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杜郎口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杜郎口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杜郎口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杜郎口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杜郎口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杜郎口中学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A.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2.1864年6月,中国海关税务司赫德(英国人)在通告中,告诫外籍雇员应时刻铭记“税务司署乃中国海关而非外国之海关所有.领取中国政府之俸禄因而身为该政府属员之人”。这反映了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C.契约精神影响雇员职业操守 D.中国外贸完全被英国所控制3.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步组建起一个经济联合体,希望通过它来避免战争重新爆发。“它”应该是A.世界银行 B.欧洲共同体 C.马歇尔计划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1912—1919年的八年间,民族工业新建厂矿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纺织、面粉、火柴、榨油造纸等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其中面粉除内销外,还大量出口。这说明当时中国A.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B.民族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C.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D.重工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5.朱熹说:“释氏便只说是空,老氏便只说是无,却不知道莫关于理。”“又谓老佛之学乃致知而离乎物者,此尤非是,夫格物可以致知犹食所以为饱也,今不格物而自谓有知,则其知者妄也。”据此可知,朱熹意在A.说明理学植根于佛、道思想B.强调理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指出理学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6.1508年教皇邀请米开朗琪罗为西斯廷小教堂描绘天顶。米开朗琪罗描绘了数百个各式各样的人物,他们没有任何神秘主义色彩,而是人文主义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大聚会。拉斐尔对此由衷称赞说米开朗琪罗是用同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造这个世界的。据此判断,拉斐尔称赞的画作是A.《雅典学院》 B.《创世纪》 C.《末日审判》 D.《哀悼基督》7.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8.鲁迅在《关于“舒愤懑”》里写道:“……我从此可以昂头露顶,慢慢地在街上走,再不听到嘲骂。几个也是没有辫子的老朋友从乡下来,一见面就摩着自己的光头,从心底里笑了出来道:哈哈,终于也有这一天了。”“这一天”的变化与以下哪一事件紧密相关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9.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即许县)。这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史籍中却有不同的记载。《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和《三国志·毛玠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诸葛亮传》及诸葛亮的《隆中对》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说明A.史料包含了记录者自身的立场情感B.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史实记载C.史料与历史真相之间可能存在差距D.自相矛盾的史料不能作为历史证据10.下图选自资中筠《开放中的变迁》,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A.1898年是清代民间社团创立最多的年份B.甲午战败后几年内民间社团数量增长较快C.晚晴的民间社团以推翻君主专制为主要目的D.辛亥革命时期民间社团合并为政党故数量减少11.拿破仑的侵略战争,复辟时期的反动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无情地打碎了人们对理想主义的幻想;而获得了个性解放的知识分子,则需要一种自由表达个人情感的主观感受方式。在这样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等待戈多》12.清政府曾规定京官在五品以下,外官在四品以下,初次任用、保举、学习期满留用等,均须朝见一次皇帝,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分批引见。这一规定A.推动了京官与外官的交流 B.有助增加行政官员的数量C.促进了文官与武官的配合 D.成为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13.有学者指出,在希腊悲剧中,无论是王子和公主之悲剧,还是英雄儿女之悲剧,均过分重视生命个体自由的表达,如在悲剧《美狄亚》中,当美狄亚爱上伊阿宋时,不惜杀兄盗国宝,当伊阿宋背叛她时,她又不惜杀子报复。该学者意在说明A.要重视公民生命价值 B.应该要完善人的德性修养C.戏剧作品应表达德性 D.应尊重女性自主选择权利14.“当时,船队返航至佛得角群岛时,发现船上的日期是7月8日星期三,岸上却是7月9日星期四。他们回国向皇帝和教皇汇报,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探讨,逐渐揭开了时差之谜。”材料中的“他们”是A.迪亚士船队B.达·伽马船队C.哥伦布船队D.麦哲伦船队15.晚清诗人黄遵宪《番客篇》言:“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朝入关之初厉行“海禁”政策,其主要针对A.东南沿海反清势力 B.东部沿海奸商势力C.来自日本的倭寇势力 D.来自西方的殖民势力16.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始。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作者意在说明A.商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B.中华文明的起源模糊不清C.中华文明起源争论激烈 D.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17.清人秦荣先《上海县竹枝词》写道: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农夫苦踏车。直唤娇娘帮出力,汗淫粉颊赛红霞。这里的“踏车”A.推动交通工具的近代化B.利用水力提高了农田抗早能力C.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D.表明灌溉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18.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史籍不载,也没有其他证据表明汉末有异性兄弟金兰结义的习俗,但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对于桃园三结义着墨甚多,同时期在许多水陆码头出现了“三义庙”“结义庙”。这反映出当时A.地域性文学得到充分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对信义的重视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变迁 D.三国历史受到商人们的推崇19.“作为一个将使德国的一代人处于奴役状态、降低千百万人的生活水平、剥夺整个国家幸福的政策,即使它可能使我们更加富裕,并且不会撒播令整个欧洲的文明生活衰退的种子,这种政策也是令人憎恶的。”该“政策”出自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四国条约》D.《开罗宣言》20.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因为文学作品具有史料价值,所以可以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传说远古时期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D.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专著,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21.1930年,美国率先将平均关税率从40%调至47%。此举遭到34个国家抗议,美国一千余名经济学家也联名反对,但当时美国总统仍执意实施。此举A.促使美国经济逐渐好转 B.导致世界经济加速恶化C.刺激欧洲各国走向联合 D.致使美国总统权力扩张22.《辛丑条约》签订后,士大夫们对严复《天演论》的解读,逐渐指向革命。这说明A.严复主张资产阶级革命B.达尔文进化论直接影响广大国人C.时局变化影响思想变迁D.适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动革命发展23.“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这一演变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达到最为深刻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演变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宣扬相对主义和怀疑论B.主张提倡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C.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D.肯定人的价值,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24.如表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的变化(亿元)年份合计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公私合营工业私营工亚个体工业194914037.52.268.332.21950191644.172.850.3195126494.28.0101.260.11952343153.813.7105.270.6——据《中国统计年鉴》上述变化A.开始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反映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结果 D.表明新民主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5.从春秋战国“文字异形”到秦朝“书同文字”的变化(下图所示),反映出①汉字开始走向成熟②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③中央集权的大一统趋势④从百家争鸣走向文化专制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6.在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导致教育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 B.福利制度的普遍推行C.无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27.《国语·楚语下》记载:“天子遍祀群神品物,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卿、大夫祀其礼,士、庶人不过其祖。”这表明西周A.政治专制国家集权 B.礼乐社会等级鲜明C.物质丰富国力强盛 D.社会转型礼崩乐坏28.“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蜿蜒于街道、住宅区、花园、树林、河流之间,行经之处,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这项“奇怪工程”的建成A.引起朝鲜半岛冲突加剧 B.导致德国开始走向分裂C.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D.预示世界局势紧张加剧29.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这一现象反映出A.家庭棉织业日益衰败B.近代棉织业发展迅速C.自然经济走向了解体D.西方加剧了棉纱倾销30.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工作会议,强调在解放战争第三年,必须注意从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人和知识分子中吸取干部,后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又重申了这一主张。其主要目的是A.使全党认识到革命的艰巨性B.提高执政能力应对工作任务的转变C.争取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D.为土地改革和“一五计划”做准备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51年,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主持编撰了《百科全书》。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等。该书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了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围绕百科全书的出版和发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狄德罗顶住教会、政府几次三番的迫害,终于在1772年全书出齐。该书问世后共出了七版,其中第一版就轻松售出了4000册,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摘编自《吴于、齐世荣总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二1773年,清乾隆帝下诏开设四库馆,以纪昀等人为总编撰官,开始编撰《四库全书》,声称集古今著作,“以彰千古同文之盛”。次年,又下征书令,要将“有抵触本钥之语”的书“尽行销毁”,最终被销毁的书籍多达三千余种,几与四库现书相当。1782年编撰初成后,先期抄写四部,藏于北京、沈阳等地,仅供皇室阅览。随后又抄写三部,分藏于江南,允许文人入阁阅览。《四库全书》按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成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摘编自《常这华义浓史十二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编撰中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它们在中法两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2.工业革命与启蒙思想吕一民先生在《法国通史》中感慨到:“若就经济的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工业革命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又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毋庸置疑,法国人有足够的理由为法兰西文化当年的辉煌感到自豪。”问题:(1)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原型的因素有那些?(2)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33.孔子与儒学孔子研究是建国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孔子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对儒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里,孔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皇权因与孔学结合而理化。……皇权虽不断更迭,而孔子的权威却日益稳固,从未动摇过。——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16年秋,康有为请政府于宪法中定孔教为国教。陈独秀连加痛驳,谓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的因缘,孔子提倡的道德礼教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他的伦理学说与共和立宪政体相违。此后,李大钊、吴虞等人也对礼教进行了大力批判,胡适还提出了“打孔家店”的口号。——据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等材料三1966年至1976年,造反派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讨孔、批孔运动,反孔还是尊孔成为革命与反革命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1978年开始,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成了学术界的热衷话题。1989年以来,学术界先后召开了“儒学及其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其他相关的学术会议,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等组织。——据颜炳罡《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孔学“政治化”和皇权“理论化”的具体表现。(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待孔学的态度,概述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3)据材料三,指出1976年以来学术界“孔子研究”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依据材料“直待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民众忧患意识产生,故B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与“直待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不符,应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材料信息不涉及人民反割台斗争,故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直待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联系所学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2、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赫德要求外籍雇员认识到自己领取中国政府的俸禄,就要为中国政府服务,二不能认为是自己国家的海关,告诫雇员要有为“雇主”服务的契约精神,故选C;A表述正确,但是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说明绝对化,且不符合史实,排除。3、B【解析】

依据材料中“西欧国家”、“经济联合体”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因此B选项正确。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不是西欧国家组建的经济联合体,A选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不是西欧国家组建的经济联合体,C选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5年,也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不是西欧国家组建的经济联合体,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C【解析】

1912—19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快速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故选C;AB不符合史实,排除;当时中国轻工业取得较快发展,重工业发展缓慢,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2—1919年”,联系近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5、C【解析】

材料中朱熹批评了佛道否定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理论实质和致知不格物的认识方法。这实质上体现出朱熹对肯定现实世界的儒家精神的弘扬,其目的是维护儒家的正统地位,故C项正确;理学只是吸收了佛道思想而已,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理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故排除B项;朱熹发展改造儒学的终极目的是强化伦理道德以维护封建统治,故排除D项。6、B【解析】

由材料信息“1508年教皇邀请米开朗琪罗为西斯廷小教堂描绘天顶”“数百个各式各样的人物,他们没有任何神秘主义色彩,而是人文主义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大聚会”可以判断出,拉斐尔称赞的画作是《创世纪》,故B正确;《雅典学院》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创作的壁画,故A错误;《末日审判》是由米开朗基罗创作于1536年,故C错误;《哀悼基督》是大理石雕像,故D错误。7、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欧宗教改革的理解。“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材料反映了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世俗的权力应该高于教权。所以选D。8、D【解析】

根据“我从此可以昂头露顶,慢慢地在街上走,再不听到嘲骂”“没有辫子的老朋友从乡下来”可以看出这指的是剪辫,根据所学可知,这与辛亥革命后的剪辫易服有关,故D项正确;ABC三项所处的时间都是在清朝,辫子不能剪,故排除ABC项。9、C【解析】

几种不同史料的记载方式,反映了他们与真实的历史真相之间存在差距,故C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作者立场情感的信息,故排除A。同一历史事件有的有一种记载,有的有多种记载,但不是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故C错误。材料中的史料之间不是矛盾的关系,故D错误。【点睛】本题以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县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史料与历史真相之间关系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1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中曲线的走势中能够看出1895年-1910年间晚清社会民间社团力量的发展经济的两次大的曲折波动时期,甲午战后的几年间民间社团数量增长较快但至1900年又由于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迅速跌入谷底;1905年后民间社会力量再次兴起,同样至1910年间民间社团力量再次弱化,所以B项说法符合图中图中曲线含义,ACD三项三项并不能从曲线中直接显示出来。考点: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11、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拿破仑战争失败和工业革命影响,知识分子要求自由表达个人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巴黎圣母院》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A项符合题意;《人间喜剧》是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号称社会百科全书,与自由表达个人感情无关,B选项错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十月革命后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学,C选项错误;《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作品,属于后现代主义,D选项不符合题意。12、D【解析】

据材料中“初次任用、保举、学习期满留用等,均须朝见一次皇帝”,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政府采取措施促使官员感受到皇帝的恩赐,这是加强皇权的体现,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提到京官与外官之间的交流,A错误;材料未提到采取措施增加行政官员的数量,B错误;材料仅提到“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分批引见”,不能推断出促进了文官与武官的配合,C错误。13、B【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美狄亚为爱杀兄盗宝,为恨杀子报复,说明美狄亚的人格和道德修养出了问题,因此《美狄亚》的作者强调要完善人的德性修养,故选B;ACD表达的意思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明性,不符合题意,排除。14、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佛得角群岛位于非洲西海岸。依据材料中“船队返航至佛得角群岛”“船上的日期是7月8日星期三,岸上却是7月9日星期四”“回国向皇帝和教皇汇报”并结合地图中的方向标识以及所学可知,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横跨大西洋、太平洋、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印度洋,绕过非洲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壮举。故答案为D项。ABC项,根据所学可知,迪亚士船队率三条船从葡萄牙起,沿大西洋的西非海岸南下,在南非的好望角遭遇了风暴绕过并发现了该角;达·伽马船队率四条船从葡萄牙起航沿大西洋的西非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到达了肯尼亚的马林迪,在阿拉伯向导的引导下,横渡印度洋,到达了印度;哥伦布船队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率领船队横渡茫茫无际的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综上所述,此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15、A【解析】

清朝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厉行“海禁”政策。故A正确;东部沿海奸商势力在明朝时期已经被肃清,排除B;日本倭寇主要是明朝时期出现,排除C;清初厉行“海禁”不是对付西方的殖民势力,排除D。故选A。16、D【解析】

根据材料“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了白胡子了”可知作者意在强调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故选D;夏鼐意为中华文明起源远远早于商代,但并不意味着起源模糊不清,排除AB;“争论激烈”的说法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C。故选D。17、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详解】根据材料“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农夫苦踏车”可见是指灌溉工具翻车,依靠人力,故排除A和B,选择D。材料中不能获取C选项的信息,故排除。【点睛】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朝代三国曹魏唐朝宋朝明清灌溉工具翻车筒车利用水力灌溉高转筒车利用水力灌溉风力水车利用风力灌溉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时期的漕渠、白渠、龙首渠18、B【解析】

水陆码头多为商品经济发展之处,商业发展需求使对信义更为重视,故B正确;材料与地域性文学发展无关,排除A;“义”为我国传统主流道德观念,材料未体现主流观念的变迁,排除C;材料并不能说明三国历史受到商人们的推崇,排除D。故选B。19、A【解析】

由材料“作为一个将使德国的一代人处于奴役状态……这种政策也是令人憎恶的”反映德国人对宰割德国的条约的不满,结合所学,《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和约,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故A符合题意;《九国公约》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故B不符合题意;《四国条约》主要是瓦解英日同盟,结束了日本和英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合作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开罗宣言》协同中美英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故D不符合题意。20、B【解析】

《茶赋》属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提供绝对可靠的历史信息,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B项正确;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即记载准确的历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A项错误;传说不可以作为信史,需要有其他有力材料的佐证,因此无法仅根据神农氏的传说确定茶的起源。C项错误;《茶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比唐代《茶经》更早。《茶经》不能确定在唐朝以前是否已经出现茶,只能确定茶至少在唐朝时已出现。D项错误。21、B【解析】

尽管受到34个国家抗议和美国千余名经济学家反对,美国总统仍执意上调关税率的做法,导致了世界经济加速恶化,B项正确;1930年胡佛总统上调关税税率并未促使美国经济逐渐好转,也没有导致美国总统权力扩张,AD两项错误;1930年代欧洲各国并未走向联合,C项错误。22、C【解析】

根据所学,《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彻底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改良在近代中国已无出路,因而士大夫阶级开始日益倾向革命,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严复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而非革命派,故A项排除;根据常识,士大夫阶级并不等于广大国人,故B项排除;“适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动革命发展”这种说法属于绝对化错误,故D项排除。23、A【解析】“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可知是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对神的怀疑和否定,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是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典型表现,故A正确;B是启蒙运动时期康德的思想,排除;C与材料无关;D是文艺复兴的思想,排除。24、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经济指的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过渡性经济。根据材料时间1949年到1952年各工业比重可知,当时新民主主义经济迅速发展,D正确;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A排除;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B排除;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于1953年,C排除。故选D。25、B【解析】

汉字多样化到形体的统一,反映了秦代建立统一帝国的内在要求,②④符合题意;①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汉字的成熟,排除;④文字的统一对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排除。B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6、D【解析】

依据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到20世纪,两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欧洲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产业工人,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必须普及“义务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需要,所以材料中的变化是由于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D正确;“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可能因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在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材料中“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说明,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对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排除A;福利制度普遍推行是在二战后,排除B;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其目的是要夺取政权,不仅是义务教育的普及,排除C。27、B【解析】

材料反映了从周天子到庶人祭祀的礼仪和规格,体现的是社会的等级森严,故B正确;周代没有专制,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物质丰富,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礼乐制度的推行,而不是礼崩乐坏,排除D项。28、D【解析】

依据材料“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柏林墙的修建,柏林墙是美苏冷战对峙的产物,表明了世界局势紧张加剧。D正确;引起朝鲜半岛冲突加剧的是朝鲜战争,A错误;1949年德国分裂,1961年柏林墙修筑,德国分裂早于柏林墙的修筑,B错误;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C错误。故选D。29、C【解析】

根据“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可知,江苏通州海门一带出现“纺”“织”分离和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的趋势,表明自然经济走逐渐向了解体,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纺”“织”分离和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的趋势,并非家庭棉织业日益衰败,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棉织业,并非及其生产的近代棉织业,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方是否加剧了棉纱倾销,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联系所学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表现分析解答。30、B【解析】

1948年9月解放战争态势已经较为明了,七届二中全会时期国民党已经大势已去,此时强调从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人和知识分子中吸取干部,意在为即将建立的全国政权吸收行政管理人才,提高执政能力应对工作任务的转变,B正确;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故此举目的不在于认识革命的艰巨性,排除A;吸收的人才主要是知识分子和干部,这类人军事方面的能力有限,更多的是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故其目的不是争取解放战争迅速胜利,C排除;“一五计划”是在建立全国政权之后并经济得到恢复后实施的,此时尚未建立政权,D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差异主导力量不同:《百科全书》由民间学者主导,《四库全书》由政府主导。目的不同:《百科全书》宣传启蒙思想,《四库全书》则服务于专制统治。参与者不同:《百科全书》由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参与,《四库全书》则是官僚阶层;内容选择不同:《百科全书》融入科学与民主的新成果,《四库全书》则是对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与总结。原因:经济上,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中国仍处于小农经济统治之下;政治上,法国虽处于封建专制下,但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而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思想上,法国启蒙运动高涨,思想解放,而清朝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2)作用《百科全书》:传播了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统治,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四库全书》:保存了文化典籍,对于文化传承有积极作用;但其毁书禁书行为又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思想解放;该书为统治服务,其社会影响有限。【解析】

(1)一问主要差异根据材料一“思想家狄德罗主持编撰……撰稿的多达160人……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等……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宣扬了理性主义”及材料二“以纪昀等人为总编撰官……“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将“有抵触本钥之语”的书“尽行销毁”……按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从主导力量、编纂目的、参与者、内容选择进行概括阐述;二问结合所学从明清时期、启蒙运动时期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局面进行分析阐述。(2)《百科全书》的影响根据材料一“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从传播启蒙思想、推动启蒙运动及冲击封建统治进行阐述;《四库全书》影响根据材料二“供皇室阅览……允许文人入阁阅览……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结合所学从文化传承、钳制思想及服务专制统治进行概括阐述。32、(1)因素:圈地运动、殖民扩张、政治革命、启蒙思想、工业革命等(2)理解:作者认为,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的思想文化对欧洲产生重大影响,法国的文化更令人自豪。18世纪,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扩展到法、德、俄等国,推动这些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18世纪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启蒙思想传播到德、俄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的观点影响巨大,《百科全书》宣传科学和理性,《人权立言》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最好象征,《拿破仑法典》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典的蓝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科学理性等理念成为欧洲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解析】

(1)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如圈地运动、殖民扩张、政治革命、启蒙思想、工业革命等。(2)理解:根据材料“18世纪的欧洲则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