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筑牢基础(二)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筑牢基础(二)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筑牢基础(二)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筑牢基础(二)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筑牢基础(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知识点筑牢基础(二)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整本书阅读练习——《复活》归纳点筑牢基础(二)

一、语言表述

1.为组织好研讨活动,年级学生会决定邀请本校相关研究领域的老师给予指导,下面是其邀请函正文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四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①为提升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②陶冶审美情操,③我们将围绕以“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研究为主题,④操办一场专题研讨会。⑤您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贵校获得了极高的声誉,⑥深受学生喜爱和敬佩。在此,⑦我们特邀您担任此次活动的指导老师,⑧衷心希望您能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出席,⑨恭候您莅临指导。

③删去“围绕”或者删去“以……为”;

④将“操办”改为“举办”;

⑤将“贵校”改为“我校”;

⑧删去“拨冗”或“从百忙之中”“抽身”。

语言得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句子得体的能力。

③句式杂糅,将“围绕以‘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研究”和“以‘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研究为主题”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删去其中一种句式即可。

④“操办……研讨会”搭配不当。“操办”是独自办理,不须别人插手的意思;“举办”指举行活动,办理事务,如学校举办运动会,强调的是主体。

⑤谦敬词用错,“贵校”是对别人的学校的尊称,这里称呼自己的学校,应改为“我校”。

⑧“拨冗”是敬词。指请对方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与句中的“从百忙之中”“抽身”语意重复。

故解析为:③删去“围绕”或者删去“以……为”;

④将“操办”改为“举办”;

⑤将“贵校”改为“我校”;

⑧删去“拨冗”或“从百忙之中”“抽身”。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句子得体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2.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研究,某小组发现:文学活动是由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这四个要素并不是随意排列的,它们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他们把这一研究成果绘制成如下框架图。请阅读此图,从“读者”的角度阐释文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①读者通过解读作品,认知并思考和世界;②读者对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又能进一步推动对作品的深入解读。

图文转换

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题目要求从“读者”的角度阐释文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先关注箭头指向,明确关系。读图可知关系为“读者”——“作品”——“”、“世界”——“作品”。“读者”指向“作品”的箭头上有“解读”二字;“作品”指向“”、“世界”的箭头上都有“认知、思考”,考虑字数限制,二者可以合并;对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又指向解读作品,关系为“推动”。所以综合起来可以表述为:读者通过解读作品,认知并思考和世界,读者对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又能进一步推动对作品的深入解读。

故解析为:①读者通过解读作品,认知并思考和世界;②读者对与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又能进一步推动对作品的深入解读。

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3.“旅游小贴士”大多是用来提醒游客在游玩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以及在游玩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拟写三条旅游小贴士。要求:①有针对性;②语言简明得体。

乳源大峡谷起于乳源大布镇,终至英德境内。它没有那种一望无际的红褐色土质的苍凉气息,而是绿意盎然的一方美景,乍眼望去,葱葱郁都,还有淡淡的雾气萦绕其中。奇特的景观比比皆是:骆驼峰、金龟岩、双狮拜客、灵龟贺寿、石猴迎宾、送财童子、仙人伞柄,虎跳岩等二十多个景点,景色秀丽而地貌险峻,有一条坡度达50度斜角的1386级石阶的“通天梯”可达谷底,足有86层楼那么高,而且一气呵成,中间没有任何停顿歇脚的地方,由崖顶至谷底有观光梯。谷底温度通常比较低,地面较湿滑,谷底总长15千米,若要游完全程,至少需要3天。

①谷底温度较低,需备好衣物。②地面较湿滑,要穿防滑鞋(或做好防滑准备)。③年老体弱者最好乘坐观光梯至谷底。

压缩语段

本题要求拟写三条旅游小贴士,就是结合语段找出相关的游玩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以及在游玩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从“谷底温度通常比较低,地面较湿滑”处可提醒游客防寒、防滑;从“谷底总长15千米,若要游完全程,至少需要3天”处可提醒游客有观光梯。

故解析为:①谷底温度较低,需备好衣物。②地面较湿滑,要穿防滑鞋(或做好防滑准备)。③年老体弱者最好乘坐观光梯至谷底。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要把握文段语意,抓住关键词,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有:(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述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在监狱大门口拉了拉铃。他不知道玛丝洛娃今天情绪怎样,又想到她和她同监的人都对他保守着什么秘密,不禁提心吊胆,神经紧张。他向出来开门的看守说明要见玛丝洛娃。看守回去打听了一下,告诉他玛丝洛娃在医院里。聂赫留朵夫就上医院。

一个青年医生,浑身散发着石炭酸味,在走廊里接见聂赫留朵夫,严厉地问他有什么事。这位医生处处体恤囚犯,因此经常同监狱当局,甚至同主任医生发生冲突。他唯恐聂赫留朵夫提出什么违章要求,就表示他对任何人一视同仁,还装出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

“这里没有女病人,这里是儿科病房。”青年医生说。

“我知道,不过这里有个女人是从监狱里调来担任助理护士的。”

“对,这样的女人这儿有两个。您究竟有什么事?”

“其中有个叫玛丝洛娃的,我同她很熟,”聂赫留朵夫说,“我想见见她,我为她的案子要到彼得堡去上诉。我想把这东西交给她。里面只有一张照片。”聂赫留朵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说。

“行,这个可以。”医生态度缓和下来说,接着吩咐一个系白围裙的老太婆把助理护士玛丝洛娃叫来。“您要不要在这儿坐一下?到候诊室去也行。”

“谢谢您。”聂赫留朵夫说,趁医生态度好转,就向他打听玛丝洛娃在医院里工作得好不好。“还不错,要是考虑到她过去的生活经历,应该说很不错了,”医生说,“喏,她来了。”

玛丝洛娃穿一件条纹连衣裙,外面系着白围裙,头上扎着一块三角巾,盖住头发。她一看见聂赫留朵夫,脸唰地红起来,迟疑不决地站住,然后皱起眉头,垂下眼睛,踏着走廊里的长地毯快步向他走来。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本想不同他握手,但后来还是向他伸出手,她的脸涨得越发红了。自从上次他们谈话时她发了脾气又道了歉以后,聂赫留朵夫还没有见到过她。他料想她今天的心情同上次一样。但今天她完全不同,脸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拘谨,羞怯。而且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对他很反感。他告诉她他将去彼得堡,并且把装着他从巴诺伏带来的照片的信封交给她。

“这是我在巴诺伏找到的,一张很旧的照片,说不定您会喜欢的。拿去吧!”

她扬起黑眉毛,用她那双斜睨的眼睛惊奇地瞅了瞅,仿佛在问这给她做什么。然后默默地接过信封,把它插在围裙里。

“您在这儿好吗?”聂赫留朵夫问,“我很替您高兴。总比那边好一些。”

“‘那边’指什么地方?”她问,顿时脸上泛起了红晕。

“那边就是牢里,”聂赫留朵夫赶快回答。“好什么呀?”她问。

“我想这里的人好些。不像那边的人。”“那边好人多得很。”她说。

“我今天要上彼得堡去。您的案子很快就会受理。我希望能撤销原判。”

“撤销也好,不撤销也好,如今对我都一样。”她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对您都一样,”他说,“不过对我来说,您无罪释放也好,不释放也好,倒真的都一样。不管情况怎样,我都将照我说过的话去做。”他坚决地说。

她抬起头来。她那双斜睨的黑眼睛又像瞅着他的脸,又像瞅着别的地方。她整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神采。不过她嘴里所说的同她眼睛所说的截然不同。

“您何必说这种话呢!”她说。

“我说这话是要让您明白我的心意。”

“这事您已经说够了,用不着再说了。”她好容易忍住笑说。病房里不知怎的喧闹起来。传来孩子的哭声。“他们好像在叫我。”她不安地回头望望说。

“好吧,那么再见了。”他说。

她假装没有看见他伸出手来,没有跟他握手就转过身,竭力掩饰她的得意神气,沿着走廊的长地毯快步走去。

“她身上起了什么变化?她在想些什么?她有什么感受?她是要考验我,还是真的不能原谅我?她的心肠变软了,还是怀恨在心?”聂赫留朵夫问自己,却怎么也无法回答。他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她变了,她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使他同她联结起来,而且使他同促成这变化的上帝联结起来。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医生表现出的“严厉”和“怒气冲冲”,侧面表现出他对囚犯的关照与体恤,以及对聂赫留朵夫的刻意戒备。

B.医生态度缓和下来,这与聂赫留朵夫明确告诉他这次探访的目的以及他与玛丝洛娃关系很熟密切相关。

C.聂赫留朵夫这次与玛丝洛娃见面时,她竟然表现得“皱起眉头”,不想同他握手,这让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反感他。

D.聂赫留朵夫提到“那边”时,玛丝洛娃脸上泛起红晕,是因为她那边让人不堪的牢狱生活被自己曾经喜欢的人提及,使自己很难堪。

5.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设置悬念,写聂赫留朵夫因不知道玛丝洛娃的情绪怎样、不了解她们对他保守的秘密而神经紧张,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写青年医生为体恤囚犯甚至不惜与主任医生发生冲突,这为下文他向聂赫留朵夫介绍玛丝洛娃并称赞她的工作做好了铺垫。

C.对玛丝洛娃的出场,按照从肖像到动作再到心理这种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变化顺序依次展开描写,这符合普遍的认知规律。

6.结合课内文段并阅读选文中画线部分,对比分析两个文段在表现人物形象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课内)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7.节选文本中哪些因素让聂赫留朵夫认为玛丝洛娃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变化?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4.D

5.C

6.课内文段主要通过细节描写,连用几个动词“瞧”“伸”“抓”“塞”,表现出玛丝洛娃对金钱的职业化的贪婪与灵魂的堕落;选文文段在使用动作描写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通过使用描摹状态的副词“惊奇地”“默默地”来表现她由照片引发的痛苦回忆和心灵上的触动。

7.①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同他握手,她的脸涨得越发红,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拘谨,羞怯。由这种羞耻感可以看出她那颗禁锢的近乎麻木的心出现了新的变化。②由文中照片和对“那边”的误解而引发的对过去的回忆,让她的脸上再次泛起了红晕。这也表现出对过去生活的甜蜜和痛苦记忆已经深深触动了她的心灵。③对孩子哭声的不安和关注,说明她内心深处沉睡蓄积已久的善良与母爱已被唤醒。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对文本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判断;小说;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是“正确”还是“不正确”,然后精读文章,依据选项回归文本,找出符合选项意的段落或句子,仔细理解分析选项意并找出与文章不同的地方。

(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出句子并圈点勾画,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的内容、主题,仔细分析每个选项,可以用排除法。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型题目,可以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作答,点明手法以及效果。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4.D项,对玛丝洛娃脸上泛起红晕的原因解释有误。脸红并非“那边让人不堪的牢狱生活被自己曾经喜欢的人提及”,而是玛丝洛娃曲解"那边”的含义,误以为聂赫留朵夫重提旧情,进而触发了她过去的记忆而表现出害羞的表情,因而脸红。

故解析为:D

5.“依次展开描写〞错误,“玛丝洛娃穿一件条纹连衣裙,外面系着白国裙,头上扎着一块三角巾,盖住头发”是肖像描写;“脸刷地红起来”是神态描写;《迟疑不决地站住,然后皱起眉头,垂下眼睛,踏着走廊里的长地毯快步向他走来”是动作描写;“本想不同他握手〞是心理描写;“但后来还是向他伸出手,她的脸涨得越发红了〞是动作和神态描写。所以并没有按照从肖像到动作再到心理依次展开描写。

故解析为:C

6.课内文段主要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展现玛丝洛娃的内心世界。连用几个富有动作色彩的动词"瞧”伸”抓”和“塞”,表现出玛丝洛娃对金钱的职业化的贪婪与灵魂的堕落。选文文段则主要通过使用描摹状态的副词展现玛丝洛娃的内心世界。选文虽使用"扬起”瞅”接插”动词描写了人物动作,但通过"惊奇地默默地”这些修饰词更能表现玛丝洛娃由照片引发的痛苦回忆和心灵上的触动。

7.“他料想她今天的心情同上次一样。但今天她完全不同,脸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拘谨,羞怯…玛丝洛娃出现了拘谨、羞怯的新表情,可见她近乎麻木的内心出现了新的变化。那边'指什么地方?她

问,顿时脸上泛起了红晕”,“泛起了红晕”是文中照片对"这边”与“那边”的误解触发了她对过去的记忆而表现出害羞的表情,过去生活的甜蜜和痛苦记忆触动了她的心灵。“病房里不知怎的喧闹起来。传来孩子的哭声。‘他们好像在叫我她不安地回头望望说”,玛丝洛娃回头望”的动作和“不安”的神态,表明她关心病房里的孩子,内心的善良和母爱已被唤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

(节选自《复活》)

(二)

(为了上诉的事,聂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监)

玛丝洛娃走到门口,还没有看见典狱长,聂赫留朵夫却看见她了。她脸色红红的,精神抖擞地跟着看守走来,摇头晃脑,不住地微笑着。她一看见典狱长,脸上现出惊惶的神色盯住他,但立刻镇定下来,大胆而快乐地向聂赫留朵夫打招呼。

“您好!”她拖长声音说,脸上挂着微笑,使劲握了握他的手,这跟上次大不一样。

“喏,我给您带来了状子,您来签个字。”聂赫留朵夫说,对她今天见到他时表现出来的那副活泼样子,感到有点奇怪。

“行,签个字也行。干什么都行。”她眯缝着一只眼睛,笑嘻嘻地说。

她拿起笔,用心在墨水缸里蘸了蘸,抖掉一滴墨水,写上自己的名字。

“没有别的事了?”她问。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你不相信我。”他说。

“您说您想结婚,这永远办不到。我宁可上吊!这就是我要对您说的。”

“我还是要为你出力。”

“哼,那是您的事。我什么也不需要您帮忙。我对您说的是实话,”玛丝洛娃说,“唉,我当初为什么没死掉哇?”她说到这里伤心得痛哭起来。

聂赫留朵夫说不出话,玛丝洛娃的眼泪也引得他哭起来。

玛丝洛娃抬起眼睛,对他瞧了一眼,仿佛感到惊奇似的,接着用头中擦擦脸颊上的眼泪。

这时看守又走过来,提醒他们该分手了。玛丝洛娃站起来。

“您今天有点激动。要是可能,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

玛丝洛娃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也没有对他瞧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

“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她说。“看样子,他被你迷住了。趁他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他会把你救出去的。有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她的内心展开了痛苦的活动。聂赫留朵夫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痛苦了。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

(节选自《复活》)

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段(一)玛丝洛娃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请求饶恕、赎罪,表现出鄙夷不屑、冷冷拒绝,是因为当初聂赫留朵夫的无情遗弃,使她不再相信善、相信他的承诺,已在沉沦中麻木。

B.文段(二)玛丝洛娃听到聂赫留朵夫说要跟她结婚而神色变得恐惧,眼睛发呆,不仅断然拒绝,并且愤怒地痛骂、痛哭,这些反应表明玛丝洛娃灵魂开始渐渐从麻醉中苏醒。

C.两文都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尤其突出的是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腻的神态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两文都运用内心独白、对话,以及有限视角的直接分析来细细展现人物的心灵世界,使人物的感情变化顺应自身性格的逻辑,真实而自然。

9.赏析文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

10.在整部小说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精神都经历了一个“复活”的过程。请从“复活”的角度谈谈你对上面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8.D

9.运用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了玛丝洛娃只把聂赫留朵夫当成可利用的“老爷”,尽可能地获得一些好处。两个“瞧瞧”形象地刻画了玛丝洛娃心里只想着那十卢布钞票;“伸”“抓”“塞”一连串熟练、迅捷的动作,表明堕落生活已把她训练成了老手。

10.文段(一):聂赫留朵夫看到玛丝洛娃的巨大变化,从原先请求宽恕、想赎罪,进而想唤醒玛丝洛娃的本性,拯救她的灵魂。说明聂赫留朵夫克服了后天的自私,不断实现“道德上的自我改善”。这也是他自己精神复活的重要一步,“精神的我”又得到了成长。文段(二):聂赫留朵夫想用结婚来赎罪,使玛丝洛娃再次被痛苦的过去折磨。但回到牢房,“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这说明她开始有所转变,精神上出现了“复活”的契机。但依然用酒精麻醉自己,说明玛丝洛娃灵魂的拯救还需要外在的帮助和内在道德的进一步唤醒。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述艺术;小说;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可分析运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及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节选部分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注意从时间顺序,总结情感变化,答题时,抓住文章中的关键细节。

8.D.“有限视角”错。两个文段运用内心独白、对话等直接分析来展现人物的心灵世界,采用的是“全知视角”。故解析为:D。

9.“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文中连用两个“瞧瞧”,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玛丝洛娃此时此刻心里只想着那十卢布钞票的心理;“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这里连用“伸”“抓”“塞”等一连串熟练、迅捷的动作,表明以前堕落的生活状态已经把玛丝洛娃训练成了老手。

划横线部分的句子运用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玛丝洛娃现在只把聂赫留朵夫当成可利用的“老爷”,想尽办法尽可能地获得一些利益。

10.文段(一):“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聂赫留朵夫看到玛丝洛娃的巨大变化之后,由原来的请求宽恕、想赎罪,进而想唤醒玛丝洛娃的本性,拯救她的灵魂。“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说明聂赫留朵夫克服了后天自私自利的心理,不断实现“道德上的自我改善”,而这也是聂赫留朵夫精神复活的重要一步,“精神的我”又得到了成长,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文段(二):

“聂赫留朵夫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此时聂赫留朵夫想用结婚的办法来赎罪,而这却使玛丝洛娃再次被痛苦的过去折磨。“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痛苦了。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但回到牢房,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白子,这说明她思想开始有所转变,精神上出现了“复活”的契机。但依然用酒精麻醉自己,说明玛丝洛娃灵魂的拯救还需要外在的帮助和内在道德的进一步唤醒,距离“复活”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整部小说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精神都经历了一个“复活”的过程,这一“复活”过程是艰难的。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在小屋的门楣上和门廊的门楣上又接连碰了两次头,才来到街上。几个孩子都在门外等他,还有几个抱婴儿的女人,包括那个抱着脸色苍白的娃娃的瘦女人。他打听这个女人是谁。

“她就是我对你说的那个阿尼霞。”岁数大些的男孩说。

聂赫留朵夫转身招呼阿尼霞。“你靠什么过活?”

“怎么过活吗?要饭。”阿尼霞说着哭起来。

聂赫留朵夫掏出皮夹子,给了那女人十个卢布。还没走两步,另一个抱娃娃的女人就追上了他,然后是一个老太婆,接着又是一个女人。她们都说自己穷,要求周济。聂赫留朵夫把皮夹子里的六十卢布零钱都散发掉,十分忧郁地走回管家的厢房。管家笑眯眯地迎接他,告诉他农民将在傍晚集合,然后走到花园里,在撒满白色苹果花瓣、杂草丛生的小径上徘徊,思索着刚才见到的种种情景。

“老百姓纷纷死亡,食品普遍不足。老百姓一步一步落入这种悲惨的境地,他们自己却没有发觉,也不怨天尤人。而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历来如此,理所当然。”现在他十分清楚,老百姓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唯一能用来养家糊口的土地被地主霸占了……这种现象再也不能这样继续存在下去。现在他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他想到处理库兹明斯科耶土地的办法,就感到害臊。他在欺骗自己。他明明知道谁也无权占有土地,却还要肯定自己享有这种权利。他心里拟定了一个方案,把土地交给农民,收取租金,并规定地租是农民的财产,由他们自己支配,缴纳税款和用作公益事业。

晚饭后,聂赫留朵夫对管家讲了自己的方案,征求他的意见。管家笑笑,装出一副似乎早就想到过这问题,并且乐于听取聂赫留朵夫的意见的样子。其实他对这个方案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因为根据这个方案,聂赫留朵夫必须放弃自己的利益。管家头脑里有一个根深帝固的信条——人人都在损人利己。

“我懂了。就是说这笔公积金的利息归您收取,是不是?”管家满面堆笑说。

“绝对不是。土地不能成为私有财产,收益应归大家共享。”

“这样一来,您岂不是没有收入了?”管家收起笑容说。

“我就是不要。”

管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笑了,现在他明白了,聂赫留朵夫这人头脑有毛病。于是他就研究聂赫留朵夫放弃土地的方案,看能不能从中找到对他有利的东西。当他明白没有这样的可能时,他对方案就不再感兴趣,只是为了讨好东家,脸上才保持笑容。

……村长的院子里人声沸腾,聂赫留朵夫一到,农民们就停止谈话,纷纷脱下帽子。这里的男人几乎个个穿着树皮鞋、土布衫和老式长外衣。有几个光着脚板。

聂赫留朵夫向农民们宣布,他打算把土地都交给他们。农民都不作声,脸上表情也毫无变化。

“因为我认为,”聂赫留朵夫涨红了脸说,“不种地的不应该占有土地,而且人人都有权使用土地。”

“这个当然。这话说得很对。”几个农民响应说。

聂赫留朵夫又说,土地的收入应该大家平分,因此他建议他们接受土地,付出他们自己定的价钱作为公积金,这笔公积金今后仍归他们享用。农民们脸色越来越严肃了,他们通过祖祖辈辈的经验知道,地主总是以损害农民的利益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的。因此,要是地主把他们召集过来,向他们提出什么新办法,那准是想用更狡猾的手段来欺骗他们。

“那么,你们打算定个什么价钱使用土地呢?”聂赫留朵夫问。

“怎么要我们来定价钱?地是老爷您的,权柄在老爷您手里。”人群中有人回答。

“不,这些钱将来都要用在你们村社的公益事业上。”

“这我们不能定。村社是村社,钱是钱。”

“你们要明白,”管家含笑说,“公爵老爷把土地交给你们,要你们出一笔钱,但这笔钱又当作你们的本钱,供村社使用。”

“这号事我们太明白了,”一个牙齿脱落的老头没有抬起眼睛,怒气冲冲地说,“这事有点像银行,到时候就得付钱。我们不来这一套,因为我们已经够苦的了。再来这一套,非得破产不可。我们还是照老规矩办吧。”

聂赫留朵夫提出要立一个契约,他将在上面签字,他们也得签字。他们听了,反对得更加激烈。

……聂赫留朵夫就这样一无所获,回到帐房里。

……“他这人真鬼!”一个皮肤黝黑、胡子蓬乱的庄稼汉摇摇晃晃地骑着一匹肥马,对旁边那个身穿破旧老式长外衣、又老又瘦的庄稼汉说。他们夜里到大路上放马,纵容他们的马溜到地主的树林里吃草。“‘你只要签个字,我就把土地白白送给你。’哼,他们捉弄咱们还不够吗?不成,老兄,办不到,如今我们也学乖了。”

“他说‘你签个字吧’,”胡子蓬乱的庄稼汉继续评论东家的话,“你一签字,他就会把你一口活活呑下肚子去。”

“这话一点不错。”年纪老的那一个应和说。

他们不再说什么。只听得坚硬的大路上响起嗒嗒的马蹄声——

(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聂赫留朵夫与阿尼霞的对话,让聂赫留朵夫进一步认识到农民的贫困,为下文他对农民问题的思考做了铺垫,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这个当然。这话说得很对。’几个农民响应说”“我们还是照老规矩办吧”两处语言描写说明农民认同聂赫留朵夫说的话,但并不相信、不理解他的做法。

C.聂赫留朵夫的计划不但遭到管家的反对,也遭到农民的反对,管家反对是因为他感到从中无利可图,农民反对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地主的新把戏。

D.聂赫留朵夫认为包括自己在内的贵族和地主占有土地是造成农民苦难的原因之一,于是决定把土地分给农民以赎罪,这也是他“复活”的途径之一。

E.文章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聂赫留朵夫在小屋的门楣上和门廊的门楣上又接连碰了两次头,才来到街上”这个细节主要体现了聂赫留朵夫身材的高大和做事有时莽撞、冒失的性格特点。

12.从节选部分内容,可以看出聂赫留朵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3.小说末尾两个农民对话的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11.C;E

12.聂赫留朵夫的形象①有仁爱之心。他同情阿尼霞和其他农民的疾苦,不仅把自己的钱给了穷女人们,更要把自记的土地分给农民。②勇于反思。他为自己明明知道谁也无权占有土地,却还要肯定自己享有这种权利的想法感到害臊。③行动果敢。他想到造成农民贫困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地被地主霸占后立刻行动,要把土地分给农民。④社会经验不足。他做事凭一腔热血,因不了解农民的心理而碰壁,做事简单化。

13.结尾情节的作用:①塑造了农民贫穷、对地主阶级保持警惕、自以为聪明又有点狡猾的形象。②侧面表现了当时地主阶级长期对农民巧立名目进行盘剥的社会现状。③表明长期的阶级对立让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了隔阂乃至仇恨。④从情节上进一步补充和解释了前文农民拒绝接受好意的原因。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小说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C.“遭到管家的反对”错。原文只是说“他对方案就不再感兴趣”,不感兴趣并不代表反对。

E.“这个细节主要体现了聂赫留朵夫身材的高大和做事有时莽撞、冒失的性格特点”错。“聂赫留朵夫在小屋的门楣上和门廊的门楣上又接连碰了两次头,才来到街上”,这个细节体现的是农奴们居住房屋的矮小、生活的贫苦。

故解析为:CE。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她们都说自己穷,要求周济。聂赫留朵夫把皮夹子里的六十卢布零钱都散发掉”“现在他十分清楚,老百姓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唯一能用来养家糊口的土地被地主霸占了……这种现象再也不能这样继续存在下去……”等情节可知,文本主要情节是聂赫留朵夫同情农民,要把土地无偿分给他们,这体现了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从“现在他十分清楚,老百姓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唯一能用来养家糊口的土地被地主霸占了……这种现象再也不能这样继续存在下去。现在他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他想到处理库兹明斯科耶土地的办法,就感到害臊。他在欺骗自己。他明明知道谁也无权占有土地,却还要肯定自己享有这种权利”可知,文本提及他处理库兹明斯科耶土地的办法,为自己明明知道谁也无权占有土地,却还要肯定自己享有这种权利“感到害臊”,这表明他勇于反思自己;从“现在他十分清楚,老百姓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唯一能用来养家糊口的土地被地主霸占了……这种现象再也不能这样继续存在下去……他心里拟定了一个方案,把土地交给农民”可知,他一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受苦的根源之一,就立刻付诸行动,要把土地分给农民,这体现了他的果敢;从“聂赫留朵夫提出要立一个契约,他将在上面签字,他们也得签字。他们听了,反对得更加激烈”“他这人真鬼!”等处可知,后来方案实施不利,以及农民对他的评价,反映了他缺乏社会经验的事实。

故解析为:聂赫留朵夫的形象①有仁爱之心。他同情阿尼霞和其他农民的疾苦,不仅把自己的钱给了穷女人们,更要把自记的土地分给农民。②勇于反思。他为自己明明知道谁也无权占有土地,却还要肯定自己享有这种权利的想法感到害臊。③行动果敢。他想到造成农民贫困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地被地主霸占后立刻行动,要把土地分给农民。④社会经验不足。他做事凭一腔热血,因不了解农民的心理而碰壁,做事简单化。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从塑造人物形象来看,两个农民对聂赫留朵夫要将土地分给农民怀有警惕之心,“‘你只要签个字,我就把土地白白送给你。’哼,他们捉弄咱们还不够吗?不成,老兄,办不到,如今我们也学乖了”“你一签字,他就会把你一口活活呑下肚子去”“‘这话一点不错。’年纪老的那一个应和说”,他们自以为看透了地主阶级的把戏,却未能领会聂赫留朵夫的好意,表现了农民贫穷、对地主阶级保持警惕、自以为聪明又有点狡猾的形象。从表现主题来看,“你一签字,他就会把你一口活活呑下肚子去”等情节,从侧面表现了地主阶级长期以来对农民巧立名目进行盘利的社会现状;表明长期的阶级对立让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了隔固乃至仇恨,个别仁慈的地主即使表现出对农民的善意,农民也未必理解和接受。从情节发展方面来看,末尾两个农民的对话,进一步补充和解释了前文农民拒绝接受聂赫留朵夫要将土地分给农民的好意的原因。

故解析为:结尾情节的作用:①塑造了农民贫穷、对地主阶级保持警惕、自以为聪明又有点狡猾的形象。②侧面表现了当时地主阶级长期对农民巧立名目进行盘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在小屋的门楣上和门廊的门楣上又接连碰了两次头,才来到街上。几个孩子都在门外等他,还有几个抱婴儿的女人,包括那个抱着脸色苍白的娃娃的瘦女人。他打听这个女人是谁。

“她就是我对你说的那个阿尼霞。”岁数大些的男孩说。

聂赫留朵夫转身招呼阿尼霞。“你靠什么过活?”

“怎么过活吗?要饭。”阿尼霞说着哭起来。

聂赫留朵夫掏出皮夹子,给了那女人十个卢布。还没走两步,另一个抱娃娃的女人就追上了他,然后是一个老太婆,接着又是一个女人。她们都说自己穷,要求周济。聂赫留朵夫把皮夹子里的六十卢布零钱都散发掉,十分忧郁地走回管家的厢房。管家笑眯眯地迎接他,告诉他农民将在傍晚集合,然后走到花园里,在撒满白色苹果花瓣、杂草丛生的小径上徘徊,思索着刚才见到的种种情景。

“老百姓纷纷死亡,食品普遍不足。老百姓一步一步落入这种悲惨的境地,他们自己却没有发觉,也不怨天尤人。而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历来如此,理所当然。”现在他十分清楚,老百姓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唯一能用来养家糊口的土地被地主霸占了……这种现象再也不能这样继续存在下去。现在他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他想到处理库兹明斯科耶土地的办法,就感到害臊。他在欺骗自己。他明明知道谁也无权占有土地,却还要肯定自己享有这种权利。他心里拟定了一个方案,把土地交给农民,收取租金,并规定地租是农民的财产,由他们自己支配,缴纳税款和用作公益事业。

晚饭后,聂赫留朵夫对管家讲了自己的方案,征求他的意见。管家笑笑,装出一副似乎早就想到过这问题,并且乐于听取聂赫留朵夫的意见的样子。其实他对这个方案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因为根据这个方案,聂赫留朵夫必须放弃自己的利益。管家头脑里有一个根深帝固的信条——人人都在损人利己。

“我懂了。就是说这笔公积金的利息归您收取,是不是?”管家满面堆笑说。

“绝对不是。土地不能成为私有财产,收益应归大家共享。”

“这样一来,您岂不是没有收入了?”管家收起笑容说。

“我就是不要。”

管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笑了,现在他明白了,聂赫留朵夫这人头脑有毛病。于是他就研究聂赫留朵夫放弃土地的方案,看能不能从中找到对他有利的东西。当他明白没有这样的可能时,他对方案就不再感兴趣,只是为了讨好东家,脸上才保持笑容。

……村长的院子里人声沸腾,聂赫留朵夫一到,农民们就停止谈话,纷纷脱下帽子。这里的男人几乎个个穿着树皮鞋、土布衫和老式长外衣。有几个光着脚板。

聂赫留朵夫向农民们宣布,他打算把土地都交给他们。农民都不作声,脸上表情也毫无变化。

“因为我认为,”聂赫留朵夫涨红了脸说,“不种地的不应该占有土地,而且人人都有权使用土地。”

“这个当然。这话说得很对。”几个农民响应说。

聂赫留朵夫又说,土地的收入应该大家平分,因此他建议他们接受土地,付出他们自己定的价钱作为公积金,这笔公积金今后仍归他们享用。农民们脸色越来越严肃了,他们通过祖祖辈辈的经验知道,地主总是以损害农民的利益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的。因此,要是地主把他们召集过来,向他们提出什么新办法,那准是想用更狡猾的手段来欺骗他们。

“那么,你们打算定个什么价钱使用土地呢?”聂赫留朵夫问。

“怎么要我们来定价钱?地是老爷您的,权柄在老爷您手里。”人群中有人回答。

“不,这些钱将来都要用在你们村社的公益事业上。”

“这我们不能定。村社是村社,钱是钱。”

“你们要明白,”管家含笑说,“公爵老爷把土地交给你们,要你们出一笔钱,但这笔钱又当作你们的本钱,供村社使用。”

“这号事我们太明白了,”一个牙齿脱落的老头没有抬起眼睛,怒气冲冲地说,“这事有点像银行,到时候就得付钱。我们不来这一套,因为我们已经够苦的了。再来这一套,非得破产不可。我们还是照老规矩办吧。”

聂赫留朵夫提出要立一个契约,他将在上面签字,他们也得签字。他们听了,反对得更加激烈。

……聂赫留朵夫就这样一无所获,回到帐房里。

……“他这人真鬼!”一个皮肤黝黑、胡子蓬乱的庄稼汉摇摇晃晃地骑着一匹肥马,对旁边那个身穿破旧老式长外衣、又老又瘦的庄稼汉说。他们夜里到大路上放马,纵容他们的马溜到地主的树林里吃草。“‘你只要签个字,我就把土地白白送给你。’哼,他们捉弄咱们还不够吗?不成,老兄,办不到,如今我们也学乖了。”

“他说‘你签个字吧’,”胡子蓬乱的庄稼汉继续评论东家的话,“你一签字,他就会把你一口活活呑下肚子去。”

“这话一点不错。”年纪老的那一个应和说。

他们不再说什么。只听得坚硬的大路上响起嗒嗒的马蹄声——

(有删改)

1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自己却没有发觉……而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历来如此,理所当然”这些话体现出当时俄国农民麻木不仁、地主视盘剥农民为理所当然的事实。

B.“‘这个当然。这话说得很对。’几个农民响应说”“我们还是照老规矩办吧”两处语言描写说明农民认同聂赫留朵夫说的话,但并不理解他的做法。

C.聂赫留朵夫认为包括自己在内的贵族和地主占有土地是造成农民苦难的原因之一,于是决定把土地分给农民以赎罪,这也是他“复活”的途径之一。

D.聂赫留朵夫的计划不但遭到管家的反对,也遭到农民的反对。管家反对是因为他感到从中无利可图,农民反对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地主的新把戏。

1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聂赫留朵夫在小屋的门楣上和门廊的门楣上又接连碰了两次头,才来到街上”这个细节体现了农民贫困的现状。

B.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是将聂赫留朵夫与管家对比,二是将聂赫留朵夫与农民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丰满的理想与冰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文章在刻画管家的形象时,突出了他的笑。他的笑,有时表现了他的故作聪明,有时表现了他的奴性和世故,有时也表现了他对聂赫留朵夫的嘲笑。

D.聂赫留朵夫与阿尼霞的对话让聂赫留朵夫进一步认识到农民的贫困,为下文他对农民问题的思考做了铺垫,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6.聂赫留朵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4.D

15.B

16.①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他同情阿尼霞和其他农民的疾苦,不仅把自己的钱给了穷女人们,更要把自己的土地分给农民。②勇于反思。他为自己明明知道谁也无权占有土地,却还要肯定自己享有这种权利的想法感动害臊。③行动果敢。他想到造成农民贫困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地被地主箱占后,立刻行动,要把土地分给农民。④社会经验不足。他做亊凭一腔热血,因不了解农民的心理而碰壁,做事简单化。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小说

(1)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本题考查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第一步,浏览选项,标考查点。把与“艺术特色”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画出选项中有关“思路”、“主题判断”、“情感”、“艺术手法”等内容的名称。第二步,回归原文,寻找对应。注意选项带出的要点是否有原文依据。第三步,对比排除,确定解析。根据“原文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原文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艺术特色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解析。

(3)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D.“遭到管家的反对”错。原文只是说“他对方案就不再感兴趣”,不感兴趣并不代表反对。

故解析为:D。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B.“对比”错,不是对比手法,是衬托手法。对比没有主次之分,而衬托有主次之分,此处聂赫留朵夫是主要人物形象,管家和农民们的形象对聂赫留朵夫起衬托作用。

故解析为: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她们都说自己穷,要求周济。聂赫留朵夫把皮夹子里的六十卢布零钱都散发掉”“现在他十分清楚,老百姓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唯一能用来养家糊口的土地被地主霸占了……这种现象再也不能这样继续存在下去……”等情节可知,文本主要情节是聂赫留朵夫同情农民,要把土地无偿分给他们,这体现了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从“现在他十分清楚,老百姓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唯一能用来养家糊口的土地被地主霸占了……这种现象再也不能这样继续存在下去。现在他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他想到处理库兹明斯科耶土地的办法,就感到害臊。他在欺骗自己。他明明知道谁也无权占有土地,却还要肯定自己享有这种权利”可知,文本提及他处理库兹明斯科耶土地的办法,为自己明明知道谁也无权占有土地,却还要肯定自己享有这种权利“感到害臊”,这表明他勇于反思自己;从“现在他十分清楚,老百姓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唯一能用来养家糊口的土地被地主霸占了……这种现象再也不能这样继续存在下去……他心里拟定了一个方案,把土地交给农民”可知,他一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受苦的根源之一,就立刻付诸行动,要把土地分给农民,这体现了他的果敢;从“聂赫留朵夫提出要立一个契约,他将在上面签字,他们也得签字。他们听了,反对得更加激烈”“他这人真鬼!”等处可知,后来方案实施不利,以及农民对他的评价,反映了他缺乏社会经验的事实。

故解析为:①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他同情阿尼霞和其他农民的疾苦,不仅把自己的钱给了穷女人们,更要把自己的土地分给农民。②勇于反思。他为自己明明知道谁也无权占有土地,却还要肯定自己享有这种权利的想法感动害臊。③行动果敢。他想到造成农民贫困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地被地主箱占后,立刻行动,要把土地分给农民。④社会经验不足。他做亊凭一腔热血,因不了解农民的心理而碰壁,做事简单化。

语言文字运用Ⅰ

①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地美丽。

②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德的心灵。

③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就读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三部长篇巨著。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这位老人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_____。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他的才华实在太____了。

④所以,每逢我读完托尔斯泰写的一本书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有时印在书的扉页上,有时印在杂志上,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

⑤托尔斯泰有着卷曲的花白头发和胡须,天庭十分宽阔饱满,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幅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

⑥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渐渐地学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_____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解了托尔斯泰这位作家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人称为“俄罗斯伟大的心魂”。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异乎寻常惟妙惟肖卓越对于

B.无与伦比栩栩如生卓著关于

C.无与伦比惟妙惟肖卓著对于

D.异乎寻常栩栩如生卓越关于

1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都可以换成“他”。

B.文中加下划线的两处引号,用法相同。

C.文中加点的两个“等”字,用法不同。

D.将第⑥段置于③④段之间,全文会更连贯。

19.文中画曲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17.D

18.C

19.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仁爱)的心灵。

语言表述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⑴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其次,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再者,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最后,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⑵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与运用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再结合语境分析选项是否正确。

⑶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六种常见语病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在解题时可用语法分析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有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语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等问题。有时,结合语境,抓住句子的标志性词语,运用排除法解答,也可以快速的解决问题。

17.第一空,“异乎寻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无与伦比”,意思是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这里强调托尔斯泰的美与平常意义上的美是不一样的,所以用“异乎寻常”。第二空,“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这里指托尔斯泰作品中刻画的人物逼真,所以用形容艺术形象的“栩栩如生”。第三空,“卓著”,指突出显著。“卓越”,杰出的,超出一般的。这里指托尔斯泰才华杰出,超出一般,用“卓越”。第四空,“关于”,介绍事物包含的范围或内容,组成介词结构,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作定语。“对于”,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对待关系。这里后面接的是“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是介绍读书的范围,所以用“关于”。故解析为:D。

18.A.改换后句意不明确,第一处改换后读者不一定能知道讲的是谁,后面两处有意不用代词其实也是为了更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B.前者“丑陋的列夫”表示引用,后者“丑陋”表示强调,用法不同,判断错误;C.前者表示完全列举,后者表示列举未尽,用法确实不同,判断正确;D.改后逻辑上不连贯。文章先以“托尔斯泰非常美丽”总起全文,引出下文。③④段再从肖像和“良知”方面概括说明其“美丽”。然后第⑥段过渡到从的所见、所闻、所思等角度,思路清晰,不宜变换顺序。故解析为:C。

19.画曲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①句式杂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杂糅,改为“……的主要原因,是……”。②搭配不当,将“仁德”改为“仁慈”“仁爱”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求婚

聂赫留朵夫在监狱的门廊里已等了好久。

他来到监狱,在大门口打了打铃,然后把检察官的许可证交给值班的看守。

带玛丝洛娃来的看守在离桌子稍远的窗台上坐下。对聂赫留朵夫来说,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他不断在心中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说出主要的话,就是他打算跟她结婚。现在他下定决心要把这话说出来。玛丝洛娃坐在桌子一边,聂赫留朵夫坐在她对面。屋子里光线很亮,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在近距离看清她的脸:眼睛边上已有鱼尾纹,嘴唇周围也有皱纹,眼皮浮肿。他见了越发怜悯她了。

“我那个辩护人是个十足的笨蛋,他老是对我说肉麻话。”她说着笑了,“要是当初人家知道我跟您认识,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

“她今天好怪。”聂赫留朵夫想,刚要说出自己的心事,却又被她抢过话头。

“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我们那儿有个老婆子,人品挺好。可是有人控告她放火,她就坐了牢。”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转动脑袋,不时瞟聂赫留朵夫一眼,“怎么样,您能办一办吗?说实在的,她真是个很不错的老婆子,分明是受了冤枉。”玛丝洛娃说,对他瞧瞧,又垂下眼睛笑笑。

“好的,我来办,我先去了解一下。”聂赫留朵夫说着,越来越感到惊奇。“但我自己有事要跟您谈谈,您还记得我那次对您说的话吗?”他说。

“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脑袋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您最好还是……”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我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愣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在上帝面前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

“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让人不明白。上帝?什么上帝?咳,当初您要是记得上帝就好了。”她说了这些话,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

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

“您安静点儿。”他说。

“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醉了吗?我是有点儿醉,但我明白我在说什么,”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你不用来跟我惹麻烦,免得辱没你的身份。还是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

“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不明白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我知道,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聂赫留朵夫说。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看守走到他们跟前。

“你闹什么!怎么可以这样……”

玛丝洛娃垂下眼睛,将她那双小手的手指紧紧地交叉在一起,又坐下了。

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您今天有点激动,要是可能,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

玛丝洛娃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也没有对他瞧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

“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她说,“看样子,他被你迷住了。趁他还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他会把你救出去的。有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

“这倒是真的。”道口工用唱歌一般好听的声音说,“穷人成亲夜晚也短,有钱人想什么有什么,要怎么办就准能办到。”

“怎么样,我的事你提了没有?”那个老婆子问。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

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她的内心展开了痛苦的活动。聂赫留朵夫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因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病苦了。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直至大醉。

(选自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第一部第48章,草婴翻译,有删改)

20.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两次提到聂赫留朵夫觉得玛丝洛娃奇怪,是因为他觉得现在的玛丝洛娃与过去的她给他的印象完全不同。

B.小说两次提及玛丝洛娃醉酒,说明醉酒是她目前生活的常态,因为酒可消愁而清醒只会让她内心更加痛苦。

C.玛丝洛娃认为聂赫留朵夫的求婚缺乏诚意,他动手动脚,举止轻浮,于是断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请求。

D.小说通过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此次会面,突显了两人之间迥异的生活环境和无法逾越的地位鸿沟。

2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婚”是小说节选部分的主要线索,聂赫留朵夫求婚与玛丝洛娃拒绝求婚之间的矛盾只是表象,深层矛盾是当时社会对妇女的普遍歧视。

B.小说虚实结合,通过聂、玛二人的对话,读者可以想象当初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感情的玩弄和欺骗以及玛丝洛娃被抛弃后生活的凄惨。

C.小说主体以聂、玛二人对话为主,对话起初平和,各言其事;然后因求婚话题产生激烈冲突;最后因看守介入而归于平静。颇有起伏,富有戏剧性。

D.小说中聂赫留朵夫前面一直称玛丝洛娃“您”,压抑着内心的感情,后称“你”,最后直呼“卡秋莎”,流露出无法抑制的情感。

22.面对聂赫留朵夫的求婚,玛丝洛娃有怎样的情感体现?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23.小说人物除了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之外,还有柯拉勃列娃、道口工、老婆子等其他人物。请分析这些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20.C

21.A

22.①想到当初被聂赫留朵夫抛弃时的愤恨;②感觉自己与聂赫留朵夫目前地位悬殊的痛苦;③对聂赫留朵夫企图以求婚来拯救自己灵魂的行为的鄙弃。

23.①为老婆子开脱罪名从侧面体现玛丝洛娃的善良;②柯拉勃列娃、道口工等人对玛丝洛娃的劝告反衬了她对真正爱情的坚贞执着;③突显了牢房中底层民众组成的典型环境。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小说

(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先阅读并理解文本,把握情节、人物形象、主旨,再结合具体语境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人物的心理。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特点,我们要首先考虑自身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从“情节作用”考虑,看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主题作用”考虑主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20.C.“玛丝洛娃认为聂赫留朵夫的求婚缺乏诚意”“举止轻浮”错误,在选文中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求婚的行为是抵触的,因为她无法接受当初被聂赫留朵夫抛弃的事实,这与诚意、举止轻浮没有关系。故解析为:C。

21.A.“深层矛盾是当时社会对妇女的普遍歧视”分析错误。节选部分没有体现妇女普遍遭到歧视的内容,深层矛盾是上流社会与底层劳动人民的矛盾。故解析为:A。

22.依据“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愣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咳,当初您要是记得上帝就好了”可知想到当初被聂赫留朵夫抛弃时玛丝洛娃的情感是愤恨的。依据“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你不用来跟我惹麻烦,免得辱没你的身份。还是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感觉自己与聂赫留朵夫目前地位悬殊时玛丝洛娃的情感是痛苦的。依据“‘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可知对聂赫留朵夫企图以求婚来拯救自己灵魂的行为时玛丝洛娃的情感是鄙弃的。

23.依据“‘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我们那儿有个老婆子,人品挺好。可是有人控告她放火,她就坐了牢。’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转动脑袋,不时瞟聂赫留朵夫一眼,‘怎么样,您能办一办吗?说实在的,她真是个很不错的老婆子,分明是受了冤枉’”,为老婆子开脱罪名从侧面体现玛丝洛娃的善良;依据“‘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她说,‘看样子,他被你迷住了。趁他还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他会把你救出去的。有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这倒是真的。’道口工用唱歌一般好听的声音说,‘穷人成亲夜晚也短,有钱人想什么有什么,要怎么办就准能办到’”,柯拉勃列娃、道口工等人对玛丝洛娃的劝告反衬了她对真正爱情的坚贞执着。柯拉勃列娃、道口工、老婆子等人物都是底层民众,突显了牢房中底层民众组成的典型环境。

现代文阅读

亮丽家园

爱丽丝·门罗

花园宫的一切是如此的完美无瑕,每座房子的表情都骄傲地指出了这一点。在新盖的大房子中间,经常还能看见另一种屋子,那就是老城区像富勒顿太太家那样的老房子。这些幸存下来的老房子阴沉沉的,被围困着,显示出岁月长短不同的沉积。它们的无序和突兀、不协调的屋顶角度和斜坡,透露出某种近似原始的气息,与这些街道格格不入。

一群邻居家的女人坐在起居室里,还有一些男人也在。玛丽知道她们在说富勒顿太太的房子。她绝望地看着窗户外头,或者盯着自己的膝盖,想方设法找出几句漂亮的解释中止这个话题。她没有成功。

“要是我住她隔壁,”史蒂夫表情愉快而温和,显然在期待随后的笑声,“我把孩子带过去,让他们带上火柴。”

伊迪斯道:“亲爱的,你在开玩笑,我却努力做了点什么,我给市政厅打过电话了。我说,他们至少可以让她刷刷墙,或者把那些棚屋推掉一些。”

“还有那些鸡。”贾妮·英奇说,“我的天哪,那个味道。我知道我们住在边远地区,但怎么也没想到,我们隔壁就是家畜棚。”

“住街对面可比住隔壁更糟糕。我都纳闷,我们干吗费半天劲要景观窗。”另一个女人说。

史蒂夫竟然说:“按规定市政厅得给我们修条路,她的房子正好挡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只要我们现在让市政厅通路,这样,她就得走。这是法律。”愉快的笑声响起来。

玛丽开口之前,希望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哆哆嗦嗦。“不过,你们想没想过,她在这里住了很久了。我们大部分人还没生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住在这里了。

她拼命地想找一些别的话,比现在这些话更有力、更理智的话,但她就是找不到一句。他们的话从四面八方向她侵袭。棚屋、扎眼、肮脏、私有产权、价格。

“她的时代已经走了。”卡尔说,“不管你明白不明白,这栋房子压低了这条街每一座房子的价格。我做这行,我知道。”

另外一些声音也参与进来。愤怒的情绪在他们之间蔓延,在他们的声音中散发,如同一股狂热的洪流席卷了他们。

“我们现在已经争取到每一个人了。”史蒂夫说,“用不着一家一家跑了。”道路申请书开始在他们手中传来传去。

玛丽跪在地板上,和丹尼的拉链斗争了半天,然后站了起来,穿上外套,理了理头发,戴上手套,随即又摘了下来。她再也想不到什么能做的了,于是走向餐厅的桌子,那是通往大门的必经之路。卡尔把笔递给了她。

“我不能签字。”她回答。她的脸唰地红了,声音战栗。“我不觉得我们有这个权利。我们没有权利。”

“玛丽,你不在乎这里的环境吗?你也住在这里呀。”

“哦,我,我不在乎。”想象之中,每当你支持什么的时候,总是会声音洪亮,而周围的人被你惊醒,感到羞愧不安。但,在真实生活里却不是这样。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让自己变成大家下次一起喝咖啡时的笑料。

“大家不是为了好玩才想赶她走。”卡尔说,“这很不幸,我们都知道。但我们得为社区着想。”

“没错。”玛丽回答道。但是,她把双手塞进了外衣口袋,她突然想到了,他们是对的,为了他们自己,这都是他们必须做的。玛丽带上丹尼,走出了门。

现在,你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把手插进口袋里,保留一颗不打算服从的心以外。

(有删改)

2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丽拒绝在联名请愿书上签字,且不顾众人的怂恿坚决离开,表明了自己决不服从的态度,是一种抗争。

B.以“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让自己变成大家下一次一起喝咖啡时的笑料”暗示玛丽人微言轻,她的想法根本无法对抗众人。

C.文章结尾,玛丽“突然想到了,他们是对的,为了他们自己,这都是他们必须做的”,说明玛丽明白了邻居们的想法,但并不认同他们。

D.小说通过玛丽写出了个人在群体面前的无力与坚持,凸显了她的善良,展现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

2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以对比手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写出了新旧城区截然不同的面貌,暗示了两个城区间的矛盾对立,为下文故事的发展设置了背景。

B.“希望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哆眵嗦嗦”既运用了心理描写,又用到了动作描写。

C.故事情节主要靠简单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推进,情节看似平淡实则波澜涌动,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慢慢凸显。

D.小说文笔简洁细腻,背景设定只是一个社区,情节发展只在一间房里,人物不多,写作空间有限,但却在限定的空间写出了丰富的意味,富有创意。

26.小说的最后写了两次玛丽把手塞进外衣口袋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7.结合全文,概括小说题目“亮丽家园”有什么丰富的含义。

24.D

25.B

26.①表现了玛丽发现无法改变邻居们的决定之后放弃争辩的心理。②表现了玛丽内心的抗拒和坚决,她不会服从邻居们的决定。③塑造了玛丽温柔、坚定、富有良知和同情心的女性形象。

27.①内容上:玛丽生活的花园宫小区是新兴建的漂亮美丽的社区,隐含了对其中的旧房子与老居民的排斥与嫌恶。②人物形象上:住在“亮丽家园”的邻居们有的却显露出了自私刻薄的丑陋人性,他们对待富勒顿太太既不友善也不宽容,题目隐含了对这些人的批评和讽刺。③主题上:真正的“亮丽家园”应该是居民们都如玛丽那样宽容和友善,彼此尊重和谐相处,题目隐含了的希望。

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小说

(1)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本题考查文学作品艺术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