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二)(解析)_第1页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二)(解析)_第2页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二)(解析)_第3页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二)(解析)_第4页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二)(解析)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二)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1.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贵阳的甲秀楼,其建筑风格níngjù①____________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令人印象深刻。形象逼真的石刻,xǔxǔrúshēng②________________;形态各异的木雕,细腻生动;中央大殿内的琉璃饰品,玲珑剔透,给人活脱的动感。

①凝聚②栩栩如生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1)凝聚:物质由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聚集。读作níngjù。

(2)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读作xǔxǔrúshēng。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伴随着气冲斗牛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B.随着大数据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彩贵州”在全国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C.汉字是解读中国历史文化奥秘的钥匙,一个字、一个读音都蕴藏着古老文化的内涵。

D.脱口秀节目往往聚焦社会热门话题,参与嘉宾常常以犀利的言辞或辩论交锋亮出观点。

A

本题考查成语词语的运用。

A.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句中用来形容轰鸣声,使用对象不对;

B.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增长。形容不断增长。有时也指增长很快。句中用来描写贵州的知名度,符合语境;

C.奥秘:隐藏的或未被认识的事物、道理等。句中用来形容历史文化,符合语境;

D.犀利:锋利;锐利。形容言词尖锐明快,目光锐利。句中用来形容言辞特点,符合语境;

故选A。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木兰诗》)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④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忧郁的日子里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⑥_________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培根《谈读书》)

⑦《关雎》中,通过写敲击钟鼓,写出男子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象,这是经典诗文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借助这种创作手段,我们还可以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苍茫辽阔。

①寒光照铁衣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③无可奈何花落去④惟吾德馨

⑤须要镇静⑥读书⑦窈窕淑女⑧钟鼓乐之⑨大漠孤烟直⑩长河落日圆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本题需要注意“庇、惟、须、窈窕”这几个字词的书写。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桑梓,原指古时住宅旁栽种的桑树、梓树,后人用“桑梓”来指代家乡。

B.《湖心亭看雪》一文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

C.《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是鲁迅,他是我国著名文学家。

D.英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作品有《项链》《草房子》等。

D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D.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草房子》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不是莫泊桑的作品。

故选D。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名著阅读

5.文学名著中,特别注重人物的塑造,使得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下面名著片段中的“她”指的是()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A.《水浒传》中的孙二娘

B.《简·爱》中的谭波儿小姐

C.《朝花夕拾》中的阿长

D.《骆驼祥子》中的虎妞

C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根据“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可知,语段中的“她”是“长妈妈”,觉得长妈妈很迷信,出自《阿长与》,选自名著《朝花夕拾》;

故选C。

6.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习主席在庆祝成立100年的大会上鼓励青年人:“奋斗是青年人最亮丽的底色”。请你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选取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或她是如何坚定目标并为之而奋斗的。

示例:保尔的目标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他因救朱赫来而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他参加革命后,在战争时期浴血奋战,在和平年代,他不计名利,投入到建设祖国的工作中。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拿起笔进行文学创作,以新的形式投入战斗。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理解。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选取一个人物,围绕“奋斗”,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出他是如何坚定目标并为之而奋斗的即可。

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他因救朱赫来而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保尔战斗中头部受了重伤,腿受伤感染风寒,但他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战胜了死亡;严肃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保尔,他只好回家养病。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但保尔最终战胜死亡回到了人间。后来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没有向命运妥协,而是拿起笔进行文学创作,找到了新的武器和新的工作,一刻也不停地跟上无产阶级前进的步伐。

(二)现代文阅读

乞丐

契诃夫

①“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身无分文,没有住处……向上帝起誓!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后来由于地方自治局搞鬼丢了职位。我成了诬告的牺牲品。这一年来,我没有工作,失业了。”

②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这个求告的人,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以前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

③“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对我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对方的无耻谎言唤起他嫌弃和厌恶的心情。斯克沃尔佐夫十分喜爱和看重自身就有的品德:善良,敏感的心,对不幸的人们的同情。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对天发誓,但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

④“先生!”他说,一手按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不是大学生,也不是乡村教师。这些都是胡编的!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可是叫我有什么办法?苍天在上,请您相信:不说谎是不行的!我若说真话,谁也不会施舍我什么。说真话就得饿死,没有住处就得冻死!您说的那些都对,我明白,可是……叫我有什么办法呢?”

⑤“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

⑥“我倒不反对,可是如今连地道的劈柴工都闲着没饭吃了。”

⑦“哼,所有的寄生虫都这么说。真要建议您干什么,您都会拒绝。那么就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

⑧“好吧,我可以劈……”

⑨“好,咱们走着瞧……很好……日后会见分晓的!”

⑩斯克沃尔佐夫张罗起来,他不无幸灾乐祸地搓着手,把厨房里的厨娘叫了出来。

“是这样,奥莉加,”他对她说,“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

破衣人耸耸肩膀,似乎有点摸不着头脑,犹豫不决地跟着厨娘去了。从他的步态上可以看出,他之所以同意去劈柴倒不是因为他饿着肚子想挣钱糊口,只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因为他说出的话被人抓住,不得不去兑现。同样可以看出,他平时酒喝多了,身体十分虚弱,恐怕有病,另外他对干活丝毫没有兴致。

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可以看到堆放木柴的板棚里和院里发生的一切。斯克沃尔佐夫站在窗前,看到厨娘和那人从侧门进了院子,踩着肮脏的雪朝板棚走去。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

接下去他看到,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恶狠狠地啐了一口,而且,看她嘴的动作可知,她开始骂人了。破衣人迟迟疑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朝冻僵的手上哈一口气,又用斧子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

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这时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也许他不该逼着这个娇生惯养、可能还有病的酒鬼在寒冷的板棚里干这种粗活。

一小时后,奥莉加来了,报告说,木柴已经劈好了。

“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每月的头一天都来劈柴……活儿总是有的。”到了下月一号,那个破衣烂鞋、形同乞丐的人又来了,又挣了半卢布。从此以后,他开始经常出现在院子里,每一回都为他找些活儿干: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有时打掉地毯和床垫上的尘土,每一回他都能拿到自己的劳动报酬二十到四十戈比,有一次主人甚至送给他一条旧裤子。

……▲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的时候,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这个矮小的人怯生生地向售票员要一张顶层楼座的票,付了几枚五戈比铜币。

“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认出这个人就是他家以前的劈柴工。“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您还记得我当时如何痛斥您吗?您那时在我面前窘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好了,谢谢,亲爱的朋友,谢谢您没有忘了我的话。”

“谢谢您那些好心的话和好心的行动。您那时讲得很出色。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您那时讲得很正确,这一点,我当然至死都感激不尽。不过,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这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唉,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然后坐在我对面,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也要遭火烧!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她为我耗了多少心血,为我流了多少眼泪,这些我没法对您说。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要知道,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全是她劈的!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不再酗酒,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不过现在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

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乞丐》,有删改)

7.卢什科夫在当乞丐之前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A.乡村教师B.大学生

C.合唱团成员D.公证人下属

8.“▲”处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应该是()

A.卢什科夫一直待在律师家里,成了他家的正式员工。

B.卢什科夫离开了律师家,更加穷困潦倒,到处行骗。

C.律师得知卢什科夫会钞写,便给他在自己的律所里找了一份干净体面的工作。

D.律师给卢什科夫介绍了一份工作,但卢什科夫没有去,而是自己找到了工作。

9.比较《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和本文卢什科夫的穿着,分析表现他们穿着打扮的作用

10.文章结尾卢什科夫解释,真正帮助他的人并不是律师,而是厨娘奥莉加。但也有人认为律师也是真心帮助卢什科夫的,请在文中找出依据分析。

7.C8.D

9.示例: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是他沙皇走狗的标志,也是后来他借以掩饰尴尬的工具。卢什科夫一开始穿着破大衣,表现其潦倒落魄,后来穿着有羊羔皮领子的衣服,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表现其生活境遇的好转,说明卢什科夫已经重新走上了正道。

10.示例:斯克沃尔佐夫十分喜爱和看重自身善良、对不幸的人们同情的品德,因此他痛斥卢什科夫行骗,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虽然嘴上不饶人,但却也给了卢什科夫去他家劈柴的机会,并在事后给了卢什科夫干活的报酬,并让他每月的头一天都来劈柴,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为卢什科夫找些活来干,甚至送给卢什科夫一条旧裤子。后来在遇到卢什科夫之后还关心着他的近况。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第④段“确实,我……说了谎!我不是大学生,也不是乡村教师。这些都是胡编的!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可是叫我有什么办法?苍天在上,请您相信:不说谎是不行的!我若说真话,谁也不会施舍我什么。说真话就得饿死,没有住处就得冻死!您说的那些都对,我明白,可是……叫我有什么办法呢?”可知,这位乞丐之前的身份最有可能是合唱团成员。

故选C。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第段“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可知,卢什科夫并没有一直待在律师家里,成了他家的正式员工,而是找了一份体面而收入较高的工作。故可排除AB两选项;另外,从第段“卢什科夫,是您呀?”、“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可知,斯克沃尔佐夫律师对卢什科夫现在干什么一无所知,所以说“律师得知卢什科夫会钞写,便给他在自己的律所里找了一份干净体面的工作”也不正确。所以,“律师给卢什科夫介绍了一份工作,但卢什科夫没有去,而是自己找到了工作。”较为符合常理。

故选D。

本题考查外貌描写的作用。外貌描写一般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的。

《变色龙》中,从“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他身后跟一个棕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罗筛,上面盛着没收来的醋栗,装得满满的”可知,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是他沙皇走狗的标志,是他作为沙皇鹰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工具。

从“嗯!……叶尔德林,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怪冷的……”可知,这也是他借以掩饰尴尬的工具。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由"脱”到“穿”,反映了他的恐惧心理,大衣只是一种掩饰,通过一脱一穿、一热一冷的细节描写,将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的丑态暴露无遗。

而本文,从第①段“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身无分文,没有住处……向上帝起誓!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后来由于地方自治局搞鬼丢了职位。我成了诬告的牺牲品。这一年来,我没有工作,失业了”可知,卢什科夫一开始穿着破大衣,表现其潦倒落魄;

从第段“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的时候,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这个矮小的人怯生生地向售票员要一张顶层楼座的票,付了几枚五戈比铜币”可知,穿着有羊羔皮领子的衣服,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表现其生活境遇的好转。再联系第段“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可知,这说明卢什科夫已经重新走上了正道。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第③段“……斯克沃尔佐夫十分喜爱和看重自身就有的品德:善良,敏感的心,对不幸的人们的同情。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对天发誓,但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可知,斯克沃尔佐夫十分喜爱和看重自身善良、对不幸的人们同情的品德,因此他痛斥卢什科夫行骗,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从第段“是这样,奥莉加”“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第段“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要是他愿意,让他每月的头一天都来劈柴……活儿总是有的。”“从此以后,他开始经常出现在院子里,每一回都为他找些活儿干: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有时打掉地毯和床垫上的尘土,每一回他都能拿到自己的劳动报酬二十到四十戈比,有一次主人甚至送给他一条旧裤子”可知,斯克沃尔佐夫虽然嘴上不饶人,但却也给了卢什科夫去他家劈柴的机会,并在事后给了卢什科夫干活的报酬,并让他每月的头一天都来劈柴,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为卢什科夫找些活来干,甚至送给卢什科夫一条旧裤子。

从第段“卢什科夫,是您呀?”“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可知,后来在遇到卢什科夫之后还关心着他的近况,可见他对卢什科夫的关心。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律师也是真心帮助卢什科夫的。

如何训练语感?

叶圣陶

①我在《驱动我们的想象》一文中提到,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这意思就是: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

②这一回不说“言外”而说“言内”。这就是语言文字本身所有的意义和情味。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同他的旨趣恰相贴合,使他的作品真能表述他的旨趣。我们固然不能说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做到这样,可是我们可以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的旨趣的最贴合的符号。

③的努力既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的旨趣呢?

④所以,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来似乎浅近,但却是最基本的。基本没有弄好,任何高妙的话都谈不到。

⑤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从来传为美谈,因而很有效法他的。我还知道有一些少年看书,遇见不很了了的地方就一眼带过;他们自以为有一宗可靠的经验,只要多遇见几回,不很了了的自然就会了了。其实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究竟是不是胡乱阅读的意思,原来就有问题。至于把不很了了的地方一眼带过,如果成了习惯,将永远不能够从阅读得到多大益处。囫囵吞东西,哪能辨出真滋味来?文艺作品跟寻常读物不同,是非辨出真滋味来不可的。读者必须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有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的旨趣的希望。

⑥了解语言文字是训练语感的基本,要了解语言文字,通常的办法是翻查字典辞典。这是不错的。但是在许多少年仿佛有这样一种见解:翻查字典辞典只是语文课预习的事情,其他功课内就用不到,自动地阅读文艺作品当然更无需那样了。这种见解不免错误。无论什么人都该把字典辞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

⑦不过字典辞典的解释,无非取比照的或是说明的办法,究竟和原字原辞不会十分贴合。例如“踌躇”,解作“犹豫”,就是比照的办法;“情操”,解作“最复杂的感情,其发作由于精神的作用,就是爱美和尊重真理的感情”,就是说明的办法。完全不了解什么叫做“踌躇”,什么叫做“情操”的人看了这样的解释,自然能有所了解。但是在文章中间,该用“踌躇”的地方不能换上“犹豫”,该用“情操”的地方也不能拿说明的解释语去替代,可见从意义上、情味上说,原字原辞和字典辞典的解释必然多少有点距离。

⑧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⑨夏丏尊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讲到语感,有下面的一节说:

⑩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夏先生这篇文章提及的那些例子,如果单靠翻查字典,____________。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的旨趣了。

譬如在作品中描写一个人从事劳动,末了说那个人“感到了健康的疲倦”,这是很生动很实感的说法。但是语感欠锐敏的人就不觉得这个说法的有味,他想:“疲倦就疲倦了,为什么加上‘健康的’这个形容词呢?难道疲倦还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分别吗?”另外一个读者却不然了,他自己有过劳动的经验,觉得劳动后的疲倦确然和一味懒散所感到的疲倦不同;一是发皇的、兴奋的,一是萎缩的、委靡的,前者虽然疲倦但有快感,后者却使四肢百骸都像销融了那样地不舒服。现在看见写着“健康的疲倦”,不由得拍手称赏,以为“健康的”这个形容词真有分寸,真不可少,这当儿的疲倦必须称为“健康的疲倦”,才传达出那个人的实感,才引得起读者经历过的同样的实感。

这另外一个读者自然是语感锐敏的人了。他的语感为什么会锐敏?就在乎他有深切的生活经验,他知道同样叫做疲倦的有性质上的差别,他知道劳动后的疲倦怎样适合于“健康的”这个形容词。

看了上面的例子,我们便知道如何训练语感了。一个人即使不准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处事待人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的心情契合。

(选自《文艺作品的鉴赏》,有删改)

11.下列对标题的回答符合原意的是()

A.驱遣想象来进行训练。B.用斟酌、修改的方式。

C.查字典、辞典的办法。D.要避免生活体验干扰。

12.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下列选项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不能体会到字典的用处。B.就能够得到深切的语感了。

C.就能懂得字典的查阅方法。D.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

13.结合文章内容对“翻查字典辞典只是语文课预习的事情”这一观点进行反驳。

句式:翻查字典辞典能________,从而帮助我们________,最终对我们________有用处,因此翻查字典辞典并非只是语文课预习的事情。

14.下面这段话与选文都提到了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使用该材料的目的不同,请根据内容分别分析。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马南邨《不求甚解》

11.C12.D

13.①翻查字典辞典能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②从而帮助我们训练语感,③最终对我们待人接物有用处。

14.本文提到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为了借人们对这句话的误解引出胡乱阅读不能辨出文艺作品真滋味的观点。《不求甚解》这段话中用陶渊明的话说明人们只抓住了前一句“好读书,不求甚解”丢了后一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误解了陶渊明的意思,引出学习古人读书正确态度的观点。

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文,研读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本文标题是“如何训练语感”,根据第⑥段“了解语言文字是训练语感的基本,要了解语言文字,通常的办法是翻查字典辞典。这是不错的”可知,如何训练语感,可以通过查字典、辞典的办法。

故选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通读全文,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ABC有误,先了解空缺处的语境,空缺处前为“如果单靠翻查字典”,空缺处后为“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说明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是有缺陷的;结合段后面的“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的旨趣了”说明空缺处应与语感联系,要表述的意思是只靠查字典是不能得到什么深切的语感的。由此可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通读全文,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根据第⑥段“无论什么人都该把字典辞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可知,翻查字典辞典能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根据第⑥段“了解语言文字是训练语感的基本,要了解语言文字,通常的办法是翻查字典辞典”可知,翻查字典辞典能帮助我们训练语感。根据第段“一个人即使不准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处事待人都有用处”可知,帮助我们训练语感,最终对我们待人接物有用处。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分析。同时对链接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比较。

根据第⑤段“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从来传为美谈,因而很有效法他的。我还知道有一些少年看书,遇见不很了了的地方就一眼带过;他们自以为有一宗可靠的经验,只要多遇见几回,不很了了的自然就会了了。其实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究竟是不是胡乱阅读的意思,原来就有问题”可知,本文提到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为了借人们对这句话的误解引出胡乱阅读不能辨出文艺作品真滋味的观点。根据链接材料中“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可知,《不求甚解》这段话中用陶渊明的话说明人们只抓住了前一句“好读书,不求甚解”,丢了后一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误解了陶渊明的意思,引出学习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的观点。

(三)古代诗文阅读

茶之________(节选)

〔唐〕陆羽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①始抽,凌露采焉。茶之芽者,发于丛薄②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茶有千万状,卤莽③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④者,廉襜⑤然;浮云出山者,轮囷⑥然;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簏簁⑦然;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选自《茶经》)

①薇蕨:野菜。②从薄:指有灌木、杂草丛生的地方。③卤莽:粗略。④犎(fēng)牛臆:野牛。⑤廉襜(chān):廉,边侧;襜,帷幕。⑥轮囷(qūn):轮,车轮;囷,圆顶的仓。⑦簏簁(shāi):竹器。

15.根据文段内容,下面的制茶工序流程中有误的一项是()

采茶:A.茶之笋者:凌露采焉B.茶之芽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蒸茶—拍茶—C.捣茶—焙茶—穿茶—D.封茶

16.结合文段内容,你认为“茶之事”和“茶之造”哪一个更适合作为它标题?为什么?

1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发于丛薄之上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其日,有雨不采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C.此皆茶之精腴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D.易其状貌寒暑易节(《列子·愚公移山》)

15.C16.“茶之造”更适合。选文主要讲的是如何采茶、如何鉴别茶的好坏,“造”可理解为“制作”,“茶之造”与选文内容更为契合。17.C

本题考查内容梳理。

根据“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可知,第一步是:采茶;

根据“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可知,采茶主要采“其中枝颖拔者”;

根据“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可知,接下来的工序为:蒸茶——捣茶——拍茶——焙茶——穿茶——封茶。

分析选项可知,捣茶应在拍茶之前;

故选C。

本题考查标题辨析。

文章第一段根据“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可知,主要写制茶的过程;

第二段根据“茶有千万状”可知,主要写茶的形状,通过形状辨别茶的好坏,因此,“茶之造”更合适,“造”可理解为制造、制作,与选文内容比较契合;

而“茶之事”,可理解为和茶叶相关的一些事情,但本文并未涉及相关事件,故不合适。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动词,生发/动词,兴起,指被任用;

B.指示代词,这/语气助词,可要,加强语气;

C.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D.动词,改变/动词,交替;

故选C。

参考译文:

采茶都在二月、三月、四月间。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上,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野菜,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次一等的芽叶,发生在草木夹杂的茶树枝上。从一老枝上发生三枝、四枝、五枝的,选择其中长得挺拔的采摘。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

茶的形状千姿百态,粗略地说,有的像胡人的靴子,皮革皱缩着;有的像封牛的胸部,有细微的褶痕;有的像浮云出山,团团盘曲;有的又像新整的土地,被暴雨急流冲刷而高低不平。这些都是精美上等的茶。有的叶像笋壳,枝梗坚硬,很难蒸捣,所以制成的茶叶形状像箩筛;有的像经霜的荷叶,茎叶凋败,变了样子,所以制成的茶外貌枯干。这些都是坏茶、老茶。

(2022·六盘水)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北宋]苏轼

己卯儋耳春词①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②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③,卷起杨花似雪花。

①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海南岛儋耳(今儋县)之时。春词:为立春所作之词。②丐:乞求。③天涯:海南岛在宋朝被称为“天涯海角”之地。

(1)下列诗词的感情基调与本词最不接近的是()

A.杜甫《春望》B.韩愈《晚春》

C.白居易《钱塘湖春行》D.秦观《行香子》

(2)本词中“卷起杨花似雪花”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千树万树梨花开”有界曲同工之妙,请比较它们在写法上的异同。

(1)A(2)相同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不同点:“千树万树梨花开”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减字木兰花》表述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A.《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整体上全诗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

B.《晚春》写郊游即目所见之暮春景物,表述了诗人对晚春景物的喜爱之情;

C.《钱塘湖春行》抒发了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述了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D.《行香子》表现了词人对朴质自然的村野风光的喜爱之情;

故选A。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相同点。“卷起杨花似雪花”意思是立春时节杨花开,随风飘洒似雪花。把“杨花”比作雪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把“雪花”比作梨花,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不同点。“千树万树梨花开”暗含着诗人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惊喜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结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等词可知,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四、语言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国庆前夕,学校开展主题为“风雨征程谱华章,共创未来新辉煌”诗歌朗诵及歌咏比赛活动。请根据要求,协助小浦完成相关任务。

19.小浦搜集的关于“诗歌节奏”的资料不小心弄乱了顺序,请你帮他选择最合理的一项排序()

①由情绪而作出的诗歌自然也会随着这个节奏的变化而起伏。

②诗歌能通过语音轻重的搭配,声调平仄的对应,来体现节奏感。

③诗歌的节奏,是语言和情绪有规律的起伏变化。

④同时,愤怒会让呼吸变得急促;愉悦会让呼吸变得舒缓。

A.③②④①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

20.下面是小浦拟写的活动开场白,其中有两处表述不妥,请你帮他找出来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①奋斗百年,中国从贫穷走向了富裕,从软弱走向了强大。②歌声嘹亮,全体师生欢聚一堂,唱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的华美篇章。③感谢各位嘉宾莅临贵校,出席这慎重的活动。④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风雨征程谱华章,共创未来新辉煌”诗歌朗诵歌咏比赛,一起去回忆征程、礼赞时代、共创未来。

21.活动结束后,小浦创作了一副表述爱国之情的对联,请你帮助修改上联,使其工整。

上联:回忆那峥嵘岁月,真是生灵涂炭啊,山川都在悲哀低吟,漫长的黑夜何时才是尽头?

下联: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欢唱,喜气洋洋

19.A20.③句中“贵校”改为“我校”,“慎重”改为“盛大(或隆重)”。

21忆岁月峥嵘,生灵涂炭,山川低吟,长夜漫漫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根据题干可知,这是搜集的关于“诗歌节奏”资料,第③句是中心句,统领全段,指出节奏是“语言和情绪有规律的起伏变化”;②句紧承③,提出“节奏感”具体需要“通过语音轻重的搭配,声调平仄的对应”,此句对应③句中的“语言”方面;①句对应③句中的“情绪有规律的起伏变化”,④句具体指出了两种情绪的变化,紧承①句,由此分析,正确的排序:③②④①;

故选A。

本题考查语言表述能力。

①划波浪线句子中的“贵校”,是称对方学校,是敬辞,应该改为“我校”。

②划波浪线句子中“慎重的活动”中“慎重”,意思是“谨慎认真”,不能修饰“活动”,应该改为“隆重”或“盛大”。

本题考查对联。

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结合上联内容,可用“忆峥嵘岁月”与“看九州方圆”相对,是动宾结构;“生灵涂炭”与“普天同庆”相对,是主谓结构;“山川悲吟”与“江河欢唱”相对,“山川”和“江河”都是想类似的景物,所以相对;“长夜漫漫”与“喜气洋洋”相对,都是“ABCC”这种形式的词语。因此上联可修改为: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山川悲吟,长夜漫漫。

五、写作能力(60分)

22.星辰点亮夜空,梦想照亮路途。梦想有时是学会一项新技能,有时是一个对自己进步的小小期许,有时是一群人一个共同的追寻……勇敢如你,不惧风雨,或苦思冥想,或挥散汗水,终让“梦想”不再只是梦想。

请以“这不再只是梦想”为题,写一篇600—700字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1)正确理解“梦想”“这”指代的具体内容。(2)交待“不再只是”的前后变化及其原因。(3)表述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中心明确。(4)详略得当,内容健康。(5)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例文:

这不再只是梦想

在一个小房间里,有一只羊和一头牛坐在椅子上,这就是小羊笑笑和小牛力力,他们在讨论各自的梦想。

“我的梦想是成立一个羊奶加工厂,让我们的产品推广到其他森林。”笑笑先说道。

“哼,我的梦想可是成为一名运动员,到时候我成了运动员,全世界的动物都会崇拜我。”力力得意地说。

他们两个都觉得自己的梦想能实现,就打赌看谁先实现自己的梦想。

几天过去了,他们两个又在干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咦?这不是小羊笑笑吗,她怎么在睡觉啊?我把他拍醒,问他:“你不是要实现梦想吗?怎么在这里睡起了大觉?”他嘿嘿一笑,说:“我在梦里已经实现了我的梦想,这次力力一定会输的。”

而这时力力正在想些什么,看起来挺入迷的`。我问他:“你在想什么?”他说:“我在想我的梦想啊,我已经想到了我是怎么一步步成为运动员的,而且连我成为运动员之后的生活我都想好了,这次我赢定了!”

一个月过去了,小羊笑笑还是整天做梦,小牛力力也依然想象着他的运动员之路。

终于有一天,连他们的父母都看不下去了,就把他们叫在一起。告诉他们:“像你们这样每天做梦和想象,是根本不会实现梦想的,实现梦想的唯一办法,就是脚踏实地地努力,争取一天一天地缩短与梦想的距离。”

在那之后,小羊笑笑和小牛力力都开始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了。

笑笑每天都努力学习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向老一辈的成功人士请教,很快他就发明了羊奶产品制造机,它大大节省了人力,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力力则是锻炼身体,每天早上都会围着森林跑上几圈,有时还会到公园里拉拉单杠,做做仰卧起坐。很快力力就变得浑身都是肌肉,看起来就很有力量,并且他也发现自己在跑步方面很有天赋,比一般牛跑得都快,所以他打算要当田径运动员。他们与梦想的距离都在一点一点的缩短。

直到有一天,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世界顶尖的存在。当有人问起他们是怎么达到这样的高度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道:“梦想不只是梦和想,还要有脚踏实地的努力。”

是啊,梦想不只是梦和想,还要有脚踏实地的努力。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心中努力想要实现的目标。“只是”表示强调限于某个情况或范围。“不再”不重复或没有下一次。“不再只是”含有有了新的内涵的意思。结合材料“梦想有时是学会一项新技能,有时是一个对自己进步的小小期许,有时是一群人一个共同的追寻……勇敢如你,不惧风雨,或苦思冥想,或挥散汗水”等可知,追梦的过程中学会了新的技能、锻炼了意志品质、学会了思考和拼搏等。“这”指称比较近的人或事物。本题指追梦的过程中学会或拥有的东西。立意上,应表述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易写成记叙文。

(2)选材构思。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明确“梦想”的意思和“这”指代的具体内容,如“梦想”是第二个百年,“这”是拼搏奋斗;“梦想”是当宇航员,“这”指努力学习,不断实践;等等。然后,根据“梦想”和“这”的具体所指,叙写有关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这不再只是梦想”的意义或作用。

17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二)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1.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词语。

贵阳的甲秀楼,其建筑风格níngjù①____________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令人印象深刻。形象逼真的石刻,xǔxǔrúshēng②________________;形态各异的木雕,细腻生动;中央大殿内的琉璃饰品,玲珑剔透,给人活脱的动感。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伴随着气冲斗牛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B.随着大数据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彩贵州”在全国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C.汉字是解读中国历史文化奥秘钥匙,一个字、一个读音都蕴藏着古老文化的内涵。

D.脱口秀节目往往聚焦社会热门话题,参与嘉宾常常以犀利的言辞或辩论交锋亮出观点。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木兰诗》)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④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忧郁的日子里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⑥_________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培根《谈读书》)

⑦《关雎》中,通过写敲击钟鼓,写出男子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象,这是经典诗文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借助这种创作手段,我们还可以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苍茫辽阔。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桑梓,原指古时住宅旁栽种的桑树、梓树,后人用“桑梓”来指代家乡。

B.《湖心亭看雪》一文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

C.《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是鲁迅,他是我国著名文学家。

D.英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作品有《项链》《草房子》等。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名著阅读

5.文学名著中,特别注重人物的塑造,使得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下面名著片段中的“她”指的是()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A.《水浒传》中的孙二娘

B.《简·爱》中的谭波儿小姐

C.《朝花夕拾》中的阿长

D.《骆驼祥子》中的虎妞

6.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习主席在庆祝成立100年的大会上鼓励青年人:“奋斗是青年人最亮丽的底色”。请你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选取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或她是如何坚定目标并为之而奋斗的。

(二)现代文阅读

乞丐

契诃夫

①“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身无分文,没有住处……向上帝起誓!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后来由于地方自治局搞鬼丢了职位。我成了诬告的牺牲品。这一年来,我没有工作,失业了。”

②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这个求告的人,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以前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

③“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对我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对方的无耻谎言唤起他嫌弃和厌恶的心情。斯克沃尔佐夫十分喜爱和看重自身就有的品德:善良,敏感的心,对不幸的人们的同情。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对天发誓,但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

④“先生!”他说,一手按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不是大学生,也不是乡村教师。这些都是胡编的!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可是叫我有什么办法?苍天在上,请您相信:不说谎是不行的!我若说真话,谁也不会施舍我什么。说真话就得饿死,没有住处就得冻死!您说的那些都对,我明白,可是……叫我有什么办法呢?”

⑤“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

⑥“我倒不反对,可是如今连地道的劈柴工都闲着没饭吃了。”

⑦“哼,所有的寄生虫都这么说。真要建议您干什么,您都会拒绝。那么就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

⑧“好吧,我可以劈……”

⑨“好,咱们走着瞧……很好……日后会见分晓的!”

⑩斯克沃尔佐夫张罗起来,他不无幸灾乐祸地搓着手,把厨房里的厨娘叫了出来。

“是这样,奥莉加,”他对她说,“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

破衣人耸耸肩膀,似乎有点摸不着头脑,犹豫不决地跟着厨娘去了。从他的步态上可以看出,他之所以同意去劈柴倒不是因为他饿着肚子想挣钱糊口,只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因为他说出的话被人抓住,不得不去兑现。同样可以看出,他平时酒喝多了,身体十分虚弱,恐怕有病,另外他对干活丝毫没有兴致。

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可以看到堆放木柴的板棚里和院里发生的一切。斯克沃尔佐夫站在窗前,看到厨娘和那人从侧门进了院子,踩着肮脏的雪朝板棚走去。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

接下去他看到,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恶狠狠地啐了一口,而且,看她嘴的动作可知,她开始骂人了。破衣人迟迟疑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朝冻僵的手上哈一口气,又用斧子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

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这时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也许他不该逼着这个娇生惯养、可能还有病的酒鬼在寒冷的板棚里干这种粗活。

一小时后,奥莉加来了,报告说,木柴已经劈好了。

“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每月的头一天都来劈柴……活儿总是有的。”到了下月一号,那个破衣烂鞋、形同乞丐的人又来了,又挣了半卢布。从此以后,他开始经常出现在院子里,每一回都为他找些活儿干: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有时打掉地毯和床垫上的尘土,每一回他都能拿到自己的劳动报酬二十到四十戈比,有一次主人甚至送给他一条旧裤子。

……▲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的时候,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这个矮小的人怯生生地向售票员要一张顶层楼座的票,付了几枚五戈比铜币。

“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认出这个人就是他家以前的劈柴工。“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您还记得我当时如何痛斥您吗?您那时在我面前窘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好了,谢谢,亲爱的朋友,谢谢您没有忘了我的话。”

“谢谢您那些好心的话和好心的行动。您那时讲得很出色。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您那时讲得很正确,这一点,我当然至死都感激不尽。不过,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这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唉,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然后坐在我对面,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也要遭火烧!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她为我耗了多少心血,为我流了多少眼泪,这些我没法对您说。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要知道,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全是她劈的!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不再酗酒,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不过现在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

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乞丐》,有删改)

7.卢什科夫在当乞丐之前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A.乡村教师B.大学生

C.合唱团成员D.公证人下属

8.“▲”处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应该是()

A.卢什科夫一直待在律师家里,成了他家的正式员工。

B.卢什科夫离开了律师家,更加穷困潦倒,到处行骗。

C.律师得知卢什科夫会钞写,便给他在自己的律所里找了一份干净体面的工作。

D.律师给卢什科夫介绍了一份工作,但卢什科夫没有去,而是自己找到了工作。

9.比较《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和本文卢什科夫的穿着,分析表现他们穿着打扮的作用

10.文章结尾卢什科夫解释,真正帮助他的人并不是律师,而是厨娘奥莉加。但也有人认为律师也是真心帮助卢什科夫的,请在文中找出依据分析。

如何训练语感?

叶圣陶

①我在《驱动我们的想象》一文中提到,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这意思就是: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

②这一回不说“言外”而说“言内”。这就是语言文字本身所有的意义和情味。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解,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同他的旨趣恰相贴合,使他的作品真能表述他的旨趣。我们固然不能说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做到这样,可是我们可以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的旨趣的最贴合的符号。

③的努力既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的旨趣呢?

④所以,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来似乎浅近,但却是最基本的。基本没有弄好,任何高妙的话都谈不到。

⑤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从来传为美谈,因而很有效法他的。我还知道有一些少年看书,遇见不很了了的地方就一眼带过;他们自以为有一宗可靠的经验,只要多遇见几回,不很了了的自然就会了了。其实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究竟是不是胡乱阅读的意思,原来就有问题。至于把不很了了的地方一眼带过,如果成了习惯,将永远不能够从阅读得到多大益处。囫囵吞东西,哪能辨出真滋味来?文艺作品跟寻常读物不同,是非辨出真滋味来不可的。读者必须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有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的旨趣的希望。

⑥了解语言文字是训练语感的基本,要了解语言文字,通常的办法是翻查字典辞典。这是不错的。但是在许多少年仿佛有这样一种见解:翻查字典辞典只是语文课预习的事情,其他功课内就用不到,自动地阅读文艺作品当然更无需那样了。这种见解不免错误。无论什么人都该把字典辞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

⑦不过字典辞典的解释,无非取比照的或是说明的办法,究竟和原字原辞不会十分贴合。例如“踌躇”,解作“犹豫”,就是比照的办法;“情操”,解作“最复杂的感情,其发作由于精神的作用,就是爱美和尊重真理的感情”,就是说明的办法。完全不了解什么叫做“踌躇”,什么叫做“情操”的人看了这样的解释,自然能有所了解。但是在文章中间,该用“踌躇”的地方不能换上“犹豫”,该用“情操”的地方也不能拿说明的解释语去替代,可见从意义上、情味上说,原字原辞和字典辞典的解释必然多少有点距离。

⑧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⑨夏丏尊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讲到语感,有下面的一节说:

⑩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夏先生这篇文章提及的那些例子,如果单靠翻查字典,____________。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的旨趣了。

譬如在作品中描写一个人从事劳动,末了说那个人“感到了健康的疲倦”,这是很生动很实感的说法。但是语感欠锐敏的人就不觉得这个说法的有味,他想:“疲倦就疲倦了,为什么加上‘健康的’这个形容词呢?难道疲倦还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分别吗?”另外一个读者却不然了,他自己有过劳动的经验,觉得劳动后的疲倦确然和一味懒散所感到的疲倦不同;一是发皇的、兴奋的,一是萎缩的、委靡的,前者虽然疲倦但有快感,后者却使四肢百骸都像销融了那样地不舒服。现在看见写着“健康的疲倦”,不由得拍手称赏,以为“健康的”这个形容词真有分寸,真不可少,这当儿的疲倦必须称为“健康的疲倦”,才传达出那个人的实感,才引得起读者经历过的同样的实感。

这另外一个读者自然是语感锐敏的人了。他的语感为什么会锐敏?就在乎他有深切的生活经验,他知道同样叫做疲倦的有性质上的差别,他知道劳动后的疲倦怎样适合于“健康的”这个形容词。

看了上面的例子,我们便知道如何训练语感了。一个人即使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