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2.如图为某人工鱼塘的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标志重捕法调査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査值偏大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合理利用资源C.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会在鱼塘中呈现“J”型数量增长D.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a+c)3.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需分别用35S、32P对不同噬菌体进行标记B.搅拌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保温时间过长会使沉淀物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D.该实验能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但不能直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4.DNA的碱基或染色体片段都可能存在着互换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两条链上相同位置的碱基互换可引起基因突变B.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片段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基因的互换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互换会引起配子种类的改变5.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植物发育程度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B.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不会相同C.根的向地性和茎的向光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高浓度的生长素通过对基因组表达的调控促进植物的生长6.“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是以外源DNA或mRNA为模板,人工添加所需原料和能源物质以细胞提取物为条件合成蛋白质的体外基因表达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工添加的原料中应包含脱氧核苷酸B.该系统具备完成转录和翻译的能力C.为保证编码目标蛋白的数量应适当添加DNA酶D.该系统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小组得到一盆杂合体的名贵花卉,欲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进行扩大种植。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_______。(2)以该名贵花卉的叶和花瓣组织为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经过_______形成愈伤组织,再转接到含有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________成胚状体或丛芽,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后制成人工种子。与天然种子相比,人工种子具有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3)要快速获得与原植株基因型和表现型都相同的花卉,_______(填“能”或“不能”)采用该名贵花卉的花粉粒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8.(10分)近日,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正在东非蔓延,对东非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而造成本次蝗灾的罪魁祸首就是沙漠蝗虫。如图为东非某草原蝗灾期间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分解者与无机环境未画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此食物网包含了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狼位于第_____营养级。(2)此食物网中,牧鸡与蛙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3)目前,控制沙漠蝗群和蝗蝻带的主要方法是,主要使用汽车和空中喷雾器以小剂量(称为超低量(ULV)配方)施用有机磷化学品,此方法属于______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不建议频繁使用,为什么?__________(至少2点)(4)相比于杀虫剂治蝗,中国的“牧鸡治蝗”有效又环保,此种治蝗方法属于________防治。(5)若牧鸡的食物40%来自沙漠蝗虫,40%来自蜘蛛,其余来自蛙,那么牧鸡要增加20g体重,最多消耗草和水稻多少克?________9.(10分)截止2020年3月,新冠病毒(COVID-19)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中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为世界树立了狙击流行病的旗帜和标杆;某科研队伍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研制两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思路,主要研制流程如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2)进行PCR技术需要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3)两种疫苗的研制过程中均涉及了基因工程的相关操作,其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进行②过程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4)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可采用______________法。(5)疫苗最重要的目的是对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进行免疫______________(“治疗”或“预防”);对该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对疑似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即采集其咽拭子,与已知病毒进行______________比较。(6)接种基因工程疫苗比接种灭活获减毒的病毒疫苗更安全,试从疫苗的结构特点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抗肿瘤的药物,天然干扰素的含量低、活性低、稳定性低。科学家将人的干扰素中第17位的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再利用大肠杆菌生产干扰素,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天然干扰素的缺点。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扩增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人的干扰素中第17位的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要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最终是通过改造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用蛋白质工程找到所需基因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干扰素)功能出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干扰素基因)。(3)在导人大肠杆菌之前,首先要构建其____________中,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体内是否翻译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玉米籽粒的颜色由位于Ⅰ、Ⅱ、Ⅲ、Ⅳ四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E和e)控制,其中基因A和a、B和b控制籽粒的有色和无色性状,且两对基因均为显性基因时籽粒才表现为有色,其他情况均为无色。基因C控制籽粒黄色,基因c控制籽粒红色,基因E控制籽粒紫色,基因e控制籽粒黑色。C和c、E和e两对基因存在同时显现的特点,即同一果穗上同时出现黄色(或红色)籽粒和紫色(或黑色)籽粒,例如:在籽粒有色的前提下,基因型为CcEe的玉米果穗表现为黄紫相间。(1)同时考虑四对等位基因,无色纯合子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2)让基因型纯合且不同的结无色籽粒的甲、乙两株玉米杂交,F2中有色:无色=9∶7,由此说明甲、乙两株玉米至少有___________对基因不相同。(3)基因型为AABBCCEE与aabbccee的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其中有色果穗中含紫色籽粒的占___________。(4)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一株Ⅰ号染色体三体的玉米植株,其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若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3条同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形成含有1条或2条染色体的配子(只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若该三体玉米植株与一株正常玉米(基因型为aa)杂交,则子代中染色体变异的个体占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题分析】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自然选择的方向决定进化的方向,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所以本题选D。2、B【解题分析】

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3、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的比值。【题目详解】A、用标志重捕法调査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小鱼不能被捕捞,进而导致调査值偏小,A错误;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C、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的食物非常充足,但是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因此鱼种甲在鱼塘中将呈现“S”型数量增长,C错误;D、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c),D错误。故选B。3、C【解题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题目详解】A、分别用35S、32P对不同噬菌体进行标记,其中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A正确;B、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B正确;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经过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保温时间过长不会影响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该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直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4、B【解题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上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2、基因重组包括两种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增添、缺失、倒位和易位。【题目详解】A、基因的两条链上相同位置的碱基互换会导致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从而引起基因突变,A正确;B、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相同的,所以其互换不会引起基因重组,B错误;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基因的互换属于易位,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会引起基因重组,从而可能增加配子种类,D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具体内容,结合细胞分裂进行解答。5、A【解题分析】

A、同一植物发育程度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A项正确;B、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效应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促进效应从小变大再变小的过程中可能有两种浓度对生长的促进效应是相同的,B项错误;C、将植物平放后,根向地生长,是因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而茎的向光性中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未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故C项错误;D、高浓度的生长素通过对基因组表达的调控抑制植物的生长,D项错误。故选A。6、B【解题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题目详解】体外基因表达系统值包含转录和翻译过程,而转录的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而翻译的过程需要氨基酸为原料,整个过程不需要脱氧核苷酸为原料,A错误;该系统能合成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因此其具备完成转录和翻译的能力,B正确;为保证编码目标蛋白的mRNA数量应适当添加RNA聚合酶,如果添加了DNA酶,则会导致模板DNA被水解而破坏,C错误;蛋白质合成过程,是信使RNA和转运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题目点拨】关键:根据基因表达的概念,分析本题信息“体外基因表达系统”得出,该系统中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不包括DNA复制,故只需结合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进行判断。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琼脂脱分化不同激素成分再分化可以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生产上不受季节限制、方便贮藏和运输不能对杂合体的植株来说,其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而花粉粒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因型不同。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花卉,其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解题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2、植物的组织培养利用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3、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行发育形成个体。4、科学家从悬浮培养的单细胞、离体花粉或胚囊中,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胚状结构(胚状体),胚状体不同于一般的种子胚,是由非合子细胞分化形成的类似于胚的结构物,所以,又称“体细胞胚”或“花粉胚”。胚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胚胎发育过程形成植株。将其包埋在一个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外包裹上人造种皮,便制成了“人工种子”。【题目详解】(1)配制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2)在一定的营养和激素等条件下,植物细胞可以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不同激素成分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生成胚状体或丛芽,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后制成人工种子。天然种子的生产会受到季节、气候和地域的限制,且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而人工种子可以克服这些缺陷。由于人工种子的形成属于无性繁殖,所以人工种子可以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且生产上不受季节限制、方便贮藏和运输。(3)若该种植物是一种杂合体的名贵花卉,要快速获得与原植株基因型和表现型都相同的该种花卉,可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在培养时,不能采用经减数分裂得到的花粉粒作为外植体,原因是对杂合体的植株来说,其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通过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粒的过程中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等,因此花粉粒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因型不同,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花卉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8、6四、五捕食与竞争化学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蝗虫对化学药剂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可能会对其他种类的生物造成伤害生物12800g【解题分析】

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不体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其图中可以发现6条食物链:草→沙漠蝗虫→蜘蛛→牧鸡→狼;草→沙漠蝗虫→牧鸡→狼;草→沙漠蝗虫→蛙→牧鸡→狼;水稻→沙漠蝗虫→蜘蛛→牧鸡→狼;水稻→沙漠蝗虫→牧鸡→狼;水稻→沙漠蝗虫→蛙→牧鸡→狼。【题目详解】(1)据分析可知,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狼处于第四、五营养级。(2)图中牧鸡以蛙为食,同时牧鸡和蛙均捕食沙漠蝗虫,因此二者之间是竞争和捕食的关系。(3)施用有机磷化学品属于化学防治,有机磷化学品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蝗虫对化学药剂可能会产生抗药性,也可能该化学品会对其他种类的生物造成伤害,因此该种防治方法不建议频繁使用。(4)“牧鸡治蝗”利用了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这种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5)牧鸡要增加20g体重,来自沙漠蝗虫的有8g,来自蜘蛛的有8g,来自蛙的有4g,则走沙漠蝗虫这条食物链最多需要水稻和草800g,走蛙这条食物链,最多需要水稻和草4000g,走蜘蛛这条食物链最多需要水稻和草8000g,因此一共需要最多水稻和草12800g。【题目点拨】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此题考查的相关知识较多,理解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内传递的,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9、cDNA目的基因片段、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Taq酶构建表达载体限制酶、DNA连接酶显微注射预防核酸序列(或RNA.序列或核糖核苷酸序列)该疫苗不具有遗传物质,不会出现病毒增殖和感染【解题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2.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题目详解】(1)图中①是新冠病毒RNA逆转录的产物,因此为cDNA。(2)图中进行PCR技术必备的条件有目的基因片段、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Taq酶等。(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图中②过程就是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过程,该步骤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限制酶能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该部位把单链中的磷酸二酯键切开,DNA连接酶能够将DNA片段连接起来。(4)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很多,具体用哪一种要看受体细胞的种类,这里的受体细胞是动物细胞,因此这里用显微注射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5)疫苗能够激起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据此可知疫苗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对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进行免疫预防,对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对疑似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即采集其咽拭子,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或RNA.序列或核糖核苷酸序列)比较,以此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6)由图示可知基因工程疫苗是蛋白质疫苗,而灭活获减毒的病毒疫苗依然含有核酸成分,也就是说基因工程疫苗不具有遗传物质,不会出现病毒增殖和感染,因此该疫苗更安全。【题目点拨】熟知基因工程的原理以及操作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认真读题是解答本题的首要条件,辨别基因工程疫苗和减毒疫苗的不同是本题的易错点。10、DNA双链复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干扰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基因设计预期的蛋白质(干扰素)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基因表达载体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把提取的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或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解题分析】

1、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题目详解】(1)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扩增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干扰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2)蛋白质的结构最终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必须通过基因来完成;用蛋白质工程找到所需基因的基本途径即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干扰素)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干扰素)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干扰素基因)。(3)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之前,首先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其中启动子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