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十月月考生物试卷_第1页
必修三 十月月考生物试卷_第2页
必修三 十月月考生物试卷_第3页
必修三 十月月考生物试卷_第4页
必修三 十月月考生物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上十月月考生物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9小题,49分,请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液

2.红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

A.组织液B.淋巴C.血浆和组织液D.血浆

3.人体小肠壁内的肌细胞.可从下列哪种液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

A.血浆B.淋巴C.组织液D.肠道液

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0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和CO2④递质小泡和氨

基酸⑤H2O2酶、抗体、激素、H2O⑥口服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

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

5.下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对曲线仔细分析后,你认为

对曲线BC段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乳酸与NaHCCh反应生成CChB.乳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C.乳酸与NaH2P04反应生成H.,PO4D.乳酸与Na2HpCh反应生成NaH2Po4

6.右下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它因素适宜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进

行实验所得到的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乙

0.5mol/L),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盐度小于0.5mol/L时、甲蟹调节血液浓度的能力最强

B.对血液浓度调节能力最强的是乙

C.能够生活在淡水中的是乙

00.250.50.75

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丙盐度(mol/L)

7.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

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反应

刺激部分

破坏前破坏后

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

8.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3/NaHCC>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0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

液pH

A.①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⑤

9.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

G

化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10.上面的图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E、F共同构成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B.K\Na,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是AC.B、C分别是呼吸和消化系统

D.CO2产生于G,并最终通过A排出体外

1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外Na+的内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

B.Na+、K+、神经递质等物质出入细胞均不需要消耗ATP

C.兴奋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电信号变成化学信号的过程

D.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和体内反射弧中均为双向传导

12.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如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

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30SO90l:0

A.孕妇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体内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B.正常女性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快

C.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直接刺激的结果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要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

13.食物刺激胃壁感受器会引起胰液分泌,胃液中的盐酸进入小肠会引起促胰液素分泌,进一

步引起胰液分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B.食物刺激感受器引起胰液分泌的过程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C.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发挥作用

D.胰液的分泌过程既受到神经系统调节,又受到体液的调节

14.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

关分析正确的是()

血浆族鸟素"iU/mL)

A.曲线。为血糖消耗速率,曲线人为血糖补充速率

B.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机乙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15.如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是()

大脑皮层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兴奋的传递

C.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尿意

D.新生婴儿的⑤兴奋,就会引起①兴奋;正常成年人的⑤兴奋,①不一定兴奋

16.下图是生长激素(G")分泌调节及作用机制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SS:生长抑素GHR":生长激素释放激素IGF-I:生长介素(+):促进(-):抑制)

A.在应激刺激下,GH分泌过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IGF-I间接调节GH的分

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反馈

B.物质A是一种神经递质,其作用于神经元时,导致该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C.若垂体分泌的G”过多,则不仅可以促进机体生长,还可以导致血糖浓度下降

D.人体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身体迅速长高

17.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的动物往往血糖浓度过高,给老鼠注入胰岛素后,发现血糖浓度并未

下降.有人推测阿司匹林可能对降低肥胖动物血糖有效果,他们用肥胖老鼠做实验,方法如下:

先给老鼠服用三周的阿司匹林后,再注射胰岛素,一段时间后,血糖开始下降。该实验的设计

还缺少一个对照组,你认为以下设置对照组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A.给老鼠服用三周阿司匹林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试血糖浓度

B.既不服用阿司匹林,也不注射胰岛素,三周后测试血糖浓度

C.给老鼠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注射胰岛素,三周后测试血糖浓度

D.给老鼠服用三周阿司匹林,在停药一段时间后,测试血糖浓度

18.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刚宰杀的家兔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75")分泌的因素,实验结果

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糠内

TSH

的Nt

■不fTRH,不列TSHI(---------,

只*培#It下丘・•体•体♦甲状・■长下丘X♦•体

19*2号・3号・4号・

A.3号瓶、4号瓶、5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影响TSH的分泌

B.2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垂体对下丘脑分泌TS"有促进作用

C.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说明TS"是由垂体分泌的

D.3号瓶、4号瓶对比可知,甲状腺激素对TS”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19.下图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激素①激素②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激素③

A.激素①只作用于垂体

B.激素③只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C.寒冷情况下,激素①分泌量增加,导致激素②与激素③分泌量增加

D.摄入碘不足时,激素③分泌量减少,导致激素①与激素②分泌量增加

20.脊神经的背根由传入神经纤维组成,具有传入机能;腹根由传出神经纤维组

成,具有传出功能。将脊蛙(只破坏脑的活体)某脊神经的背根剪断,分别刺激

其中枢端(靠近脊髓的一端)和外周端;取另一只脊蛙将腹根剪断,分别刺激其

中枢端和外周端。预期4次刺激的效应器表现正确的是()

A.剪断背根、刺激背根的中枢端,效应器发生反应

B.剪断背根、刺激背根的外周端,效应器发生反应

C.剪断腹根、刺激腹根的中枢端,效应器发生反应

D.剪断腹根、刺激腹根的外周端,效应器不发生反应

21.右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x-

A.图中A为感受器,C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A____1___

B.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兴奋在运动X或Y处的行一[中Z

传导是双向的,在Z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幺却

C.若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伊^鬲

X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1次偏转

D.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

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则可证明这种药物在仅对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有阻

断作用

2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与突触小泡移动的方向相同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23.下列关于兴奋的传递,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

B.兴奋的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突触前膜f突触间隙一突触后膜

C.兴奋由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能量变化是:电能一化学能一电能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2q2。

24.右图所示为与某种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模式图。相继在1、2、肌肉I

3、4四处刺激神经元。每个刺激都产生一冲动。分别在哪一位置上刺4

肌肉II

激,将分别使II、HI肌肉纤维和I、II、III肌肉纤维收缩()

A.3和1位置B.4和2位置

C.3、4和1、2位置D.3、4和突触位置

25.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

变化一样。取三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按下图连接,图中②、④、⑥指的是神经纤

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③可引起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

左肌肉也随后相继收缩。现直接刺激⑤,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

26.右图甲表示反谢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一。一<”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

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

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点

B.图甲中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C.图乙中C02浓度最高处在⑦,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递)提供能量

D.图乙轴突中的传导形式有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

27.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A.复合氨基酸B.葡萄糖和维生素C.无机盐D.血浆蛋白

28.《新民晚报》消息: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

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大胆推测

上海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9.止痛药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

它的作用部位最可能是()

A.突触前膜B.细胞体C.突触间隙D.树突

30.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使用这种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

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B.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兴奋

C.所有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31.乙酰胆碱(ACH)为突触小体释放的神经递质,它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

触后膜兴奋,ACH作用后随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分解,有机磷物质能与乙酰胆碱酯酶

结合,使其活性丧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CH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由外负内正的电位转变为外正内负

B.ACH的释放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ACH都存在于神经细胞膜上

D.有机磷可用作杀虫剂,它可使害虫的神经系统持续兴奋,痉挛而死

32.右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

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⑤

C.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D.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33.右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

计。已知ab=bd,bc=cd,则分别刺激b、c两点,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丙内液体为组织液,乙中含有大量突触小泡

B.刺激c点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

C.刺激b点时•,兴奋变化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

D.甲、乙属于同一个细胞,刺激b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34.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得到观众的

一致称赞。这些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教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神经中

枢是()

①躯体运动中枢②躯体感觉中枢③视觉中枢④语言中枢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3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个不属于此类变

异范畴()

A.无籽西瓜B.豌豆高茎自交后代高茎与矮茎之比为3:1C.猫叫综合征

D.红眼果蝇种群中偶尔出现了一只白眼果蝇

36.象的寿命可达100岁,若每对象生产6头小象,740〜750年后其后代可达1900万头,

达尔文称这种现象为()

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自然选择D.适者生存

37.下图中哪项S段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

38.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荆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39.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C.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0.对一个种群随机抽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结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

为Aa型的个体占7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

A.59%和41%B.47%和53%C.82%和18%D.62%和38%

41.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为显性。在一个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3600

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那么,这一人群中,A和a基因的基

因频率分别为()

A.0.82、0.18B.0.50、0.50C.0.64、0.36D.0.36、0.64

42.异花授粉的植物,高茎(T)对矮茎(t)显性,绿色(R)对紫色(r)显性,在随机授

粉的植物群体中,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如下:高茎绿色63%、高茎紫色21%、矮茎绿色

12%、矮茎紫色4%。则基因型为TT__和基因型为TTRR植物个体百分比是()

A.48%、9%B.36%、9%C.36%、25%D.60%、25%

43.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

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B.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C.桦尺蟆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D.克隆多莉羊

44.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由和a2,

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i种群的

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i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45.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

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D.自然选择和遗传

46.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是()

A.啄木鸟的舌是由于要钩取树洞里的虫,反复伸长而变长的

B.洞中生活的盲鼠是因长期不用眼睛而渐渐失去视觉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

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因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47.按照现代进化理论,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可以表述为()

A.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B.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隔离

C.突变、自然选择、隔离D.突变和基因重组、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48.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库导致标志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49.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

B.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

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C.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共五个小题,总分51分)

50.(12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

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

祖先峨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

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材料一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

进化,原因是o

(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己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并说明理由是。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为什么说自然选择能够决定

进化的方向?—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

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变小。

(5)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8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A种群(个)8种群(个)

XDXD2000

XDXd50160

100200

xdxd

XDY1800

XdY170270

①计算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

的原因是;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是否大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请利用表中数

据陈述判断依据o

51.(10分)图甲中A、B、C、D代表体液中的成分,a、b、c、d代表的结构,图乙中的①、④、

⑥、⑦代表体液中的成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A(占体重的4%-5%)

D(占体重的40%~50%)

(1)图甲中A、B、C、D都是人体体液的组成部分,其中D存在于细胞内,则B代表的是

,D代表的是o

(2).图乙中与图甲中A对应的是(填序号),图乙中⑦对应图甲中(填字

(3)从图甲中可知,C中的水分可以来自(填字母),C中的CO?来自

(填字母),若血液流动方向为乙图的上往下,且周边的细胞为肝细胞,当人体处

于饥饿时是③附近还是⑤附近的血糖高?

(4)若某婴幼儿长期吃劣质奶粉,为什么会造成头部变大?

(5)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

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

52.(10分)美国神经生物学家埃里克•坎德尔因对海兔缩鳗反射的习惯化和敏感化的杰出

研究,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下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①轻摸海兔的喷水管,鲤很快缩回。

②连续多次重复①中触摸过程,鲤的缩回变慢甚至消失(称为“习惯化”)o

③习惯化后,在头部给予重击,并同时轻摸喷水管,蛆非常迅速缩回(称为“敏感化”)。

图1表示海兔缩鲤反射的神经调节模式图,图2表示短期敏感化前后有关神经元轴突末梢的

生理变化。

喷水管―头卜、)

中间神经元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正常敏感化

图1图2

(1)图1中最简单的反射弧含有种神经元。此反射弧的效应器是

(2)为研究海兔重复受到轻摸喷水管的刺激产生习惯化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

连续电刺激部

喷水管皮肤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测量指标

感觉神经元动作电

持续产生①②

运动神经元动作电

逐渐减弱逐渐减弱持续产生

肌肉收缩程度收缩逐渐减

收缩逐渐减弱一直正常收缩

①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受刺激部位膜内电位变化是。表中①和②代表的

现象分别是和(填“产生”或“不产生”),原因

是。

②根据实验结果,海兔重复受到轻摸等温和刺激产生习惯化是由于兴奋在部位传

递减弱或受阻。

(3)据图2分析,习惯化后,当海兔头部受到重击后,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5-HT,

这种信号分子与感觉神经元轴突末梢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使突触后膜K+受

阻,因此,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构成的突触中,突触前膜兴奋后,恢复静息电位变

慢,使C/增加进而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