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南湖早春①(唐)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③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二月二日出郊④(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⑤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⑥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背。【注】①元和十(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当年秋被贬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倒影。③不道:不是说。④唐宋时,流行二月二日踏青出游。此诗于作者二月二日出城郊游、途中见及初春而作。⑤雨脚:雨线之意。⑥陇:古间“垄”,土埂。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诗用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芳、水蘋争绿、黄鹂语涩等早春景象,描写了南湖生机勃发明媚动人的风光。B.白诗注重炼字,如颈联中“重”字表现了白雁羽翼未干、艰难飞行的笨拙之态,“涩”字描绘出黄鹂初语口拙之态。C.王诗颔联从远处展开描写,“云犹含态”用拟人手法,描写雨过天晴后雾已全消、云被山石故作留恋之态的情景。D.王诗尾联紧承颈联,由表现烟村黄鹂语、麦垅紫燕飞的鸟儿逢春之乐,转而写人,表现田家早耕归来的喜悦之情。15.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衬托手法和情感的不同之处。(6分)四川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九日约冯伯田、王俊甫、刘元辉方回山雨初开一望之,似无筋力可登危。每重九日例凄苦,垂七十年更乱离。今岁江南犹有酒,吾曹天下谓能诗。肯采吊古酣歌否?恰放黄花一两枝。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山雨初开”点明天气宜人,正是登高好时节;“似无筋力”表明诗人身体欠佳,有些犹豫和遗憾。B.颔联对仗工稳,“每”与“垂”相对,“例”与“更”相对,这些虚词的运用,加重了生逢乱世、感时伤世之悲。C.颈联点题,表达诗人邀约友人饮酒赋诗的心意,“犹”字有庆幸之意,“天下谓能诗”是对我辈才华的肯定。D.尾联上句用反问句向友人发出“吊古酣歌”的诚挚邀请,下句说恰逢菊花盛开,呼应题中“九日”二字。15.宋代诗人宋祁写有七律《九日置酒》:“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此诗与《九日约冯伯田、王俊甫、刘元辉》相比,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性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唐杜甫去郭轩楹敝,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待草堂环境,离城郭远,庭园开阔,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B.颔联诗人凭槛远望,远近结合,写出江水碧澄浩荡,树林葱郁花朵盛开的景象。C.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反衬,更显繁荣热闹。D.全诗八句均对仗,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蕴含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15.叶梦得《石林诗话》评价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句“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这一评价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四川省成都市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仿真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元]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诗设问开篇,“自”与“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一样,营造了孤寂氛围。B.文诗“万古”二字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屈原精神跨越了漫长历史,为世人铭记。C.贝诗第一句,“生”富有动感,形象地写出了因风雨大作而光线变得昏暗的过程。D.两首绝句都以屈原为吟咏对象,声韵和谐,语言直白浅近,耐人寻味。15.两首诗中都写到了“笑”,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①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以“何事”发问,对遭遇战乱、家境贫困的侄儿寄予厚望,与尾联情意深重的劝诫勉励之语形成了呼应。B.颔联“干戈地”“礼乐风”形成鲜明对比,既点明书房主人的守礼好学,更显其卓然品格,诗人对此深感慰藉。C.颈联摇曳“竹影”与潺潺“泉声”相互映衬,凸显了环境的清幽雅致,与世道的纷乱形成鲜明对比,意蕴悠长。D.此诗语言自然晓畅,通俗浅近,无一字难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的劝勉之意也给读者以深刻启示。15.诗歌最后一联富有哲理,“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暗含了求学要日积月累“寸功”才能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要如何才能做到积“寸功”达到质变。(6分)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其一)杨万里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晓行道旁杜鹃花杨万里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不是征人泪滴成。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诗运用拟人的修辞,写一路杜鹃花“不负”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B.“锦样”即锦绣的模样,用比喻手法描绘出倒映着杜鹃花的江水的红艳。C.“泣露啼红”描写杜鹃花带露开放的姿态,杜鹃啼鸣衬托了拂晓的宁静。D.后诗多用口语,如“作么生”“能多少”,语言晓畅明白,情感深沉。15.两首诗同为描写杜鹃花,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南湖早春①(唐)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③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二月二日出郊④(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⑤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⑥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背。【注】①元和十(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当年秋被贬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倒影。③不道:不是说。④唐宋时,流行二月二日踏青出游。此诗于作者二月二日出城郊游、途中见及初春而作。⑤雨脚:雨线之意。⑥陇:古间“垄”,土埂。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诗用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芳、水蘋争绿、黄鹂语涩等早春景象,描写了南湖生机勃发明媚动人的风光。B.白诗注重炼字,如颈联中“重”字表现了白雁羽翼未干、艰难飞行的笨拙之态,“涩”字描绘出黄鹂初语口拙之态。C.王诗颔联从远处展开描写,“云犹含态”用拟人手法,描写雨过天晴后雾已全消、云被山石故作留恋之态的情景。D.王诗尾联紧承颈联,由表现烟村黄鹂语、麦垅紫燕飞的鸟儿逢春之乐,转而写人,表现田家早耕归来的喜悦之情。15.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衬托手法和情感的不同之处。(6分)14.C。C项,“雾已全消”错误。15.①白诗采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王诗采用正衬手法,以乐景衬乐情;②白诗通过描写南湖明媚多彩、欣欣向荣等早春明媚图景,表达了自己因病无心欣赏无边春色的忧愁苦恼和讽谏不成反遭贬谪的无奈与苦闷。③王诗通过描写江城之郊早春时节鹂语燕飞、田家归耕等春晨美景和农家之乐,表达了诗人对早春自然风光、农家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四川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九日约冯伯田、王俊甫、刘元辉方回山雨初开一望之,似无筋力可登危。每重九日例凄苦,垂七十年更乱离。今岁江南犹有酒,吾曹天下谓能诗。肯采吊古酣歌否?恰放黄花一两枝。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山雨初开”点明天气宜人,正是登高好时节;“似无筋力”表明诗人身体欠佳,有些犹豫和遗憾。B.颔联对仗工稳,“每”与“垂”相对,“例”与“更”相对,这些虚词的运用,加重了生逢乱世、感时伤世之悲。C.颈联点题,表达诗人邀约友人饮酒赋诗的心意,“犹”字有庆幸之意,“天下谓能诗”是对我辈才华的肯定。D.尾联上句用反问句向友人发出“吊古酣歌”的诚挚邀请,下句说恰逢菊花盛开,呼应题中“九日”二字。15.宋代诗人宋祁写有七律《九日置酒》:“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此诗与《九日约冯伯田、王俊甫、刘元辉》相比,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性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14.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语言、结构、手法、情感等的能力。D项,“用反问句向友人发出‘吊古酣歌’的诚挚邀请”这一理解不正确,不是“反问”,而是“设问”。15.示例:①方诗抒情主人公:热情邀约友人重九赋诗饮酒,喜风雅、重感情、重交谊;生逢乱世,忧时伤世,多愁善感。(3分)②宋诗抒情主人公:九日置酒与诸友登高共饮,欢度喜庆,豪迈奔放,酣畅淋漓;官至太守,满头白发,满插茱萸以辟邪,放浪形骸,豁达潇洒,平易亲和。(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古诗形象内涵的能力。题干从比较阅读的角度设题,将方诗与宋祁《九日置酒》相比较,从两诗抒情主人公形象性格的角度设问。解答此题,须先整体阅读感知两首诗,找出两诗中刻画抒情主人公形象性格的诗句,从两诗中抒情主人公的行为、心理,以及景物等的描写中,去解析其所反映出的主人公的形象性格与情感内涵。“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两句写诗人与诸友觥筹交错,欢聚畅饮,可见其豪爽放旷的性情。“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两句写诗人满头白发,遍插茱萸以辟邪,可见其放浪形骸、豁达潇洒、平易亲和的个性。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唐杜甫去郭轩楹敝,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待草堂环境,离城郭远,庭园开阔,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B.颔联诗人凭槛远望,远近结合,写出江水碧澄浩荡,树林葱郁花朵盛开的景象。C.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反衬,更显繁荣热闹。D.全诗八句均对仗,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蕴含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15.叶梦得《石林诗话》评价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句“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这一评价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14.C(“更显繁荣热闹”错,尾联意思是,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出草堂的闲适幽静。)15.①“缘情体物”,寓情于景,自然景物的生动优美寄托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之情。②“自有天然工妙”,用语精准,描写真切。“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唯细雨,鱼儿不时地浮出水面;唯微风,燕子方飞而翅斜。四川省成都市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仿真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元]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诗设问开篇,“自”与“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一样,营造了孤寂氛围。B.文诗“万古”二字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屈原精神跨越了漫长历史,为世人铭记。C.贝诗第一句,“生”富有动感,形象地写出了因风雨大作而光线变得昏暗的过程。D.两首绝句都以屈原为吟咏对象,声韵和谐,语言直白浅近,耐人寻味。15.两首诗中都写到了“笑”,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14.A【解析】“营造了孤寂氛围”错误,“节分端午自谁言”是说端午节是从谁开始的,是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没有营造孤寂氛围。15.①文诗中的“笑”,是嘲笑楚江空有浩渺的江水,却无法洗脱屈原这样直臣的冤屈,借此表达对屈原遭受不公待遇的愤懑之情;②贝诗中的“笑”,借石榴花嘲笑自己因无处祭奠屈原而伤感,来表达效仿前贤独守心志的坚定品质。(评分参考: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①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以“何事”发问,对遭遇战乱、家境贫困的侄儿寄予厚望,与尾联情意深重的劝诫勉励之语形成了呼应。B.颔联“干戈地”“礼乐风”形成鲜明对比,既点明书房主人的守礼好学,更显其卓然品格,诗人对此深感慰藉。C.颈联摇曳“竹影”与潺潺“泉声”相互映衬,凸显了环境的清幽雅致,与世道的纷乱形成鲜明对比,意蕴悠长。D.此诗语言自然晓畅,通俗浅近,无一字难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寻味,其中蕴含的劝勉之意也给读者以深刻启示。15.诗歌最后一联富有哲理,“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暗含了求学要日积月累“寸功”才能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要如何才能做到积“寸功”达到质变。(6分)14.A【解析】“何事”,为什么,“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开篇以“何事”发问,并非表达寄予厚望之意。侄儿家境贫困也于文无据。15.①求学需要不受环境影响。“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告诉我们不管局势再动荡,处境再窘迫,都要静下心来做学问。②求学需要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地追求。“常修礼乐风”之“常”点明即使身处“干戈地”,仍要坚持修身养性。③求学需要沉浸其中,潜心地投入。正如诗中明写读书环境清幽雅致,暗赞书房主人内心宁静专注。④求学需要勤奋,珍惜点滴光阴。尾联直接告诉我们,做学问就需要珍惜时光,积累“寸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如何才能做到积‘寸功’达到质变。”首联“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的意思是: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刻画了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这告诉我们不管局势再动荡,处境再窘迫,都要静下心来做学问。所以第一点可以概括为:求学需要沉心静气,不受外部环境影响。颔联“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的意思是: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身处战乱之中,但还坚持修身养性,“常”点明即使身处“干戈地”,仍要坚持修身养性。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写,求学需要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地追求。颈联“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意思是: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