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卉与中国文学中国花卉文学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乃至林逋梅妻鹤子……历代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多得不可胜数。这些花卉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是咏花诗词。迄于清代,前人留下来的咏花诗词,估计不下3万首。
一、花卉与诗歌二、花卉与神话三、花卉与戏剧四、花卉与小说3000年前,中国人如何称呼桑树、葛藤、泡桐、梓树、香蒲、韭菜?答曰:桑、葛、桐、梓、蒲、韭。两者相差不多,几乎可以在植物学的“属”甚至“种”的层次一一对应起来。但是,像兰、茨、绿、葭、苕等,则与今名相差颇多。唐朝以前中文里的“兰”指的不是今天兰科植物的兰,而指的是菊科的泽兰;《诗经》中茨指的是蒺藜科的蒺藜;绿指的是禾本科的荩草;葭指的是禾本科的芦苇;苕则指的是豆科的紫云英。
一、花卉与诗歌(一)花卉诗歌分类按照中国咏花诗词所表现诗境的不同层次,可分为物境、意境、情境、悟境四类:其中仅物境侧重于表现花卉的客观自然现象;意境、情境和悟境三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情感,佳作最多,艺术价值更高。
1、物境:以花卉为描写对象,表现感官、感受。白居易《山石榴》以“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来写杜鹃花的红艳;韦庄的《白牡丹》则说:“昨夜月明浑如水,入门唯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唯闻其香的特别感受,让人联想到白牡丹那皎洁芳美的幽雅神貌。这类咏花诗词,侧重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
白居易:紫薇花开百日红,轻抚枝干全树动。轻轻抚摸紫薇的树干,整株枝叶就会抖得很厉害。证明诗人观察入微。2、意境:审美对象由形象转向意象,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陆龟蒙《白莲》:“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莫凄清的心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3、情境:移情作用,将自身内心情感托之于花卉形象表达出来。采用比兴寄托手段,“兴者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唐·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天上”、“日边”,象征着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不向东风怨未开”,话里带刺。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却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萱草又叫忘忧草、黄花菜、金针菜。春秋时,郑伯因为周恒公剥夺了他的辅政权力,不再朝拜周王室。周恒公召集陈、卫、蔡等诸侯国的军队讨伐郑国。郑伯领兵进行防御,双方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周恒公战败。卫国一位充当前驱的士兵死于战阵,他的妻子听到死讯,伤心地吟了一首诗,诗的最后四句说:“焉得萱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每”意思是说,我哪里能得到忘忧的萱草,好让我种在北堂的阶下呢(这两句比喻她无法忘记忧愁)?我一想起伯(夫君)啊,心头就痛得很哪!以后“萱草”指忘忧。4、悟境:此类诗词中,花卉只是具有象征意味的原型意象,所表现的是诗人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后进而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
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当然,在众多的花卉诗词中,物境、意境、情境、悟境是不会分开的,情景交融的情况也很常见。苏东坡《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二)古典诗辞歌赋中的草木(一)、《诗经》植物鉴赏读诗经,看植物,可以思无邪,宁静致远,观照入微。(二)、楚辞植物鉴赏(三)、《唐诗》植物鉴赏(一)、《诗经》植物鉴赏诗经是六经之一
『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中,诗即『诗经』,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其首要的地位。《诗经》是从周代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前1134-前597年)近六百年的诗歌总集。为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全书包含风(民间歌谣)、雅(士大夫作品)及颂(祭袓祭神的颂辞)三部分。文中所提到的动、植物种类繁多,根据统计植物共135类。——台北植物园:《诗经》植物园区解说词属于植物的字辞在《诗经》中共160类,除十类为植物泛称外(如刍、禾、谷),其余150类专属特定植物(如荇菜、葛)或非特定的一种植物(如竹、松、杨),特定植物有112种(同物异名)。——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刍:指一般草类。《唐风.绸缪》:“绸缪束刍”。禾:有时指黍,有时为未特定的五谷类。如《小雅.甫田》:“禾易长亩禾易长亩,终善且有。”。葭、芦、苇、蒹葭均指芦苇。《本草纲目》中,初生的芦苇为“葭”、开花前为“芦”、花后结实为“苇”,因此,葭、芦、苇,以及蒹、蒹葭等均指芦苇诗经植物描写特点(一)、人与草木生命一体化倾向(二)、情景交融、心物交感1、花草意象与爱情相关联2、花草意象与心境相关联(一)、人与草木生命一体化倾向在《诗经》时代,人与草木生命一体化倾向,主要体现为对原始生命力和自然生殖力的崇拜讴歌。《诗经》中有很多以植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作品,而且草木与诗歌要歌咏的对象与当时人们都存在的普遍观念为内在联系,把草木之性与人性合为一体。由植物图腾引发的对原始生命力和自然生殖力崇拜,在诗中表现得非常充分。《诗经》常将花草比喻为女子,树木比喻为男子。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是一首至纯至美的爱情诗章:春晨的郊野,嫩绿的春草,缀满露珠,在初日的照耀下,明澈晶莹。在这清丽、幽静的春晨郊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顾盼流转,妩媚动人。先写景,后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人,四句诗俨然一幅春郊丽人图。而在修长的蔓草、晶莹的露珠与少女的形象之间,有着微妙的隐喻,能引发丰富的联想。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
[fén]
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zhēn]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周南·桃夭》)
“桃夭”是说桃树长得很丰茂。为什么用桃树比喻女子“宜其室家”?因为她身体健壮能多生儿子。贺女子出嫁:桃灼呈祥《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fán
yǎn)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jū),
远条且。椒聊之实,蕃衍盈匊(jū)。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译文:花椒子儿生树上,子儿繁盛满升装。那个女子福气好,身材高大世无双。花椒子儿一串串,香气阵阵向上扬。花椒子儿生树巅,盛满一把真繁衍。那个女子福气好,身材高大又壮健。花椒子儿一串串,香气阵阵散满天。
花椒是一种灌木,枝条很长,结的籽很多。诗中的这个女子就特别像《桃夭》中说的“宜其室家”:诗中通过歌咏花椒的果实繁多来比喻女子顽强的生命力和生殖力:花椒果实累累,那位女子丰满魁梧,体格健壮,一定会子女众多。(二)、情景交融、心物交感诗经借助植物,以物托情、移情于物。1、爱情2、心境
荇菜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周南.关雎》译文: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最好的诗,就是和谐简练的大白话,情话同样如此。荇菜:可做蔬菜来煮汤,柔软滑嫩,在上古是美菜。荇菜是水环境的标识物,荇菜所居,清水缭绕,污秽之地,荇菜无痕。《颜氏家训》里有:“今荇菜是水有之,黄华似莼”的句子,也是训导族人,行世要有清澈心。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周南·芣苡》
“芣苡”(fú
yǐ
又作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有:采取,指采起来。掇(duō):拾取。捋(luō):顺着枝条把车前子抹下。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襭(xié):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一片一片摘下来啊……一把一把捋下来啊……掀起衣襟兜起来啊!
这简短的诗里,不仅有音韵、节奏的自然转合,更有用几个动词白描出的田园女子细致勤朴欢快的动感画面。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丛草覆盖野外平原,草叶上露珠儿滚圆。有个美丽俊俏姑娘,眉清目秀气质温婉。不期而遇天赐良缘,恰好让我得偿心愿。
从草覆盖野外平原,草叶被露珠儿沾满。有个美丽俊俏姑娘,眉清目秀姿容明艳。不期而遇天赐良缘,你我同行快乐无比。一见钟情的激动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经·郑风·有女同车》舜:植物名,即芙蓉花,又名木槿。木槿花朝开暮谢,来去匆匆,因此得名“舜”,瞬间之荣也。华、英:花。木瓜——知遇和爱的弹奏物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
作者径直说出了木瓜、琼瑶等外物的投报,是“永以为好”的意象表达,也等于说木瓜、琼瑶等物品,投注着“永以为好”双方的情感,成为传递情感的媒介和意象。
《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飞蓬其实取的是种子在风里的姿势。女为悦己者容,所爱的不在时,心里黯然,发如篷草,也没有心思去整理。古人写情之深,从姿容里,能寻出情何以堪的哀伤来。
刚要离开长安的李白,从山东漫游归来的杜甫。偶相聚,又相远时,诗仙送给诗圣的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这两句诗里,既有沧桑,更有豪情。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相思的苦楚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青蒿。《周书》:葛,小人得其叶以为羹,君子得其材以为君子之夏服。用途:作菜:嫩叶。夏天穿的衣物:天寒身上犹衣葛,日高甑中未拂尘。(白居易)说明至少到唐朝为止,葛还是重要的夏布材料。制鞋:葛屦。地下块根:葛根粉。《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诗经·唐风·葛生》
楚:即牡荆。乌蔹莓棘:酸枣朱熹《诗集传》:“妇人指其夫也。”《葛生》这样一首2500年前活人祭奠死人的诗,是最早的悼亡诗。活着的爱人觉得自己已经死去,而死去的爱人却又在这种喃喃自语之中复活过来,这种拆除生死之间界限的方式,影响了后世许多著名诗人写悼亡诗的内在表达。荆棘和乌蔹莓把新坟遮蔽了,一般以为遗忘如刀,《葛生》里那个哀容愁目的人的爱却如烈火。《蒹葭》(jiān
ji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sù
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本草纲目》中,初生的芦苇为“葭”、开花前为“芦”、花后结实为“苇”,因此,葭、芦、苇,以及蒹、蒹葭等均指芦苇。
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他(她)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爱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这种借美人来表现一定主题的写法对后世影响颇深,比如曹植的《洛神赋》、戴望舒的《雨巷》等等。清代叶燮在其《原诗》中指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旨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为至也。”《蒹葭》就达到了这种境界,它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彷佛她在水的中央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踪迹却见彷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歌词:邓丽君《在水一方》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诗经.卫风.氓》
用桑树来比喻弃妇本身由青春焕发到芳华己逝的转变无错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黍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mǐ
,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
据传说,这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且遍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后来,人们往往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
蓼莪——《诗经.小雅》蓼蓼者莪⑴,匪莪伊蒿⑵;哀哀父母,生我劬劳⑶。蓼蓼者莪,匪莪伊蔚⑷;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⑸,维罍之耻⑹。鲜民之生⑺,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⑻?无母何恃?出则衔恤⑼,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⑽。拊我畜我⑾,长我育我,顾我复我⑿,出入腹我⒀。欲报之德。昊天罔极⒁!诗人所抒发的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⑴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⑵匪:同“非”。伊:是。⑶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⑷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⑸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⑹罍(lěi):盛水器具。⑺鲜(xiǎn):指寡、孤。民:人。⑻怙(hù):依靠。⑼衔恤:含忧。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吗?原来不是莪蒿,是没用的青蒿。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受尽了辛劳!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吗?原来不是莪蒿,是没用的杜蒿。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竟积劳成疾!小瓶的酒倒空了,那是酒坛的耻辱。失去父母的人与其在世上偷生,不如早早死去的好。没有父亲,我可以依仗谁?没有母亲,我可以依靠谁?出门在外,心怀悲伤,踏入家门,像没有回到家一样。(家空荡荡)父亲母亲生我养我(互文句式),你们抚爱我疼爱我,使我成长培育我,照顾我庇护我,出入都看顾我,我想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好像苍天的无穷无尽。(二)、楚辞植物鉴赏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及汉代一些文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这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1、用草木象征人格,是《楚辞》经常采用的手法。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薋:蒺藜,葹:苍耳,两者种子均带刺,被视为恶草,用以比喻小人,与蕙、兰等用以比喻君子的香草相对应。
《离骚》一诗以佩带香草表现芳洁,以滋兰树蕙暗示蓄养众贤,以众芳芜秽比喻谗邪害忠良。“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离骚》)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湘夫人》)
2、把草木和人的寿命联系在一起其中既有人生短暂的感叹,又有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开拓出生命一体化的新境界。“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九歌·山鬼》
《九歌·山鬼》,这是一篇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即山神,通篇以独白的方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多情的女神,在山中采芝草,与情人约定相见,但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思念让她饱尝忧愁。
楚辞植物名句欣赏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九歌·山鬼》
松萝,别称很多,如:女萝、松上寄生等,为松萝科松萝属植物节松萝以地衣体(叶状体)入药,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所含的松萝酸之抗菌作用尤为突出。薜荔:俗称凉粉果、木馒头,为桑科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植物。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弗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节录《离骚》
江离,今名川芎xiōng
。芷,今名白芷。【释意】
我有着华美的内在,又有着毓秀的风姿。
时常披着香气氤氲的江离和白芷,又将秋兰连缀成佩饰。
只是时光匆匆不停留啊,唯恐今生迟迟等不及。
捐余玦兮江中,
遗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
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
聊逍遥兮容与。
——《楚辞·九歌·湘君》
我决心把玉玦拋弃江中,將玉佩留在醴水之岸。采擷那芳洲上的杜若,愿交給你以表我的深情。
《湘君》是祭湘君的诗歌,描写了湘夫人思念湘君那种临风企盼,因久候不见湘君依约聚会而产生怨慕神伤的感情。
筑室兮水中,葺[qì]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楚辞·九歌·湘夫人》《湘夫人》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
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本节描写的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愿盖一房在江水之中,铺上荷叶的顶帐。拿蓀草做壁饰,紫贝砌高坛,以芳香的椒泥敷在内室的壁墙上。桂树的梁栋,木兰的屋椽,辛夷的门框,白芝的卧房。悬掛着薜荔的帷帐,张设著香蕙编的隔扇。更有那白玉的镇席,满室的石兰,香气荡漾。荷屋上盖著香芝,四周围著杜衡。湘君、湘夫人湘妃竹来历屈原的《湘君》《湘夫人》,帝舜死于苍梧,他的两个妃子,帝尧的女儿娥皇、女英闻讯,便去奔丧,亦死于湘江。帝舜死后,天帝封其为湘水之神,号湘君,封二妃为湘水女神,号湘夫人。湘妃竹说的是娥皇、女英,听说舜已死而葬苍梧山,于是恸哭不已,泪洒青竹,竹皮上泪痕斑斓,成了“湘妃竹”。
湘妃竹又名斑竹3、唐诗植物鉴赏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栀子(支子)王建《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支子花。按:古称酒杯为“卮”,而栀子花的果实与之相似,因此称为“卮子”,后又转称为“栀子”。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杜甫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韦应物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要离开长安的李白,从山东漫游归来的杜甫。偶相聚,又相远时,诗仙送给诗圣的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白苹】
故又名,苹。今名,田字草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刘长卿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杜甫唐代诗人崔护《游城南诗》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红依旧笑春风。”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描写的是桃花最先开放,鸭游于江中,最先觉察到春天的到来,体物入微,饶有韵昧。现用于喻指敏锐地发现新生事物。二、花卉与神话传说神话的起源主要与宗教、天象及历史相关,大都是为讲解一些现象、信仰或风俗,其中主要包含了人们对大自然种种现象的解释。神话是建立在原始思维基础之上的一种创作。在原始思维支配下的神话世界中,动植物与人类一样,有着它们的思维、意志与社会生活。”东汉王充《论衡》记载的神荼、郁垒。《山海经》记载的“夸父追日”故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古代,人参原产于山西上党,后因历代统治者滥用不止,资源逐渐枯竭。现人参主要生产于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以长白山人参最为著名,为群参之冠。典型的人参根,其外形具有人体形态的特征。古人不能解释人参的这些奇特生命现象,便产生了许多美妙的传说。人参古代关于人参的神话传说宋代太平兴国年间由李肪等辑成的类书《太平御览》中的《春秋运斗枢》曰:“摇光星散为人参,废江淮山读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相应,北斗星中摇光星的光辉到达大地,才有人参生长;如果大川大山不能正常发挥效能,摇光星不能正常发光,人参便不能生长。这些记载,把人参及其生长环境条件加以神秘化,使之与上天之灵光灵气发生了联系。摇光,也称瑶光,为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其他六颗星依次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梁代,对人参的传说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故事。唐代史学家姚思廉编著的《梁书》中,记载了南朝时期的隐士阮孝绪在深山中为母搜寻人参治疗急病的故事。阮孝绪母王氏,急有疾,合药需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逢。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忽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
这是所能见到的古代最生动的人参故事。鹿与参,都是人们心目中吉祥之物,二者联系在一起,构成仙境中的神话
《太平御览》中还有另外两则神话:其一为《异苑》,曰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儿啼。昔有人掘之,始下数烨,便闻土中有呻声,寻音而取,果得一头长二尺许,四体毕备,而发有损缺。将是掘伤,所以呻也。其二为《广五行记》,曰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许,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
一如人体,四肢毕备,呼声遂绝。九穗禾《拾遗记》卷一九穗禾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蟠桃在神话中西王母在瑶池设的品尝蟠桃的宴会;《西游记》第五回:“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大开宝阁,瑶池中做‘蟠桃胜会’。”
《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
《汉武内传》载: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以仙桃四颗与帝。帝食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曰:“欲种之。”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蟠桃是一种枝桠蟠曲的异种桃树,所产果实蟠桃有“仙果”、“寿桃”之美称。果实的样子却是扁的,果皮呈深黄色,果肉为黄色,不但好看,而且好吃。麻姑献寿:相传东汉时麻姑成仙,曾三次见沧海变良田。她能掷米成珠,用灵芝酿酒向王母祝寿。世人祝女寿多用《麻姑图》进贺。月桂《太平御览》卷四引《虞喜安天论》
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Lanrus
nobilis樟科,月桂属牡丹
生女儿种牡丹
居住在鄂西、湘西的土家族,历来有“生女儿种牡丹”的习俗。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猎人上山打猎。不知不觉进了深山老林,一望都是阴深深的一片,整天不见人影。寂寞之际,忽然听到一声鸟叫,猎人满心欢喜正当小鸟伴着猎人行进之际,一只老鹰扑过,啄死了这只小鸟,猎人气愤地举起枪,打死了那只老鹰,转过来再看小鸟时,小鸟死去的地方,长出了一棵牡丹,猎人把这棵牡丹带回家,栽在自家屋后,辛勤施肥浇水,第二年牡丹花开,他的妻子生下了美丽的小女儿,猎人认为,女儿就是牡丹的化身。当女儿长大出嫁时,猎人又将这棵牡丹作为陪嫁送给女儿婆家,一年一年过去,“生女儿种牡丹”的人越来越多,遂成习俗代代相传。
萱草
萱草又叫忘忧草、黄花菜、金针菜。是一种“席上真品”,营养价值很高,但黄花菜虽然味美,可不宜鲜食,因其中含有秋水仙碱素,可以使人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在蒸煮晒干后存放,而后食用。
萱草忘忧----
春秋时,郑伯因为周恒公剥夺了他的辅政权力,不再朝拜周王室。周恒王召集陈、卫、蔡等诸侯国的军队讨伐郑国,郑伯领兵进行防御。双方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周恒王战败,卫国一位充当前驱的士兵死于战阵,他的妻子听到死讯,伤心地吟了一首诗,诗的最后四句说:"焉得萱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
每"意思是说,我哪里能得到忘忧的萱草,好让我种在北堂的阶下呢(这两句比喻她无法忘记忧愁)?我一想起伯(夫君)啊,心头就痛得很哪!以后"萱草"指忘忧。《牡丹亭》或《牡丹亭还魂记》汤显祖1598《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三、花卉与戏剧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评剧《花为媒》四、花卉与小说小说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有许多篇章与花相关,如《葛中》、《黄英》、《莲花公主》、《荷花三娘子》等等,其中的主人公均以花仙、花精的身份来塑造文学形象。其他小说作品如《海上花》、《镜花缘》、《红楼梦》、《红玫瑰与白玫瑰》、《梦里花落知多少》,从书名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花的魅力。花令我们的文学更加摇曳多姿,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红楼梦与花卉鲁迅关于《红楼梦》有一段最著名的话,也是被引用最多的话,“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想到《红楼梦》里的人物形象时,你眼前马上会浮现一株植物的形象,比如宝琴的踏雪红梅、湘云的醉卧芍药、香菱的石榴红裙……
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是一部用花卉装点的小说:“花的精魂,诗的化身”!———花卉塑造了主要人物“;巧撷百花,装扮红楼”“———花卉推动了主要情节。根据台湾植物学家潘富俊在《红楼梦植物图鉴》一书序言所指出,“《红楼梦》书中总计谈到237种植物,其中前四十回谈到165种,平均每回11.2种;中间四十回谈到161种,平均每回10.7种;最后四十回则只用到66种,平均每回3.8种。从引用植物的多寡,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植物素养,再一比较便略可知作者非同一人的可能性。”潘富俊并且统计了大观园中的植物共70多种,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及海岸、海中植物,所以大观园是南北各地园林的综合体,是作者塑造的理想花园,在现实中未必能找得到。
潘富俊统计后得出:《红楼梦》一书提到的植物种类非常可观,出现回数最多的是茶,全书一百二十回中共有一百回提到茶,其余九种出现回数最多的植物分别是:荷(共三十八回)、柳(共三十七回)、竹(共三十八回)、桃(共二十六回)、梅(共二十四回)、桂(共二十二回)、稻(共十八回)、杏(共十七回)、松(共十五回)。若以植物用途区分,则可分为以下七类。曹雪芹继承、借鉴了以往诗词歌赋、小说、戏剧中经常出现的花木题材,并加以发展和妙用。作者别出心裁地将数十种名花佳木“配植”在大观园里,将数十首吟花诗词有机地统一于小说之中,以此作为展开故事情节的线索,显明人物性格的手段,表达作者感情的中介,喜则以花为戏,悲则以花志痛,出神入化地将花卉的自然美转化成了文学的艺术美。
《红楼梦》里有名有姓的年青妇女120余人,花草、树木、藤蔓共130多种,曹雪芹既没有孤立地写花卉,也太有孤立地写人物,很多地方花是人的影子、人是花的化身。在红楼梦中花卉不但发挥其自然属性的功能,还经作者恰到好处地将其自然美转化为文学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一、花卉与饮食、用药。二、借用文学典故中的花卉,语带双关。三、以花名人、喻人。《红楼梦》人物名称中,以花命名最多,有近50人。四、以花的自然环境暗示人物性格。五、借花木抒发情怀。让人物通过赏花、供花、画花、咏花、赞花等情节,借花木抒发自己的情怀,最典型、最有意境的画面要数“黛玉葬花”。五,一、饮食与用药红楼梦里植物与饮食的关系是多层面的,有宴会、茶饮、风俗、用药与食养相合、生活娱乐、点心零食...等,几乎回回都有各式各样的描绘,就前四十回而言,平均一回所提到的植物就将近十一种,每回重复的也不过三到四种,可知其丰富程度,以下举数例说明。《红楼梦》全书直接提到的药用植物有白术、川芎、黄耆、香附子、延胡索、甘草、玉竹、艾纳香、廉姜、知母、藿香、黄连、白芷、益母草、地黄、麦门冬、何首乌、香薷、紫苏、防风、荆芥、麻黄、当归、人参、茯苓、枸杞、砂仁(阳春砂)、柴胡、钩藤等四十余种;有些则是各种药方中的许多组成植物,例如附表之五味子、远志、牛膝等多种植物。由此可见,作者懂得中药医理及处方。
一、饮食与用药——冷香丸“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就中医的角度来看有其如此设计的理由,其中「牡丹花味甘苦、辛,性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本草纲目》谓其“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并有“花為阴,……能泻阴胞中之火”及“白花者补”的说法;荷花性温、味甘苦,《罗氏会约医镜》上说:“荷花清心益肾,黑头发,治吐衄诸血”;芙蓉花味微辛、性平,《本草纲目》说它“清肺凉血,散热解毒”,可用於久咳吐血、月经过多、带下诸证;白梅花味酸微涩,性平无毒,既能疏肝解郁、理气和胃,又能“助清阳之气上升”(《百草镜》);近人用白梅花合剂治百日咳、喘逆、咳嗽,疗效颇佳。二、借用文学典故中的花卉,语带双关红楼梦里用了许多这样的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植物、是图画,实际上背后隐含的典故或特性才是真正作者想表达的,又平常大观园里的女儿们平日一同游玩、办诗社,交谈间借植物语有双关的情形也不算少见,以下我们列举数例。第五回里,秦可卿领着宝玉去睡午觉,到了第一个房间宝玉说什么也决不肯在此歇息: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最痛很的莫过於追求功名而抹灭天生性灵,藜,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数尺,老可为丈;燃烧时光亮耐久,可以当烛。燃藜图乃是一幅劝人勤学苦读的画作。其典故出自於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所载故事:“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拄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燃),因以见面。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而后秦可卿带宝玉到自己的房里,宝玉才终於肯歇息: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了人来。宝玉便觉得眼饧[xíng]
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所谓的海棠春睡比喻的是唐代美人杨贵妃醉态。而后宝玉就进入了太虚幻境,太虚幻境里有许多判词,虽未明确点出是何人,但暗以各类花比喻大观园里的女性,形成特殊的人花一体的性质。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乃写袭人只见画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写香菱二、以花名人、喻人《红楼梦》人物名称中,以花命名最多,有近50人。以花名人、喻人,是《红楼梦》运用花卉形象的第一种艺术手法。在《红楼梦》的人物名称中,有直接以花命名的,如迎春、探春、葵官、藕官、佳蕙、文杏;有以花的品性命名的,如贾芳、袭人、翠缕、李纨。再如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行酒小时各人抽到的花名签,包括题词和引用的一句旧诗,都是谶语式的,或形容这个人物的容貌性格,或暗示她的命运归宿,或透露故事的情节发展,或联系某一生活细节。由此可见,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对其中大部分的女主角,都作了花卉的比喻,从而使大观国花团锦簇,色彩斑斓,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群芳争妍的景象。
曹雪芹常以为人物起名暗示人物性格:牡丹——宝钗,芙蓉——黛玉,玫瑰——探春,海棠——湘云,桃花——袭人,兰花——晴雯,老梅——李纨,莲藕——香菱,蔷薇——龄官,榴花——元春,当然,曹雪芹的以花喻人手法,并非全是以一花一人“对号入座”的;
同一种花可以喻不同的人,或以不同的花喻同一人。比如,同是梅花,既与妙玉有关,在栊翠庵中斗寒怒放,使宝玉有“访妙玉乞红梅”之壮举;又与宝琴有缘,抱着红梅,立于雪中,博得“双艳”之赞。又如探春外号玫瑰花,又红又香只是刺手,喻其性格;掣花名签时又掣到杏花,寓其命运。黛玉固然是风露清愁的芙蓉,又何偿不像孤标傲世的秋菊;再读《桃花行》,分明是以易为风雨摧折的桃花自况了。牡丹素有“国色天香”之誉,盛开的时候雍容华贵,又称“花王”。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做《清平乐》三篇,将牡丹和杨贵妃揉合在一起歌咏。在《红楼梦》中,有多处将宝钗比作杨贵妃的文字:如第二十七回的篇目便用的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怡红院里“群芳开夜宴”行抽花名签子酒令,宝钗抽到的是一枝牡丹,题曰:“艳冠群芳”,系有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这是唐代罗隐所作的《牡丹花》中的一句,原诗云:似其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在《红楼梦》中所写的“芙蓉”均是指木芙蓉。《广群芳谱》中称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众人抽花名签行酒令,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个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是把黛玉比似为芙蓉的。
寻找在《红楼梦》中描写芙蓉的,很自然的使人想到曹雪芹的《芙蓉女儿诔》,这是描写贾宝玉悼哭晴雯的诔文,在这篇璀灿绮丽的力作中,作者把芙蓉与芙蓉女儿合而为一,予以了至高至美的评价“......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可见在作者心目中芙蓉是不同凡俗的奇葩。
“芙蓉女儿”表面是指晴雯,实际上是指林黛玉,小说中写到宝玉斟酌“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时“黛玉听了,忡然变色”这暗示了晴雯实则是黛玉的影子。
海棠花有“睡美人”之誉。这一典故出自宋代释惠洪《冷斋诗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杨贵妃,碰巧杨妃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儿扶持而出,贵妃仍醉未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在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卧芍药烟》中有一番精彩的描述“湘云真的在花众中的一个石凳子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花瓣枕着......”表面写的是“芍药花”实即是指“海棠春睡”。因而在第六十三回,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春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两个字,改为“石凉”两个字,实即说明了作者是把湘云指喻为海棠的。
桃花背景下的林黛玉桃花可以说是《红楼梦》的主题花,是描绘林黛玉的主要背景。《红楼梦》中百花争艳,女主人公林黛玉的生日农历二月十二正是花朝,这一天相传是百花的生日。小说中林黛玉名下的七言歌行《葬花吟》和《桃花行》都是以桃花为抒情主题的,又是黛玉将“海棠社”改为“桃花社”。黛玉手把花锄葬的是桃花,与宝玉共读《西厢》也是在桃花树下。作者为何于百花中独取桃花来映衬书中最为多情而又多才的女子呢?桃花的季节意识、韶光意识最强,这一点从古人的诗句中不难看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他年我若为青帝(司春之神),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古代诗人告诉我们,桃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的象征。曹雪芹选取桃花,其意大概源于桃花具有较强的季节意识和韶光意识,即较强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红楼梦》中对时光和生命最为敏感的人,则是非黛玉莫属的。梨花背景下的薛宝钗:梨花一枝春带雨
梨花是描绘薛宝钗的主要背景。宝钗一到贾府,住的地梦方叫“梨香院”。小说第四回,写贾府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空闲着,经打扫“从此后薛家母子就在梨香院住了”。接着借周瑞家的视线,描绘了宝钗的居室和品性,再次强调“梨花树”。即小说第七回,写周瑞家的送宫花,得知宝钗服的“冷香丸”原料难寻,“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白居易《长恨歌》用“梨花一枝春带雨”的诗句描绘了杨贵妃的神韵,而《红楼梦》中也曾以宝钗比“杨妃”,第二十七回的回目多数版本(程甲、程乙、庚辰等)为“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而有的版本如东观阁刻本为“滴翠亭宝钗戏彩蝶”,“宝钗”是实写,而“杨妃”则为比喻,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暗喻,表现了宝钗“梨花春雨”之韵致。书中所写梨花的颜色是雪一样的白色。,众人题《咏白海棠》,黛玉的诗中有:“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两句诗中就写了梨花的白。作为水做的骨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钣金加工行业人才培养与合作合同
- 2024物业管理公司社区安全设施改造与升级合同3篇
- 专业软件产品销售与客户服务保障协议版
- 2025沈阳房产买卖合同范本
- 工业互联网平台下的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 专用防护服批量采购协议2024版版B版
- 2024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与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信息化平台建设合同3篇
- 2024维修承包合同模板:新能源汽车服务保障3篇
- 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绿色制造中的角色和价值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技术服务居间合同补充协议3篇
- 服务重点客户
- 工业滤芯行业利润分析
- 2023年四川成都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
- 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监测方案
- 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最后阶段
-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生物试题
- 阅读理解:如何找文章线索 课件
- 2024年广西北部湾港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科技馆改造室内装修工程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外研版)高一英语必修1(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 朱熹文公世系通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