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生态损害赔偿中的环境请求权_第1页
法学-论生态损害赔偿中的环境请求权_第2页
法学-论生态损害赔偿中的环境请求权_第3页
法学-论生态损害赔偿中的环境请求权_第4页
法学-论生态损害赔偿中的环境请求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摘要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政策。2015年12月,我国全面部署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试点规划和举措。随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在吉林、山东、重庆等7个试点城市逐步到全国范围内试行。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600余起,并形成一批有影响的典型案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一项新的制度,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制度框架下环境请求权的权利基础薄弱、实现路径单一等等。环境请求权是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对这一新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的法律问题探索起步较早且立法、实践经验丰富,为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本文立足于我国具体国情,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框架下的环境请求权的基础理论、实践现状以及行使途径等内容展开论述,并提出优化路径。如进行专门立法、完善多元化请求权主体机制以及构建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等等。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生态损害赔偿,环境请求权,生态环境损害索赔的实现

ABSTRACTSincethe18thNationalCongress,Chinahasshownunprecedentedattentioninthefieldof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andintensivelyissuedaseriesof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policies.InDecember2015,Chinafullydeployedthepilotworkonthereformoftheecologicalenvironmentdamagecompensationsystem.Subsequently,thepilotworkwascarriedoutinsevencities,includingJilin,ShandongandChongqingetc,andgraduallyimplementednationwide.Bytheendof2019,morethan600casesofcompensationforecologicalenvironmentdamagehavebeenhandlednationwide,andanumberofinfluentialtypicalcaseshavebeenformed.Theeco-environmentaldamagecompensationsystemisanewsystem,whicharestillmanyproblems,suchastheweakfoundationoftherightofenvironmentalclaimsandthesinglewayofrealization.Therightofenvironmentalclaimsisanimportanttheory,basisforconstructinganecologicalenvironmentaldamagecompensationsystem,andithasanimportanttheoryandpracticalsignificancefortheconstructionofthisnewsystem.TheUnitedStates,Japan,theEuropeanUnionandothercountriesstartedtheresearchonthelegalissuesofecologicaldamagecompensationearlier,sothattheyhaverichlegislativeandpracticalexperience,whichprovidesanimportantreferencefortheresearchontheclaimrightofecologicalenvironmentdamagecompensationinChina.BasedonChina'snationalconditions,thispaperdiscussesthebasictheory,practicestatusandwaystoexercisetherightofclaimforecologicalenvironmentdamage,andputsforwardsuggestionsforimprovement.Forexample,tocarryoutspeciallegislation,improvethemainmechanismoftherightofclaim,andbuildanonlitigationdisputeresolutionmechanismandsoon.Keywordsdamagetoecologicalenvironment,compensationforecologicaldamage,environmentalclaims,therealizationofecologicalenvironmentdamageclaim

目录32194第1章绪论 113837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73141.1.1研究背景 1118411.1.2研究意义 238841.2文献综述 2147101.2.1国内研究 2262771.2.2国外研究 424924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559181.3.1研究方法 5158941.3.2研究内容 5676第2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之概述 746232.1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界定 7287342.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内涵 813592.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范基础 930834第3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制度现状与实践瓶颈 1011473.1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类别 10314133.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客体界定 11104823.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索赔范围 1129883.4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实现路径 1231387第4章域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制度及实践镜鉴 1426004.1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请求权制度 1485474.2日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制度 15146534.3欧盟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制度 152946第5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问题辨识与优化路径 17286505.1制定专门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 17304565.2完善多元化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机制 17131005.3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索赔范围 18327405.4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 18300645.5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责任分担机制 198867第6章结语 2020153参考文献 2122488致谢 25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20届毕业论文(设计)PAGEPAGE25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频发,生态受损现象屡见不鲜,对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传统领域的环境侵权侧重于具体人的人身、财产损害救济,而忽视对环境本身的侵害。《海洋环境保护法》提到海洋生态损害的赔偿范围以及如何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但仅适用于海洋环境保护领域而无法延伸至其他领域生态受损的预防和救济。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立法的缺失,使得受损生态环境得不到及时有效修复,最终导致的将是“公地的悲剧”[[]美国著名学者GarritHadin提出的“公地的悲剧”(TheTragedyoftheCommons)模型基于完全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设,认为每个人都希望从公地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愿看着别人享受所有的利益,自己却要分担成本,所以人们都会在“公地”有利可图时,尽最大努力去占用它,直到公地资源耗尽。由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公共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公共利益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参见陈小燕.以生态文明制度化解“公地的悲剧”困境——基于“双重经济人[]美国著名学者GarritHadin提出的“公地的悲剧”(TheTragedyoftheCommons)模型基于完全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设,认为每个人都希望从公地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愿看着别人享受所有的利益,自己却要分担成本,所以人们都会在“公地”有利可图时,尽最大努力去占用它,直到公地资源耗尽。由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公共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公共利益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参见陈小燕.以生态文明制度化解“公地的悲剧”困境——基于“双重经济人”的视角[J].理论导刊,2015(10):90-92+106.[]法制网.尽快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法规[Z]./environmental_protection/content/content_8061167.html,2019-11-29.[]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网.人民法院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典型案例[Z]./zixun-xiangqing-162312.html,2019-06-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江苏泰州水污染事件”[[]2014年12月30日,江苏泰州1.6亿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终审宣判,江苏省高级法院维持一审法院作出的“排污企业需支付1.6亿余元赔偿”的判决。参见澎湃网.江苏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终审:仍赔1.6亿,可分期,可抵扣[Z]./newsDetail_forward_1290194,2014-12-30.]、“宁夏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2017年8月28日,腾格里沙漠污染公益诉讼案在宁夏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调解结案,涉案8家污染企业在投入5.69亿元用于修复和预防土壤污染的资金基础上,再承担环境损失公益金600万元,并因其环境污染行为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参见中国法院网.宁夏腾格里沙漠污染公益诉讼案以调解结案[Z]./article/detail/2017/08/id/2983924.shtml,2017-08-28.]、“[]2014年12月30日,江苏泰州1.6亿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终审宣判,江苏省高级法院维持一审法院作出的“排污企业需支付1.6亿余元赔偿”的判决。参见澎湃网.江苏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终审:仍赔1.6亿,可分期,可抵扣[Z]./newsDetail_forward_1290194,2014-12-30.[]2017年8月28日,腾格里沙漠污染公益诉讼案在宁夏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调解结案,涉案8家污染企业在投入5.69亿元用于修复和预防土壤污染的资金基础上,再承担环境损失公益金600万元,并因其环境污染行为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参见中国法院网.宁夏腾格里沙漠污染公益诉讼案以调解结案[Z]./article/detail/2017/08/id/2983924.shtml,2017-08-28.[]2018年4月10日,河北秦皇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法院判决方圆公司赔偿损失154.96万元用于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等。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一审判决。参见中国法院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诉秦皇岛方圆包装玻璃有限公司大气污染责任民事公益诉讼案[Z]./article/detail/2019/03/id/3743521.shtml,2019-03-02.[]据张忠民教授对环境民事案件诉讼请求类型进行的归纳,主张赔偿损失的案件占案件总数的41%,在各类诉讼请求中居于首位,远远超过主张率居于第二位的“停止侵害”(25%),而主张恢复原状的案件仅占4%。在这种情况下,生态损害行为人的责任往往一赔了之。参见张忠民.环境司法专门化发展的实证检视:以环境审判机构和环境审判机制为中心[J].中国法学,2016(6):177-196.1.2文献综述1.2.1国内研究我国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的法律问题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早期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损害”相关概念的界定上。以王灿发(2005)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生态环境损害”包含在环境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理论中。[[]王灿发.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框架和内容的思考[J].法学论坛,2005(5):32-36.]周晨(2006)、殷鑫(2013)、竺效(2017)等大多数学者则认为,“生态环境损害”是区别于人身、财产损害的一种新的独立损害类型。[[]王灿发.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框架和内容的思考[J].法学论坛,2005(5):32-36.[]周晨.环境损害的法律定义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6):198-201;殷鑫.生态正义视野下的生态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竺效.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5.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主体。张宝(2017)认为,政府索赔在本质上是行政执法的延伸,其适用前提应限于“无法适用消除污染、修复环境等行政命令手段”的情形,并强化行政公益诉讼对“政府积极履行职责”的监督作用。[[]张宝.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权与监管权的适用关系辨析[J].法学论坛,2017(3):14-21.]张梓太、李晨光(2018)认为,只要给生态系统带来不利益风险,就应该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张梓太,李晨光.关于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几个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8(3):94-99.]林潇潇(2019)认为,以行政机关主导的“[]张宝.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权与监管权的适用关系辨析[J].法学论坛,2017(3):14-21.[]张梓太,李晨光.关于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几个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8(3):94-99.[]林潇潇.论生态环境损害治理的法律制度选择[J].当代法学,2019(3):126-136.关于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范围。鄢斌、吕忠梅(2016)认为,生态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侵犯公共性健康权益和损害公众生态性权益的事实。[[]鄢斌,吕忠梅.论环境诉讼中的环境损害请求权[J].法律适用,2016(2):18-23.]刘画洁、王正一(2017)提出,污染控制、应急监测、人员转移安置等应急处置费用,应当计入可赔偿的合理费用中,同时认为无需单独列明“清除污染费用”,并建议将该费用计入应急处置费用中。[[]刘画洁,王正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鄢斌,吕忠梅.论环境诉讼中的环境损害请求权[J].法律适用,2016(2):18-23.[]刘画洁,王正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2):30-35.[]林宣佐,刘玥鑫.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法律完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73-77.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制度建设。王金南、刘倩等(2016)提出,我国应制定专门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并配套建立形成包括协商、诉讼、协商与诉讼衔接、损害评估、资金保障和公众参与监督在内的“1+6”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王金南,刘倩,齐霁,於方.加快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J].环境保护,2016(2):26-29.]张丽丹(2018)认为,我国应充分发挥生态损害赔偿诉讼处理机制与调解、仲裁等非诉处理机制的优势。[[]张丽丹.论我国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D].河北经贸大学,2018.][]王金南,刘倩,齐霁,於方.加快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J].环境保护,2016(2):26-29.[]张丽丹.论我国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D].河北经贸大学,2018.[]刘静.论生态损害救济的模式选择[J].中国法学,2019(5):267-284.从国内研究趋势可以看出,学者们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的理论研究是多方面的,但关于该制度框架下环境请求权的研究相对较少,也不够深入。因此,本文将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探讨。1.2.2国外研究国外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的法律问题研究起步较早,具有丰富的立法和实践经验。RachelCarson(1962)在SilentSpring一书中分析了以DDT为代表的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对人类和地球生态造成的严重危害,该书被誉为“世界环境保护运动的里程碑”,它的问世改变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推动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RachelCarson.SilentSpring.HoughtonMifflinHarcourt,2003.]NiakSianKoh[]RachelCarson.SilentSpring.HoughtonMifflinHarcourt,2003.[]尤永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赔偿权利人制度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9.在生态环境损害的索赔主体方面。Frankmaes(2005)提出,公民只能要求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损害赔偿,而国家和地方行政机关有权对环境资源损害提出索赔。[[]吴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法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KathleenChandlerSchmid(2008)则认为,公民是自然资源的所有者,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公共自然资源,他们把损害索赔权转移给州政府,并由州政府代为提出索赔。[]吴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法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孟东洁.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权行使现状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在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认定方面。Frederick(1990)认为,“过失”的诉讼理由适用于因接触危险废物而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救济。[[]FrederickR.Andersonetc.Environmentalprotection:lawandpolicy.Little,BrownandCompany,1984.]理查德·A·波斯纳(1997)则认为,一旦行为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就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否定性评价。[[][美]理查德·[]FrederickR.Andersonetc.Environmentalprotection:lawandpolicy.Little,BrownandCompany,1984.[][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M].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292.[]MarkL.Wilde.TheECCommission'sWhitePaperonEnvironmentalLiability:IssuesandImplications.JournalofEnvironmentalLaw,2001(1):21–37.在生态环境损害制度建设方面。Brans(2001)对美国自然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但该研究未能完全摆脱传统的民事责任法研究思路。[[]王冰玉.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MonikaHinteregger(2008)则通过对欧洲环境法律责任和生态损害问题的探讨,解决了侵权法在环境法中适用的主要问题,例如无过错责任的可得性、因果关系的确立、可用补救措施的范围和法律地位问题。[[]MonikaHinteregger.EnvironmentalliabilityandecologicaldamageinEuropeanlaw.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8.[]王冰玉.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MonikaHinteregger.EnvironmentalliabilityandecologicaldamageinEuropeanlaw.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8.[][美]凯伦·布拉德肖.通过磋商解决自然资源损害:美国经验[J].张宝,邓顺萍译.环境资源法论丛,2019:159-182.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1.3.1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法:通过文献的检索、鉴别和整理,并结合现阶段我国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的相关规定和实践经验,形成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科学认识,以及对该制度框架下环境请求权得以明确了解,寻找出可供本文借鉴的经验和方法。(2)比较研究法:通过对美国、日本和欧盟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梳理,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比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选择可供本文借鉴的具有操作性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提出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优化路径。(3)理论研究法: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归纳和分析,并结合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基本理论,全面梳理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基础理论、实践现状和行使路径,厘清立法思路,明确立法理念,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1.3.2研究内容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引入本文的主题。第2章:本章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基本概念、性质、功能、规范基础进行阐述和分析,使读者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有基本的了解。第3章: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类别、客体界定、索赔范围以及实现路径的探讨,具体分析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现状和实践瓶颈。第4章:通过对国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梳理,并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比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选择可供本文借鉴的具有操作性的经验和方法,为下文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第5章:本章主要就上文的理论依据与域外相关立法机制为参考,提出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优化路径,以期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第6章:结语。

第2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之概述概念是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倘若没有设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就无法清晰、合理地思考法律问题,也无法将我们对法律的思考转化为语言并传达给他人。[[][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486.]科学的法律概念则是整个法律体系构造的基础,也是推动研究共识和通说形成的关键。[[][][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486.[]张宝.环境规制的法律构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界定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环境污染责任”仅仅指向因污染环境并以环境中的各要素为媒介所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其主要侧重于具体人之间的利益纠纷。倘若损害行为仅对生态环境自身造成不利益影响,而不涉及具体人的人身、财产损害,就不能将该行为归结到传统领域的环境侵权中。但是,在生态损害事件中,损害行为可能既构成对具体人的人身、财产损害,又造成对生态环境本身的侵害。前者是以环境中的各要素为媒介造成的损害,属于传统的民事侵权;后者的损害则指向生态环境自身,其本质上是对公共环境利益的侵犯,是不同于前者的一种新的独立损害类型。学界对“生态环境损害”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大多数学者持相同的观点,即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对生态环境本身的损害。吕忠梅教授还指出,它与传统环境侵权所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并列,都是“环境损害”的下位概念。[[]吕忠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辨析[J].法学论坛,2017(3):5-13.]在我国的实践中,《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II版)》[[]《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II版)》中的“生态环境损害”是指:“由于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生态环境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可观察的或可测量的不利改变,以及提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破坏或损伤。”]和《改革方案》都将“[]吕忠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辨析[J].法学论坛,2017(3):5-13.[]《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II版)》中的“生态环境损害”是指:“由于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生态环境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可观察的或可测量的不利改变,以及提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破坏或损伤。”[]尤永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赔偿权利人制度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9.由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指行为人实施了致使环境和生物要素不利改变、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行为时,应承担修复生态环境、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但由于生态环境损害的恢复过程复杂,恢复周期长,在修复时必须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即便如此,一些受损的生态环境也无法完全恢复到受损前的状态,此时应承担相应的金钱赔偿责任,即在充分考虑受损生态环境特殊性(如物种的稀缺等)的前提下进行象征性赔偿。因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一般侧重于对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并以象征性赔偿为辅助,增加损害行为的成本,同时兼顾预防并考虑赔偿主体的承受能力。2.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内涵环境请求权为保护环境权[[]环境权是指一切单位和个人都享有在清洁、健康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它赋予公众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环境监督权和环境管理权,以及当其环境权受到侵害时寻求法律救济的权利。参见蔡守秋.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几个问题[J].政法论丛,2013(4):3-18.]而产生并独立于环境权。环境权利人为满足其环境利益或维护其环境权利,享有请求他人为或者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环境请求权在整个环境权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环境资源立法、执法、司法的基础,也是环境法律规范体系的核心和关键,从功能上其可划分为防御请求权、受益请求权和救济请求权。首先,防御请求权是环境权实现其支配功能的关键所在,主要表现为环境权利人防止其他单位、个人以及国家实施侵犯、损害其环境利益的行为;其次,受益请求权是环境权受益功能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国家通过环境资源立法、严格环境执法、对环境违法犯罪进行司法追究等手段来保护公众的环境权利;再次,救济请求权是环境权功能实现的保障,当公众的环境权利受到侵害或者有侵害之虞时,权利人享有要求侵害行为人停止侵害、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等的权利。[]环境权是指一切单位和个人都享有在清洁、健康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它赋予公众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环境监督权和环境管理权,以及当其环境权受到侵害时寻求法律救济的权利。参见蔡守秋.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几个问题[J].政法论丛,2013(4):3-18.[]王世进,王蔚中.论环境请求权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J].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74-180.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是从环境请求权中衍生出来的。根据前述定义之探讨,笔者尝试给“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作如下界定,其是指在生态环境赔偿法律关系中,赔偿权利人为实现预防生态损害行为的延续、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享有向损害行为人提出立即停止侵害活动、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或者赔偿损失的权利。一方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是环境救济请求权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细化,权利人可以依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启动索赔程序,其功能在于当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时,环境权利人有权行使环境救济请求权,请求损害行为人立即停止侵害、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或赔偿受损人的损失;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在本质上是一种兼具私法与公法性质的救济请求权,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行为的背后,直接受害对象是人类的公共环境利益,生态环境利益属于典型的公共利益,其主要受公法保护,但随着法学理论研究、立法和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民法在保护生态利益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王蔚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2.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范基础“谁得向谁,依据何种法律规范主张何种权利”,该种可以由一方当事人主张的法律规范,即请求权规范基础。[[]王泽鉴.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1.]从法律依据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范基础包括宪法和环境资源法律规范。尽管我国《宪法》没有规定公众享有环境权,但可以结合相关条款为环境权主体提供间接保护,如第九条和第二十六条规定了“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第三十三条还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而“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国务院新闻办于2009年4月和2012年6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均把“环境权”纳入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中,体现了我国在基本人权保障方面对环境权的承认。],理所当然属于宪法保障的权利范围。[[]张震.环境权的请求权功能从理论到实践[J].当代法学,2015(4):22-31.]其次,《环境保护法》第五条[]王泽鉴.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1.[]国务院新闻办于2009年4月和2012年6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均把“环境权”纳入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中,体现了我国在基本人权保障方面对环境权的承认。[]张震.环境权的请求权功能从理论到实践[J].当代法学,2015(4):22-31.

第3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制度现状与实践瓶颈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专门立法,对赔偿请求权的有关规定主要体现在《改革方案》、《若干规定》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由于《改革方案》对其适用范围作出了限制,将“具体人的人身、财产损害”和“海洋生态损害”列为适用范围的除外情形,故下文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探讨以《改革方案》为视野,并结合《若干规定》进行说明。3.1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主体类别请求权的行使,离不开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参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是指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中,有权就受损环境利益要求赔偿的主体,即权利的拥有者和行使者,[[]胡玉鸿.法律主体的基本形态[J].法治研究,2012(10):10-16.]申言之,依据《改革方案》的规定,即省级、市地级政府及其指定的机构。基于政府的权威性与其职能,将政府设定为磋商的赔偿权利人自然毋庸置疑,本文不作讨论;但该方案在诉讼方式上将政府作为唯一的赔偿权利人,在实践中存在着合法性不足、职能划分模糊、易出现“不作为”、自身责任承担欠缺等困境。[[]尤永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赔偿权利人制度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9.]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是指因实施违法违规行为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和个人,即责任的承担者。[[]陈杨.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方案中着重强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违法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及其救济方式,在责任认定上采取“过错责任原则”。然而在实践中,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人类的合法活动,如开挖隧道、盘山公路建设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态环境的损害,这些活动虽合法并有利于人类生产发展,但仍应加以限制;此外,结合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可能会有多个赔偿义务人,即存在“潜在责任人”,如占有人、运输人等,如果我们只追究直接损害行为人的责任,而放任潜在责任人的行为,将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将会给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后果[]胡玉鸿.法律主体的基本形态[J].法治研究,2012(10):10-16.[]尤永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赔偿权利人制度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9.[]陈杨.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3.2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客体界定请求权的保护对象是其赖于产生并为之服务的实体基础权利所体现出来的利益。[[]王世进,王蔚中.论环境请求权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J].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74-180.]环境法学者把与环境有关的利益分为人格利益、财产利益以及环境利益三类。[[]杨朝霞.论环保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以环境权理论为基础的证立[J].法学评论,2011(2):105-114.]根据《改革方案》的规定,明确将“环境侵权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害赔偿”[]王世进,王蔚中.论环境请求权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J].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74-180.[]杨朝霞.论环保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以环境权理论为基础的证立[J].法学评论,2011(2):105-114.[]徐祥民,朱雯.环境利益的本质特征[J].法学论坛,2014(6):45-52.3.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索赔范围明确的赔偿范围是提出生态环境损害索赔的关键,它不仅反映了赔偿义务人的责任程度大小,还决定了受损生态环境能获得多大范围的赔偿。[[]刘画洁,王正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2):30-35.]根据《改革方案》的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消除污染、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丧失的费用,以及为赔偿损害所支出的合理必要费用四个部分。此外,方案鼓励各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对赔偿范围进行扩展创新。[[]各省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并根据当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对赔偿范围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创新,例如,重庆、湖南、吉林提到了生态环境修复方案所产生的费用以及损害修复效果后评估费用,山东、重庆提到了监测费用,这些费用属于修复费用的具体细化;山东、重庆、江苏、湖南提到了控制损害或应急处置费用,这种费用可归为损害预防性费用;山东、贵州、湖南、云南还提到了诉讼费用。]在该方案的基础上,《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包括制定、实施修复方案的费用,修复期间的监测、监管费用,以及修复完成后的验收费用、修复效果后评估费用等。”]的试行也进一步明晰了[]刘画洁,王正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2):30-35.[]各省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并根据当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对赔偿范围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创新,例如,重庆、湖南、吉林提到了生态环境修复方案所产生的费用以及损害修复效果后评估费用,山东、重庆提到了监测费用,这些费用属于修复费用的具体细化;山东、重庆、江苏、湖南提到了控制损害或应急处置费用,这种费用可归为损害预防性费用;山东、贵州、湖南、云南还提到了诉讼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包括制定、实施修复方案的费用,修复期间的监测、监管费用,以及修复完成后的验收费用、修复效果后评估费用等。”[]李义松,刘永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研究——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为背景[J].行政与法,2020(1):109-117.[]林宣佐,刘玥鑫.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法律完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73-77.3.4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实现路径根据《改革方案》的规定,磋商和诉讼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的两种主要方式,其中磋商是赔偿权利人提起赔偿诉讼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赔偿权利人要追究赔偿义务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应当先与其就生态损害的事实和程度、修复启动时间和期限,以及最终修复所要达到的效果等具体问题进行磋商,成功磋商并达成赔偿协议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司法确认后的赔偿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2017年3月28日,根据申请人贵州省政府及开磷化肥公司、息烽诚诚劳务公司的申请,清镇市法院作出(2017)黔0181民特6号《民事裁定书》,确认申请人之间签订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合法、有效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该案探索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的司法确认规则,化解了试点阶段磋商协议的达成及其司法确认的若干法律难题。参见国际环保在线网.罗朝国:全国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案评析[Z]./a/zixun/2018/1108/56175.html,2018-11-10.]倘若磋商不成或因客观原因无法进行磋商的,赔偿权利人应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要求确定的义务人来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或者支付金钱赔偿。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若干规定》的试行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问题,化解了“两诉”之间主体请求权竞合的难题,也避免了司法资源的浪费。“两诉”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等社会公益[]2020年3月20日,全国首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民事公益诉讼案在云南昆明宣判,一审判决要求被告新平公司立即停止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建设项目,不得截流蓄水,不得对该水电站淹没区内植被进行砍伐等。参见法制网.“云南绿孔雀”公益诉讼案一审宣判:建设单位立即停止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建设项目[Z]./judicial/content/2020-03/21/content_8148753.html,2020-03-21.],前者的起诉主体是地方政府及其指定的机构,在时间上始于生态损害发生之后,且须履行诉前磋商程序;后者由《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和《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加以确立,赋予满足特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在损害发生之前或者之后针对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或者已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资格,并规定检察机关作为后顺位的起诉主体。[[][]2017年3月28日,根据申请人贵州省政府及开磷化肥公司、息烽诚诚劳务公司的申请,清镇市法院作出(2017)黔0181民特6号《民事裁定书》,确认申请人之间签订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合法、有效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该案探索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的司法确认规则,化解了试点阶段磋商协议的达成及其司法确认的若干法律难题。参见国际环保在线网.罗朝国:全国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案评析[Z]./a/zixun/2018/1108/56175.html,2018-11-10.[]2020年3月20日,全国首例濒危野生动物保护预防性民事公益诉讼案在云南昆明宣判,一审判决要求被告新平公司立即停止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建设项目,不得截流蓄水,不得对该水电站淹没区内植被进行砍伐等。参见法制网.“云南绿孔雀”公益诉讼案一审宣判:建设单位立即停止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建设项目[Z]./judicial/content/2020-03/21/content_8148753.html,2020-03-21.[]金杜律师事务所网.探析:不同主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关系[Z]./zh/cn/knowledge/insights/relations-between-environmental-public-litigation-and-damage-compensation-litigation-20180208,2018-02-08.

第4章域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制度及实践镜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探索始于国外,截至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在本国法律中进行了专门的立法。虽然各国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称谓不同,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损害”、“环境损害”和“纯粹环境损害”等,但它们的内涵是一致的。下文以美国、日本和欧盟为典型代表进行考察,以期为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完善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4.1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请求权制度美国国会通过六部联邦法律[[]1977年通过的《清洁水法》(CleanWaterAct)是美国最重要的联邦水污染防治法律;1980年通过的《超级基金法》(ComprehensiveEnvironmentalResponse,CompensationandLiabilityAct)是全球首例针对土壤污染及地下水污染进行整治修复的法案;1990年通过的《石油污染法》(OilPollutionAct)重点围绕“防止船舶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等所带来的海洋生态污染,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船舶海洋溢油污染的生态补偿机制;此外,《公园系统资源保护法》、《国家林地恢复和改良法》和《国家海洋保护区法》规定了对公共信托的土地和水域造成损害时的赔偿问题。]赋予政府受托人在自然资源受损的情况下提出索赔的权利,其中以《清洁水法》、《超级基金法》和《石油污染法》最具代表性,构成了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框架。[[]刘静.略论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范围[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59-166.]《清洁水法》定义了自然资源损害的成本、费用、重建等法律术语和范围。[[]蒋亚娟.中美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之比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8-74.]《超级基金法》规定了两类主体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一是参与自然资源损害救助并为此付出对价的主体,二是受到损害的自然资源本身;其次,设定了较为广泛的责任主体,包括那些可能增加土地污染风险者的“潜在责任人”,并采取严格责任与连带责任;[[]张梓太,李晨光.关于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几个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8(3):94-99.]再次,损害赔偿的范围不仅包括修复费用与损害评估的费用,还包括修复期间的过渡期损失。《石油污染法》在“自然资源损害”的定义和赔偿范围上与《超级基金法》的规定并无太大区别,即不仅包括对自然资源本身的损害,还包括其服务功能和用途的损失,[]1977年通过的《清洁水法》(CleanWaterAct)是美国最重要的联邦水污染防治法律;1980年通过的《超级基金法》(ComprehensiveEnvironmentalResponse,CompensationandLiabilityAct)是全球首例针对土壤污染及地下水污染进行整治修复的法案;1990年通过的《石油污染法》(OilPollutionAct)重点围绕“防止船舶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等所带来的海洋生态污染,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船舶海洋溢油污染的生态补偿机制;此外,《公园系统资源保护法》、《国家林地恢复和改良法》和《国家海洋保护区法》规定了对公共信托的土地和水域造成损害时的赔偿问题。[]刘静.略论美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范围[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59-166.[]蒋亚娟.中美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之比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8-74.[]张梓太,李晨光.关于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几个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8(3):94-99.[]刘兵红.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的国际考察及启示[J].生态经济,2013(4):157-160+169.[]溢油责任信托基金(OilSpillLiabilityTrustFund)在“1990年ExxonValdez漏油事件”发生以前,美国国会并没有通过任何立法授权使用拨款或者财政收入以维持该基金的运转。基金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损害的评估和修复、支付应当补偿而尚未补偿的拆迁费用和损害赔偿等。参见蒋亚娟.中美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之比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8-74.[]1965年,哈德逊优美环境保护协会起诉联邦电力委员会(ScenicHudsonPreservationConferenceV.FederalPowerCommission),原因是双方对于“在斯特姆金山上修建水电站是否会破坏哈德逊高地的风俗地貌和文化氛围”持有不同的意见,案件经过最终和解,电力公司放弃在哈德逊河流域修建水电站的计划,该案开启了环保团体以保护环境的名义起诉政府的大门,并明确了在大量环境法规中“公民诉讼”(citizensuit)条款的应有之义,也确立了通过诉讼保护美学和其他非经济利益的司法审判标准。参见西部网(陕西新闻网).三个推动环境保护经典案例对中国绿色化的启示[Z]./content/2015-06/28/content_12846860.htm,2015-06-28.4.2日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制度日本高度重视生态损害的预防和救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包括《环境基本法》和《生物多样性基本法》等,其中以《环境影响评价法》为生态损害赔偿领域的典型立法,该法严格要求企业“持证开发”,产业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根源上防止了生态损害事件的发生;[[]周新军,柴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0):111-118.]此外,《公害健康受害补偿法》通过对排污企业征税的方式来建立补偿基金,当赔偿义务人赔付能力不足时,可利用该基金予以社会化赔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本行政补偿制度不足的问题。[[]日本起初的行政补偿制度规定“对于环境公害,政府有责任承担损害赔偿”。但是,在行政补偿制度中规定污染企业不用担责,完全由政府来承担确走向了极端,“谁污染、谁没事[]周新军,柴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0):111-118.[]日本起初的行政补偿制度规定“对于环境公害,政府有责任承担损害赔偿”。但是,在行政补偿制度中规定污染企业不用担责,完全由政府来承担确走向了极端,“谁污染、谁没事”,为后来制定《公害健康受害补偿法》埋下了伏笔。参见杨自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7.[]王洪平.基于国外经验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设分析[J].生态经济,2018(9):192-196.4.3欧盟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制度与美国和日本一样,欧盟也建立了专门的法律体系来预防和治理生态环境损害问题。2000年2月,欧盟发布《环境民事责任白皮书》,提出“损害类型”应分为对环境本身的损害和传统损害两种。[[]蔡守秋,海燕.也谈对环境的损害——欧盟《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的启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97-102.]2004年3月,欧盟颁布《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颁布的主要背景和依据是欧盟委员会于2000年2月9日提出的《环境民事责任白皮书》,该指令旨在建立以“谁污染谁付费”为原则的环境责任体制,以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确立了欧盟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框架,并将造成环境损害的行为限定于“经营者的职业性活动”,在责任认定上采取“严格责任原则”;其次,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既包括预防和补救措施的费用,也包括评估损害和预期危险的费用;此外,指令赋予相关自然人和法人针对环境损害或潜在损害威胁向损害行为人提出索赔的权利;再次,该指令提出了环境损害评估的标准,即参考“基线条件”[[][]蔡守秋,海燕.也谈对环境的损害——欧盟《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的启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97-102.[]《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颁布的主要背景和依据是欧盟委员会于2000年2月9日提出的《环境民事责任白皮书》,该指令旨在建立以“谁污染谁付费”为原则的环境责任体制,以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第2条第14款规定:“基线条件(baselinecondidon),即如果不发生生态环境损害、受损生态环境在补救措施完成时应当处于的条件、状态。”[]刘兵红.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的国际考察及启示[J].生态经济,2013(4):157-160+169.[]在《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的影响下,欧盟成员国之一的德国于2007年制定了《环境损害预防及恢复法》,该法是欧盟环境责任指令国内法转化的典范,建立了生态环境自身受损的行政救济责任机制,高度重视环境损害的预防和修复。参见刘鹏.生态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视角[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87-88.

第5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问题辨识与优化路径前文立足于我国国情,结合国外先进理论成果,对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现状和实践瓶颈进行了分析和梳理。针对现行制度中的不足之处,笔者拟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5.1制定专门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法律是规范、调整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规则,必须对社会需求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及时回应。[[][]朱力宇,张曙光.立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完善多元化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机制我国应通过正式立法赋予政府以诉讼赔偿权利人身份,明确政府指定的各部门作为权利人的职责范围,避免政府部门的错位和失职,完善政府作为权利人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尤永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赔偿权利人制度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9.]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和公众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的监督和督促作用,完善多元化索赔主体的索赔流程,形成以“地方政府机关索赔为主、环保社团组织索赔为辅、检察机关润滑其中”的生态环境损害索赔主体机制;[[]竺效.生态损害公益索赔主体机制的构建[J].法学,2016(3):3-12.]其次,借鉴美国《超级基金法》中关于[]尤永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赔偿权利人制度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9.[]竺效.生态损害公益索赔主体机制的构建[J].法学,2016(3):3-12.[]王蔚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5.3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索赔范围生态损害赔偿的目的是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索赔范围不仅要充分保障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供给,而且也须使得生态损害赔偿金额合乎情理。首先,我国应将环境美感和文化价值下降、动植物物种减少的损失纳入赔偿范围,对于永久性的生态环境损害,还应综合考虑当地特点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其次,各地区应在统一赔偿标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细化落实赔偿方案,并接受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最后,定期记录生态环境状况,当生态损害事件发生时,及时对比损害前后的情况,以确定损害程度,并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修复或赔偿方案;[[]林宣佐,刘玥鑫.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法律完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73-77.]此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内容要尽可能仔细、全面地规定赔偿义务人的责任,这是必要而有限的,[[]林宣佐,刘玥鑫.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法律完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73-77.[]方印.论实践理性的环境法哲学观——基于当代环境法哲学中三个重要命题的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52.5.4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生态环境损害往往影响范围广、损害后果严重且诉讼周期长,其特点决定了仅仅通过诉讼程序不可能完全承担起解决环境纠纷的使命,而必须充分发挥各种非诉讼纠纷处理机制的优势,[[]孙佑海,闫妍.如何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J].环境保护,2018(5):31-34.]如和解、调解、仲裁等。其中,和解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争议,但由于和解具有较强的自愿性和任意性,其过程难以规范,在很多情况下难以适用。与和解方式相比,调解的优势在于有第三方的参与,调解过程也相对容易规范。同时,为确保调解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中立第三方须是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且不得从中进行牟利。[[]孙佑海,闫妍.如何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J].环境保护,2018(5):31-34.[]丁海霞.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立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5.5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责任分担机制在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赔偿义务人面临着高额的赔偿金、修复费用,但真正能够负担得起赔偿责任的行为人却寥寥无几,最终巨额的修复费用只能落在政府身上,这不仅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也不利于受损生态环境的及时修复。因此,在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相关的社会责任分担机制并付诸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借鉴日本的立法和实践经验,我国应建立符合当前国情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制度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以弥补受损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中,生态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制度是以被保险人因实施损害生态行为而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时,则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对此,基于风险系数高低的考虑,可以规定从事高风险污染行业的企业必须进行投保,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部分企业可能会放弃高危污染行业的经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对于污染风险较低的企业,由于此时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而且即使发生,影响也较小,属于可控的范围,因此该类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决定是否投保。[[]张丽丹.论我国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D].河北经贸大学,2018.]生态损害赔偿基金制度是另一种比较重要的社会化责任分担机制,其主要由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征收的环境保护税和国家财政拨款组成,当赔偿义务人赔付能力不足、无法确定赔偿义务人或者法律规定的免责事件发生时,由基金拨款先行赔付;在第二种情况下,一旦确认了具体赔偿义务人,可以向其追偿。[]张丽丹.论我国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D].河北经贸大学,2018.[]谢郭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第6章结语当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损害时,我们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赔偿制度,这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重要制度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根本目的在于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本身,使其恢复到原本的状态,而金钱赔偿只是一种在充分考虑受损生态环境特殊性前提下,对环境价值的货币量化标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是环境救济请求权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细化,其本质上是一种兼具私法与公法性质的救济请求权。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是环境法学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愿景,也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但在尽可能仔细、全面地规定赔偿义务人责任的同时,还应兼顾预防并考虑赔偿主体的赔偿能力,以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本文立足于我国具体国情,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框架下的环境请求权的基础理论、实践现状以及行使途径等内容展开论述,找出了现行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借鉴美国、日本和欧盟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相关立法规定,提出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制度的具体路径:首先,我国应适时制定专门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法》;其次,完善多元化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机制;此外,还应进一步细化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范围;再次,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最后,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社会分担机制。

参考文献竺效.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5.[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M].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292.[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486.张宝.环境规制的法律构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0.王泽鉴.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1.刘鹏.生态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视角[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87-88.朱力宇,张曙光.立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5.陈小燕.以生态文明制度化解“公地的悲剧”困境——基于“双重经济人”的视角[J].理论导刊,2015(10):90-92+106.张忠民.环境司法专门化发展的实证检视:以环境审判机构和环境审判机制为中心[J].中国法学,2016(6):177-196.王灿发.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框架和内容的思考[J].法学论坛,2005(5):32-36.周晨.环境损害的法律定义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6):198-201.张宝.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权与监管权的适用关系辨析[J].法学论坛,2017(3):14-21.张梓太,李晨光.关于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几个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8(3):94-99.林潇潇.论生态环境损害治理的法律制度选择[J].当代法学,2019(3):126-136.鄢斌,吕忠梅.论环境诉讼中的环境损害请求权[J].法律适用,2016(2):18-23.刘画洁,王正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2):30-35.林宣佐,刘玥鑫.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法律完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73-77.王金南,刘倩,齐霁,於方.加快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J].环境保护,2016(2):26-29.刘静.论生态损害救济的模式选择[J].中国法学,2019(5):267-284.[美]凯伦·布拉德肖.通过磋商解决自然资源损害:美国经验[J].张宝,邓顺萍译.环境资源法论丛,2019:159-182.吕忠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辨析[J].法学论坛,2017(3):5-13.蔡守秋.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几个问题[J].政法论丛,2013(4):3-18.王世进,王蔚中.论环境请求权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J].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74-180.张震.环境权的请求权功能从理论到实践[J].当代法学,2015(4):22-31.胡玉鸿.法律主体的基本形态[J].法治研究,2012(10):10-16.杨朝霞.论环保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