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燕歌行并序》教学设计滨湖高级中学:费毅诚教学目标:1.了解本诗的内容、情感、主旨、文学常识。导入《促织》夫妻向隅,茅舍无烟。同学们还记得这八个字吗?PPT展示毕飞宇的点评:蒲松龄的艺术才华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是这8个字:“夫妻向隅,茅舍无烟。”这是标准的白描,隅是什么?墙角。夫妻两个,一人对着一个墙角,麻袋一样发呆;房子是什么质地?茅舍,贫;无烟,炉膛里根本就没火,寒。贫寒夫妻百事哀。这8个字的内部是绝望的,冰冷的。死一般的寂静,寒气逼人。是等死的人生,一丁点烟火气都没有了,一丁点的人气都没有。这是让人欲哭无泪的景象。我读过很多有关凄凉和悲痛的描绘,我相信你们也读过不少,你说,还有比这8个字更有效的么?关键是,这8个字有效地启发了我们有关生活经验的具体想象,角落是怎样的,烟囱是怎样的,我们都知道。悲剧的气氛一下子就营造出来了,宛若眼前,栩栩如死。你可以说这是写人,也可以说是写景;你可以说是描写,也可以说是叙事。在这里,人与物、情与景是高度合一的,撕都撕不开。短短8个字,却让毕飞宇有那么多话要说,在这一段话里,我们看到了一种发散式的鉴赏角度:手法赏析、词句推敲、联想想象、心理揣摩、背景还原、移情体验我们也看到,原来鉴赏古典文学作品,可以有那么多的角度去发散。有时候同学们对古诗词的体验不深刻,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入文本,一旦你能够深入进去细细读,细细地品,你会发现他们背后藏着一篇汪洋大海。今天我们就试着带着这种文本细读的意识,来品味这首高适的《燕歌行》。接下来时间交给大家研习任务:1.自读古诗,参照注释了解句意。2.挑选至少一句你最有感觉的诗句,谈一谈感受。重点诗句: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借代,对比,辞家体现将士的决绝。以汉代唐PPT所谓“以汉代唐”,是指借用汉朝的人、事、物来指代唐朝的人、事、物。常见的有借汉皇代唐皇。如“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借汉兵汉将代唐兵唐将。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借汉时匈奴代唐朝突厥、契丹等外族,用单于代这些外族首领。如“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借汉代美人代唐朝美人。“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的《青平调三首》借汉代宫殿代唐朝宫殿。如“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长信秋词》追问:我们现在讲文化自信,唐朝已经很强大了,为什么唐人喜欢“以汉代唐”?明确:一是汉唐两个朝代在国力和边事上的相似性,二是部分边塞作品带有讽喻的政治意味,诗人不好写的过于直露。过渡:其实这句里也有讽喻的,在这里唐军是战无不胜的“汉将”,而敌人是微不足道的“残贼”一褒一贬之间,拉大了双方的实力差距,诗人其实都是在为下文的“失利”蓄势。在这首诗的一开始,诗人就有意埋下了讽喻的种子。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此颜色:看上去写的大气磅礴,其实也有讽喻的因子。“重横行”用到了樊哙的典故,《史记·季布传》载樊哙在吕后前进言:“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所以这句话其实是明褒暗贬,天子非常此颜色和后面的一句话也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先扬后抑。\t"s://baike.so/doc/_blank"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t"s://baike.so/doc/_blank"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t"s://baike.so/doc/_blank"摐金伐鼓”“旌旆逶迤”写出了行军的声势浩大;一个“飞”字营造出一种战事一触即发的急迫感和军情传递之快的效率感。行军越快,准备就越不充分,战士愈发疲惫;声势越浩大越容易暴露实力,更易被敌军摸透;羽书越是乱飞越显得浮躁,显得主帅缺失一份运筹帷幄的气度。“汉将”们风风火火,再反观敌军,“单于猎火照狼山”,谁来分析下这句单于烈火照狼山。虽然是“火”,我们却没有感受到热,反而冷的毛骨悚然,我特别喜欢“单于猎火照狼山”这一句,不是因为这句话的手法有多特殊,而是单纯的佩服古代文人的神奇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情境构思能力。如果让我来写敌人之多,我能想到的角度是杀伐震天的声响、遮天蔽日的旌旗、战蹄扬起的尘埃……同学们可能有更好的一些想法,但有没有人会想到“单于猎火照狼山”?高适将我们的视线从军队身上牵引到一座山上,我们看不到一个士兵,却又仿佛看到了万千士兵。这句诗更妙的地方是它用游牧名族的元素写出了这支游牧军队的特性:火是“猎火”,山是“狼山”。一种血性野蛮的阴鸷扑面而来。所以站在上帝视角来看,你觉得谁会赢?后面的力尽关山未解围也是情理之中了。4.“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铁衣远戍辛勤久”是思妇视角,盘算良人出征未归的天数,“玉箸应啼别离后”是征人视角,“应”是应该的意思,是征人猜测自己离开后思妇的情状。这两句作者用了借代手法,以“铁衣”和“玉箸”借代征人和思妇,避免了和下句的主语重复。“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一句诗人跳脱思妇征人视角,而是以局外人的全知视角去客观描述一个事实。短短两行诗,就完成了三种视角的转换,短短两行诗里的三次视角切换,并不显刻意,没有让我们感到违和,我自己也写诗,知道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只有内行的人才知道他有多牛”。追问: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为何在边塞诗中,思妇似乎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意象?明确:一方面这和边塞诗的创作主体有关——文人,文人视角和武将视角不同,他们更渴望的是挖掘战争之下的内容,“直观”不是他们的目的,“深刻”才是他们的追求。而思妇视角既是一种独特视角,又是一种普遍视角,几乎所有的征人都和思妇存在一种联系。因此,思妇成了含蓄地表露战争的残酷的不二因素。这其实是充分考虑到人性的,如果直观地去描写这种杀伐的血腥,可能会给我们带来震撼,但它远没有思妇那般引起的人的悲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没有亲临过战争现场,无法对那些血淋淋的场面感同身受,但我们却可以把自己代入到丈夫、儿子、父亲的角色中,去感受一种天人永别的痛苦,这是生活经验的作用,更是人性的固然。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讲,它中和了战争的刚硬,使得边塞诗在内容上显得刚柔并济。5.“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死”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词类活用,为动用法,为……而死,“死国可乎”这一整句诗一下拔高了战士们的思想高度,为国家为气节而死,一扫上文征人思妇的儿女情长。“岂顾勋”三个大字的叩问不知道啪啪打脸了多少人,要知道在古代大多数人从军的目的不是“死节”而是“封侯”,PPT“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自是爱封侯,非关备胡虏”(于濆《杂曲歌辞·古别离》)“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从军为封侯”是一种世人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了解了这样的时代背景,我们再来看“岂顾勋”三个字,一种崇敬之情不由地生起。

好时间关系赏析句子就到这里,我从中也看到了同学们的诗心,相信大家对这些句子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填一填从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场的战争!从士兵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场英勇爱国的战争!从将军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场腐败轻敌的战争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从征人思妇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场生离死别的战争从忆李将军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场呼唤良将的战争从作者自身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场渴望建功立业的战争整首诗歌的主旨似乎也就藏在了这里面,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高适有了要创作这一情感复杂的一首诗歌的动机呢?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高适在这里写的很委婉啊,知识说是对征戍之事有感而发。那么具体指的是什么,我们来看下背景PPT看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