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古诗词阅读-2023年三升四语文暑假专项知识点(教师版)_第1页
专题12 古诗词阅读-2023年三升四语文暑假专项知识点(教师版)_第2页
专题12 古诗词阅读-2023年三升四语文暑假专项知识点(教师版)_第3页
专题12 古诗词阅读-2023年三升四语文暑假专项知识点(教师版)_第4页
专题12 古诗词阅读-2023年三升四语文暑假专项知识点(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古诗词阅读(教师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古诗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明确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期末统考的语文试题,诗歌鉴赏题考查多为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主题情感,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赏析诗歌语言等。一、复习要点1.有关古诗文的作者、作品、年代等文学常识的填空、判断、选择和连线题2.默写古诗,补充古诗。3.理解诗句或古文句子的字词和句子的意思。4.根据古诗内容填空。5.填写古诗文名句题。6.读诗句,想象画面。7.简单的句子赏析。8.体会古诗文所蕴涵的哲理题。(附)三年级学习古诗文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整理如下图:二、常见的考查形式常考题型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④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⑤这首诗(词)是怎样描写景色的?三、理解诗歌内容(主题)1.考查范围内的诗词作品的思想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诗词类型常见情感典型篇目写景抒怀诗恬淡安适《山居秋暝》送别诗依依惜别、惆怅伤感《送孟浩然之广陵》爱国诗关心国事、忧国忧民《闻官兵收复河南河北》战争诗爱国忧民、关心国事《雁门太守行》思乡诗悲秋思乡《静夜思》《天净沙·秋思》山水田园诗寄情山水、向往大自然《游山西村》讽喻诗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怀古诗借古讽今、爱国忧民《登幽州台歌》《赤壁》边塞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从军行》《出塞》2.三年级上、下册学习的古诗词。上册:《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下册:《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元日》《清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四、古诗写作技巧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听结合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等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其他其他:衬托、对比、烘托、比兴、用典等一、古诗词阅读。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②泥融:泥土滋润,湿润。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1)诗中描写的动植物有:。(2)根据提示在诗中标出重音。诗中“”字写出了春天的色彩美;“”字写出了春天的芳草美;“”字突出了春景的动态美;“”字突出了春景的静态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判断对错,对的在后面打“√”,错的在后面打“×”。①第一二句的意思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②诗的第三句写的是静景,第四句写的是动景。这两句动静相间,相映成趣。()(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燕子”和“鸳鸯”分别在做什么?【答案】(1)花草

燕子

鸳鸯(2)丽

睡(3)√×(4)燕子衔泥筑巢,鸳鸯在恬然静睡。【详解】(1)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春风花草香”中可以找到“花草”,从“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可以找到“燕子”和“鸳鸯”。(2)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阅读古诗时,我们不仅要做到朗读成诵,还要能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了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的字词就容易了。“迟日江山丽”中的一个“丽”字写出了春天的绚丽多彩;“春风花草香”中的一个“香”字写出了春天的芳草美;“泥融飞燕子”中的一个“飞”字写出了春景的动态美;“沙暖睡鸳鸯”中的一个“睡”字写出了春景的静态美。(3)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①正确。结合注释可知前两句的的意思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②错误。从第三句的“飞”可以知道这句诗写的是动景,从第四句的“睡”可以知道这句诗写的是静景。(4)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是: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根据意思可知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在暖和的沙子上睡觉。2.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村居清

高鼎_________________,拂提杨柳醉春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补充古诗(2)这首诗写的是______季的美景,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答案】(1)草长莺飞二月天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春青草黄莺堤岸杨柳春烟(3)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古诗以及对内容的理解。书写时注意“莺”“散”“归”“趁”“纸”“鸢”的正确写法。(2)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结合“草长莺飞”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结合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可知,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青草、黄莺、堤岸、杨柳、春烟。(3)本题主要考查翻译诗句。本诗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本诗的意思为: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3.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咏柳,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①贺知章

②高鼎(3)读完古诗的前两句,我仿佛看到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就像()一样,树上的()垂下来,像万条轻轻飘动的()。A.碧玉

B.柳叶

C.柳枝

D.绿色丝带(4)读古诗的后两句,我知道了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一样,裁剪出一树细细的叶子。(5)哪两句诗与本诗描写的是同一个季节?(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答案】(1)碧玉妆成一树高

二月春风似剪刀(2)①(3)BACD(4)二月春风剪刀(5)C【详解】(1)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作家作品相关知识。书写时注意“碧”“剪”的正确写法。(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相关知识。《咏柳》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3)本题考查诗词翻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4)本题考查诗词翻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寒冬季节。B.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描写的是夏季。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的是春季。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写的是夏季。故选C。4.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春夜喜雨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①发生②。随风潜③入夜,润物④细无声。

【注释】①乃:就。②发生:催发植物生长。③潜: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④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1.这首诗的第一句写了下雨的________,直接________了这场及时雨。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意是_________,后来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3.认真读这首诗,可以知道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春雨的“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之情。A.对春天的喜爱。

B.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C.对春天景物的喜爱。

D.对春雨的厌恶。【答案】1.季节赞美喜悦之情2.春雨伴随春风悄悄的在夜间降临大地,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比喻对人的关爱或教诲富有耐心。3.知时节润物细无声B【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理解。认真读古诗,诗的开头用一个“好”字直接赞美春雨,春雨“知时节”;从“当春乃发生”可以知道诗人正盼望春雨“润物”时,雨下起来了,诗人自然心生欢喜。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意是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后来常用来比喻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受熏陶。3.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从诗句“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可以知道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诗句写出了春雨的“好”,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故选B。5.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______代著名的诗人。2.诗中的“佳节”是指_________节。全诗写出了游子的__________之情。3.解释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忆:_______

异乡:_________

独:________。

倍:________。4.诗中用于表现远在他乡的游子逢年过节便会深深地思念故乡亲人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哪一句诗是作者想象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孤身在外的浪子们的心声。7.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请描绘出来。【答案】1.王维唐2.重阳思乡3.想念他乡、外乡独自更加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7.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创作的诗歌。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诗句中的“佳节”指重阳节。这首诗是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创作的诗歌,全诗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3.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忆:想念。异乡:他乡、外乡。独:独自,一个人。倍:加倍,更加。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诗句含义: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可知全诗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现远在他乡的游子逢年过节便会深深地思念故乡亲人。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诗句含义: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可知全诗第二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作者想象的情景。6.本题考查对全诗的理解。结合诗句含义: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可知全诗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孤身在外的浪子们的心声。7.本题考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结合译文,本诗描绘了作者在他乡做客人的时候,每次遇到美好的节日,总是会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虽然作者人在他乡,但是早就想到今年的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作者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一个人。【点睛】参考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清明[唐]杜牧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①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

②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③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

④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____2.这首诗中写到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这个节日习俗有()(填序号)A.踏青

B.喝菊花酒

C.乞巧

D.扫墓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A.对亲人的思念和缅怀。B.神在他乡的孤独落寞。 C.对杏花村的喜爱。4.对“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 B.清明/时节/雨纷纷 C.清明时/节/雨纷纷5.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答案】1.多将要请问远远地2.清明节AD3.A4.B5.行人问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以“遥指杏花村”的行动作了答复。【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①清明时节雨纷纷: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纷纷”的意思:多。②路上行人欲断魂: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欲”的意思:想要,将要。③借问酒家何处有: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借问”的意思:询问,请问。④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遥”的意思:远远地。2.本题考查对传统习俗的了解。从诗名“清明”可以知道诗中所写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这个节日的习俗有:踏青,扫墓。3.本题考查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诗中所写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结合诗文和节日特点可以知道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缅怀。故选A。4.本题考查诗句的节奏划分。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思: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本首诗属于七言诗,七言诗节奏划分特点:平仄和谐,节奏分明,低昂相间。七言纵畅有致的句式特征,可以是二二三的节奏。结合句意和古诗特点,“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朗读节奏为:清明/时节/雨纷纷。故选B。5.本题考查对整首诗的理解。从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以知道行人问牧童哪里有酒馆,牧童用手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作为答复。【点睛】参考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7.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______________。1.补充诗句。2.《元日》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___________,即农历______________,俗称“________”。3.诗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__的节日气氛。4.“屠苏”指的是__________,“桃符”是__________。5.这首诗描写的春节习俗除了放鞭炮,还有哪些?选一选,打“√”。①喝屠苏酒()

②燃放爆竹(

)③张灯结彩(

④更换桃符(

)6.“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今天也就是更换春联。请你写一副对联,愿新的一年会给农民带来吉祥和好运。7.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所描写的节日情景。【答案】1.春风送暖新桃换旧符2.宋王安石春节正月初一过年3.放爆竹换桃符迎红日喝屠苏酒过年4.一种酒春联的前身5.①√

④√6.莺歌燕舞春无限风调雨顺岁有余7.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给自家门前换上新的桃符。【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内容的掌握。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本题考查的是对作者的了解。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3.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知意思是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诗中写了放爆竹、换桃符、迎红日、喝屠苏酒等一系列的仪式。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4.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关键字词的理解。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5.这首诗考查的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6.本题是开放性题目。本诗是关于春节的,与新年有关的对联有: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横批:民泰国安上联:精耕细作丰收岁;下联: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7.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文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更丰富的语言来解释后两句古诗。例如:刚刚升起的太阳照射在家家户户,每家每户都用新的桃符换下门前的旧的桃符。8.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惠崇春江晚景,。蒌萵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所写。3.把诗中描绘的画面补充完整。绿色的________掩映着几枝粉红的________。江上春水荡漾,一群________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的江水已经变______。岸边长满初生的________和刚刚发出嫩芽的________。这正是________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季节。4.这首诗一首____诗,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______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5.这首诗中写诗人想象的是第_____句。6.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芦芽:芦苇的嫩芽。 B.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C.欲上:想逆江而上。 D.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7.“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思是8.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写的都是诗人从画中观察到的,是真实存在的。B.第四句是诗人的联想,画中并没有真正出现,这样写是不合理的。C.诗人按“江岸—江面—江边—水中”的顺序呈现出了一幅春江美景图。D.“暖”“欲”两个字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写出了画家的难画之意和未画之意。9.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0.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B.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C.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D.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1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季节)的景色,写到了_____、________两种动物。12.诗人从哪些景物中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13.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14.这首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惠崇的画描绘的是江南______(季节)的美景。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15.诗中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的诗句是,说明了的道理。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宋苏轼3.竹林桃花鸭子暖蒌蒿芦节河豚4.题画春天5.二6.B7.因为鸭子爱在江水中游泳,所以最先知道春江水变暖的消息。8.B9.A10.C11.春天鸭河豚12.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13.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4.春天竹桃花蒌蒿江水和芦芽河豚鸭子15.春江水暖鸭先知见微知著、举一反三16.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时的喜悦心情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之情。【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古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出自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2.本题主要考查对诗人的识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出自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诗中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可知,这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的江水已经变暖。岸边长满初生的蒌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节。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季节。4.考查理解古诗主要内容的能力。诗题“惠崇春江晚景”表明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春天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5.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内容的理解。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所以诗人联想的是第二句。6.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ACD解释正确。B.不正确。“蒌蒿”的意思是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故选B。7.考查了诗句意思的理解。“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思。因为鸭子爱在江水中游泳,所以最先知道春江水变暖的消息。8.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A.正确。前三句写的都是诗人从画中观察到的,是真实存在的。B.不正确。“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个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河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写出了画家的难画之意和未画之意。故B项表述错误。C.正确。诗人按“江岸—江面—江边—水中”的顺序呈现出了一幅春江美景图。D.正确。“暖”“欲”两个字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写出了画家的难画之意和未画之意。故选B。9.本题主要考查朗读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故朗读断句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故选A。10.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正确。本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B.正确。写到春江边的竹与桃花。江中嬉戏的鸭,以及水边的蒌蒿和芦芽。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C.不正确。诗歌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故C表述错误。D.正确。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故选C。11.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诗中“桃花”等意象可知这首诗描写了画中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写到了鸭、河豚两种动物。1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这首诗中作者诗人从景物特征中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正是河豚欲上时”作者通过观察江中、江岸的景物引发的联想。诗人从竹子、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苇这些景物中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13.本题考查了诗的思想感情。《惠崇春江晓景》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14.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根据名僧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图》而写的,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得景物有竹、桃花、蒌蒿、芦芽等,动的景物有鸭、河豚等。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江图。15.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意境及其中重点句子的赏析。诗中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的诗句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了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16.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诗中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春天到来时的喜悦心情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9.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登高处,_______茱萸少一人。1.将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代著名的诗人。3.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_,古人在这一天有_________、佩带茱萸、_________的习俗。4.选择题:“山东”是指(

)(填写序号或字母)A.太行山以东,现在的山东省。 B.华山以东。5.解释词语。独:____________异:______________6.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___节。古人在这一天有__________、佩戴茱萸等习俗。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答案】1.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遍插2.王维唐3.重阳节登高喝菊花酒4.B5.独自别的6.重阳登高春节中秋节7.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加倍思念亲人。遥想家乡兄弟们登高的时候,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2.本题主要考查对诗人的识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本题主要考查对传统习俗的掌握。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知,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佩戴茱萸等习俗。4.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需要结合平日积累的文学常识对选项进行排查。在诗中“山东”是指王维当时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位于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所以选B。5.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重点字词的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意思: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独”的意思是独自。“异”的意思是别的。6.本题主要考查对传统节日的掌握。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知,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佩戴茱萸等习俗。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7.本题主要考查对思想感情的掌握。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10.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1.用“/”标出诗句中的朗读停顿。2.联系古诗,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1)意欲捕鸣蝉()A.想要B.将要C.欲望(2)忽然闭口立()A.立刻B.站立C.自立3.照样子,将下面的词语填在诗句后面的括号里。神情专注无忧无虑天真可爱悠然自得4.下列选项中,古诗中没有描绘的画面是(

)A.牧童骑黄 B.牧童唱歌 C.牧童捕蝉5.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诗中的原句回答)6.诗歌刻画了一个(

)的儿童形象。A.智慧过人 B.天真活泼C.调皮捣蛋 D.勤学好问7.根据上下文可推测出“桃花映水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这是_______(时间)_________(正在下雨雨后放晴)时的景象。8.“牛背一鸥眠”这句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答案】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2.AB3.悠然自得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神情专注4.B5.意欲捕鸣蝉6.B7.桃花映照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傍晚雨后放晴8.“牛背一鸥眠”这句诗给人一种恬静、安适、悠闲的感觉。【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朗读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点袁枚《所见》意思: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朗读停顿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2.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1)“意欲捕鸣蝉”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欲:想要。故选A。(2)“忽然闭口立”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立:站立。故选B。3.考查了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意境的理解。结合诗句内容理解,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牧童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然自得。“歌声振林樾”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意欲捕鸣蝉”表现了牧童的天真活泼。“忽然闭口立”表现了牧童的神情专注。4.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诗中没有描绘的画面是:牧童唱歌。故选B。5.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译文可知,因为他生怕吓跑了鸣蝉,所以会“闭口立”。因此,牧童“忽然闭口立”是因为“意欲捕鸣蝉”。6.考查了对诗中人物形象的辨析。通过阅读可知,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故选B。7.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出自袁枚《题画》译文:乡村傍晚雨后初晴的天空格外明朗,桃花映照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放牛的牧童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只看见远处牛背上有一只鸥鸟,正睡得香甜。结合译文可知,“桃花映水鲜”意思是:桃花映照在水中,显得更加鲜艳。从“村落晚晴天”可以知道是傍晚雨后放晴的景象。8.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意境的鉴赏。“牛背一鸥眠”意思是:只看见远处牛背上有一只鸥鸟,正睡得香甜。描绘的情景是牛儿在安静的吃草,一只欧在牛背上睡着了,而牧童却不知道到哪儿玩耍了。给人一种恬静、安适、悠闲的感觉。11.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这首诗的“迟日江山丽”和“春风花草香”分别从()和()的角度来描写春天的。2.这首诗的作者是()。3.诗句中的“泥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4.“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这是哪两句诗的意思?用“”画出来。5.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写的是_____(季节)的景色。6.根据古诗内容填空。(选一选,填序号)____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_____的芳香。____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____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A.沙滩B.江山C.花草D.燕子7.诗人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画面。下面横线上应该填写什么景物?请选一选。迟日对春风,江山对_____,泥融对_____,燕子对____。A.鸳鸯B.花草C.沙暖8.诗歌以______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9.选一选。(填序号)这首诗的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从()和()的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清新秀美。A.视觉B.嗅觉C.听觉10.后两句诗中的“___________”字写出了燕子的繁忙和春天的生机勃勃,“_____”字写出了鸳鸯的闲适和春天的温暖。11.根据诗中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①江山②太阳③花草④鸳鸯⑤春泥⑥春风⑦燕子⑧沙滩1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13.对诗中动态与静态的理解,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横线上。①“融”与“飞”的关联________A.春雨润泥,泥土里的虫子也开始活动了,燕子飞来飞去是想从泥土里找虫子吃。B.冰雪融化,泥土又软又湿,燕子飞来飞去是忙着衔泥筑窝。②“暖”与“睡”的关联________A.春日气候温暖,鸳鸯在沙里睡得更舒服。B.这里表现阳光强烈,把沙子也晒热了,鸳鸯不敢多活动,只好睡觉。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答案】1.视觉嗅觉2.杜甫3.指泥土滋润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5.春季6.BCDA7.BCA8.迟日9.CB10.飞睡11.②①⑥③⑤⑦⑧④12.迟日13.BA14.面对春天的无限喜悦【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迟日江山丽”意思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这是从看到的春天的景色来写的,所以采用的是视觉的角度。“春风花草香”意思是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从闻到的嗅觉角度来了春天的清新秀美。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写于成都草堂,诗一开始,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泥融飞燕子”是指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4.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是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6.本题考查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思是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故选B与C。“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是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故选D与A。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词义必须同属一类;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诗歌中“迟日”对“春风”,都是名词对名词,物体对物体,“江山丽”是一个主谓短语,对“花草香”也是主谓短语。“泥融”主谓结构的词语对“沙暖”,对仗工整。“燕子”对“鸳鸯”,物对物。故依次选择B、C、A。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迟日”指春天。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9.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诗歌第一句“迟日江山丽”意思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这是从看到的春天的景色来写的,所以采用的是视觉的角度。故选C。第二句“春风花草香”意思是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从闻到的嗅觉角度来了春天的清新秀美。故选B。10.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是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飞”写出了燕子的繁忙,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睡”写出了鸳鸯的闲适,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安适、喜悦的心情。1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对照诗歌按顺序找下来即可。依次是:迟日(太阳)、江山、春风、花草、春泥、燕子、沙滩、鸳鸯。故依次填入②①⑥③⑤⑦⑧④。1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泥融”、“沙暖”呼应了“迟日”这两字,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13.本题考查字词的关联。①“泥融飞燕子”是指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融”与“飞”的关联是冰雪融化,泥土又软又湿,燕子飞来飞去是忙着衔泥筑窝。故选B。②“沙暖睡鸳鸯”是指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暖”与“睡”的关联是春日气候温暖,鸳鸯在沙里睡得更舒服。故选A。14.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体会。这首诗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之情。12.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大林寺桃花_______芳菲尽,_______始盛开。长恨_______,不知_______。1.将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写的。3.解释诗中加点的字。尽:________始:________觅:________4.“芳菲”指________。诗中与“芳菲尽”相呼应的短语是“___________”。5.登山前,诗人为________而遗憾,登山后,诗人看到________又感到惊奇。6.大林寺的桃花开花的时间晚是因为(

)A.由于温度差异导致桃花开花的时间不同B.这个地方人少,所以开花晚7.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二句的意思。8.说一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人间四月山寺桃花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2.唐代白居易3.指花凋谢了。才;刚刚。寻找。4.花草始盛5.春光流逝一片春色6.A7.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8.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出自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2.本题主要考查对诗人的识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出自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3.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意思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尽:指花凋谢了。  始:才;刚刚。  觅:寻找。4.本题主要考查诗句理解。“芳菲”指的是花草。诗中与“芳菲尽”相呼应的词语是始盛开,这两个词语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到大林寺前后所看到的不同景色。5.考查了对诗歌的赏析。结合诗歌内容以及译文作答。登山前,诗人为春光流逝而遗憾,登山后,诗人看到一片春色又感到惊奇。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春光的无限眷念和热爱之情。6.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大林寺的桃花开花的时间晚是因为由于温度差异导致桃花开花的时间不同。这是由于地域不同造成的气候不同而引起的。由于气压以及辐射的作用,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会降低。平均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就会下降6摄氏度。这就是为什么你可以在山上看见积雪,在山下可以看见青草的原因。7.本题主要考查翻译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8.本题主要考查翻译诗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意思是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9.本题主要考查对思想感情的掌握。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春光的无限眷念和热爱之情。13.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采莲曲_______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_______。乱入池中_______,闻歌始觉_______。1.请将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3.诗中“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觉”的意思是___________。4.这首诗描写的是(

)。A.水仙花 B.荷花 C.菊花5.此诗表现了采莲女(

)的性格。A.勤劳、善良 B.天真烂漫、朝气蓬勃6.是谁在采莲?你从哪句诗知道的?7.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荷叶两边开看不见有人来2.唐代王昌龄3.听到知道4.B5.B6.少女在采莲,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句诗知道的。7.表达了作者对劳动的赞美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要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全诗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本诗是唐代王昌龄写的《采莲曲》,在背诵古诗时也要熟记作家作品。3.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可以结合诗意理解字词的意思。“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意思是: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因此可知,“闻”的意思是“听到,听见”“觉”的意思是“知道”。4.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掌握。这首诗的意思是: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人物形象的分析。需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进行作答。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全诗描写了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的天真烂漫和朝气蓬勃,因此本题选择B。6.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通过阅读全诗可知,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言律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故结合诗歌内容,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可以知道,“罗裙”泛指女孩衣裙,故这是少女在采莲。据此整理作答即可。7.本题考查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采莲曲》赞美了采莲女的劳动,借景抒情,刻画出采莲女纯朴、自然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场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13.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望洞庭_______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_______,白银盘里_____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朝代)诗人________(人名),诗句“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表现了秋月湖光互为映衬下洞庭湖_______、_______的美。4.这首诗中的“两”字分别指()和()。诗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_的景色。5.诗中“和”的意思是(

)A.平和 B.和谐6.“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中,诗人把无风的洞庭湖比作______________,表现了湖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7.“白银盘”指的是()。诗人同时把君山比作一只小小的()。这两个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风光的()之情。8.阅读前两句诗,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写下来。9.用自己的话把“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写成比喻句。10.用斜线画出下列诗句的停顿。遥

翠,白

螺。11.判断下列语句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①这首诗以沉重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洞庭湖秋月图。()②诗中的“潭面无风”表现了洞庭湖宁静的美。()【答案】1.湖光秋月山水翠一青螺2.唐刘禹锡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3.湖光秋月两相和宁静柔和4.湖光秋月秋夜洞庭湖5.B6.未经打磨的铜镜风平浪静7.洞庭湖青螺赞美8.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9.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老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10.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1.×√【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望洞庭》是唐代刘禹锡的作品,全诗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以及字词的识记。《望洞庭》是唐代刘禹锡的作品,“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3.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意思是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这一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表现了秋月湖光互为映衬下洞庭湖宁静、柔和的美。4.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意思是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由此可知,“两”字分别指湖光和秋月,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5.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意思是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和:和谐。在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故选B。6.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意思是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诗人把无风的洞庭湖比作未经打磨的铜镜,表现了湖面的平静。7.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意思是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把君山比作青螺,洞庭湖比作白银盘。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8.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意思是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此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塑造出一种空灵缥缈的境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9.本题考查改写句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是在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此句把“洞庭湖”比做“白银盘”,把“洞庭山”比做“青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如:远看那青翠的洞庭山在一片湖水中间,就好像白色的银盘里面的一个青色的螺。10.本题考查划分诗句的节奏。我们可以综合词、词组的意思来划分,或者是依据朗读来划分诗句的节奏。“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意思是遥望洞庭,山青水绿,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划分的节奏为: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①由“两相和”“山水翠”“一青螺”等词可看出,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诗人并不是以沉重的笔调来描述,因此“以沉重的笔触”的表述是错误的。②诗句中的“潭面无风”就是指湖面风平浪静,表现了洞庭湖宁静的美。故正确。14.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千里江陵。两岸猿声,轻舟。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朝辞(zhāo

cháo)

万重山(zhòng

chóng)4.给下列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1)朝辞白帝彩云间。()A.告辞

B.不接受,请求离去(2)千里江陵一日还。()A.一千里

B.概数,形容两地相距较远5.“千里江陵一日还”中,“还”字应读____(A.hái

B.huán),是______的意思。6.从“朝”字中,我知道,诗人从白帝城出发的时间是:________。诗的前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比喻拟人夸张)。直接体现船行之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7.诗中的“轻”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船的_________,又写出了诗人_________的心情。8.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9.从诗句中,我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A.轻松愉快 B.心烦意乱 C.恋恋不舍【答案】1.彩云间

一日还啼不住

万重山2唐李白诗仙3.zhāochóng4.AB5.B回来6.早晨夸张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7.快轻快8.早晨辞别云雾缭绕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9.A【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的识记。根据认真阅读课文可知,《早发白帝城》出自唐朝李白,全诗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2.本题考查的是对作者识记。《早发白帝城》出自唐朝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3.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字音的识记。朝:读作“cháo”时,意为面向着,正对着;读作“zhāo”时,意为早晨。重:读作“zhòng”时,意为重量,分量;读作“chóng”时,意为量词,相当于“层”。“朝”意为:清晨。故读作“zhāo”。“万重山”意为: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其中“重”指重叠、层叠,故读作“chóng”。4.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字词的理解。(1)朝辞白帝彩云间: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辞”意为:辞别,告辞。故选A。(2)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千里”指路途相隔很远,表示很长的路程。故选B。5.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字词的理解。还:读作“hái”时,意为:表示持续,相当于“仍然”;读作“huán”时,意为:返回,回来。“千里江陵一日还”意为: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其中“还”为回来的意思,故应读作“huán”,故选B。6.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辨析。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朝”意为早晨,故诗人从白帝城出发的时间为:早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为: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其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中千里之遥的江陵不可能一日到达,故可知,此处使用夸张的修辞为了强调行船速度之快。7.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字词的赏析。“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表现出心情的轻快。8.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是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9.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内容及情感的理解与辨析。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故选A。15.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2.诗的前两句写了诗人出游的天气——______(A.小雨B.晴天),以及出游的路线——从______(A.山路B.水路)到______(A.山路B.水路)。其中,“却”是__________的意思,表现了诗人高涨的游兴。3.诗的后两句写了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绿阴不减来时路”是______(A.所见B.所闻),“添得黄鹂四五声”是______(A.所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