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0课《曹刿论战》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0课《曹刿论战》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0课《曹刿论战》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0课《曹刿论战》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曹刿论战《左传》1.熟读课文,积累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2.通过人物对话,分析曹刿与鲁庄公的人物形象。3.鉴赏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01晓常识

《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左丘明,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有很高的历史价值。01晓常识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此前两年,齐桓公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02知背景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威,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天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02知背景03夯基础(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曹刿()又何间焉()小信未孚() 公与之乘()长勺()

下视其辙()肉食者bǐ()彼竭()我盈()牺牲玉bó()

望其旗mǐ()guìjiànfúsháochéng帛zhéjiéyíng鄙靡1.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章大意。2.文言基础知识梳理。04识文本04识文本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1.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军队谋议攻打参与吃肉的人,指当权者鄙陋,目光短浅这里指鲁庄公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凭,靠安身独自专有,个人专有遍及,普遍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祭祀用的猪、牛、羊等赐福,保佑虚报夸大(诉讼)案件实情明察使人信服类跟随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报以实情。”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请,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鲁国地名于是,就军队溃败车轮碾出的痕迹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驱车追赶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向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已经战胜推测,估计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第二次埋伏第三次倒下鼓起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04识文本2.文言基础知识梳理——一词多义请曹刿请见()战则请从()请求请允许民弗从也()战则请从()服从跟随从故公问其故()故克之()缘故、原因所以何以战()必以分人()凭借把以04识文本之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与之乘()代词,代指这件事助词,的代词,他,指曹刿04识文本2.文言基础知识梳理——古今异义古义:十年春,齐师伐我讨伐,攻打砍伐今义:古义:小大之狱案件监狱今义:古义:必以信实情相信今义:古义:再而衰,三而竭今义:第二次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04识文本古义:肉食者鄙今义:古义:弗敢加也今义:卑鄙鄙陋,目光短浅古义:牺牲玉帛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指猪、牛、羊等祭品虚报递增古义:又何间焉参与中间今义:(1)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车04识文本2.文言基础知识梳理——词类活用(3)下视其辙:(2)公将鼓之:04识文本2.文言基础知识梳理——特殊句式(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忠之属也“也”,判断句标志何以战(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战于长勺(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2)倒装句:(3)省略句(1)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04识文本“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对曰”前省略了主语“曹刿”1.“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呢?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彼竭我盈”之时。3.曹刿把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他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被曹刿阻止;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4.“远谋”奠定了全文的基调,文中的战前、战中、战后都是围绕“远谋”进行的,你能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吗?(1)注重战前的准备,强调取信于民,充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思想。(2)战中采用了“彼竭我盈”和“敌退我追”的战术,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3)战后通过曹刿的论述,既交代了他指挥若定、判断正确的原因,又进一步表现了他的“远谋”。5.从本文记录的曹刿在齐鲁“长勺之战”中的言行来看,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①为了赢得战争,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②战场上,他指挥作战谋略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③曹刿临危请命,具有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当他得知“齐师伐我,公将战”时,二话不说,“请见”鲁庄公,并在引导鲁庄公确立正确的战争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战则请从”,凡此种种,足见曹刿一颗卫国的赤胆忠心。6.从鲁庄公在文中的表现来看,鲁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与一般意义的昏君是有一定区别的。战前:鲁庄公把战争的胜利寄托在实行“小惠”上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战中:他急切迎战,说明他军事上无知战后:赢得战争还不知其故表明了鲁庄公作为“肉食者”的“鄙”

但是他善于用人(将战争的指挥权交给了曹刿),善于纳谏(在曹刿一再否定自己战前准备的两个步骤之后,他能够说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此二点,说明他与昏君还是有区别的。7.前面四件事为什么略写?后面三件事为什么详写?课题的中心是“论战”,文中紧扣“论战”来写,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从这些言论中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详写。

对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的事一概不写,而一些与“论战”有关的事,也只是一笔带过,使文章能衔接就可以了。这样安排,使课文剪裁详略得当,又能突出曹刿的“远谋”。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对比、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8.文章刻画人物主要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结合内容分析。以曹刿与“乡人”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国家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写鲁庄公,以“将鼓”“将逐”跟“将战”相呼应(映衬),表现他的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