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改革的背景(一) 、社会和行业背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工业发展尤其迅速。我国工业已经实现了电气化,正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的产生、发展与壮大是在引入大量的国外资本、技术、管理的条件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根据国家电子协会和信息产业部联合组织的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报告指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手机、程控交换机、微机、显示器、组合音响等产品产销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元器件配套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制造业第一大产业的地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仍然保持了我国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2000年制造业产值突破了1万亿元,2004年达到了2.4万亿元,年均增长27%。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彩电工业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2000年以来我国彩电销量占世界总销量的30%。2005年中国PC销售量为1500万台,同比增长21%。其中,台式PC市场销售量达到1200万台,增长30%;销售额达到516.7亿元,增长28%。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通信制造业也一直呈高速发展状态,其发展速度不仅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且在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中也名列前茅。产业的大发展、技术的大进步必将带来人才的大需求。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技能强,既能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又懂营销管理,满足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以替代现有理论水平低、仅凭经验工作、又缺乏新知识的技术工人,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工业结构方面,我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较为雄厚。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形成了一定规模,出初步建成山东半岛电子工业制造基地,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和提高,新型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特别是近几年凭借地理优势大量引进韩国、日本等经济大国的资金,使山东省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电子工业产品的重要生产和加工基地,移动通信终端、家电、电脑、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已经占到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相当份额。随着山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对各种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特别是电子、计算机、通讯、电气工程、信息服务等专业更需要大量的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技术蓝领)。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定位应围绕产业调整的方向设置专业,使高职教育跟上我省和全国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的要求。''人才是最高贵的资源〃,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是以智力劳动为主的高技术领域。这些年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为企业培养了一批这方面的人才,但是这与我国、我省的经济发展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缺口。(二)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1、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截至2003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比当前电子信息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我国电子信息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蓝领阶层的人员总量缺口较大。2、 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端技术专家和复合型人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人员较少,表现之一是在对科技含量要求较高的部门,人才所占比例偏低。2003年,电子制造业从业人数为322.8万人,其中雷达、电子测量仪器等高端技术部门人数在5万以下,而人员大多集中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电子元器件、通信制造和广播电视、计算机等部门。消费电子产品从业人员有17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装配工人;通信制造、广播电视业、电子计算机各为30多万人,其中多为工人及营销系统的人员,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高端人才缺乏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阻碍。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壮大,竞争的日益加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也成为电子信息企业紧缺人才,也是今后各企业争相抢夺的人才资源。缺乏低端熟练技术工人。除高精尖专家人才外,电子信息企业还需要大批操作熟练的技术工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据预测,至2005年,仅山东省技术工人缺口就有100多万,全国的需求缺口更大。人才地区分布不平衡。人才流向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逐步形成了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相关专业人才不断向这些地区聚集。同时,高校毕业生大多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汇集,而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非常有限。西部原有的电子人才知识老化,新生代补充不力;东部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人才资源充足,甚至人才过剩、人才浪费现象,且这种状况仍有继续加剧的趋势。人才流动频繁。我国电子信息人才流动频繁,越是电子信息产业发达、人才需求量大的地区,人员的流动性越高。据有关调查,北京、上海一些电子信息产业人员流动率年均达到30%左右。北京中关村地区以中小企业、创业型企业为主,人才流动有利于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不会对中关村造成明显不利。但我省的电子信息企业主要是外商投资或国有企业,规模和投资额度大,项目投产后,人才流动过频会对其吸引外资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人才分布相对集中考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内部,消费电子产品制造、电子元器件、通信设备、广播电视和计算机制造业的人数较多,其他几个行业相对较少。这种人员分布反映了电子信息行业内部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不同的类型企业之间,外商经济以及港澳台经济占就业人数50%以上,但就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国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要高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在人才总量上具有一定优势。外商以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比例

低,说明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外商投资仍然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为主。不同规模的电子信息企业中,小型电子信息企业的就业人员比例最高,达到近50%。从市场表现来看,小型电子信息企业经营灵活,容易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开发出新的应用型产品。基于人才市场的大量需求,高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使我国电子信息专业学生数量明显上升。截至2003年底,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本、专)共计1325所,有电子信息专业的院校800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为756.2万人,其中硕士、博士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占5%,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仍缺口较大达57%。基于市场需求,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科学型、研究型、设计型、决策型人才,也有别于职业中学培养的体力型、劳动型人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努力体现出''地方性、职业性、实用性〃等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二、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概况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从2003年开始招生,主要招收普通高职和对口高职学生,到目前已招生四届,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师资队伍不断加强,结构也趋于合理。到目前为止,该专业有41名专业教师,其中副教授及以上高级职称20人占51.3%,硕士及以上学历12人,''双师型〃教师占80%,青年骨干教师占52%。实验实训设施不断完善,建有电工、电子、电机、电气、自动控制五大类共21个实验室,总面积2400余平方米,总资产达1000余万元;另建设了12个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训实习的要求。随着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实践教学逐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达到1:1。三、 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与专业定位自2000年学院试办高职专业以来,我们不断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树立高职教育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强化高职教育特色,走产学合作之路,同时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近几年,学院每年就高职教育发展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等问题在全院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我们进一步明确学院的办学思想和发展目标。我院始终坚持走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办学路子,实施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战略,坚持以''工科为主,文理并蓄,立足国内,接轨国际'的发展理念以及''立足水利、服务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方针。结合本专业设置的特点,以培养电子信息行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办学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和特色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抓好专业建设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结构;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顺应了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一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思路,以及学院的发展目标,以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我们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办学思路:(一) 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与变化、社会需求,改造和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调整课程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工作是对与本专业相关的信息进行调研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们在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方面的成绩与问题,可为下一步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指明方向。专业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校培养的人才企业是否满意?学校的素质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存在哪些薄弱环节?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如何为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重要问题。只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才能紧跟社会需求,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才能在专业改革中具有充分的发言权。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邀请相关企业和本专业有权威的专家进行专业论证和对专业改革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调研,我们已先后两次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正,以更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由于我们采取了'边调查,边研究,边实践,边修改'的方针,适时对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提出修改,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专业定位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1把握学校服务面向的定位,确立本专业的定位:立足山东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面向地方经济服务。根据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拓宽专业口径,由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向自动控制领域拓宽。积极寻求对外国际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将“质量是基础,创新是出路,就业是根本〃贯穿于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各方面工作。(二) 拓宽办学空间,进行合作办学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密切关注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寻找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谋求合作办学,以推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2003年以来,学院先后与与日本大阪市立都岛工业高等学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建立了友好关系,互派教师定期交流。与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国立环境工程大学、伊万诺夫国立化工大学、国立太平洋大学分别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实行“3+2〃中外合作培养模式,共同培养电子信息、自动化、水利工程、机械制造、金融学等专业具有国际水准的本科生,这在国内高职院校内实属首位,也开创了我院办学史上的先河。四、目前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一是具有明确、合理的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技能为特色,以应用为本位,以质量为准则,以继续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为重点,通过校企合作,工程人员参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途径,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较宽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各种土建类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具有先进的教学体制改革理念。以培养岗位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培养

具有整体素质较高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三是具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已具备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适中、学历水平较高、以''双师型”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四是具有完善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实训场所。实验实训设备齐全,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训实习需求。五是具有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体制。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学制度规范不断健全,实践教学不断加强,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达1:1,以实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标。六是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努力体现'厚基础、宽专业、注重理论、突出实践'的专业办学特色。实践教学突出,课程建设新颖,考试方法灵活,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与技能证考试紧密结合,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五、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培养实践能力应该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强调教学活动、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和实习。要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同时要特别注重校企合作,探索实训基地建设新途径。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努力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在若干领域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成为区域性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中心,辐射和带动区域、行业高职教育发展、在对口支援农村和对口支援中西部职业院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国家教育部关于成人高等专科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关于加强成人高等专科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在成人高等专科教育中开展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等一系列教学指导文件。2、 通过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产学研合作会、校友座谈会以及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函调等方式进行社会需求调查,收集专业建设、专业改革的建议和意见,充分体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准绳的改革思路。。3、 借鉴国外高职高专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学习加拿大CBE/DACUM教育模式和德

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和学院具体情况加以消化和吸收,发挥优势办出我们自己的特色和水平。。4、 吸收国家教育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经验,学习国内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教改经验,加强本专业的专业教学改革。5、 总结教学改革经验、加强课题研究,把近几年来国内教学改革成功的做法吸收到改革方案中并坚持下去。六、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与思路(一) 、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目标在专业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特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为本位以质量为准则,服务地方经济,以继续优化专业教学内容、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为重点,加强专业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山东半岛的电子企业培养出又多又好的合格人才,为国家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作出贡献,并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国家级高职示范性专业。(二) 、专业建设改革思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设计培养方案,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用大量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学校和社会企业的结合,走师生与工程实践人员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我们的专业建设思路主要按上图所示的模式进行,具体如下。1、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化1)、根据教学规模及发展趋势确定专业师资数量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专业研究的客观要求。师资不足,会导致教师忙于应付日常教学,造成身心疲劳,影响教学质量,影响自身素质提高。为此我们采用送年轻教师到生产企业、到全国兄弟院校,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整体素质;请专家学者、青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来作学术报告、来参与我们的专业实践教学、专业建设、专业改革,从而带动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未来三年内,通过送出去培养,使我们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计划从社会企业中引进5名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充实我们的师资队伍;计划引进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毕业生5名,使专业教师队伍达到50人的规模,并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2)、实现专业师资建设的多层次性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教学课程,就目前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划分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3个模块。不同的课程模块,对师资的要求不同,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措施,因而决定师资队伍建设应当依据

相关教学规律而进行。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不论是教学目的与方法,还是教学观念与思路,都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职业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已经形成固定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普通高校教师或中专教师,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转型,不仅需要一个过程,而且需要重新学习、重新探索。为此,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就成为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3) 、实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的多样化高职教育中专业课程教学的特殊性,要求专业建设过程中,采取多样性、多渠道的方式培养或培训符合职业教育要求和需要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采取引进和培训方式,建立一支适应高职专业课程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挖掘现有师资队伍潜力,筛选并培养专业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师资队伍,逐步实现现有师资转型。同时,根据高职教育与行业依托的特定关系,在行业、企业等部门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者通过有关途径充实专任师资队伍,从而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4) 、增强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建立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有助于在师资培养、考核、聘用等方面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激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2、产学研一体化(1) 、树立产学研结合理念,指导专业建设工作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联系密切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加强专业建设的宗旨是提高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也必须通过社会加以检验。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用人单位的紧密结合,征询用人单位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并指导专业建设工作,促进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同步发展。(2)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对于专业建设而言,机制表现为产、学、研三者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产〃指社会生产、管理、服务工作对人才的需要,既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的宗旨所在。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当建立良好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调研、规划等制度,以便把握住社会人才需求发展变化的脉搏,使专业建设体现出针对性与前瞻性。''学〃指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完善,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专业建设应当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综合考评等制度。''研〃是深化专业建设改革、明确专业建设方向和挖掘专业潜力的重要措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应当随之进行调整,而这种调整的基础性工作在于深人研究专业所面临的社会需求情况、人才知识能力要求的更新情况以及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紧

密地与社会和企业等单位加强合作,建立相应的调查研究和组织机构等规范制度,推进专业建设的发展,并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步或超前。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设施的改造,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作为企业的科研技术服务基地。近几年来,我系教师和部分学生先后为关系企业完成了4项科研项目以及十余项技术改造项目,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利的技术支持,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缩短了项目的建设周期,并为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受到企业的认可和感谢,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师资队伍,实现了服务于社会的办学宗旨。06年我系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的达盛杯毕业设计大奖赛中获得三等奖;06年参加的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项……在这些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把一些动手实验、材料整理及初步分析交由学生完成,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三年参与产学研结合的学生人数达108人,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积极推行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3、 课程建设特色化专业课程建设特色化要求根据专业自身的内在要求,对课程的体系、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突出个性。当然,专业课程的特色又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其特色表现在职业教育的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3个方面。职业教育的这些特性既是通过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体现出来的,也是通过专业建设的各要素来实现的。因此,在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挖掘其特色。、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点能力本位观念既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也是专业建设的目标。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只有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与目标,才能使专业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使专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使专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以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整合和完善课程结构为主线,形成专业课程特色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的实施得以实现。目前,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模仿甚至照搬高等专科教育的课程体系,或者是高等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压缩,在一定程度上尚未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因此,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高职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技能性与职业性,更新课程内容、整合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结构,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具有超前性,可行性。4、 教学模式多样化职业教育强调应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有别于其他教育。''应用〃的主旨与特征不仅是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指导思想,也是选择和改革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以增强应用能力为导向,探索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应当顺应这些特征,在总结传统和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创新。(2) 、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与手段组织教学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开展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3) 、在突出能力培养上,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革能力培养可以是现场工作的模拟,使教学与实际工作贴近,避免高等职业教育趋同于普通高校教学模式。由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当摆脱形式化的缺陷,真正体现教学活动在能力培养上的实践性与应用性。5、 实践教学规范化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围绕能力培养的目标,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大纲与指导书的编制、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通过建立与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促进和推动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2) 、注重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也是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中,应当充分体现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满足教学需要,注重其先进性和实用性。一方面,针对不同专业对实训基地的特殊要求,学校自身应本着自力更生、分步实施、重在使用的原则,不断添置和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和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依托行业的优势,在校外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将原来安排在校内的各种实习安排到生产第一线顶岗实习,实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不断地扩充与完善。经过几年的实施,有选择地建立校外精品实验、实训基地,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缩短学校学习于社会使用的距离。(3) 、加强实习、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指导教师队伍,是完成实习、实训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采用安排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锻炼,以培养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同时,在行业、企业等部门选择一批骨干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担任校外实训指导教师,从而确保实习、实训的质量。6、 测评体系科学化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是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专

业建设工作是否符合职业教育宗旨和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检验专业建设的成果,并可以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发挥优势,从而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1) 、明确评价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逐步建立和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在现有考核模式上,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生产难题的考核要求,并增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要求。”可以借鉴这一原则来构建专业建设中的专业职业能力评价体系。(2) 、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应满足社会和业内认可职业教育具有培养目标的职业性、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等特征,这是由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本专业制定能力测评体系要以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的要求为依据。(3) 、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应具有综合性与系统性该体系至少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要素或内容:一是职业能力测试,如尽职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二是职业人格测试,如敬业精神、情绪调控能力、服从倾向等。(4)、建立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系统此系统可分为学生实习、实训情况和就业后工作情况的能力评价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两个部分。通过此系统的建立,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能力素质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在专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弥补;对所具备的能力素质表现出色的方面加以总结,并进一步提升。7、教学管理规范化严格教学管理,形成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抓好教学管理是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因此,学院非常重视教学管理工作,为使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我院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即学院教务处、专业系和教研室。教务处主要负责根据各系提出的教学安排,协调全院的教学安排;制定学期教学检查指导性文件;在全院范围内,组织教学督导组听课;抽查教师授课情况(教学进度、教案、测验、学生作业等);教学工作总结。系部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协调安排各专业的教学;组织教师听课;根据教务处的要求,进行教学检查;检查各教研室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教学工作总结。教研室主要负责根据教务处和系里的要求,检查教师的授课情况;制定教研活动计划;研究并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调整课程设置;组织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组织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年来,学院一直坚持院级教学督导和系级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学生评教工作方面,各负其责,分类指导,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七、专业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掌握必要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程序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以及各种信息检测、处理和控制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继续学习和创新能力,具有参与较简单的实用电子产品的设计及开发,企事业单位中的电子信息产品的操作、测试与维修;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中的电子信息产品技术咨询、培训、销售及储运;制造企业中电子设备的操作、使用与维护等,运用单片机技术解决简单的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线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2、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知识结构掌握必备的专科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电工、电子、信号与系统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软、硬件的应用。掌握微机原理及控制、网络与通信等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制图与金工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基本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力结构具有电子设备焊接、安装、调试等基本能力。掌握简单电子应用系统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具有阅读整机原理图和电子装配图的能力。具有熟练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掌握各种常用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及运行能力。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拆装、维修和使用能力。具有一定的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结构思想品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文化素质: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较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身心素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力充沛。工程意识:质量意识、系统意识、规范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团队精神:全局观念、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并具备技术知识更新的初步能力和适应岗位需求变化的一般能力。3、 业务规格与工作范围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IT企业,兼顾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通信、计算机控制、办公自动化等部门,主要承担电子产品局部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装配、生产流水线的运行、电子

产品检验及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其业务范围是:电子信息类产品的局部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装配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电子信息类产品的检验。电子信息类产品的营销与售后技术服务。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教学的形式,是人才培养计划中知识点的逐步掌握:究其实质,一是专业与职业训练,即通过知识点的学习,具备所从事行业要求的基本专业素质和分析、应用能力,二是发展能力培养,即通过知识点的串联、新技术讲座、主动学习的训练和社会活动与实践等环节具备面对将来工作中的激烈竞争所不可缺少的专业敏感性、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教育的教学改革与优化,从形式上看,是寻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衡点;从实质上看,是寻求专业素质学习与发展能力培养的结合点。根据上述认识,本专业以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电子信息工程的主体方向为目标,围绕知识能力结构构建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1、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型。包括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应有合适的切入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运用信息技术创建开放式、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较好的结合。我们主要采用了开放式教学与学习与研究性教学与学习模式。进行开放式课程教学首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使教材由主导地位转变为辅助地位,其名称也应改为教学参考书,或主要教学参考书。广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网络采集最新的和实用的信息补充到课程教学中,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重新设计课程授课方式,从由果到因的推论式教学转变成由因到果的探究式教学。研究性教学是基于强调科学原理形成过程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并在此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运用信息技术创建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我们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制作多种课件实行全过程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研究性教案,并通过超级链接将动画、录像、电影等各种信息资源精心组合进行研究性教学。在实验课教学中,制作实验教学录像、将学生的创新性实验制作成VCD作为实验教学的活资源。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由同学们通过网络资源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开展以以应用能力训练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课程体系的构建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本着''基础要牢、知识面要宽,加强课程实验和实践环节,优化和重组专业课程〃的专业建设思路,对原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重新规划了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制定了新的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1)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树立全面素质观过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对电子电路与电子设备的开发、设计、维护等能力,忽视了学生对电子信息系统及计算机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也很少涉及学生的人文素质、经济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专业适应面狭窄、培养模式单一、素质不高等缺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把电子与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和21世纪对电子信息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统筹考虑,同时结合我院现有师资水平和学科建设现状,以求进一步建设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努力培养复合型、开拓型、应用型的电子信息技术高级专门人才。为了使学生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比较认真地考虑了专业教育如何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适应广西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着重在拓宽专业口径和业务基础上考虑,并重点突出了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知识结构上,我们从扩宽基础入手,注重学科的整体性以及应用性,增强学习的适应性。例如,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一定的与信息处理及计算机有关(如信息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以实验训练为主要目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知识、技能与技巧的学习和培养中,通过开设第二课堂,成立学生电子科学协会,为学生提供一个灵活应变、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设计的环境,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空间。(2)根据电子信息学科及信息社会发展趋势,重组科学的理论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从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学科的整体性以及应用性出发着手,结合现有师资水平和学科建设现状,按照专业的控制电路系统、信息系统、通信系统科目和相关的知识单元来科学配置课程,力求进一步建设专业完整的知识体系,反映学科发展,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逐步形成较为合理的教学体系。我们对课程体系的重组着重作了以下考虑:调整和更新课程结构。新的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了电子控制电路、信息系统、通信网络三个专业模块的课程内容,并注意了三方面知识的合理搭配,较好地体现了人才的培养从单一性向复合性、开拓性转变。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努力使学生在电子控制电路、信息系统、通信网络三个主科目领域都达到相当的水平,注意广度和深度要适中。在宽广的知识结构框架内,实行模块教学。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模块使学生能系统地、较好地掌握电子信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

科学实验和工程技能的训练。进入高年级后,专业课模块确保了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刻认识电子信息系统理论与实现技术。为实现分流培养,结合学院的技术特色和教学条件,设置了三个专业方向和一个自由选修模块,学生可根据个性和社会需要选读其中一个模块,体现灵活性和适用性,也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逐步把第二课堂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当中,成立系电子科学协会,配备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强对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围绕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积极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获取课程教学以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改革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专业的知识结构在与青岛、济南、潍坊、东营、日照等一些相关企事业和其他用人单位的接触中,我们得到一个共同的信息是企业和单位都希望招聘到具有真才实学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花大力气对知识结构进行了优化,使课程设置更适应经济建设及学科本身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原有基础理论课程即使更新知识,增加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淘汰陈旧过时的知识,达到精选教学内容的目的。适当增加一些学科前沿的课程和开设系列讲座,向学生介绍学科的新概念、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技术发展的动态,加大了选修课的比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根据信息社会发展要求,重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个层次,即基本训练、技能训练、专业训练和毕业设计。通过电工实习、电子实习等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对电子工艺有一个感性认识;而各专业基础课的实验、电子技术实践、单片机实训、PLC实训和EDA课程设计作为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提高了学生电子产品设计的基本技能。尤其EDA技术将成为同学们后续设计工作的主要手段,符合当前电子技术发展的潮流。专业训练是我校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结晶,主要进行专业方向应具有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实践,并且我们全部在安排在相关的企业内进行,使学生能够亲临其境,确实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缩短了学校学习与社会生产实践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本专业的又一特色。毕业设计是在基本训练和技能训练之后的集中性、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第四、五学期结合专业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旨在使学生从不同专业方向受到小型系统设计的训练。通过理论一实验一理论一专业训练的循环,学生具备了熟练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维护能力,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获取知识到知识升华的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缩短了与社会的距离,实现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九、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可行性和条件保证1、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推行,关键在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我们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除加大引进力度外,现有教师的培养计划必将对我系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实施方案,为更好地保证专业建设,我系还制定了专门的师资建设规划:

、继续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与国家重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选送访问学者,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远程教育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队伍普遍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聘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请专家到校短期任教,进行科研指导;、加强师德教育,为人师表,敬业爱岗教育;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2、 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环境目前我校已加大了对基础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和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学院现有电工、电子、电机、电气、自动控制五大类实验室,总面积2400余平方米,总资产达1000余万元。相关课程的实验开出率在95%以上,基本可以完成有关课程的实验实习、专业实训、综合实训任务。其中电工类实验室包括电路理论实验室、电磁理论实验室等;电子类实验室包括模拟电子实验室、数字电子实验室、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子实训场等;电机类实验室包括电机理论实验室、电力拖动实验室、电机实训场等;电气类实验室包括电气设备实验室、模拟电站、供配电实验室、电气实训场等;自动控制类实验室主要包括单片机实验实训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PLC实验实训室、过程控制实验实训室、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现有单片机实验箱20套、单片机实验台16套、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20套、PLC控制实验台12套、过程控制实验系统2套、传感器实验箱12套、微机原理实验箱10套、DSPS实验台20套、DSP实验台5套、EDA实验箱20套、物流控制系统二套、机械手一套、电子生产流水线一条等实验实习设备,可完成微机原理、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