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景及其创设策略研究》中期报告_第1页
《问题情景及其创设策略研究》中期报告_第2页
《问题情景及其创设策略研究》中期报告_第3页
《问题情景及其创设策略研究》中期报告_第4页
《问题情景及其创设策略研究》中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问题情景及其创设策略研究》中期报告洛阳市五十八中学初中化学课题组撰写:黄青立课题名称:问题情景及其创设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LYKT141309课题负责人:洛阳市五十八中学黄青立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能够提供学习资源的场景,以此为支撑起动教学,使学生产生智力和情感的需要和体验,促使学生实施学习活动,同时通过情境中传播的信息,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产生问题;创设实践情境,帮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设置社会化情境,促进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选择合适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觉的参入到认知过程中。这既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也使化学教学得到了优化,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的背景追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更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课题提出的背景之一:中考导向近年来,中考试题中不断出现情景设置类试题,以社会生活、生产为背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命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例如2013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第4题:2013年5月在郑州举办的第八届中博会上,河南“好想你”枣等果蔬类产品颇受青睐。水果、蔬菜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A.维生素B.油脂C.淀粉 D.蛋白质课题提出的背景之二:课标宗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课题提出的背景之三:现实背景化学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的起始学科,却又直面中考,此阶段学业沉重,来自老师、家长的压力明显增大,身心较为疲惫,主动学习之热情有所降低,教学中若无有效的情景创设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则难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难以维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授课教师同样面临来自学校各种评比的压力,为了进度,于是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填鸭式教学,漠视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受制于教,“好心”抹杀了学生的思维灵感和学习兴趣。课题提出的背景之四:有心无力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倒是能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寄望通过生活中鲜活的实例或生动丰富的视频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触动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促进学生进入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但有时候,梦想与现实总有一段距离,由于不善创设化学情景或缺乏对有效情景的把握,使得情景创设没有达到创设的初衷。如:=1\*GB2⑴、情景缺乏目的性。一堂课后学生的脑海中只留下情景,却没有让目标内容留下印记;=2\*GB2⑵、情景缺乏关联性。“生活原型”的引入与授课内容格格不入,有时甚至起到误导作用;=3\*GB2⑶、情景滥用多媒体。在感官上的确能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振奋学生的情绪,却忽视了学生的化学思考……。课题提出的背景之五:功利主义有的教师也深知情景教学的优势,更明白情景教学对学生后续发展的影响力,但由于受到中考的限制以及功利主义的作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实施抽象的说教,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大搞题海战术,漠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很少提问题、不善于提问题、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知识情感。知识是学习者与情景互动的产物,只有在它所产生及应用的活动与情景中去解释,才能产生意义。因此,如何创设教学情景并能巧妙应用,已成为当前新课程化学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情境教育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架起探究的桥梁和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使学生在积极思维、消化知识的过程中改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态度,新颖有力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的课堂气氛,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达到多元化的素质教育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人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感环境中进行的,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在社会生活实际中,有许多事物都与化学有关。我们若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经常从中选取为学生喜闻乐道的生活事例、社会热点问题、科学史实及高新科技等作为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定能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情感环境,从而有力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2.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适宜的学习情景能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蕴含着知识存在的背景,有利于学生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散地思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发展探究能力和相互合作学习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能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有力的支持。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学习有关主题内容,并逐渐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实践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在许多探究活动中设置的交流与讨论等情景,不但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特长,而且有利于学生相互合作学习。4.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俗话说:教学相长。情境教学实践不仅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提高了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活跃了教学科研气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还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职业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学,为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5.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促进了师生角色体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情境教学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需要师生相互尊重,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朋友式的而不是服从式的,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建立一个和谐的、宽松的学习氛围,来缩短学生与同学、与教师、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由过去的课堂领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从而激发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他们之间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互相合作,互相吸纳对方的智慧,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民主精神、平等观念等现代意识。二、课题研究主要目标本课题旨在对如何“科学”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有效的情景教学进行研究。将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对由实验、生活、多媒体等各个方面引发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中问题情景的合理创设时机进行研究,从而对整个九年级教材的问题情景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设计,使之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服务。使情景素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之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中激发、引导、促进、贯穿等作用,既激发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能够全面正确理解情境创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大意义。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初中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形成优势课程集群效应,初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特色。2、学生目标:通过化学情境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3、教师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创设课堂有效问题情境为基点,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化,在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教师的有效转变。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情境教学的概念,首先由Brown、Collin、Duguid在1989年一篇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SituatedCognitionandtheCultureofLearning)的论文中提出。他们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知识绝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教师上课时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展开,创设恰当合理的教学情境,使课本上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德国一位学者曾经的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将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是将它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将盐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接受,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有意义的。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能够提供学习资源的场景,以此为支撑起动教学,并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智力和情感的需要和体验,自发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通过情境中传播的信息,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是针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纯知识性、机械性认同式学习、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在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出的教学体系。它区别于其他教学,尤其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情境教学把自然状态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散存在的情境,经由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为加工过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序集中起来的学习情境来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则从情境出发开始和完成学习,获取情境中的知识。知识来源于真实的活动和情境,并且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被完全理解。因而,只有在丰富的、社会性的真实情境中获得知识,人们才能真正的理解它的内涵,并正确、灵活的使用知识。学生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例如我们向学生介绍化学变化时,如果离开了那些可感知的、学生生活中看见过的蜡烛燃烧、食物变质、钢铁锈蚀等现象,而要求学生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这种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可见,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必然是建立在可感知的情境层面基础之上的,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建构知识的内在认知基础出发来创设情境。感知是记忆的基础,形象记忆是最主要的记忆方式,教学中把记忆内容与化学情境相结合,以情境作为记忆的载体,就是发挥形象记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那些生动的化学问题情境,其形成的鲜明形象可以实现长时记忆。从心理学上看,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而大脑右半球则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感受的活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老师的分析讲解,还是学生的单项练习,主要是逻辑的、无感情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情境教学,往往是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体验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主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兴奋表达,主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兴奋思维。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挖掘了大脑的潜在力量。因此,情境教学可以获得比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只有15至20分钟的时间最为集中,其余时间容易走神和分心,而诱发学生兴趣的规律有两条:当所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时;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新的涵义时。因此,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并学以致用的意识。充满悬念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好的情境能产生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启思路,活跃思维,主动去探索。如学习“灭火原理”时,先播放用泡沫灭火器扑灭火灾的视频,使学生顿生悬念:灭火器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灭火器内部盛放的物质是什么?怎么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呢?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泡沫灭火器的构造和产生CO2气体。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而初中化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全面性、发展性等特点,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由表及里地认识化学世界。四、课题研究过程(一)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课题实验将从2013年12月立项到2014年12月结束,研究时间持续一年,研究过程经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2月)1、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有关初中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课题标准,通过课题论证。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问题情境教学研讨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3、组织课题成员学习新课程理论、问题情境教学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课堂,谈困惑。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1、成立《问题情景及其创设策略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上研究课。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3、积极探索适合初中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积极开展研究课活动等。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4年5月—2014年7月)1、全面、深入地开展问题情境教学研究。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每周要推出至少一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2、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和交流,每周开一次经验交流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3、选择初中化学教学中典型课题,进行重点分析,设计部分适当的教学情境,全组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利用教研活动、每周的集体备课组织教学研究课,并集体交流讨论,改进与完善教学情境的设计。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1、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对各种不同的情境达成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创设情境的不同策略。2、尊重学生的认识起点,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果。3、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每周组织一节校级示范课,推广课堂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4、研究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分配问题,总结创设情境在一堂课中所花费的时间,总结挖掘时间效益,追求教学实效的途径和方法。第五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2、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我校其他学科教师学习借鉴。3、对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4、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二)课题研究主要措施1、寻找理论依据,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撰写研究论文。2、确定课堂内容,立足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3、课堂实践操作。选择典型课题,进行重点分析,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全组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4、整理调整。利用教研活动、每周的集体备课组织教学研究课,并集体交流讨论,改进与完善教学情境的设计;再实践。五、研究阶段结果分析(一)课题研究取得的几点突破:1、通过合理化搭建合作学习小组将有效教学的实践落到实处,初步提出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2、提高了学习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关注弱势群体在课堂学习中的成长,形成有效改善弱势群体的指导建议。3、通过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教师深入课改的积极性。4、明确了教师与学生的定位。学生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将来的要对社会负责的人。教师是化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5、课题组成员经常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教学方法,使课题组成员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表达方式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通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切实提高了课题组老师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通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实验班级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在曾经压抑的课堂中,重新找回了自信,变的敢说、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变的敢和别人交流沟通了;变的对化学有着特别的感情和兴趣......所有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课题组成员的收获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理论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从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中,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一年来,我课题组全体成员撰写论文多篇,形成案例多则,上研究课多次。课题组老师们先后以研究论文、研究案例、教学设计等为形式,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多篇论文在论文评比中获奖。尤其是课题组的黄青立老师在课题立项之前就已开始进行先期的研究,撰写的《揭开物质推断的密码》、《燃烧的条件》获省优秀教学教研成果一等奖。被评为洛阳五十八中学教学教研先进个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司媛媛老师在洛阳市中小学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也积累了不少的研究心得等第一手的资料,它们记录了研究过程中每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司媛媛老师的研究心得记录了对很多化学疑难问题很好的处理方法,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其他老师提供了学习研究的材料,梁利华老师、曹帅朝老师、陆晓红老师平时记录的心得体会更是详细的记录了他们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都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六、成效分析虽然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在毕业班,教学任务重,时间比较紧张,课题实践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践证明,这种教育理念是受欢迎的,符合教育规律和教学改革的。1、实验课得到校领导、实验班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气氛热烈。2、逐渐建立起一套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的情景课堂教学模式。3、使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新的教学理论,培养了他们的教研意识,了解了教学改革实践的方法和步骤。4、已有多篇论文、案例发表,组内教师在各项赛事中获奖。七、今后努力方向更广泛地听取学生的心声,深入分析青少年心理,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化学的学科优势,将“以人为本”的实践进行下去,将“以人为本”的观念推广到中青年教师中去,研究出更多更生动活泼的情景教学模式是我们的方向。八、课题组成员主持人:黄青立 成员:方磊、曹帅朝、陆晓红、司媛媛、梁利华

、王会丽 九、参考文献1.郑勇、陶三发等著:《情境·探究·建构—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山东教育出版2007版。2.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情景及其创设教学策略研究[J].化学教育,2004(12)17-203.毕华林,亓英丽.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化学教育,2000,(06):44.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8;6.李吉林等:《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张玉民主编:《新课程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培养与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8.曾凡玲.新课程理念下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探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9.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8):3410.杨玉琴,王祖浩.教学情境的本真意蕴[J].化学教育.2011,(10):3011.周军.创设情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魅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3):11512.赵广义.“情境创设”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22-23十、中期研究成果展示:《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案例司媛媛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课题的知识,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学生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探究,归纳延伸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气体的制法提供了科学依据。课本没有对实验做过多的叙述,学生就算对教学内容作了充分的预习,对实验现象也只是作出推测。因此,我将本节改为实验课,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片断一:

㈠迷团大派送(导入)

师:表演“能灭火的茶壶”这个魔术。问:“谁知道其中的奥妙呢?”

生:(经过交流,得出结论)“噢,原来是二氧化碳搞的鬼呀!”

师:(乘胜追击,继续提问)“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制取这种神秘的气体呢?”

生:“想。”

从而自然过渡,引出课题。

(反思:我根据初中学生有很强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特点,以魔术“能灭火的茶壶”引入新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伊始就牢牢抓住了学生。)

教学片断二:

=2\*GB4㈡体验无极限

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验证。

1、给定仪器设计实验装置。

师:老师将实验仪器分成了十套,每个实验台上的装置都不同,请同学们按给定的仪器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验证收集的气体。

(因本节课仪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