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散文专题训练:赵丽宏散文()_第1页
2023届高考散文专题训练:赵丽宏散文()_第2页
2023届高考散文专题训练:赵丽宏散文()_第3页
2023届高考散文专题训练:赵丽宏散文()_第4页
2023届高考散文专题训练:赵丽宏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届高考散文专题训练:赵丽宏散文()散文专题训练赵丽宏散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音乐的光芒

赵丽宏

①深夜。无月,无风,带木栅栏的小窗外,合欢树高大的树冠犹如张开着巨臂的人影,纹丝不动,贴在墨一般深蓝的天幕上。一颗暗淡的星星孤独地挂在树梢,像凝固在黑色人影上的一粒冰珠,冷峻而肃穆。

②静。静得使人想到死亡。思绪的河流也因之枯涸,没有涟漪,没有飞溅的水花,没有鱼儿轻盈的穿梭……只有自己沉闷的呼吸,沉闷得像岩石,像龟裂的土地,像无法推动的铁门。难熬的寂静。这时,突然有一种极轻微的声音从远处飘来,仿佛有一个小提琴手将弓轻轻地落到E弦上,又轻轻地拉了一下。这过程是那么短促?但在我的小草屋里,这响动却留下了回声,一遍又一遍,委婉沉着地回荡着,回荡成一段优美的旋律,优美中蕴涵着淡淡的忧伤,也流淌着梦幻一般的欣喜。眼前恍惚有形象出现:一个黑衣少女,伫立在月光下,纤手操持着轻巧的弓,在小提琴的四根银弦上自由自在地跳跃滑行,音符奇妙地从弓弦下飘起来,变成一阵晶莹的旋风。少女黑色的长裙在旋风中翩然起舞,旋风缓缓移动,所达之处,一片星光闪烁。渐渐地,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辉煌的音乐厅,无数熟悉的乐声在我耳畔光芒四射地响起来:钢琴沉静地弹着巴赫,长笛优雅地吹着莫扎特,交响乐队大气磅礴地合奏着贝多芬;也有洞箫和琵琶,娓娓叙说着古老的中国故事……

③终于,一切都消失了,万籁俱寂。小窗外,合欢树的黑影被镀上一层亮晶晶的银边,月亮已经悄悄升起。

④以上的经验,距今已有二十多年,那时我孤身一人住在荒僻乡野的一间小草屋里,度过了无数寂静的长夜。静夜中突然出现的那种声音,其实是附近的人家在开门,破旧的木门被拉动时,门臼常常发出尖厉的摩擦声,从远处听起来,这尖厉的声音便显得悠扬而奇妙,使我生出很多幻想。门臼的转动和美妙的音乐,两者毫不相干,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似乎很荒唐,然而却又是那么自然。你的生活中曾经有过美妙的音乐,你的心曾经为美妙的音乐而震颤陶醉,一个浸透了动人音乐的灵魂是不会被空虚吞噬的。

⑤如果要我感谢什么人,而且只能感谢一次,那么,我想把这一次感谢奉献给那些为人类创造出美妙音乐的人。倘若没有音乐,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沉闷可怕。我曾经请一位作曲家对音乐下一个定义,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什么是真正的音乐?音乐是人类的爱和智慧的升华,是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和呼唤。”他的回答使我沉思了很久。这回答当然不错,可是用这样的定义来解释其他艺术,譬如绘画和舞蹈,似乎也未尝不可。但音乐毕竟不同于其他艺术,音乐把人类复杂微妙的感情和曲折丰富的经验化成了无形的音符,在冥冥之中回响,它们抚摸、叩动、撞击甚至撕扯着你的灵魂,使浮躁的心灵恢复宁静,使干涸的心田变得湿润。也可以让平静的心灵掀起奇妙的波澜……而其他艺术则难以达到这样的境界。

⑥音乐对听者毫无要求。音乐是自由的,又是无所不在的。它们只是在空间鸣响,而你却可以使这鸣响变成翅膀,安插在自己的心头,飞向所向往的境地。有什么记忆能比对音乐的记忆更为深刻,更为顽强,更为恒久呢?这种记忆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它应有的色彩。当你被孤寂笼罩的时候,能够打开这记忆的库藏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⑦我想起了最近欣赏的一场交响音乐会。指挥是一位瘦小而文静的中年人,当他站到庞大的乐队前面,不慌不忙地举起指挥棒时,就像一个骄傲而威严的大将军面对着他的千军万马。乐队演奏的是瓦格纳的歌剧《唐豪赛》序曲。小小指挥棒挑出了惊天动地的声响。我在音乐中闭上眼睛,想透过轰鸣的旋律寻找《唐豪赛》中的人物,然而我失败了。我的眼前既没有走来朝圣的信徒,也没有舞出妩媚的仙女。我在音乐中感觉到的是毫不相干的一种景象。

⑧仿佛又走到了二十年前我常常走的一道高耸的江堤上。灰色的浓云低低地压在我的头顶,眼前是浩瀚无际的长江入海口。浑黄的江水在云天下起伏翻滚,发出低沉的咆哮。巨大的浪头互相推挤着,成群结队向我扑来。巨浪一个接一个轰然打到堤壁上,又被撞成水花和白雾,飞飘到空中,飞溅到我的身上。我的整个身心逐渐湿润了,清凉了,郁积在心底的忧愁和烦恼在轰鸣的涛声中化成了轻烟,化成了血色的鸥鸟,振抖着翅膀翔舞在水天之间。浓重的铅云裂开了,露出了缝隙,一道阳光从缝隙中射进来,射在起伏的水面,波浪又把阳光反射到空中。我是在一片光明的包围之中了……

1.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熟悉的乐调在我耳畔光芒四射地响起来”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本文把我们带入一个灵性世界,让我们感受到音乐对心灵的洗涤及其抚慰。

C.认为,绘画和舞蹈难以升华人类爱和智慧,无法憧憬和呼唤人类理想。

D.全文以时间为线索,先记叙往事回忆,再记叙最近欣赏音乐会,结构严谨。

2.把门臼声想象为美妙的音乐,又从《唐豪赛》旋律中感觉到不相干景象,这两则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

3.最后一段划线的写景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魂

赵丽宏①

到三角街心花园了。一片空旷,没有你的身影。听人说,你已经回来了,怎么看不见呢?

……

从幼年起,诗魂就在胸中燃烧。母亲携着我经过这条林荫路,走进三角街心花园。抬起头,就看见了你。你默默地站在绿荫深处,深邃的眼睛凝视着远方,正在沉思……

“这是谁?这个鬈头发的外国人?”

“普希金,一个诗人。”

“外国人为什么站在这里呢?”

“哦……”母亲笑了,她看着你深思的脸,轻轻地对我说,“等你长大了,等你读了他的诗,你就会认识他的。”我不久就认识了你。

你的身边永远是那么宁静。坐在光滑的石头台阶上,翻开你的诗集,耳畔就仿佛响起了你的声音。你在吟你的诗篇,声音像山谷里流淌的清泉,清亮而又幽远,又像飘忽在夜空中的小提琴,优雅的旋律里不时闪出金属的音响……

你还记得那一位白发老人么?他常常拄着拐杖,缓缓地踱过林荫路,走到你的跟前,一站就是半个小时。那天正读着你的《三股泉水》。你的“卡斯达里的泉水”使我困惑,这是什么样的泉水呢?正好那老人走到了我身边。

“老爷爷,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卡斯达里的泉水’吗?”

老人在我身边坐下来了。那根深褐色的山藤拐杖,轻轻在地面上点着。他的话,竟像诗一样,和着拐杖敲出的节奏,在我耳边响起来:“卡斯达里的泉水不在书本里,而在生活里。假如你热爱生活,假如你真有一颗诗人的心,将来,它也许会涌到你心里的。”

梦里也仿佛听到一声巨响,是什么东西倒坍了?有人告诉我,你已经离开三角街心花园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奔跑着穿过黄叶飘零的林荫路,冲进了街心花园。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触目惊心的一幕:你真的消失了!花园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座破裂的岩石的底座,在枯叶和碎石的包围中,孤岛似地兀立着…

我呆呆地站在秋意萧瑟的街心花园里,像一尊僵硬的塑像。蓦地,我的心颤抖了——远处,依稀响起了那熟悉的拐棍叩地声,只是节奏变得更缓慢,更沉重,那一头白发,像一片孤零零的雪花,在秋风中缓缓飘近,飘近……

是他,是那个老人。我们面对面,默默地站定了,盯着那个空荡荡的破裂的底座,谁也不说话。他好像苍老了许多,额头和眼角的皱纹更深更密了。说什么呢,除了震惊,除了悲哀,只有火辣辣的羞耻。说什么呢……

咚!咚!那根山藤老拐杖,重重地在地上叩击了两下,像两声闷雷,震撼着我的心。满地枯叶被秋风卷起来,沙沙一片,仿佛这雷声的袅袅余响……

没有留下一句话,他转身走了。那瘦削的身影佝偻着,在落叶秋风中踽踽而去……

只有我,只有那个破裂的底座,只有满园秋风,遍地黄叶……

我再也不走那条林荫路,再也不去那个街心花园,我怕再到那里去。你知道么,我曾经沮丧,曾经心灰意懒,以为一切都已黯淡,一切都已失去,一切儿时的憧憬都是错误的梦幻。没有什么“卡斯达里的泉水”,即使有,也不属于我们这块土地上的这辈人,不属于我……

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又翻开了你的诗集。哦,你却依然故我,没有任何变化,还是流泉一般清亮而又幽远,还是那么真诚。你那带着金属声的诗篇,优美而又铿锵地在我耳畔响起来。

当绿色的原野画卷一般在眼前展开,当坎坷的田埂蛛网一般在我脚下蜿蜒,当飘忽的油灯用可怜的微光照耀着我的茅屋,当寂寥的晨星如期闪烁在我的小窗……你,便似乎在我的身边出现了。然而已经不是在街心花园里站着沉默的那个你,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你。一个又潇洒又热情的你,一个又奔放又深沉的你。田野的风清新地吹着,你肩上那件斗篷在风中飘扬,像一叶远帆……

你为我铺展开一个灿烂的世界,使我在艰苦的跋涉中始终感受生活的暖风。当我消沉悲观的时候,你总是优美地用你那金属之声,一遍又一遍向我呼吁着:心儿永远憧憬着未来!相信吗,快乐的日子就会来临……

我真的写起诗来了。我在诗中倾吐我的欢乐,我的苦恼。我追求着……诗,使我的精神和情感变得丰富而又充实。在缤纷的梦境里,我常常踏上久别的林荫路,你仿佛从来不曾走开过,依然静静地在那里伫立,沉思着遥望远方,似在等待,似在盼望……

现在,我回来了,怀揣着我的第一本诗集,我忐忑不安地看你来了。然而你没有回来,三角街心花园里,依旧人迹杳然。在你曾经站过的地方,我久久地站着,纷纷扬扬的落叶,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肩膀……

一位年轻的母亲,携着她的七八岁的女儿,从林荫路走进了街心花园,仿佛来寻找什么。前不久,有消息说你将重返这里,人们大概都知道了吧。母女俩说话了,声音很轻,却异常好听:

“妈妈,就是这里吗?就是爷爷以前常来的地方吗?”

“是的。这里以前有一座铜像。”

“什么铜像?”

“普希金。”

“普希金是谁呢?”

“一个诗人。以后你会认识他的。”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于上海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①赵丽宏:作家、散文家、诗人。出生于上海,小学开始阅读文学经典著作,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初著有诗集。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回忆了年幼时初见普希金铜像的情景,铜像触发了的诗心,增进了对优美诗篇的领悟。

B.在插队务农的寂寥生活中,沉浸在普希金的诗篇中,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潇洒奔放、热情深沉。

C.文章在“现在——过去——现在”的结构中,展现出对“诗人”的情感,表述了对毁坏铜像行为的反思。

D.文章将写作的人物称为“你”,显得亲切自然,拉近了、读者与人物的距离,易于与之倾述交流。

5.文章写老人和七八岁的女孩,有什么作用?

6.赵丽宏认为:“散文应有自传色彩。自传色彩是指人生的片段经验,或者是一段思想感情的真实经历。”文章是怎样表现“自传色彩”的?清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智慧之花

赵丽宏

①十五年前,有一天晚上乘飞机飞抵墨西哥城。从机窗俯瞰大地,只见地面上一片灯海,这灯海波澜起伏,一望无际,仿佛集中了全世界的灯光。当时,我也曾在夜晚乘飞机飞临上海,在空中俯瞰夜上海,看到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景象,没有辉煌的灯火,也看不到楼房的轮廓,黑蒙蒙的地面上,闪烁着稀疏暗淡的灯光。

②这当然已经是老话了。今日的上海,新的高楼大厦从我们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拔地而起,以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姿态占领着地面和天空,改变着上海地平线的轮廓。前几天,我从海南岛乘夜班飞机回上海,在空中俯瞰夜幕笼罩下的上海,只见灯光如海,无边无涯,在我的视野里一直铺展到天的尽头。在灯海中,能清晰地看见灯火勾勒出的道路和建筑,道路大同小异,都是一条条晶莹闪烁的直线,而建筑就不同了,它们高低不等,曲折多变,如高塔,如危岩,如艨艟,如巨兽,如精致的杯盘瓶盏,也如朦胧的丛林山峦,在天空下闪动着神奇的光芒。这是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光芒,这光芒照亮了茫茫夜空,折射着人类的智慧和人间的繁华。所有到上海的人都惊叹上海的巨变,惊叹上海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新的楼群正以空前的速度驱赶、覆盖、挤压、改变着旧的建筑。这是时代前进的脚步。

③是的,建筑是历史的脚印。不同时代的建筑,凝结融和着不同时代的经济、文化、艺术和风俗,可以说,建筑,是一个时代的智慧、情趣、财富和审美品味的结晶和象征。旧上海,被人称为"万国建筑博览馆",世界上所有的建筑风格,在上海滩都能找到蓝本。譬如建于1923年的汇丰银行,便是古西腊和古罗马建筑的混合,那巨大的廊柱和巍峨的圆顶,犹如古罗马的万神殿。小时候,我常常到外滩去玩,站在这栋有着巨大圆顶的庞大楼房面前,我感到张惶失措,感到神秘莫测。这样的建筑,是岩石屈从于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开出的绚丽的花朵,人类的智慧和灵巧使花岗岩开出了永不凋谢的花。那时,大楼门口有两只造型精美的铜狮子,我曾经骑在铜狮子的背上,仰望着头顶上那通天的圆柱,陷入荒诞的幻想,我的眼前,幻化出无数古西腊神话中的人物……

④我的手边有摄影家尔冬强赠我的一本画册:《ALASTLOOK(最后一瞥)》。摄影家将旧上海那些建筑精美、风格迥异的老房子一栋一栋地摄入自己的镜头,读这本画册时,给人的感觉真正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些老房子也是一栋一个面孔,绝无重复和雷同。面对这些建造于大半个世纪前的老房子,你不得不赞叹我们先辈丰富的想像力和巧夺天工的手艺。看这些老房子,你得承认,拥有这些建筑的城市是一个崇尚艺术、崇尚个性的有品味的城市,是一个宽宏大量、海纳百川的有博大胸襟的城市,是一个将高贵与平凡、恢宏与精微融于一体的城市。有些房子,我在这本画册上才第一次看到,它们默默地坐落在我们这个城市的许多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从不招摇,也从不张扬,只是以自己那份独特的优雅为历史作着彩色立体的解释。

⑤石库门楼房,这是上海人的创造,是很典型的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石库门楼房的色彩、造型都各有千秋,墙面有青砖和红砖的,也有水泥浆灰粉刷的,它们的外貌吸取了很多西式楼房的特点。然而打开前门走进去,从天井到中厅,再到两侧厢房、灶庇间,你会觉得是走进了老式的江南民居。如果在幽暗中踏着狭窄的木楼梯走上去,经过玲珑的亭子间,走进宽敞的前楼,或者折入幽深的厢房,简易的卫生间里白瓷砖一亮,犹如乌云中射入一缕阳光……前几天,我去看了一片由石库门改造的"新天地",在离淮海路不远的市中心,原来是成片的居民弄堂,现在还保留着石库门的外墙,里面却富丽堂皇得像五星级宾馆,石库门里应该有的气息荡然无存。根据投资者的设想,这里将成为宾馆、商场、饭店、酒吧,成为一个旅游景点。从那片已经虚有其表的"石库门"里走出来时,我的心里存着几分疑惑:这样的地方,来寻访旧上海脚印的旅游者会有兴趣吗?

⑥时代的风格,决定了建筑的风格。上海是一个新旧交替并存的城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气象万千的时代,是打碎枷锁和桎梏的时代,在建筑上超越先人,超越历史,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上海新建的高楼中,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杰作。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想,音乐也有优美和拙劣之分,那么,和我同时代的建筑师们,请用你们的才华,多创造优美的音乐吧,让它们凝固在空中,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好象征,成为盛开在天地之间的智慧之花。

⑦再过半个世纪,现在的这些新楼都成了老房子,成了历史的遗迹,到那时,会不会有几个尔冬强式的艺术家能激情洋溢地拍几本《ALASTLOOK》一类的画册,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展示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建筑风格和成就,并且让他们为自己的先人骄傲呢?

(选自《赵丽宏散文》,有删节)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是历史的脚印,旧上海的建筑虽然精美绝伦,风格多样,但在智慧、审美情趣方面早已落伍。

B.站在有着巨大屋顶的汇丰银行面前,感到惊慌失措、神秘莫测,是因为被其艺术魅力所震撼。

C.文章将新旧上海的建筑关联起来,说明了不同时代的建筑反映不同时代的经济、文化艺术和风俗。

D.以石库门的改造为例,表现了商业化对旧建筑的冲击,蕴含对老建筑盲目“转型”的担忧。

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十五年前上海夜晚灯光的暗淡,与当时墨西哥城的辉煌夜景进行对比,为下文展现当令上海的飞速发展做了铺垫。

B.文章运用第一人称,以亲历者的视角叙述了新旧上海建筑的特点和发展交化,既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又给人以真实感。

C.文章第⑥段直抒胸臆,呼吁当代建筑师应有历史担当,又将建筑和音乐类比,期待创造出更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杰出建筑。

D.本文叙议结合,既有客观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也有精当而富有情感的议论;文章多处相互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9.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10.本文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庞贝晨昏

赵丽宏

离开苏连托,汽车沿地中海开了几个小时,目标是一个神秘之地——两千年前突然消失的古城庞贝。浩瀚的海和晴朗的天相连,一片令人心醉的蓝色。蓝色的海,在夕阳映照下,更是蓝得深沉莫测,如一块巨大的墨色水晶,在碧空下漾动。

庞贝的故事,我童年时代就从书中读到过。公元七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坐落在火山脚下的古城庞贝,被火山熔岩吞没,从人间消失。很多年后,人们才发现这座已经被埋在地下的城市,遥远古代发生的悲惨景象,被定格在火山的熔岩中,他们临死前的挣扎,他们痛苦恐惧的表情,重现在现代人的面前。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这个历史事件是最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庞贝,也成为我印象中神秘的地方。儿时曾经有过梦想,如果有机会出国,一定要去看看庞贝。

此刻,庞贝在望。从苏连托赶到庞贝,时近黄昏,通向庞贝古城的大门已经关闭。举目远眺,青灰色的维苏威火山默立在天边,山顶缠绕着白色的云烟,燃烧的晚霞渐渐将山影和天空融为一体……

第二天清晨,从那不勒斯出发,早赶到庞贝,古城博物馆刚刚开门。我成为这天第一批走进庞贝的人。

古老的街道沐浴在朝晖中,路面的一块块石头,如光滑的古镜反射着日光,让人感觉目眩。这光滑的石头路,被无数人的脚磨得光滑发亮。摩擦过这路面的脚,究竟是两千年前的古罗马人,还是这数百年来的近代和现代人呢?谁也无法分辨这路上的人迹了,古人今人的脚印,早已融为一体。笔直的大道印证着当年庞贝的恢宏气派,可以想象贵族的骑兵和车队曾如何在路上经过,还有那些负重而行的奴隶……古城中到处可见废墟,巨大的竞技场、浴场、贵族的庭院、工人的作坊。庞贝的繁华和奢侈,从废墟的残垣柱桩中依然能够窥见。贵族庭院中的彩色马赛克,今天看来仍鲜艳如新,浴场的豪华和排场,令今人咋舌。还有规模不小的妓院,难怪有人说,庞贝的毁灭,是因为享乐过度,所以上帝才点燃了惩罚之火。

不过,惩罚之火的说法,无论如何难以成立。火山喷发时,庞贝的所有居民,无论尊贵卑贱,无论富贵贫穷,都遭到了惩罚,并没有因为生前未曾享乐而幸免。对两千年前的庞贝人来说,这次突然的火山爆发,无异于世界末日,在爆炸声和火焰光中,他们看见了世界和生命被毁灭的景象,一切都在火光中灰飞烟灭……

在一间大作坊中,我看见了那些被火山熔岩定格的死者。这些古代死者,并不是木乃伊,也不是人工的雕塑。考古学家们在凝固的火山灰中发现这些尸体的空壳,便用石膏使之复原,一批垂死者的真实雕塑,便重现在世人面前,现代人可以由此想见庞贝毁灭时发生的故事。这些石膏人模展现的,是庞贝人临死前的形状,让人心灵震撼:人们在奔跑逃命,在呼号痛哭,在突然来临的死神面前惊恐万状,有人两手抱头,蜷曲成团;有人以手掩面,靠墙跪蹲;有人躺在地上,扭曲变形……一个母亲,将婴儿紧紧环抱在胸前,用自己的头、身体和四肢遮挡着火焰和岩浆,人间伟大的母爱,被凝固在这里;一对情侣,紧紧拥抱着合二为一,在夺命烈焰中,爱情成为永恒;一只大狗,扑在一个孩子身上,试图在为他遮挡住从天而降的火山灰,孩子则伏在大狗的身下,一只手紧接着狗的脖子,人和狗相拥而亡的景象,悲惨而感人,世间的生命,就这样相亲相爱,生死依存……

如果世界真是由上帝创造的,那么,这位上帝创造的最伟大的东西,不是世间万物,不是宇宙,而是生命之爱。庞贝人在生命被毁灭时的表现,印证了这样的爱。

庞贝作为一座繁华的城市,再也没有恢复。然而世界并没有因为庞贝的消失而毁灭,人类依然在大地上生活繁衍。在庞贝的废墟上,鸟还在天上飞翔,牛羊还在山坡上吃草,花树还在土地中萌芽抽叶。而庞贝人在面对死神时的种种动作和神态,成为人类之爱的永恒表情,悲惨而神圣,让每一个参观者心颤,也让人思索生命的意义。

(有删改)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面的一块块石头,如光滑的古镜反射着日光,让人感觉目眩”,既形象地写出了“石头路,被无数人的脚磨得光滑发亮”的状态,又能自然写出的遥想状态。

B.走在庞贝古城古老的街道上,沐浴在朝晖中,从到处可见的废墟中仍可窥见庞贝的繁华和奢侈,一段极度繁华的文明湮灭在一场火山爆发中,令扼腕叹息。

C.等众多参观者参观庞贝古城以及考古学家们用石膏复原一批垂死者的雕像都可以看出,随着“世界末日论”的兴起、灾难的频发,人们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

D.“在庞贝的废墙上,鸟还在天上飞翔,牛羊还在山坡上吃草,花树还在土地中萌芽抽叶”说明了世界并没有因庞贝的消失而毁灭,动物、植物等依然繁衍在大地上。

12.文章第二段写我童年时代就以书中读到过“庞贝的故事”,谈谈这样写的用意以及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13.文章结尾说“让每一个参观者心颤,也让人思索生命的意义”。从全文看,可以让参观者思索到的“生命的意义”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的书房怀想上海

赵丽宏

我住在上海最热闹的淮海路,一个世纪前,这里是上海的法租界,是“国中之国”,城中之城。中国人的尴尬和耻辱,和那段历史联系在一起。不过,在这里生活行动的,却大多是中国人,很多人物和事件在中国近代和现代的历史中光芒闪烁。

和我的住宅几乎只是一墙之隔,有一座绛红色楼房,一座融合欧洲古典和中国近代建筑风格的小楼,孙中山曾经在这座楼房里策划他的建国方略。离我的住宅不到二百米的渔阳里,是一条窄窄的石库门弄堂,陈独秀曾经在一盏昏暗的白炽灯下编辑《新青年》。离我的住宅仅三个街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那里召开。从我家往西北方向走三四个街区,曾经是犹太人沙逊为自己建造的私家花园。沙逊来上海前是个籍籍无名的穷光蛋,在这个冒险家的乐园大展身手,成为一代巨贾。从我的书房往东北方向四五公里,曾经有一个犹太难民据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万犹太人从德国纳粹的魔爪下逃脱,上海张开怀抱接纳了他们,使他们远离了死亡的阴影。从我书房往东几百米,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那栋石库门小楼里,曾是流亡的韩国抗日爱国志士集聚之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身处水火之中的上海,却慷慨接纳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异乡游子。

淮海路离我的书房近在咫尺,站在走廊尽头的窗户向南望去,可以看到街边的梧桐树,可以隐约看见路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很自然地会想起这百年来曾在这条路上走过的各路文人,百年岁月凝缩在这条路上,仿佛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从梧桐的浓荫中飘然而过。徐志摩曾陪着泰戈尔在这里散步,泰戈尔第二次来上海,就住在离这儿不远的徐志摩家中。易卜生曾坐车经过这条路,透过车窗,他看到的是一片闪烁的霓虹。罗素访问上海时,也在这条路上东张西望,被街上西方和东方交会的风韵吸引。年轻的智利诗人聂鲁达和他的一个朋友也曾在这条路上闲逛,他们在归途中遇到了几个强盗,也遇到了更多善良热心的正人君子。数十年后他回忆那个夜晚的经历时,这样说:“上海朝我们这两个来自远方的乡巴佬,张开了夜的大嘴。”

我也常常想象当年在附近曾有过的作家聚会,鲁迅、茅盾、郁达夫,沈从文、巴金、叶圣陶、郑振铎,在喧闹中寻得一个僻静之地,一起谈论他们对中国前途的憧憬。康有为有时也会来这条路上转一转,他和徐悲鸿,张大千的会见,就在不远处的某个空间。张爱玲一定是这条路上的常客,这里的时尚风景和七彩人物,曾流动到她的笔下,成为那个时代的飘逸文字。

有人说,上海是一个阴柔的城市,上海的美,是女性之美。我对这样的说法并无同感。和我居住的同一街区,有京剧大师梅兰芳住过的小楼。梅兰芳演的是京剧花旦,但在我的印象中,他却是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抗战十四年,梅兰芳就隐居在那栋小楼中,蓄须明志,誓死不为侵略者唱一句。从我的书房往东北走三公里,在山阴路的一条弄堂里,有鲁迅先生的故居,鲁迅在这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九年,这九年中,他写出了多少有阳刚之美的犀利文字。从我的书房往东北方向不到两公里,是昔日的游乐场大世界,当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武装游行,经过大世界门口时,一个青年男子口中高喊“中国万岁”,从楼顶跳下来,以身殉国,日军震愕,队伍大乱。这位壮士,名叫杨剑萍,是大世界的霓虹灯修理工。如今的上海人,有谁还记得他?从大世界再往北,在苏州河对岸,那个曾经被八百壮士坚守的四行仓库还在。再往北,是当年淞沪抗战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血战的沙场。再往北,是面向东海的吴淞炮台,清朝名将陈化成率领将士在那里抗击入侵英军,誓死不降……

上海的第一条地铁,就在离我书房不到六十米的地底下。在上海坐地铁,感觉也是奇妙的。列车在地下静静地奔驰,地面的拥挤和喧闹,仿佛被隔离在另外一个世界。如果对地铁途经的地面熟悉的话,联想就很有意思,你会想,现在,我头顶上是哪条百年老街,是哪栋大厦,是苏州河,或者是黄浦江……车穿行在黑暗和光明之间,黑暗和光明不断地交替出现,这使人联想起这个城市曲折的历史:黑暗——光明——黑暗——光明……令人欣喜的是,前行的列车最终总会停靠在一个光明的出口处。

不久前,我陪一位来自海外的朋友登上浦东金茂大厦的楼顶,此地距地面四百余米,俯瞰上海,给我的感觉,只能用惊心动魄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地面上的楼房,像一片浩渺无边的森林,在大地上没有节制地蔓延生长,逶迤起伏的地平线勾勒出人的智慧,也辐射着人的欲望……我想在这高楼丛林中找到我书房的所在地,然而无迹可寻。密密麻麻的高楼,像一群着装奇异的外星人,站在人类的地盘上比赛着他们的伟岸和阔气。而我熟悉的那些千姿百态的老的建筑,已经被高楼的海洋淹没……

历史当然不会随之湮灭。在记忆里,在遐想中,在形形色色的文字里,历史如同一条活的江河,正静静地流动。走出书房,在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楼宇,每一块砖石中,我都能寻找到历史的足迹。以一片落叶感受森林之幽深,以一粒沙尘感知潮汐之汹涌。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就是在这样的交融和交替中成长着。

(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上海过去的历史人物写起,最后以现代上海高楼四起结束怀想,文章结构紧凑。

B.运用梅兰芳蓄须明志、鲁迅以笔为刃等事例反驳“上海是一个阴柔的城市”的说法。

C.写上海地铁“前行的列车最终总会停靠在一个光明的出口处”,此处运用了象征手法。

D.把地面上的楼房比作浩渺无边的森林,写出了上海正处在新旧交替中的事实。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16.文章通过“我”在书房“怀想”的方式展现上海的历史风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1.B

A.“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错误。“光芒四射地响起来”将听觉化为视觉,用了通感手法。

C.“无法憧憬和呼唤人类理想”错误,并没有否定绘画和舞蹈的作用,只是突出音乐的作用。

D.“以时间为线索”错误。本文是以对音乐的感受和认识为线索。

2.这两个例子共同说明了对音乐的认识,以具体的感受诠释了本文的主旨:音乐对听者毫无要求。音乐是自由的,又是无所不在的。

3.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现了的忧愁和烦恼在音乐的抚慰下化为乌有,心里呈现出一片宁静与明亮的感情变化,突出了音乐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与巨大作用。

4.C“对毁坏铜像行为的反思”分析错误,文中无此意。从对全篇的分析来看,文章展现了内心惆怅的期待(期待重建铜像)——爱恨参半的回顾——喜悦的期待。

5.①写老人与“我”相互映衬,写小女孩与开头照应,丰富文章内容。②突显历史的厚重感,“老人”代表过去,“小女孩”代表未来,表述世代人民喜爱普希金。③表现“诗人”的伟大与不朽和诗魂的永恒。

6.①真实地记录走上文学道路的人生历程。在年少时就迷恋上了普希金的诗歌;农村插队种地,开始写诗;在80年代初写成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②真实地记录了的思想感情经历。的情感曲折而复杂:对普希金的热爱,铜像被毁时的悲愤,插队时的沮丧苦闷,诗歌给予的希望,对重建铜像的期盼。

7.A“但在智慧、审美情趣方面早已落伍”错误。文中第③④段赞美旧上海的建筑,原文信息是“是的,建筑是历史的脚印。不同时代的建筑,凝结融和着不同时代的经济、文化、艺术和风俗,可以说,建筑,是一个时代的智慧、情趣、财富和审美品味的结晶和象征。旧上海,被人称为‘万国建筑博览馆’,世界上所有的建筑风格,在上海滩都能找到蓝本……”,第⑤⑥委婉批评新上海建筑缺乏特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