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及物理因素检测_第1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及物理因素检测_第2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及物理因素检测_第3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及物理因素检测_第4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及物理因素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底知识及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一局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底知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统称,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工作场所: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工作地点: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业地点。职业接触限值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在遵守PC-TWA的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PC-STEL〕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容许浓度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MAC〕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PC-TWA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采样点个体采样采样对象定点采样采样时段采样时间采样流量短时间采样长时间采样标准采样体积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统称,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与职业病病种相对应: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10类。?职业病目录?115种〔2002〕?职业病分类和目录?132种〔2021〕职业性有害因素

按来源分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2.物理因素

3.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

(2)生产性粉尘:

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固体物料进行破碎、研磨、熔融,粉料的装卸、运输、混拌以及气态物质的升华、氧化等操作时,都可能接触生产性粉尘。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2.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热辐射、高湿和低温等。〔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3〕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等。〔4〕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等。〔5〕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炭疽杆菌:农牧民、家禽及野生动物管理人员、动物皮毛加工人员等有接触时机,引起炭疽。布氏杆菌:牧民、挤奶工、屠宰工、卫生检疫人员等有接触时机,引起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病毒:林业人员如伐木工等有接触时机,引起森林脑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2.劳动中的精神〔心理〕过度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或生产定额过高,或超负荷的加班加点等;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由于光线缺乏而引起的视力紧张等;5.不良体位:长时间处于某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标准的要求,利用采样设备和检测仪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与鉴定,掌握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浓度〔强度〕及分布情况,评价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为制定卫生防护对策和措施、改善不良劳动条件、预防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健康提供根底数据和科学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主要包括:

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2.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

3.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生物检测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利用仪器设备对工作场所噪声、高温、振动、射频辐射、紫外光、激光等物理因素的强度及其接触时间进行测量,以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的接触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是指在一段时期内,通过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以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主要针对化学毒物和粉尘如TWA,STEL的测定。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生物检测是指在一段时期内,通过定期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或其代谢物的含量〔浓度〕或由它们所致的生物效应水平,以评价劳动者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生物材料:血、尿、毛发、呼出气等。主要针对化学毒物,如血铅、尿铅、尿汞、尿2,5-己二酮、尿苯乙醇酸、碳氧血红蛋白、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等。空气检测的特点1.适用范围广,可测各种毒物;2.操作较易、较快;3.适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空气质量,不能反映个体差异;4.测定结果仅能反映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可能剂量;5.一个毒物只有1~2个评价指标;6.结果的解释明确7.评价指标:PC-TWA,PC-STEL,MAC生物检测的特点1.适用范围小,可检测的毒物少;2.操作较难、较慢;3.适用于评价个体接触剂量,能反映个体差异;4.测定结果能反映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剂量,不能指明进入途径;5.一个毒物可有多个评价指标;6.结果解释需慎重。7.评价指标:职业接触生物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1.现场检测:(1)检气管法

(2)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

(3)物理因素的现场测量2.实验室检测:(1)称量法

(2)光谱法

(3)色谱法现场检测现场检测是指利用便携直读式仪器设备在工作场所进行实时检测、快速给出检测结果,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出迅速判断。例如,事故检测、高毒物质工作场所的日常检测等。常用方法有检气管〔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物理因素的现场测量等。现场检测检气管法:将浸渍过化学试剂的固体吸附剂制成指示剂,装在玻璃管内,当空气通过时,有害物质与化学试剂反响引起固体吸附剂变色,根据颜色深浅、或变色柱的长度,并与事先制备好的标准色板或浓度标尺比较后,即时作出定性或定量的检测。可检测100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特点:体积小、质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速和费用低等优点,但是检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差。现场检测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采用以红外线、半导体、电化学、色谱分析、激光等检测原理制成的便携式直读仪器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快速检测。特点: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可用于多种有害物质的检测;仪器设备体积较小,质量较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速。有标准方法:CO、CO2现场检测物理因素的现场测量:使用便携式直读仪器,对工作场所噪声、高温、振动、射频辐射、微波、紫外光、激光等进行的测量。特点:仪器设备体积较小,质量较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快速,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指在现场采样后,将样品送回实验室,利用更加精准的仪器进行测定分析的方法,是目前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最常用的检测方法。〔1〕称量法:主要用于粉尘的测定。〔2〕光谱法;广泛用于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以及局部有机物的测定,如紫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3〕色谱法: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离子的测定,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实验室检测用于实验室检测的分析仪器: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红外光谱分析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离子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相差显微镜等。特点: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测定各种毒物和各类样品,测定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我国已公布的职业卫生标准检测方法中以实验室检测方法为主。实验室检测的缺点是检测所需时间较长,加上样品的运输,所需时间更长。第三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项目委托现场调查检测方案制订现场采样现场检测检测前期准备实验室检测数据处理报告编制报告审核签发工程委托现场调查(1)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班制等。(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3〕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人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设备类型、数量及其布局。(4〕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5)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6)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状况、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状况等。检测方案制订检测方案应包括利用便携式仪器设备对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和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样品采集两个方面的内容。方案应包括检测工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有害物质样品采集方式〔个体或定点方法〕、物理因素的检测时间和地点、化学有害因素的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等。检测前期准备(1)确定现场采样检测执行人员及各自任务分工。(2)做好采样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选择符合采样要求的仪器设备,检查其正常运行操作、电池电量、充电器、计量校准有效期、防爆性能等情况。(3)做好采样设备的充电工作和流量校准工作。(4)准备采样介质、器材、材料及相关试剂,确保其质量完好、数量充足。(5)准备足够的现场采样检测记录单。(6)做好采样人员必要的个体防护和仪器设备搬运过程中的平安防护。现场采样、现场检测在正常生产状况下,按照检测方案开展工作,采样〔检测〕前再次调查和了解工作现场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确保现场采样〔检测〕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如实记录现场采样〔检测〕记录单相关信息,并由被检测单位陪同人员签字。实验室检测对现场采集的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和浓度测定。现场采集样品的交接、采样记录单的交接、样品的编号和保存、实验室内样品的流转和分析测定。数据处理、报告编制数据处理包括检测分析仪器产出的原始数据和原始图谱的计算整理、质控数据计算、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的计算、标准采样体积的计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单位换算、数字修约等方面。检测报告是整个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最终产出,既是整个检测工作的总结,也是对工作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浓度或强度及分布的归纳总结和结论,并且检测报告一旦签发盖章生效后将具有法律效力。报告审核签发报告编制完成后,经过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审核人员以及质量监督人员的逐次核对确认后,由授权签字人签发,加盖资质印章和检测机构检测专用印章,即可发送给委托方。报告签发盖章后,相关原始记录和报告应归档管理。第四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相关法规与标准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和标准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内容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1,主席令第52号,2021年〔修正〕)?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法律、法规和规章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2021)?职业病危害工程申报方法?(安监总局令第48号,2021)?建设工程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方法?(安监总局令第51号,2021)法律、法规和规章?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平安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国卫疾控发〔2021〕48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标准和标准(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局部: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局部:物理因素??(GBZ2.2-2007)(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标准)(GBZ159-2004〕(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1~160.85)标准和标准(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局部: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6)?工昨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局部: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局部:粉尘分散度?(GBZ/T192.3-2007〕。(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局部: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9)?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局部:石棉纤维浓度?〔GBZ/T192.5-2007〕。标准和标准(1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局部:超高频辐射?(GBZ/T189.1-2007〕。(1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局部:高频电磁场))(GBZ/T189.2-2007)。(1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局部:工频电场?(GBZ/T189.3-2007)。(13)?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局部:激光辐射?(GBZ/T189.4-2007〕。(1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局部:微波辐射?(GBZ/T189.5-2007)。(1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局部:紫外辐射?(GBZ/T189.6-2007)标准和标准(1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局部:高温?(GBZ/T189.7-2007〕。(1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局部:噪声?(GBZ/T189.8-2007〕。(1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局部:手传振动?〔GBZ/T189.9-2007〕。(1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局部: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0-2007〕。(2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局部: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T189.11-2007〕。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第十五条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还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内容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内容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内容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内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在申报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工程时,应当向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材料、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内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高毒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必须立即停止高毒作业,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经治理,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第二局部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物理因素特点1.物理因素是以能量状态存在。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在自然界中多有存在。〔除激光外〕

2.工作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通常称作“源〞,当产生物理因素的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周围环境中存在这种因素;一旦装置停止工作,那么作业场所相应的物理因素即消失。物理因素特点〔续〕3.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强度一般不是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如果没有阻挡,一般随距离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在进行现场评价时需要注意这一特点,在采取保护措施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特点。4.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物理因素对人体是否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是由这些参数决定的。如噪声与振动的频率、电磁辐射的波长与频率等。物理因素特点〔续〕噪声测量概述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的物体是声音的声源。声音的本质是波动。受作用的介质发生振动,当振动频率在20~20000Hz时,作用于人耳的鼓膜而产生的感觉称为声音。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流体〔液体和气体〕的振动。声音的传媒介质有空气、水和固体,它们分别称为空气声、水声和固体声等。噪声测量主要讨论空气声。

概述声音的频率、波长和声速

频率:声源在一秒中内振动的次数,记作f,单位为Hz。

波长:沿声波传播方向,振动一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或在波形上相位相同的相邻两点间距离,记作λ,单位为m。

声速:声波每秒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记作c,单位为m/s。

描述声音的调——频率

频率提高一倍,音调提高一个八度:(doremifasolatido)1秒低频1秒高频声波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概述频率f、波长λ和声速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c=λf。当物体在空气中振动,使周围空气发生疏、密交替变化并向外传递,且这种振动频率在20~20000Hz之间,人耳可以感觉,称为可听声,简称声音,噪声测量的就是这个范围内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它们作用到人的听觉器官时不引起声音的感觉,所以不能听到。概述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环境中,通过声音进行交谈、表达思想感情以及开展各种活动。但有些声音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震耳欲聋的机器声,吼叫而过的飞机声等。这些都是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噪声:频率和强度无规律的组合形成的使人感到厌烦声音。通常讲,但凡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谈话、音乐,对于不需要的人来讲,也是噪声。概述概述生产性噪声分类按来源分: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如冲压、打磨、织布等,最常见。2〕流体动力学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而产生,如汽笛、风机等。3〕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概述生产性噪声分类按随时间的变化分:1〕连续声稳态噪声:随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较小,声音强度变化不大,如织布机。非稳态噪声:随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较大,声音强度变化较大,如筛分机。2〕间断声脉冲噪声:如冲压机。

概述生产性噪声分类

根据频率特性分:低频噪声:主频率<300Hz

中频噪声:主频率300Hz~800Hz

高频噪声:主频率>800Hz

概述声压〔soundpressure〕由于声波振动对介质产生的压力称为声压,单位为帕〔Pa〕或牛顿/米2〔N/m2〕听阈声压:正常人耳刚能引起音响觉的声压,2×10-5N/m2痛阈声压:20N/m2听阈声压和痛阈声压之间相差10-6倍。

概述声压级〔soundpressurelevel〕Lp=20lgP/P0Lp:声压级(dB)P:被测声压〔N/m2〕P0:基准声压〔2×10-5N/m2〕

*听阈-痛阈相差120dB声级计:用来测量声压级的一种仪器

概述声级:使用频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频率计权网络:A,B,C,DA计权网络:A声级,dB〔A〕A计权网络对低率频段有较大幅度的衰减,对高率频段不衰减,与人耳对高频音敏感、对低频音不敏感的感音特性相似。职业接触限值:以A声级表示稳态噪声〔steadynoise〕指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非稳态噪声〔nonsteadynoise〕指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脉冲噪声〔impulsivenoise〕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称为脉冲噪声。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等效声级〕〔equivalentcontinuousA-weightedsoundpressurelevel,LAeq,T,LAeq〕在规定的时间内,某一连续稳态噪声的A计权声压,具有与时变的噪声相同的均方A计权声压,那么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效声级,单位用dB(A)表示。8h等效声级:按额定8h工作日规格化的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NormalizationofequivalentcontinuousA-weightedsoundpressureleveltoanominal8hworkingday,LEX,8h〕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的噪声强度等效为工作8h的等效声级。40h等效声级:按额定每周工作40小时规格化的等效连续A计权声压级〔NormalizationofequivalentcontinuousA-weightedsoundpressureleveltoanominal40hworkingweek,LEX,W〕将一周工作天数不是5天的特殊工作所接触的噪声声级等效为每周工作工作5天〔40h〕的等效声级。噪声测量噪声仪器测量要求声级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S〔慢〕〞档。积分声级计、个人噪声剂量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S(慢)〞档和“Peak(峰值)〞档。噪声测量声级计结构:噪声测量声级计的工作原理由传声器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再由前置放大器变换阻抗,使传声器与衰减器匹配。放大器将输出信号加到计权网络,对信号进行频率计权(或外接滤波器),然后再经衰减器及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到一定的幅值,送到有效值检波器(或外按电平记录仪),在指示表头上给出噪声声级的数值。噪声测量声级计按精度可分为精密声级计和普通声级计。精密声级计的测量误差约为土1dB,普通声级计约为土3dB。声级计按用途可分为两类:一类用于测量稳态噪声,一类那么用于测量不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AWA

〔爱华〕

6270

+ABC

系列

噪声

分析

仪AWA

6291

型实

时信

号分

析仪英国CEL-620

精密

积分

声级

计英国CEL

-320

噪音

剂量

计美国NP-

DL型〔QUEST〕

噪声

剂量计噪声测量

测量前准备现场调查为正确选择测量点、测量方法和测量时机等,必须在测量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工艺区划、噪声设备布局等,绘制略图。工作流程的划分、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噪声变化的规律等。噪声测量预测量,判定噪声是否稳态、分布是否均匀。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工作方式、停留时间等。

噪声测量

测量仪器准备测量仪器选择:固定的工作岗位选用声级计;流动的工作岗位,优先选用个体噪声剂量计,或对不同的工作地点使用声级计分别测量,并计算等效声级。测量前应根据仪器说明书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正。噪声测量声级计的检定与校准:定期检定: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日常校准:1〕CENTER326型声校准器适用于普通声级计〔传声器直径1英寸或半英寸〕的校准。分94dB和114dB两档。读数在94±0.5dB或114±0.5dB范围内表示声级计测量准确。否那么,需调节声级计“校准电位器〞。2〕QC-10型声校准器适用于防爆声级计的校准,只有114dB档。噪声测量噪声测量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设置为A计权、“S(慢)〞档,取值为声级LpA或等效声级LAeq;测量脉冲噪声时,使用“Peak(峰值)〞档进行测量。噪声测量测点选择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异<3dB(A),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假设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差<3dB(A)。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取平均值。噪声测量

劳动者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对工作地点分别测量,并记录累计作业时间计算等效声级。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见表4。噪声测量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抽样对象的选定:要在现场调查的根底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抽样对象。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噪声危害的劳动者都列为抽样对象范围。抽样对象中应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噪声危害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抽样对象随机选择。噪声测量抽样对象数量确实定: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缺乏3名时,全部选为抽样对象,劳动者大于3名时,按表4选择,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表4抽样对象数量

4>1036~1023~5采样对象数劳动者数噪声测量测量传声器应放置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位置,站姿为1.50m,坐姿为1.10m。传声器的指向为声源的方向。测量仪器固定在三角架上,置于测点;假设现场不适于放三角架,可手持声级计,但应保持测试者与传声器的间距>0.5m。噪声测量测量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根据声级变化〔声级波动≥3dB〕确定时间段,测量各时间段的等效声级,并记录各时间段的持续时间。脉冲噪声测量时,应测量脉冲噪声的峰值和工作日内脉冲次数。噪声测量测量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工作场所风速超过3m/s时,传声器应戴风罩。应尽量防止电磁场的干扰。测量声级的计算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按声级相近的原那么把一天的工作时间分为假设干个n个时间段,用积分声级计测量每个时间段的等效声级,按照公式〔1〕计算全天的等效声级:…〔1〕式中::全天等效声级:时间间Ti内等效声级;T:这些时间段的总和;Ti:i时间段的时间n:总的时间段个数

噪声测量噪声测量等效声级的计算

1.预调查:详细记录作业工人在一个工作班内所去过的工作地点和停留时间。

2.对不同工作地点分别测量噪声A声级。

3.代入公式计算等效声级。举例:电厂锅炉巡检工接触噪声的等效声级计算噪声测量电厂锅炉巡检工8:00-9:30集控室监盘;9:30-10:30巡检10:30-14:00集控室监盘14:00-15:00巡检15:00-16:00集控室监盘巡检路线及停留时间:在锅炉0米处巡检10分钟〔1/6h),在锅炉12米平台巡检30分钟〔1/2h),在锅炉18米平台巡检20分钟〔1/3h)。

噪声测量电厂锅炉巡检工的工作地点和停留时间:锅炉0米处:1/6h×2=1/3h锅炉12米平台:1/2h×2=1h锅炉18米平台:1/3h×2=2/3h集控室监盘:1.5h+3.5h+1h=6h各工作地点噪声测量结果:锅炉0米处:88dB(A〕锅炉12米平台:93dB(A〕锅炉18米平台:90dB(A〕集控室监盘:72dB(A〕噪声测量代入公式:LAeq.T=10lg[1/8×(1/3×100.1×88+1×100.1×93+2/3×100.1×90+6×100.1×72)]=85.7噪声测量8h等效声级〔LEX,8h〕的计算根据等能量原理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化到工作8h的等效声级,按公式〔2〕计算:…〔2〕

式中::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规格化到工作8h的等效声级LAeq,Te:实际工作时间的等效声级;Te:工作日实际工作时间;T0:标准工作日时间,8h。噪声测量举例测量或计算得到4小时的等效声级是88dB〔A),规格到8小时的等效声级:

LEX,8h=88+10lg4/8=88+10×(-0.3)=88-3=85dB〔A)噪声测量40h的等效声级通过LEX,8h计算规格化每周工作5天〔40h〕的等效连续A计权声级用公式〔3〕:dB(A)…〔3〕式中:LEX,W:每周平均接触值,通过每天接触LEX,8h计算而来;n:指每周实际工作天数。噪声测量举例某工种每天工作8h,每周工作7天〔56h〕,测得7天的8h等效声级分别是:85.5,86.0,83.5,87.0,87.5,88.0,84.5dB〔A),计算40h等效声级:LEX,W=10lg[1/5×(100.1×85.5+100.1×86+100.1×83.5+100.1×87+100.1×87.5+100.1×85+100.1×84.5)]=87.2噪声测量测量记录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被测仪器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本卷须知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不等于8h需计算8h等效声级,每周工作天数不是5天需计算40h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

表1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计算40h等效声级85

5d/w计算8h等效声级855d/w,

8h/d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855d/w,=8h/d

备注

接触限值[dB(A)]接触时间表2

工作场所噪声等效声级接触限值970.5941912884858接触限值[dB(A)]日接触时间(h)噪声职业接触限值脉冲噪声工作场所,噪声测量峰值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表3工作地点脉冲噪声接触限值工作日接触脉冲次数声级峰值(dB)~100140~1000130~10000120噪声职业接触限值噪声职业接触限值的意义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劳动者不引起听力损伤等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噪声频谱测量概念纯音:由单一频率发出的声音。如电测听仪发出的测试声。复合音:由不同频率组成的声音。频谱:把复合音的各种频率由低到高进行排列而形成的连续频率谱。

噪声频谱测量倍频程和1/3倍频程人为地将声频范围〔20~20000Hz〕划分成假设干小的频段,称为频程。倍频程:按照频率之间的倍比关系将声频划分成假设干频段。一个频段的上限频率是下限频率的2倍。每一个频段用一个几何中心频率代表,常用的8个中心频率:63,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1/3倍频程:24个中心频率

噪声频谱测量频谱测量根据仪器的不同,测量方法不一样。一键式:直接显示各频率的噪声强度及图谱;分键分频率测量:按不同的频率按键,测量这一频率下的噪声强度。

噪声频谱测量频谱图〔频谱曲线〕噪声频谱测量根据频谱曲线主频率的分布特点,判断噪声的性质:低频噪声、中频噪声、高频噪声接触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对人体的危害性:低频噪声<中频噪声<高频噪声。

频谱分析是一种辅助分析方法噪声频谱测量工作场所高温测量高温作业〔heatstress〕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WBGT指数〔wetbulbglobetemperatureindex〕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根本参量,单位为℃。接触时间率〔exposuretimerate〕工作人员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localoutsideventilationdesigntemperature〕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的每日13~14点的气温平均值。高温作业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车间车间;陶瓷、玻璃、建材工业的炉窑车间;发电厂(热电站)、煤气厂的锅炉间等。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2.高温高湿作业:纺织印染等工厂。特点:高气温、高气湿、热辐射强度小,形成湿热环境。3.夏天露天作业:建筑工地等。特点:作业环境中热辐射较强,且辐射持续时间长。高温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时间率100%,体力劳动强度为IV级的WBGT指数限值为25℃;劳动强度分级每下降一级,WBGT指数限值增加1~2℃;接触时间率每减少25%,WBGT限值指数增加1~2℃,见表1。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按?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准执行,实际工作中可参考表2。表1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30313233~25%28293032~50%26282931~75%25262830~100%IVIIIIII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工作时间率表2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职业描述I(轻劳动)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正常情况下,打字、缝纫、脚踏开关或踏脚)立姿:操作仪器,控制、查看设备,主要上臂用力的装配工作。II(中等劳动)手和臂持续动作(如锯木头),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非运输操作等),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除草,锄田,摘水果和蔬菜等)。III(重劳动)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IV(极重劳动)大强度的挖掘、搬运,快到极限节律的极强活动。高温职业接触限值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30℃的地区,表1中规定的WBGT指数相应增加1℃。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的每日13~14点的气温平均值。如:北京30℃、上海32℃、天津31℃、哈尔滨28℃、大连27℃、南京33℃、郑州33℃高温测量测量参数

WBGT指数、接触时间率、体力劳动强度

WBGT指数是评价高温作业的主要参数,综合考虑了气温、气湿、气流和辐射热四个因素。

高温测量测量仪器WBGT指数测定仪,WBGT指数测量范围为21℃~49℃,可用于直接测量。辅助设备为三脚架、线缆、校正模块。高温测量测量仪器干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10℃~60℃。〕、自然湿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5℃~40℃〕、黑球温度计〔直径为150mm或50mm的黑球,测量范围为20℃~120℃〕。分别测量三种温度,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WBGT指数。室外:WBGT=湿球温度〔℃〕×0.7+黑球温度〔℃〕×0.2+干球温度〔℃〕×0.1室内:WBGT=湿球温度〔℃〕×0.7+黑球温度〔℃〕×0.3高温测量测量方法现场调查了解每年或工期内最热月份工作环境变化幅度和规律。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作业和休息区域划分和隔热设施,热源分布和作业方式等一般情况,绘制简图。工作流程包括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作息时间等。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频度及持续时间等。高温测量测量前准备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正。确定湿球温度计的储水槽注入蒸馏水,确保棉芯干净并且充分浸湿,注意不能加自来水。在开机的过程中,如果显示的电池电压低,那么应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测定前或者加水后,需要10min的稳定时间。高温测量测点选择测点数量工作场所无生产性热源,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存在生产性热源的工作场所,选择3~5个测点,取平均值。工作场所被隔离为不同热环境或通风环境,每个区域内设置2个测点,取平均值。高温测量测点位置测点应包括温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对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时间加权WBGT指数。高温测量测量高度:立姿作业为1.5m;坐姿作业为1.1m,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应分别测量头部、腹部和踝部。立姿作业为1.7m、1.1m、0.1m;坐姿作业为1.1m、0.6m和0.1m。WBGT指数的平均值按照以下公式计算:高温测量测量时间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月测量;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在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作业环境热源稳定时,每天测3次,工作班开始后及结束前0.5h分别测1次,工中测1次,取平均值。如在规定时间内停产,测量时间可提前或推后。高温测量作业环境热源不稳定,生产工艺周期性变化较大时,分别测量并计算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测量持续时间取决于所使用的WBGT测定仪的反响时间。高温测量测量条件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测量期间防止受到人为气流影响。WBGT指数测定仪应固定在三脚架上,同时防止物体阻挡辐射热,测量时不要站立在靠近设备的地方。环境温度超过60℃,可使用遥测方式,将主机与温度传感器别离。高温测量时间加权WBGT指数计算在热强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场所,应采用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公式为:式中:-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工作人员在第1,2…n个工作地点实际停留的时间;WBGT1

、WBGT2

……WBGTn-时间时的测量值。高温测量测量记录测量记录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被测仪器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本卷须知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工作场所微波测量射频辐射定义:指频率在100kHz~300GHz〔波长范围1mm~3km)的电磁辐射,也称无线电波,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高频超高频微波频率100kHz~30MHz30MHz~300MHz300MHz~300GHz波长3km~10m10m~1m1m~1mm射频辐射的接触时机微波微波微波微波类型日剂量(μW·h/cm2)8h平均功率密度(μW/cm2)非8h平均功率密度(μW/cm2)短时间接触功率密度(mW/cm2)全身辐射连续微波40050400/t5脉冲微波20025200/t5肢体局部辐射连续微波或脉冲微波40005004000/t5注:t为受辐射时间,单位为h工作场所微波职业接触限值微波测量仪器:选择量程和频率适合于所检测对象的测量仪器。例如:M-9微波漏能仪〔专业型〕

PMM8053A电磁辐射测量仪PMM8053B电磁辐射测量仪M-9微波漏能仪PMM8053A电磁辐射

测量仪微波M-9微波漏能仪:工作频段:0.9~

12.4GHz。测量功率密度范围:0.2μW/cm2

~20mW/cm2PMM8053B电磁辐射测量仪:8个探头可供选择。工作频段:100kHz~

40GHz。测量范围:电场:0.05V/m~

100kV/m

磁场:0.01A/m~

20A/m

微波测量对象1.应在各操作位分别予以测量。一般测量头部和胸部位置。

2.当操作中某些部位可能受更强辐射时,应予以加测。如需眼睛观察波导口或天线向下腹部辐射时,应分别加测眼部或下腹部。

3.当需要查找主要辐射源,了解设备泄漏情况时,可紧靠设备测量,所测值可供防护时参考。微波测量方法1.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2.应在微波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进行测量,测量中仪器探头应防止红外线及阳光的直接照射及其他干扰。3.将探头对着辐射方向,旋转探头至最大值。4.各测量点均需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5.测量值的取舍:全身辐射取头、胸、腹等处的最高值;肢体局部辐射取肢体某点的最高值;既有全身,又有局部的辐射,那么取除肢体外所测的最高值。微波测量记录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微波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本卷须知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工作场所超高频辐测量超高频超高频工作场所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时间连续波脉冲波功率密度(mW/cm2)电场强度(V/m)功率密度(mW/cm2)电场强度(V/m)8h0.05140.025104h0.1190.0514超高频测量仪器选择量程和频率适合于所检测对象的测量仪器。测量对象的选择

1.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超高频设备,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及其接触人员进行测量。

2.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超高频设备及其接触人员应分别测量。

3.接触人员的各操作位应分别进行测量。超高频测量方法1.仪器校准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2.测量操作者接触强度时,应分别测量其头、胸、腹各部位。立姿操作,测量点高度分别取为1.5m~1.7m、1.1m~1.3m、0.7m~0.9m;坐姿操作,测量点高度分别取为1.1m~1.3m、0.8m~1m、0.5m~0.7m。

3.测量超高频设备场强时,将仪器天线探头置于距设备5cm处。超高频测量手持测量仪器,将仪器天线探头辐射源方向,并旋转探头至读数最大值方向。测量时手握探头下部,手臂尽量伸直,测量者身体应避开天线杆的延伸线方向,探头1m内不应站人或放置其他物品,探头与发射源设备及馈线应保持一定距离〔至少0.3m〕。每个测点应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超高频测量记录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超高频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超高频

测量结果处理1.测量结果用功率密度或电场强度表示。在远区场,功率密度与电场强度E(V/m)按下式换算:

式中:P——功率密度,mW/cm2;

E——电场强度,V/m。超高频测量结果处理2.不同操作岗位的测量结果应分别计算和评价。3.接触时间缺乏4h的,按4h计;接触时间超过4h,缺乏8h的,按8h计。本卷须知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工作场所高频辐射测量高频高频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8h〕频率(MHz)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A/m)0.1~3.05053.0~3025-高频测量仪器选择量程和频率适合于所测量对象的测量仪器。即量程范围能够覆盖10V/m~1000V/m和0.5A/m~50A/m,频率能够覆盖0.1MHz~30MHz的高频场强仪。高频

测量对象的选择1.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高频设备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及其接触人员进行测量。2.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高频设备及其接触人员应分别测量。3.接触人员的各操作位应分别进行测量。高频测量方法仪器校准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测量操作位场强时,一般测量头部和胸部位置。当操作中其他部位可能受更强烈照射时,应在该位置予以加测。测量高频设备场强时,由远及近,仪器天线探头距离设备不得小于5cm,当发现场强接近最大量程或仪器报警时,应立刻停止前进。高频测量手持测量仪器,将检测探头置于所要测量的位置,并旋转探头至读数最大值方向,探头周围1m以内不应有人或临时性地放置其他金属物件。磁场测量不受此限制。每个测点连续测量3次,每次测量时间不应小于15s,并读取稳定状态的最大值。假设测量读数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延长测量时间,取三次值的平均数作为该点的场强值。高频测量记录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高频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测量结果处理不同操作岗位的测量结果应分别计算和评价。本卷须知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工作场所工频电场测量工频电场工频电场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8h〕频率(Hz)电场强度(kV/m)50

5工频电场测量仪器:采用高灵敏度球型〔球直径为12cm〕偶极子场强仪进行测量,场强测量范围为0.003kV/m~100kV/m。其他类型场强仪的最低检测限应低于0.05kV/m。测量对象的选择1.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工频设备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及其接触人员进行测量。2.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工频设备及其接触人员应分别测量。RJ-5工频电场场强仪工频电场测量方法:1.场强仪在直径3cm,极间距离1m的平行平板电极产生的均匀电场中校准定标。2.测量时应考虑工作场所地面场强的分布、工作方式、工作地点,进行有代表性的选点测量。3.地面场强是测定距地面高1.5m的电场强度,测量地点应比较平坦,且无多余的物体。对不能移开的物体应记录其尺寸及其与线路的相对位置,并应补充测量离物体不同距离处的场强。4.变电站内进行测量时应遵守高压设备附近工作的平安规程。5.环境条件:温度0℃~40℃,相对湿度<60%工频电场测量记录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工频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本卷须知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工作场所手传振动测量手传振动根本概念振动: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经过某一中心位置来回重复运动。参数:1.振幅:振动体离开中心位置的最大位移。2.频率:振动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3.速度:振动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4.加速度:振动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手传振动接触时机:使用风开工具〔如风铲、风镐、风钻、气锤、凿岩机、捣固机、铆钉机等〕、电开工具〔如电钻、电锯、电刨等〕和高速旋转工具〔如砂轮机、抛光机等〕引起的职业病:手臂振动病。多发于凿岩工、油锯工、砂轮磨光工、铸件清理工、混凝土捣固工、铆工等。手传振动定义手传振动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开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的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日接振时间工作日中使用手持振开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的累积接振时间,单位为h。手传振动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按不同频率振动的人体生理效应规律计权后的振动加速度,单位为m/s2。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在日接振时间缺乏或超过4h时,将其换算为相当于接振4h的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手传振动工作日接振总能量:(ahw)eq(T)——工作日接振总能量,m/s2;ti——每次接触振动时间;ahw——

ti时间段内的频率计权加速度值。手传振动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计算公式:

式中:

ahw(T)——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

T——日接振时间,h/d。手传振动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时间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m/s2)4h5手传振动生物力学坐标系:以第三掌骨头作为坐标原点,Z轴〔Zh〕由该骨的纵轴方向确定。当手处于正常解剖位置时〔手掌朝前〕,X轴垂直于掌面,以离开掌心方向为正向。Y轴通过原点并垂直于X轴,手坐标系中各个方向的振动均应以“h〞作下标表示〔Z轴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