的饮料向平民开放。19世纪时,英国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成为普通英国人每天生活的必需品,饮茶习俗变得更加普及,此时英国的茶叶消费量几乎是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19世纪末,人们甚至将“茶”和“英国”看成是一个整体,认为英国如果没有茶就失去了国家和人民存在的意义,这当然有点夸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茶对英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正在喝茶的英国家庭》(约瑟夫·范阿肯绘于1727年)——摘编自关剑平主编《世界茶文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叶”流入英国后发生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饮茶之风盛行的背景,说明其对英国社会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答案〗(1)变化:由药物变为饮品;由奢侈品变为日常用品;由舶来品发展为国家文化认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