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流水地貌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1页
2.1流水地貌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2页
2.1流水地貌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3页
2.1流水地貌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4页
2.1流水地貌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表面形态第二章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火山形成高山或低地,使地表高低不平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为主外力:流水风力冰川海浪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流水地貌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河流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流水塑造的地貌称为流水地貌。流水侵蚀地貌Watererosion.……流水搬运作用Watertransport.……流水堆积地貌Accumulation.……123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滑坡泥石流01流水侵蚀地貌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的地貌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课程标准1.运用景观图与示意图,了解流水地貌、滑坡、泥石流的形态和分布特点,提升区域认知。2.借助案例探究分析,理解流水地貌、滑坡、石流的形成原因,领悟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3.通过案例分析,解释生态重建这一可持续发展策略的主要途径,树立人地协调观。学习目标探究活动一流水侵蚀的类型1.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向什么方向侵蚀?2.河水向不同方向侵蚀会对河谷产生什么影响?流水侵蚀:流水破坏地表,掀起并带走地表物质的作用称为流水侵蚀作用。下蚀使河变深侧蚀使河变宽溯源侵蚀使河向源头方向变长1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河流侵蚀方式也称向源侵蚀,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会使河流逐渐变长。2下蚀(下切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形成“V”形谷。提示:“V”形谷指的是河谷横断面呈V形,而不是河道呈V形。河流随河床的加深,水位下降。河流侵蚀方式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河床展宽,河流向横向发展河流侵蚀方式河流流出山区后,进入中游地段。此时河流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水量增加,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河道弯曲。昭通永善武汉南京宜昌湖口昭通鹦哥溜索:长470米武汉长江大桥:长1670米南京长江第三大桥:长4744米以长江为例探索侵蚀过程?思考:长江上下游地貌千姿百态,原因是什么?

1995年长江源头(32°45′9″N,94°36′30″E)2005年长江源头(32°36′14″N,94°30′44″E)一、河谷发育初期——溯源侵蚀德天瀑布一、河谷发育初期——溯源侵蚀瀑布的形成过程(一)瀑布瀑布(又叫“跌水”)的形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松软的岩石被流水侵蚀的快,形成水潭。坚硬的岩石被流水侵蚀的慢,形成断面。河水流到这里,便飞泻而下,形成了瀑布。(外力作用,欺软怕硬)瀑布的发展:瀑布是暂时性的,悬崖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将不断地坍塌。瀑布的位置向上游方向后退,并降低高度,最终导致瀑布消失。(一)瀑布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溯源侵蚀与袭夺河原理(二)河流袭夺过程由于“低位河”具有强烈的溯源侵蚀能力,经过地质年代的不断侵蚀,不断地切割分水岭,最终将分水岭切穿(形成峡谷),将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河段夺了过来,进而完成河流袭夺过程。(二)河流袭夺过程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以致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关于甲、乙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

B.甲河地势高袭夺乙河C.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D.甲河的河道平直袭夺乙河C袭夺条件?①两条河川间的距离较近;②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溯源)侵蚀强烈;③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④分水岭岩石易碎,易被侵蚀(二)河流袭夺过程二.

河谷发育的初期——下蚀(中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下切作用强烈以垂直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一般位于河流上游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一)V形谷形成过程虎跳峡,以“险”名天下,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一)V形谷(二)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A.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河流下切侵蚀交替进行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阶地越向高处,年代越老。C.有几级阶地,就经历过几次地壳抬升期。D.河流阶地是曾经的河漫滩。阶地上沉积物颗粒大反应:河流径流量大,流水速度快,搬运能力强。阶地河床出露水面河谷拓宽流水侧蚀和堆积河流下蚀河床加深地壳抬升期地壳稳定期阶地面阶地斜坡特点组成(二)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河床河漫滩河漫滩阶地枯水位洪水位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河流阶地: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为什么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1)河流阶地地势平坦,适合人们居住,方便修建交通设施;(2)河流阶地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合耕作;(3)临近河流,水源丰富,方便取水;(4)地势较高,不易被洪水淹没,相对安全;(5)河流为天然防御设施,可以阻敌。(二)河流阶地的应用练习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3—5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T0B.T1T2D.T3练习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性下降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爱走弯路的河流莫尔格勒河三、河流发育中期凹凸岸,连续河湾V形河谷形成后,下蚀作用减落,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曲流)。凸凹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探究1】为什么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河流的凹岸与凸岸

凹岸(侵蚀岸):河岸凹入的部分

凸岸(沉积岸):河岸凸出的部分流经弯道水流做曲线运动,由于惯性水流趋向凹岸,侵蚀强。凹岸流速快侵蚀强,凸岸流速慢堆积强。凸岸凹岸曲流: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河漫滩洪水期枯水期河流流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答:1.凹岸是侵蚀地貌,岸陡水深,适合建码头。2.凸岸是堆积地貌,地势较高,适合建居民点,农业,淘金,挖沙【探究2】凹凸岸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曲流会何去何从?侧蚀与牛轭湖牛轭湖形成条件:①河流摆动形成弯曲;②河水侵蚀凹岸,河曲不断发展;③河流自动裁弯取直,河水从取直部位流走;④被废弃的弯道成了牛轭湖。牛轭湖形成示意图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枝江市城陵矶枝江市城陵矶荆江:中国长江自湖北省枝江市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牛轭是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为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在某些地形区,随着时间推移,流淌的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的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为牛轭湖。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牛轭湖的演变过程是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2.牛轭湖多形成于 ()A.河流源头 B.峡谷河段C.平原地区 D.河流上游BC曲流一般出现在地形平缓、侧蚀作用强的区域。但山区的河曲地貌形成过程如下:平缓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曲(平原),后板块挤压地壳抬升,高差增大下蚀作用加强,深切形成“V”形河曲——曲峡(山地)。拓展延伸常见的流水地貌——河曲(曲峡)地貌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它是世界最大的峡谷,长504.6千米,高峰与谷底相对高差达6009米,江面最狭处仅35米。峡谷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两岸森林郁郁葱葱。峡谷1.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貌主要特点。课本P44活动雅鲁藏布大峡谷,峡谷深且险峻、长且弯曲,两侧山体较为陡峭。2.结合新生代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相关知识,查看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讨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直接原因与该地区地壳三百万年来的快速抬升有关。同时,由于该地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巨大,流速快,侵蚀(底蚀、侧蚀)作用强。总体上看,大峡谷是地壳上升和流水下切共同作用的结果。丰富的水能资源、旅游资源峡谷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四、河流发育后期侧蚀为主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河谷继续拓宽,并在河谷内堆积大量泥沙流水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落差流速侵蚀方向河谷形态河流上游河流中下游大快向下侵蚀V型河谷小慢侧向侵蚀槽型河谷河流的发育过程02、流水堆积地貌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洪积扇)流水堆积地貌当流水速度减慢时,侵蚀能力减弱,沉积作用逐渐加强,形成一系列的流水堆积地貌。1.阅读课本p44,回答什么是冲积扇,什么是洪积扇,两者有什么区别?冲(洪)积扇的堆积物颗粒有什么特点?2.阅读课本p45,回答什么是三角洲?3.阅读课本p46的阅读资料,回答什么是江心洲?自主预习1.冲积扇分布:特点:形成过程: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的颗粒由粗变细发育于山前或河流出山口

河流携带泥沙冲出山口,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河流搬运能力下降,泥沙不断堆积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形成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冲积扇。洪积扇的形成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洪积扇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1.冲(洪)积扇——山前或河流出山口扇顶扇缘发育在湿润地区的冲积扇发育在干旱地区的洪积扇砾石(颗粒大)粉砂(颗粒中)黏土(颗粒小)思考:从扇顶到扇缘,堆积物颗粒大小如何变化?为什么?原因: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流水的分选性扇顶至扇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由粗到细。扇顶扇缘以谷口为顶点,形似张开折扇描述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提示:地理过程的描述要符合因果关系并要完整、细致。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山麓冲积扇。中下游—冲积平原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尤以中下游地区常见。河流在凸岸堆积,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或下切侵蚀,河漫滩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起来,形成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多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当河流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挟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河流中上游泥沙来源丰富;河流入海(湖)口处地形坡度变缓,加上海(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随着沉积物质增加,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成为面积广大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过程(3)三角洲分布:河流入海口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变细。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适合农耕扇形-黄河三角洲鸟趾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鸟嘴状——地形冲积扇三角洲相同相异分布位置成因地势冲积扇与三角洲的异同成因:都因河流流速降低,所带泥沙沉积地貌:比较平坦出山口入海口山前(山麓)地带,坡度骤降;流速减缓;河流携带物质大量沉积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流速降低;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三角洲平原(颗粒小)注: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①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②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③规模一般较小,地势略呈弧形,整体性较强①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②规模较大,地势更低平,且河道、沙洲更多。4.江心洲——中下游

河流中的沙洲,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多位于河流中下游,或流速相对缓慢的宽谷段。如:长江口崇明岛、湘江橘子洲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沉积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河流流速减慢,携带泥沙能力下降,泥沙沉积出山口——冲(洪)积扇河谷和谷坡之间——河漫滩河流中下游地区:沙洲,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三角洲二、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发育在山前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三角洲一般在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归纳总结不同河段的地貌差异河流地貌课堂小结

作用力侵蚀堆积搬运上游中游下游(下蚀、溯源侵蚀)(侧蚀)(侧蚀)V型谷深而窄河床展宽U型谷宽而浅冲(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河流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总结1.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中游落差小 B.流水侵蚀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大2.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1~2题。CC7403滑坡泥石流三、滑坡和泥石流在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急流,遭遇暴雨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滑坡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1.滑坡滑

因1.滑坡②滑坡形成条件:

地势起伏较大,岩体比较破碎

降水集中,多降雨

植被覆盖差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③诱发因素:

降雨/融雪(增加滑坡体质量)

地震(滑坡体失衡)

不合理人类活动:

在滑坡体上施工(增加滑坡体的质量)

人为破坏滑坡体下部(开挖山脚等)滑

中国大型及特大型滑坡灾害空间分布岩体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1.滑坡滑

害1.滑坡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形成有四个过程:

一、是原有的水系;

二、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

三、是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

四、是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危害: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措施:爆破泄洪,安全排水渠1.滑坡滑

治防范措施:①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滑坡的诱发作用,如建排水沟,保护坡地植被等;②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如削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等;③减少甚至消除不合理的人类活动;④建立灾害预警机制,提升人们防灾抗灾的能力等。1.滑坡2015年11月13日,浙江丽水发生特大型滑坡。经调查,此次滑坡是在地形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和降雨长期作用下形成的,造成了重大损失。读图2-15,完成相关任务。1.图中滑坡发生后,对当地环境会产生哪些重大危害?2.滑坡多发地区具有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在滑坡多发地区,人们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图2-151.图中滑坡发生后,对当地环境会产生哪些重大危害?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发生在城镇的滑坡则常常会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毁坏各种基础设施,造成停电、停水等;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造成重大财产和人员损失。图2-152.滑坡多发地区具有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在滑坡多发地区,人们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滑坡多发地区具有地质结构不稳定,岩石易破碎,有软弱结构面,地形陡峻,降水多且强度大等自然环境特征。防范措施:①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滑坡的诱发作用,如建排水沟,保护坡地植被等;②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如削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等;③减少甚至消除不合理的人类活动;④建立灾害预警机制,提升人们防灾抗灾的能力等。图2-152、泥石流2、泥石流泥

因数量大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汇聚的水坡度较大的沟谷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1.降水量少的西北干旱地区会不会发生泥石流?西北地区虽然降水少,但是有冰雪融水,夏季融冰有大量冰雪融水2.泥石流发生特别突然,没有周期可循?泥石流出现的季节一般与暴雨出现季节一致,具有周期性,如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多发泥石流灾害人类活动会破坏地表植被,增加地表碎屑物堆积,或改变山地坡度,从而引起或加剧泥石流灾害3.泥石流属于自然现象,跟人类活动没什么关系泥

因2、泥石流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泥石流避灾措施示意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大树可能会被冲倒泥石流避灾措施示意泥石流避灾措施示意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泥石流避灾措施示意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在我国一些山区,因频繁的地质构造活动、陡峻的地形地貌、短时强降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泥石流灾害威胁突出。2010年8月7日,受强暴雨的影响,甘肃舟曲县城北面三眼峪和罗家峪暴发特大泥石流,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发生后,政府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对灾区泥石流沟进行了综合治理。(1)简述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扼要说明我国泥石流分布范围广的原因。(2)目前,根治泥石流的难度极大,泥石流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议一议,为减少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可采取哪些预防措施?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现场(1)简述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扼要说明我国泥石流分布范围广的原因。泥石流能够毁坏房屋,造成人员伤亡;会危害公路、铁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