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诗歌艺术手法之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课件72张_第1页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艺术手法之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课件72张_第2页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艺术手法之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课件72张_第3页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艺术手法之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课件72张_第4页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艺术手法之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课件72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或技巧表现手法或技巧(广义)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它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狭义)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古诗词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能识记古诗词中表达技巧种类。2、通过例题理解古典诗词表达技巧的思路和方法。3、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语言组织能力。教学难重点:掌握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探讨突破一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二是说明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考情分析】出现频率2020新高考1考查比喻的相似性和句子表达效果;新高考2卷2021年新高考1对偶的效果、全国甲卷考查拟人的效果2022年新高考1考查设问和排比、2卷考查比拟和排比、全国甲卷考查借代和比喻。2023年新高考1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新高考2卷考查句子表达效果,涉及排比;全国乙卷考查句子表达效果,涉及排比和反复。命题特点

考查方式:直接设题;间接考查(仿写、句子效果、古诗鉴赏和文学阅读相结合)。近几年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较多,凸显其重要性。题型:客观选择;主观问答(两种结合的趋势)概念说明作用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把人(物)当作物来写叫拟物。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反复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突出、鲜明地表达事物。借代借相关的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部分代表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三)修辞手法概念说明作用对偶用结构、字数、词性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用典借用历史故事或引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互文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称。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形式。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突破语言的局限,增强表情达意效果。排比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气势,增

强感染力请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诗句修辞手法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③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④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对偶、比喻、拟人设问、借代比拟互文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比喻、夸张双关(二)区分借代与借喻的区别试指出下列诗句中加颜色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诗句修辞手法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借代借喻借代④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⑤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借喻借代借代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比喻明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以水喻愁,将愁思写得生动形象,含蓄地显示出愁思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的特点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赏析时,应抓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分析,可用“将……比作……”的句式暗喻借喻比拟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运用拟人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活,意蕴更加丰富回答比拟手法时,可以不分拟人、拟物,直接答“比拟”,但我们习惯上是要分的,如是“拟人”,就答成“拟人”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使被描写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比喻本体比喻词喻体明喻:"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等暗喻:“是”“就是”“成”“成为”“成了”“叫(做)”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只出现喻体。如:太阳从树缝里洒下点点黄金。博喻:本体喻体都出现,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喻体从不同角度说明本体。如:钱七虎院士是科技战线的一座高峰,是引领创新的一束火炬,是献身强军的一面旗帜。比喻的构成要素本体喻体具有相似性但不同类【题型展示】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周老师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一个本体多个喻体比拟“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加以赏析。①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②“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留恋,同时也蕴含着应抓住时机,乘势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区别:

1.比喻重点在“喻”,甲乙两事物有主有从;比拟重点在“拟”,仿照拟体的特征摹写本体,甲乙两事物不分主从。2.比喻中喻体必须出现,本体可出现可不出现;比拟中本体必须出现。名词性词语,表示一种实体;比拟成分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描述性的。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借代代人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强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引发读者的联想赏析时,可以采用“用……代指……”的句式代物代地代事夸张夸大夸张是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也叫夸饰或铺张突出、强化某种事物或感情,烘托气氛赏析时,应点明被作者使用夸张手法描写的事物本来的面目与修辞后的状态的差别,可用“作者夸大/缩小了……的景象/情感,带来了……的效果”的句式缩小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两者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1,借代的本质是“代”,而不是“喻”,借喻的本质是“喻”,是“喻”中有“代”;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相当密切;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是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练习:试指出下列诗句中加颜色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诗句修辞手法①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④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借代借喻借代借喻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寄意寒星荃(quán)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A巩固练习A项,轩辕,黄帝,借代民族,祖国。B项,三千丈,夸张。C项,百丈冰,万里凝,夸张。D项,看尽长安花,夸张。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互文互文也叫互辞,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使语句经济、简练、含蓄赏析时,应注意点明互文的两个主体各是什么,并指出其应表明的语义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赏析时,应注意点明叠音词产生的表达效果象征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2020·全国3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苦笋

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双关谐音双关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思”与“丝”谐音,“思方尽”表现思念之深、之极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赏析时,应指出其两层意思,可用“一指……,另指……”的句式语义双关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暗指清白的品德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的意思。它在古诗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偶)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赏析时,应注意律诗中间两联一般不宜判断为对偶,其余场合只要是对偶,就可以答成对偶;应具体指出对偶的双方是什么,并说明其在表达作用上的好处练一练反问比拟(拟人)设问反问夸张、比喻对偶借代用典通感双关通感互文1.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7.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8.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10.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2.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13.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14.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反复对比突破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表达方式概念作用举例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使内容完整,事情清晰。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通过记叙抒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从而抒发诗人矢志报国的信念。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喜怒等主观感情。刻画人物,鲜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深化诗歌的主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明的观点。表现作者的观点态度,突出诗歌的主旨,使诗歌的主题鲜明、深刻。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陆龟蒙《别离》)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判断下列古诗的表达方式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石壕吏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古代诗歌鉴赏

描写手法描写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角度举例分析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远近结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头两句描绘远景,后两句描绘近景感官结合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从体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角度侧面写雪动静结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是静景,是所见;后一句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清幽怡人的风景画声色结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四首(其三)》)两句中既有“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还有黄鹂的鸣叫,传达出欢快的情绪角度举例分析正侧结合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第三、四句则以环境的荒凉偏僻侧面烘托白描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细节描写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细节描写是诗人的精心设置和安排。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角度举例分析虚实结合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还似……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属于虚写,与词人当前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梦中虚幻的繁盛景象反衬醒后现实的凄凉无奈。对写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写:(对面落笔、一笔两面)指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的角度着笔,而从对方的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被烘托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乐府民歌《江南》)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点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运用点染法,会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明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衬托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考试常考的是反衬,如用乐景反衬哀情,用动反衬静,用虚反衬实等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其二)》)诗人用碧绿的江水、青葱的山峦、火红的花和洁白的鸟勾勒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以乐景衬哀情,抒发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之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一个典型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赋予抽象的事物以形体,使平凡的事物显得奇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景物描写方面具有什么特点?2.这首诗(或某几句)是如何写景的?3.这首诗在描写某景物时用了什么手法?4.你认为这首诗写景优胜之处主要体现在哪里?5.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常见的描写手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动静结合3.虚实结合4.点面结合5.感官角度:视听、嗅、触、味觉6.观察角度:远近、内外、高低、上下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例1: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侧面描写:生动传神的写了夜雪之大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例2《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侧面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观察角度观察角度:高低、上下、远近、俯仰等。

仰视俯视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的一二句从什么角度来描写?

观察角度描写角度:高低、上下、远近、俯仰等。

远近结合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歌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

感官角度感官角度:视、听、嗅、触、味觉。视听结合,描写了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歌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

感官角度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嗅觉

感官角度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视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触觉

动静关系分类:动静结合: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以动衬静: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

例一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静景:明月、青松动静:竹喧、莲动动静结合

例二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例三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特写镜头)面指的是对全场情景的总的概括描绘(广镜头)点面结合:既要描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主要人物。

例子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点面结合:“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点)是诗的中心,前两句属于面的铺成。

虚实结合虚写指的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事实,为中心所想,梦中所见。实写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实结合可以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例子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虚实结合:一二两句是实写,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秋夜下了一场大雨涨满水池,不知何时是归期的寂寥之苦,三四句是虚写,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的幸福欢乐情景,以想象的乐景反衬现实思归的急切和

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当堂检测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

【答案】远近结合,选择了“野火”“断烟”“危峰”等远景,也选择了溪水这样的近景;动静结合,选择了“白屋”“寒日”“溪云”等静景,也选择“归”“下”勾勒出山间景物的生气和动态;俯仰结合,写了天上溪水上升腾的云朵,也选择了采樵人沿着羊肠小道缓缓下山;视听结合,这首诗歌前六句全为望景,后一联写清脆的钟声;让诗歌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余韵无穷。视听结合动态描写当堂检测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又叫秋闱。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答案】“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白描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例子《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全用白描手法,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却够成了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诗人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

例子《秋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临发又开封”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显示出作者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动静角度CBA以动衬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动静关系动景陪衬,静景重点

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动静互衬,相映成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赋静景以动态,使之富有生气。虚实角度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只恐双溪舶锰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效果:拓展诗歌的意境,丰富读者的想象。画技角度白描渲染工笔(细节描写)(一)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注意与“工笔”的区别)细节描写:就是抓住景、物、人的某一细微特点进行描绘刻画的技巧。衬托(正衬和反衬)、烘托、渲染修辞(通感、叠词、比喻、拟人、对比……)描写景物的技巧:点面结合、高低结合、远近结合、感官结合、

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俯仰结合描写景物的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描写景物的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请判断下列诗句的描写角度或手法。诗句描写角度或手法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②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③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⑤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触觉、视觉、听觉结合,侧面烘托远近结合、高低结合侧面描写视听结合、绘声绘色请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描写手法。诗句描写手法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②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③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