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练习-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练习-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练习-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练习-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练习-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文言文阅读(A)限时:20分钟总分:18分一、(2019河南安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①。顺帝末,为侍御史。擢②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③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出为益州刺史。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④,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⑤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⑥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⑦,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⑧无警。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节选自《后汉书·种暠传》,有删改)母题拓展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皆不与交通”中“交通”解释为“交往”。()②“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擢”解释为“提拔”。()③“暠乃手剑当车”中“当”解释为“当作”。()④“不克”解释为“没有战胜”。()⑤“冀因此陷之”中“陷”解释为“构陷”。()⑥“会匈奴寇并凉二州”中“寇”解释为“盗寇”。()⑦“诚心怀抚”中“怀抚”解释为“安抚”。()⑧“边方晏然无警”中“晏然”解释为“安宁;安定的样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B.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C.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D.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储副”,太子,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所居常被称东宫。B.“刺史”,官名,“刺”为检核问事之意,主要职责是监督中央官员,维护兵权,澄清吏治。C.“阙”,原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又可作为朝廷的代称,“谒阙”指入朝觐见皇帝。D.“烽燧”,烽火台。春秋时,白天放烟叫“烽”,夜晚举火叫“燧”。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种暠为人谨慎,老成持重。在承光宫任职时,中常侍不按正常礼法来迎接太子,种暠以死相抗,受到杜乔的钦佩和皇帝的赞赏。B.种暠声名远播,安土定边。乌桓人反叛朝廷,听闻种暠上任后闻风降服,到边界去迎拜他;匈奴进犯,他恩威并用,使边境安然。C.种暠轻利重义,刚正不阿。他用父亲死后留下的家财救济宗族与乡里穷人,不与追求名利之人交往;发现太守有不法行为,及时上报。D.种暠为政有方,深得民心。他传播朝廷恩泽,尊重并传播不同部族的乡俗,使他们感念和服从汉朝的恩德;他从凉州升迁时人们极力挽留。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A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侍”应该是“来”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B、D两项;“何以知非奸邪”意思是“怎能知道不是奸邪呢”,语意连贯,中间不需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项。故选A。2.答案B“监督中央官员”错误,主要监察对象为地方官员。3.答案D“尊重并传播不同部族的乡俗”理解有误,原文为“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即“向远方的少数民族宣扬皇恩,移风易俗,岷山地区杂居部落都归服汉之大德”。4.答案(1)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办。(2)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暠怀恨在心。解析(1)疑:怀疑。从:依从。惶惑:惶恐迷惑。(2)案:查办。由是:从这件事后。衔:怀恨。

母题拓展①√②√③×应为“阻挡”④√⑤√⑥×应为:名词活用,充当动词,“入侵”⑦√⑧√[参考译文]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他的父亲为定陶令,有财产三千万。他的父亲去世后,种暠将这些财产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周围乡里贫穷的人。对那些追求名利之人,种暠都不与他们交往。汉顺帝末年,(种暠)担任侍御史。种暠被提拔在承光宫监护太子。中常侍高梵从宫中驾单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办。种暠于是手持利剑挡住车,说道:“太子是国家储君,有关百姓命运。今天常侍来而没有诏书符信,怎能知道不是奸邪呢?今天宁死不从。”高梵无话可说,不敢对答。杜乔回去后十分感叹,为种暠能临事不惑而自己不能感到惭愧。皇帝也称赞他持重,赞扬了很长时间。后来出任益州刺史。在益州任上三年,向远方的少数民族宣扬皇恩,移风易俗,岷山地区杂居部落都归服汉之大德。当时永昌太守以黄金铸花纹蛇,献给梁冀,种暠追查逮捕他,并急驰上报,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暠怀恨在心。正好碰到巴郡人服直聚集党徒数百人,自称“天王”,种暠与太守应承率兵前去征讨,没有攻克他们,而许多官吏、士卒被伤害。梁冀因此陷害他。传令逮捕种暠、应承。太尉李固上疏援救(他们两个),说:“臣听说征讨盗贼被伤,本不是种暠、应承之意,实在是因为县吏畏惧法律,害怕犯罪,压迫、驱赶太深太苦,然后才招致这种不审慎。”梁太后看了奏疏后,便赦免了种暠、应承的罪,仅仅免去官职而已。后来凉州羌人发生动乱,朝廷就派种暠为凉州刺史,深得百姓的欢心。当种暠又被朝廷征召升迁时,官吏百姓到朝廷乞请让种暠留下,梁太后感叹道:“没听说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于是便同意了。(后)又被任命为匈奴中郎将。当时辽东乌桓反叛,他又转任辽东太守,乌桓人望风降服,到边界迎拜他。(朝廷)征拜他为议郎,升迁他为南郡太守,后又应召入京任尚书。正遇到匈奴侵犯并、凉二州,汉桓帝提拔种暠为度辽将军。种暠到军营后,先宣扬汉朝的恩泽诚意,引诱胡人投降,其中有不愿意服从的,之后再加以征讨。他诚心诚意地进行安抚,赏罚分明,因此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部族都来归降。种暠于是就去掉报警的烽火,除去望哨楼,边境安然无警报。延熹四年,种暠被升为司徒。在位三年,六十一岁去世。

二、(拓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21分)黄州快哉亭记①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注]①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张梦得、苏轼都被贬至黄州。张梦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②窃会(kuài)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会计,指征收钱粮等公务;余功,公事之余。5.(创新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波流浸灌,与海相若若:比较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以:连词,因为B.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所:“所+动词”结构,意为看到的东西一舍舍:古代以三十里为一舍C.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乃:连词,于是而人有遇不遇之变遇:机遇好,被重用D.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焉:语气词“呢”将何往而非病病:生病6.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描写“江流之胜”落笔,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因亭景而生意,借亭名而出论,围绕“快哉”二字着墨。B.全文以“快哉”起,以“快哉”结,借题发挥,赞赏谪居生活中的张梦得“不以谪为患”“自放山水之间”,亦有自慰之意。C.作者凭吊赤壁古迹,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雄的故事,点明“快哉”二字出处,又增添了怀古的内涵。D.文章气势奔放,笔力雄壮;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7.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8.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创新题)本文作者苏辙在文末提出了“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见解。而《论语·述而》中,孔子也曾表明了自己的快乐所在:“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请简要分析二者快乐内涵的不同之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答案BA.若:像,如同。以: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C.乃:副词,表转折,“竟然,却”。D.病:忧愁,怨恨。6.答案C“楚王宋玉论风”的事,发生在楚国宫苑兰台,不在赤壁。7.答案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解析利用句中的对偶句、四字句来断句。8.答案(1)他在靠近房舍西南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2)这些都会成为诗人、游子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9.答案相同:只要心中坦然自得,不为名利改变本性,不受外物所羁绊,就能永远保持畅快与宁静。不同: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强调的是不以个人得失为怀,虽身处逆境却依然旷达坦然的思想;《论语》中,孔子强调的是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不贪图物质享受,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安贫乐道的思想。[参考译文]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湘水、沅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沔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靠近房舍西南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今天却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这)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改变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如今张梦得不把被贬官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应该是他心中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诗人、游子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12.文言文阅读(B)限时:20分钟总分:18分一、(2019湖北百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耶律希亮字明甫,铸之子也。师事①北平赵衍。时方九岁,未浃旬[注],已能赋诗。岁戊午,宪宗在六盘山,希亮诣②行在所。世祖即位,阿里不哥反,遣使召主将浑都海。铸说浑都海等入朝,皆不从,则弃其妻子,挺身来归。浑都海知铸去,使百人监视希亮母子,迫胁使从行。浑都海为大兵所杀,众推哈剌不花为帅。哈剌不花与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剌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希亮从二王兴师,还至不剌城,与哈剌不花战,败之,尽歼其众。二王乃函③其头,遣使报捷。希亮入觐世祖于上都。世祖问,日本可伐否。希亮奏曰:“宋与辽、金攻战且三百年,干戈甫定,人得息肩,俟数年,兴师未晚。”世祖然之。迁吏部尚书。帝驻跸察纳儿台之地,希亮至,奏对毕,董文用问大都近事。希亮曰:“囹圄多囚耳。”世祖方欹枕④而卧,忽寤,问其故。希亮奏曰:“近奉旨:汉人盗钞六文者杀。以是囚多。”帝惊问:“孰传此语?”省臣曰:“此旨实脱儿察所传。”脱儿察曰:“陛下在南坡,以语蒙古儿童。”帝曰:“前言戏耳,曷尝著为令式?”乃罪脱儿察。希亮因奏曰:“令既出矣,必明其错误,以安民心。”帝善其言。希亮以跋涉西土,谢事而去。久之,闲居京师,四方之士多从之游。泰定四年卒,年八十一。希亮性至孝,家赀⑤散亡已尽,仅藏祖考画像,四时就穹庐陈列致奠,尽诚尽敬。朔漠之人,咸相聚来观,叹曰:“此中土之礼也。”虽疾病,不废书史,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所著诗文及从军纪行录三十卷,目之曰《愫轩集》。(选自《元史·耶律希亮传》,有删改)[注]浃旬:一旬,十天。母题拓展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师事北平赵衍”中“师事”解释为“拜某人为师或对某人以师礼相待”。()②“希亮诣行在所”中的“诣”解释为“往、到”。()③“二王乃函其头”中“函”解释为“砍下”。()④“世祖方欹枕而卧”中“欹枕”解释为“斜倚枕头”。()⑤“家赀散亡已尽”中“赀”解释为“钱财”。()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哈剌不花与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剌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B.哈剌不花与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剌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C.哈剌不花与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剌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D.哈剌不花与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剌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戊午,戊午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共配成六十组,可用来纪年。B.驻跸,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住。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行人过往,称为“跸”。C.奏对,文中指大臣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这是古代皇帝治理天下的一种方式。D.考,文中泛指祖先。也可特指已故的母亲,如考妣。而“妣”可以指已故的父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耶律希亮历经艰难,回归朝廷。有人反叛朝廷,他的父亲独自回朝,他和母亲被人胁迫;最终他跟随朝廷军队平定叛军,回归朝廷。B.耶律希亮报告实情,直言进谏。皇帝问他大都的近况,他报告实情,皇帝知道后很吃惊,他又向皇帝进言,希望皇帝纠正错误。C.耶律希亮深得人心,孝而有礼。他退休后在京城居住,四方之士大多和他交往;他用虔诚的方式表达对先辈的尊敬,人们称赞他懂得中原的礼仪。D.耶律希亮才干突出,勤于著述。他九岁时,学习不到十天就能写诗;他患病后,有时半夜起来点蜡烛写字;他留下诗文等著述三十卷。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宋与辽、金攻战且三百年,干戈甫定,人得息肩,俟数年,兴师未晚。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帝曰:“前言戏耳,曷尝著为令式?”乃罪脱儿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A“又哈剌不花在蜀时”中的“在蜀时”意思是“在蜀地的时候”,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D两项;“铸召医视之”意思是“耶律铸召来医生为他治疗”,中间不需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B项。故选A。2.答案D考,特指已故的父亲。“妣”可以指已故的母亲。3.答案B“皇帝问他大都的近况”错,原文是“董文用问大都近事”。4.答案(1)宋和辽、金打仗将近三百年,战争刚刚停止,人们才卸下重担,等过几年,再起兵不迟。(2)皇帝说:“前面说的话是开玩笑罢了,何曾写入法令?”于是追究脱儿察的罪责。解析(1)干戈:借指战争。息肩:休息。比喻卸除负担。俟:等待。(2)戏:开玩笑。著:写下。罪:过失,错误。在这里指追究……的罪责。母题拓展①√②√③×应为“用匣子装”④√⑤√[参考译文]耶律希亮,字明甫,是耶律铸的儿子。以北平人赵衍为师。当时耶律希亮才九岁,不到十天,就已经可以写诗。戊午年,宪宗在六盘山,耶律希亮来到皇帝巡视所在的地方。世祖登上皇位,阿里不哥反叛,(世祖)派使者召见主将浑都海。耶律铸劝说浑都海等人入京朝见,他们都不听从,耶律铸就舍弃他的妻儿,挺身归顺朝廷。浑都海知道耶律铸离去,派百人去监视耶律希亮母子,胁迫他们随行。浑都海被大军所杀,众人推举哈剌不花为帅。哈剌不花和耶律铸是亲家,又因为哈剌不花在蜀地时,曾经染病,耶律铸召来医生为他治疗,送给他酒食,于是哈剌不花解开耶律希亮的绑绳,对他说:“我曾受过你父亲的恩惠,现在是我报恩之时。”耶律希亮跟随两个王爷起兵,回到不剌城,和哈剌不花战斗,打败了他们,将他们的军队全部消灭。两个王爷于是把哈剌不花的头装在盒子里,派使者向朝廷报捷。耶律希亮在上都朝见世祖。世祖问,是否可以攻打日本国。耶律希亮上奏说:“宋和辽、金打仗将近三百年,战争刚刚停止,人们才卸下重担,等过几年,再起兵不迟。”世祖认为他说得对。升任吏部尚书。皇帝在察纳儿台之地停留暂住,耶律希亮来到此处,奏对完毕,董文用问及大都的近况。耶律希亮说:“监狱之中囚犯很多。”世祖正靠枕头躺着,忽然醒来,询问原因。耶律希亮奏说:“最近奉圣旨,(如果有)汉人盗钞六文的就杀了他们。因此囚犯增多。”皇帝吃惊地问:“是谁传达这话的?”省臣说:“这道旨意确实是由脱儿察所传。”脱儿察说:“陛下在南坡,对蒙古儿童这样说过。”皇帝说:“前面说的话是开玩笑罢了,何曾写入法令?”于是追究脱儿察的罪责。耶律希亮接着上奏说:“诏令现在已经发出了,一定明确指出其错误,来使民心安定。”皇帝称赞他的建议。耶律希亮因为在西土跋涉,辞职回家。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在京城闲居,四方之士大多与他交游。泰定四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耶律希亮生性至孝,家财已散尽,仅收藏着先辈的画像,每年四季在帐篷中陈列表达祭奠,尽诚尽敬。北方的人民,都聚集来观看,赞叹道:“这是中原的礼仪。”他即使患病,也不荒废书史,有时半夜坐起,点燃蜡烛写字。所著诗文及从军纪行录三十卷,定名为《愫轩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①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②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③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其载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又壮。迄⑤于天宝末,战马蕃息⑥。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有删改)母题拓展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雄毅寡言”中“雄毅”解释为“勇武刚毅”。()②“以徼功名耳”中“徼”解释为“求取”。()③“备谙边事”中“谙”解释为“熟悉”。()④“请休兵秣马”中“秣”解释为“喂”养(马匹)。()⑤“迄于天宝末”中“迄”解释为“到”。()⑥“战马蕃息”中“蕃息”解释为“轮番休息”。()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B.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C.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D.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禁中,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也称宫禁。B.节度使,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因此称节度使。C.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所以将山西省西南部称为河东。D.卒,古代不同身份人的死亡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天子死称崩,大夫死称不禄,士死称卒。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忠嗣深受皇恩,刚毅寡言。皇上因为王忠嗣的父亲为朝廷而死,曾收养他并赐他姓名,他长大后十分刚毅。B.王忠嗣具有武略,深懂兵法。玄宗和他谈论兵法,他能自由应对,玄宗大感意外,认为他将来会成为一名将才。C.王忠嗣治军有方,屡立战功。他把率军维护边疆稳定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一直享有很高威望。D.王忠嗣持事有远见,未雨绸缪。他对石堡城的事做出准确预判,在购买战马的事上取得预期效果。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答案C“即”是“就”的意思,只能和“各召”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和“出”相连,和前面相连不能表达明确的意思,故排除A、D两项。“纳”是收上来的意思,和前面连在一起表示“战斗完后收回”,故排除B项。故选C。6.答案D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7.答案C“一直享有很高威望”不准确,从原文中“望减于往日矣”可以看出。8.答案(1)(王忠嗣)曾经指出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过失,于是被他们诬陷,(王忠嗣)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2)每次到互市的时候,(王忠嗣)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各蕃国,各蕃国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只要他们来了,王忠嗣就买下。解析(1)短:指出别人的过失。陷:陷害。为所:被动句式。(2)高估:抬高马的价格。“第二个”市:交易,做买专。在这里指卖马。母题拓展①√②√③√④√⑤√⑥×应为“繁殖增多”[参考译文]王忠嗣,太原祁人。王忠嗣原名为训,由于父亲死于朝廷派遣的公事,被赐名忠嗣,在禁宫中养育多年。等到(王忠嗣)长大,勇武刚毅而且很少说话,严肃深沉有军事谋略。玄宗因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讨论兵法,(他都能)应答纵横,都出人意料。玄宗对他说:“你今后必然为良将。”(王忠嗣)曾经指出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过失,于是被他们诬陷,(王忠嗣)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正值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划攻克新城,有人说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胜,非他不可。希望随即上奏请求,皇上诏令忠嗣奔赴河西。忠嗣年少时以勇气和胆量自许,到了身居节度使,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忠嗣)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部下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来求取个人功名啊。”每次军队出战,(忠嗣)便召集各将领交付兵器分发给士兵,虽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记上使用者的姓名,战斗完后收回。如果遗失,就验明其身份治罪。所以人人自勉,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