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冠华外国语学校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鞠燕华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风靡/所向披靡抢购/呼天母地婚见/野廉寡耻
B.躯事/金蝉脱亮四折/阳意逢迎记藜/攀歌载舞
C.惊簟/言简意赅瞿益/替官野史帙职/将功姨罪
D.剽悍/膘肥体壮悭吝/铿锵玫瑰馈赠/振聋发巨贵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和判断当前经济形势最权威的风向标,也
是每年度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
B.如果人民币一旦升值,那么我们的价格优势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出口行业势必受到很
大的冲击
C.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协商“三通”,外国
公司参与两岸航运,实现“三通”与所谓“台湾安全”等相关问题作出了说明。
D.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本应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可法国总统萨科奇却在中欧峰会的
关键时刻,会见达赖,干涉中国内政,这对于金融危机是毫无益处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生,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
天际。
B.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艰不推项,它
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C.从洞口入内,你会看到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峡谷深近百米,两壁如削,宽
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件加徵的地下三峡。
D.只要你读身处她,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
感动。
4.以“金钱”开头,写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旨。(不超过20字)(3分)
法律是神圣的,可悲的是一遇到金钱,法律就化为乌有;爱情是神圣的,可悲的是一遇到
金钱,爱情就化为乌有;天下有尽真的真理,有尽善的道德,有尽美的事物,可悲的是现在
都属于金钱之下,因金钱之有而有,因金钱之无而无了。
金钱o
5.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3分)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II
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II子。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彳余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昇
父子,试知制诰,与宰相宋齐丘不协。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借评其援引不当。檄乃汤
悦所作,悦与齐丘诬铉、错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借贬为乌江尉,俄复旧官。时景命
内臣车延规、傅宏营屯田于常、楚州,处事苛细,人不堪命,致盗贼群起0命铉乘传巡抚。
铉至楚州,奏罢屯山,延规等惧,逃罪,铉捕之急,权近侧目。及捕得贼首,即斩之不俟报,
坐专杀流舒州。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饶州,俄召为太子右谕德。景死,事其子煜为礼部侍郎,
通署中书省事。宋师围金陵,煜遣铉求缓兵。时煜将朱令赞将兵十余万自上江来援,煜以铉
既行,欲止令赞勿令东下•铉日:“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
煜日:“方求和解而复决战,岂利于汝乎?”铉日:“要以社稷为计,岂顾一介之使,置之
度外可也。”煜泣而遣之。及至,虽不能缓兵,而入见辞归,礼遇皆与常时同。及随煜入觐,
太祖责之,声甚厉。铉对日:“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问其他。”太祖叹日:“忠
臣也!事我当如李氏。”命为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学士院。从征
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师还,加给事中。淳化二年,庐
州女僧道安诬铉奸私事,道安坐不实抵罪,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初,铉至京师,见被毛褐
者辄哂之,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书
讫而卒,年七十六。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铉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卷。
(节选自《宋史•徐铉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十岁能属文,不妄涉处游:游玩,游览
B.通考中书省事署:代理
C.辞理精当,时论熊之能:认为……有才能
D.见彼毛褐者辄哂之被:披,穿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檄乃汤悦所作至于鞭维之间,乃令人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B.煜以铉既行久之,能切足音辨人
-C.方求和解而复决战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礼遇皆与常时同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铉十岁时便能写文章,在南唐为官时因与宰相宋齐丘关系不好,又批评汤悦所写文书
援引不当,遭两人座陷而被贬谪。
B.徐铉奉李景之命巡察,到楚州时,上书请求停止电田,车延规等畏罪潜逃,徐彷追捕很
急,令权贵对他刮目相看。
C.徐铉为解金陵之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后随李煜朝见宋太祖受到斥责时刚正不阿,
宋太祖赞之为忠臣,并希望他忠于大宋。
D.徐铉跟随军队出征太原时;军中需要撰写的诏书很多,但徐铉执笔写来,言辞十分流畅,
内容精当,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4分)
(2)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3分)
(3)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3分)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渐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①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岭:指五岭。作者当时调任潘州南巴,过此岭。②长沙傅:贾谊曾受谗被贬为长沙
王太傅。
(1)从全诗看,诗人“潸然”泪下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2),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3)山高月小,o(苏轼《后赤壁赋》)
(4),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苏轼《赤壁赋》)
(6)天行健,o地势坤,.(《周易》)
(7),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来者犹可追。《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
甲:文学类文本(21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良心的安抚
困难时期,粮食成了全社会的中心,天下事,再大也大不过粮食去。“民以食为天”的
平淡警句,在那个时候,彻头彻尾地被我们所理解,牢牢地记在心上。
在普通的家庭里,一天要吃几两粮食,一顿又该怎样分配,成了大家要反复掐算计较的
事情,决不可以有半点疏忽。
就是在粮食如此困难的时候,有一天,我的奶奶突然意外地扛回了一袋粮食,是捡来的。
天上掉馅饼!足足三十斤重的白面。我们全家都愣了,呆呆地望着那袋粮食,不是大喜,而
是惶恐。是谁丢的粮食?
奶奶说,也许是从自行车上掉下来的,也许是毛驴车上掉下来的,也许是大卡车……奶
奶伸出冻红的手,说我守着这袋粮食,在路边等了两个小时.。我们心情复杂地望着这袋粮食,
谁也不知道怎么办。奶奶说,要不,咱就跟这个人买点粮食,只买一碗,只一碗!我们都不
明其意。奶奶拿起碗,从口袋里舀出一碗,又将口袋扎紧,拿出十块钱来,将粮食又扛了出
去。全家人如释重负。奶奶拿着钱,背着粮食,又到路边上去等候了。直到傍晚,夜幕降临,
奶奶又将口袋背了回来。没有人认领这袋粮食。
第二天,我们又从口袋里“买”了一碗粮食,奶奶又拿出十块钱……整整三个月,我们
全家怀着惶恐不安的心情,将一口袋粮食“买”光了。小柜上放下了一百多块不知该给谁的
钱。在那个冬天,奶奶的心情一直很不安,像做了天大的错事。空空的粮袋,成了她最大的
心病。她甚至神经质地一手攥着钱,一手拿着空粮袋子,三番五次地站在路边,等候那个丢
粮的人。
岁月如梭,奶奶的不安,似乎一直都没有化解。后来的年份里,奶奶总要拿出家里的吃
食送给邻居。甚至无故地塞给小孩子们钱,为他们买糖果。有一天,奶奶将父亲给她的工资
一分不剩地全丢了。奶奶回来不是丧气,而是有些兴高采烈。她不断唠叨着,这就对了,这
就对了,就算是还上了。原来,她还是想着那袋粮食。两件事情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奶奶
却像是做了某种道义上的补偿。奶奶的这种“交换”虽然可笑,甚至近于迂腐,但我们却能
理解她的心情。
在奶奶的晚年岁月里,她因那一袋粮食,而做了许多的善事,很投入地去帮助别人。她
常常帮得生硬过火,令人不解。但在奶奶的这些善举里,她的眉眼渐渐地舒展了,脸上渐渐
地多了笑容。在她临去世的那年,她终于开心地说:奶奶到底还上了那袋粮食,一定是还上
了,你们说呢?我们随声附和,使劲说,还上了,还上了!
奶奶是用了多少代价去偿还那袋粮食,我们说不清,奶奶心里自然有她自己的计算,也
许是十倍,也许还不止十倍。从她津津乐道的言语中,我们觉得她是还上了!是多少倍地还
上了!
这件事,让我记了许多年,印象之深,永不可磨灭。尽管奶奶的做法近于可笑和迂腐,
尽管她的举动是那么不可思议,但左力思量,却又觉得十分对称。人世间就是这样,良心是
需要安抚的。后来我发现,凡是世上的好人,忠厚的人,都会有这般的迂腐。仿佛冥冥之中,
与上帝早已签好的一张契约。守规矩,讲良心的人,都会遵守着这张冥冥中的契约。
世上有些事,我们大概永远也找不到债主,永远也不知道那个我们该去感恩报德的人是
谁。甚至两下里,谁都不被对方所知晓。但我们却躲不过良心的自审。对于善良的人,活一
生,莫过于良心上的安逸了。它是一种温暖,一种可靠,一种约定,人生是万万不能失去的。
人自然需要许许多多物质上的东西,但往往更离不开良心上的安抚。
奶奶在还清了“债务”之后,每晚睡得特别踏实,夜夜香甜。记得有一句话:良心是一
个温柔的枕头,枕着这个温柔的枕头,无论窗外有什么样的响动,我们都可以安然入眠。
12、“人世间就是这样,良心是需要安抚的。”“良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13、文章把仁慈守信、感恩图报的奶奶作为中心人物来表现,为什么还要写到家庭其他人的
“愣了”“惶恐”“惶恐不安”“尽情复杂”以及“如释重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了安抚自己的良心,奶奶付出了哪些代价?请分条表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我们怎样完好安抚自己的良心?请结合实例谈一谈。不少
于10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景观
王琪森
⑴由于《百家讲坛》的主旨是“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主讲的作品又是流
传有绪、影响甚大的名作,再加上主讲者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神采飞扬,或潇洒或优雅的
个人魅力,从而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
⑵然而,当我们在肯定或是推崇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和经典普及途径时,应当注意另一
种被掩盖的倾向,不能让感性的视听愉悦代替理性的逻辑思考。美国学者克鲁克洪和凯利在
《文化的概念》中曾认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系统,既包含显形式样又包含
隐形式样。”“电视讲经”显形表现是文化的社会普及和大众接受,但正是这种通俗直观与
间接解说式的辅导传授,取代了受众直接阅读原著文本、深入感悟名作的过程,其隐性的问
题也就凸显了出来,即无数受众聆听一个人的声音、接受一个人的思想,大众放弃了零距离
地进入原作,悬搁了木体化的深入思考,而是靠文化二传手的快递和返销。这样简单是简单
了,容易是容易了,速度是加快了,但直接导致的后果却是精神上的单薄缺氧和文化上的单
一缺血,即思想能力的解构弱化和人文底气的匮乏低迷。从某种意义上讲亦是社会环境中心
态浮躁、浅尝辄止、好走捷径的表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
文化景观。然而,现在有一种观点,即把“电视讲经”看作是一种社会求知的直接需求和知
识传播的重大改造,甚至是再造了文化。
⑶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或是传承的求知方式是“述而不作”,亦即“六经注我,我注
六经”。因此,无论是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存天
理、灭私欲”,无论是明代王阳明的“去物欲,致良知”,还是清代王夫之的“尊性达情”
等,均是注经模式,从而形成了种历史意识形态机制和社会认知方式坐标,而今的“电视
讲经”在载体上是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在传播方式上是运用了大众的信息反馈,在表现
形态上是采用了古今的资源通融等,但在本质属性上没有改变,依然是借题发挥、借本叙述、
嫁接延伸的“注经”模式,何来的“再造文化”?客体存在决定客观表现,这种“电视注
经”的性质就决定其是属于普及的层次、了解的需求及感性的满足,从而使绝大多数受众懒
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各地图书市场的销售就证明这一点,尽管刘心武讲《红
楼》、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的书销售火爆、飙升至天文数,引发了出版商机,
然而《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等原著却“门前冷落车马稀”而乏人问津。这种现实
的文化反差和社会冷热,折射出的正是这些经典名著通过“电视讲经”使其受众范围和社会
影响是扩大了,但这些经典名著真正的思想意义、文化渊薮和知识内核却被风干、冷落和忽
略了。从而使经典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性的文化消费行为,而非是一种时代性的文化冶炼过程。
⑷儒学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就十分注重并提倡阅读原作,他多次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
而近思。”(《论语》)“,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刘勰在《文心雕
龙•神思》篇中也明确指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怪辞。”知
识的获取、文化的提高是需要花力气、下功夫、勤用功、费心血的,特别是对于人类文明的
结晶——经典名著,更是要认真阅读原作才能领悟丰富的内蕴和艺术的真谛。然而现在有一
种观点,认为走向经典名著是小众之事。这恐怕有个概念失误和定量不准的问题,阅读《红
楼梦》、《三国演义》、《论语》一类经典名著的原作绝非是小众之事,而研究考释才是小众之
事。这些书从问世之初就是大众读本,其读者群遍及社会各个层面。“电视讲经”虽然依靠
填入式的讲解,说书式的表演、即兴式的发挥推广经典名著,也仅仅是满足了受众一时一地
之需,它们无力也无法完整地提升经典的审美境界、构建名著的价值纽带、打造文化的历史
品位,从而并不能为受众提供一碗营养丰富、颇有后劲的“心灵鸡汤”。如果文化传播者或
是经典解说者回避文化的本体要义及思想的终极依据,把这种传播或解说当作“麦当劳”或
“肯德基”式的快餐出售,那么其效果及意义必然是有限的。
(选自2007年2月13日《文汇报》,有删节)
16.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视讲经”被肯定或是推崇后,理性的逻辑思考将会被感性的视听愉悦所代替。
B.主讲者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神采飞扬,或潇洒或优雅的个人魅力,是《百家讲坛》
受到广大观众青睐和好评的主要原因。
C.“电视讲经”在载体上是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或是传承的
求知方式在本质上有所不同。
D.文章认为阅读经典名著的原作和研究考证是小众之事,所以一般大众不需要去读名著。
17.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并说明文章引用孔子的这些言论,想达到什么样的表达
效果。(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自从《百家讲坛》风靡电视荧屏以来,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的出现,完全突
破了学术只属于少数人的常规,是让学术走向生活、走向寻常百姓的一大创举,是创新之
举。而本文作者却认为“其效果及意义必然是有限的"。二者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的大
意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70分)
19.“触”有接触、碰撞的意思,例如第一次拍电影、电视剧称为触电,第一次上网叫触网,
做事遇到挫折叫触礁……
请以“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冠华外国语学校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答题纸
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鞠燕华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n|r>1.()(3分)
料
2.()(3分)
3.()(3分)
4.(3分)
金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分)
去
文言文阅读(19分)
.6.)(3分)
7.()(3分)
.8.()(3分)
9.(10分)
(1)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4分)
(2)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3分)
(3)一FI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3分)
=.古诗鉴赏(8分)
10.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2),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3)山高月小,o(苏轼《后赤壁赋》)
(4),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苏轼《赤壁赋》)
(6)天行健,。地势坤,o(《周易》)
(7),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禅
山记》)
(8)来者犹可追。《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
甲:文学类文本(21分)
12、(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17分)
16.()(3分)
17.(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70分)
400字
800字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1.C(A.“靡”同。B.“壳”“曲”同。D.“馈”“旗”同)
2.C(A句语序不当,“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和“判断当前经济形势”颠
倒;B句“如果”和“一旦”重复;D句成分残缺,“这对于金融危机是毫无益
处的”应为“这对于金融危机的解决是毫无益处的”)
3.答案C(A“鳞次栉比”指房屋多且有次序地排列。B不合语境,“瑕不掩瑜”
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语义表达刚好相反。D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
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
“身临其境”才妥当。)
4.金钱决定法律、爱情、真、善、美的有无是可悲的。(决定或类似动词1分,
“法律、爱情、真、善、美的有无”1分,“可悲1分)
5.没得到的总比已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
6.【解析】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游”应为“交往,来往”。
【答案】A
7.【解析】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C表转折(A前为“是”,
后为“才";B前为“因为”,后为“凭”;D前为介词,“和、跟”,后为连
词,“和”。)
【答案】C
8.【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侧目”应理解为“畏惧”。
【答案】B
9.【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答案】⑴徐铉不等朝廷批复就(当即)斩杀(“就当即斩杀而不等朝廷批复”
亦可),因犯专擅生杀之罪被流放到舒州。(“俟”“坐”“专”、被动句各1
分)
(2)这次前往不一定能够保证解救危难,江南所依靠的是援兵,为什么要让他停
止呢?(“济难”“奈何”“止”各1分。)
(3)一天,徐铉早晨起身,正装束打扮(戴帽子束腰带),突然急着要来纸笔,
亲笔写下(遗言),交代后事。(“冠带”“疏”“约束”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徐铉十岁时就善写文章,不乱交往。出仕吴任
校书郎,又在南唐李昇父子手下做官,主管草拟诏命,与宰相宋齐丘不和。有时
候看到军中的文书,徐铉与他的弟弟徐错就议论(评论)文书引证不当。文书是
汤悦写的,汤悦就同宋齐丘一同诬陷徐铉、徐错泄露军中机密之事,徐铉获罪被
贬为泰州司户掾,徐错被贬为乌江尉,不久官复原职。
当时李景任命自己身边的车延规、傅宏在常、楚州管理屯田,办事苛求细枝
末节(严格而琐碎),百姓忍受不了,导致盗贼纷起。李景命徐铉奉命巡察。徐
铉到楚州后,上书请求停止屯田,车延规等人害怕,畏罪而逃,徐铉追捕很急,
权贵都很害怕。等到捕得盗贼头子,徐铉不等朝廷批复就(当即)斩杀,因犯专
擅生杀之罪被流放到舒州。周世宗南征,李景将徐铉贬谪(调)到饶州,不久召
任太子右谕德。李景死后,侍奉他的儿子李煜做礼部侍郎,代理中书省的事务。
宋军围困金陵,李煜派徐铉请求宋军退兵。当时李煜的部将朱令赞率领十多
万士兵从上江(长江上游地区)来救援,李煜因为徐铉已经确定前往,想要阻止
朱令赞让他不要东下(向东进军)。徐铉说:“这次前往不一定能够保证解救危
难,江南所依靠的是援兵,为什么要让他停止呢?”李煜说:“刚求和解却又要
决战,难道对你有好处吗?”徐铉说:“要以国家安危为大计,难道能顾虑(顾
及)一个使者的安危吗?可以置之度外(不必考虑)。李煜哭着送他出发。等到
了宋营,徐铉虽然不能让宋退兵,但入见辞归,受到的礼遇都跟平时一样。到跟
随李煜朝见宋太祖,太祖斥责徐铉,十分严厉。徐铉回答说:"我是江南大臣,
国家灭亡按罪该死,不应当考虑其他。”太祖感叹地说:“真是忠臣啊!侍奉我
要同侍奉李氏一样。"任命做太子率更令。
太平兴国初,李昉独主翰林院,徐铉主学士院。徐铉跟随出征太原,军中文
书很多,徐铉提笔即写,言辞流畅,内容精当,当时人们都夸赞他有才干。出师
归来,加封给事中。淳化二年,庐州女尼道安诬告徐铉奸诈营私(或“通奸”),
道安因为不实诬告获罪受到处罚,徐铉也被贬为静难行军司马。
徐铉初到京师,看见穿兽毛短衣的人就讥笑,邠州极寒冷,但徐铉始终不穿
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9《朋友让我们道声再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四年级下册(教科版)
- 2023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3章 因式分解3.3 公式法第1课时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 WPS表格中的数据运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龙教版
- 2023三年级数学下册 三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信息窗3 多彩的街道夜景第4课时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3)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3
- Unit3 My School SectionA Pronunciation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8 《世说新语》二则2024-2025学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新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 一年级体育上册 第四课广播操第二节教学设计
- 贺卡创意美术课件
- Module 7Unit 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放射科漏水应急预案文档
- 《养老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背景与意义
- 变色漆施工方案
- 雄安新区容城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题库2023
- 《土壤学》第7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 海南啤酒市场调查报告
- 文体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三国群英传2-所有武将属性
- 氢气储存和运输 课件全套 第1-5章 氢气存储与运输概述- 材料基固态储运氢
- 城市地铁与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法规和标准包括适用的环境法规、政策和标准分析
- 幼儿园大班语言《骑着恐龙去上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