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_第1页
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_第2页
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_第3页
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

亲职教育在德国被称为“亲属关系”,在俄罗斯被称为“亲属关系”。台湾学者称为“亲职教育”,指对家长进行的旨在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亲职教育被认为是从家庭教育演变而来的新概念,是使为人父母者明了如何尽父母职责与职分的教育。笔者认为,亲职教育是在为家长提供有关儿童青少年发展及子女教育教养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为人父母者形成良好的家长素质和教育子女能力的教育过程。它涵盖了父母的自身教育与父母对子女教育两大范畴的教育内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亲职教育由社会来实施,被列为社会教育的范畴。德国开展“生活援助”,涵盖备婚的男女,为此,设立母亲学校、双亲学校、夫妇研习会。日本设立亲子剧场、公民馆。美国设双亲研习机构,研制“父母行为量表”,来测量父母的亲职教育水平。台湾地区高度重视亲职教育,除当局倡导外,还通过正式教育及学校所从事的活动,卫生机构所从事的卫生教育工作,社会教育机构所举办的教育活动,辅导机构所从事的家庭咨询服务工作,以及大众传播,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专刊专册的宣传工作等,来加以推动。大陆自改革开放以后,家长学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亲职教育水平的提升,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有学者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对亲职教育的迫切需求,详细描述了亲职教育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反映了家长对亲职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亲职教育发展较为薄弱的现状之间的矛盾。如今,社会形成了一种共识,即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家长素质直接影响着下一代今后的发展。总体来讲,大学生的素质不错,政治上爱国爱人民,思想品德优良,待人诚实友善,做事比较认真,学习努力上进,尊师敬长,关心他人,思想纯正,品行端正。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大学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缺乏,较少把历史使命感与现实责任感结合起来,较少考虑自身对社会、集体和他人应承担的责任;追求大目标,不屑于做小事情,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基础文明素质弱,认知与行动相脱离甚至相矛盾;自私自利,自我中心,苛求他人,宽宥自己,不善处理同学关系;厌学情绪严重,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听课不认真,作业敷衍,考试作弊等。孩子刚出生时应该是一张白纸,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同样白璧无瑕的孩子却有了千差万别,甚至是天壤之别,家庭、家长则是最初始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蔡元培曾经说:“家庭者,人生之最初学校也。”孩子一出生即开始学习,首先在家庭中,向家长学习,学习做人,他们的世界观、意志品质都在家庭环境中逐渐形成并确立。孩子成年或进入大学以后,虽然呈现出千千万万个独具特点的“这一个”,但他们的个性品质却总能从家长身上找到根源,或善良、诚信、勤奋、宽容、乐于助人、遵纪守法,或虚伪、懒散、自私、不负责任、无法无天等。当然,这些都不是孩子本身所固有的,一定有家长的影子或家长教育的痕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文化发生急遽变化,年长的一代从传统的教育者变成被教育者,年长者向年轻一辈学习,父母向孩子学习,正在成为必然的趋势。大学生群体应当而且能够成为这场“代际革命”的生力军,高校亲职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具现代意义的文明,这不但可以修正从家庭教育中带来的某些缺陷,还可以帮助父辈们改造自身落后的家庭教育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他们对社会文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从发展的眼光看,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大学生的素质将成为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历水平、职务职称很高,事业很成功的家长,其孩子的素质却差,说明学历文凭高、社会地位高并不意味着担当家长的水平也高。即便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也非常有必要接受亲职教育。大学生应具备未来家长的素质,也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在大学生中开展亲职教育尚未真正起步。无论从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的功能来讲,还是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讲,实施亲职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聚集了18岁至21岁年龄段人口20%以上的青年群体中的优秀代表。据笔者所进行的“大学生婚姻家庭问题调查”统计,98%的人认为在高校开展亲职教育非常有必要,96%的人表示从没有想过怎么做家长,83%的人认为对孩子严和爱的尺度很难把握,90%的人不清楚怎样跟孩子成为朋友。在回答关于“教育孩子不自私不自利,乐于吃苦吃亏”时,82%的人表示做不到。这说明大学生虽然文化素质较高,但对于不久的将来就要承担的家长之职准备不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修养有待提高。抓住了这个群体未来家长素质的教育,将极大优化我国家长队伍的结构。家庭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文明程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家长素质影响甚至决定家庭成员的素质,家庭成员素质是构成国人素质的基础。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是纯粹的个体家庭者分子而构成的一个总体”。美国学者T·帕金斯认为:“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家庭教育也是我国后继有人的千秋大业,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但是,国人在素质方面存在不少缺陷,备受诟病,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有学者分析认为,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家庭教育的不当。提高国民素质,必须首先从家庭教育做起。我国宪法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一部分里规定:“父母具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做父母的抚养自己的子女是历史赋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要求父母高度重视、始终不渝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高校亲职教育,虽然主要面向大学生,却可以通过大学生,借助邻里、亲友、同事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关系等,通过理论宣传、知识渗透、示范实践等形式,辐射到更多家庭,进而改善家长素质,影响社会并逐步形成良好风气,推进社会文明。高校要通过亲职教育,帮助大学生获得做父母的知识并形成相关的能力。在儿童发展方面,应了解儿童发展规律,寻找增进儿童生长与发展的可能方法。在儿童教养方面,探讨各种教养的内容、方法和态度对儿童可能造成的影响。在解决问题方面,提供多样性的亲子间问题及子女所遭遇的问题,供父母分析并思考解决的途径,提供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供父母参考。沟通技巧方面,为了促进亲子间的和谐,须要经由适当的沟通技巧来表达。提供一些沟通的原则,供父母学习、进而设置于仿真的情境中,有助于父母以具体行动来表达对子女的爱与接纳。心理卫生方面,子女发生问题时,应给予适当合理的协助,要多同情、多关怀,使子女对父母更喜爱,更信任,进而化解与父母间的隔阂与冲突。在高校亲职教育中,要根据实际突出教育重点。我国家庭普遍存在“子女私有”的观念,传统宗族制度使家长错误地认为,家长给予了孩子生命,孩子理应属于父母的私有财产。在这一观念支配下,亲子关系扭曲,或父权至上,即古人所谓的父为子纲,子女惟父母之命是从,不能自由自主;或子女至上,子女是小皇帝小太阳,父母围绕子女转,子女是父母的一切;教育思想错误,导致孩子自私自利,追名逐利,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以利为目的,甚至以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为荣耀;教育方式专断,打着“为了孩子、关心孩子”的幌子,奉行棍棒教育观,把鞭挞、体罚作为教育手段,或忽视孩子的需要与自由,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认知正确的教育思想。应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自觉抵制糟粕,懂得孩子是社会的人,不是家庭私有,孩子必然要走向社会,要心怀天下,而不能只顾小家,自私未必能自利,达人才能达己的道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不但有自己的个性、思想、追求,也有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父母不能干涉。懂得孩子的不成熟是有成长价值的,孩子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孩子也要承担责任。帮助大学生树立孩子成才观,避免把教育目标简单地定位于智力教育,把智力教育等同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正确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中通常所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主要是父母的教育动机、教育内容,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方式。高校亲职教育要结合实际,帮助大学生分辨教育方式的优劣,认识到溺爱、否定、过分保护、放任自流、粗暴干涉、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和重物质保障轻心灵陪伴等,都是不良教育方式。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唯有朋友式的民主协商、平等交流、互相尊重,引导大学生在批判封建的、小农的家庭文化中,建构具有现代文明的家庭教育新方式。重视家长的示范效应。孩子往往喜欢模仿成人,而与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影响最大,孩子模仿最多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从早到晚,时刻都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孩子用眼睛看到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形象。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不仅听父母的说理教育,更注意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家长的影响重于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良好表率和示范,把言教与身教统一起来。在高校进行亲职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应将亲职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大学生必修课,通过介绍亲职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亲职教育的理论基础知识、亲职教育的内涵和训练模式,认识多元的家庭形态与需求,开展针对我国亲职教育现状的调研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具有未来家长应具备的素质。由此,不但需要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深入实际,增强感性体验。可以结合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广泛开展亲职教育的调查研究。让大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家庭教育现状,运用所学知识,解剖分析案例,与包括自己的父母在内的家长一起探讨分析家庭教育问题,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发现、创新亲职教育理论。高校开展亲职教育,要实行开门办学。家庭教育研究机构、中小学校、工青妇组织、社区村组和家庭教育研究专家、法律界人士、学生家长等,是高校应该大力挖掘、汇聚的资源。高校可以从中选聘亲职教育的客座教授和科研指导教师,邀请他们开办亲职教育学术讲座、专题报告和进行经验交流,整合各方成立亲职教育研究机构,应编写亲职教育本土教材等。形成既有理论知识指导又有实践经验参照,既有专业性又有广泛性,家庭、学校、社会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大学生亲职教育机制。2003年,中美合作、国内首家专业研究中国家长教育的“中国家长教育工程”问世。其章程旗帜鲜明地提出“国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