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概念拓展与资本理论的发展_第1页
资本的概念拓展与资本理论的发展_第2页
资本的概念拓展与资本理论的发展_第3页
资本的概念拓展与资本理论的发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本的概念拓展与资本理论的发展

一、马克思对于人力资本的概念社会资本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扩展资本概念内涵而制定的一个理论概念。它是一个对应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理论概念。以下我们从资本概念拓展的演变脉络来考察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资本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内涵逐步由窄变宽。马克思从阶级分析出发最先对资本这一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他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反映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社会关系;同时从动态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资本的运动过程及其价值增殖过程。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规律。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以及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主导地位的确立,西方经济学家为克服传统主流经济学的局限性,不断拓展资本的内涵。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首次提出人力资本概念以后,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人力资本研究的热潮。因此学界也就把资本划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两种形式,并进一步认为,人力资本具有资本的本质属性,即工具性,但在载体、投资收益、投资风险以及成本核算等方面与物质资本存在明显区别。接着,其它社会科学纷纷从自己研究领域出发引入资本范畴,于是政治资本、文化资本、组织资本、体制资本、权力资本等概念应运而生,从而丰富了资本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济学家洛瑞从社会结构资源对经济活动影响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对应的一个崭新的理论概念———社会资本。在他看来,社会资本是诸种资源之一,存在于家庭关系与社区的社会组织之中。洛瑞虽然使用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但他并没有对此进行系统研究,因而也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自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率先对社会资本进行系统分析以后,社会资本这一概念才逐渐被社会学者所接受。到20世纪末,社会资本研究成了社会学界的热门课题。二、拓展的研究视野社会资本理论一经提出就为研究社会行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大大拓展了社会学家与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目前关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还很不完善,综览二十余年来国内外社会资本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资本的内涵国外学者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以科尔曼、布尔迪厄和布坎南的观点为代表。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科尔曼,1998)。布尔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资本的三种基本形态之一,是一种通过对“体制化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的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种“体制化网络关系”是与某个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获得这种身份就为个体赢得“声望”,进而为获得物质或象征的利益提供保证(布尔迪厄,1995)。布坎南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组织特点,如信任、规范和网络等,像其他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它使得实现某种无它就不可能实现的目的成为可能(布坎南,1989)。国内学者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三种:一种认为社会资本从表现形式上看就是社会关系网络(张其仔,1997);二种认为社会资本是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丘海雄、边燕杰,2000);三种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成长时期的一些社会、社区和家庭等环境因素(李春玲,1997)。综观国内外学者对社会资本的界定,我们发现它们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明显不同。共同之处表现为这些界定的基本要义一致,都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本的特殊形态,具有工具性,且不同于物质资本(表现为物质形态)和人力资本(表现为知识、技能)。观点分歧之处主要表现在界定角度、概念主体、范围等几个方面。在界定角度上,一些学者侧重于社会结构资源,另一些学者侧重于社会关系;在概念主体上,一些学者认为社会资本的主体是个人,另一些学者认为社会资本的主体还包括企业、社团、社区等行动主体;在范围(表现形式)上,一些学者认为社会资本范围很广,包括规范、组织、关系等在内的众多社会结构资源,另一些学者认为社会资本只是社会关系网络。由于这些分歧,不仅目前学术界对社会资本定义缺乏共识,而且也使持不同观点的学者在社会资本的具体研究中,在研究取向、研究方法上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对同一问题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相差甚远,甚至完全不同,无法相互验证。2.从资本积累到社会资本:从资源到资本目前学术界对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及社会资源概念联系与区别的探讨,概括来说有两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社会资本就是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等同于社会网络中嵌入的社会资源。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独立的社会学概念或理论,其内涵与外延不同于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源理论。譬如边燕杰认为,从概念的最初涵义来看,社会资源理论只与社会网络相联系,而社会资本的范围更加宽泛(边燕杰,1997)。世界银行在其国家财富指标研究中指出,社会资本在社会科学文献中除了包括网络之外,还指一系列规范和组织(王伟中,1999)。林南认为,社会资源只是社会资本的开始,社会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既定的工具性目标,二要在行动中运用它。从马克思对资本的原始定义来看,资源与资本虽有联系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资源是一种存在,资本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动用的资源,因而资本概念的核心是运动(投资)与价值(预期回报),即只有当资源用作生产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社会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其界定应遵循学科传统,即不能抛弃资本的本质特性而论社会资本。从这一认识出发,我们认为:社会资本既不同于社会资源也不同于社会关系网络,它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学范畴,是行动主体所动员(投资)的对自己至少具有主观上正功效(预期回报)的社会结构资源,是一种与经济资本相区别的资本形式。正如社会资源理论创建者林南所阐述的,社会资源是在社会网络中嵌入与可摄取的,而社会资本只不过是从社会网络中动员的社会资源。3.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国内外学者尽管对社会资本的表述不同,但都承认它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具有不同于物质资本的一系列特征。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张其仔认为社会资本具有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无形性、纯粹公共物品等三个特点(张其仔,1997)。朱国宏认为社会资本具有不可转让性、具体性、个人特质依赖性、主体可能为个人、组织或社会整体等方面特征(朱国宏,1998)。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具有无形性、不可让渡性、部分公共物品性以及投资收益不确定性等特征(科尔曼,1989)。值得注意的是,社会资本是动员了的社会结构资源,物质(经济)资本是动员了的经济资源。因而社会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的特征和社会结构资源与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动员的预期与结果(预期回报与实际回报)有密切关系。众所周知,经济资源是有形的,能够通过统一的指标进行测量,投资过程中的预期回报与实际回报的一致性也相对容易控制;而社会结构资源是无形和特殊的(如组织、制度、风俗等),行动主体动员它们所可能带来的总体上的正功效具有很大的主观认定性。这种主观认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而无法作到完全理性。基于上述认识,社会资本具有不同于物质资本的一般特征可归纳为:无形性、不可转让性、部分公共物品性质、投资收益不确定性、个人特质依赖性等几个方面。4.社会资本的作用在社会资本功效理论研究上,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世界银行组织研究认为,社会资本是将生产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结合起来的“介质”,社会资本的关键特性是促进联合成员为共同的利益进行协调与合作(王伟中,1999)。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具有识别社会结构的功能,社会资本如果运用得当,具有生产性,原始性社会结构中的社会资本,具有人力、物力资本所无法替代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功能(科尔曼,1989)。布尔迪厄认为,社会资本的主要功能除了满足个人利益外,还有着将统治阶级的直接经济统治转化为非经济形式,从而使其获得合法性的作用(赵延东,199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通过社会资本的有效组织来实现的,可见社会资本对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张其仔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归纳出社会资本作用的三种类型,即社会资本中性说(经济学观点),社会资本正效应说(人际关系学观点)与社会资本负效应说(人类学观点),并具体探讨了社会资本对经济变迁,包括经济增长、制度变迁、劳动力转移和技术创新四个方面的影响。后来,他进一步研究认为,中国渐进式改革能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资本导致了合作(张其仔,1997,1998)。社会资本功效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关系网络(狭义的社会资本)角度展开的,并且大多局限于职业、地位获取与企业发展两方面。前者如林南关于社会资本对职业分化作用的研究(LinNan,1999),彭庆恩对包工头职业地位获取过程中社会关系网络(彭称为关系资本)的研究(彭庆恩,1996)。后者如李路路在对私营企业家背景研究中发现,企业家的社会资本(社会关系)对其企业成功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超过“体制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作用(李路路,1997)。边燕杰、丘海雄通过对广州市188家企业调查的数据分析(设计指标对企业社会资本进行测量),证明企业社会资本(社会联系)对企业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有直接的提升作用(边燕杰,丘海雄,2000)。三、社会资本的研究与中国社会资本的运综上可见,社会资本的国内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空白。这种不足与空白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管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努力对社会资本作出界定,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定义,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社会资本本质特性的认识,从而制约了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与应用。二是在社会资本功效研究上,实证研究范围过窄且定量研究不够,理论研究不系统、不深入,特别是没有将社会资本自身的效应与社会资本运作功效区别开来,没有结合社会资本运作基础、运作成本与运作过程来考察。三是对社会资本地域性与历史性特征挖掘不够,譬如国内学者暂时还没有将农村社会资本与城市社会资本区别开来研究。四是缺少对特定地域中特定群体特定活动的社会资本研究。我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独特性与当前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资本在人们社会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强社会资本的研究。研究中国社会资本要把握本土化方向,从中国城乡社区高度分化的实际出发。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对立,决定了农村社会资本与城市社会资本存在明显差异。这要求我们在探讨中国社会资本时首先要确定农村与城市的分析框架,对农村社会资本与城市社会资本进行单独界定和研究。同时结合中国城乡实际,从社会资本表现形式、运作特点、运作基础、运作机制、运作成本、运作功效以及社会资本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