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 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 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 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 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 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

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嗅、奈、链”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哩、级”等23个生字,积累“猛烈、摇撼、无可奈何、庞大”等词语。

2.掌握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事的方法,能按一定的顺序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3.能发挥想象把图片中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把做家务等事情写清楚。

4.学习像作家一样观察描述事情发展的过程,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把事情的起承转合写清楚,能写出转折处的精彩。

5.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类似的事情,并尝试运用这样的写法练习写作。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并在与同伴的分享交流中学习修改。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

学习内容学习重点

教材内容●精读课文16麻雀17爬天都峰●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习作生活万花筒1.掌握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事的方法,能按一定的顺序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能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的重要内容。2.发现作者运用矛盾冲突来叙事的特点,能像作家一样观察描述事情发展的过程,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学习写清楚事情的起承转合,特别是写出转折处的精彩。3.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类似的事,并尝试运用上述的写法练习写作。

(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其中指向习作表达的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是继三年级上册“观察”、三年级下册“想象”之后的第一次集中指向于“记事”的习作单元。

教材在本单元编排了精读课文两篇《麻雀》和《爬天都峰》,要求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这是在提示学生“按顺序”的重要性。“初试身手”中看图写话要引导学生根据图画展开想象,能“瞻前顾后”,把静态的画面还原成一件事,学习按顺序、抓一连串动作把过程写清楚。习作例文《杏儿熟了》按说杏、数杏、打杏、分杏把事情写清楚,《小木船》提示学生围绕主要事情来写,不记流水账。习作板块“生活万花筒”生活万花筒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

单元内四篇选文,从在叙事结构上,都有着相同的结构,即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写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庞大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写清楚的。在具体叙述的时候,作者通过动作、神态、样子等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与猎狗相遇时“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攻击与退缩时”的情形。黄亦波的《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途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把“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最后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顶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两篇习作例文叙事的结构同样如此。

细读四篇文章,还有一个读者不易发现的独特手法,即在叙事中作者都采用了矛盾冲突来推进事情的发展。《麻雀》一事的起因是小麻雀从窝里掉下来,遇到了凶猛的猎狗。在猎狗张嘴要吃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来,挡在猎狗面前,这是一个戏剧性转折,事情有了波折才会精彩。《爬天都峰》一文“我”见到笔陡的台阶就开始担心“我爬得上去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一句“咱们一起爬吧!”爬上天都峰后一老一小互相感谢,给了我信心。这也是一个戏剧性转折。《我家的杏熟了》中邻居家的小淘淘嘴馋摘杏,从树上摔下来,“我”期待奶奶“收拾”他们。可奶奶不但没有责怪,反而打杏分杏给这些孩子,这同样是一种戏剧性转折。《小木船》讲“我”和陈明本来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因为我失手摔坏他的小木船,他生气了也摔了我的小木船导致友谊破裂。几个月后他竟然主动做了个小木船送给我做纪念,友谊失而复得也是一种戏剧性转折。每一个故事中的这种“转折”,才使得每个故事读了让人觉得有种峰回路转的感觉。

这种关键性转折都是一种事出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细细品来,因为,每一个戏剧性转折的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老麻雀在极度危险的时刻飞落下来护住小麻雀,让人觉得意外,但它这样做,让我们一点也不意外,这是缘于伟大的母爱。“我”和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从对方老爷爷身上汲取到了力量,奶奶没有责怪偷杏的小淘淘反而给他打杏是因为长辈的慈爱,“我”和陈明能和好如初是因为孩子内心的纯真与的诚实。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的设计重在抓住四篇文章中的共通价值,即发现故事中的转折,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引导学生读出精彩,写出精彩。读即发现,发现文章的相似结构,发现文章中动人一瞬的转折,发现每一个背后的温暖与感动,发现作者是如何把这动人的一瞬写清楚的。写即尝试,学习作者表达的奥秘,从身边的事中选择一件,尝试用上这样的方法来表达,把我们身边的感动瞬间写清楚。

二、情境与任务

(一)学习情境

爬山,散步,放风筝;分杏,炒菜,擦玻璃;平常小事有时却不平常。走进作家记录的生活中的小故事,发现小小的麻雀也有伟大母爱,登上天都峰原因是这样……事情总有峰回路转的一刻。像作家一样观察描述事情发展的过程,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留下生活的美好,丰富心灵的感受。

任务框架和内容安排

1.(二)任务框架与内容安排

1.任务框架

2.2.内容安排

任务课时学习内容

平淡生活的不寻常事2课文阅读与内容梳理:《麻雀》《爬天都峰》《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交流平台

故事背后有美好2课文主题的品味:《麻雀》《爬天都峰》《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

这些事儿打动我3初试身手习作《生活万花筒》习作交流与修改

(三)

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为主题,整合三个任务七个活动进行学习。

第一个任务“平淡生活中的不寻常事”,重点是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讲讲这四件事,对文章内容有个完整的了解。活动一“它们都是身边事”重在学生的自主阅读。,这四篇文章都是写的我们的身边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语言平实质朴,学生完全读得懂。从单元入手整体阅读,不再是一篇一篇地教,在预习的基础上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概括每件事的内容,这是对前一单元概括的一次巩固。活动二“每个故事都动人”,通过四篇课文的结构比较,让学生发现这类文章的表达密码。再细读课文,去咀嚼一下文章中重要的部分,说说印象深刻的段落与句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任务二“故事背后有美好”,本活动就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四篇文章事情发展中都有“波折”,活动一“聊聊峰回路转那一刻”,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波折”都出现在危难与纠结之时,让人觉得出人意料。作者之所以能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精彩,这中间就隐藏着一种写作的智慧,即善于抓住事情发展过程的变化——“波折”。如果仅把这个过程叫做“经过”,文章就不会如此出彩。活动二“读出暖人心扉那一瞬”这一个学习活动要让学生读出这种波折背后的温暖,这种转折彰显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每一件事情的转折不是凭生波澜,都让我们觉得出乎意料又都在情理之中,转得是有道理的,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一种多重的教育价值。

任务三“这些事儿打动我”。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学生有了这双会发现的眼睛,生活中的每件事都会如万花筒,变得炫丽多彩。活动一“分享那些动人事”,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类似的故事,说说这个故事的波澜,说说它的精彩。在表达的过程中要讲清故事背后让你动心的那一刻,体悟事情发展过程的内在逻辑,虽感意外但合情合理。活动二“写下打动我的一件事”,写之前帮助学生设置学习支架,编列提纲,安排文章的结构。引发学生回忆,读出波折,发现事情发展中的动人之处。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完整并清楚地记叙事情的经过。活动三“文章越改越精彩”,强化自我修改,培养良好的习惯。小组互评互改,力求把事情说清楚。从自读自改到互读互评,再回到自我的修改,不断提高习作的质量。

三三、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

(一)任务一:“平淡生活的不寻常事”

活动1:它们都是身边事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写的我们身边常见的事,麻雀狗遇到遭遇大狗麻雀、旅游时爬山、小朋友去偷水果、朋友间因误会而闹矛盾等等,这些事学生比较熟悉,仿佛就在身边。无论从内容还是表达,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采用预习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把生字的识与写作为预习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我识我读我写”的活动安排,采用预习分享与交流的方式,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把常规的教师检查变成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我能概括一件事”和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是对前一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的巩固。“填个表格结构清”重在把口头叙述转化成书面归纳,这是语言的再加工的过程,同时也是叙事性文章的段落结构的提炼,为列提纲作铺垫。

建议安排1课时

1.我读我识我写

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要会认识11个生字,会写23个字,并积累31个词语。在教学本单元时,让学生进行预习,设计学习任务单,结合单元的基本任务,完成以下几项内容:

一是课文的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第16课与第17课。二是自主识字,做到文中带拼音的字能读,学会文中的11个生字;根据字典的注释,知道“相”的几种读音及用法。三是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文后23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教学中的第一个活动“我读我识我写”,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作检测,分以下几个活动:

①我的识字小窍门:

交流本单元生字,已经掌握的,并能介绍识字的方法。重点指导下面两类字。

嘶哑呵(口字旁);拯掩护搏攀(含有手);

②我积累的新鲜词:

课文中有31个词语需要积累,但从实际情况看,有的词语比较熟悉,对学生没有多大的新鲜感,让学生自主的积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整理。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尽可能把意思相近或相对的词进行比较辨析,加深理解。

有的是形容词,表示程度的,如猛烈、无可奈何、庞大、安然、危险、强大、绝望;

有的是名词,要注意写法与读音,如鲫鱼猴子辫子牙齿云彩石级等;

还有些动词,如摇撼、拍打、掩护、搏斗、尖叫等。

③我能写好这些字:

两篇精读课文中的写字任务较大,一共有23个字。书写指导时进行归类指导:

一是写好提手旁:掩、护、搏。

二是写好口字旁:嗅、哩、呵。

三是写好左中右结构:链、猴、鲫、辫。

④我的朗读分享:

分享学生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以前两篇精读课文为主。

2.我能简要概括一件事

①出示四篇文章题目,提示:四篇课文都是写的事,请你选择一件事,说一下课文内容。

②根据学生预习情况选取典型资源,比较后说说哪些同学的归纳比较完整。总结:一件事的内容概括,要说清楚哪些内容?

3.填个表格结构清

①一般来说,记叙一件事,都会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每一组人可以选择一篇课文完成表格填写)

事情

起因

经过

结果

②学习成果的交流,掌握每篇文章的内容与叙述结构。

活动2:每个故事都动人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这是记事文章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本单元教学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目标任务。本活动要通过四篇课文的结构比较,让学生发现这类文章的表达密码,即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非常清楚。单篇的教学,教师会重在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上,单元整体地学才能更加清楚写作的奥秘。通过前因后果的梳理、结合表格有条有理的讲述,清晰文章结构。再细读课文,去咀嚼一下文章中重要的部分,感受一下事情的经过,说说印象深刻的段落与句子,加深对事情内容的理解。

建议安排1课时

麻雀遭遇大狗遇到麻雀,旅游爬陡峭山峰,小朋友偷水果,朋友间闹矛盾,都是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到、听到、亲身经历过。作者把这些事写下来,读过之后发现它们都非常完整,事情也交代的得清楚。

1.事出有因必有果

①出示四篇文章的内容梳理,问:你有什么发现?(文章的结构相同,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的。)

②读读交流平台,分享收获:一是写一件事件情,一是要把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二是把时间地点交代明白(这是叙事的六要素)。

2.有条有理说清楚

简要概括:你能按照表格把这件事说完整吗?说清事情的六要素。

3.细读课文品情节

再读课文,说说事情发展过程中让你印象深刻的段落与句子。

①课文《麻雀》句段: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讨论:作者是如何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

②课文《我家的杏熟了》句段:杏一个接一个落在地上。我连忙弯腰去捡,不一会儿就捡了一衣兜。奶奶把小淘淘和他的伙伴都叫了过来,一人分给五六个,剩下的几个给了我。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过头对我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讨论:这一段着重从哪个方面来写奶奶分杏的?

③课文《小木船》句段: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我们俩温习完功课,把自己在舰模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我见他那只做得很精致,就拿在手上,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总舍不得放下。不料我一失手,啪的一声,小木船掉在地上,摔坏了。他一看,急了,哭着要我赔。我分辩说:“我不是故意的。”他生气地说:“谁叫你不小心,非赔不可!”还用力推了我一下。我往后一退,正好一脚踩在小木船上,把它踩碎了。这一下,陈明更生气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劲摔在地上,用脚踩了两下,一把抓起书包,头也不回地走了。看着被他踩坏的小木船,我也气得说不出话来。我们的友谊从此破裂了。

讨论:友谊破裂是谁的错?这部分详细写了什么?

任务二:故事背后有美好

活动1:聊聊峰回路转那一刻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文似看山不喜平”,怎样才能把曲折的情节写清楚写曲折呢?这就需要锻炼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波折的眼力。一件事的发展过程,总会有变化与曲折。有时是另一个人物出现,有时是事情有了转机,有时是你期待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一样,让你觉得出乎意料。这些都是事情的波折。本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再读,一是发现文章中的波折,二是看看作者怎么把波折写清楚的。本单元文章最大的关键就是4个戏剧性转折,在结构上都是基本一致的,先讲前面是怎么回事,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接着就是一个波折,有点出人意料,但又峰回路转;最后写结果是什么样的。

建议安排1课时

1.事情波折在这里

一件事情能吸引人,关键看这件事有没有波折。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这四件事在什么地方有了转折?完成表格前一部分:

课文事情的波折在哪儿?

《麻雀》

《爬天都峰》

《我家的杏熟了》

《小木船》

小组交流并讨论:

①文一:带着猎狗散步很平常,什么让这次散步不寻常呢?

波折:猎狗在路上见到从窝里掉下来的小麻雀,张开想咬,老麻雀奋不顾身从树上落下来掩护小麻雀。

②文二:我天都峰又高又陡,看了让人心颤,我能够爬上了天都峰吗望着笔陡的天都峰,心里是怎么想的?

波折:爬上天都峰,为什么天都峰又高又陡,让人看了心发颤,我和爷爷要互相感谢对方?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的一句话,给了我勇气。

③文三:邻居小淘淘带着小伙伴来偷杏,从树上掉下来,我在想看奶奶怎么收拾他们,我的想法达成了吗?

波折:奶奶不仅没有责怪,反而走过去扶他起来给他揉腿,更是打杏给他们吃。

④文四:我失手摔坏了陈明的小木船,陈明生气也摔坏了我的,这破裂的友谊还会恢复吗?

波折:几个月后的一天,陈明主动道歉并送给我一只精致的小木船。

2.读议波折如何写

读读文章中波折部分,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波折的?完成表格第二部分:

课文事情的波折在哪儿?如何写波折的?

《麻雀》

《爬天都峰》

《我家的杏熟了》

《小木船》

交流,重点体会以下几个方面:

《麻雀》的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你能说说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听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吗?

《爬天都峰》通过写“我”的感受,“我”和老爷爷的对话,以及“我”爬山的动作,把“我”不敢爬,“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我”怎样爬上峰顶等重要内容写清楚了。

《我家的杏熟了》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重点写了奶奶“分杏”这件事的。课文是通过奶奶的动作(把小淘淘和他的伙伴都叫了过来,一人分给五六个,剩下的几个给了我)、神态(嘴角露出了微笑)、语言(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把“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小木船》讲述了“我”和陈明之间的矛盾产生及如何修复、化解,重新成为朋友。特别是矛盾产生过程中人物的语言记录得很详细。

交流后整理表格。

活动2:读出暖人心扉那一瞬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这四篇文章之所以篇篇都精彩,就是事情发展中的转折,而且转得很精彩。而这个转折内在的东西它是有道理的。上一个学习活动是发现事情波澜不惊中的起伏,去了解这种波折是如何写的。这一个学习活动要让学生读出这种波折背后的温暖,这种转折彰显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那就是老麻雀的伟大的母爱、老爷爷谈笑声中的坚定意志、奶奶对晚辈的慈爱和小朋友对友谊的珍惜。每一件事情的转折不是凭生波澜,都让我们觉得出乎意料又都在情理之中,转得是有道理的,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一种多重的教育价值。

建议安排1课时

1.勇气从哪里来?

①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我带头猎狗去散步,遇到一系列的情况,你觉得那些是巧事?

(那天风大,小麻雀刚巧从巢中掉下来了;掉下来的时候,猎人和猎狗正巧经过;小麻雀的妈妈幸亏没有出去觅食,发现了猎狗对小麻雀的生命构成威胁;那么大的猎狗,居然也能愣住、后退……)

这一连串的巧事中,你觉得让你最大的惊奇是什么?(老麻雀的勇气)

②围绕问题思考:猎狗发现一只小麻雀,正要去咬,忽然来了个老麻雀。老麻雀的勇气从何而来?

读读描写老麻雀的句子,讨论交流:假如你是那只老麻雀,你从树枝上下来还是安然地呆在树上?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教师小结:事出意外,但是很有道理,因为老麻雀爱护小麻雀,人性和兽性是相通的。这也是伟大的母爱。事情出乎意料,但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2.奶奶为何这样做?

①分享:你有过偷采别人家的水果的事吗?

②交流:被人发现后,主人是怎么对待你的?

③讨论:文中的奶奶她为什么这样做?从一次打杏分杏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奶奶还会做些什么事。

小结:这是一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与杏熟了相关的事,赞美了奶奶的善良,反映了纯朴的乡情。文章所写的奶奶的这些事,表面上看似乎不相关,其实正是对奶奶从爱“我”到爱邻家小孩,再到爱乡亲们的心灵的层层剖解。爱是体现是点点滴滴之中的。

3.这样说事有道理

结合《爬天都峰》和《小木船》,说一说这两件事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特别温暖、或让你感动?

重点指导:①“我”在笔陡的山峰前害怕时,老爷爷和“我”的对话让我体会到什么?老人简简单单一句话“咱们一起吧!”汲取到什么样的力量?

以“爬上了天都峰”创设一个对话情景,把文章中没有明说的内容通过对话展现出来。

②陈明为什么要送“我”一只小木船?

联系生活说一说,你和同学间有过矛盾吗?为了一件什么事?后来怎么解决的?

任务三:这些事儿打动我

活动1:分享动人的那件事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叙事性的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并不是教学中特别重要的教学任务。而是要学习这种叙事的独特之处,能够在叙事中抓住让人难忘的,或者感动的、温暖的地方来写。这种温暖与感动往往都是事情中的转折之处体现出来的。在发现作者写作的智慧之后,再让学生动笔写下来,既符合编者对单元写作的要求,又发掘出独特的教育价值。本活动安排三个小任务,一是结合“初试身手”中的两幅图展开想象,把单幅图变成多幅图,还原事情的经过,重点是抓住提供的图片把当时的场景写清楚,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二是完成“初试身手”中第二个小练笔,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做家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动作来写,先想一想有哪些动作,填写动作流程图,把动态的画面定格。三是分享交流,把自己亲身经历或听到、看到的类似这样的事情说一说。以课文提供的内容为参考,调动生活积累,畅所欲言。

建议安排1课时

1.瞻前顾后,想象画面

任务:结合“初试身手”中两幅图,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①你能读懂这两幅图吗?用上一句话说说事情的主要内容。

②你能把一幅画变成几幅画吗?

方法:想象这幅画中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起因)?这幅画之后是怎么样的(结果)?可以在图上画一画,也可以写一两句话。

提示:如果运动会的场景说不够清楚,可以结合自己参加过的运动会说说大家都会怎么做。奶奶过生日的图画,也可以和家人过生日结合起来说,在吹蜡烛之前大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有怎么样的感受。

③事情中那个部分让你感觉顿起波澜,详细地说一说。要求: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清楚。

2.用心观察,细致描述

任务: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方法:①观察时记录好动作,完成动作流程图。

提示:擦玻璃的动作有“用、喷、拿、擦、刮、看”;炒菜的动作有“洗、切、倒、炒、翻动、盖、铲出、装、端”等。

②描述时按顺序,抓住动作,并说出当时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说说哪个环节让你感觉突然,让你意想不到。

③写下自己描述过的一个片段。

3.你说我听,分享经历

①任务:读读下面的题目,哪些让你似曾相识?你有过类似的事吗?

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她收到了礼物爷爷戒烟了

家庭风波教室里的掌声信不信由你照片里的温暖

②小组交流:谁的故事最有趣?最动人?最温暖?

③大组分享:选择一件让我们觉得有波折、让人觉得峰回路转的事情,分享给同学。

要求:讲清危难与转折,

活动2:写下打动我的一件事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设置学习支架,让学生的写作有方法,这是解决中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会说不会写问题的有效策略。“画张事情发展的线路图”是帮助学生编列提纲,安排文章的结构;“我的故事有波折”是引发学生细致回忆,发现事情发展中的动人之处;“用心写下这件事”给予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完整并清楚地记叙事情的经过。

建议安排1课时

画张事情发展线路图

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想一想,选择一件让你觉得感动、温暖的事,用上提供的表格或者在思维导图上填一填。

①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可以在表格里写一写。

事情

起因

经过

结果

②也可以根据提供的思维导图在空白处填一填。

我的故事也波折

想一想,这件事中哪个情节打动了你?可以先填一填,再说一说。

3.用心写下这件事

学生写作,提示:(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写。(2)重点的部分要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与神态等。(3)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也写清楚。

活动3:文章越改越精彩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要特别引导学生自我修改,一是能做到文通句顺,自己能读得流畅,尽量少写错别字;二是能完成本次习作的基本任务,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三是看看自己的习作有没有把重点的部分,特别是产生波折的地方写清楚。自己写清楚,别人才会读得明白。在修改环节强化自我修改,培养良好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互评互改,集中大家的智慧,力求把事情说清楚,从自读自改到互读互评,再回到自我的修改,不断提高习作的质量。

建议安排1课时

1.自读自改

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完成三项任务(自我修改三步曲):

①读一读,句子通不通,有没有错别字?自我评估:☆☆☆☆☆

②标一标,画出时间、地点、人物,在作文右侧标上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自我评估:☆☆☆☆☆

③画一画,事情的精彩动人之处,想想你自己是否满意。自我评估:☆☆☆☆☆

2.互读互评

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小组成员听,小组成员完成以下任务:

评价要求达成度或存在问题

1.有没有按一定的顺序写?

2.有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3.有没有把事情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3.再读再改

参考同学的建议,进行再次修改,并誊写到作文本上。

四四、教学建议与资源支持

(一)单元教学建议

1.遵循规律,尊重学习起点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开始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这一个过渡期存在的关键年龄就在第二学段。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了三年级的历练,对于习作有了一定的方法积累,但口头表达依旧略好于书面表达。教学中要采用先交流后写的方法,拉近学生与习作的心理距离,消除书面表达的畏惧。

本单元安排了次习作两篇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以及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都是发现在我们身边的事,贴近生活。通过阅读,勾连生活,借助表格与习作例文,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学习有顺序地将事情写清楚的写作方法。在设计习作练习时,重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打通习作与生活的桥梁,努力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将稍纵即逝的生活拉回课堂,打开习作的思路,从而进一步激发习作的乐趣和自信心;第二方面是习得初步的把事情按一定顺序写清楚的方法,用好单元习作中的表格,帮助学生形成习作思路,降低习作难度。

2.把握重点,感受写作智慧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常规单元,是专门指向学习习作表达的,故在理解内容、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等方面不宜做过多要求,教学时更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麻雀》选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作者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庞大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写清楚的。《爬天都峰》是黄亦波的作品,文章按照“爬山前——爬山途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在梳理文章结构后,要特别重视事情发展过程中作者是如何写出“波折”的,一是事情是发生转折的,二是作者是如何写清楚转折,三是体会这种转折背后的动人之处。从平常的事件中发现其中的不寻常,这就是写作的智慧。

3.强化实践,亲历学习过程

习作单元是一个特别注重实践的单元,教学时要着力凸显实践性,搭建支架,给学生提供自主实践与深度体验的平台。

本次习作任务是让学生选取生活中精彩的镜头,将一件事情写清楚。习作要求选取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初试身手”安排两个小练笔,一是根据图片想象,还原事情的前因后果;二是让学生观察家人擦玻璃、炒菜或做家务,注意把动作写清楚。这是第一次实践。习作“生活万花筒”针对“怎样按一定顺序写清楚”这一难点,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明确点明“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这是第二次实践。完成习作之后,从自评“说说这件事是否写清楚”“再参考同学的建议修改”两个主体的行为,既关注了“评价”,又让学生明白作文的目的之一是与人交流,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读者意识。这是第三次实践。除了动笔写作的实践外,教学还要重视从说到写,在阅读课文发现表达的秘密后,要特别重视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发现过的类似的事,想一想这件事的波折在哪儿,怎么把它说清楚。这同样也是实践。说说、议议、写写、改改,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实践的过程。

4.培养习惯,重视自我修改

本单元习作聚焦“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一个点,从习作方法到习作实践,从片段练习到整篇习作,从学生个体练习到交流中分享、修改、提升,在渐进的学习中不断获得学习体验,习得方法和策略,从而在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文章不厌百回改,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的修改。一是重视自我修改,叶圣陶说:“文章改完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这也是个好习惯。怎么念法呢?要跟平常说话一样地念,而不是像有些人在会上做报告念稿子那样念法。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这也是对自己的考试,我看很要紧。”自我修改的基本要求就是句子通顺连贯,尽可能不写错误字。

针对没有达到要求的习作,应当鼓励学生针对不足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也可以把所有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收集起来,从习作要求的维度进行归类梳理,聚焦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修改。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本单元的评价重点,进行习作心得体会分享,明确习作好在哪里,怎样写更好。必要时还可以再次引入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中的典型语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实现二度修改。

(二)单元线上学习包的设计与使用建议

任务一平常生活的不寻常事

活动一它们都是身边事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设计意图及使用建议

1.我读我识我写学习任务单(内容包括:《麻雀》《爬天都峰》两课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会写的23个字;多音字“相”在线查询;这两篇课文的电子稿以及可以摘抄的书写框。)学习任务单是学生自学要求,既要求有阅读内容,也要有相应的练习,多音字的查询体现出线上学习的优势;电子课本与可摘抄的书写框,展开线上学习的使利。

2.一起分享与交流(1)我的识字小窍门设计以下板块:(1)我的小发现:学生把可以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2)识字游戏跳跳跳,点击词语,读正确可以点下一个;(3)我积累了新鲜词,可以在空白处书写;(4)我能写好这些字,每行有四字格;写完后可以上传。(5)我的朗读分享,学生可以录音,把保存发送到学习群。这是学生自学后的分享与交流,板块的设计便于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线上展示。师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资源进行点评。

3.我能简要概括一件事(1)说说我的思维图。提供思维导图框架,学生只要在框架内填写就可以。填个表格结构清,表格里可以直接输入或书写。提供思维导图框架,让学生能按照这样的结构进行内容的梳理,减轻学生的操作难度;表格的填写与导图作用一样,两种不同的图式,目的都是为了掌握事情的叙述是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

活动二每个故事都动人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设计意图及使用建议

1.事出有因必有果提供四篇文章的内容梳理结果(可以是表格式或思维导图)2.有条有理说清楚提供四篇课文的超链接运用提供的文章结构的梳理图,让学生能发现叙事性文章的一般特点: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起因、经过、结果很清楚。

任务二故事背后有美好

活动一:聊聊峰回路转那一刻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设计意图及使用建议

1.事情波折在这里提供表格,样稿如下:表格内需要填写的部分,学生都可以用手书写,或者输入。根据表格内容进行填写,并交流。表格分两次进行,前一部分找波折,后一部分研究波折是如何写的。在线上提供相应的电子稿,方便学生复制粘贴。

活动二读出暖人心扉那一瞬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设计意图及使用建议

四篇文章的电子课文,课文图片上有圈划批注的功能,并能把学生的学习结果保存。既能让学生在图片上直接批注圈划,又能分享与交流。

任务三这些事儿打动我

活动一分享动人的那件事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设计意图及使用建议

1.瞻前顾后,想象画面设置如下页面,空白处可以书写或画图。2.用心观察,细致描述观察任务栏目设置动作流程图。圈内可以填写,流程图可以复制。以上两项内容填写完毕,都可以以图片的形式保存。以图表的方法填一填,更加形象与直观。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并分享,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写下打动我的一件事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设计意图及使用建议

1.画张事情发展线路图提供两种记录事情发展的线路图,学生可以直接书写。2.我的故事也波折学生可以手写或者用输入法,把思考的结果写上去。强调技术的交互性,把思考过程记录下来并上传。

活动三文章越改越精彩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设计意图及使用建议

1.点击拍照把学习初次习作上传。右侧1设置自我评价表,进行星级评价。2.右侧2设置小组评价表;3.学生根据意见再次修改后上传。利用宏程平台拍照功能,将自己的“习作”拍照上传,师生共评。

(三)单元学生用书使用建议

本单元的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主题一致,仍然是在“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学习活动强调整体性,单元学习不以单篇教学的顺序展开,而且进行整体教学。学生用书更强调可操作性,体现学习过程的内容逻辑。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作一些调整。

任务一“平淡生活的不寻常事”的目标是,认识“嗅、奈、链”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哩、级”等23个生字,积累“猛烈、摇撼、无可奈何、庞大”等词语;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特点,能清楚地梳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按顺序讲述故事。活动安排时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读,解决本单元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在交流板块中以活动化情境展开,“我的识字小窍门”“识字游戏跳跳跳”“我能写好这引动些字”,既是方法的分享,也是一种游戏化的挑战。内容的梳理则是对上一单元概括文章内容的巩固,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事情都是身边事。在学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理清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是本单元的一个基础性任务。

任务二“故事背后有美好”是本单元学习的一大重点。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运用矛盾冲突来叙事的特点,每一件事都在让你纠结处突然来个转折,这是作者写作的智慧。“聊聊峰回路转那一刻”就是要能找到这种波折,看作者是如何把波折写清楚的。能读懂作者这样精彩表达的作用,这样才能能像作家一样观察描述事情发展的过程,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读出暖人心扉那一瞬”则引导学生体会事情发展过程中“波折”背后隐藏着的美好品质,感觉文本表达的主题,这是四篇文章所蕴藏的最大的教育价值。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让学生讨论,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意见。从所读的动人故事到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升对事情发展过程的发现力,能从平常事中发现不寻常。

任务三“这些事儿打动我”,立足于重点在于学生的写。三个学习活动从扶到放,看图展开想象,把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的连续故事,要启发学生“瞻前顾后”,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想明白,而重点还在于把这幅图说清楚,想象图片上的人物会有什么表现,说什么,做什么,假如你在现场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观察家人擦玻璃、炒菜或做家务,要从抓住人物的动作写,既要有顺序,又能写清楚。“最能打动我的一件事”要运用本单元掌握到的方法进行运用,一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二是能注意事情中的波折,把动人的一瞬表现出来。

五五、练习、测评及建议

(一)单元评价与测评目标

1.识字与写字

(1)认识“嗅、奈、链”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

(2)会写“哩、级”等23个生字,积累“猛烈、摇撼、无可奈何、庞大”等词语。

2.朗读与背诵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读好人物的对话,能结合事情的发展变化读出不同的语气。

3.阅读

(1)发现作者运用矛盾冲突来叙事的特点,能读懂作者这样精彩表达的作用。

(2)体会事情发展过程中“波折”背后隐藏着的美好品质,感觉文本表达的主题。

4.习作

(1)能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特别是能写出事件的变化与波折。

(3)继续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乐于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听取同学的意见后进行再修改。

(二)练习、测评设计说明

本单元主题是“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么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本单元的学习活动着重在发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波折,体会波折背后的美好。但在学习写作的方法同时,也要注意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力求阅读与表达同步。本单元的练习、测评的设计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培养识写能力。注重单元课文的朗读,进一步强化对生字词的巩固,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练习进一步深化理解,并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来理解内容。

3.拓展叙事文体写作方法。多渠道拓展叙事类文本的写作结构,运用四格漫画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件事可以把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来安排顺序,并学习这样方法来叙事。避免教学中过于强调事情按起因、经过、结果记叙的单一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