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兼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7.《兼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7.《兼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兼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文言句式。2.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3.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4.比较儒、墨思想中关于“爱”的差异,获得与己相合的方法论。教学过程一、理字词焉能治之焉:于是虽父之不慈子虽:即使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恶施不孝恶:何,怎么大夫之相乱家家:卿大夫的封地禁恶而劝爱劝:鼓励当察乱之所自起当:通“尝”,尝试亏父而自利宾语前置句亏:使动用法,使……亏损二、梳结构,析特点(1)文章结构示例:提出问题,治天下要知道天下动乱的根源分析问题,批判现实,指出动乱的根源在“不相爱”解决问题,从正面立意,假设天下人“兼相爱”的效果得出结论,也是《兼爱》的总论点(2)分析文章说理的特点①运用比喻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更加生动形象,语气更强。②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正)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反)③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父子兄弟不慈爱→君臣不慈爱盗贼乱室→大夫诸侯相攻乱家乱国④运用假设论证: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⑤运用铺排、反问的句式,论证“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如第三段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三、明思想思考:墨子认为如何才能改变“天下之害”?你怎么看待“兼爱则治”的观点的?明确:在墨子看来,“天下之害”表现在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要解决只知道自爱而不相爱所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就要实行与之相反的方法,提出“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兼相爱”就是普遍地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互相爱,与只知道自爱而不互相爱的做法相对立;“交相利”就是互相使对方得利。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墨子认为兼爱为是,不相爱为非,审察兼爱必能致治,不相爱必然致乱的道理,是出于经世致用的目的,是有为而发的。但是墨子简单地将社会祸乱归咎于人们的不相爱,把兼爱看作止乱致治的良方,是出于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但兼爱说所反映的墨家平等意识,却是对儒家爱有差别等级观念的突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思考探究探究1:有人说,读墨子的《兼爱》就像是听老太太说话,有絮叨之感,语言不简洁,你是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的?明确:这是使用了繁复论证的方法。墨子为了把意思说清楚,除了语言浅显外,还不避絮叨,唯恐说不清,往往正面说一遍,反面再说一遍;一个观点总结过了,下一段落还要总结。强化了语言表达,表意更加明确。墨家的思想主张和受众群体有关。墨家代表的是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诉求,“传道”的对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种文风既契合他们的功利主义思想,也利于作者期待的读者群体接受。探究2:“兼爱”的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灵丹妙药,请结合当时的背景谈谈它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和效果。明确:由于墨家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中的人们的愿望,因而它成为战国时期一大学派,甚至成为与儒家相提并论的“显学”。但是,这种“兼爱”的学说在封建等级社会难以施行,且墨子所处的时代正值春秋末战国初,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所简单朴素理解的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探究3:墨子的“兼爱”思想,因不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特权思想的要求,所以自战国起直至持续时间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结束,一直未被统治者接纳。那么,现在我们重读《墨子》,其“兼爱”思想是否有现实意义?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明确:“兼爱”思想创造地转化自爱自利为相爱相利。“兼爱”的互利性、互助性、对等性以及爱人若己的方式,使人与人和睦相处、共存共荣、良性互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政治、文化的多元化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危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社会失序、人们的精神失守、道德失范、价值失衡,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我们学习墨子思想,借鉴其兼爱学说的精华,对于人类正确认识自身,认识外界,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社会,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探究4:墨子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有何异同?【相同之处】①内涵一致二者都显出了爱的普遍性。孔子的“泛爱众”、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天下之人皆相爱”“爱人者此为博焉”等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广泛性。②社会背景和基本目标相同都产生于春秋战国的社会动乱时期,都怀着安邦定国、终止混乱纷争的理想。儒家“仁爱”所追求“天下归仁”的理想境界,墨子“兼爱”倡导“天下治”的盛世局面,都体现出一种“大同社会”的理想。③均注重个人内在修养“仁爱”与“兼爱”都把个人内在修养放在重要的地位,借此来是实现各自“爱”的理想。孔子主张要“吾日三省吾身”“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孟子主张人要养成浩然之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墨子主张君子要察明身边人的善行并予以借鉴,看到品行差的人要反省自己,以此修正自己的不足,即使有恶人影响,也不会起作用。君子如果想要有所作为,要先修身。【不同之处】(1)爱的基础不同①兼爱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站在功利的角度。墨子强调的“利”,不是维护一己私利,更强调“利他”和“公利”的思想。人与人相互帮助,恰如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互利互惠”等②仁爱是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上的儒家的爱,爱是以自己为中心,从天性中的情感出发,强调推己及人。“仁”首先见之于“亲亲”,爱始于血缘,先爱自己的父母兄弟,才能去爱众生一切,才能“泛爱众”(双亲——民众——万物)(推己及人——差序格局)(2)爱的关系不同①兼爱一定是双向交互的墨子的兼爱思想站在功利的角度,提出对等互报的原则“兼相爱,交相利”。②仁爱则不一定,也可以是单向不求回报的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尽心,不言回报,只求尽职尽责,不问自己的权利。(3)爱的含量不同①兼爱是无差等的,均衡的“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无差等的爱冲破等级的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爱人如己,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