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避险防护能力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主题班会_第1页
提高避险防护能力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主题班会_第2页
提高避险防护能力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主题班会_第3页
提高避险防护能力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主题班会_第4页
提高避险防护能力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主题班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时间提高避险防护能力目录CONTENTS卫生安全4性安全3社交安全2网络安全1出行安全5提高避险防护能力意外伤害事故是我们成长的“大敌’,尽管家长时常叮嘱,学校反复告诫,媒体也有提醒,但“安全警钟年年敲,意外事故时时有”。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我们的生活范围扩大,更早接角触复杂的成人世界,面对更多的安全隐患。提高自我防护与避险能力,树立安全意识, 全面提升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表现。那么,我们可能会面临哪些安全问题?当遭遇校园欺凌、性骚扰等危险时,我们该如何自求救?网络安全第一部分1、

2、个人信息安全3、网络社交安全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2015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2016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公民在使用网络时要自觉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包括不能危害网络安全,不能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不能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制度,不能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不能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提高避险防护能力个人信息安全个人信息是指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户籍、遗传特征、指纹、婚姻状况、家庭、职业、健康状况、病历、财务状况、社会活动及其他可以识别的信息。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现实生活中个人信息的电子化。凡是现实生活中属于个人信息范畴的,一旦被人为地输入电子设备,就成为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二是网络中特有的个人信息,包括社交软件、电子邮箱、微博、网上银行等的账号、密码,以及在各个网站注册的用户信息等。当今社会,人们日益频繁地通过网络学习、交往、购物。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它会扰乱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提高避险防护能力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泄露的信息类型可能造成的危害预防措施姓名、年龄、住址及电话号码等可能会引起电话骚扰,给被泄露者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麻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随便向他人透露 个人照片、音频、视频等 将视听资料上传网络,可能导致大量深层信息被挖掘曝光,会影响当事人的形象和生活,带来名誉和精神上的损害不随便上传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音频、视频等各种账号及密码重要密码泄露可能会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引发绑架、抢劫等严重的刑事犯罪,危及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网页链接,不下载未经杀毒的软件,不在网站轻易填写手机号码、银行卡等个人账户信息。密码设置尽可能复杂一些,使用字母与数字组合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泄露的信息类型可能造成的危害预防措施职业身份、社会关系等犯罪嫌疑人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冒充受害者,向其同事或朋友索取更有用信息甚至用来进行网络诈骗不随意在不明网站登记个人信息个人IP地址犯罪嫌疑人可利用系统漏洞,伺机在他人电脑中植入专业间谍软件,监控他人电脑中的文件资料和网络活动不要打开聊天工具上收到的不明文件或网页链接,在将移动硬盘接入电脑前,先进行病毒扫描网络社交安全《2015年中国少年儿童生活报告》显示,“00后”学生使用手机行为中比例最高的三项是打 电话(59.5%)、听音乐(57.4%)和登录社交软件(46.4%);上网行为中比例最高的三项是登录社交软件(50.3%)、听音乐(49.2%)和玩游戏(40.2%)。可见,网络社交是“00后”在网上最频繁的活动,他们不仅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台维系已有的社交关系,而且还可能在网络中寻找、结识陌生人。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在王上网的“00后”中,33.4%在网上与陌生人聊过天,11.8%在网上透露过家庭或学校地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10.1%见过网友。提高避险防护能力提高避险防护能力中学生网上社交需要注意什么1.不要把自己及家人的真实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学校、电话号码和照片等在网上告诉其他人,能够识别网络社交场所、聊天室、博客等可能存在的危险。2.尽量避免在网上发布个人信息,在参加某些网络社交活动时保持敏感,确保自己只能被那些得到自己允许的人看见。3.进入聊天室前要告诉父母,必要时由父母确认该聊天室是否适合学生使用,不要在各个聊天室之间“串门”。在聊天室中,如果发现有人发表不正确的言论,应立即离开,自己也不要在聊天室散布没有根据或不负责任的言论。4.不要会见任何在网络上结识的人,如果确实有必要,应该事先告诉家长,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或与可信任的同学、朋友一起在公共场所与其见面。5.当遭受网络欺凌时,应与家长和老师沟通,不要保持沉默。6.尽量不要把手机借给他人,不要把手机密码告诉别人或发送个人信息给他人。7.不要在网上散布对他人有攻击性的言论,也不要传播或转发他人发布的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专家建议社交安全第二部分

对我们中学生而言,最主要的社交场所就是校园。近年来,学生欺凌已经成为越来越被重视的社会问题。学生欺凌事件及其治理也逐渐成为社会公众、政府管理部门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2016年1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学生欺凌具有行为意图上的不友善性、力量上的不平衡性以及时间上的持续性和反复性,严重影响受欺凌者的身心健康。社交安全

学生欺凌行为有哪些1.身体欺凌: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攻击。如对受害者拳打脚踢、掌掴、推、撞、拉扯头发,或使用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者。2.言语欺凌:使用侮辱性语言给受害者取侮辱性绰号,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国籍、家人等。3.支配欺凌:恐吓、威逼受害者做他(她)不想做的事,威胁受害者服从命令。 4.关系欺凌:孤立或排挤受害者,传播关于受害者的谣言,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受到处分。5.财产欺凌: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等等,强索金钱或物品。社交安全

学生欺凌行为防治策略1.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激怒企图欺凌你的人。2.遇到欺凌,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避免使用挑衅性语言激怒对方,防止暴力发生或升级。3.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4.若被很多人围攻,要明白逃为上策,一有机会就应先逃离现场;如果对方未动手,而是“谈判”,可先尝试“谈判”,见机不妙则迅速逃离。5.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有路灯的大路。放学后不要在路上贪玩,应按时回家。6.如果遭遇了欺凌,要及时告诉父母、老师等。7.如果受到很严重的伤害,父母和老师也很难保护你或帮助你解决时,可以请父母和老师协助向其他方面如新闻媒体、司法机关等求助。8.当看到有同学被欺凌时,应尽快报告老师。9.练就强壮的身体,可以降低被欺凌的可能性。社交安全性安全第三部分性安全是指:掌握在性问题上的自我保护知识,如防止生殖器官受到外伤及一般外伤的处理、基本避孕方法、怎样克制性冲动、如何避免性骚扰、在与异性相处时怎样避免性侵害、遭遇性侵时如何自救、常见性病及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等。性

全应对性骚扰:性骚扰指以性欲为出发点的骚扰,以带性生暗示的言语或动作骚扰受害者,引起对方的不悦感,通常指加害者肢体碰触受害者性别特征部位,妨碍对方行为自由并引发对方抗拒反应。性

全如何预防和应对性骚扰:1.主动通过正确途径学习性知识。2.正确地理解性骚扰的概念,避免将他人所有的言行均视为性骚扰信息。3.要学会识别并远离那些性格极端、很难控制自我情绪的人。4.有意识地学习一些防身术,必要时可以自卫。5.面对性骚扰,应以语言表达自己明确的反感情绪,必要时可向父母、老师、同学求助或寻求法律援助。6.孤立无援时,不宜急于反抗,不要激怒施暴者,应寻找机会摆脱骚扰,或留下各种证据,为日后的司法解决提供必要条件。7.要牢记,在任何时候,人身安全、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8.遇到熟人的性骚扰,一定要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以避免对方长期纠缠。性

全预防性侵犯:性侵犯是指各种与性相关且违反他人意愿强迫他人做与性有关的行为。性侵犯包括身体接触侵犯和非身体接触侵犯,严重的性侵犯是强奸。性侵犯的对象并不限于女性,男性也可能遭遇来自女性或男性的性侵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性侵犯者并不都是陌生人,很多是受害者社会交往中的熟人,如同学、老师、亲戚、朋友等。性

全如何预防性侵犯:1.提高警惕,避免单独和陌生人、异性熟人外出。2.避免晚上或天气不好的时候与陌生人见面。3.避免单独待在僻静的地方,晚上避免独自外出,要结伴出行。4.单独外出见人时,要告知同学、父母或者老师会见人员的基本信息和见面地点,要选择公共场所作为见面地点。5.不轻信陌生人,不食用陌生人提供的水或食品。6.不搭乘陌生人或不熟悉、不信任的人的车。7.不要在聚会或约会时饮酒。8.着装避免过于暴露,举止要端庄稳重,与异性交往要保持适当距离。性

全遭遇性侵犯如何应对:1.沉着镇定,观察周围环境,伺机发出求救信号或逃走。2.高声呼救,快速离开僻静环境,到人多的地方。3.坚定地拒绝侵犯者对自己的接触。4.找机会拨打110电话报警,简明准确地报告事发地点。5.牢记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6.及时告知家人,请求帮助。7.遭遇性侵后及时去医院检查,确定是否感染疾病或怀孕。8.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性

全避免性行为:处于青春期中期的学生,由于激素水平快速速变化,性冲动明显增强。如何克制性冲动,学会正常与异性交往,避免不负责任和不安全的性行为,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人生必修课程。性

全卫生安全第四部分1.预防疾病卫生安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感觉器官疾病口腔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癌症、精神卫生问题等。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导致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的三个原因是膳食不合理、缺习乏身体活动和吸烟饮酒。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卫生安全传染病的主要类型传染病名称传染途径预防重点呼吸系统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空气、飞沫、尘埃接种疫苗消化系统传染病霍乱、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肠道寄生虫病等水、食物、粪便、手、苍蝇等重视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血液传染病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血液避免血液污染、生物媒介等传播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等接触避免接触传染源性传染病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等性接触、间接接触被病人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污染的衣物用具等、血液、母婴避免危险性行为传染病的主要类型什么是国家免疫规划卫生安全国家免疫规划,是指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现行国家免疫规划中,将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发生炭疽疫情、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或钩体疫苗的应急接种。在必要时,对重点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通过接种上述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2.安全用药卫生安全安全用药是指根据个人的基因、病情、体质、家族遗传病史和药物的成分等进行全面检测,准确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在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注意药物的禁忌和不良反应等。3.远离毒品卫生安全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吸毒人员234.5万人,其中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吸毒人员低龄化特征突出,不满18岁人员达到4.3万,18~35岁人员有142.2万,占比达到60.6%。滥用毒品会导致暴力攻击、自杀自残、毒驾肇事等多种极端事件发生。青少年接触毒品最主要原因是好奇,其次是逼遇到挫折或为了寻求刺激。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的影响,再加上青少年自信心膨胀,总认为自己能抵抗毒品的诱惑,而一旦尝试,后果不堪设想。吸食毒品有哪些危害卫生安全1.引发中毒。长期或过量吸毒,会对身体产生有害作用,使得机体功能失调,变得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出现幻觉、容易妄想、定向障碍等。2.戒断反应。长期吸毒造成严重的身心损害,吸毒者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引起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3.精神障碍。吸毒极易引发幻觉和思维障碍,更有甚者会因为吸毒而丧失人性。4.感染疾病。静脉注射毒品可能会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乙型肝炎以及艾滋病。此外,还会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损害。5.危害家庭。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6.扰乱治安。吸食毒品会诱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4.对兴奋剂说不卫生安全什么是兴奋剂?

兴奋剂原义为“供赛马使用的一种鸦片麻醉混合剂”,现在是对所有禁用药物的统称。早期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大多使用具有兴奋性作用的刺激剂,尽管后来被禁用的其他类型药物并不是都具有兴奋性,但国际上对禁用药物仍习惯沿用“兴奋剂”的称谓。

确保没有禁用物质进入自己体内和不使用禁用方法,是每个运动员的个人责任。使用兴奋剂在根本上与体育精神背道而驰,会破坏体育竞赛的公平公正原则,背离体育运动的本质意义,歪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同时还会扰乱青少年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体内各器官发育,甚至会造成死亡。因此,我们必须对兴奋剂大声说“不”!1.预防疾病卫生安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感觉器官疾病口腔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癌症、精神卫生问题等。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导致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的三个原因是膳食不合理、缺习乏身体活动和吸烟饮酒。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出行安全第五部分踩踏事故是指在集会中,特别是在行进的队伍中,有人意外跌倒后,后面或周围的人群对跌倒的人产生踩踏,进而加剧拥挤,增加跌倒人数,并恶性循环的群体性伤害事故。出行安全1.预防踩踏典型案例2014年12月31日晚,正值跨年夜活动,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在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底部有人失衡跌倒,继而引发多人摔倒、叠压,致使拥挤踩踏事件发生,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1.举止文明,人多的时候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2.尽量避免到拥挤的人群中,不得已时,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行走的方向涌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4.顺着人流走,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5.假如陷入拥挤的人流,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拾捡或系鞋带。有可能的话,可尽快抓住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走动或停住,待人群过去后迅速离开现场。6.若自己被人群拥倒,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