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再别康桥》训练题()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6.2《再别康桥》训练题()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6.2《再别康桥》训练题()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6.2《再别康桥》训练题()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6.2《再别康桥》训练题()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6.2《再别康桥》训练题()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6.2《再别康桥》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再别康桥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上面所选的是全诗的二三节,这两节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述了诗人对康河的无比爱恋之情。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一)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对《再别康桥》前两节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①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述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述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下列各句中,表述得体的一句是

A.我常光顾这家小餐厅,因为这里的就餐环境非常雅致,老板也很热情。

B.中秋节快到了,您日前对犬子多有照顾,特请您到我府上小酌,以示谢意。

C.您老是知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当我得知忝列门墙之时,心中狂喜。

D.您在报告中的一得之见,于我而言都是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顿开。

4.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艾青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幼年起便濡染了农民的忧郁,他常常追本溯源,想到贫困的乳母和患难的兄弟们。

B.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诗人无所不至的关怀。

C.大堰河的生活虽然贫困,却不失希望,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乳儿冠冕堂皇的婚礼上,听到娇美的媳妇叫她“婆婆”。

D.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这种风格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诗篇中表现得更是炉火纯青。

5.下面是对《再别康桥》有关词语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A.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忱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

二、小阅读-课内

6.《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在诗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7.阅读《再别康桥》中的第26节诗,完成下列问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为人们所喜爱,选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任选一种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

8.对《再别康桥》中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表述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B.第五节“寻梦”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的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C.第六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中,离情缕缕,别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的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惟其如此,才能表述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D.《再别康桥》中诗人表述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下列对《再别康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四行一节,诗行两两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整齐排列,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B.第二节,写出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

C.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表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D.诗的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可爱的情态,而“甘心”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10.下面是由黄磊演唱的《再别康桥》的歌词,从这一艺术层面再来感受徐志摩的诗,你一定会有新的体味。

挥挥我的衣袖从你的裙下过

频频我在回头时刻柔荡心波

匆匆河水不休轻轻招一招手

康桥桥下流过追寻明天下落

爱情总是太快坠入水里漩涡

瞬间已不存在爱去时我沉落

伸手慢了一拍我在康桥这头

只剩回忆可待望着桥下河流

轻轻挥一挥手却只化作水草

作别西天云彩停在原地飘游

随着缘分游走一眼就能明白

爱来时我自由一生都要牵绊

我在康桥那头我是为你存在

誓愿化作水流你是为我而来

11.写出诗人徐志摩对康桥具体感受的意象:。

三、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2.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先是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述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13.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的秀丽风光。在形式上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体现诗歌的建筑美,体现新月派的诗歌主张。

B.诗歌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优美的节奏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着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C.诗中比喻用得颇为精到,如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D.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以动衬静,表现画面的静态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索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有删改)

1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前两节为一层,写了两个海员的对话;第二层揭示海员话中所包含的意蕴,表层是两个海员的不同心态,深层则涵盖世间所有人不同的人生态度。

B.本诗的主体内容是两个海员富于形象的话,这两句话由两个象征性意象“洁白的浪花”“铁索的喧哗”组成。

C.起锚时洁白的浪花,终会迎来抛锚时铁链的喧哗。诗人对这段完美的航程截取“起锚”“抛锚”两个瞬间场景来写,准确精练地写出海员的心情。

D.这首诗的内涵具有多义性。海员们为什么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诗人没有说,他在“出发”和“到达”之间留出了空白,让读者用想象去填补。

1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抓住“起锚”“抛锚”两组时空相距甚远却有内在联系的意象,并用意象组接的特殊手法去反映生活,使诗歌获得了奇特的美学效果。

B.本诗艺术结构巧妙。“洁白的浪花”和“铁索的喧哗”,分别写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表现了诗人对艺术感染力的追求。

C.本诗第一、二节语言组合长短对等,音律节奏相同,只是两组意象逐层递进,在动词和形容词上略有不同,既有浪花的色彩,又有锚链的声音,生动鲜活。

D.本诗完全采用口语入诗。第一、二节写两位海员的散文句式的诗行长达二十余字,但念起来像山泉一样自然流泻,显示出朴素自然、清新流畅的语言美。

16.“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中的“盼望出发”“盼望到达”如何理解?

17.诗人在写“起锚”和“抛锚”时,大胆舍弃其他一切描绘,集中笔墨只写了“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索的喧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两节,回答小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18.这两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

19.请写出两节诗的韵脚。

20.你怎样理解“招摇”“甘心”二词?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1.对《再别康桥》中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第一节中把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幻化成了“西天的云彩”这一美丽的意象,再用三个“轻轻的”,把这感人至深的情思拉得绵长久远,让人不禁有着淡淡的怅然。

B.第二、三、四、五节,诗人连续用了“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那榆阴下的一潭”几个意象,来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流露出诗人对在康桥的那段人生经历的美好回忆和留恋。

C.第六节诗人在前四节情感奔放高亢之后,突然转为低沉,选用了“别离的笙箫”,“沉默”的“夏虫”和“康桥”几个意象,颇有几分“欲语泪先流”的低沉、哀婉。

D.“云彩”这一意象在诗歌结尾再次出现,它象征了诗人在康桥的这一段人生经历,又映照出了诗人自己追求“诗化人生”的信念。“不带走一片云彩”透露出诗人无限伤感。

22.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述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23.《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请解释“三美”是如何体现的?

阅读课文《再别康桥》,完成下面小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4.下列对诗歌二、三两节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节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柳影、水草、柔波恰当地衬托了诗人喜爱、留恋的心境。

B.诗人因为热爱康桥,所以对康河里的水草充满了柔情,宁愿化身其中,和康桥永远在一起。

C.在这两节诗中,诗人写景的顺序是由近及远,由高到低,写出了母校康桥特有的优美景色。

D.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25.下列对诗歌4~6节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述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B.第五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C.第六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诗情达到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唯其如此,才表述了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D.从这几节诗可以看出,诗人表述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26.“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述效果?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7.“轻轻的我走了”如果换成“我轻轻的走了”,在语言和情感表述上有何差异?

四、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泰山日出

徐志摩

振铎来信要我在《小说月报》的泰戈尔号上说几句话,我也曾答应了,但这一时游济南游泰山游孔陵,太乐了,一时竟拉不拢心思来做整篇的文字。一直挨到现在期限快到,只得勉强坐下来,把我想得到的话不整齐的写出。

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饮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餍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的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辩认得出。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

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的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

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聘……

云海也活了;眠熟了兽形的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馒形的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莅……

再看东方——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地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

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彩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倾美的歌声,也已在霞采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这是我此时回忆泰山日出时的幻想,亦是我想望泰戈尔来华的颂词。

文本二:

富士的黎明

(日)德富芦花

请有心人看一看此刻的富士的黎明。

午前六时过后,就站在逗子的海滨眺望吧。眼前是水雾浩荡的相模滩。滩的尽头,沿水平线可以看到微暗的蓝色。若在北端望不见相同蓝色的富士,那你也许不知道它正潜隐于足柄、箱根、伊豆等群山的一抹蓝色之中呢。

海,山,仍在沉睡。

唯有一抹蔷薇色的光,低低浮在富士峰巅,左右横斜着。忍着寒冷,再站着看一会儿吧!你会看到这蔷薇色的光,一秒一秒、沿着富士之巅向下爬动,一丈,五尺,三尺,一尺,而至于一寸。

富士这才从熟睡中醒来。

它现在醒了,看吧,山峰东面的一角,变成蔷薇色了。

看吧,请不要眨一下眼睛,富士山巅的红霞,眼看将富士黎明前的暗影驱赶下来了。一分,——两分,——肩头,——胸前,看吧,那伫立于天边的珊瑚般的富士,那桃红溢香的雪肤,整座山变得玲珑剔透了。

富士于薄红中醒来。请将眼睛下移。红霞早已罩在最北面的大山顶上了。接着,很快波及足柄山,又转移到箱根山。看吧,黎明正脚步匆匆追赶着黑夜。红追而蓝奔,伊豆的连山早已一派桃红。

当黎明红色的脚步越过伊豆山脉南端的天城山的时候,请把你的眼睛转回富士山下吧。你会看到紫色的江之岛一带,忽而有两三点金帆,闪闪烁烁。

海已经醒了。

你若伫立良久仍然毫无倦意,那就再看看江之岛对面的腰越岬赫然苏醒的情景吧,接着再看看小坪岬。还可以再站一会儿,当面前映着你颀长的身影的时候,你会看到相模滩水汽新收,海光一碧,波明如镜,此时,抬头仰望,群山褪了红妆,天由鹅黄交成淡蓝。白雪富士,高倚晴空。

啊,请有心人看一看此刻的富士的黎明。

28.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拳石:

(2)颀长:

29.比较两文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日出景象描写上的异同。

30.面对日出景象,两位作家以不同的艺术加工表现出各自的思考体验,试作分析。

31.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罗密欧说:“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在五四时期,郭沫若、艾青、闻一多等人的诗歌中,也经常歌咏太阳。结合这两则文本及以上诗文探究:世人如此礼赞太阳,有哪些原因?写出两种,并简要分析。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谢冕《云游》)

3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

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

C.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D.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3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B.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C.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梁实秋的高度评价。

D.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

34.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___________,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作诗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多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___________,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里约奥运会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了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___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的后代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人类。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__________。

3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一日千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

3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3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第一款国内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有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教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而康桥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垂柳,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澄澈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虽然广场上有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透亮,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在悠悠地飘荡,一如徐志摩笔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岸边的垂柳羡慕起河里的水草了,也探着身子,和水亲近。走在淦河边,垂柳枝乖巧地拂过脸面,柔柔的,嫩嫩的,像婴孩的手,但又不忍伸手去撩开它。

3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3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河畔的垂柳,把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新娘的盛装

B.河畔的垂柳,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C.河畔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垂柳

D.河畔的新娘,把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垂柳的盛装

40.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若隐若现秀美飘逸风姿绰约美言不文

B.若隐若现飘逸春秋蒲柳之姿美言不文

C.葱郁浓密飘逸春秋蒲柳之姿美不胜收

D.葱郁浓密秀美飘逸风姿绰约美不胜收

七、语言表述

41.仿照下面诗节的形式,仍以“乡愁”为表述主题,另选意象,续写一个诗节。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42.请你仿照李白《送友人》这首诗,把《再别康桥》改写成一首五言律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3.“你走了,却把岳阳楼的忧思,撒落在我们垂下的头颅上。”这是人们以“三行诗”的形式为杜甫所写的文字。请仿照这样的形式,为徐志摩写一首“三行诗”。要求:能体现人物特点,富有感染力。

44.下面的示例是一学生学习《再别康桥》后写的一副对联。请根据《雨巷》的内容,写一副七言对联。(不必讲究严格的平仄)

示例对联:一潭清泉榆荫下,半道彩虹浮藻间。

对联:,。

八、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最具魅力的诗人之一,受西方浪漫派和唯美派文学思潮的深刻影响,在诗歌创作上,他极力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并达到相当的高度。作为他的重要代表作,《再别康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审美精神,积淀了较为丰富的审美意蕴,极具审美价值。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抒情名作。徐志摩早年游学英美,受西方资产阶级“文明”“自由”“个性解放”的思想影响很深,初步形成了唯美主义的价值趋向;但后期回国后,国家的贫穷落后,社会的腐败黑暗,与他的理想相距甚远,现实的刺激,心理的失落乃致失衡使他的思想常处于失望、伤感、哀怨的状态,他的这一心灵轨迹,反映在诗歌创作里,就是大量的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玄想,他更多地把笔触伸向自然和人生,凭藉自然美景来阐释自己的主观情怀,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述自己的忧郁烦闷,作为他后期思想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自然地打上了这种种的烙印。但尽管如此,和其他一些作品如《落叶小唱》相比,《再别康桥》仍不失为一首自然健康、明朗清新、委婉含蓄、起伏有致、音律和谐、手法新颖、脍炙人口的好诗,极具审美价值。

茅盾先生曾经说徐志摩诗的全部思想内容就是“在梦的轻波里依徊”。《再别康桥》审美意蕴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其对于性灵的抒写和表现。徐志摩主张诗应表现的“性灵”,表现“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流出来的真纯的思想”。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诗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康桥是徐志摩心灵最重要的精神驿站。

水乳交融、美妙深邃的意境美是《再别康桥》审美内蕴的第二个重要方面。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在这首诗中,徐志摩对意境的领悟和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已臻化境。云彩、金柳、艳彩、青荇、水草、彩虹、幽梦、长篇、笙箫,这些丝毫不相关的景物,经诗人妙手穿联,犹如珠玉一般熠熠生辉。康河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思融为了一体。徐志摩以一种最为得体的诗歌话语熔炼出了一种最为优美的意境。

炉火纯青、行云流水的优美技巧是《再别康桥》审美内蕴的第三个重要方面。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重要成员,他刻意追求并力图体现“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创立了一种温柔清新、明丽晓畅的诗风。对此,陈梦家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他说:“志摩的诗是温柔的,多情的,自由奔放的。”《再别康桥》比较全面地体现出了徐志摩诗歌的创作特点,体现出了形式美、音乐美和绘画美。全诗语言洗炼,清新优美,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极富流动感,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使得全诗生动有致,客观景物人格化、主体化,无形之中增添了诗歌迷人的魅力。

摘编自张再良《审美意蕴探析》,“改革与探索”)

4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最具魅力的诗人,其后期代表作《再别康桥》极具审美价值。

B.《再别康桥》语言洗炼,清新优美,明白晓畅,优美的语言和朦胧的画面构成幽美的意境。

C.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中的关于理想、人生和爱情的玄想,与其当时的心灵轨迹相关。

D.作为“新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徐志摩提出并追求“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主张。

4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了《再别康桥》具有较为丰富的审美意蕴的观点。

B.文章将《落叶小唱》与《再别康桥》进行比较,旨在证明前者不够委婉含蓄。

C.文章第四段引用王国维的观点,证明《再别康桥》极具美妙深邃的意境美。

D.文章论证脉络清晰,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总论点,各分论点之间构成并列关系。

4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志摩作品中的唯美主义价值倾向与其早年游学英美和接受相关的思想有关。

B.从徐志摩作品中可知,其所推崇的“性灵”,是指生命里所流出来的真纯的思想。

C.透过《再别康桥》水草、金柳这些被人格化的景物,可感知诗人对康桥的深情依恋。

D.茅盾和陈梦家两人都从修辞角度对徐志摩诗歌的创作特点进行了高度评价。

九、是非题

参考解析:

1.D

2.A

3.C

4.D

5.D

6.(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述了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具体体现在:①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③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7.示例1:比喻,将“金柳”比喻为“新娘”,形象地写出夕阳将河畔的垂柳镀上了一层金色、婀娜的柳条随风轻舞的柔美姿态,表述了诗人对康河美景极度迷恋的感情。“艳影”即金柳的倒影,与上句“新娘”相呼应,形象地描写出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之艳丽。

示例2:拟人,“招摇”一词将青荇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青荇的轻盈可爱,生动地表现出水草仿佛在向诗人招手致意的情形。“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享受康河柔波的爱抚,表述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热烈的爱恋。

8.D

9.B

10.1.音乐美:“过”、“波”、“落”等尾字押韵。

2.绘画美:“河水”“水草”“云彩”等,构成一幅富有流动感的画面。

3.建筑美:句式匀称整齐。

11.云彩金柳青荇

12.A13.D

14.A15.C16.①“盼望出发”呼应“起锚”,是新的航行的开始;“盼望到达”呼应“抛锚”,是一次航行的结束。这表述了海员们同样的心情和愿望,即对航海事业无限的热爱之情。②“盼望出发”是期盼与惊涛骇浪作斗争;“盼望到达”是向往胜利之地。③这两个短语意蕴深刻,富有哲理。生活的大海上,每个人都是“海员”,都希望“出发”和“到达”。在人生的征途,每个人都会不停地遇到各种风浪,而真的猛士,应该像英勇的海员那样,敢于“起航”、渴望到达。17.①船在起锚出航时,铁锚出水激起浪花;抛锚时,锚链发出磕碰船舷锚洞的响声。从这些描绘中可见诗人观察生活之细微,剪裁布局之精心。②诗人集中笔墨写海员盼望起锚时的“浪花”、抛锚时的“喧哗”,使得海员的盼望具体化、生活化,更具真实感和亲切感,也表现了诗人对海员内心世界准确而深刻的把握。③洁白的“浪花”与铁链的“喧哗”,从视听结合的角度,生动地描绘出海员的欢悦心情,衬托出海员们工作的责任感、自豪感及搏击风浪的豪情。

18.运用了比喻和移就、拟人。移就是把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用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手法。“荡漾”本是描写水的,在这里却用来形容“艳影”。19.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