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历史】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学家在研究时发现,三星堆遗址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代大墓殷墟出土的青铜器铸造使用的金属原料,它们的铅同位素组成高度相似。这些金属原料很有可能来源于殷墟、三星堆、新干大洋洲三地围成的中心点——鄂西。这可以用来佐证先秦时期()A.长江流域已成为经济中心 B.中原文化向边远地区传播C.区域间存在经济文化联系 D.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先秦时期。根据材料“这些金属原料很有可能来源于殷墟、三星堆、新干大洋洲三地围成的中心点——鄂西”可以推知三星堆殷墟地区、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地区均与鄂西产生过联系,可以佐证区域间存在一定经济文化联系,C项正确;鄂西地区的金属原料供给其他文明地区,不能说明长江流域已成经济中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其他文明区域受到了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通过对多地文明遗址中青铜器金属原料的研究,重点强调区域间的交流,而非强调他们的共性和特性,排除D项。故选C项。2.下图中的青铜器物为簋,是中国古代的器皿,也是重要的祭祀礼器。西周时期,其使用数量有严格等级限制。战国以后慢慢就不用做礼器,其使用较为随意,只做为普通餐具。簋功能的变化()A.反映了铸造技术进步 B.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C.改变了民众的饮食习惯 D.助长了民间的奢靡风气【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簋的功能从“其使用数量有严格等级限制”到“使用较为随意,只做为普通餐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青铜器被视为权力的象征,使用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战国以后,周王室日益衰微,青铜器的礼器功能弱化,实用功能增强,形成“礼崩乐坏”的局面,这在客观上反映了社会转型的趋势,B项正确;簋从礼器变为普通餐具,体现了社会的变革,这与青铜的铸造技术无关,且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是在商周时期,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民众的饮食习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变化与民间奢靡风气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春秋时期,老子提出“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鲁国闵子马认为“祸福无门,惟人所召”;郑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的观点。以上观点说明当时()A.敬天保民思想的形成 B.社会思想充满忧患意识C.天人之间的联系加深 D.人自我主体意识的显现【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老子认为认识自然发展规律才称得起明智、有见识,反之就是无知;鲁国闵子马认为吉凶由人;郑国子产认为人事要比天道来的更快、更明显。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这些观点都体现了人的自我主体意识的显现,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敬天保民思想,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社会思想充满忧患意识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天人之间的联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东巡至泰山,遂在此借用原来秦国祭祀雍上帝之礼进行封禅,并刻石颂其功德。“刻辞”相传是李斯所书,为秦朝统一文字后的小篆。秦始皇此举意在()A.确立皇帝独尊地位 B.镇压六国反叛C.强化对国家的认同 D.扩展国家疆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其封禅活动带有政治色彩,通过祭祀天地以及用统一后的小篆刻其功德,不仅印证统治的合法性,还展现了自身的统治能力,起到了凝聚民心,促进国家和文化认同的作用,C项正确;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就确立了皇帝独尊地位,排除A项;封禅是一种政治活动,并不能起到镇压六国反叛和扩展国家疆域的作用,排除B、D两项。故选C项。5.刘邦建国之初,史载“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汉武帝时期,历经几次币制改革,国家彻底收回铸币权,五铢钱专由水衡都尉下辖的上林三官制造。汉武帝的币制改革()A.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民间财富的增长 D.降低了铸币成本【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国家彻底收回铸币权,五铢钱专由水衡都尉下辖的上林三官制造”及所学可知,汉初经济凋敝,“秦钱重难用”,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实行了货币自由铸造政策;武帝时期,随着积极有为政策的开展,实行了国家控制铸币权的政策,有利于解决财政问题,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汉代货币政策由汉初货币自由铸造到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当时起到了稳定币值,规范货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遏制商品经济发展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A项;武帝时期的一系列措施其实是与民间争夺财富,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铸币成本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6.《晋书·王导传》记载“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司马睿)命导(王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从此就有了“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这可以用于说明该时期()A.君主专制集权得到实现 B.贵族特权强化C.门阀士族影响国家政治 D.统治者知人善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司马睿)命导(王导)升御床共坐”“王与马,共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的典型特征是门阀政治,门阀士族是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材料中晋元帝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邀请王导与其“共坐”,从而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体现了门阀士族影响国家政治,C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对君主专制的削弱,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门阀士族势力膨胀影响国家政治,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封建社会中皇帝独尊,晋元帝司马睿的做法并非是对人才的赏识,东晋政权需要门阀士族的支持,排除D项。故选C项。7.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因当年刘邦曾以公主“妻冒顿”,因此匈奴成了“汉氏之甥”;鲜卑人建前燕、后燕、南燕、西燕,自认“其先有熊氏之苗裔”,“有熊氏”则是黄帝部落的称谓;羌人姚苌建立大秦政权,称“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这反映了()A.边疆民族不断内迁 B.华夏认同观念凸显C.民族矛盾得到缓和 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匈奴人、鲜卑人、羌人都建立了沿袭中原朝代名字的国家,且都承认与华夏族有关或是华夏族的后裔,以此强调政权的合法性,这反映了华夏认同观念,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少数民族内迁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民族认同,选项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少数民族封建化是指少数民族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包括生产方式、文化和政治制度土的变革,材料并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8.下表为唐开元四年(716年)某地授田情况。据此判断此地()户主姓名户内应受田(亩)实受田率(%)张玄均13012曹仁7514王孝顺518.17索住洛3622.67A.战争导致流民迁入 B.均田制度业已崩溃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授田标准缺乏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户内应受田(亩)、实受田率(%)”可知,此时期授田率较低,结合所学可知,伴随唐朝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政府掌控的土地减少使授田不足,C项正确;材料内容为授田率低,可推导出国家掌握的土地变少,这与流民迁入无关,排除A项;仅从授田状况,不能说明均田制度已崩溃,排除B项;从表格中的授田情况无法得出授田标准是否统一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9.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高峰,这一高峰是在中华优秀文化沃土上出现的。杜甫是“感时花溅泪”的诗圣,李白是“举杯邀明月”的诗仙,王维是“我心素已闲”的诗佛。材料反映了唐代()A.多元的文化气象 B.诗歌成文学主流 C.开明的民族政策 D.安逸的社会氛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唐代诗歌中既有“诗圣”“诗仙”又有“诗佛”,这反映了唐代儒道佛多元的文化气象,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就唐代文学体裁进行说明,无法得知诗歌成为文学主流,排除B项;材料现象与民族政策无关,排除C项;杜甫的诗歌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排除D项。故选A项。10.北宋之初,在州、府之上设转运使、提刑按察使、安抚使和提举常平使,各“使”在财政、刑罚、监察、仓储等方面分别履行某种单一职能,“使”的管辖区域称为“路”。各路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彼此互不统属。由此可知,“路”这一层级的设置()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形成了冗官的局面C.使得地方势力得以加强D.具有中央派出性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各路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彼此互不统属,并且各“使”只负责某一职能,这说明路并非普通的一级行政机构,其具有中央派出的性质,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对“路”的设置所起的效果进行说明,分工设置有可能出现官员相互推诿,决策缓慢的情况,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冗官局面的出现符合史实,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重在说明“路”这一层级设置的特点,且仅路的设置无法说明冗官的形成,排除B项;路一级官员的设置由皇帝直接任命且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利于地方势力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图呈现的是西晋至北宋寒门子弟(非门阀士族出身)占入仕群体的比例统计图。这反映了()A官员录用人数逐渐增长 B.文官政治得到发展C.阶层流动限制得以消除 D.崇文抑武风气渐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至北宋时期(中国)。据所学解读材料信息可知,西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一变化主要归功于科举制的实行,科举制使平民子弟通过读书考试可以进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的比例,减少了贵族特权阶级对政治的干预,文官政治得到发展,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所占比重增加,没有涉及官员录用具体的人数,排除A项;科举制促进了阶层的流动,“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南宋陆九渊发挥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观点,提出“心即理”,万物皆自心发。朱熹则从吸收佛家“体用合一”观点的途径,提出“性即理”,万物皆是理的体现,人心只是其一。二者的思想()A.均是主观唯心主义 B.体现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C.认为事物根源是理 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陆九渊提出“万物皆自心发”,朱熹提出“万物皆是理的体现,人心只是其一”,说明二者思想都承认理是世界万物的根源,C项正确;陆九渊认为“心即理”,带有主观唯心主义。朱熹认为“万物皆是理的体现”,带有客观唯心主义。排除A项;朱熹主张“体用合一”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材料中陆九渊的思想并没有体现“格物致知”,排除B项;两者的主张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3.元代在边疆地区设行省,广泛任用边疆蛮夷首领为各级别土官,土官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员,可世袭但不可随意废止。土官任职的统治机构虽仍有唐宋时代的羁縻性质,但已纳入国家行政系统。由此可知,元代对边疆的治理()A.拓宽了元朝的统治范围 B.继承了前代的治边经验C.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D.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元代在边疆广设行省,所任命土官属于国家正式官员,与内地官员一样履行权利义务,边疆地方机构被纳入国家行政系统,由此可知元朝对边疆的治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D项正确。材料内容为元朝对边疆的治理,与元朝的统治范围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元朝在唐宋羁縻制的基础上创新了边疆治理方式,不仅仅是“继承”,排除B项;元朝疆域相比近代更辽阔,清朝才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排除C项。故选D项。14.明代迁都北京,陪都于南,这符合中国古代历朝建都的规律。但是与“商迁五都,不别置员。……汉唐旧邦,止设京尹。宋于西京,仅命留守”有所不同,明朝在两京各设一套中央机构,由此派生出一套相当完整的两京制度。此举()A.造成了明朝分裂 B.适应了统治需要 C.形成了冗官现象 D.加重了财政支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代迁都考虑的是拱卫北方,统御全国,而南方作为明朝经济重心和主要赋税地,是全国经济枢纽,在两京各设一套中央机构,其目的是使经济政治军事相结合,加强治理,巩固统治,B项正确;两套中央机构并没有造成明朝分裂,排除A项;两套中央机构各司其职,并不是冗官的表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家财政支出的具体情况,选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1421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永乐皇帝在诏令中规定“赍敕及锦绮纱罗绫绢等物,赐诸(朝贡)国”,并为他的船队提供了银两铜钱等,以便在印度洋国家进行贸易;1430年,宣德皇帝也“特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赍诏往谕”印度洋各朝贡国,同样命令郑和等领取了为购买阿丹(今也门港市亚丁)等国“进贡方物”而准备的苎丝瓷器等物品。这些诏令体现了郑和下西洋()A.以宣扬明朝国威为目的 B.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的C.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实施了开放的海洋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中明朝皇帝对郑和下西洋的诏令中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既有发展宗藩关系的政治目的,又有与印度洋地区的国家进行商品贸易的要求,这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双重目的,B项正确;材料中的皇帝诏令既有对藩属国的赏赐的内容,又有与印度洋国家进行贸易的内容,“宣扬明朝国威”的目的以偏概全,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明朝政府的财政负担,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明朝海洋政策较为保守,一度禁止海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16.明清时期以讲史、公案、灵怪故事为题材的话本和小说颇为流行,这里的讲史,严格地说,主要是民间传说。在版式形式上均有插图,插图上有题目,揭示图画内容,与正文交相呼应。这反映了()A.文艺的大众化通俗化 B.市民阶层娱乐活动丰富C.工商业资产阶级兴起 D.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主要流行的小说和话本题材有讲史、公案、灵怪故事,而讲史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另外插画的设置符合大众阅读情趣,这些均是服务于大众的表现,体现了大众娱乐休闲文化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仅仅提及话本和小说,体现不出“娱乐活动丰富”,排除B项;材料中的受众是普通市民阶层,与工商业资产阶级无关,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在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传统的农业单一经营方式已被突破,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农民在种植经济作物时还往往进行一些初级加工,或兼营相关副业,获取更多的收入,以弥补粮食生产之不足。——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材料二明清时期,地域间的商品交流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那时,苏、杭、京、嘉、湖地区的丝织品;苏松的棉布;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器;佛山、遵化的生铁产品;云南两广的铜铅矿产品;福建、江西、浙江的优质纸;河南、山东的棉花;湖广的粮米;西北的毛皮和药材,充塞着各地的市场。山西商人的经营“或盐或丝”,徽州商人“贩缯”,山西、陕西商人千里跋涉到江南买丝。……商人们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满载而去,商路特别繁忙。工商业的繁荣促成了兼具商业和手工业、国内和国外贸易的双重功能的工商业城市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城镇。……明中叶以后,江南苏、松、杭、嘉、湖五府,在不长的时间里生长出210个市镇,其中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约有160个。……商业活动空前繁荣,联系商品生产者与客商的中介牙行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们一面招揽生产者,一面接待四面八方的客商。这种牙行往往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控制着生产者、经营,垄断着市场贸易。——摘编自苗延波《古代商法体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农业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答案】(1)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高产作物提高粮食总产量;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等。(2)商品区域间交流的扩大与频繁(长途贩运的兴盛);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兴盛;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商业中介和信用的发展。【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关于明清农业发展的表现,根据材料一“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可得出,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据材料一“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可得出高产作物提高粮食总产量;据材料一“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关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根据材料二“地域间的商品交流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可得出商品区域间交流的扩大与频繁(长途贩运的兴盛);根据材料“山西商人的经营‘或盐或丝’,徽州商人‘贩缯’,山西陕西商人千里跋涉到江南买丝。”可得出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兴盛;根据材料“工商业的繁荣促成了兼具商业和手工业、国内和国外贸易的双重功能的工商业城市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城镇”可得出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繁荣;根据材料“这种牙行往往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控制着生产者经营,垄断着市场贸易”可得出商业中介和信用的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政府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二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变革”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的职权及其关系,并概括三省六部制的意义。【答案】(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立中朝,削弱丞相的权力;实行察举制;设立刺史制度;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势力。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2)职权: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关系: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意义: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逐渐完备,有利于加强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对此后历朝产生深远影响【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制度变革”的表现可从政治、经济二个方面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立中朝,削弱丞相的权力;实行察举制;设立刺史制度;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势力。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职权与关系,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的职权分别是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三者之间职权明确,互相制约。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可知,有利于加强皇权;结合三省职权关系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可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逐渐完备,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对此后历朝产生深远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梦溪笔谈》内容分类统计表社会科学和掌故见闻自然科学类别条数类别条数经学15数学4音乐44天文及历法22语言文学家19气象学12史学、考古学28物理学5经济21化学3军事16医学及药物学43法律10建筑学8宗教、卜筮及阴阳五行28灌溉及工程学9典籍与文书17工程技术16博戏4生物学32艺术25农学8文学34地理学及制图学16礼仪15地质学及矿物学16舆服12

职官22

科学与翰林14

社会风俗4

杂闻与轶事92

小计420小计189材料二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整个时期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宽容的文化政策和较自由的文化精神。促成宋代科技文化繁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科技文化的繁兴使宋代历史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篇章中重要的一页,不仅对元明清及以后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经过对外交流与传播对当时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摘编自惠琳《浅谈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1)根据材料一中《梦溪笔谈》内容分类表,概括其内容的主要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宋代科技的繁兴”还有哪些表现,并分析推动宋代科技发展的时代因素。【答案】(1)涉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大领域;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内容涉猎广泛;条目众多,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体现出实用性的特点。(2)科技: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时代因素:宋代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天文学、矿冶业的进步;民族间的融合和对外交流的加强,为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兴盛推动了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战争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火药在战争中得以应用;统治者推行崇文抑武政策,社会形成重学风气;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培养了人才;宋朝理学不断发展,提倡“格物致知”,大大提升了知识分子探究学问的积极性。【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时期。根据材料,先分析涉及的领域范围,再分析具体的种类与数量,再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以及本书的功用。由材料“社会科学和掌故见闻、自然科学”可得出涉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大领域;由材料“社会科学和掌故见闻、420条数”“自然科学、189条数”可得出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由材料“类别”可得出具体内容涉猎广泛,条目众多;结合所学可知。《梦溪笔谈》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体现出实用性的特点。【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时期。第一问表现,由材料“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整个时期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宽容的文化政策和较自由的文化精神。”及所学可知,“宋代科技的繁兴”包括: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第二问因素,结合宋代的时代特征,把宋代科技放到整个社会大环境中考查,具体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教育等方面分析,例如:宋代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天文学、矿冶业的进步;民族间的融合和对外交流的加强,为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兴盛推动了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战争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火药在战争中得以应用;统治者推行崇文抑武政策,社会形成重学风气;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培养了人才;宋朝理学不断发展,提倡“格物致知”,大大提升了知识分子探究学问的积极性。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最终统一了中国的是从北方少数民族王朝中诞生的“北魏一隋唐”序列。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作为这个序列的开创者,保持着足够开放的心态,并乐于接受汉人的文化。这种交融性造成这个王朝序列抛弃了汉人的保守特征,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具有世界精神的大唐王朝。最不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