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1_第1页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1_第2页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3.借鉴文中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教学难点:借鉴文中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本单元我们将进行“走近大师”的系列采访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将了解中国三位大师——国画大师李可染、美学大师朱光潜、文学大师叶圣陶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独特观点和开拓性贡献。著名画家李可染的山水画史诗巨制《万水千山图》2019年拍出了2.07亿元(人民币),为近8年来李可染作品在拍卖场的最高价格。该画抒写毛泽东长征诗意,创作于1964年。画面横向展现,重山叠积,红军队伍沿狭窄山路从左往右横越画面,山体以浓墨重色写成,并敷染偏暖的红色,以留白形成的山路、水道穿插其间。整幅画结构规整,气象万千,是新中国美术史中的里程碑,也是李可染个人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代表作。(PPT出示李可染的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比较并感知中国山水画注重“意境”的特征。)二、了解作者观点,关注文艺论文阅读策略1.开展访谈活动——“走近大师第一期:国画大师李可染”。(1)在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同桌的两位学生根据访谈提纲开展访谈活动,一人作为“主持人”根据采访提纲提问,一人作为“李可染”,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提问。(教师巡视)预设:访谈活动流程①主持人问观众介绍访谈对象及其基本成就。②主持人按照采访提纲向访谈对象提问。③访谈对象回答主持人问题。④结束语。采访提纲参考设计:“走近大师第一期:国画大师李可染”采访提纲采访对象简介李可染(1907―1989),生于江苏徐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当代著名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采访主题了解李可染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提出的意境问题。访谈开场白参考设计主持人:李可染先生,您好!1954年,您为变革山水画,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行程数万里徒步旅行写生。正是由于追求的高迈,您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愈益形式化、程式化的创作倾向进行了补正和突破。这种补正和突破不啻是对传统山水画的一场革命。我们拜读了您发表于《美术》1959年第5期的文章《漫谈山水画》,其中一部分被选编进我们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现在,我们想近距离聆听您的教诲。采访提问1.您认为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中国古代诗歌是非常讲究意境的。意境在中国山水画中是指什么呢?3.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如何获得意境呢?请您谈谈看法。4.在创作中国山水画的过程中,画家如何将意境表现出来?(2)选两组同学在全班展示采访过程,师生评价。教师评价学生活动表现,着重评价“李可染”的扮演者在回答主持人提问时,是否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清了文中的观点。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生出声朗读课文,教师补充背景资料: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课文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的《漫谈山水画》一文,该文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2.作者对中国山水画创作提出了什么观点?预设:文章开门见山,在第1段就明确提出主要观点:“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3.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与外国风景画相比,中国山水画讲究意境,但意境并非山水画所独有,它也是我国传统诗论中常有的概念,散文中也有这一概念。山水画出现于唐代。唐以前,绘画主要是画师的工作,到了唐代,不是画师的文人也喜欢绘画,而且成为了主流,非专业的文人画的影响反而超过了专业的画师,这就诞生了一种新的画种叫“文人画”,又叫作“士人画”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二十一讲》文人作画有一个特点:他们经常把诗和画的精神融汇在一起,比如王维与苏东坡,他们不但是诗人也是画家。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些文人发现,好的诗和画都会具有“意境”,诗与画本就是一体两面。因此,李可染多以古诗词为例探讨山水画的意境恰恰是符合文人画的精神气质的。4.请从以下诗文中选择一段,模仿课文写一段话,替代《沁园春·雪》作为本文的实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写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节选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示例:写景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的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开头那一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营造的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以其荒寒寂寞的氛围、凛冽逼人的寒气,就折射了诗人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气质。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小结、初步了解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初次阅读文艺论文,学生应把理解性阅读作为主要目的。首先,要在作者专业研究领域中把握文中的核心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其次,梳理全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论述思路。最后,要注意分析文中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