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三)(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三)(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三)(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三)(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二三总分

得分

得分一、积累与运用。(40分)

I.读拼音,写词语。(10分)

yudn,xiGQqinqlshuihulayuedozhou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泣涉(ti)蕨瓣(sudn)B.汤匙(shi)愁粥(do)

C.机杼(shU)初旬(xiin)D.杂拌儿(bGn)公羊(hou)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o(3分)

A.哄堂大笑残灯未庙青面獴牙B.有声有光师传生授开山鼻祖

C.地广人稀零七八碎优哉游哉D.各行各色随心所欲两面三刀

4.补充四字词语,并按要求答题。(8分)

()然不同张灯结()两面三()赞叹不()

()堂大笑随心所()()山峻岭()天盖地

(1)文中画“一”的词语含有"然”字,这样的词语还有、o

画“_____”的词语含有数字,这样的词语还有、o

(2)选择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过年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与平时()。

5.查字典填空。(5分)

“腻”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

再查—画。“腻”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食物油脂过多;②腻烦.因过多而厌烦:③

积污,污垢。“玩腻了”中“腻”的意思应选第种解释.

6.写出下列句于所运用的修辞方法。(4分)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2)“腊七赌八,冻死寨聘”,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3)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4)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7.按要求写句子。(8分)

(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改为反问句)

(2)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一阵哄笑。(缩句)

(3)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改为双重否定句)

(4)天气真冷啊、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放鞭炮。(修改病句)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从写的(北京的春节》我们知道了北京人过年是

从开始的,一直延续到o

(2)“日暮汉宫传蜡烛,”这句诗是唐代诗人写的,诗句描写

T节的场景。

(3)《超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因思念而痛苦的诗句是jo

(4)百川东到海,?少壮不努力,。

得分二、阅读与欣赏。(3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初一,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

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

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

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

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

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选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3分)

2.文中画“—”的句子写出了()(2分)

A.小孩子好玩好动,好奇心强。B.小孩子爱热闹,争强好斗。

3.填表。(3分)

人物人物的活动

男人们

女人们

孩子们

(二)开心阅读。

花灯(10.5分)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

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

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

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家门前

去唱歌,讨点零花钱。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

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意、有老虎什么

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

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

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

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

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

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一一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

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

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

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

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

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团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

《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

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

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

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杆,旁边站着个梳了抓的小脚女人,

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

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

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文中的过渡句是:o(1分)

2.用“—”在文中画出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1分)

3.文中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填空。(6.5分)

五月节日名为,习俗是o七月节日名为,习俗是O

八月节日名为,习俗是o九月节日名为,习俗是o

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历月份。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在

历月,习俗是。

4.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况,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1分)

5.请默写两句描写中国某一传统节日(除春节外)的古诗句。(1分)

得分三、习作与表达。(30分)

中国有许多具有特色的节日,春节、中秋节、元宵节……在这些节日里不同的地方有

不同的风俗习惯,选择一种你了解的风俗写一写。要求:题相自拟,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

可以写你参加过的风俗活动的经历,450字左右。

作文题目:

2M

答案:

一、1.元宵亲戚水浒腊月熬粥

2.A.3.C.

4.藏彩刀已哄欲崇铺

(1)焕然一新春意盎然九牛一毛三心二意

(2)张灯结彩截然不同

5.Nni月九②

6.(1)比喻(2)引用(3)拟人(4)反问

7.(1)世界上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2)唐东杰布招来哄笑。

(3)饿了,也不得不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4)天气真冷啊、孩子们穿着棉衣、戴着手套在街上放鞭炮。

8.(1)老舍腊月初八正月十九

(2)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翻寒食

(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4)何时复西归老大徒伤悲

二、(一)1.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

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2.A

3.拜年家中待客暹街

(二)1.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

2.文章最后一句话。

3.端午樱桃和粽子七夕放莲花灯中秋节月饼重阳节登高

4.通过对比,突出我国春节的热闹气氛和民族特色。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答案不唯一)

三、习作表达。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二三总分

得分

得分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读拼音,写词语。(10分)

yuandanshuthutaijiaorangangwuya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4分)

A.翡翠(fei)正月(zheng)B.掺和(can)娴熟(xidn)

C.唾沫(tud)肿胀(zhdng)D.炯鸡(m6n)机杼(shQ)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入正确答案的序号。(6分)

(1)万零更新()A.形状,样子。B.一种哺乳动物。

(2)厚灯结彩()A.挂。B.无着落;没结果。

(3)日夜不绝()A.穷尽。B.断。

4.补充词语,完成后面的练习。(5分)

开山()祖能歌善())然不同()堂大笑

张灯结()万象更()日夜不()有()无力

①这一学期小明的表现和上一学期0

②新年到了,到处是的景象。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B.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C.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D.花生仁脱一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6.说说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在句后括号里填序号。(2分)

A.表示话题的转换。B.表示声音的延长。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语意递进

(1)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一一藏戏。()

(2)运动会赛场上,拉拉队员们为参赛队员助威,大喊着:''加油一一加油一一”()

(3)天上下着雪一一鹅毛般大的雪。()

(4)这里的风景真美啊一一啊,天上下起雨来了。()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寒食》这首诗应该用赞美的语气诵读。

B.《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方法是借古讽今。

C.“纤纣(qian),(zhu6)素手,札札(zd)弄机杼。”诗句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

D.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是吃冷食和禁烟火。

8.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4分)

原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反问句:.

(4)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从写的《北京的春节》我们知道了北京人过年是

从开始的,一直延续到o

(2)“日暮汉宫传蜡烛,”这句诗是唐代诗人写的,诗句描写

了节的场景。

(3)《超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因思念而痛苦的诗句是;。

(4)百川东到海,?少壮不努力,o

得分二、阅读与欣赏。(30分)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

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

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

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

多。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2.下列是材料一的前三句话的中心词,你认为最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

A.元宵上市张灯结彩几百盏灯B.春节高潮红火美丽各形各色

C.元宵上市张灯结彩各形各色D.春节高潮办喜事彩绘故事

3.画“—”的句子里有四个词语意思相似,分别是、、和o

【材料二】中国的年画色解艳,文化内函中富,具有极高的艺本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

户户在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顺的新盼。

【材料三】风等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程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人类最

早的风筝。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等材质,演进成今日的多线风争。当今

我国的放风筝活动,在发展旅游事业、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等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四】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波,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

圆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五】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戏曲种类,约有

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刷等五十多个,

龙以京剧流行最广,遹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4.材料二、三、四、五分别介绍了中国的年画、风筝和-(2分)

5.将上面五则材料作为板报的内容,要取一个好的标题,下面哪个基令道?()(2分)

A.元灯市寓意多B.民间艺术在元宵C.中国老玩意儿得传承

6.在一场以“民间艺术该不该保留”为主题的辩论赛中,你作为观点为“民间艺术该保

留”的正方,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段词。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3分)

(二)开心阅读。(16分

最忆乡村年糕

蒸年糕,是乡村年前最喜庆的日子。全村男女老少一齐上阵。男人负责砌灶、抬水、

劈柴、起放蒸笼。用的是方方正正的大蒸笼,需要两三个壮汉才能抬动。劈柴树桩最好,

火旺,耐烧。女人负责发面、做糕、起糕。孩子们殷(yinydn)勤地向灶间递柴,巴不得

一把火就把年糕蒸熟。大人笑道:“你们玩去吧!”孩子们自然舍(sh6sh切不得离开温

暖的灶膛,斗鸡、踢毯子也要挨着大灶。不知是谁找来了花生、土豆、红薯干,埋入大

灶柴灰里,不一会儿,空气中就飘着奇香。“给我一个!”“给我一个!"小孩子们你

争我抢,转眼间,一张张小嘴都盖上了印章。

灶火熊熊,香气飘散,第一屉年糕起笼了。年糕方方正正,因其形如小孩睡觉用的

枕头,我们把它叫作耙枕,一个足有一斤多。刚出笼的耙枕热乎甜软,十分好吃。这时

候,不分你家我家,都盛上一碗大快朵颐。主人很开心,谁家的年糕被吃得多,那家女

人才光荣呢!

自然,孩子们不会忘了烤年糕。等耙枕冷却,女人们就依了孩子们的请求,把年糕

切成一指长的耙条,给他们烤。烤年糕是个技术活,一般由大孩子做。首先取两三条耙

条,放在略微张开的火钳前段。然后,平放伸入灶膛内。不能急,一急,碰到灶壁,或

是手无力发料,洁白的耙条就会掉落,惹得一身灰。

那一天,是乡村的节日。熊熊的灶火从早上烧到夜晚,乡村欢声笑语不断。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J。(3分)

2.在蒸年糕时,男人、女人、小孩是如何分工的?(6分)

3.“一张张小嘴都盖上了印章”中的“印章”指。(3分)

4.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小吃呢?它的制作过程你能简要介绍下吗?(4分)

得分三、习作与表达。(30分)

题目:忘不了的—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写清楚节日中的风俗和故事。

3.不少于400字。

作文题目:

1M

2M

3M

IM

答案:

一、1.元旦水浒抬轿染缸乌鸦

2.C.3.(1)A.(2)A.(3)B.

4.鼻舞截哄彩新绝声①截然不同②万象更新

5.D.6.(1)C.(2)B.(3)D.(4)A.7.C.

8.(1)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2)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不会不喜欢的。”

(3)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能不喜欢吗?”

(4)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像是办喜事,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9.(1)老舍腊月初八正月十九

(2)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翔寒食

(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4)何时复西归老大徒伤悲

二、(一)1.示例:元宵节彩灯各式各样,热闹非凡。(答案“元宵节灯笼”来写即可)

2.D3.一律清一色都通通(全部)4.剪纸戏曲5.C

6.示例: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祈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将其传承下去。

(二)1.正确的:yinshe

2.男人负责砌灶、抬水、劈柴、起放蒸笼:女人负责发面、做糕、

起糕:孩子们殷勤地向灶间添柴。

3.孩子们吃花生、土豆、红薯干时在嘴角留下的灰

4.示例:土豆饼。做土豆饼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挑土豆,只有原料好,土豆饼的

味道才会好,所以挑选的土豆一定要个大饱满,而且皮越粗糙越好吃。第二步就是削皮,

先把土豆洗干净,然后再削皮,这也是个技术活呢,可得小心自己的手呢,可别伤着了。

这下该进行第三步了一一磨土豆,这个步骤是做土豆饼整个过程中比较关键的环节。

最后一步就是将磨好的土豆泥做成饼。

三、习作表达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卷(二)

班级姓名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

ranfangzhdnIdnwuyawenzhang

gengxinbianpaoaozhouguangai

-------VI*-------11-------

I11111

1♦1__1__

—,—1----------,---------------------(------------

111111

A.i1____

二、只有一组全对,在后面打“,其余的找出并改正

1、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

2、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处()

3、年糕充足店埔开张对联()

4、年画通霄间断除非万不得已()

5、必定光景载然不同燃放亲戚()

三、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吞噬-()发誓-()雄浑一()布施一()

反义词:朴实一()敦厚-()间断一()朴实一()

四、积少成多

1、你知道下列习俗的寓意吗?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2)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看有什么发现,再写一写

例: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二律是玻璃的,有的清厂管是牛角的,有的

那星纱灯。。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二,志杰在跳高比赛中,思雨在跳

远比赛中,宁宁在游泳比赛中0

五、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油网(ni)哪嘎(dti)月肯肉(la)

B.肿胀(zhdng)沸腾(f6i)孥孥(nu)

C.锅铲(chan)搁置(ge)栗子(su)

D.唾沫(tub)病饭(mdn)奈何(nai)

六、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

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七、古诗名句填空。

(1)春城无处不飞花,o日暮汉宫传蜡烛,。

(2),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终日不成

章,。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3)中庭地白树栖鸦,o今夜月明人尽望,0

(4)《十五夜望月》。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天的景物。“秋思”是

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等词可以看出。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

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o

(5)少壮不努力,o

八、阅读。

(-)课内阅读

元(宵霄)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zh6ngzh@ng)月十五,处处张灯结(采

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iipU)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

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

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

铺中参观,晚间灯中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1.用“从文中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

2.用“”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3.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一个比喻句。

A.是B.不是

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

(-)课外阅读

南昌采茶戏的起源和发展(节选)

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剧种之一,它流传于江西省会一一南昌市及周围的新建,

安义、奉新、进贤等县份,是一个拥有广大群众基础,深受群众欢迎的戏曲剧种。

南昌采茶戏的起(源原),参阅道光年间南昌福州抚州府《县志》“风俗”记(栽

载):只见高安有“滚金线”,抚州禁唱“儿郎戏”。《南昌县志》记载:有灯无戏,

也无禁戏事。可能在道光年间“南昌彩灯”尚未成戏。

南昌采茶戏最早是唱“茶灯子”,农村每逢过年过节,有十二个茶婆子,手提花灯

演唱,“十二月采茶”,每人唱一个月。每句均不离“茶”字,敲锣打鼓在广场演唱,

曲调活泼风趣,内容以描写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为主。因此,南昌采茶戏也曾

叫“茶灯戏”或“花灯戏”。后来观众要求提高了,才加演杂套,逐渐才形成了戏剧形

式。(居据)目前所知,南昌采茶戏最早只不过是道光末年左右距今约150多年才开始

形成戏剧形式的。

到光绪末叶,有的班社曾请京剧及赣剧艺人交戏,唱小戏以外还加唱一些整本大戏。

因而成为“半班”。在这一阶段里的班社,业余性质的较多,各方面设备,服装,乐器

都很简陋,化妆也很简单,场面上只有锣鼓伴唱,没有管弦伴奏。演唱期间,均在农闲

时唱神戏,还演赌戏。当时的反动统治者经常烧班社衣箱禁演,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