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2022高三入学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2高三入学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2高三入学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2高三入学测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2高三入学测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2022高三入学测试语文试题

2023届高三入学测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

从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以来,二十四节气这个符号得到进一步普及。

二十四节气大部分是以气象物候之名,但实际上,它们更

重要的本质属于天文学一一取冬至为始终的太阳回归年,

平均分为24份,用以细致地记录太阳的运行规律。对于

节气准确性的追求,贯穿了整个中国天文历法史。我们熟

悉的祖冲之、郭守敬等我国古代学者,都对节气的算法作

出了杰出贡献。当然,今天历法计算的基础是牛顿力学和

现代天文观测。可以说,在观测自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时,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们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

不同民族发展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并最终汇聚成为现代

科学,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础。

注重观测记录和规律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大特点,

沈括的《梦溪笔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都有着

至今令人赞叹的闪光点。在天文、地理、气象、农学等领

域,古人勤勉的记录可谓汗牛充栋。这些不可复现的历史

记录为后人追溯和重现历史现象,发现长期规律准备了宝

贵的资料。如自春秋以来,哈雷彗星的历次回归在中国古

籍中都可以找到记录。

近些年来,古代科技成果越来越受到重视,专业研究者、

科学史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讨、发表的众多专业和

科普著作,让我们有机会一窥历史长河里的科技之光。而

科技史研究,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某一学科的具象上的启

迪,它拥有着更多内涵。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蒂文•温伯格在《第三次沉思》

中指出,我们在研究古代科学的同时,不得不采取某种程

度的辉格史观倾向,以现代标准来评判古代科学的进展水

平。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四节气及其中国古代对日月运

行的算法,在唯象理论上达到很高的水平,(与古希腊传

统对比)从唯理层次上略有欠缺一一中国天文学始终持

“天圆地方”模型,在二维球面上用代数方法描述(拟

合)日月运行,缺少了距离讨论。所以即便是在郭守敬时

代,日月食的计算仍有“当食不食”(计算结果显示应该

发生,实际上却看不到),并且无法解释。但我们似乎没

有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而古希腊天文学从

柏拉图时代起,就致力于建立三维几何模型,托勒密时代

提出了地心说,并为一千五百年之后哥白尼科学革命准备

好了舞台。

这应该让我们更加意识到,科学始终来源于现实问题,但

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现象层次上,忘记了对知识产生过

程和未知问题的瞻望。这一点,在我们今天的科学教育上

尤应警惕一一科学教育不能只从书本到书本,而要在注重

知识学习的同时,激发兴趣、启迪爱好,鼓励更多青少年

儿童热爱科学,养成科学思考的方式。

对于公众而言,我们也应该对比、借鉴世界科学发展的历

史,理解科学发现大多数是“反常识”的。因此,相对于

其他文化领域,科技领域更需要多样性观点和宽容精神,

需要批评和争鸣,因为我们无法事先评判哪一种新思想是

正确的,更无法通过计划书来决定原创新科学的诞生。这

样,才能为促进原创科学技术的产生提供丰厚的土壤。

(摘编自孙正凡《古代科技的现代映照》)

材料二:

中国古代气象学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天"

与“气”同源,使得中国古代气象学从一开始就带有中国

传统文化特色,走上了与西方同时期的从哲学思想出发的

西方气象学不一样的发展路径,其文化和地域特色构成了

古代4000多年的中国气象史的基调。其中,又以二十四

节气为代表,既有天文含义又有气象含义,流传数千年,

成了中国典型文化遗产的载体。

中国古代气象学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代表之一。科学

史界公认,中国有传统天学、算学、农学、中医学等四大

传统学科。但是,气象科技史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中

国传统古代气象学理所当然成为第五大传统学科。其中,

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的传统气象科技知识等,对于形成这

个结论功不可没。

我国古代浩繁的文献典籍广泛记录了古人观察自然、认识

气象的重要信息。伴随农耕文明的发展,他们发明了测度

风力、湿度、降水、物候等古代气象仪器,形成了二十四

节气、相雨、观天、候气等气象理论,具有鲜明的独创

性,积累形成了很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气象科学知识体系,

在其发展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科技价

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气象遗存,即气象科技文化遗

产。

气象事业作为科技型、基础性公益事业,挖掘二十四节气

在内的气象科技文化遗产,对实现气象现代化和气象科技

创新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价值,有助于气象事业高质量发

展和服务气象强国建设。同时,深入认识二十四节气,可

以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气象科技发展历

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为世界气象科技进步做出的巨大贡

献,也是构建中华气象科技文化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和科

技自信,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和气象科技文化内涵,

服务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气象强国的需要。

(摘编自陈正洪《二十四节气中的科技与文化遗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祖冲之,还是郭守敬,抑或是牛顿等人,他们

在观测自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的求索与研

究,都是现代文明基础的构成部分。

B.注重观测记录和规律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最重要的特

点,古人在天文、地理、气象、农学等领域的历史记录,

为后人发现长期规律准备了宝贵资料。

C.中国古代气象学文化内涵深厚,其发展路径与西方同

时期从哲学思想出发的西方气象学不同,其文化和地域特

色构成了古代几千年中国气象史的基调。

D.挖掘气象科技文化遗产,不仅对实现气象现代化和气

象科技创新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价值,还有助于气象事业

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于气象强国建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哈雷彗星是肉眼可见的彗星,自春秋以来,哈雷彗星

的历次回归在中国古籍中都有记录,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注

重观测记录。

B.在郭守敬时代,日月食的计算仍有“当食不食”,并

且无法解释,说明当时我国的古代科学家重视观测记录而

轻视理论研究。

C.二十四节气既有气象意义,又有天文历法意义,说明

中国古代天文学和气象学相互交融渗透,气象学制约天文

学的发展高度。

D.只有深入认识二十四节气,才能认识中华气象科技发

展的历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为世界气象科技的进步做出

的伟大贡献。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对科技史研究积极意义的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史研究让我们意识到科学研究不能局限于对现象

的观测与记录,还应该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和未知问题进行

探索。

B.科技史研究让我们认识到应该用发展与辩证的眼光去

看待科学发现,因为研究条件、视野、环境等会产生不同

观点。

C.科技史研究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知

识的学习,还应该引导更多青少年儿童热爱科学,养成科

学思考的方式。

D.科技史研究让我们意识到只有以现代标准评判古代科

学的发展水平,在不断的否定中才能深入地解决科学发现

中的重要问题。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卡尔•波普尔曾说:“一切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意味

着对未知的新征服。”结合材料一内容,简要阐述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隐匿的光芒

胡玲

多年前,村里突然来了一位神秘的老头。

老头头发花白,腰杆笔直,脸上细密蜿蜒的皱纹里,仿佛

写满了沧桑的故事。最显眼的是他的右手臂,光秃秃的,

只剩一只空袖管在冷风中轻轻晃荡。人们不知道他从哪里

来,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更不知道他曾经历过

什么。有人好奇,问起他,他淡然一笑,什么也不说。时

间久了,大家也懒得再问了。

老头把村头一间废弃的破房子简单修整一番后,住了进

去。他虽然没有右臂,但左手干起活来灵活自如。他在这

里开荒种地、养鸡养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换来

了鸡鸭成群,庄稼茂盛。

我和小伙伴喜欢去老头家玩,因为无论我们在他家里怎么

疯闹,他都不会责骂我们。有时候,他还会塞给我们一些

零食,时而是一把香脆的炒瓜子,时而是几块甘甜的红薯

干。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零食让我们感到幸福和

满足。

老头喜欢给我们讲故事。他讲的是清一色的打仗的故事,

如八路军打日本鬼子,解放军打国民党反动派,等等。

夜色如水,我们坐在柚子树下,听他绘声绘色地讲着故

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他的语调时而欢快时而悲伤。

他的故事讲得生动精彩,仿佛亲身经历一样;我们听得津

津有味,如痴如醉,仿佛亲眼目睹一般。你怎么知道这么

多故事?我们问。从书上看到的。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念

书,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啊,他说。

有一次,老头熬夜给我和小伙伴每人做了一把木头小手

枪,那小手枪做得生动逼真,让我们爱不释手。我们握着

小手枪,奔跑在绿油油的田壤上,饶有兴致地玩起打仗的

游戏。他静静地坐在田壤上,出神地看着我们,若有所

思,沧桑的眼里闪烁着亮晶晶的柔光。

日子久了,我们都成了老头的小尾巴,他去哪儿,我们都

紧跟着,他干活的时候,我们就在一旁玩。

那时,村里办了个酒厂,村民们家里有多余的玉米,会卖

给酒厂换些零钱。老头家的玉米吃不完,也会卖一些给酒

厂。村里人一般都是把玉米晒干后,直接装进袋子送进酒

厂。老头和大家不一样,他每次晒玉米,会把晒玉米的空

地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玉米晒干后,他还用筛子仔细筛

去灰尘、杂物和小粒的劣质玉米,再装进袋子里送去酒

F,这样,玉米称重自然会少很多。村民笑话他多此一

举,他不恼,憨厚一笑说,这样出来的玉米干净,酿出的

酒也干净。

20世纪90年代,村里集资修路建桥,发动村民捐款,老

头毫不犹豫地捐出五百块钱。在那个年代,五百块钱是个

大数目。村干部说,你捐这么多,日子不过了?老头露出

质朴的笑容,我就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用不了

几个钱!

老头在村里生活了四十多年。一个寒冬,老头几天没出

现。大家推开他的房门时,发现他躺在床上,神色安然,

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已经离世。

村民们把老头葬在了后山,时间久了,大家都快将他遗忘

了。

去年,在某电视台的一档寻人节目里,一位年近百岁的老

八路向节目组寻求帮助,想要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老战友

小春子。老八路在节目中讲述了小春子的故事。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小春子的家乡沦陷。14岁那年,

小春子的父母和许多乡亲被日本鬼子杀害,他因为在山上

砍柴,才幸免于难。为了生活,他四处流浪。流浪到省城

时,他听说附近有一个专门打日本鬼子和反动派的八路军

队伍,就到处打听。找了半个多月,他终于找到了八路军

部队。部队的首长见他可怜,把他留在了部队。于是,他

成了部队里最小的“小鬼兵”。他从小就喜欢玩弹弓,到

了部队,他没事便缠着老战士学习射击。每次部队和敌军

交战,他都不怕危险,总爱往前沿阵地钻,看战友们如何

开枪打敌人,时间长了,他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后来,小春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他

跟随部队身经百战,屡建战功,被战友们称为“神枪

手”。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撤离,他的右臂被敌

人的子弹打中,截了肢。

战争结束后,失去右臂的小春子知道自己不能再握枪打敌

人了,就主动离开了部队。之后的岁月里,战友们到处打

听小春子的消息,可他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音信。

看着电视屏幕上那张被放大了的小春子的照片,大家突然

想起尘封在记忆里的那位独臂老头,实在太像了。

村干部和节目组取得了联系。几天后,老八路来到了我们

村。村干部领着老入路来到独臂老头生前住的房子前。老

头去世后不久,这间房子就锁上了,再没人进去过。

打开尘封已久的屋子,裂了缝的泥土墙壁上,独臂老头在

遗像里朝大家微笑。老八路颤巍巍地站在那张遗像前,老

泪纵横。他轻轻拭去照片上的灰尘,抚摩着照片里那张笑

脸,喃喃地说,小春子,好不……

村干部从床底下取出一个上了锁的大木箱,对老八路说,

这是老人唯一的遗物,我们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现在交

给您保管吧。

老八路撬开箱子,箱子里放着一套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叠

得整整齐齐。军装胸前位置,别着几枚经过岁月洗礼的旧

勋章,阳光照在上面,冈烁着耀眼的金光……

(选自2021年08月27日《羊城晚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给“我”和小伙伴零食、做木手枪,看孩子们做

游戏等情节,侧面表现了他孤独的生活境况。

B.老人卖玉米给酒厂时的“较真”,捐钱修路建桥时的

毫不犹豫,体现了老人的善良无私与不凡。

C.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同时教育孩子们要好好读书,

说明老人很重视农村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D.老人住在一间废弃的破房子里,唯一的遗物是一个上

了锁的大木箱,暗示了英雄晚年的凄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儿童视角和补叙手法叙述老人的故事,结构

严谨,避免了平铺直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小说在刻画老人时,多次写到他的笑,如“淡然一

笑”“淡淡的微笑”等,展现了老人平和的内心世界。

C.小说除了老人外,其他人物都没有名字,这种次要人

物模糊化处理的方式,使主次人物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

突出老人的形象。

D.小说中老人讲的故事都是打仗的故事这一细节,暗示

了老人的真实身份,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了主题。

8.文章标题“隐匿的光芒”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

简要分析。

9.文章富有传奇色彩,请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个方

面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幼以才敏

著闻。玄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

难禁中。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

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日:“愿闻其略。”说

因日:“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

意。”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曰:“是子精神,要大于

身。”使与忠王游忠王为太子泌已长上书言事玄宗欲官之

不可使与太子为布衣交太子常谓之先生。尝赋诗讥调杨国

忠、安禄山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薪春郡。

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

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

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衣黄者圣人也,衣白者山人

也。”上闻之以告泌曰:“艰难之际,不敢相屈以官,且

衣紫袍以绝群疑。”泌不得已受之。服之,入谢,上笑

曰:“既服此,岂可无名称。”出怀中敕,以泌为侍谋军

国、元帅府行军长史。泌固辞,上曰:“朕非敢相臣,以

济艰难耳,俟贼平,任行高志。”泌乃受之。

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造,势危甚,及即位,怨之,

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帝曰:

“往事卿忘之乎?”对曰:“上皇有天下五十年,太平娱

乐,一朝失意,远处巴、蜀。南方地恶且春秋高,闻陛下

此敕,意必以为用韦妃之故,内惭不怪。万一感愤成疾,

是陛下以天下之大不能安君亲也。”帝感悟,抱泌颈以泣

曰:“朕不及此。”泌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

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说说议,能寤移人主。

贞元五年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傅。(选自《新唐书・

李泌传》和《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使与忠王游/忠王为太子/泌已长/上书言事/玄宗欲官

之/不可使与太子/为布衣交太子/常谓之先生/

B.便与忠王游/忠王为太子泌/已长/上书言事/玄宗欲官

之/不可/使与太子为布衣交/太子常谓之先生/

C.便与忠王游/忠王为太子泌/已长/上书言事/玄宗欲官

之/不可使与太子/为布衣交太子/常谓之先生/

D.使与忠王游/忠王为太子/泌已长/上书言事/玄宗欲官

之/不可/使与太子为布衣交/太子常谓之先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A.京兆,西安的古称,为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

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文中指唐朝

的都城长安。

B.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还以黔首、白

丁、氓隶、闾右、黎庶等称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

的读书人。

C.紫袍,紫色朝服。古时用颜色和图案区分不同等级的

官服,唐朝三品以上紫袍。但颜色并不代表固定的官职,

只表示等级。

D.东宫,中国古代宫殿,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

的储君,即太子。这里与《陈情表》中“猥以微贱,当侍

东宫”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泌年少时用棋局的“方圆动静”来比喻行仁义、用

智慧、施展才能和功成名就,被赞为奇童,玄宗说他拥有

超过了身份的神采气质。

B.李泌在肃宗即位时前来拜见,陈述治理天下有成有败

的原因。肃宗听后很喜欢,想给他官做,他坚决推辞,只

愿以宾客身份相随。

C.李泌在肃宗打算掘墓焚尸以泄对李林甫的怨恨时,劝

肃宗不要念念不忘旧怨,要向天下显示自己的气量宽宏,

此言令肃宗感激涕零。

D.李泌屡屡被权贵忌恨,常常靠他的才智过人才幸免,

李泌雄辩善言,常有公正议论,能让人主醒悟而改变主

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朕非敢相臣,以济艰难耳。俟贼平,任行高志。

(2)闻陛下此敕,意必以为用韦妃之故,内惭不怪。

14.李泌为何能得到玄宗、肃宗的赏识?请用自己的话简

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诗人漂泊巴蜀、流浪万里的艰苦的现实境

况,但“三巴路、万里身”又给人以气象宏大之感。

B.颔联写到虽然与家乡亲人相隔万里,不过幸好有朝夕

相处的僮仆相伴,由羁旅之苦转而写亲情之乐。

C.戴叔伦的诗句“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与本诗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在内容和情感上有相似之

处。

D.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苍凉,情韵幽绝,手法虚实结

合,虽不事雕琢,却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感人至深。

16.《围炉诗话》中评价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道:

“说尽苦情、苦境矣。”请结合领联简要分析该评论的合

理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到自己现在的境况,不过是

一个身份低微的亡国俘虏,但是却“_______,

”,因此,他并不敢再奢求得到更高的官位。

(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表达对逐客令的态度时说

道,为君者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才可以战无不胜,而现在

“_______,_______",只会让天下贤才裹足不前,不敢

事秦。

(3)《木兰诗》中用“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细腻

描写了木兰褪去戎装,对镜梳妆的场景,古代诗词中也经

常会用女子照镜子这类梳妆打扮的动作描写来刻画女性形

象,如“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

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麓流出的涓涓细流,一路融合百

川,汇成了宛如一条巨龙的黄河,在中国大地上盘旋。有

人见过她的娴静温柔,有人见过她的凶猛暴戾;有人见过

她的清澈见底,有人见过她的浑黄如浆……真可谓,说不

完的黄河,看不尽的黄河。在黄河博物馆的大厅内,“没

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是毛泽东同志潇洒飘逸的

红色草书大字。毛泽东同志这句话,既朴实无华,又

_______,道出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天然的血脉联系。

黄河博物馆里,图片、化石、出土文物等_______,形象

简洁地勾画出了中华民族的孕育脉络。场景复原和声光电

技术的运用,让我们迅即产生了强烈的“沉浸感”。蓝田

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在这片土地上

_______o“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被视为中国

历史文化的渊源。奔腾不息的黄河以她柔韧博大的胸怀哺

育了勤劳的先民,促成了黄炎部族和其他部族文明的大融

合。她是中华民族_______的母亲河。但是,千百年来,

囿于社会制度的制约,加之战火连绵、时局动荡,黄河泛

滥成灾,只能常常是人们的美好梦想。当今,黄河解决了

断流问题,实现了连续20年不断流,维持了河流的健康

生命。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掷地有声包罗万象前赴后继实至名归

B.字字珠现一应俱全前赴后继实至名归

C.掷地有声一应俱全薪火相传当之无愧

D.字字珠现包罗万象薪火相传当之无愧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是()

A.千百年来,因为社会制度落后,加之战火连绵、时局

动荡,黄河安稳平静,只能常常是人们的美好梦想。

B.千百年来,囿于社会制度,加之战火连绵、时局动

荡,黄河泛滥成灾,常常只能是人们的美好梦想。

C.千百年来,囿于社会制度的制约,加之战火连绵、时

局动荡,黄河安稳平的,常常只能是人们的美好梦想。

D.千百年来,囿于社会制度,加之战火连绵、时局动

荡,黄河安稳平静,常常只能是人们的美好梦想。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对比的修辞手法,请

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4分)

过去100多年里,全球温室气体逐渐增加,使地球系统

“困住”了更多热量,直接驱动了全球变暖,这些能量的

90%以上都存储在海洋中,海洋变暖实际上就等于全球变

暖。当考虑全球能量或热量变化时,甚至可以忽略大气和

陆地表面温度的变化,①,就可较为准确地了解地球气候

系统的变化状况。②;推升全球海平面、降低海洋二氧化

碳吸收效率、增加海洋热浪发生概率、造成更多强台风和

极端降雨等事件。

温度影响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海水温度越高,③。全球变

暖使海水表层增温更快,而深水的增温更慢,这不利于表

层和深水区的物质交换,氧气向下输送会更加困难,这会

让海洋缺氧“雪上加霜”。

21.下列各项中的引号和文中“困住”的引号,作用相同

的一项是()

A.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

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B.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

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

法”。

C.当代青年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行动理念,在各

行业各领域,练就过硬本领,放飞青春梦想。

D.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

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

字。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之所以推崇水,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但

是,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

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

地灭”!

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

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

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要求:自拟标

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A

3.D

4.①材料一先从二十四节气写起,引出古代科技,指出

其现代价值;进而分析科技史研究的意义。以举例、对比

等方法加以阐释。②材料二先阐明中国古代气象学的文化

内涵及其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意义,突出二十四节气的

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引出气象科技文化遗产;最后指出

研究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气象科技文化遗产的重要价

值。

5.①科学探索与发现没有止境,科学领域的工作具有累

积性。如材料中对日月运行的算法。

②科学工作者应该审视以往研究的内在逻辑和现在的演变

过程,得出更为合理和正确的理解。如材料中提及的辉格

史观的适度运用。

③科学探索与发现会更新迭代,我们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对

待,为新科学的诞生提供丰厚的土壤。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

能力。

B.“注重观测记录和规律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最重要的特

点”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二段是说“注重观测记录和规律

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大特点”。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

B.“古代科学家重视观测记录而轻视理论研究”错,在郭

守敬时代,日月食的计算仍有“当食不食”并且无法解

释,应与当时的研究条件和能力受限有关,而非当时''科

学家重视观测记录而轻视理论研究”。

C.“气象学制约天文学的发展高度”说法有误,以二十四

节气为代表的气象物候学更重要的本质属于天文学,从某

种角度而言,天文学的发展高度对气象学的发展有较大影

响,选项中的说法于文无据。

D.“只有……才能”说法绝对,从原文“深入认识二十四

节气,可以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气象科技

发展历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为世界气象科技进步做出的

巨大贡献,也是构建中华气象科技文化体系”可以推知。

故选Ao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

能力。

1).“只有以现代标准评判古代科学的发展水平,在不断的

否定中才能深入地解决科学发现中的重要问题”强加条件

关系,科技史研究可以让我们以现代标准来考察评判古代

科学的成果,从而进一步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

考意义和价值,而非或者不一定都是“不断否定”。故选

Do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7段,第1、2段“二十四节气大部分是以气

象物候之名,但实际上,它们更重要的本质属于天文学”

从二十四节气写起,引出古代科技;第3段“注重观测记

录和规律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大特点”“这些不可

复现的历史记录为后人追溯和重现历史现象,发现长期规

律准备了宝贵的资料”指出其现代价值;第4段“古代科

技成果越来越受到重视,专业研究者、科学史学者对相关

问题的进一步研讨、发表的众多专业和科普著作,让我们

有机会一窥历史长河里的科技之光。而科技史研究,其意

义不仅仅在于对某一学科的具象上的启迪,它拥有着更多

内涵”分析科技史研究的意义,第5-7段“诺贝尔物理学

奖获得者斯蒂文•温伯格在《第三次沉思》中指出”“我

们似乎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而古希腊

天文学从柏拉图时代起,就致力于建立三维几何模型”运

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现象层

次上,忘记了对知识产生过程和未知问题的瞻望”“相对

于其他文化领域,科技领域更需要多样性观点和宽容精

神,需要批评和争鸣”进一步阐释科技史研究的意义

材料二共有4段,第1段“中国古代气象学蕴含着深厚的

文化内涵”阐明中国古代气象学的文化内涵,第2段“气

象科技史学者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中国传统古代气象学理

所当然成为第五大传统学科。其中,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

的传统气象科技知识等,对于形成这个结论功不可没”指

出古代气象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意义,突出二十四节气

的重要地位;第3段”在其发展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具有

较高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气象遗

存,即气象科技文化遗产”引出气象科技文化遗产;第4

段”挖掘二十四节气在内的气象科技文化遗产,对实现气

象现代化和气象科技创新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价值,有助

于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气象强国建设”指出研究以

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气象科技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二十四节气及其中国古代对日月运行的算

法,在唯象理论上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我们似乎没有在

这个问题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而古希腊天文学从柏拉

图时代起,就致力于建立三维几何模型,托勒密时代提出

了地心说,并为一千五百年之后哥白尼科学革命准备好了

舞台”可知,科学探索与发现没有止境,科学领域的工作

具有累积性。如材料中对日月运行的算法。

结合材料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蒂文•温伯格在

《第三次沉思》中指出,我们在研究古代科学的同时,不

得不采取某种程度的辉格史观倾向,以现代标准来评判古

代科学的进展水平”可知,科学工作者应该审视以往研究

的内在逻辑和现在的演变过程,得出更为合理和正确的理

解。如材料中提及的辉格史观的适度运用。

结合材料一最后一段“相对于其他文化领域,科技领域更

需要多样性观点和宽容精神,需要批评和争鸣,因为我们

无法事先评判哪一种新思想是正确的,更无法通过计划书

来决定原创新科学的诞生。这样,才能为促进原创科学技

术的产生提供丰厚的土壤”可知,科学探索与发现会更新

迭代,我们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对待,为新科学的诞生提供

丰厚的土壤。

6.C

7.D

8.①“隐匿的”指老人不能再握枪打仗,主动离开了部

队,隐姓埋名;老人传奇经历不为外人所知。②“光芒”

是指老人当初英勇善战,舍己为人,立下的赫赫战功;也

指深藏功名,低调无私的高尚品质。

9.人物形象:神秘老人在村里突然出现,辛勤劳作,卖

粮的“固执”,捐款的慷慨等细节体现了人物的传奇色

彩;从一个娃娃兵到战斗英雄,到受伤后激流勇退,甘于

平凡,人物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故事情节:通过老八路

寻人这一情节,巧妙揭开了人物真实而伟大的身份,情节

安排上具有传奇色彩。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A.“表现了他孤独的生活境况”错误,应是表现他爱孩

子的特点。

C.“说明老人很重视农村孩子们的教育问题”错误,主

要是告诉孩子要珍惜好生活。

D.“暗示了英雄晚年的凄凉”错误,老人唯一的遗物是

一个上了锁的大木箱,表现了老人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

品质。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了主题”错误,这一分

析过于拔高,这一细节只能说明他有可能参加过战斗,而

文章主题时歌颂老人不居功自傲、甘于清贫、低调无私的

优秀品质,因此这一细节并没有深化主题。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小说的标题为“隐匿的光芒”,通过阅读小说可知,老人

是一位退伍老兵,他在负伤后,不能再提枪打仗,因不想

再拖累部队而主动悄悄离开部队。他隐姓埋名住在一个山

村里,老人传奇经历不为外人所知,他也不想让别人了解

自己的过去,他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所以标题中

“隐匿的”就是指这一方面。

标题中“光芒”则是对老人的赞扬。老人在部队中英勇善

战,舍己为人,立下的赫赫战功,”在漫长的战争年代,

他跟随部队身经百战,屡建战功,被战友们称为‘神枪

手'”,这是“光芒”所代表的意思之一。同时他不居功

自傲,也不以功臣自居,在负伤失去右臂后默默离开部

队,来到小山村生活。这是一种光辉的品格,是老人的

“光芒”。

9.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

节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小说的情节带有传奇色彩,人物形象也具有传奇色彩。

首先,在人物形象上,老人的行为非常神秘,他突然出现

在小山村,身份也神秘,他身体残疾,“人们不知道他从

哪里来,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更不知道他曾经

历过什么。有人好奇,问起他,他淡然一笑,什么也不

说”,他喜欢孩子,爱讲故事,而且爱讲战争故事。在卖

粮时,他“用筛子仔细筛去灰尘、杂物和小粒的劣质玉

米”,与平常的村民不同,在“村里集资修路建桥,发动

村民捐款,老头毫不犹豫地捐出五百块钱”,这些行为都

充满神秘和传奇的色彩。最后谜底揭开,老人是一个从一

个娃娃兵到战斗英雄,到受伤后激流勇退的英雄。这些让

人物充满了传奇色彩。

其次在情节上,刚开始叙述老人的行为,他给人的印象就

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在一个小山村默默死去。但当老八路

寻找战友,从此揭开了老人不凡的身份,从而也揭示出老

人高尚的品格。所以,在情节上,作者通过最后揭开老人

真实身份的情节安排,让小说情节蒙上了传奇色彩。

10.D

11.B

12.A

13.(1)我不敢强行任命您为宰相,是因为国家正处于

危难的时刻需要您的帮助罢了(或“是因为您可以帮助国

家渡过艰难”)。等到平定了叛贼,(我)任由您去实现

您自己高远的志向。

(2)如果(太上皇)听到陛下所颁发的这份诏书,心里

一定会认为陛下因为韦妃的缘故,(他的)内心会感到惭

愧、不高兴。

14.①才华横溢,拥有超过了身份的神采气质;

②淡泊名利,以国事为重;

③远见卓识,心胸宽广;

④敢于直言,不畏权贵。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玄宗让他同忠王交游。忠王当上了太子,李泌已经

长大了,李泌上书谈论国事,玄宗想封他一个官,不可

以;就让他与太子结成布衣之交。太子常常称呼他为“先

生”。

“忠王为太子”中,“忠王”是主语,“为”是谓语,

“太子”是宾语,表意完整,应与后文断开,排除BC;

“太子常谓之先生”,“太子”做“常谓”的主语,应在

其前断开,排除A。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B.“借指平民,古代还以黔首、白丁、氓隶、闾右、黎庶

等称平民”错误,秦汉时豪族大户人家住在城市或乡村的

右边,称为豪右或闾右,而贫民只能住在左边,称为闾

左。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年少时用棋局的‘方圆动静'来比喻行仁义、用智

慧、施展才能和功成名就"错误。原文是“泌即答曰: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意思

是:方如行仁义,圆如用智慧,动如施展才能,静如心领

神会。“得意”不是“功成名就”,而是“心领神会”。

故选Ao

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相”,动词,以……为相;“以”,因为;

“济”,帮助;“俟”,等到。

(2)“敕”,诏书;“意”,心里;“用”,因为;

“怪”,高兴。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

得意。'”“帝大悦曰:'是子精神,要大于身。'”可

知,李泌才华横溢,拥有超过了身份的神采气质。

由“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朕非敢相

臣,以济艰难耳,俟贼平,任行高志。'"泌乃受之”可

知,李泌淡泊名利,以国事为重。

由“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可知,李泌远见卓

识,心胸宽广。

由“尝赋诗讥请杨国忠、安禄山等”“泌出入中禁,事四

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说说

议”可知,李泌敢于直言,不畏权贵。

参考译文:

李泌,字长源,是西魏八柱国何弼的第六代孙,后迁居京

兆。很小的时候就以才学和聪明著称。玄宗开元十六年,

朝廷广召天下能讲论佛教、道教、孔子学说的人同到宫里

辩论。李泌来到宫中后,玄宗正同燕国公张说观棋,便叫

张说试一试他的才能。张说请李泌以“方圆动静”为题做

赋,李泌迟疑了一会儿说:“我想知道大致的要求。”张

说便说:“方,好比棋盘;圆,好比棋子;动,好比活

棋;静,好比死棋。”李泌听了立即回答道:”方如行仁

义,圆如用智慧,动如施展才能,静如心领神会。”张说

祝贺玄宗得到了奇童。玄宗极高兴地说:“这孩子的神采

气质,大大超过了他的身份。”玄宗让他同忠王交游。忠

王当上了太子,李泌已经长大了,李泌上书谈论国事,玄

宗想封他一个官,不可以;就让他与太子结成布衣之交。

太子常常称呼他为“先生”。李泌曾经写赋讥笑讽刺杨国

忠、安禄山等人,杨国忠憎恨他,下令将他贬到新春郡。

肃宗在灵武即位,物色求访贤士,李泌不请自至。拜见肃

宗后,他向肃宗陈述了治理天下所以有成有败的道理。肃

宗听了很高兴,想给他官做,李泌坚决推辞,只愿以宾客

身份相随。他入宫参议国事,外出随车伴驾,人们指指点

点说:“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