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五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五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五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五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五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江苏省淮安市五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一词,目前最早见于西周初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其铭辞曰“余其宅兹中国”。西汉中后期的铜镜中,亦开始出现“中国”,如“游中国”“中国安宁兵不扰”“中国大宁”等。东汉时期,此类铜镜铭文得到延续。结合下列图文可知,这类铜镜的出土()注: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铜镜,镜背铸有47字铭文,其中包含意义非凡的“人民昌、中国强”的吉语。A.表明学术界对青铜时代的划分有误 B.佐证汉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C.彰显了汉代制镜师高超的雕刻技术 D.印证汉代中央集权政策产生实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余其宅兹中国”的“中国”泛指中原地区或者天子之国,而汉朝时期“中国”这个词逐渐获得了更加深远的含义,成为一个象征着华夏民族和汉族的国家名称,因此材料中出土的铜镜可以佐证汉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B项正确;学者对青铜时代的划分是有科学依据的,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与超的雕刻技术无关,排除C项;仅从铜镜的出土情况来看,无法说明汉朝的中央集权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2.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史墨在筮占实践中推究人事变化规律,提出“火胜金”“水胜火”之论;战国时期的邹衍以五德(金木水火土)相胜之说解释王朝更替;战国时期儒家思孟学派将“五行”赋予了伦理道德的内容。这些思想()A.传承了“敬德保民”的为政理念 B.反映了思想分化的社会现实C.彰显了对自然和人文关系的探索 D.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作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据题意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将五行学说与人事变化规律、王朝兴替融合研究,甚至赋予其伦理道德的内容,这就对自然和人文关系进行了探索,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内容与五行学说有关,不能体现“敬德保民”的为政理念和思想分化的社会现实,排除AB项;这些思想是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无法体现,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刘晏受命办理漕运,全力着手漕运改革,并受命招引流民,降低关中百姓赋税。漕运疏通之后“关中虽水旱,物不翔贵矣”,南方漕运路线成为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A.唐中央集权面临的危机 B.漕运决定了王朝兴衰C.赋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D.中唐经济格局的变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时间可知,安史之乱后,关中地区由于战乱走向衰落,而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刘晏进行漕运改革,旨在开辟南方的漕运路线将南方丰富物资运到关中,解决关中物资缺乏的问题。这反映了南北方经济状况出现变化,经济格局发生变迁,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唐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的强弱,排除A项;漕运是影响王朝兴衰的原因之一,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两税法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4.宋仁宗年间曾发布诏令:“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入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此诏令说明()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了 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C.商品经济发展使门第观念淡化 D.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答案】B【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有常产的税户,客户是无常产的侨居者,也称佃户。该诏令改变了过去地主对佃农离开的诸多限制,允许佃农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个改变说明了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B项正确;政府颁布诏令以协调地主与佃农关系,不能说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未涉及门第观念淡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宋朝“不抑兼并”政策带来的土地兼并严重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5.元末,张士诚、方国珍与朱元璋争夺天下失败,但余部逃亡海上,继续与明朝为敌,而且还与日本海盗相勾结,共同反明。针对这一情况,朱元璋说:“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据此可知,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A.海疆不靖带来政治威胁 B.封建自然经济心态下产物C.重农抑商狭隘思想的体现 D.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骚扰【答案】A【解析】由材料“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可知明初朱元璋之所以实行海禁是因为担心海疆不靖带来的政治威胁,故选A项。BC两项材料均无法体现,排除;张士诚、方国珍、日本海盗均非西方殖民势力,排除D项。6.如表为1839年在中英的贸易中中国方面进出口商品货值统计表(单位:西班牙银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进口货值出口商品货值鸦片13354030茶叶9317992印度棉6563124生丝2052288杂货(主要是手工制品)4116873杂货1669644珠宝751455珠宝8974776A.工业革命提升了英国竞争力 B.白银大量入华降低商品购买力C.中英两国贸易的互补性较强 D.中英贸易结构隐藏着较大风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中英贸易中,英国从中国赚取的白银远大于中国赚取英国的白银,这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必然要采取措施阻止白银外流,而白银外流主要原因是进口鸦片,鸦片又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这会加速清政府出台措施,通过禁鸦片来扭转贸易逆差,而这又是英国不允许的,故中英贸易结构隐藏着较大风险,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进口的商品最主要的是鸦片,从进口商品的结构中无法得出英国工业产品的优势,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这一时期我国白银大量流出,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中英贸易中都有杂货和珠宝,不能说明两国互补性强,排除C项。故选D项。7.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决议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1923年中共三大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B.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 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口号和目标,反映了这一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随着中共对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入,最终制定了适合国情的革命纲领,以适应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将队伍带到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推地,中共才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排除A项;红军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革命统一战线破坏,排除D项。故选C项。8.下图为某部文学作品的目录摘编(部分),该作品描述的事件可能发生在()第10章还是要有大根据地32.“让开大路,占领两厢”33.要城市还是要乡村……第11章和平之光的再现35.马歇尔紧急使华36、再度开始的和谈第12章在和平的浓雾之下39.林彪警告:和平是个阴谋40.“和平民主新阶段”41.“和平前最后一战”A.土地革命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林彪警告:和平是个阴谋”,“和平民主新阶段”,“和平前最后一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国民党公然宣布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镇压反战民主人士,1946年6月,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强渡江河战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分,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所以该作品描述的事件可能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C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指的是1927年至1936年,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时期指的是1924年至1927年,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和平前最后一站”可知该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为1950年1—5月上海市私营商店申请歇业情况(单位:家)(资料来源:《经济周报》,1950年第11卷第12期,第4页)。这一现象表明()A.私营商店歇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私营商店歇业导致市场混乱C.上海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成效明显 D.上海亟须调整商业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单项选择题。根据题目的设问词,可知这题是本质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可知,1950年上海私营商店申请歇业的数量从2月到5月急剧上升,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大批私营商店申请歇业表明当时上海亟须调整商业经济政策,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改造开始的时间是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0年1—5月上海市私营商店申请歇业数量增加但不能推断出私营商店歇业导致市场混乱的结论,排除B项;经济产业结构指着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比例问题,材料中只是上海市私营商店申请歇业情况,无法看出上海市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0.毛泽东在1961年末讲到:“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历史证明:当时“做对了”的包括()①中共八大提出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②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③1958年开始实行“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61年(中国)。根据材料“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错误占第二位,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共八大召开,属于正确探索,①正确;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②正确;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1958年总路线,这是左倾冒进的体现,违背了经济建设的规律,③错误;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④正确。符合题意是①②④,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1.1981年5月,沈阳市皇姑区3名女青年自谋职业,创办麦香村个体小吃部,铁西区也有青年开办个体钟表修理部。辽宁省及沈阳市主要领导走访了这些个体工商户,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反映了当时()A.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工业结构发生转变 D.青年成为改革创新主力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中国)。根据材料“创办麦香村个体小吃部,铁西区也有青年开办个体钟表修理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个体经济,政府对其进行了肯定,反映出思想观念得到解放,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其他行业与个体户信息,无法得知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排除D项。故选A项。12.2023年1月,中国援建非盟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对于提升非洲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这反映出中国()A.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 B.始终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C.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 D.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23年的中国和非洲。根据材料“中国援建非盟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对于提升非洲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可知,题干体现了中国对非洲疫情防控的支持,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积极作用,D项正确;当今国际秩序的主导者仍然为西方发达国家,排除A项;题干中未提及“不结盟外交政策”,排除B项;对非洲的医疗援助不是建睦邻友好关系的反映,排除C项。故选D项。13.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说明()A.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B.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C.人类文明发展均是大河文明的体现 D.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材料“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体现的是人类文明的分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B项正确;受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早期人类文明联系并不密切,排除A项;人类早期文明也有海洋文明,排除C项;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D项。故选B项。14.史料记载,古代埃及人口在古王国时期大约有160万,到了新王国时期,达到了290多万,到古埃及后期则已增长到490多万。这些数据与后世对古代埃及聚落、城市规模考古结论相符合。这说明()A.古代埃及社会发展进程最快 B.考古比文献史料的价值更大C.文献史料与考古应相互印证 D.当时埃及城市化程度已很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材料反映了古代埃及在三个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史实,从双重证据法的角度来看,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则能够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相比较,无法得出“最快”的结论,排除A项;考古的价值与文献史料的价值都不是绝对的,不存在某一种的价值比另一种更大,排除B项;从题中信息看,考古地点既有聚落,也有城市,“城市化程度”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15.英国学者布勒德在《英国宪政史谭》描述说:“无论如何,自1086年以后,所有佃户,不问其所领之土地系直接得之于王者,或间接得之于贵族地主者,其对于王均属直接之人民。姑无论其间接属之于贵族地主也,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也。”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A.开始了封建化的过程 B.实行的是贵族民主制C.强化了封建君主权力 D.移植法国的封臣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86年的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诺曼征服后,国王成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通过土地分封,建立了较完备的封建君臣制度,国王是名副其实的最高统治者,所有封建土地持有者都是国王的封臣,根据材料“所有佃户……其对于王均属直接之人民”可知,征服者威廉强化了封建君主权力,C项正确;根据时间信息,此时的英国处在1066年诺曼征服之后,诺曼征服前英国已开始了封建化过程,诺曼征服加速了英国封建化进程,排除A项;诺曼征服前,英国社会的政治制度是贵族民主制,国王和贤人会议共同实行统治,排除B项;征服者威廉在英国树立强有力的王权,他不但要求直属的附庸宣誓效忠,而且也要求臣下的附庸宣誓效忠并服兵役,这和法国流行的封臣只对直接封主效忠的制度迥然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16.公元8世纪,日本在大化改新后,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建立了贡举制,及第者可以授予官阶。902年,太政官奏曰:“建法以降,殆向百岁,二色(秀才、明经)出身,未及数十。”10世纪以后,贡举制“唯以历名(以往的名声)荐士,尝不问才之高下,人之劳逸。”“不依门风偶攀仙桂者,不过四五人而已。”这表明当时的日本()A.贡举选拔流程趋于完善 B.封建化改革最终失败C.贵族势力影响人才选拔 D.全盘照搬中国科举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大化改新后日本。从材料信息可知,日本贡举制虽然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但录取人数相当有限,后期基本被贵族势力垄断,与隋唐科举制削弱门阀势力的效果大相径庭,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贡举制选拔流程,排除A项;日本封建化改革从史实上看并非最终失败了,B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贡举制并非对中国科举制的全盘照搬,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7题16分、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1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在各民族互动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唐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归附的边地民族,中央政府遵循“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原则,在内附各族部落中设置一种不同于内地的特殊行政区划。此外,唐朝还通过册封、和亲、互市等方式维系民族间的友好关系。据考古发掘,西域焉耆地区发现小米、高粱、麦粉、胡麻及铁犁、铁镰、石碾础等生产工具。一些民族逐渐从游牧生活向半定居生活转变,开始营建城市,修筑宫殿。于此同时,唐朝每年从边地输入大量马匹、牛羊等牲畜,以满足军事、交通和农业生产的需要。胡族的生活习俗、歌舞器乐等也成为盛行于时的社会风尚。——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陈华主编《大学中国史》材料二《康熙皇舆全览图》为中国清朝所绘的地图。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于1718年初步完成,该图已详绘有西藏和蒙古极西地方,分省图和地区图增至32幅,其范围东北至库页岛(萨哈林岛),东南至台湾,北至贝加尔湖,南至海南岛,西北至伊犁河,西南至列城以西。——摘编自人民网2014年4月1日材料三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是一个各民族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血与火的冲突,又充满了经济与文化的整合。元明清时期的整合互动更是全面而深刻,包括政治体制的整合、怀柔政策的整合、经济交流的整合、宗教管理的整合等四个方面。如元朝的政治系统,把中国各民族铸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清朝宗教管理的整合,在心理上协调了民族关系。——摘编自徐杰舜著《从多元走向一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央政府设置的“特殊行政区划”名称,并结合当时内地的行政区划制度特点,概括其“不同于内地”行政区划之处。(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在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经略边疆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元朝在政治体制整合、清朝在宗教管理整合上的具体举措。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各民族互动”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答案】(1)名称:羁縻州。区别:内地中央垂直管理(直接统治),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世袭;其为间接统治形式,以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可世袭。(2)措施:西北: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之乱;设伊犁将军。东南: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3)举措:元实行行省制度、清册封达赖、班禅、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等措施。意义:有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生活式的变化;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物质文化生活,并进一步增强中央政权的向心力;有助于和谐民族关系,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名称:根据材料“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可分析出羁縻州。区别:结合唐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可分析出内地中央垂直管理(直接统治),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世袭;根据材料“内附各族部落中设置一种不同于内地的特殊行政区划”可分析出其为间接统治形式,以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可世袭。【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措施:西北: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之乱;设伊犁将军。东南: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时,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举措:结合元朝的地方管理措施以及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史实可分析出元实行行省制度、清册封达赖、班禅、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等措施。意义: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有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生活式的变化;根据材料“把中国各民族铸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清朝宗教管理的整合,在心理上协调了民族关系”可分析出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物质文化生活,并进一步增强中央政权的向心力;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有助于和谐民族关系,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习近平《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2022年4月27日)(1)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幅宣传画出现的主要时代背景。(2)先进人物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请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一人物进行例证。【答案】(1)图一: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工人经济、政治地位提高,他们急切希望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图二: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重要成果,国民经济稳步增长;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图三: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1980年决定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2)例证:铁人王进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无私奉献,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55年”并结合所学得出图一的时代背景,如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工人经济、政治地位提高,他们急切希望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根据材料“1965年”得出图二的时代背景,如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重要成果,国民经济稳步增长,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根据材料“1982年”并结合所学得出图三的时代背景,如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1980年决定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举出例证,如铁人王进喜;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无私奉献,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为晚清科举制改革大事记时间大事(该领域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政治事件或其他因素对该领域产生的作用1841两广总督祁贡上《请推广文武科试疏》,提出变革选官制度的动议鸦片战争1864李鸿章提出“欲觅制器之器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仕”洋务运动1898清廷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86月23日光绪帝发布上谕改试策论;9月,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戊戌变法1901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提出停罢科举,未被清廷采纳。庚子事变清末“新政”1905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被清廷采纳日俄战争的刺激——根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选编请阅读并根据表格中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就所拟定的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材料,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民族危机推动中国选拔人才制度变革阐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老的中国开始了三干年未有之变局,1841年两广总督祁贡提出变革选官制度的动议。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号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这就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因此,李鸿章提出专设”一科取士”,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洋务人才。甲午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光绪帝发布上谕改试策论,意在选拔实用人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张之洞等提出停罢科举,掀起抨击、改革科举制的高潮。1905年,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内外压力下,袁世凯等奏请立停科举最终被清廷采纳,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综上所述,近代以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清政府不断变革人才选拔制度。(论题与结论)(逻辑严密,文字通顺)(其他论题,如:近代以来选官制度的变革经历了曲折历程;改革和废除科举制适应了时代的需求……等如切合题意、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和清政府颁行的各项政策可以看出,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在人才选拔上的措施也不断调整。说明民族危机推动中国选拔人才制度变革。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老的中国开始了三干年未有之变局,1841年两广总督祁贡提出变革选官制度的动议。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号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这就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因此,李鸿章提出专设”一科取士”,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洋务人才。甲午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光绪帝发布上谕改试策论,意在选拔实用人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张之洞等提出停罢科举,掀起抨击、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