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加宽改造工程(市政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水库大坝加宽改造工程(市政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水库大坝加宽改造工程(市政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水库大坝加宽改造工程(市政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水库大坝加宽改造工程(市政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水磨滩水库大坝加宽改造工程(市政部分),道路主线是集锦大道二段的组成部分,起于溢洪道桥,止于现状环湖路,全长139.310m,含溢洪道桥1座,X706连接道1条。主线设计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50km/h,双向4车道。本册设计范围为涪陵区水磨滩水库大坝加宽改造工程(市政部分)支挡工程。具体情况布置1#挡墙2设计依据(1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建标[2000]202号);(20)《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渝建[2017]384(1)本项目勘察设计合同;(2)项目范围内1:500现状地形图;(3)项目范围内管线物探资料;(4)重庆涪陵慧谷湖科创小镇控规规划方案;(5)重庆涪陵慧谷湖科创小镇路网研究成果;(6)首开区半岛设计资料;(7)水磨滩生态修复工程设计方案;(8)基本农田资料;3.1工程地质条件形坡度一般20°~40°,局部大于40°;两岸丘顶多呈椭圆状,顺向缓坡,逆向陡坡,丘顶高 3.1.3地质构造距约17.5m,产状为走向北西302°,倾角81~90°,可见长20m左右,断距较小,泥岩岩芯J①产状为为“X”共轭剪切节理;J③为缓倾角节理(裂隙),产状走向275~300°,倾向南西,倾角3.1.4不良地质作用3.1.5主要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指标率比重孔隙比议值基底摩擦系數k系数的比例系 数m饱和C擦角φ(°)C内磨擦(粉质粘土)碎石粉质粘土)土00(干砌石)00(粘土、沙土)岩石名称风化程度比重))率率)软化系数值)km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天然饱和天然饱和)f三之目)三之目体0砂质泥岩弱风化0506₉砂岩868503.2水文地质条件3.2.1溢洪道改造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改造段总长约40m,底板最大加高约7m。本次勘察在溢洪道改造工程轴线布置了勘探钻孔,钻孔由于本工程所建年代相对久远,浆砌块石施工质量相对稍差,不均匀,通过钻孔电视成像可见局部架空现象明显,碎块石岩性主要为砂岩构成,碎块石含量约占28~40%,粒径大小3~35cm;下岩心较完整,岩心呈中长柱状,局部短柱状。根据室内单轴抗压强度试4设计技术标准(2)路肩、路堤挡墙设计荷载:城—A级(3)路肩挡墙设计荷载:人群荷载—4kN/m²(4)设计使用年限:50年5材料及质量要求桩板挡墙、挡土板及冠梁均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浇筑,护壁采用C25混设计采用HPB300(公称直径<12mm的钢筋)及HRB400钢筋(公称直径≥12mm的钢筋),其质量需符合GB1499.2-2007、GB1499.1-2008要求。直径≥16m的钢筋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Ⅱ级连接,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不大于50%,并满足规范(DB50/5027-2004)要求。(1)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2)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3)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6支挡结构设计本次设计遵循“安全、经济、实用”的指导思想,应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综合经济性等因素(1)设计充分结合已有地质勘察资料,根据边坡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的作用和风化(2)加强地质勘探和现场踏勘,深入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增强工程研判,增强边坡处理技(3)边坡采用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边坡动态设计时应充分结合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及该段挡墙垂直于道路线路,道路形式为填方路基,按道路设计标高填筑后形成的边坡最大高度约6.5m。在道路线路上存在现状泄洪道,直接放坡将破坏现状泄洪道,为保护现状泄洪道在该段设置挡墙。该段整体为侵蚀、剥蚀中丘沟谷地貌,地层岩性较单一,主要出露侏罗系中结构措施:(1)抗滑桩长9.64m~17.20m,桩截面为直径1.5m和1.8m圆桩,桩中心间距4.0m(局部4.5m和5.0m),采用人工挖孔桩。该段挡墙垂直于道路线路,道路形式为填方路基,按道路设计标高填筑后形成的边坡最大高度约12m。在道路线路上存在现状泄洪道,直接放坡将破坏现状泄洪道,为保护现状泄洪道在该段设置挡墙。该段整体为侵蚀、剥蚀中丘沟谷地貌,地层岩性较单一,主要出露侏罗系中统上沙结构措施:(1)桩板挡墙桩长8.45m~22.17m,桩截面为直径1.5m、1.8m和2.2m圆桩,7耐久性设计(1)选用低水化热和含碱量偏低的水泥,尽可能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水泥;(2)选用坚固耐久、级配合格、粒型良好的洁净骨料;(3)使用优质粉煤灰、矿渣等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掺和料;除特殊情况外,矿物掺和料(4)优质的引气剂,将适量的引气剂作为配制耐久混凝土的常规手段;(5)尽量降低拌和水用量,为此应外加高效减水剂或有高效减水功能的复合外加剂;(6)限制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最高用量,为此应特别重视混凝土骨料的级配以及粗骨(7)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硅酸盐水泥用量,且胶凝材料的总量也不能过高。(8)混凝土的主要配合比参数见下表:最小水泥用量(kg/m³)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kg/m³)混凝土中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最大氯离子含量以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符合技术要求的粉煤灰、矿渣粉或硅(1)耐久混凝土的施工应结合工程和环境特点,对施工全过程和各个施工环节提出质量控(2)混凝土配比及其原材料,应通过试配和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进行优选;(3)采用合理浇注顺序,尽量减少混凝土硬化收缩过程中的拉应力与开裂;(4)确保混凝土保护层的设计厚度。保护层垫块可用细石混凝土制作,其抗侵蚀能力和强(5)暴露于大气中的新浇混凝土表面应及时浇水或覆盖湿麻袋、湿棉毡等进行养护。根据(6)控制混凝土入模前的模板与钢筋温度以及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视气温而调整,在炎热气候下不宜高于气温且不超过30℃,冬季施工不宜低于5℃。混凝土入模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一般不高于65℃,构件任一截面在任一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层温度之差一般不高于25℃,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的温差不大于15℃。(7)混凝土浇注后应仔细摸面压平,摸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过度操作。(8)应进行现场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检测。8施工检测要求支护桩桩身完整性应100%检测,选用在灌注桩中预埋检测管,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当根据监测工作是边坡防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优化施工工艺,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确保道路营运期间边坡的长期稳定。监测要求严格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相关规定执行。边坡工程及其支护结构施工前,应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目的、监测方法、测点布置、监测项目报警值和信息反馈制度等内容,(1)监测工点(2)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监测项目根据边坡的复杂程度、地形条件、地质环境施工程序与支护方法、工程的重要性及经费的承受能力等综合确定。本次设计的监测项目根据各测试项目墙顶背后1.0H(岩质)~1.5H(土质)范围内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 出水点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50330-2013)19.1.3除上述项目外,还应对工程施工区域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相邻建(构)筑物、周边土体表面及施工过程中做好目测巡视工作。施工单位应指定有工程经验的工程师进行肉眼巡视,主要是对支护结构顶部、邻近建筑物及邻近地面可能出现的裂缝、塌陷和支护结构工作失常、流土、渗漏或局部管涌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进行记录、检查和综合分析。肉眼巡视包括用裂缝读数显(3)监测时间及频度1)本工程边坡安全等级均为一级,根据相关规范,工程建成后,要求监测不能间断至少连续监测2年。边坡监测应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目的、监测方法、测点布置、监测项目报警值和信息反馈制度等内容,经设计、监理和业主2)支挡结构施工前,进场设置监测点,建立基点网,顶梁施工中装设位移和沉降点,处理测斜管管口,然后进行初值观测。监测系统的全面启动从正式开挖开始,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并3)观测次数视开挖施工情况而定,在开挖期间,一般1天观测1次,根据变形等综合监测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频率,出现险情时则监测时间为1天2次或数次。10施工技术要求(1)土石方开挖应根据基坑及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模式,采取自上而下、分(2)开挖后应及时施工支护结构,避免长期裸露,降低边坡稳定性。严禁无序大开挖、大(3)施工时必须注意每一级开挖的施工长度,分段长度建议采用20m,分段跳槽开挖,逐施工前应重新复核图纸中桩基坐标,若图纸中桩基位置与现场差距较大,应及时通知业主及设计单位。桩基施工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校核基础位置,以确保其准确。桩基中心位置偏差不大于(1)放样。按施工图放出桩位中心线及桩位。(2)土方开挖。采取分段开挖,开挖深度每次0.8~1.0m,桩井内土石运至指定地点排放,严禁堆放于井口处,开挖先中间后周边。桩板挡墙桩孔应跳槽开挖,间距为1根桩,当桩身强度达到80%以上时方可开挖相邻桩,当桩身强度达到100%方可施工挡板。(3)护壁安装及浇捣。井口处设置锁口,桩孔穿越土层时应设置护壁,第一节挖深约1.2m,浇钢筋混凝土护壁,其厚度增加100mm,高度宜高出地面150-200mm,以防杂物落入孔内。护壁应进入强风化岩层,深度不小于1m,若岩体比较破碎,应增加护壁深度。护壁混凝土达到一(4)桩孔内虚土沉渣清除干净,不允许对超挖部分垫土、垫砂,如有扰动或超挖应在清理(5)本次设计采用动态设计,开挖时应注意观察土质及岩性变化,对照复核地质报告,出(1)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或采用其它有效措施,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为防止运输和吊装时钢筋笼变形,必须对吊点位进行加强处理,必要时加密加劲筋。为保证钢筋笼的保护层厚度,在钢筋笼外侧事先以等距离绑扎混凝土垫块,沿桩长的间距为2m,横向圆周不少于4处。(1)挖至桩身相应设计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后清理孔底,及时验收,随即浇灌封底混凝土。(2)封底混凝土浇灌后,应尽快浇灌桩身混凝土,如因条件所限需要延迟时,应在以后浇(3)浇灌封底混凝土及桩身混凝土时,必须使用导管或串筒,出料口离混凝土面不得大于2m,且应连续浇灌,分层振捣,分层高度不大于1m,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取80-100mm。(4)每根桩应有一组试块,且每个浇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3件。(5)桩板挡墙墙背设置φ50软式透水管,在实体挡板之前应进行刻槽,透水管放入刻槽后挡土板采用C30现浇混凝土。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应在挡土板两侧预埋钢筋,端头与桩土层开挖。桩侧壁土层开挖时,为保证桩间土稳定,每次开挖深度不大于2.0m,避免桩间桩面修整。土方开挖后,将挖孔桩与挡土板连接面按要求破除,修整桩间土壁,并清除浮土钢筋绑扎。钢筋结点应满扎,水平筋与预埋钢筋按设计图要求焊立模加固并混凝土浇筑。模板支设应保证模板的稳定性,保证各个节点的连接牢固和拼缝严密。混凝土浇筑时应集中快速下料,随浇筑随振捣,但不应过振,以免混凝土离析。混凝土终凝后晒水养护不少于7天。挡墙墙背通长设置φ50软式透水管,纵向坡度1~2%,通过横向φ100PVC管就近接入道路(1)孔内必须设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井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或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电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使用(2)井口出土如用绞盘时,必须用直径不小于16mm的坚韧麻绳或尼龙绳结扣牢固,有安(3)挖孔时应经常检测井内有无有毒气体缺氧现象,超过10m的深孔要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风量不宜小于25L/s。(4)井口应设置围栏,井下设半边井的安全钢筋网,下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并系好安全带,(5)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走,机动车不得在桩孔附近通行。(6)井下施工照明必须采用安全行灯,电压不得高于36V,供电给井下用电设备的线路必(7)井下通讯联络要畅通,施工时保证井口有人,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经常注意观察,检查井下是否有塌方,涌水和流砂现象以及有毒气体,缺氧情况,(8)根据地质条件考虑安全作业区,一般在相邻5m范围内有桩孔正在浇灌混凝土或有桩孔蓄了深水时,不得下井作业,待其相邻桩混凝土强度达5MPa时,再挖该桩孔。除图中注明外,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按下表选取(1)钢筋的接头类型、长度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2)直径16mm及以上的钢筋应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并应按规范要求错开接头。钢筋必需具备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样,(3)钢筋的接头应错开,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的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采用焊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连接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采用机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的搭接长度;凡接头中心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范围内的焊接、机械连接或搭接接头均属于同(4)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的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为1.4倍La(La为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焊接接头长度为:单面焊10d,双面焊5d,且优先采用双面爆焊,焊缝厚度均为0.4d(d为纵向受力连接钢筋的较大直径);采用Ⅱ级机械接头;各种接头必须满足相关规范.规程及技术规定等要求,确保质量。(5)焊条:电弧焊所采用的焊条,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5117或《低合金钢焊条》GB5118的规定,其型号应根据设计确定,若设计无规定时,可按下表选用(当不同强度钢材连接时,可采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接材料):电弧焊接头形式(3)桩板挡墙桩身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70mm,挡土板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30mm,冠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40mm。(1)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项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工程建设条件,以保护沿线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治水土流失、降低环境污染为宗旨,以(2)施工单位应提出各项措施,对施工期可能产生的声、气、水等各种污染进行综合治理。(3)施工用水不得直接排入饮用水体和养殖水体,应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4)施工时应重视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当取、弃土场破坏了原有地表植被或改变了原为防止溢洪道右侧桩板挡墙施工后,可能导致坝和防渗性能,建议市政单位桩板挡墙设计起点位于原已成溢洪道桥梁下侧,通过坝顶及以上土体充当第一道防渗线,其次在距离桩板挡墙6m范围内坝体设置充填灌浆作为第二道防渗线,充填灌浆排距2.0m,深入基岩0.5m。12.1.1充填灌浆施工技术要求(1)钻孔:本次坝体充填灌浆孔孔径不得小于56mm,一般可选用终孔75mm、91mm孔径。灌浆孔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宜大于10cm,孔底偏斜率不宜大于孔深的2%。(2)制浆:灌浆材料为粘土浆,粘土浆有关指标按下表控求容重(t/m³)粘度(s)稳定性(g/m)<0.1<胶体率(%)028将土料在泥浆池内浸泡数小时,搅拌成浆,通过过滤筛清除大颗粒和杂质,灌浆前再通过35孔/cm²的过滤筛。灌浆过程中浆液密度和输浆量每小时测定一次并记录,浆液的稳定性10天4、灌浆:孔深小于7m时采用一次性灌注,大于7m时采用分段灌注,段长5~7m;灌浆由稀到浓,开始用稀浆,经过5~10min后再加大稠度;灌浆过程中,采用“少灌多复”的方法,5、灌浆压力应小于50KPa。孔口压力应控制在最大允许灌浆压力之内,尽量避免坝面出现6、灌浆结束标准及封孔:当浆液升至孔口经连续复灌3次不再吃浆时,即可终止灌浆;每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时,应立即停灌检查,查明原因制定对策,如是8、冒浆处理:如发现坝坡冒浆,应立即停灌,挖开冒浆出口,用粘性土料回填夯实;钻孔周围冒浆可用压砂处理,而后再继续灌注;水下坝坡或土坝与其它建筑物接触带冒浆,可采用稠为防止溢洪道桩板挡墙施工后,可能影响坝体已成帷幕灌浆防渗效果,可能存在该部位基础渗漏问题,故对该段坝基帷幕进行加强处理。本次设计拟在帷幕线上溢洪道桩板挡墙两侧分别布防渗帷幕体防渗标准和相对不透水层的透水率均取q≤3Lu。坝基防渗采用水泥灌浆帷幕,帷幕深入相对不透水层(q=3Lu)以下5.0m,孔距2.0m,单排布置。帷幕灌浆共4孔,灌浆总进尺12.2.1帷幕灌浆施工技术要求1一般规定(1)大坝防渗帷幕灌浆施工应严格按照《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T62-2020)进行。(2)本工程帷幕防渗标准,单位吸水率小于5Lu。帷幕灌浆布置于坝轴线上,孔距2m,帷(3)灌浆设计参数可根据灌浆试验成果酌情进行调整。(4)坝基灌浆必须由具备资质的的专业队伍施工,施工前必须提交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文(5)坝基灌浆施工、质检及验收必须在水库蓄水一个月前完成,灌浆施工应不影响坝体施(6)已完成灌浆或正在灌浆的部位,其附近30m以内不得进行可能损害灌浆工程的爆破作(7)应安设抬动监测装置,在灌浆过程中连续进行观测记录,严禁抬动值超过设计规定(8)各项灌浆施工记录应有专人在现场随施工作业进行,使用兰黑水笔逐项填写,做到及(1)本工程灌浆材料选用普通硅酸盐42.5MPa水泥,水泥的细度宜为通过80μ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2)灌浆水泥应妥善保存,不得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3)本工程灌浆使用纯水泥浆液,如需加入掺合料和外加剂,其种类和数量应通过室内浆(4)本工程灌浆施工时考虑可能出现的水下灌浆情况,需在水泥浆中掺加速凝剂(如水玻璃等)外加剂。(5)灌浆用搅拌机的转速和拌和能力应与灌浆泵的排浆量相适应,保证能均匀、连续地拌制浆液。高速搅拌机的搅拌转速应不小于1200r/min。(6)灌浆泵的额定工作压力应大于最大灌浆压力的1.5倍,压力波动范围宜小于灌浆压力的20%,排浆量能满足灌浆最大注入率的要求。(7)灌浆管路应保证浆液流动畅通,并能承受1.5倍的最大灌浆压力。灌浆泵和灌浆孔口(8)制浆材料必须按规定的浆液配比计量,按重量计量误差应小于5%。(9)浆液必须搅拌均匀并测定浆液密度。浆液搅拌时间,使用高速搅拌机应大于30s,普通搅拌机应大于3min,浆液在使用前应过筛,浆液自制备至用的时间不宜大于4h。(1)钻孔b.帷幕灌浆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值不得大于10cm,孔深应符合设计规定。实际孔位、孔c.帷幕灌浆孔孔径不得小于56mm,一般可选用终孔75mm、91mm孔径。的偏差不得大于0.25、0.5、0.8m。发现钻孔偏斜值超过设计规定时,应及时纠正或采取补救措e.钻孔过程中,遇岩层、岩性变化,发生掉钻、坍孔、钻速变化、回水变色、失水、涌水等f.钻孔遇有洞穴、塌孔或掉块难以钻进时,可先进行灌浆处理,再行钻进。如发现集中漏水g.灌浆孔(段)在钻进结束后,应进行钻孔冲洗,孔底沉积厚度不得超过20cm。(2)裂隙冲洗和压水试验a.帷幕灌浆各灌浆孔(段)在灌浆前应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直至回水清净时止。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并不大于1Mpa。c.进行压水试验的先导孔宜采用终孔91mm孔径。d.为确保各段压水试验值正确无误,应在压水管橡胶塞上部布设自动水位计,记录压水试验段以上的水位变化情况。若发现水位有较大抬升,应考虑增加橡胶塞长度,以确保压水段封闭密实。如遇基岩裂隙较发育或透水率较大段,调整橡胶塞位置及长度仍无法有效止水时,建议对已e.压水试验压力值:第一段(0~15m),压力值为0.3MPa;第二段(15~30m),压力值为0.3MPa~0.6MPa,;其下部分(30m以下),压力值为0.6MPa,压力值根据先导孔深度逐渐加大。(3)灌浆方法和灌浆方式b.帷幕灌浆方式宜采用循环式灌浆,射浆管距孔底不得大于5c.帷幕灌浆先导孔各孔段可与压水试验同步自上而下进行灌浆,也可在全孔压水试验完成之e.帷幕灌浆段的长度控制分4种情况:①一般的地质条件下采用5m;②岩石条件较好、渗透性较弱时,可加长,但不得超过7m;③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渗透严重时缩短至3m;④接触带f.进行帷幕灌浆时,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浆并应待凝,接触段在岩石中的长度不得大于2m。帷幕灌浆孔各灌浆段,不论透水率大小均应按技术要求进行灌浆。灌浆段的施工程序为:钻进(一段)→冲洗→简易压水试验→灌浆→待凝钻进(下一段)……。(4)灌浆压力和浆液变换a.帷幕灌浆压力应通过试验确定,不允许灌浆压力过大造成灌区岩石破坏和建筑物抬动变形。力,本工程取0.05MPa/m,D为灌浆段以上岩层的厚度(m),最大灌浆压力宜不超过1.4Mpa。灌浆压力根据灌注深度逐渐加大,灌浆压力最终通过现场灌浆试验确定。在施工过程中灌浆压力b.采用循环式灌浆时,压力表应安装在孔口回浆管路上。压力值宜值,指针摆动范围应小于灌浆压力的20%,摆动范围宜作记录。①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②当某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浆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f.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率突然改变较大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g.灌浆过程中应定时测记浆液密度,必要时应测记浆液温度。灌注稳定浆液时还应测记浆液h.灌浆过程的控制也可采用灌浆强度值(GIN)等方法进行,但最大灌浆压力、最大注入量、(5)灌浆结束和封孔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注入率不大于1L/min后,继续灌注30min,可结束灌浆。当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流速大、浆液注入量较大、灌浆压力较低时,持续灌注的时间应延长至60min。b.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应使用水灰比为0.5的浆液置换孔内稀浆或积水,采用全孔灌浆法封(6)特殊情况处理b.灌浆过程中发现冒浆、漏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c.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应阻塞串浆孔,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再对串浆孔进行扫孔、冲①应尽快恢复灌浆。否则应立即冲洗钻孔,再恢复灌浆。若无法冲洗或冲洗无效,则应进②恢复灌浆时,应使用开灌比级的水泥浆进行灌注,如注入率与中断前相近,即可采用中断前水泥浆的比级继续灌注;如注入率较中断前减小较多,应逐级加浓浆液继续灌注;如注入率e.孔口有涌水的灌浆孔段,灌浆前应测记涌水压力和涌水量。根据涌水情况,可选用下列措①当注入率大于15L/min时,应改浓一级水灰比,并按15L/min的注入率限流2h,而后停②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应改为灌注水泥砂浆,同时参照注入率大于15L/min时的操②换用相同水灰比的新浆灌注,若效果不明显,则继续灌注30min结束。①灌浆过程中应经常转动和上下活动灌浆管,回浆管宜有15L/min以上的回浆量,防止灌②如灌浆已进入结束条件的持续阶段,可改用水灰比为2或1的较稀浆液灌注。i.灌浆孔段遇特殊情况,无论采用何种措施进行处理,其复灌前均应进行扫孔,复灌后应达4工程质量检查(1)坝基岩体灌浆工程必须做好施工过程(工序)的质量控制和检查,其检查的内容、方(2)帷幕灌浆工程的质量应以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为主,结合对施工记录、成果资料和检(3)帷幕灌浆检查孔应在分析施工资料的基础上在下述部位布置:(4)帷幕灌浆检查孔的数量可为灌浆孔总数的10%左右,至少应布置一个检查孔。(5)帷幕灌浆检查孔应采取岩芯,绘制钻孔柱状图。岩芯应全部拍照和录像,重要岩芯应(6)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试验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14d后进行,自上而下分段卡塞进行压(7)帷幕灌浆工程质量的评定标准为:经检查孔压水试验检查,坝体趾板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及其下一段的透水率的合格率为100%;其余各段的合格率不小于90%。不合格试段的透水率不超过设计规定的150%;且不合格试段的分布不集中,灌浆质量可评为合格。(8)帷幕灌浆孔封孔质量应进行孔口封填外观检查和钻孔取芯抽样检查,封孔质量应满足(9)各类检查孔检查工作结束后,应按技术要求进行灌浆和封孔。13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熟悉边坡地质环境资料,掌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点,了解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地质特征和边坡破坏模式,精心作好施工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