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高频考点15_第1页
高考物理高频考点15_第2页
高考物理高频考点15_第3页
高考物理高频考点15_第4页
高考物理高频考点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

数为一mm.

(2)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示数如

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cm.

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

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

计时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源.他把一把毫米

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

012345678910

••••••

ABCDE尸

(1)按照有效数字的读数规则读出相邻计数点AB、BC、CD、DE、EF间的距离si、sz、S3、

S4>Ss,它们依次为cm、cm、cm、cm、cm.

(2)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B、C、D、E各点时,物体的即时速度VB、VC、VD、VE

依次是m/s>m/s,m/s>m/s.

(3)根据以上结果,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

(4)根据(2)中得到的数据,试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用作v-t图象的方法,从图象中

求物体的加速度a.

⑸从图象上求纸带上的A、F点所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vA=m/s,VF=

m/s.并由此计算:当打点计时器打下A点的时刻,物体己经从静止开始做匀加

速运动s了.

(6)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

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理由是

3.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

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依次逐个挂上钩码(每个钩码

的质量均为m=0.1kg,取g=10m/s?),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加,(下标i表示挂在绳下

端钩码个数),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段,绳下端坐标的平均值Xi

=(X”“+XQ/2的数据如下表:

挂在橡皮绳橡皮绳下端的坐标(X/mm)

的钩码个数甲乙

1216.5216.5

2246.7232.0

3284.0246.5

4335.0264.2

5394.5281.3

6462.0301.0

⑴同一橡皮绳的XwiX电(大于或小于);

(2)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甲或乙);

(3)选择一组数据用作图法求出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N/m);

(4)为了更好地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4.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自行车的初速度与其克服阻力做功的关系.设计实验的主要步

骤是:①在学校操场的跑道上画一道起点线;②骑上自行车用较快速度驶过起点线,并

同时从车把手处自由释放一团很容易辨别的橡皮泥(其在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③

车驶过起点线就不再蹬自行车脚蹬,让车依靠惯性沿直线继续前进;④待车停下时.,记

录自行车停下的位置;⑤用卷尺量出起点线到橡皮泥落地点间的距离x、起点线到终点

的距离L及车把手处离地高度h.若自行车在行驶中所受的阻力为f并保持恒定,设当

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

(1)自行车经过起点线时的速度v=.(用已知的物理量和所测量得到的物理量

表示)

(2)自行车经过起点线后克服阻力做的功W=.(用已知的物理量和所测量得到

的物理量表示)

(3)多次改变自行车经过起点时的初速度,重复上述实验②〜④,则每次只需测量上述

物理Q中的和就能通过数据分析达到实验目的.

5.现要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

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

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祛码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

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导轨底端C

点的距离,h表示A与C的高度差,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x表示A、B两点间的距离,

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

度.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若将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则在滑块从A运动至B的过程中,滑块、遮光片与祛

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可表示为,动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

.若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二与x的关系式为】=.

vr

试卷第2页,总30页

(2)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每次均令滑块自同一点(A点)下滑,测量相应的x与t值,

结果如下表所示:

12345

x/m0.6000.8001.0001.2001.400

//ms8.227.176.445.855.43

p-/io4s-21.481.952.412.923.39

以x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图的坐标纸中描出第1和第5个数据点;根据5个

数据点作直线,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X10'm-1-ST(保留3位有效数字).

6.为了“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的器材,请思考探究思路

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2)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了如图6—13—9所示的一条纸带,在A、B、C、D、E五个

计数点中应该选用(填“B"、"C”或"D”)点的速度才符合实验要求,因为:

7.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①

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

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

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和△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擦因数Uo

回答下列为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cm

12.

।小巾WMII川山小出山

05101520

图(b)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以,和△tB,表示为a=

(3)动摩擦因数P可用M、m、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填“偶然误差”或“系统

误差”)

8.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

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

面边缘,如图(a)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

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图(a)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k相等。已知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填正确答

案标号)。

A.小球的质量mB.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D.弹簧的压缩量Ax

E.弹簧原长lo

试卷第4页,总30页

(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k,得Ek=。

(3)图(b)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Ax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不变.m增

加,s-Ax图线的斜率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

不变,h增加,s-Ax图线的斜率会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b)

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k的表达式可知,Ep与的,次方成正比。

09(b)

9.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

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

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i)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

(ii)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

(iii)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iv)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回答下列问题:

(i)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ii)已知实验测得的u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

它的可能是(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10.如图1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

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运动。

②连接细绳及托盘,放人祛码,通过实验得到图2所示的纸带。纸带上0为小车运动起

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s的相邻计数点A、B、C、I)、E、F、Go实验时

小车所受拉力为0.2N,小车的质量为0.2kg。

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和小车动能的变化AEk,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

数点后第四位)。

0-B0-C0-D0-E0-F

W/J0.04320.05720.07340.0915

0.04300.05700.07340.0907

△EMJ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W=AEk,与理论推导结果一致。

③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X10%g,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祛码质量应

为kg(g取9.8m/s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

11.如图,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光电门传感器和碰撞

传感器可测得小球的水平初速度和飞行时间,底板上的标尺可以测得水平位移。

保持水平槽口距底板高度h=0.420m不变。改变小球在斜槽导轨上下滑的起始位置,测

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飞行时间t和水平位移d,记录在表中。

(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h一定时,小球水平位移d与其初速度V。成关系,与

________无关。

vo(m/s)0.7411.0341.3181.584

t(ms)292.7293.0292.8292.9

d(cm)21.730.338.646.4

[2h2X°42°=289.8ms发现理

(2)一位同学计算出小球飞行时间的理论值”

J"10

论值与测量值之差约为3ms。经检查,实验及测量无误,其原因是。

(3)另一位同学分析并纠正了上述偏差后,另做了这个实验,竞发现测量值t'依然大

于自己得到的理论值但二者之差在3-7nis之间,且初速度越大差值越小。对实验

装置的安装进行检查,确认斜槽槽口与底座均水平,则导致偏差的原因是•

12.(1)图甲为一游标卡尺的结构示意图,当测量一钢笔帽的内径时,应该用游标卡尺

的(填“A”“B”或"C”)进行测量;示数如图乙所示,该钢笔帽的内径为

试卷第6页,总30页

0123cm

।山山山恻中删山

01020

图乙

(2)霍尔效应是电磁基本现象之一,近期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实验研究上取得了突

破性进展。如图丙所示,在一矩形半导体薄片的P、Q间通入电流I,同时外加与薄片

垂直的磁场B,在M、N间出现电压U”,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U“称为霍尔电压,且满

定%=K—,式中d为薄片的厚度,k为霍尔系数。某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该半导

"d

体薄片的霍尔系数。

图丙

①若该半导体材料是空穴(可视为带正电粒子)导电,电流与磁场方向如图丙所示,该

同学用电压表测量U”时,应将电压表的“+”接线柱与(填“M”或"N”)端通

过导线相连。

②己知薄片厚度d=0.40mm,该同学保持磁感应强度B=0.10T不变,改变电流I的大小,

测量相应的U“值,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x1O-JA)3.06.09.012.015.018.0

UH(XKF'V)1.11.93.44.56.26.8

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区域内(见答题卡)画出U“一I图线,利用图线求出该材料的霍尔

系数为xW^Vm-A-'T-'(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③该同学查阅资料发现,使半导体薄片中的电流反向再次测量,取两个方向测量的平均

值,可以减小霍尔系数的测量误差,为此该同学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测量电路,Si、S2

均为单刀双掷开关,虚线框内为半导体薄片(未画出)。为使电流从Q端流入,P端流

出,应将与掷向(填"a”或"b”),S?掷向(填“c”或"d”)。

图丁

为了保证测量安全,该同学改进了测量电路,将一合适的定值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在保

持其它连接不变的情况下,该定值电阻应串联在相邻器件和

(填器件代号)之间。

13.(10分)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倾斜的

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住第1个小球.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

M,M与触头瞬间分开,第1个小球开始下落,M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个小球.

当第1个小球撞击M时,M与触头分开,第2个小球开始下落

…….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

(D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

(B)实验前应将M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

(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M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

(D)手动敲击M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II=1.980m,10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6.5s.可求出重

力加速度目=(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两个办法.

⑷某同学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AZ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

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九这导致实验误差.为此,他分别取高度H1和H2,测量

n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1和T2.他是否可以利用这两组数据消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接电源

14.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己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

的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

完整纸带如图(b)所示。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记为0,另选连续的三个点A、B、C进行

测量,图中给出了这三个点到0点的距离%、h,和he的值。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

留3位有效数字)(1)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物速度的大小VB=m/s;

试卷第8页,总30页

打点诂时器

Sib

(2)通过分析该同学测量的实验数据,他的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简

要说明分析的依据。

15.(1)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可调,打

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

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s

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s=。

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16.(1)(6分)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甲):

①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o(填选项前字母)

A.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

B.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

C.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

②图乙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0、A、B、C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

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m/s(保留三位有效

数字)。

⑵(12分)硅光电池在无光照射时不产生电能,可视为一电子元件。某实验小组设计如

图甲电路,给硅光电池加反向电压(硅光电池负极接高电势点,正极接低电势点),探究

其在无光照时的反向伏安特性。图中电压表片量程选用3V,内阻为6.0kQ;电压表V2

量程选用15V,内阻约为30kQ;Ro为保护电阻: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12V,内阻不计。

①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连接成完整电路。

②用遮光罩罩住硅光电池,闭合开关S,调节变阻器R,读出电压表/、”的示数5、

U2»

⑴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则U尸—V,可算出通过硅光电池的反向电流

大小为—mA(保留两位小数)»

(ii)该小组测出大量数据,筛选出下表所示的9组山、比数据,算出相应的硅光电池两

端反向电压U,、和通过的反向电流IX图中“一”表示反向),并在坐标纸上建立L-L坐

标系,标出了与表中前5组U.、h数据对应的5个坐标点。请你标出余下的4个坐标点,

并绘出图线。

123456789

U'V0.000.00().060.12().240.42().721.141.74

U2/N0.01.02.13.I4.25.46.78.19.7

ux/v0.0-1.0-2.0-3.0-4.0-5.0-6.0-7.0—8,0

/x/mA().0()0.00-0.01-0.02-0.04-0.07-0.12-0.19-0.29

(iii)由L-U,图线知,硅光电池无光照下加反向电压时,L与L成

或"非线性”)关系。

17.根据单摆周期公式丁=2〃,,,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1所

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求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_______nun。

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

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

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

试卷第10页,总30页

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

的角度

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大于5度,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

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口♦即为单摆周期T

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度,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

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口,,则单摆周期T="

50

H.(6分)(1)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合金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合

金丝直径的过程如图所示,校零时的读数为mm,合金丝的直径为mm。

(2)为了精确测量合金丝的电阻L,设计出如图I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按照该电路图完

成图2中的实物电路连接。

IH.(7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图I所示电路可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图中R。两端的对应电压U⑵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实现测量目的。根据实

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坐标点,如图2所示。已知《=150Q,请完成以下数

“12

据分析和处理。(1)图2中电阻为Q的数据点应剔除;

(2)在坐标纸上画出口--R关系图线;

%2

(3)图线的斜率是(jlQT),由此可得电池电动势纥=v«

18.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

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滑块、细沙。当

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

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

打点计时器滑块细线滑转

纸带〃〃〃〃金

长木^7\\

水平实验台小湍

(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细沙和沙桶的总

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为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

沙,用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

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

速度大小vi与V2(v〈V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用题

中的字母表示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物理量)

19.某中学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

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

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小车。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对小车做

的功记为心第2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橡皮筋对小车做

试卷第12页,总30页

功后而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4次实验的纸带(如图所示,

图中的点皆为计时点)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m/s(保留

三位有效数字)。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

关系作出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

A.W,oc-B.W°=4vC.W°=v2D.W

v

3

ocy-

20.(1)为了完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实验室已经为小涛准备了

一端带有滑轮的长直轨道(远离滑轮端高度可调),小车,电火花计时器,纸带,钩码,

请问小涛还需要那些器材,请从下列器材中选取(填序号,多选、错

造、,源选均不得分)

A.刻度尺B.带细绳的小桶C.秒表D.天平E.低压交流电源F.秩

(2)该同学在处理纸带时有如下A、B两条纸带,哪一条有可能是该实验得到的纸带

________(填A或B)

加礴丁,,;丫那啊哪螂喇螂111M而卿।啊呷肿

3031324343536373839404142

(3)在某一次测量中得到如图1所示纸带,A,B,C,D,E,F,G为6个计数点,各

点到0点的距离已标在对应点下方(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请利用图示数据

尽量精确地计算出加速度a=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若保持小车质量不

变,根据实验数据该同学作出了加速度a随合力F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该图线不

通过原点,请你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单位:cm

OABODEFG

••♦♦

01550216。28.613670457555.75箍力

图1

21.在“探究力的等效和替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

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0点,以下操作中无碰的有

A、同一次实验中,0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

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0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0点时,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不变,以便于算

出合力的大小

22.“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中: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实验室常用的有“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

计时器”,它们使用的都是民用(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其电源

频率为Hz,每隔s打一个点。

1Vbed«/

_号——q\

(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选择了凡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

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si=7.06cm,s2=7.68cm,sa=8.30cm,

SF8.92cm,那么打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是m/s;根据纸带求得加速度的大

小是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3.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先测出不

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

长度。

(1)某同学通过以上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坐标图乙中,请作出F—L图线;

(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cm,劲度系数k=N/m„

24.实验小组用如下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实验中小车质量为M,钩码质量为m,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

试卷第14页,总30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中M应远大于m

D.在用图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用a-1/M图像

(2)实验小组测出若干组F-a数据,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为如图乙所示的a-F图线,

发现图像既不过原点,又不是直线,最主要的原因是

A.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片太薄,且小车质量较大

B.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片太薄,以及钩码的质量较大

C.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片太厚,且钩码质量较大

D.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片太厚,且小车的质量较大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图丙为某次试验中打出的纸袋,打电计时器的电源

频率为50Hz,则加速度2=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5.某活动小组利用图甲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钢球自由下落过程中,先、后通过

光电门A、B,计时装置测出钢球通过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4。用钢球通过光

电门的平均速率表示钢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当地

的重力加速度为g。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读数如图乙所示,钢球直径为D=cm。

②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只要比较。

11B.D2[\-1)与2g0是否相等

A.D24-4与g/z是否相等

UArB)

(I]、(11)

c.D22-,与g/z是否相等D.D2-.与2g0是否相等

V;Q)

③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选填“>”或“<”)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

速度。

26.(1)某同学用自己发明的新式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的直径,新式卡尺将主尺上39mm

在游标尺上均分成20等份。如图所示,则小钢球的直径为d=cm。

123r4.5cm

lii।।I।।।ili।।II।Il।IIIIIiiII11itIIii।i11।

IiirIIIrf।IiIIIIiiir|

05101520

(2)该同学又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电阻丝的直径,示数如图,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

mm。

27.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为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应该采用下面所述方法中的(填入

选项前的字母代号)。

A.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能够自由下滑

B.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在橡皮条作用下开始运动

C.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给小车一初速度,让拖着纸带的小车匀速下滑

D.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拖着纸带的小车自由下滑

(2)图乙是该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连接的电源的

频率为50Hz,则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的速度为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

甲11314em

OABDE

28.某同学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竖直放置的光滑的塑料米尺上

套一个磁性滑块m,滑块可沿米尺自由下落.在米尺上还安装了一个连接了内阻很大数

字电压表的多匝线框A,线框平面在水平面内,滑块可穿过线框,如图所示.把滑块从

米尺的0刻度线处释放,记下线框所在的刻度h和滑块穿过线框时的电压U,改变h,调

整线框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记录各次的h,U.

⑴如果采用图象法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论证,用图线(选填“U-h”或

试卷第16页,总30页

uu2-hn更容易得出结论.

(2)影响本实验精确程度的因素主要是(至少列举一点).

29.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A-粗糙曲面AB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与水平面相切于B点,P为光电计时器的光电门,

实验时将带有遮光条的小物块m从曲面AB上的某点自由释放,小物块通过光电门P后

停在水平面上某点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其读数d=cm;

(2)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除遮光条宽度d及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时间t,还需要测量的

物理量及其符号是,动摩擦因数"=(利用测量的量表示).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30.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

定.

£

跌码盘注码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

整定滑轮高度,使.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祛码盘和祛码的总质量为m,木块的

加速度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3)如图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

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l=3.20cm,

x2=4.52cm,x5=8.42cm,x6=9.70cm.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m/s2(保留

两位有效数字).

3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图(甲)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选取其

中连续的计时点标为A、B、C……G、H、I,对BH段进行研究.

①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②用刻度尺测量距离时如图(乙),读出A、C两点间距为cm,B点对应的速

度VB=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若H点对应的速度为V”,重物下落的高度为hw,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为完成实验,

要比较;后与一一大小(用字母表示).

32.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用打点频率为50Hz

的打点计时器连续打出的6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A点到各点的距离,并记录

在图中(单位:cm)则:

\1^2.0-J11\

1-------------------------------------------------------------10.34---------------->-

'------------------------------13.92------------------------>■

①图中五个数据中有不符合有效数字要求的一组数据应改为cm;

②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根据以上②问计•算•结•果.可以估计纸带是该同学最可能做下列那个实验打出的纸带是-

A.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B.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C.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I).用斜面和小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④根据以上③问结果,为了求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

(用字母表示并说明含义).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表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

表达式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33.为了测定滑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

a是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b是可以固定于桌面的滑槽(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

第一次实验时,将滑槽固定于水平桌面的右端,滑槽的末端与桌面的右端M对齐,让滑

块a从滑槽上最高点由静止释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第二次实验时,将滑槽

固定于水平桌面的左端,测出滑槽的末端N与桌面的右端M的距离为L,让滑块。再次

从滑槽上最高点由静止释放滑下,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

①实验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试卷第18页,总30页

②写出滑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是(用测得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3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中

(1)某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选填“需要”或“不需

要”)平衡摩擦力,(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测量小车的质量.

51X21白I____1-----12------1-------------------J

乙,

(2)该同学在研究小车运动时实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在纸带上,连续5个

点为一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见下表,并画出对应的图线(其中横坐标

数值表示第几个0.1s,纵坐标对应的该0.1s内物体的位移)如图丙所示.则小车的速

度随时间—(选填“是”或“不是”)均匀变化;整个过程中小车的平均加速度为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时间t/0.Is123456

相邻计数点的距离x"cm1.452.453.464.445.456.46

3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U、频率为f=50Hz

的交流电源上,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理想纸带,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5个点

A,B,C,D,E,测出A点距起始点0的距离为xo=4.70cm,点A、C间的距离为x>=4.51cm,

点C、E间的距离xz=6.02cm已知重物的质量为m=l.00k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

(1)从打下起始点0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重

物动能的增加量

△Ek.

(2)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还可求出重物实际下落的加速度a=.

36.甲乙两个同学共同研究在保持受到的牵引力不变的条件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

的关系。(1)甲同学通过对小车所牵引纸带的测量,就能得出小车的加速度a。图2是

某次实验所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标出了5个计数点,在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

有4个点未标出,图中数据的单位是cm。实验中使用的电源是频率f=50Hz的交变电流。

2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算出小车的加速度@=m/so(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乙同学通过给小车增加祛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M,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

的数据,画出a~」-图线后,发现:当।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于是,该同学后来

MM

又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地修正,避免了图线的末端发生弯曲的现象。那么,该同学

的修正方案可能是

A.改画a与的关系图线B.改画a与(M+㈤的关系图线

M+m

C.改画a与'"的关系图线D.改画a与।,的关系图线

M(M+m)

37.(I)(4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两次拉橡皮条时,其结点0应达同一位置

B.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两细线的夹角应越大越好

C.用一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只需记录弹簧秤的读数

D.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H)(6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重物的质量为m,所用交流电的频

率为50Hz,打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其中。为起点,A、B、C为三个连续的计时点。

可得(g=9.8m/s2,重物的质量m取0.4kg计算):

(1)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重物动能为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通过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

(III)(8分)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片电阻R“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A.待测电压表V,(量程2V,内阻约为2kQ)

B.电压表V2(量程6V,内电阻约3kQ)

C.定值电阻Ri=3kC

D.定值电阻Ri=300Q

E.滑动变阻器Rs(最大阻值为10Q,额定电流2A)

F.电源E(电动势6V,内阻较小)

G.开关、导线若干

要求测量尽可能精确,试解答

①为了便于实验操作,定值电阻应选

试卷第20页,总30页

②请在下边方框内画出实验原理图

③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片和小的读数分别为山和山,则电压表明的内阻R、=

38.(I)①在《验证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我们需要对使用的两只弹

簧秤进行校对,看两只弹簧秤是否完全相同,校对的方法是

A.看两只弹簧秤的外形是否一样,是否由同一厂家生产

B.把两只弹簧秤的钩子互钩着水平地拉动,看两者示数是否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