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基础知识_第1页
昆虫学基础知识_第2页
昆虫学基础知识_第3页
昆虫学基础知识_第4页
昆虫学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课程要求............................................................1

实体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2

昆虫形态的描述及实验要求...........................................4

第一篇昆虫学基础知识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变化.................................6

实验二昆虫的生物学观察..........................................10

实验三昆虫的分类(一)............................................13

实验四昆虫的分类(二)............................................16

第二篇重要农业害虫种类观察与鉴定

实验五地下害虫田间调查及种类鉴定(综合性实验)....................19

实验六粮食作物害虫.............................................25

实验七棉花、油料作物害虫.........................................33

附农业害虫田间观察与种群动态调查

附1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41

附2玉米螟越冬虫口密度及存活率调查............................45

附3小麦苗期害虫田间调查.......................................47

附4棉铃虫发生期预测的初步实践.................................49

课程要求

《农业昆虫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是掌握这门学科的

重要途径。为了顺利地完成这门课程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做到:

-、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了解每次实验的内容及操作要领。

二、实验时要认真细致,独立思考,不得随意损坏标本,按时、按质完成作

业。

三、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整洁,禁止大声喧哗,有问题时举手报告老师。

四、按学号使用实体显微镜,实验完毕后实体显微镜放回原处,实验台桌面

摆设应恢复到实验前模样,并清点用具,无异常时方可离开。

五、爱护、珍惜实验室每一样东西,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果损坏实验用

具应及时报告登记,待后处理,对不认真或有意损坏者酌情给予处分和罚款。

六、每次实验完毕后派值日生打扫卫生,保持室内清洁。

实体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实体显微镜乂称立体解剖镜或双筒镜,其基本部件有目镜、物镜、镜筒、镜座及有关附

件,如下图所示。使用方法如下:

1.调焦:首先把观察物放在载物盘中央,扭转弹簧支柱上的螺旋,抬高镜体(支柱内

装有弹簧,可以自动弹起),该步是调焦的粗调步骤;然后用低倍目镜、物镜,并扭动调焦

螺旋进一步调焦,如细致观察则可另换高倍镜头。一般物镜倍数越高,焦距越短,因此换用

高倍物镜后,应将镜体下降。调焦螺旋内的齿轮有一定的上下活动范围,扭不动时不可强扭,

谨防损坏齿轮。

2.放大倍数的选择:实体镜的放大倍数

是按物镜倍数与目镜倍数的乘积计算的。放大

倍数指物体的直线放大率,是指在人眼明视距

离(25cm)处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像是物

体的实像,而目镜则是对实像的二次放大虚

像,因此在选择放大倍数时应以物镜为主,即

选择高放大率的物镜优于高放大率的目镜。一

般情况下观察较大型昆虫或较显著特征时选

用低倍物镜,观察小型昆虫或细小部位时,选

用高倍物镜。

3.照明与背景:物像放大的越大,光线

越暗,这是因为亮度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例关系所造成的。例如:物体放大2倍,亮度

减少4倍,物体放大10倍,亮度就减少100

倍。因此在实体镜下要得到清晰的物像(特别

是高放大率),就应增加光度。此外,背景的

衬托也与物像的清晰度有关,如淡色标本可衬

托以黑色背景,深色标本衬以淡色背景。如果

观察物很小或半透明,亦可采用透射光线等,

这些在便用时应细心体会。

图型双筒解剖镜

4.浸泡标本观察:浸泡标本应放在浸液1XTB-0I

.眼罩.目镜.目镜筒.棱镜盒

中观察,浸液最好用75%的酒精,因水易漂浮1234,5

标本。生理解剖或活组织、活虫观察应在生理6.变倍物镜旋转器7.变倍数值度盘8.物镜套筒

盐水中进行。9.大物镜10.卡子11.载物圆盘12.底座

13.弹簧支柱套筒14.弹簧支柱紧固螺丝15.17.

注意事项:

柱轴16.调焦螺旋18.视力调整装置

1.调节旋钮及移动部位时,均不可快调

或用力过猛,应上下缓移,以免超位或损坏。

2.旋钮调节失灵或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指导老师。

3.使用前后应注意检查镜头是否齐全,不得随意拆卸镜子各部分。应始终保持镜体各

部分清洁,镜头只准用擦镜纸擦试,一般不允许在载物台上直接放置观察物。

昆虫形态的描述及实验要求

一、昆虫形态的文字描述

1.描述的内容:应尽量详尽,以至于可以预测该种与未被记载种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尽可能包括雌雄间的差异、幼虫的性状以及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资料。

2.性状的次序:取决于记载目的。在鉴别性的记载中,通常按照性状在鉴别上的重要程

度依次叙述。而完整的记载,性状的描述应按标准化的自然顺序来进行,例如,记述体躯应

由前向后,由背到腹。记载应按虫体分段叙述,如头、胸、腹、翅、生殖器……。

3.记载的方位:记教昆虫体躯时,应从上面所见的位置,如背在上,腹在下,头在前,

翅展开如飞翔状,触角及三对足伸展来描述。通常在胸部和腹部的交界处设一想像的中心点,

近中心点的部分为基部,远中心点的部分为端部,如胸部与腹部连接处为基部。再假设一条

纵行的中轴线,近轴者为内,远轴者为外。与纵轴成直角,并通过中心点假设一横轴以区别

前后,纵轴还可区分左右。与横轴平行的脉纹为纵脉,与纵轴平行的脉纹为横脉。

4.数字资料:①体长记载以头顶至腹末为准,不应包括触角和尾须。②翅展记载一般为

一对前翅的拉伸宽度。③体宽记载应写明度量的位置,是胸部还是腹部。由于数字性状在同

种昆虫的个体间必有差异,因此最好多测一些个体,记述其伸缩范围,或者用平均值和标准

差表示。

5.颜色记载:应以新鲜标本为准,并参考国家标准色谱给予描述。

二、昆虫形态结构的绘图

1.工具:HB或2H绘图铅笔、橡皮、尺子、16K白色道林纸,有时还需专门的绘图仪,

如阿培绘图仪。

2.要求:①科学性:形体正确,比例正确,倍数正确,色彩正确。②画面情结,精细美

观。③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具体要求:正面图,头向上:侧面图,头向左。所绘图都应有文字说明,图中各部分若

要注字,以虚线引出,说明、注字及整图均要安排恰当、得体、工整。昆虫的全体图,即“写

真图”,应有立体感、真实感,这就需要注意光线和色彩,画出凹凸、深浅的层次来;另外,

昆虫图一般都是点线图,用线表示节间或骨片的分界、毛和刺等,用点表示不同颜色和躯体

的凹凸,并表达立体感,因此,线要粗细一致,接头光滑,不露笔尖起落的痕迹;点要圆、

匀,疏密应符合虫体颜色浓淡的要求。要掌握上述要求,全在于平时绘图中的细心体会与灵

活的技巧,因此绘制一幅漂亮的昆虫图,与平时的训练分是不开的。

3.描绘草图的方法:草图系指昆虫整体或局部特征的轮廓、结构草图。绘制草图的方法

很多,如徒手素描、直接蒙绘、反射描绘、九宫格、投影放大、复印机、摄影绘图、绘图仪

等。

4.绘草图的注意事项

①绘图时必须安静且有耐心,特别是利用绘图仪描绘时,坐姿必须正确,否则容易疲劳。

②如果标本大而视野小,不能画下所需的全部时,可分几个部分画出,然后把它们拼凑

在一起。

③如果标本放置位置不好,或标本整姿不好,影响画图正确和美观时,必须进行科学修

正。

④所画线条应准确、肯定,以免上墨时发生错误。

⑤标出昆虫的名称,放大倍数。

⑥养成爱惜标本的习惯。

三、实验要求

课堂上应仔细观察,对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提问,课后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

实验目的、实验材料、作业三部分内容,有时需要对实验报告或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分析

时,也应写入报告之中。

农业昆虫学实验()

专业年级姓名学号

日期年月日,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作业

第一篇昆虫学基础知识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变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昆虫纲的代表蝗虫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掌握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构造及类型。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东亚飞蝗雌、雄成虫,斑衣蜡蝉,家蝇,蜘蛛(蛛形纲)、日本沼虾(甲壳纲)、马

陆(多足纲)浸渍标本。

2.蜡象、步甲、象甲、蝉、蜜蜂、家蝇、菜粉蝶针插标本。

3.蓟马玻片标本。

4.触角类型,足的类型,翅的类型盒装标本。

5.蝗虫体躯构造图,触角、足、翅及口器的基本构造及类型图等。

6.实体显微镜、昆虫针、载玻片、镶子、拨针、台灯、泡沫板等。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1.观察方法

首先观察昆虫身体的分区,然后再观察头部、胸部和腹部的基本结构,最后观察口器、

触角、足、翅的结构和类型。

2.昆虫体躯结构及其变化

图1-1昆虫体躯构造

取东亚飞蝗、蜘蛛、日本沼虾、马陆浸渍标本,进行形态比较观察,了解和掌握昆虫纲

的基本特征:①昆虫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②头部有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3

个单眼。③胸部由前胸、中胸利后胸三节组成,每节各具1对足,即前足、中足与后足,着

生于每一胸节的侧腹面;通常中胸与后胸各具1对翅,蝗虫的前翅革质,狭长,翅脉明显,

为覆翅,后翅膜质,宽大,近于透明。④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蝗虫

的第1腹节基部两侧具1对鼓膜听器;腹部末节背板称肛匕板,腹部末节腹板称下生殖板:

雌性腹部具产卵瓣,蝗虫的产卵瓣为短凿状;肛上板与肛侧板间着生1对尾须。

再取其它几种针插昆虫标本进行观察,注意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之处。

3.口器及其类型

①咀嚼式口器:观察东亚飞蝗的口器着生于头的何方?从头的前面,侧面和后面能看

到口器的哪些部分?注意各部分的相对位置。

用镜子取下东亚飞蝗的头部,再将口器的各个部分分别取下置于载玻片上,结合课本中

咀嚼式口器的构造,认识上唇、上鄂、下颗、下唇和舌的基本构造和取食功能。

②刺吸式口器:取斑衣蜡蝉浸渍标本观察,颜面向后倾斜,口器平贴在胸部腹面。

用锻子取下斑衣蜡蝉的头部置于载玻片上,先观察针状的口器,再用拨针或昆虫针压、

拔,分离口器,观察认识喙管、上唇、下唇及埋藏在管内的1对上鄂口针和1对下鄂口针。

③虹吸式口器:取菜粉蝶成虫针插标本,从头部的下面可以看到一条卷曲的喙,这就是

虹吸管,它是由左右下颗的外鄂叶嵌合而成,中间形成食物道,靠虹吸作用吸食液体食料,

上鄂退化,有下唇须。

④舐吸式口器:将家蝇成虫浸渍标本侧放在实体显微镜下参照课本图2-10观察,头部

腹面突出一个粗短的喙,喙的基部两侧有一对不分节的下颗须,喙的前璧凹成唇槽,上唇为

一尖削长片盖在唇槽的上面,用昆虫针将上唇挑起,一个尖削的舌在唇槽的中央,喙的端部

膨大形成喙瓣。

⑤锂吸式口器:对照课本图2-11观察蓟马玻片标本,头部向下突出,具有一个短小的

喙,喙由下颗,上唇与下唇形成,喙内藏有3根口针,对成的细的1对是下颗口针,另1

根为左上鄂口针,右上颗已完全退化。

4.触角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其基本构造为柄节(最基部一节)、梗节(触角第二节,通常

较小)和鞭节(梗节以后的整个部分,通常有许多小节组成,且变化很大)。

取象甲或菜粉蝶针插标本,观察并区分触角的柄节、梗节和鞭节。对比蝉、步甲等其它

针插标本、触角类型盒装标本和挂图,认识并掌握触角的主要类型。

(1)丝状或线状:除基部两节稍粗大外,鞭节各小节大小相似,相连呈线状,如蠡斯和

蟋蟀的触角。

(2)刚毛状:触角短小,基部两节粗壮,鞭节细如刚毛,如蝉的触角。

(3)念珠状:由许多圆珠形小节相连而成,如白蚁的触角。

(4)锯齿状:鞭节各节向一侧作锯齿状,形似锯齿,如锯天牛和叩头甲的触角。

(5)锤状: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突然膨大,如长角蛉的触角。

(6)球杆状或棍棒状: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逐渐膨大,形似棍棒,如蝶类的触

角。

(7)具芒状:触角短,鞭节只1节,并具刚毛1根,如蝇类的触角;

(8)环毛状触:鞭节各节都生有一圈细毛,愈近基部的毛愈长,如雄蚊的触角。

(9)双栉状或羽毛状:鞭节各节向两侧作细羽状突出,形似鸟羽,如家蚕的触角。

(10)鳏叶状:触角端部扩展成叶片状,相叠•起形似鱼鲤,如金龟子的触角。

(11)膝状或肘状:柄节长,梗节小,鞭节各节与柄节形成膝状曲折,如蚂蚁、蜜蜂的触

角。

(12)栉齿状:鞭节各节向一侧作梳齿状突出如梳子,如雄性绿豆象的触角。

5.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足是昆虫的行走器官,其基本构造由基部到端部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附节

及前附节。

观察东亚飞蝗的中足,认识基节、转节、腿节、胫节、附节及前附节的形态特点。对比

东亚飞蝗的后足、蜜蜂的后足及昆虫足的类型盒装标本和挂图,认识并掌握足的主要类型。

(1)步行足:足的各节相对细长,适于行走,如步行虫的足。

(2)跳跃足:腿节膨大,胫节细长,适于跳跃,如蝗虫、蟋蟀的后足。

(3)捕捉足:基节较长,腿节腹面具沟,胫节可折回来,腿节与胫节的边缘着生较发达

的刺,如螳螂的前足。

(4)开掘足:胫节宽扁具齿,跑节相对较退化,适于掘土,如蜷站的前足。

(5)游泳足:足的各节宽扁,边缘生密的长毛,适于划水,如水龟虫的足。

(6)抱握足:雄性龙虱前足附节膨大,其上生有盘状结构,用于交尾时抱握雌性。

(7)攀缘足:足的端部仅一爪,胫节端部具一个距,当弯曲时,适于抓住寄主的毛发,

如虱子的足。

(8)携粉足:胫节较宽扁,基跑节扩展,其上生有整齐的数列硬毛,如蜜蜂的后足。

6.翅的构造和类型

翅是昆虫的飞翔器官,其基本构造为三缘(前缘、外缘和后缘)、三角(肩角、顶角和

臀角)和各区(臀前区、臀区,有时还有腋区和辗区)。

观察东亚飞蝗的后翅形状,弄清楚三缘、三角和各区。对比东亚飞蝗、菜粉蝶、蜻象、

步甲的前翅,家蝇的后翅及昆虫翅的类型盒装标本和挂图,了解昆虫翅的各种类型。

覆翅:直翅目昆虫的前翅革质,半透明,但翅脉仍明显存在,称为覆翅或复翅。

鳞翅:鳞翅目昆虫的翅上覆有鳞片,称为鳞翅。

鞘翅:鞘翅目昆虫的前翅全部骨化,见不到翅脉,称为鞘翅。

半鞘翅:半翅目昆虫的前翅仅基半部骨化,端半部仍为膜质,称为半鞘翅。

平衡棒:双翅目昆虫后翅退化成很小的棒状构造,称为平衡棒。

缨翅:缨翅目昆虫的翅很狭长,边缘生有很多长毛,称为缨翅。

毛翅:毛翅目昆虫的翅上生有很多毛,称为毛翅。

膜翅:膜翅目昆虫的前后翅,双翅目昆虫的前翅等膜质透明,称为膜翅。

图1-4翅的缘、角和分区

四、作业

1.绘制东亚飞蝗体躯侧面观图,标出各部分名称。

2.昆虫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口器的构造有何异同?

实验二昆虫的生物学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昆虫变态的主要类型。

2.了解昆虫卵、幼虫、蛹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浸渍标本:菜粉蝶幼虫、叶蜂幼虫、金龟甲幼虫、叩头甲幼虫、家蝇幼虫、象甲幼

虫、牛虻幼虫;金龟甲蛹、菜粉蝶蛹、家蝇蛹。

2.盒装标本:卵的类型、小地老虎生活史、蟋蟀生活史。

3.针插标本:小地老虎(雌、雄),异色瓢虫(雌、雄中不同色斑的个体)。

4.挂图:昆虫完全变态图、不完全变态图、卵的类型图、幼虫的类型图。

5.用具:实体显微镜、镜子、拔针、载玻片、昆虫针、镜头纸。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昆虫的变态类型

1.完全变态:观察小地老虎生活史盒装标本。其特点为具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

虫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明显不同,如幼虫无复眼、无翅,除有胸足外还有腹足;成虫有

复眼、有翅,仅有胸足而无腹足。因此,幼虫要转变为成虫必须经过蛹期。

2.不完全变态:观察蟋蟀生活史盒装标本。其特点为具有卵、幼虫、成虫3个虫期,

无蛹期。幼虫与成虫在外形上基本相似,幼虫体型小只有翅芽,成虫体型大有发达的翅。这

类变态的幼虫一般称作若虫。

(二)卵的类型

取卵的类型盒装标本、观察各种昆虫卵粒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有无保护物等。

1.卵的形状:昆虫卵的形状各种各样,认识卵的形态特征是做好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的

内容之一。

(1)椭圆形一如蛟蜡、大黑金龟子卵。

(2)半球形一如小地老虎、棉铃虫卵。

(3)肾脏形一如东亚飞蝗卵。

(4)长茄形一如飞虱卵。

(5)袋形一如三点盲蜻卵。

(6)双辫形一如豌豆象卵。

(7)瓶形一端部紧缩,近中端外膨大,底部略平扁。如菜粉蝶,瓢虫卵。

(8)桶形一形似腰鼓,上下两端略平扁。如稻绿蜡卵。

(9)纺锤形一两端均匀缩小。如多种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的卵。

(10)柄形一卵本身为长圆形,卵的下端有丝状长柄,用以固定在植物上。如草蛉、木

虱的卵。

2.卵的排列:昆虫卵有单粒散产,还有块状聚产;卵粒的排列有的规则排列成行(如蜻

象、天幕毛虫的卵粒),有的随机聚集成块(如家蚕的卵)。

3.卵的保护:卵常有卵鞘、卵囊或覆盖绒毛状物来保护。卵鞘是由附腺分泌物硬化成鞘

状而形成的。卵囊是由附腺分泌物与土粒缀合而成的。如蜚镰、螳螂的卵鞘,蝗虫的卵囊,

甜菜夜蛾卵块上的绒毛状物等。

(三)幼虫的类型

1.无足型:幼虫既无胸足又无腹足。根据头的发达程度又可分为显头、半头和无头无足

型3类。

象甲幼虫:身体柔软,肥胖而稍弯曲,头发大,无胸足和腹足。属显头无足型。

牛虻幼虫:体长形,两端尖,头部不明显或十分退化,无胸足和腹足,蠕动而行。在解

剖镜下仔细观察前端,具有不发达的头部,前半部交映,后半部较软,并缩入胸部。属半头

无足型。

家蝇幼虫:体长形,前端尖而后端粗,全体乳白色,无头无足,在解剖镜下仔细观察前

端,可以看到二个黑色的口钩。属无头无足型。

2.寡足型:幼虫只有3对胸足,无腹足。

金龟甲幼虫:头壳发达,身体粗壮,弯曲成“C”形。有胸足,发达或不发达,不太活

泼,主要生活在土壤中,称“蟒蟾”。

叩头甲幼虫:头部明显,身体细长,胸足较短或不发达。

3.多足型:幼虫除具有3对胸足外,还有腹足。

菜粉蝶幼虫:头部明显,胸部每节生有1对胸足,腹部第3~6节和第10节上各有1对

腹足,腹足有趾钩。

叶蜂幼虫:头部明显,胸部每节生有1对胸足,腹部第2~8节和第10节上各有1对腹

足,腹足无趾钩。

(四)蛹的类型

被蛹:观察菜粉蝶蛹的特征。在头部可以明显地看见复眼和触角;胸部可以看见由背面

斜向腹面的翅、足。所有各部分均被一层透明的胶质膜所包被,不能自由活动。

裸蛹(离蛹):观察金龟甲蛹的特征。头、胸、腹各体段明显可见,附肢如翅、足、触

角等构造可以自由活动。

围蛹:观察家蝇蛹的特征。蛹体被一层坚硬的蛹壳包围,内部为一与蛹壳分离的裸蛹。

(五)昆虫的性二型及多型现象

性二型:观察小地老虎成虫雌、雄触角的区别。雌虫触角丝状或线状,雄虫触角双栉状

或羽状。

多型现象:取异色瓢虫雌、雄标本,观察雌、雄鞘翅上各自色斑的变化。

四、作业

1.列表比较所观察昆虫蛹所属的类型和特征

昆虫名称类型特征

菜粉蝶被蛹外被胶膜,附肢不能自由活动。

金龟甲

家蝇

2.列表比较所观察昆虫幼虫所属的类型和特征

昆虫名称头发大程度胸足腹足类型

菜粉蝶发达3对5对多足型

金龟甲

家蝇

叶峰

叩头甲

象甲

3.列表比较蟋蟀和小地老虎所属的变态类型和特征

昆虫名称变态类型特征

小地老虎

蟋蟀

实验三昆虫的分类(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昆虫纲分目的概况,掌握昆虫纲主要目(缨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

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成虫的识别特征和螂蛾目的识别特征。

2.掌握缨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重要科成虫的识别特征。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成虫盒装标本;

缨翅目和螂蛾目破片标本。

2.麦蓟马、烟蓟马、蜡虫玻片标本;蜷姑、蝗虫、箍蝴、蟋蟀、斑须蜡、盲蜻、姬猎蜻、

梨网蜡、叶蝉、蝉、飞虱针插标本。

3.挂图:缨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主要科特征图。

4.用具:实体显微镜、泡沫板、镜头纸、显微镜、昆虫针。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观察所给十个目昆虫标本,对比昆虫纲与婢蜻目及昆虫纲主要目的识

别特征。

1.直翅目(Orth叩tera):口器咀嚼式;前翅为覆翅,皮革质,后翅膜质:前足开掘足或

后足跳跃足;雌虫有发达的产卵器。不完全变态。

2.缨翅目(Thysanoptera):个体微小,口器锂吸式;翅狭长,边缘有长的缨状缘毛;

雌虫产卵器锯状或无。不完全变态。

3.半翅目(Hemiptera):口器刺吸式,由头前方伸出;前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为半

鞘翅。胸部腹面后足基节附近有臭腺开口,能分泌挥发性油,散发出类似臭椿的气味。不完

全变态。

4.同翅目(Homoptera):口器刺吸式,从头部腹面后方生出;前翅质地均匀;多数种

类有蜡腺。不完全变态。

5.鞘翅目(Coleoptera):口器咀嚼式;前翅为鞘翅。完全变态。

6.鳞翅目(Lepidoptera):口器虹吸式;体、翅、和附肢均密被鳞片。完全变态。

7.膜翅目(Hymen叩tera):口器咀嚼式;2对翅膜质,前翅大,后翅小;有的腹基部常

缢缩,第一腹节常与后胸合并成并胸腹节。完全变态。

8.脉翅目(Neuroptera):口器咀嚼式:2对翅膜质,前后翅大小,形状和翅脉相似,脉

纹网状。完全变态。

9.双翅目(Diptera):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前翅发达,膜质,后翅退化为1对平衡棒。

完全变态。

10.婢螭目(Acarina):体分节不明显,无头、胸、腹三段之分;无翅;无复眼;无触

角,有螯肢;足4对,由基节、转节、股节、膝节、胫节和跑节6节组成。变态经过卵、幼

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

(二)观察所给四个目常见科成虫标本,对比它们的区别特征。

1.直翅目

(1)蠢蝴科Tettigoniidae:触角比体长或与体等长;后足腿节发达,为跳跃足,时节4

节;产卵器短而阔,刀状:听器在前足胫节上;以左右翅摩擦发音。

(2)蟋蟀科Gryllidae:触角比体长;后足腿节发达,为跳跃足,跑节3节;产卵器剑状;

尾须长;听器在前足胫节上;雄虫前翅有摩擦发音器。

(3)蟋站科Gryllotalpidae:触角短于体长;前足粗状,开掘式,后足腿节不发达,不能

跳跃,跑节3节:产卵器不外露;尾须长;前足胫节上的听器退化;发音器不发达;前翅短,

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

(4)蝗科Locustidae:触角短于体长;后足腿节发达,为跳跃足,附节3节;产卵器短

呈凿状;雄虫能以后足腿节刮擦前翅而发音;听器在腹部第1节两侧。

依据上述描述特征,结合针插标本,对比观察各科的特征。

2.缨翅目

(1)蓟马科Thripidae:触角6~8节;前翅狭而尖,有两条纵脉伸达翅端,翅面有微毛;

雌虫腹部末端圆锥形,产卵器向下弯曲。

(2)皮蓟马科Phlaeothripidae:触角7~8节,有锥状感觉锥;有或无翅,如有,翅脉退

化,或只有1条不发达的纵脉,翅表面无微毛:雌虫腹部末端管状,生有较长的刺毛,无产

卵器。

依据翅脉的有无,翅表面有无微毛,腹末形状,有无产卵器等对比观察各科的特征。

3.半翅目

(1)蜻科Pentatomidae:小至大型;触角5节,通常有2个单眼;半鞘翅分为革区、爪

区、膜区3部分,膜区上有纵脉多条;小盾片发达,至少超过前翅爪区的长度。

(2)盲蜻科Miridae:小型种类。触角4节,无单眼:前翅分为革区、楔区、爪区、膜区

四部分,膜区脉纹围成1或2个翅室,纵脉消失。雄虫常为长翅型,雌虫为短翅型或无翅型。

(3)网蜻科Tingidae:小型种类。触角4节;前翅质地均一,翅脉网状;头、胸背面也

都呈网状。

(4)姬猎蜻科Nabidae:小至中型,瘦长;触角4~5节,单眼有或无;前胸背板狭长,

前翅膜片常有4条纵脉形成2~3个长形闭室,并有少数横脉。

依据体形,单眼有无,前胸背板、小盾片利翅的特点等对比观察各科的特征。

4.同翅目

(1)飞虱科Delphacidae:体小型,能跳跃;触角锥状;翅膜质;后足胫节有2个大刺,

端部有I个可以活动的距。许多种类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类个体。

(2)蝉科Cicadidae:大中型;触角刚毛状或鬃状:单眼3个,呈三角形排列;前后翅均

为膜质,常透明;翅脉发达;前足腿节发达,常具齿或刺;跑节3节;雄虫腹部第,一节有发

音器:雌蝉产卵器发达,刺进植物枝条中产卵,导致顶梢死亡。

(3)叶蝉科Cicadellidae:体小型,形态变化很大;触角刚毛状;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后足胫节有棱存,棱脊上有两刺状毛。

(4)财科Aphididae:触角6节,末节分为基部和鞭部两部分;第3~6节有次生感觉孔。

腹部第6节上有1对圆柱状突起,称腹管,腹末突起称尾片。有翅蚣前翅大,后翅小。

依据同翅目昆虫体形大小、颜色,单眼的有无和位置,触角的形状,前翅质地,翅脉特

征、足的刺、距的特征,腹背末端有无腹管等特征,对比观察叶蝉科、蝉科、飞虱科、场科

的特征。

四、作业

1.根据观察制作直翅目、缨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脉翅目、膜翅目,双翅目

和睥蛾目成虫分类检索表。

2.依据触角长短、产卵器形状、前后足的特点、听器着生位置、附节节数等,列表比

较直翅目蝗科、蛟咕科、藁蝴科、蟋蟀科的主要特征。

3.依据体形大小、触角形状,前翅质地、足的刺、距,腹背末端有无腹管等特征,列

表比较叶蝉科、蝉科、飞虱科、财科的主要特征。

实验三昆虫的分类(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婢蛾目重要科成虫的识别特征。

2.认识六个目昆虫的常见种类。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金龟甲、叩头甲、瓢虫、天牛、象甲、叶甲、弄蝶、凤蝶、粉蝶、粘虫、玉米螟、叶

蜂、姬蜂、小蜂、胡蜂、蜜蜂、食财蝇、美洲斑潜蝇、草蛉等针插标本。麦红吸浆虫、麦园

红蜘蛛、苹果山楂红蜘蛛破片标本。

3.挂图: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蚪螭目主要科特征图。

4.用具:实体显微镜、泡沫板、镜头纸、显微镜、昆虫针、载玻片。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观察所给六个R常见科成虫标本,对比它们的主要区别特征。

L鞘翅目

(1)金龟甲科Scarabaeidae:小至大型,椭圆或略呈圆筒形;触角鲤叶状;前足开掘式,

附节5节。

(2)叩头甲科Elateridae:中至大型,狭长,两侧平行;触角锯齿状;前胸背板后角锐刺

状,前胸腹板突狭长并伸入中胸腹板沟内;前、中胸间可活动;各足跑节5节。

(3)瓢甲科Coccinellidae:小至中型,体半球形;鞘翅色彩与斑纹多变化;跑节拟3节

或隐4节。

(4)天牛甲科Cerambycidae:中至大型,体长形;触角长于体长2/3或更长;复眼肾形

并包围触角基部;前胸背板侧缘有侧刺突;附节拟4节或隐5节。

(5)象甲科Curculionidae:小至大型,体卵形、长形或圆柱形;额和颊向前延伸成喙状,

似象鼻子;触角膝状,端部膨大;复眼突出;跑节隐5节或拟4节。

(6)叶甲科Chrysomelidae:小至大型,体卵圆形或长形;触角线状,短于体长2/3;复

眼圆形:跑节隐5节或拟4节。

本目观察时应注意以下区别:身体大小,体形,触角形状和长短,跑节型式,前胸背板

和鞘翅的特点等。

2麟翅目

(1)弄蝶科Hesperiidae:体小或中型,粗壮,色深暗。头大,头宽大于或等于胸宽;

触角棒状、末端有钩:前翅三角形,中室经常在一或两对翅中开放;后足胫节有2对距。

(2)凤蝶科Papilionidae:体中或大型,颜色显著,多为黄色或黑色,有红、绿或蓝色

等色斑。触角棒状,但末端无钩;前翅M2靠近M3、G,与A脉间有一基横脉;后翅外缘呈

波状,有尾状突起;后翅仅1条臀脉。

(3)粉蝶科Papilionidae:体中型,白色或黄色,有黑色或红色斑。触角棒状,但末端

无钩;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前翅臀脉1条,后翅臀脉2条。

(4)螟蛾科Pyralidae:小至中型,细长,柔弱,腹部末端尖削,鳞片细密紧贴,体显

得比较光滑;触角丝状或栉状;喙基部有鳞片;下唇须长,伸出头的前方;后翅Sc+R,与

Rs在中室外短距离愈合或极其接近。

(5)夜蛾科Noctuidae:体中至大型,粗壮,毛蓬松;触角丝状或栉状:前翅M?基部

近M3而远M1,肘脉似4叉式:后翅Sc和Rs在基部分离,但在近基部接触一点而又分开,

造成一小基室。前翅颜色喑而有保护色,使其与环境颜色相似。

依据体大小和体色、单眼有无、触角形状、翅脉变化、翅上色斑、纹的形态特征,前后

翅连结构造等,对比观察弄蝶科、夜蛾科、螟蛾科、凤蝶科的特征。

3.膜翅目

(1)叶蜂科Tenthredinidae:胸腹部广接,不收缩成腰状;体粗状;触角丝状或棒状;

前胸背板后缘向前深凹入;足的转节2节,前足胫节有2端距;产卵器锯状。植食性。

(2)姬蜂科Ichneumonidae:胸腹部连接处收缩成腰状;体小至大型;触角丝状;前胸

背板向后延伸达翅基片;前翅第二列翅室中间有一个小翅室,有第2回脉;足的转节2节,

前足胫节有1端距;产卵管长度差异很大,最长的达体长6倍。寄生性。

(3)小蜂科Chalcididae:胸腹部连接处收缩成腰状;体小或极微小;触角多呈膝状;

前胸背板不达翅基片;前翅脉纹退化,只有I条;足的转节2节,前足胫节有1端距;后足

腿节膨大,下缘有齿或刺,胫节弯曲,末端生2端距。寄生性。

(4)胡蜂科Vespidae:胸腹部连接处收缩成腰状;体中到大型,黄或红色;触角略呈

膝状;前胸背板伸达肩板;足的转节1节,中足胫节有2端距;翅狭长,休息时能纵褶。

(5)蜜蜂科Apidae:胸腹部连接处收缩成腰状;体小到大型,黑色,密生黑、白、黄、

橙、红色的毛;雌虫后足胫节外侧有长毛形的花粉篮,为采集与携带花粉的器官。

依据膜翅目昆虫身体大小、颜色、触角的形状,前胸背板是否伸达肩板,翅脉翅室的变

化,足的转节节数,基节和腿节的发达程度和形状,胸腹部连结方式,产卵器伸出的部位和

特征等,对比观察叶蜂科、姬蜂科、小蜂科、胡蜂科的特征。

4.双翅目

(1)瘦蚊科Cecidomyiidae(=Itonididae):体瘦弱;触角长,念珠状,雄虫触角节上具

环状毛;复眼发达,或左右愈合成一个,无单眼;前翅宽,翅脉仅3-5条,横脉很少,基部

只有I个闭室。

(2)食财蝇科Syrphidae:小至大型,外形象蜂,具蓝、绿等金属光泽和各种彩色斑纹;

触角短、具芒状;头大,与胸部约等宽,头部无额囊缝和新月片;复眼大,雄虫合眼式,雌

虫离眼式,单眼3个;翅大,径脉和中脉间有一条两端游离的伪脉。

(3)潜蝇科Agromyzidae:小型,黑色或黄色;触角短、具芒状;头部有额囊缝和新

月片;翅前缘脉只有1个折断处,中脉间有2个闭室,后方有1个小臀室。

依据双翅目昆虫身体大小,触角长短和形状,头部有、无额囊缝和新月片,复眼的特

征,翅脉的特征等对比观察瘦蚊科、食螃蝇科、潜蝇科的特征。

5.脉翅目

草蛉科Chrysopidae:体中等大小,细长,柔弱,多为绿色,具金色或铜色复眼。触角

长,丝状,无单眼。翅多无色透明,前缘区有30条以下的横脉,不分叉。幼虫体长形,两

头尖削,胸部和腹部两侧有毛瘤,头前口式,上、下颗合成的吸管长而尖。捕食财虫。

6.蝉瞒目

(1)叶螭科(Tefranychidae):体小于1mm,圆形或长圆性,多为红色或深红色,体常

多毛;颗体前端的螯肢特化成口针和口针鞘,在其外侧只能见到粗状的须肢。叶蛾跑节上生

有7根刚毛,跑节与胫节形成拇爪复合体。观察苹果山楂叶螭或麦长腿红蜘蛛。

(2)走螂科(Eupodidae):体小于1mm,卵圆形红褐色,体少毛;前肢体段两侧各有

一眼点,足的跑节具有2爪及1刷状垫;肛门着生在体背末端。观察麦园红蜘蛛。

四、作业

1.依据鳞翅目弄蝶科、粉蝶科、风蝶科、夜蛾科、螟蛾科特征制作检索表。

2.列表比较双翅目瘦蚊科、食蚣蝇科、潜蝇科的特征。

第二篇重要农业害虫种类观察与鉴定

实验五地下害虫田间调查及种类鉴定

(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地下害虫的调查方法;查明当地地下害虫的种类、数量、优势种群及不同

生境中的分布规律,以便准确掌握虫情,制定合理的防治计划。

2.掌握地下害虫的鉴别方法,并能识别主要种类的形态特征;识别各类地下害虫的为害

状。

二、用具

手持扩大镜、直尺、采集盒、广口瓶、记载本、铅笔、小铲、铁锹、标签纸等。

三、调查方法和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每组5〜6人,每组一套用具。

1.调查时间:秋季。

2.调查方法:常用的地下害虫调查方法有挖土调查法、灯光诱测法、食物诱集法、目测

法等,其中挖土调查法最常用。

3.地块选择:按不同土质、地势、茬口等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分别进行调查。

4.取样方法和数量:取样方法取决于地下害虫在田间的种类和分布型,如蟒靖、金针虫

多属聚集分布,以“Z”字形或棋盘式取样为宜。取样量一般Ihn?以内地块取8点,Ihn?

以上每增加lhm\样点增加2个。每点挖土50cmX50cm,深度30cm,边挖土边检查,土

块要打碎。

5.记载内容:地下害虫种类(对一时辨认不清的个别种类应单独存放,写好标签,带回

实验室镜检)、数量、形态特征和危害状,所调查地块的土质、地势、茬口等。

6.统计项目:

①蟒蟾、金针虫、螃蛀三大类群各占比例:

该类虫数

每类所占比例(%)=xl()0%

三大类群总虫数

②各类中每种所占比例:

蟒赠的数量

如AinA0/

A蟒蟠所占比例=蟒蟾类的数量“°

③对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地下害虫均作如上分析,得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地下害虫的

优势种群,求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每平方米中地下害虫的数量,折合每亩的虫口密度及各

类所占比例。

四、种类鉴定

(一)蟋姑类:直翅目,蛟姑科

1.为害特征

以成虫、若虫在土壤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幼根和嫩茎,将茎秆咬断或扒成乱麻状,使

幼苗萎焉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特别是在土壤表层活动时,它们来往串食,造成纵横隧道,

使种子架空,幼苗吊根,失水而死。

2.主要种类形态特征

全世界已知螃姑约40种,我国记载有6种,其中华北蟋姑GryUotalpatmispina和东方

蛟站分布最广,危害最重,二者成虫的主要识别特征见表5-1和图5-1。

表5-1华北蜷站和东方螃站的鉴别特征

特征华北蛟蛀东方蟋站

体长(mm)大于40mm,体形粗大。约30,体形较小。

体色黑褐色淡黄褐色

前足腿节下缘弯曲平直

后足胫节内上方有1~2个刺有3〜4个刺

腹部形状近圆筒形近纺锤形

图5-1蟋站

华北蛟蛀:1.成虫2.前足3.后足东方蟋站:4.前足5.后足

(-)金针虫类:鞘翅目,叩头甲科

1.为害特征

金针虫是叩头甲科幼虫(属金针虫型幼虫:体壁光滑坚韧、细长,胸足不发达。)的统

称。以幼虫为害作物根部,主根不被咬断,常从茎一侧蛀入,被害部位不整齐,呈丝状,禾

苗逐渐萎焉枯死。

2.主要种类鉴别特征

在我国,危害农作物的金针虫有数十种,其中陕西常见的有3种,即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Melanotuscaudex,它们的主要鉴

别特征见表5-2和图5-2。

表5-2常见三种叩头甲成、幼虫鉴别特征

虫态特征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褐纹金针虫

栗褐色,密被细毛。暗褐色,略具光泽,黑色具光泽,有刻点及

体色

被极细之茸毛。稀疏茸毛。

成虫

鞘翅长/头胸长度4~522.5

后翅雌退化,雄发达。正常正常

体色金黄色淡黄褐色茶褐色

体形宽而变细而长,圆筒形。细长略扁。

双铁状,铁齿之内侧圆锥形,背面近基部近圆锥形,末端有3个

幼虫

各有一小刺突,外侧两侧各有1褐色圆小齿突,基部两侧各有

缘各有3个刺突。斑,并有4条纵向细半圆形褐色斑1个,并

刻线。有4条纵向细刻纹。

图5-23种金针虫尾节

1.沟金针虫2.细胸金针虫3.褐纹金针虫

(三)蟒蜻类:鞘翅目,金龟甲总科

1.为害特征

蟒蟠是金龟甲幼虫(属蟒峭型幼虫:身体肥大;头部黄褐色,体白色,1对上鄂十分发

达,体背多皱纹,体弯曲呈C形,寡足型幼虫。)的统称。以幼虫为害多种作物幼苗,咬断

主根及地下茎,断口整齐,被害禾苗迅速枯死;为害须根时,严重影响禾苗发育;为害薯块,

啃咬成坑洞;为害林果木的根,啃剥皮层取食幼嫩部分,残留木质部。

2.形态特征

陕西常见的4种金龟甲大黑蛆金龟Holotrichiaoblita^暗黑鳏金龟、棕色鲤

金龟H.titani和铜绿丽金龟corpulenta成、幼虫识别特征见表5-3和图5-3。

表5-3常见4种金龟甲成、幼虫鉴别特征

虫态特征棕色鲤金龟大黑鲍金龟暗黑蛆金龟铜绿丽金龟

棕黄色,略具光黑褐色,有强光暗褐色,无光泽。铜绿色,有强光

体色

泽。泽。泽。

前胸背板中央有臀节背板向腹面臀节背板不向腹前胸背板侧缘有

成虫光滑之纵脊线,侧包卷;背板和腹板面包卷;背板和腹黄边,臀板基部有

主要特征缘中部各有一小相会于腹面。板相会于腹末。一倒三角形大黑

黑点。斑,侧缘各有一小

黑点。

每侧3~5根,常3每侧3根,冠缝侧每侧1根,位于冠每侧6~8根,排成

前顶刚毛数

根,排成1纵列。2根,额缝侧1根。缝侧。1列。

短锥刺毛排为无刺毛列,仅有钩无刺毛列,仅有钩长锥刺毛排为

幼虫22

纵列,每列20~24状毛,散乱排列。状毛,散乱排列。纵列,每列15~18

肛腹板刺毛列

根,排列不整体。根,刺尖相向,相

互交错。

图5-3大黑鲤金龟、暗黑鲤金龟、铜绿丽金龟

大黑鲤金龟:1.幼虫肛腹板5.幼虫头部暗黑蛆金龟:2.幼虫肛腹板4.幼虫头部

铜绿丽金龟:3.幼虫肛腹板6.幼虫头部

(四)地老虎类:鳞翅目,夜蛾科

1.为害特征

地老虎俗称切根虫,夜盗虫,以幼虫为害多种作物。1~2龄幼虫危害心叶和嫩叶,3龄

以后幼虫切断作物的幼茎、叶柄,造成缺苗断垄。

2.形态特征

常见地老虎有3种,即小地老虎Agwfisyps"。"、大地老虎A.tokionis和黄地老虎Euxoa

segetum,其中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在我国北方分布最广,危害最重。3种地老虎成、幼虫识

别特征见表5-4和图5-4。

表5-4常见3种地老虎成、幼虫鉴别特征

虫态和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

体长(mm)16〜2314-1920〜23

翅展(mm)42-5432-4356-62

黑褐色,前缘浓黑;具许多明黄褐色,前缘颜色不加灰褐色,前缘浓

显的横线,具环形斑和肾状深;横线不明显;具环黑,肾形斑凹部

成斑,其中肾形斑外侧有1尖端形斑和肾状斑,但肾形具不定形黑斑。

前翅

虫向外的黑褐色楔形斑,亚外缘斑凹部无任何黑斑。

线内侧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褐

色楔形斑,3斑尖端相对。

栉齿占整个触角的1/2栉齿占整个触角的2/3栉齿几乎占整

雄虫触角

个触角。

表皮密布黑色大小不•的小颗粒无明显颗粒,多皱纹。光滑

腹部各节背面有4个前面2个小靠近,后面2个大前后2个大小、距离几前后2个大小、

毛片远离。乎相等。距离几乎相等。

黄褐色,中央有一对深褐色纵为2大块黄褐色斑,中几乎全为深褐

臀板

纹。央断开。色

12

图5-4地老虎成虫前、后翅

1.小地老虎2.黄地老虎

(五)根蛆类:双翅目,花蝇科

以幼虫危害多种作物萌动的种子和幼苗根茎,造成种子不能发芽出土或幼苗干枯死亡。

我国发生的根蛆有4种。其中以灰地种蝇。e/ianafwra分布广、危害中,其鉴别特征如下:

成虫:体长4~6mm。雄虫体较小,暗褐色:两复眼几乎相接,触角黑色;胸部背面有

3条黑色纵纹,腹部背中央有1条黑色纵纹,各腹节均有1条黑色横纹;后足胫节内下方生

有1列末端弯曲的短毛。雌虫体较大,灰黄色至灰色;两复眼间距离约为头宽的1/3。额暗

红色,有时下半部为橙黄色;腹背中央纵纹不明显;中足胫节外上方生有1根刚毛。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7~8mm。乳白色稍带浅黄。前端细,后端粗,口钩黑色。腹部末

端有7对肉质突起,均不分叉,第1、2对位置等高,第5、6对等长,第7对较小。

蛹:长7mm左右。椭圆形,红褐色或黄褐色,尾端可见6对突起。

(六)油葫芦:直翅目,蟋蟀科

杂食性,成若虫食害农作物叶、茎、枝、种子、果实或根部,发生严重时也会飞到室内

咬毁食物及衣物,是北方旱地作物主要害虫之一。其主要识别特征如下:

成虫:头顶黑色,复眼内缘、头部及两颊黄褐色;前胸背板有2个月牙纹;前翅淡褐色

有光泽,后翅尖端纵折露出腹部很长,形如尾须;产卵管剑状、褐色,很长;尾须褐色。

若虫:成长若虫体长21.4~21.6mm,体背深褐色,前胸背板月牙纹明显,雌雄虫均具翅

芽,雌若虫的产卵管长度露出于尾端。

五、作业

1.统计田间地下害虫的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