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的电教举例分析研究_第1页
初中历史课的电教举例分析研究_第2页
初中历史课的电教举例分析研究_第3页
初中历史课的电教举例分析研究_第4页
初中历史课的电教举例分析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课的电教举例历史是一门社会科学,她通过回顾过去的人类历程,总结人类的成与败、得与失,为人类提供了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才富。对于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对历史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作为历史基础知识传授者的初中历史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积极投入教改,利用电教媒体,让呆板沉寂的历史鲜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历史并不抽象、也不枯燥和厌烦,而是一种乐趣。这种乐趣一旦激发出来,将会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两年来历史电教中感觉较成功的案例,切望抛砖引玉。新课导入举例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愈浓厚,其注意力就愈集中,观察愈细致、记忆愈深刻、想象愈丰富。电教媒体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事物用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方法,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富于感染力,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中国史《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川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一课时,开始前,我播放一曲威武雄壮的战歌:

谁能阻挡/谁能阻挡那黄河的万里奔流/谁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百万大军向前进攻/那万恶的蒋匪帮、封建和独裁一起灭亡

同时配以一组解放战争胜利的投影片来渲染课堂气氛,令学生在这雄壮的歌声中,精神振奋、思绪激昂;战歌回荡,学生看到了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的浩然正气,看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伟岸英姿,看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英雄气概,看到了五星红旗飘上总统府的胜利凯旋......。在学生思绪激荡时,我抓住时机提出“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战歌去看看蒋家王朝是怎样覆灭的吧!”这一电教情境的过渡导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在整个课堂中始终处于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将电教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创设情景,制造悬念,导入新课等,就能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深化学生思想教育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市早在1996年就正式把历史学科列为初中毕业会考科目,(最初以100分记入总分,后也曾调整为50分、30分、20分、60分),现在基本固定在60分。但时至今日,学生思想还没有完全从学史的淡漠意识中振作起来,加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书本+粉笔+黑板+地图册”这一传统单调式教学方法,使一些教师局限于“满堂灌”、“注入式”的照本宣科,单纯依靠语言讲述,缺乏情景渲染,牵强附会,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也难以发挥历史学科思想教育的优势。但如能在教学中能引入电教媒体,合理运用其图、形、声、色、像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创造出悦耳、悦目、悦心的历史真实情景,让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无疑会使学生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地接受了历史思想教育。如我在教学《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一课时,我播放了剪辑录制的《甲午风云》短片,片中再现了平壤战役与回族将领左宝贵、黄海战役与邓世昌、威海卫战役与丁汝昌等抗击敌人的战争场面与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形象,也展示了弃城逃跑的叶志超、在英美教习唆使下的清军将领等人贪生怕死的丑恶嘴脸。录像片声、画并茂,生动、真实地展示了战役壮烈场面与英雄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让学生与历史人物同喜共悲,与历史脉博同跳动,在这时抓住时机,提出思考题:(1)甲午战争中有哪些主要战役?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2)结合《马关条约》的签订,说明为什么甲午战争最后会失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民族义愤,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一问一答中形成了思想交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爱憎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三、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必须是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优化组合,就能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产生多元效应,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并用。因此教师如果能够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运用电教媒体来配合教学,并以此为默契,引导学生自觉对重难点进行思维,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难为易,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如我在教学《美国的霸权政策》一课时,对本课的重点之一就是“冷战”政策的概念及表现。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冷战”这一连成年人都感到陌生的概念,我巧妙使用电教媒体演示了古代战争与现代战争两组录像,引导学生思维:在武器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思维中互相启发和沟通这一难题,以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找出二者区别的关键点,从而真正认识到冷战的含义。至于冷战的表现,采取总分总的办法,出示幻灯片《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同时边演边讲,声情并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从而促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突破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理解伪满洲国政权的傀儡性质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通过播放影视末代皇帝溥仪启发学生思考:日本扶持溥仪成立伪满洲国的目的是什么?溥仪是否真正是皇帝,为什么?学生结合影视内容,通过讨论、思维,得出结论:溥仪一切行动都受关东军限制,日军在中国东北为所欲为。难点“伪满洲国政权是傀儡政权”就迎刃而解了。四、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再现事物内部变化,灵活处理巩固小结环节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堂成功的历史课,要有始有终。一节新课刚学完,学生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肤浅,掌握的知识是零星的、散乱的,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能把握历史线索,弄清知识结构,当然看不清这课历史“庐山”的真面目。为了学有所得,加深学生印象,全面掌握历史知识结构,我在讲完新课的内容后,再将学生掌握的感性材料,通过内在联系,上升到理性认崐识,构成事物的整体结构。这一小结环节的完成就需要借助于电教媒体,通过其直观形象、灵活多变、声情并茂的方式,再展示出来。如课堂小结《美国的霸权政策》一课时,结合提问:(1)美国“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美国霸权政策在亚洲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