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护林营造技术第一节造林技术概说本章主要内容概念人工造林的技术体系人工林的特点人工林生长发育阶段一、概念人工造林-无林地造林人工更新-迹地造林低产林改造-低价值林分人工林天然林林种划分一级林种: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二级林种: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用材林:普通用材林、纤维造纸林、胶合板用材林、矿柱林、珍贵用材林……人工林生产力基础二、人工造林的技术体系造林:以林木和林地为主要对象,以培育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森林为主要目的的生产技术;也是利用政策、经费、人员的经营活动。造林所需的基础知识:以对林木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林地的生态环境本质深刻理解为基础。正确的树种选择与有效的整地措施相结合,达到生物与环境的辩证统一,是人工造林成功的基础培育目标成活成林稳定多功能高效益人工林定向培育理论林业分工对不同林区和林地,根据需要和可能,明确规定其培育目标每一片林地都有具体的培育目标,所采取的培育措施应当以实现培育目标为原则追求多效益培育措施在针对某一个培育目标时,也要兼顾其它可能达到的从属目标,使森林能全面发挥作用有主次的定向复合培育目标三、人工林的特点人工选择的苗木具有良好的遗传特性林木分布比较均匀,营养空间利用充分空间结构合理,郁闭后分化比较小集约程度高,生长速度快地区林种天然林人工林人工林华北山地落叶松3-510.9日本落叶松13.9加杨30沙木35-40油松7.3东北红松27.1南方山地马尾松5-711.2南方山地云冷杉2-310.5用材林(m3/hm2)成材年限与培育目标用材林成材年限北方天然林100-120年人工林40-50年南方天然林40-50年人工林10-20年培育目标东北7.5华北山地4.5平原10.5南方山地10.5云贵高原7.5
华南(南亚热带、热带林区)10.5人工林生产力潜力人工林的水平显著高于天然林6-40m3/hm2,是天然林的2-7倍人工林的产量水平与气候的地带性相关针叶人工林平均生长量7-15m3/hm2
,亚热带15-30m3/hm2
,热带>40m3/hm2人工林的光能利用有很大潜力人工林光能利用效率最高记录为生理辐射的2.13%(美国的一片鹅掌楸林),而理论值可以达到10%,农作物目前为5%。四、人工林生长发育阶段幼林时期,中状龄林时期,成熟林时期,过熟林时期森林形成时期,速生时期,成长时期,近熟时期,成熟时期,衰老时期个体生长阶段,开始郁闭阶段,自然稀疏阶段发育时间大约一二百年到二三十年1.幼林时期幼林成活阶段1~3年时间,新移植苗木要经过缓苗期,生长环境变化,部分苗木根系活力降低,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死亡,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供应充足的水分是关键减少蒸腾、蒸发,增加水分来源,降低杂草等不良环境的竞争。沙棘与红柳造林成活阶段山毛桃与油松造林缓苗期经过缓苗期的油松幼林幼林郁闭前阶段3~5年时间,苗木的生理活性已完全恢复,已适应新环境,根系生长较快,种间关系尚未出现,个体小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差。干旱、寒冷、动物危害是主要因子幼林保护、改善环境条件是管理的重点落叶松林的郁闭前阶段病害中华鼢鼠危害及林木病害不可能郁闭的干旱地区人工林成林阶段树冠相接林分开始郁闭,基本形成了森林环境条件,群体抗性增强,种间关系开始出现,林下植被发生变化及时调节种间关系是关键抚育修枝、间伐、土壤管理,保持良好的空间结构和土壤环境。郁闭进入成林的
杉木与竹子混交林落叶松林杉木人工林2.中状龄时期林分郁闭到林木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地上、地下全部郁闭,形成典型的森林环境,森林外貌与结构基本定型;高、冠、径生长都很快,由H>D生长渐变为D>H生长,叶面积达到最大;种间矛盾加剧,出现林木分化、自然整枝、自然稀疏等现象。调节种间矛盾、维持合理密度是关键疏伐,调节种间关系3.成熟林时期林木的直径与材积生长都趋于缓慢,开始大量开花结实,自然稀疏也明显减缓,林冠继续郁闭,生物学、工艺方面都已进入成熟。这时生物机能最旺盛,环境效益最高。主伐利用,进行更新森林更新4.过熟林时期林木已开始衰老,生长非常缓慢,可能出现病腐、心瘤,产生枯梢等生理衰老现象。进行更新枯梢-生理衰老一、造林地(一)无林地荒山地:不具备森林植被和土壤特征灌木地:灌木覆盖大于50%草丛地:灌木覆盖小于50%竹丛地:各种矮小竹丛植被覆盖平坦荒地:撂荒地、沙地、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退化草牧场农耕地:复合经营地、退耕地、四旁地主要障碍:杂草、灌木、小竹竞争,困难立地的限制因素(二)人工更新林地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空出的林地新采伐迹地:土壤、光照条件好老采伐迹地:大量杂草侵入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之后空出的林地新火烧迹地条件好局部更新造林地:低产林改造:效益低、无利用前途的林分局部更新地:主伐前进行的局部更新主要障碍:采伐、火烧迹地尽快更新,避免条件恶化二、立地条件划分(一)概念立地条件:在造林地上与林木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立地条件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体。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简称为立地类型。(二)森林植物带的划分森林植物带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地带性分布,导致了土壤、植被也有相似的地带性分布。这种气候、土壤、植被的规律性分布按其同异性划分为带,即为森林植物地带。它综合反映了环境条件与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1.森林植物带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指标:日均气温≥10℃的积温辅助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干湿带区划指标:干燥度
干燥度1.0-1.5半湿润,1.5-2.0半干旱,>2.0干旱辅助指标: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对某些地区与自然景观不相吻合的地区,以辅助指标降水量为依据,并参考植被因素进行区划类型区区划依据中地貌并兼顾地块完整性地带性特征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32.2%15.3%21.7%30.8%森林森林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干旱的森林荒漠酸性中性石灰聚集普遍盐渍化~微碱性盐渍化面积植被土壤
Ⅰ暖温带半湿润区褐土、黑垆土落叶阔叶林地带
Ⅱ暖温带半干旱区黑垆土森林草原地带
Ⅲ中温带半湿润区黑垆土、灰褐土森林草原地带
Ⅳ中温带半干旱区黑垆土、灰钙土草原地带
Ⅴ中温带干旱区淡灰钙土、灰棕荒漠土荒漠草原地带黄土高原地区森林植物带划分Ⅶ-1Ⅶ-2Ⅰ-1Ⅰ-2Ⅰ-3Ⅲ-1Ⅱ-1Ⅲ-2Ⅲ-3Ⅳ-1Ⅳ-2Ⅳ-3Ⅳ-4Ⅵ-1Ⅴ-3Ⅴ-1Ⅴ-2Ⅴ-4Ⅶ-1黄河上中上游森林植物带Ⅲ-1Ⅰ暖温带半湿润区Ⅱ暖温带半干旱区Ⅲ中温带半湿润区Ⅳ中温带半干旱区Ⅴ中温带干旱区Ⅵ青藏高原寒漠地带Ⅶ北亚热带秦巴山地黄棕壤阔叶林地带甘肃黄土地区森林植物带划分中温带,半湿润地区,黑垆土、黄绵土,森林草原地带中温带,半干旱地区,灰钙土,典型草原中温带,半干旱,淡灰钙土、棕钙土,荒漠草原(三)立地条件类型划分1.立地条件分析与评价2.划分的依据3.划分的方法1.立地条件分析与评价造林地的主要立地因子A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坡形、小地形B土壤:种类、厚度、性质、母质、发育程度、侵蚀程度、腐植质含量C水文:地下水位高低、矿化度、季节变化,积水状况,土层含水量及变化D生物:植被状况,病虫害,微生物E人为活动:土地利用历史、现状特殊因素考虑风口土壤、地下水、大气污染特殊小地形特殊元素含量冲淤状况特殊因子的影响特殊因子的影响环境因素及其关系分析各生态因子独立及相互影响形成现有的综合环境条件要考虑极端限制因素的作用地形对环境因素有极强的再分配作用,要予以充分注意坡向~水分,海拔~温度,坡位~土层厚度干旱,多雨地区主导环境因子分析逐个分析各环境因子与植物必需的生活因子之间的关系,找出造林地上对林木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光照,热量,水分,养分,土壤通气找出对林木生长有极端限制作用的因子干旱,严寒,强风,盐碱化,高紧实度,污染阳坡阴坡的水分差别立地质量分析使用直接指标进行评价材积量、生长量、生物量立地指数或平均高生长年、季、月的土壤含水量(干旱地区)分析生长指标与立地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预测不同立地的生长植物或植物群落的指示意义人为干扰频繁的地区受限制皖南山区中部实生杉木林多因素数量化地位指数查定表项目
类目各测定项目组合得分偏相关系数得分范围1234567坡位顶脊风口9.275.365.062.341.751.120.720.7524.52平缓山麓8.274.424.562.633.214.524.90中上部11.797.497.134.113.082.792.57中下部13.499.278.735.744.584.364.12山坞及塌积处14.679.819.216.095.275.175.24前丘、浅丘区11.197.036.613.422.712.351.96黑土层厚度<10cm
2.512.751.591.050.590.350.5062.2711-20cm
3.543.902.941.511.321.1421-30cm
4.174.433.402.161.931.6331-40cm
5.025.154.052.692.592.33>40cm
5.045.204.333.122.832.62细土层厚度40-80cm
0.980.710.600.380.220.5161.43>80cm
1.871.951.831.751.65皖南山区中部实生杉木林多因素数量化地位指数查定表项目
类目各测定项目组合得分偏相关系数得分范围1234567含石量(%)>70%
1.181.050.570.340.5542.1470-51%
0.990.88-0.12-0.0250-36%
2.812.521.481.47<35%
3.052.962.022.11土壤湿度滞水
0.900.430.300.4541.58湿
0.960.280.11干
2.091.381.39润
2.731.921.69坡度<15°
0.590.430.4452.7016-25°
2.823.1326-35°
2.272.58>35°
2.082.43坡向S、SW、SE、W
0.910.2530.57N、NW、NE、E
1.48复相关系数剩余标准差0.6990.7660.7840.8310.8700.8830.889-1.521.371.331.201.071.021.00立地条件的空间分布格式及演变规律空间变化高度水平样线调查时间变化自然人为2.划分的依据林木-环境的关系环境相对稳定,起决定性的作用植物的指示意义不大,以非生物的环境因子作为划分的依据地形与土壤占有突出地位划分的类型要反映主导因子的异同性在植被较好的地区可以把植被作为划分立地的补充依据林木生长状况应作为检验划分结果的主要依据立地类型划分依据多因子综合,主要依据地形和土壤,植被作为参考,林木生长作为验证3.划分的方法按主导环境因子的分级组合按生活因子的分级组合综合法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条件类型A.按主导环境因子的分级组合方法:选择主导环境因子若干,对每个因子进行分级,按因子、因子水平组合成一张立地条件类型表命名:因子+级别(程度)例子:因子: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理化性质……)水平:坡位(上部、中部、下部、坡角)土层厚度(<25cm薄、25-60cm中、>60cm厚)例:华北石质山地主导因子:地形海拔:<800m(低山)
800-1000m(中山)
>1100m(高山〕坡向:阳坡,阴坡土壤土层厚度:>60cm(厚)
25-60cm(中)
<25cm(薄)土壤地形厚中薄低山阳坡123阴坡456中山阳坡789阴坡101112高山阳坡131415阴坡161718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立地条件类型表序号地形部位及坡向立地条件类型1m土层内含水量估算值14龄刺槐上层高1塬面黄土塬面162.2112.02宽梁顶黄土宽梁顶-11.93(梁峁)阴坡黄土阴坡168.69-182.7611.94(梁峁)阳坡黄土阳坡119.89-133.9710.55侵蚀沟阴坡黄土阴沟坡151.2310.96侵蚀沟阳坡黄土阳沟坡102.429.87沟底塌积坡沟底黄土塌积坡209.31-218.75-8沟坝川滩地黄土沟坝川滩地319.4115.29梁顶冲风口黄土梁顶冲风口-丛枝状10崖坡红粘土崖坡-7.9杉木中带东区湘东区幕阜山地亚区立地条件类型表坡位坡型立地条件类型序号/20龄杉木优势高薄层黑土中层黑土厚层黑土上部凸直凹1/7.714/8.47/9.132/9.705/10.398/11.133/10.596/11.289/12.02中部凸直凹10/9.2213/9.9216/10.6511/11.2114/11.9117/12.6412//12.1115/12.8018/13.54下部凸直凹19/8.5022/9.1925/9.9220/10.4923/11.1826/11.9121/11.3824/12.0727/12.81优缺点:优点:方法简单,易掌握,实际应用广缺点:方法粗放、刻板,难以反映具体情况改进措施数学方法(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判别分析)归并立地因子B.按生活因子的分级组合方法:选择与林木生长有直接关系的生活因子若干,对每个分级后组成立地类型表,同时以植物群落作为确定因子种类、级别的参考。命名:使用因子代码组合例子:水分、养分盐碱地的盐碱含量、种类例:华北石质山地水分极干旱0旱生植物<60%干旱1旱生植物>60%湿润2中生植物潮湿3苔藓养分瘠薄A中等B肥沃C养分水分ABC0123A0--A1B1C1-B2C2--C3优缺点:优点:反映因子全面,生态意义明确缺点:生活因子不宜直接测定,划分标准不易掌握。微地形小气候因子没有反映出来个别具体因子难以反映(盐渍、酸度、通气)因子过多会复杂化指示植物经人为破坏指示意义不大改进:因子编码C.综合法方法:主导环境因子与生活因子的结合命名:用数码代号例子:京西石质山地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土壤:土层厚度、土壤肥力海拔:<400m低山丘陵L,400-800m低山ML,800-1200m中山M,1200-1600m中高山MH,>1600m高山H坡向与坡位:阳坡及丘顶部S,半阴半阳坡E,阴坡N,沟谷VS:S,SW,W;E:E,SE;N:N,NW,NE;S’:S,SW,W,SE,E土层:>81cm,51-80cm,31-50cm,<30cm土壤肥力:ⅠⅡⅢⅣ京西山地立地条件类型表土壤肥力海拔坡向及部位Ⅰ级土层厚度>81cmⅡ级土层厚51-80cmⅢ级土层厚度31-50cmⅣ级土层厚度<30cm低山丘陵<400m代号L阳坡及丘顶部SLSⅠLSⅡLSⅢLSⅣ半阴半阳坡ELEⅠLEⅡLEⅢLEⅣ阴坡NLNⅠLNⅡLNⅢLNⅣ沟谷VLV
低山400-800m代号ML阳坡及山脊SMLSⅠMLSⅡMLSⅢMLSⅣ半阴半阳坡EMLEⅠMLEⅡMLEⅢMLEⅣ阴坡NMLⅠMLⅡMLⅢMLⅣ沟谷VMLV
中山800-1200m代号M阳坡及山脊SMSⅠMSⅡMSⅢMSⅣ半阴半阳坡EMEⅠMEⅡMEⅢMEⅣ阴坡NMNⅠMNⅡMNⅢMNⅣ沟谷VMV
中高山1200-1600m代号MH阳坡半阳坡S'MHS'ⅠMHS'ⅡMHS'ⅢMHS'Ⅳ阴坡NMHNⅠMHNⅡMHNⅢMHNⅣ沟谷VMHV
高山>1600m代号H阳坡半阳坡S'HS'ⅠHS'ⅡHS'ⅢHS'Ⅳ阴坡NHNⅠHNⅡHNⅢHNⅣD.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条件类型
方法:用某一个树种的立地指数级来说明立地条件优点:可以反映出定量的关系,可以与多个环境因子建立关系。缺点:只说明效果,不说明原因。同一地位级代表的立地条件并不相同,采取的营林措施也不相同。立地指数必须与一定的树种相联系,不能成为许多树种的共同尺度,使用上不方便。桂花林场主要立地因子与杉木、马尾松立地指数(SI)关系SI杉木马尾松土壤质地粘、沙中壤、轻壤土层厚度坡型坡位平、凸凹梯平、凸凹梯<40cm上、全8.989.2510.1510.0710.4311.339.8610.0810.6110.5610.7811.31中、下10.0410.4011.3011.2211.5812.4810.5510.7611.3011.2511.4612.0040-80cm上、全10.2510.6111.5111.4511.7912.6910.6710.8811.4211.3711.5912.12中、下11.4011.7612.6612.5812.9413.8411.3611.5712.1012.0612.2712.81>80cm上、全11.1011.4612.3612.2812.6413.5411.1811.3911.9311.8812.0912.63中、下12.2512.6113.5113.4313.7914.6911.8612.0712.6112.5612.7813.31立地指数立地指数一定基准年龄时的林分上层树木平均树高树高与年龄的关系例:五十年为基准年龄,立地指数为20,指:树龄50年时树木的高度为20米。注:只适用于纯林、同龄林树高与树龄的关系AAAWdW/dtDw/d2t累积生长生长速度生长加速度树高、直径、重量、材积与年龄的关系H-树高
A-年龄a、b、c、k、m-参数山西吕梁刺槐、油松立地指数刺槐油松立地指数曲线SI-立地指数H-树高A-树木年龄A`-基准年龄a、b-参数知道树高与年龄,可以求出立地指数可以求出立地指数为80的树高年龄曲线异龄林的立地指数在异龄林中,树高与胸径的关系较为稳定,最为敏感和可靠。立地指数:优势木在标准胸径时达到的高度。H-树高D-胸径a、b、c-参数纯林同龄林立地曲线簇AA’(50)SIH6080100120美国阿巴拉强斯山南部天然白松林SI异龄林立地指数曲线簇DD’(14)SIH506070异龄红云杉林分的立地指数曲线立地指数与立地质量的关系立地指数与野外林地的大量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筛选出影响立地质量的主导因子,判别各因子与立地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不同立地的生长预测定量分析方法:多元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数量化理论ⅠLgH=a+b1(1/A)+b2(B)+b3(C)+……+bn(N)例:北京西山人工林Ht=2.1049+0.6773SF+0.3917EL+0.4040ASPR=0.8495S=0.68mR’SF=0.6567R’EL=0.4378R’ASP=0.3354Ht-上层高
SF-土壤肥力等级
ASP-坡向例:山西油松人工林SI=11.60799-1.100569EL-0.06406176SD
+0.200634ASPSI-立地指数
SD-坡度
ASP-坡向主要内容一、意义二、原则三、方法四、水土保持用材林树种选择五、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六、经济林树种选择七、适地适树一、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中国面积大,条件复杂,树种资源丰富对自然资源研究不透彻,科学营林历史短历史上有树种选择不当造成大面积损失的教训树种选择不当,不易很快显示出来,几年或几十年后才显示,后果严重二、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1.原则造林树种的各项性状(经济与效益性状)必须定向地符合既定的培育目标要求,即定向的原则造林树种的生态习性必须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即适地适树的原则树种形成的林分应长期稳定,即稳定性的原则经济有利,现实可行,即可行性原则三、树种选择的方法1.按培育目标定向选择树种2.按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树种3.对比分析选择树种4.现有人工林的调查三、树种选择的方法5.树种选择方案的统筹解决培育目标的综合性,长短效益的结合不同立地面积分布的不均匀性生态平衡的维持,树种的复杂性方法:多目标规划总目标:经济、生态效益三、树种选择的方法6.树种选择的程序在立地条件划分的基础之上,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不同立地上的适生树种。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比较培育目标,确定主要造林树种。根据种苗来源,栽培技术等因素,最后确定造林树种。同一地区,在选出主要造林树种的同时,还要选出次要造林树种。四、水土保持用材林树种选择1、速生性(轮伐期短)华南沿海:桉树、木麻黄南方丘陵:马尾松、杉木、松、桉树、毛竹华北平原:杨树、泡桐东北山地:落叶松黄土地区:刺槐、杨树2、丰产性3、优质4、其他五、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根系发达枝叶量大速生生物量高改良土壤能力强适应性强六、水土保持经济林树种选择早实、丰产、优质七、适地适树定义: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环境相适应,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取得最好的生长量。适地适树类型:造林树种的一定类型(地理种源、生态类型)或品种的生态特性与造林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1、适地适树的途径
选择改地适树改树适地2、适地适树的方法单因子对比分析多因子相关分析立地条件对比分析乡土树种与引种3、适地适树的标准一般标准成活、成林、成材成活、成长稳定、较高的生物量数量化标准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长量生物量主要内容一、造林密度的意义二、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三、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四、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五、种植点的配置一、造林密度的意义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也叫初植密度经营密度: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单位面积上立木的数量,也常用立木断面积等的百分比来表示密度的意义:造林密度与林分形成的速度延续影响到林分的生长、发育、稳定性林分的产量、质量和生态效益造林成本、种苗量、整地工程量后期抚育管理工作量和资金投入有关系研究造林密度的意义在于:充分了解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群体,以及该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使林分整体在发育过程中在人为措施控制之下始终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这种合理的群体结构使各个个体有充分的发育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营养空间,又使群体影响环境、协调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林分高生产力、高稳定性、高生态效益的目的。二、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对造林成活的影响对郁闭的影响对干、枝、叶量的影响对树冠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对高生长的影响对胸径生长的影响对材积生长的影响对生物量的影响对干形、材质的影响密度对造林成活的影响一般来说,密度与造林成活率无关具有群状配置时有影响在立地条件差而成活率较低时可适当增加造林密度,但是不能滥用密度对郁闭的影响造林密度大,郁闭早,反之则晚。郁闭的早晚与树种、立地、经营条件有关。郁闭早,可以减缓杂草与林木的竞争,但是郁闭过早,会引起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造成林木后期生长不良(树冠发育受阻),速生的阳性树种表现得更为突出。极端干旱条件下,不能要求树冠早郁闭,只考虑根系郁闭或林木个体的水分营养面积。密度对干、枝、叶量的影响
密度增加,叶量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数量后叶量几乎保持不变。如果始终保持密度不变,随林龄增加,林分的总叶量也不变,单株的叶量也不变,会影响到林木的直径和材积生长林分密度越大,地上部分的总生产量中,枝条所占的比例越小,干材所占比例越小,径级也越小。兼顾用材时要考虑工艺成熟时的材种规格。密度对树冠生长发育的影响密度对树冠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密度越大,平均冠幅越小。密度较高的林分冠幅生长较早衰。各种不同密度林分的平均冠幅到一定年龄后,各自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不再有太大的变化。N=10000/(CWS)密度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密度过大,会影响到林木的根系发育,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小,垂直分布也浅,甚至全林地的总根量也少。一般来说,随密度增加总根量、各级根量度减少。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较为复杂,研究结论不太一致。“有越密越高的趋势”,英国学者。“低密度的林分具有较高的高生长”,丹麦学者。“在一定的、较稀的密度范围内,由稀到密,促进高生长,在过密的情况下,增加密度,抑制高生长”,苏联学者。密度对高生长与径生长的影响密度对高生长的一般规律1高生长对密度的反映与树种的喜光性、分枝特性、顶端优势有关。较耐阴的树种、侧枝粗壮、顶端优势弱的树种,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有促进高生长的作用。密度对高生长的一般规律1高生长对密度的反映与树种的喜光性、分枝特性、顶端优势有关。较耐阴的树种、侧枝粗壮、顶端优势弱的树种,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有促进高生长的作用。密度对高生长的一般规律2不同立地条件,特别是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可能使林木对密度有不同的反映。过稀时杂草的竞争作用使树木生长受阻,过密时树木之间对水分的竞争使树木生长受阻。在湿润的地方密度对高生长作用不甚明显。密度对高生长的一般规律3密度对高生长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林木所处的密度范围。喜光速生树种,高密度抑制高生长,但在造林初期,适当加大密度可以促进高生长。密度对高生长的一般规律4一般来说,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作用,要比其它指标的影响作用小。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不大。例子:杉木100-300株/亩,马尾松100-900株/亩,林分平均高无明显差别。密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密度对胸径的作用随林龄而增加。密度对直径生长的影响与林木个体的营养面积有关,与冠幅、叶量的影响相一致。
CWD=a+bDReineke(1933)
N=aD-blogN=a-blogDa、b-参数N-单位面积株数D-林分平均直径他研究了14个树种之后,得到
logN=-1.605logD+KK-因树种而变的常数12~18年生刺槐林直径、冠幅的关系直径与密度的关系直径与冠幅的关系N=-331.28+15646.79/DR=0.9946人工落叶松林胸径、冠径与营养面积
胸径(cm)冠径理论值冠径实际值营养面积(m2)密度(株/hm2)按营养面积要求71.841.832.66375981.972.023.05327892.122.103.532833102.262.244.012494112.412.414.562193122.562.595.131949132.712.695.771733杉木各径阶林木树冠面积和密度指标
径阶实测值m2理论值m2密度指标(株/hm2)51.911.85540062.212.26442572.392.67375083.313.10322693.633.532805104.313.982513114.504.442250124.944.912037135.455.401845146.185.901695156.336.421560166.816.951439177.717.491335187.988.061241198.168.641155208.639.251081密度对材积生长的影响单株材积
V=(π/4)D2HfV-单株材积D-直径H-树高f-形数单株材积与密度
1/V=AN+BV=KN-aV-单株材积N-株数A、B、K、a-参数D随密度增加而减小,f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例:苏联欧洲松,250030000株/hm2,
f0.6180.689;
杉木林,2504250株/hm2,
f0.4540.553密度对单株材积的作用规律与直径相同,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杉木林分密度与材积的关系密度对蓄积量的影响M=VNM=(π/4)D2HNfM=KN1-a
=KN-b1/M=A+B/NN-株数蓄积量与单株材积、立木数量有关,二者互为消长。在林分充分郁闭以前,林分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立木的数量起主导作用。在林分充分郁闭以后,林分的产量不因密度的增加而产生明显的差异。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单株材积、立木数量二者达到平衡,到成熟林阶段时,不同密度林分的产量非常接近,蓄积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不再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这个量主要取决于树种、立地、栽培管理技术。即最终产量恒定法则。最大密度线实践中林分的密度不可能无限增加,随密度增加必然导致竞争产生自然稀疏调节林分密度。各阶段的最大密度和这个密度相适应的单株材积关系:
V≒KN-3/2
即二分之三法则、自然稀疏线最大密度线密度对生物量的影响符合最终产量恒定法则一般在幼林阶段,干、枝、叶等的干物质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密度以后就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任何密度范围内的林分,其生物产量最终是一定的。收获密度效果11个不同密度欧洲水青冈林
179-6732株/hm2,枯枝落叶产量2.8-3.0t/hm2不同密度的人工松林的总生产力
密度等级密度(株/hm2)林龄(年)人工林35年生时的鉴定14253035株数D(cm)H(m)材积(m3)连年生长量(m3)总生产量(m3)总生产力(%)稀2640100100100100128315.515.019949210中等5986245124106113140014.515.220766236密10154420126118121154113.015.021063254甚密22830568173149127193912.714.619226266密度对干形、材质的影响干形:密度大形数高,尖削度小节疤:密度大,节疤小材质:树干饱满,干形通直,早晚材不同。三、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总原则:以密度的作用规律为基础,以林种、造林树种、立地条件为主要考虑因子,使林木个体之间对生活因子的竞争抑制作用达到最小,个体得到最充分的发育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林分的生物量达到最大。1.根据林种确定造林密度水土保持林:密度宜大,但受立地限制。固沙林:要求密植,但受极端因子限制。农田防护林:以防风效果为依据,密度与透风稀疏相一致。经济林:以经济产品为目的,一般密度较小,以充分利用阳光。用材林:先密后稀,种间间伐利用;与材种、规格有关。薪炭林:密植,以不压抑群体产量为限。径流泥沙控制林带:密植。2.根据不同树种确定造林密度考虑因子:生长速度、冠幅大小、光照与水分需求喜光树种:初期生长快,宜稀植耐阴树种:初期生长慢,宜密植树冠宽阔、根系庞大:稀植树冠狭窄、根系紧凑:密植水肥消耗高:稀植耐干旱瘠薄:适当密植灌木树种:适当密植生长快、疏植影响干形:密植3.根据立地条件确定造林密度立地条件与密度的关系较为复杂立地环境容量:立地质量好,环境容量高,造林密度可大一些。经营目的:立地条件好,用于培养大径材,宜稀植。生长速度:立地条件好,生长速度快,宜稀植。立地条件极差:干旱宜稀植;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因低温、生长期短、土壤瘠薄可相对密植;在根茎、根蘖性杂草竞争激烈的地方,可相对密植。4.根据经营条件确定造林密度经营条件好,栽培技术细致,林木生长速度快,不用密植整地细致,水肥充足,苗木规格大、质量高,抚育管理强度大,相对稀植。5.根据经济条件确定造林密度造林成本与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造林成本的承受能力用材林的第一次间伐利用时间,间伐的材种、价格、销售市场、交通等。林农结合时农产品、林产品的综合效益。四、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
合理密度在一定的立地条件下,个体得到充分发育,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1.经验的方法对过去人工造林的密度进行调查,判断其合理性和进一步调整的方向条件:一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生产知识2.试验的方法用不同造林密度的试验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对主要造林树种,在典型生长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试验只能得出密度作用的生物规律,实际指导生产的密度范围,还要作进一步的经济分析。3.调查的方法调查不同密度下林分的生长发育状况,取得大量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种参数确定造林密度。重点调查因子:初植密度与第一次间伐的时间、林木生长的速度;密度与树冠大小、直径生长、个体体积生长的关系;密度与现存蓄积量、材积生长量、总生物量的关系;密度与树冠扩展速度、郁闭年限的关系。小径材:树冠扩展速度中径材:密度与直径关系4.查图表的方法依据当地主要造林树种的密度管理图或密度管理表确定造林密度按第一次间伐时要求达到的径级大小,在密度管理图上查出长到这种大小且疏密度高于0.8以上时的对应密度,以此密度再增加一定数量,以抵偿生长期可能出现的平均死亡率。杉木实生林分密度管理图刺槐理论密度径阶(cm)45678910理论密度(株/hm2)3580279822771904162514071233理论密度±2s(株/hm2)3402~37582620~29762099~24551726~20821447~18031229~15851055~1411径阶(cm)11121314151617理论密度(株/hm2)1091973872786712647589理论密度±2s(株/hm2)913~1269795~1151694~1050608~964534~890469~825411~767刺槐林合理密度株/hm2径阶(cm)合理密度郁闭度0.6郁闭度0.7郁闭度0.8平均范围平均范围平均范围4358021402041~225525063281~263128642722~30065279816791572~178619591834~208422382096~23806227713661250~147315941463~171918221680~19647190411421035~124913331208~145815231381~166581625975868~108211381013~126313001158~144291407844737~951985860~11101126984~1268101233740633~847863738~988986844~1128111091655548~762764639~889873731~101512973584477~691681556~806778636~92013872523416~630610485~735698556~84014786472365~570550425~675629487~77115712427320~534498373~623570428~71216647388281~495453328~578518376~66017589353246~460412287~537471329~613五、种植点的配置定义:种植点或播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排列方式意义:在造林及林木生长前期,对林木的光照、水分、养分利用及种间关系有一定的影响配置原则: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一般行向与等高线一致,特殊地方南北向。配置的形式行状配置正方形:株行距相等,树冠发育均匀长方形:行距大于株距,行内早郁闭正三角形:行距小于株距,相邻的种植点相互错开,树冠发育均匀品字形:相邻行的各株相对错开位置,树冠发育均匀配置的形式群状配置植生组配置,簇式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状配置,群内植株密集、群间的距离较大。群的大小与立地环境条件有关,从3、5株到几十株,群的数量一般为成林的密度,群的排列呈规则或不规则的,随地形而定。适用于恶劣环境条件、低产林改造、阔改针。人工林组成:构成林分的树种及其所占的比例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所组成的人工林单层林、复层林一、研究人工林组成的意义营养空间利用立地条件的改善林产品质量产量抵御灾害能力造林成功的可能性造林的难易1.营养空间利用充分利用营养空间地上、地下、时间差耐阴性(喜光、耐阴)根型(深、浅,密集、分散)生长特点(速、慢,前、全)嗜肥性(营养元素量、时间)2.立地条件的改善林内环境因素梯度变化,利于多样生物枯落物成分复杂,改善土壤作用强防止单一元素过量吸收、有害分泌物积累例子:杉木连作、桉树连作核桃楸3.林产品质量产量营养利用充足,总蓄积量高自然整枝能力强,木材品质好例子:杞木×柏木,增产30.5%
加杨×刺槐,增产60%杉木×檫树,增产15.4%马尾松×火力楠,303.5m3(累计3次间伐量),纯林马尾松153.5m3,纯林火力楠137.3m34.抵御灾害能力火灾:针阔混交阻燃,温度低、湿度大病虫害:阻断传染病源,树种多、食物多、天敌多不良气象因素:常绿与落叶混交防止雪折、雪倒,深根与浅根混交减轻风害5.造林成功的可能性小老树改造:加杨、杉木纯林加杨×刺槐,纯林杨树135.7m3/hm2
混交林杨树135.7m3杉木×马尾松(干热丘陵区),杉木生长加速经济林改造:核桃×刺槐,15年生未结实核桃,树势增强开始结实二、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树种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种间关系的作用方式种间关系的主要类型种间关系的变化6.造林的难易纯林造林技术较简单混交林营造技术复杂1.树种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是指生长在一起的两个以上树种通过相互作用对另一方生长发育、生存所产生的利害关系。混交林中不同树种间的关系实际是一种生态关系,即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条件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树种通过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形式改变环境而对另一方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如果两个树种的生态要求差别大、或要求都不高,表现为互助的关系;如果两个树种的生态要求都比较高,则表现为竞争的关系。2.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种间关系表现为:有利(互助、促进)、有害(竞争、抑制)单方利害:它树种利害,自身不害不益双方利害:多个树种均有利害种间的利害主要与树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生态习性差异、幅度大小不同树种间的利害关系是随时间、环境和其它条件而变化的3.种间关系的作用方式机械方式混交林中一树种对另一个树种造成的物理伤害生物方式不同树种通过杂交授粉、根系连生、寄生等发生的种间关系生物物理方式一树种在其自身周围形成特殊的生物场,对接近这一生物场的其它树种产生的影响生物化学方式一树种地上部分和根系在生命活动中不断向外界分泌或挥发某些化学物质,并进而对相邻的其它树种产生影响生理生态关系:一树种通过改变小气候和土壤水肥条件而对另一个树种产生影响4.种间关系的主要类型树种分类主要树种:培育对象,优势树种伴生树种: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促进主要树种生长的乔木树种,一般不占优势灌木树种:一定时期与重要树种生长在一起,发挥有利特性的灌木树种树种的混交类型
根据树种在混交林中的地位,按照每个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人为搭配在一起形成的树种组合类型,即乔木混交类型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
两个以上目的树种混交,充分利用地力阳×阳:单层林,种间关系出现早、激烈阳×阴:复层林,种间关系易调节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目的树种与辅佐树种的混交,即主伴混交形成复层林,林分稳定性高,伴生树种多为耐阴的小乔木,种间关系易调节。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目的树种与灌木的混交,即乔冠混交类型种间关系缓和,矛盾易于调节,林分稳定性高。灌木的进退:初期-郁闭-疏开存在-衰弱-恢复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灌木混交目的树种与辅佐作用的乔木和灌木混交,即综合混交类型林分稳定,种间关系易于调节针阔混交、乔灌混交、阴阳混交5.种间关系的变化混交林中的树种的种间关系,随时间、立地、混交技术而发展变化林木个体发育,需要更大的空间立地条件不同,树种的竞争力不同混交方法、比例、造林、抚育技术影响树木的竞争关系三、混交林的营造技术
混交树种的选择混交方法混交比例混交林的应用条件混交林的培育措施1.混交树种的选择混交树种:伴生树种、灌木树种原则:适地适树,最大限度地发挥辅佐、护土、改土作用,给主要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选择的条件与主要树种有不同的生态要求,不同的生长特点,不同的根系类型与主要树种的矛盾不能太大,理想的是生长较慢、较耐阴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最好具有较强的耐火和抗病虫害特性,不能与主要树种有共同的病虫害与主要树种大体在相同的轮伐期内同时成熟最好是萌芽力强、繁殖容易的树种南方常用混交类型杉木×马尾松、香樟、柳杉、木荷、檫树、火力楠、毛竹马尾松×杉木、栎类、栲类、木荷、台湾相思、红锥(赤黎)、柠檬桉桉树×大叶相思、台湾相思、木麻黄、新银合欢北方常用混交类型红松×水曲柳、胡桃楸、赤杨、紫椴、黄菠萝、色木、柞树落叶松×云杉、红松、樟子松、桦树、山杨、水曲柳、胡枝子油松×侧柏、栎类、刺槐、元宝枫、椴树、桦树、山杨、紫穗槐、胡枝子、黄栌、沙棘杨树×刺槐、紫穗槐、沙棘、胡枝子2.混交方法混交方法:参加混交的各个树种在造林地上的排列方式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星状混交植生组混交株间混交又称行内混交、隔株混交在同一种植行内隔株种植两个以上的树种特点:种间关系发生较早,施工麻烦适用:乔灌混交,种间矛盾小的树种行间混交又称隔行混交一种树种的单行与另一个树种的单行依次栽植的方法特点种间关系发生在郁闭以后,矛盾易调节,施工较简单适用乔灌混交、阴阳混交带状混交一个树种连续种植3行以上,两个以上树种依次种植的方法行带混交特点良好的混交效果出现在林分生长后期,种间关系容易调节,施工方便适用矛盾较大、初期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树种块状混交又称团状混交将一个树种栽植成一片,与另一个栽成一片的树种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规则、不规则块状混交特点有效利用种内、种间关系,配置灵活,施工简单适用喜丛生的针叶树种,矛盾较大的树种,次生林改造,地形破碎的造林地星状混交将一树种的少量植株点状分散地与其它树种的大量植株栽植在一起的混交方法特点种间关系比较融洽,混交效果较好适用强阳性树种与幼树时需遮荫的树种杉木×檫木,刺槐×杨树,马桑×柏木植生组混交种植点为群状配置时,在一小块状地上密集栽植同一个树种,与相距较远地密集栽植另一个树种的小块状的混交的方法特点种间关系发生的较晚,矛盾容易调节,施工麻烦适用人工更新,次生林改造3.混交比例混交林中各个树种所占的比例混交比例与种间关系的发展趋势、林木生长状况、混交效益有关调节混交比例,防止竞争力强的树种过分的排挤其它树种,使竞争力弱的树种维持一定数量,保持混交林的稳定确定混交比例的原则确保主要树种始终占优势,依据立地、树种、混交类型来确定;应预估到将来树种比例的发展趋势;在自然状态下,竞争力强的树种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混交比例不宜过大;主要树种的混交比例宜大一些;伴生树种的比例可小一些;立地条件好,混交树种的比例可小一些;立地条件差,宜增大灌木的比例;综合混交类型,混交树种的比例宜大一些。一般来说,混交树种的比例在造林初期占25-50%4.混交林与纯林的应用条件纯林: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及经济林,可营造纯林;生产中小径材,可营造纯林;立地条件极端严酷(严寒、干旱、水湿、盐碱、贫瘠等),只能造纯林;直干性强、生长稳定、天然整枝能力强的树种造用材林,可营造纯林;某个材种在近期市场销路畅通时,可造纯林;资金不足时,可营造纯林。混交林:防护林应尽量营造混交林;以大径材为培育目的时,可营造混交林;除极端的立地条件外,一般立地都可以营造混交林;某些树种的人工纯林虫害过于严重,又不易防治时可营造混交林;木材市场变化较多时,可营造混交林;立地条件好时,可营造混交林。造林地的整地是指造林前通过人工措施对造林地的环境条件进行改善,以使其适合林木生长一、造林整地的作用1.改善立地条件2.保持水土3.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1.改善立地条件改善小气候改善土壤水分改善土壤养分改善土壤通气性2.保持水土整地是坡面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切断了径流线,改变了坡面径流状况增加了土壤入渗能力和土壤持水能力径流得到了就地拦蓄3.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种子发芽、苗木根系愈合生长的环境条件得到了改善:温度、水分、通气性整地后植物的物候期改变整地后苗木的根系发达,吸收根增加立地条件越差整地的效果越明显二、造林地的清理目的:改善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卫生状况对象:荒坡上影响造林的灌木、杂草、竹类,采伐迹地上的枝桠、梢头、站杆、倒木、伐根方式: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方法:割除、火烧、堆积、挖除全面清理全部清除天然植被和采伐剩余物火烧清除(炼山)炼山可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灰分,消灭病虫害,清理造林地彻底,便于造林施工易引起水土流失化学药剂清除清理效果显著根据植物生长特性、生长发育状况、气候条件选用合适的药剂带状清理以种植行为中心清除其两侧植被,或将采伐剩余物堆成条状割除时间:灌木、杂草营养生长旺盛期,尚未结实或种子尚未成熟,地下积累的养分少,茎干容易干燥的季节。
割除
时间:夏末秋初、冬季或春季方向:山地--与等高线平行或与种植行一致
平原--南北向带宽:1~3m,相当于保留宽度的0.5~1.5倍
N=2Hctg(90-φ-σ)N-刈割带宽(m)H-植被的平均高(m)φ-刈割地区的地理纬度
σ-太阳赤纬化学药剂处理
将药剂喷洒成带,留下一定宽度的保留带
块状清理以种植穴为中心清除其四周植被,或将采伐剩余物归拢成堆的清理方式割除块状地的面积可根据植物的高度确定。面积小虽比较省工,但过于分散,不便施工,易压抑栽植的幼树面积大接近带状清理块状清理生产上一般应用较少带状清理以种植行为中心清除其两侧植被,或将采伐剩余物堆成条状的清理方式割除时间:灌木、杂草营养生长旺盛期,尚未结实或种子尚未成熟,地下积累的养分少,茎干容易干燥的季节。块状清理块状清理是以种植穴为中心清除其四周植被,或将采伐剩余物拢成堆的清理方式。块状的面积可根据植物的高度确定。三、造林地的整地1、整地的方式方法(1)全面整地(2)局部整地2、整地的技术规格质量指标断面形式、深度、宽度、长度、间距1、造林整地的方式
(1)全面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的整地方法。全面整地可用于平原地区,主要是草原、草地、盐碱地及无风蚀危险的固定沙地。全面整地也可在限定的条件下用于石质山地和黄土高原地区。还应注意,无论北方还是南方的山地,全面整地都不宜连成大片,坡面过长时,山顶、山腰、山脚应适当保留原有植被。(2)局部整地带状整地呈条状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改善立地的作用强。块状整地呈块状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灵活性大,省工,成本较低。带状整地山地带一般沿等高线走向,平原地区一般为南北走向。带的长度依据地形条件、整地的断面形式而定。带状整地主要用于地势平坦或较平整的坡地。带状整地的断面形式1山地:水平阶:阶面水平,阶外缘培修土埂或无,宽度一般为0.5-1.5m,长度一般为1-6m,随地形而定。适用于土层较薄的石质山地与黄土地区。水平沟:断面形成梯形沟,外侧修埂,沟口宽0.5-1.0m,沟宽0.3-0.5m,沟长4-6m。
适用于陡坡、土层较厚的山地。反坡梯田:田面向内倾斜3-15°反坡,田面宽0.5-2.0m,长度依据地形而定。适用于黄土中缓坡地形。撩壕:宽度为0.5m,深度为0.3-0.5m。要挖去心土,回填表土。
适用于土层薄、土壤黏重的南方山地。
带状整地的断面形式2平原:带状:连续的条状,带面与地表平,带宽0.5-1.0m,深度30-40cm,长度不限。适用于无风蚀危险的地方,荒地、撂荒地、退化草牧场等。高垄:连续的条状,垄宽0.3-0.7m,垄高0.2-0.3m,长度不限,垄两侧有排水沟。适用于水分过剩的迹地、草地、盐碱地、水湿地。块状整地排列方向应当与种植行一致山地沿等高线,平原呈南北向穴的直径一般为0.5-1.0m适用于山地、平原各种地形,特别是风蚀严重、迹地伐根较多的地方块状整地的断面形式穴状:圆形穴坑,穴面与原地面平或成水平面,穴径0.4-0.5m,深度0.3-0.6m。
适用于岩石裸露土层薄的地方。块状:正方形或矩形坑坑面保持水平,边长0.4-1.0m,深度0.4-1.0m,外侧修埂适用于山地土层比较厚的地方或经济林。鱼鳞坑: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坑面低于原地面,成水平面,一般长径为0.7-1.5m,短径为0.6-1.0m,深30-50cm,外侧有20-30cm高的埂。适用于水土流失严重、地形破碎的山地。高台:正方形或矩形平台,台面高于原地面,边长为0.3-0.5m,台高25-30cm,一侧有排水沟。适用于水分过多的迹地、采伐迹地、盐碱地等地方(1)断面形式断面形式是指整地时的翻垦部分与原地面所构成的断面形式断面形式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立地条件而定在水分缺乏的干旱地区,为了收集较多的水分,减少土壤蒸发,翻垦面要低于原地面;在水分过剩的地区,为了排除多余的水分,翻垦面要高于原地面。2、造林地的整地技术规格(2)深度是指翻垦土壤的深度在条件许可时应适当增加整地深度在干旱地区的整地深度要适当大一些,以蓄积更多的水分在阳坡、低海拔地区整地深度应大一些;土层薄的石质山地应视情况而定;土壤有间层、钙积层、犁底层时整地深度应使其通透。整地深度应考虑苗木根系的大小整地深度应考虑经济条件(3)宽度树种:树种所需要的的营养面积大小坡度:坡度缓可适当地加大整地的宽度,坡度大时整地宽度太大工程量也大,也容易使坡面不稳定,不宜太大。植被状况:植被生长较高影响苗木的光照时可以适当加大整地的宽度,否则可以窄一些。经济条件:整地宽度越大工程量越多,整地成本越高。(4)长度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延长整地的长度,以使种植点能均匀配置。地形破碎,影响施工时可适当的小一些,依据地形条件灵活掌握。使用机械整地时应尽量延长整地的长度。(5)间距间距主要依据造林密度和种植点来确定。山地的带间距主要依据行距确定,要考虑林木发育、水土流失等因素。翻垦与未翻垦的比例一般不高于1:1。四、整地的季节
选择适当的整地季节,可以充分利用外界环境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提高整地质量,减轻整地劳动强度,降低造林成本,促进苗木成活。整地的季节大多数地区为春、夏、秋三个季节,依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而定。提前整地提前整地(预整地):整地时间比造林季节提早1-2个季节。提前整地的时间与造林的时间要掌握好。整地太早时根茎性杂草大量侵入使立地恶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整地与造林之间应当有一个降水季节,以蓄积更多的水分。盐碱地、沼泽地一般要提前一年整地,以使盐分得到充分淋洗,盘结的根系得到分解。选择在雨季整地,土壤紧实度降低,作业省力,工效高。随整随造整地与造林同时进行一般情况下,这种做法因整地对苗木成活的作用有限,常因整地不及时影响造林进度,应用的比较少。在风蚀比较严重的风沙地、草原、退耕地上可以应用。新采伐迹地上应用效果比较好。A部播种造林将林木的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上进行造林的方法一、播种造林的特点与应用条件二、人工播种造林三、飞机播种造林四、播种造林的季节和时间一、播种造林的特点与应用条件优点:有利于形成自然、匀称、完整的根系分布,幼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多棵种苗形成群体,可淘劣留优,技术简单,节约劳力,成本低。缺点:种子发芽要求较好的立地条件,干旱、高温、寒冷、霜冻、风沙、灌木杂草茂盛的地方不易成功,用种量大限制应用范围,易遭受鸟兽危害,抚育费用高。应用条件:种粒比较大、易发芽、种源充足的树种,造林地水分条件较好、杂草少、各种灾害轻的地方,人烟稀少、劳动力缺乏的地区。二、人工播种造林1.播前的种子处理目的:完成种子发芽准备,加速种子发芽,缩短留土时间,保证出苗整齐,预防动物及病虫害的危害。措施:消毒、拌种、浸种、催芽。春播时深休眠种子要催芽。春播时逼迫休眠种子应浸种,但是如果造林地比较干旱、晚霜与低温危害严重不宜浸种。雨季一般播种干种子,如果能准确掌握雨情时也可浸种。秋季播种时一般都不浸种、催芽。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地方应进行消毒液浸种、闷种或拌种2.播种方法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裸露条件下发芽。工效高,成本低。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树种。条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种,可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播后要覆土镇压。可进行机械化作业。种子消耗量比较大适用条件:迹地更新,次生林改造主要为灌木树种和个别乔木树种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种的方法。根据树种的种粒大小,每穴均匀地播入数粒到数十粒种子。播后覆土镇压。操作简单、灵活、用工量少。适用条件:适用各种立地条件。大、中、小粒径的种子都适用。块播:在大块状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块状面积一般在1m2以上。可形成植生组。施工比较复杂。适用条件:已有阔叶树种的天然更新迹地引入针叶树种沙地造林3.播种量主要由树种的发芽率和单位面积上要求的最低幼苗数量来决定,与播种方法有关。大粒种子:2~3粒/穴核桃、胡桃楸、板栗、三年桐等次大粒种子:3~5粒/穴栎类、油茶、山杏、文冠果等中粒种子:4~6粒/穴红松、华山松等小粒种子:10~20粒/穴油松、马尾松、樟子松、云南松等特小粒种子:20~30粒/穴柠条、华棒等缝播:在未整地的造林地上,挖窄缝、小穴播入种子,或选择石块、灌丛、草丛下方开缝播种。不宜被鸟兽发现。4.播种技术技术关键:覆土厚度放置方式均匀程度覆土厚度:影响因素:种粒大小、造林季节、土壤质地、水分状况大粒种子5~8cm,中粒种子2~5cm,小粒种子1~2cm,一般粒径的2~3倍。秋季播种覆土厚,春季薄;土壤湿度大宜薄,湿度小宜厚;沙质土宜厚,粘质土宜薄。放置方式:种子的缝合线垂直于地面(核桃、胡桃楸)种子的缝合线平行于地面(栎类、板栗)种子要放置均匀三、飞机播种造林利用飞机撒播裸种或包衣种子的造林方法适用于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劳力缺乏的大面积荒山、沙漠、采伐迹地造林飞播造林成功的关键是掌握播种的时机、播区的条件、种子质量1.播区的确定与植被处理一般播区的降雨量应比较高播区要求连片集中,面积大,在1~5万亩,最好为长方形。最好与主风方向平行。地形高差不宜过大。立地条件适合播种的树种。覆盖度过高时要进行处理。2.树种的选择及种子处理种子要求:种源充足、适应性强、种子粒径小、发芽迅速、重量较轻种子处理:播前要进行种子品质检验干播或大粒化处理我国飞播造林成功的树种:马尾松、云南松、油松华山松、黄山松、思茅松、黑松、台湾相思;踏郎;沙蒿;沙打旺侧柏、臭椿、漆树、赤杨、桦木、乌桕、马桑、花棒、沙棘、梭梭3.播种量造林区的气候、土壤、种子质量、经营条件油松、云南松:3.75~7.5kg/hm2黑松、马尾松、高山松: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房子贷款合同样本
- 农村玉米地收购合同样本
- 修建项目厂房合同标准文本
- 农场林地出租合同标准文本
- 中介与卖房合同样本
- 个人工装合同样本
- 出售闲置书桌合同样本
- 个人退股协议合同标准文本
- 冷冻产品购销合同标准文本
- 冰箱设备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山东省国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民航飞机航电设备故障检测与诊断》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招聘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广东公需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试题及答案
- 2025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学习解读课件
- 防极端天气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2025年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奔驰事故留修专员年终总结
- 2025电工(高级技师)技能鉴定精练考试指导题库及答案(浓缩500题)
- 患者隐私保护培训课件
- 2025年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